强军思想建功强军事业心得体会三篇.docx
强军思想建功强军事业心得体会三篇第一篇.巍巍山河,钢铁长城;国之利器,直冲云霄!没有强大的祖国,就没有现代化的国防;没有强大的国防军队,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聆听了XX老师和XX老师的国防教育讲座,强烈的自豪感奔涌而出,强烈的安全感裹挟全身。今天的中国,被别人欺负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今天中国的自立自强自信,需要更强的国防支撑。党的十九大明确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同时提出了习近平强军思想,并将之写进了党章。习近平强军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代国防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现路径。通过学习,我对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结合自己的工作,谈几点自己的体会:一是强军兴军是历史的选择,是国家和民族安全的保障。孙子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国防军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一个地区的安全保障。我们常说落后就要挨打,打不过别人,就要受欺负。从世界历史的横向深度来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无一不伴随着军事的掠夺和扩张;从中国历史的纵向深度来看,朝代的更迭都是伴随着暴力运动、武装斗争而开始的,近代军阀割据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正因为手握兵权,没有毛主席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就不会有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即使在新中国经济发展最困难的六七十年代,我们仍然加强国防建设,开展两弹一星的研制,为保卫主权捍卫了底线。新时代的今天,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对甚嚣尘上的大国威胁论,面对风起云涌的地区冲突,习近平强军思想犹如一枚定海神针,明确了强军兴军的十个内容,建设一支英雄的人民军队,一支世界一流的军队,才能抵御各种形式的威胁,才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才能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二是改革创新要坚守科学性,必由之路必行之有效。习近平总书记说,改革是强军的必由之路。这条路怎么走?怎么走好?是强军兴军要回答的根本问题。党的18大以来,军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军队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和人民群众的评价很高,虽然还没有经历战争的考验,但是现代科技信息化的适应和应对能力明显提升。改革取得成效得益于坚持了正确的方向,遵循了科学的原则。首先是坚持了政治建军这个立军之本,人民军队听党的,始终代表人民利益,确保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其次抓住了备战打仗这个中心任务,这个牛鼻子。改革之初,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关键的胜战之问,我们的军队能不能始终坚持住党的绝对领导,能不能拉的上去打胜仗,能不能带兵打仗指挥打仗。在这个问题导向下,按照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总原则,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有的放矢,确保了国防军队的强大战斗力。第三,创新发展了强军兴军的科学之策。今天的军队国防,在功能上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从过去相对独立的系统变为与经济社会的更多融合,现在军事国防的很多技术可以为民所用,同时又反哺国防建设,我们将军民融合作为国家战略,成为强军的科学之策。三是国防素养重在全民,国防教育要普及深化。国防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国家的防务,人民的防务;强大国防,人人有责。国防工作不是哪一个人的,而是全体人民的防务,人人责无旁贷。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国防素养是治理能力的重要要素,对广大人民来说,国防教育是公民素养的重要内容。习近平强军思想提出要抓好国防教育这个基础工程,赵清林老师说"强大的国防,需要全民守望。我想如何做好全民国防,提升全民的国防素养,关键要做好国防教育,特别是从要青少年抓起,做好学校的国防教育工作。我是一名院校的教育工作者,这些年虽然坚持了军训教学、学生中参军入伍的人数也逐年上升,但是还存在宏观意识不强、教学内容陈旧、教育形式单一刻板等不足。通过学习我感到,今后要重点在加强学校国防教育的力量,努力提升国防教育师资的教学水平;利用全民国防教育日的教育契机,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互联网+线下情景教育双线共推,创新教育方式等方面着重深化学校的国防教育。第二篇:强军思想建功强军事业心得体会长征是20世纪人类的伟大壮举,是军队从苦难到胜利的血泪史,是壮丽的英雄史诗,是人类不朽的奇迹,是党史上惊心动魄的篇章,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纪念碑。长征记录了红军前所未有的艰苦奋斗之旅,展示了革命祖先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为实现理想而不顾一切的牺牲精神、消除一切困难、争取胜利的顽强毅力和勇气。长征从苦难到胜利,从胜利到辉煌,孕育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革命军人成长。长征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是当代革命军人不忘初心、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感受长征,理解精神,是我们当代革命军人致力于改革强军的不竭动力,也是我们致力于强军兴军的强大精神。第一,党的领导是从苦难到胜利的组织保障。铁心跟党走,宁死不掉队。邓小平的女儿毛毛曾经问他长征是怎么来的。邓小平的回答是:跟着走!是的,跟着走!只有跟随共产党,才能踏上梦想之旅。在长征路上,红军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只要你跟着党走,你就能赢。自成立以来,我军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经历了历史验证,党指挥枪由削弱、恢复和强化,最终发展成军中之魂。没有党的领导,长征是无法想象和完成的。遵义会议结束后,许多老红军回忆说:在长征期间,无论情况多么紧急,军队多么疲劳,党的组织生活从未停止过,党员干部始终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一个党员是一面旗帜。”长征中,党员一眼就能认出来。每个党员都有一个辉煌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可能不包含在历史上,但这些高贵的灵魂是不屈不挠的,照亮了旅程。当时的党员,关键时刻绝对豁得出去。共产党员在选择尖刀班或突击勇士时,总是带头站起来。在生死关头,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吃苦在前。就连红军总司令朱德也经常在前线指挥作战,甚至立即持枪杀死领土。的确,有了党,有了组织,有了无数党员,红军越打越强,越战越勇,不断走向胜利。第二,理想信念是从苦难到胜利的精神动力。革命理想高于天,征途信仰铸辉煌。长征是红军追求梦想的征程,是一次信仰的远征。有了理想,世间所有苦难都能铸就辉煌;有了信念,寰宇中奇迹力量不断催生展现。红军转战大半个中国,用脚丈量着中国的山山水水,在崇山峻蹄口雪山草地中挑战人类生存的极限。长征唤醒了生活在苦难中国最底层的劳苦大众,举起锄头、铁锤甚至赤手空拳站起来,为的是理想、靠的是信念,跟着红旗走,为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新世界进行抗争。张学良曾这样问部下:谁能在缺衣少食、围追堵截中把这样的队伍带出来,而且依旧保持着高昂的士气和强悍的战斗力?还不早把人带跑光了?红军为什么打不散,散了还会回来,主要是共产党、红军信仰他的主义,甚至每一个兵,都信仰他们的主义。"只要主义真,革命能成真。主义譬如一面旗帜。只要旗帜树立起来,就会应者云集,知所趋赴。红军的优越性在于使为理想信念而战,连普通战士都知道红军是革命的军队,是为无产阶级打仗,为解放人民打仗。一切为了苏维埃!这是红军将士勇往直前的根本动力;一定要活着看到革命胜利!这是红军将士顽强生命力的强大支撑。长征胜利之魂在理想信念,漫漫征途,见证了理想,展现了信念。三、人民群众是从苦难走向胜利的力量源泉。"人民是革命的母亲。"人民军队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红军是人民的军队。歌曲十送红军唱出了红军和人民唇齿相依、生死与共的动人场景,荡气回肠、感人至深。儿子牺牲了,老人擦干眼泪,对红军说:哥哥牺牲了,弟弟顶上去。去,去当红军,消灭!"好一个"牺牲了一个,还有第二个,正是红军有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才得以在困难中生存,发展壮大,走向胜利。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早在创建红色根据地之初,毛泽东就把群众工作当作红军的三大任务之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是红军区别于国民党军队的最鲜明标志。长征途中,红军先后经过了瑶、苗、羌、回、藏、东乡、裕固等10多个少数民族居住地。红军的真情,感化了这些少数民族内心深处结下的坚冰,从此军民团结一家亲,打赢战争绝对真。人和,比天时地利更重要。依靠民众则一切困难都能克服,任何J强敌能够战胜,离开民众则将一事无成。"这是长征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四、实事求是是从苦难走向胜利的思想根基。长征是英雄的壮歌,是思想的史诗。实事求是是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用生命走出来的。面对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损失惨重,为了保存革命果实,红军被迫长征。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湘江之战深受重创,无数红军战士的鲜血震怒了全党和红军。遵义会议的转折,结束了错误的教条主义,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形成了以实事求是为思想路线的毛泽东领导集体。毛泽东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指挥红军取得了一连串惊动中外战争的大手笔:四渡赤水、攻克娄山关、飞夺泸定桥、激战腊子口用实事求是的正确路线指导战争,这些伟大战争实践,都令人叹服、让人叫绝。实际上,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军事思想显神威。红军长征,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马列主义普遍真理的活学活用,是红军及领导人坚持实事求是原则、选择独立自主道路的征程。通过长征,全党全军真正认识和理解到了毛泽东及其军事思想,确立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中国革命战争全局上的指导地位,实事求是也成为我党我军发展壮大的重要思想路线。第三篇:强军思想建功强军事业心得体会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高度重视,亲自决策部署、亲自指导推动,学习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读本,深刻感受到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作了一系列精辟的、带根本性方向性的论述,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坚定不移把国防和军队改革推向前进。提出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标志,指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调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标志。没有改革,国防和军队建设不可能有今天这样好的形势。不改革是打不了仗、打不了胜仗的。XX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国防和军队改革单列一部分,主要考虑是纳入全面深化改革总体布局、上升为党的意志和国家行为后,可以更好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合力。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体现了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凝聚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意志力量,坚定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决心意志。提出国防和军队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指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面临的阶段性特征和现实紧迫性。以宽广敏锐的视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强调指出,当前,国际形势正处在新的转折点上,各种战略力量加快分化组合,国际体系进入了加速演变和深刻调整的时期。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加快推进军队改革,谋求军事优势地位的国际竞争加剧。这些年,我军改革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面临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解决。百舸争流、千帆竞渡,必须到中流击水,不改不行,改慢了也不行,畏首畏尾,犹豫彷徨只会错失良机。这些重要论述,科学分析了当前国防和军队改革所处的阶段性特征和所面临的紧迫形势,对于我们以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缩小同世界强国在军事实力上的差距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提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重在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指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指向和目标。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和中国日益走向世界,中华民族的和平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国家安全和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适应战争形态加速演变新趋势、适应国家由大向强发展新形势、适应军队使命任务拓展新要求,强调指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主要是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深入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没有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就没有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这些重要论述,既是对长期以来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又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指向和目标。提出坚持用强军目标审视改革、以强军目标引领改革、围绕强军目标推进改革”,指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聚焦点和着力点。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是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核心思想,拎起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总纲,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指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是党中央从全局上对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的战略筹划和顶层设计,指明了军事创新的方向、任务、重点,明确了军事创新的实现路径和检验标准。关于军队建设和改革,至关重要的是,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们这支军队能不能始终坚持住党的绝对领导,能不能拉得上去、打胜仗,各级指挥员能不能带兵打仗、指挥打仗。要着眼实现强军目标,准确把握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指导原则。要牢牢把握能打仗、打胜仗这个聚焦点。这些重要论述,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是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根本着力点。提出国防和军队改革必须牵住牛鼻子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指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点。明确指出,国防和军队改革千头万绪,必须牵住牛鼻子。要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战斗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军队活力,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保障。要下决心在重难点问题上进行突破。要把领导指挥体制作为重点,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是重中之重。要优化结构、完善功能,把军队搞得更加精干、编成更加科学。要重点加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限期把老旧装备数量压下来,为新型作战力量腾笼换鸟。要深化军队政策制度改革,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是重头戏,还要把钱和物管好用好,提高军事经济效益。要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在国家层面加强统筹协调,发挥军事需求主导作用,更好地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这些重要论述,抓住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为我们在解决改革重点难点问题上下功夫求突碱出了明确具体要求。提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正面临一个难得的机会窗口要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指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使命担当。指出,现在,改革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一点都不亚于30多年前。强军的责任历史地落在我们肩上,我们要挑起这副担子,必须敢于担当,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坚决推进军队各项改革。改革面临的矛盾越多、难度越大,越要坚定与时俱进、攻坚克难的信心,越要有进取意识,越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要敢于啃骨头,敢于涉险滩,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坚决拥护改革,积极支持改革,自觉投身改革。这些重要论述,明确指出了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中应具备的历史自觉和使命担当。提出要坚持用战斗力标准衡量和检验改革成效,指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根本的标准。强调,军队是为打仗而存在的。军队建设必须把提高战斗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确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强调战斗力标准,是有效履行我军根本职能的要求,也是提高军队建设质量和效益的要求。坚持把战斗力标准贯彻到全军各项建设和工作之中,这是我们在工作指导上需要把握的一个带全局性、方向性的问题。要坚持用战斗力标准衡量和检验改革成效,使各项改革同军事战略方针的指向和要求一致起来,提高改革筹划和实施的科学性。这些重要论述,鲜明体现了我军的根本职能和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本质要求,对于用战斗力标准统一改革思想、凝聚改革共识,衡量改革得失、检验改革成效,保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效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提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指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原则和方法。指出,国防和军队改革是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统筹谋划,协调推进,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要牢牢把握坚持改革正确方向这个根本,处理好借鉴地方和外军改革经验与保持我军特色优势的关系,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个根本制度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宗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要把改革主攻方向放在军事斗争准备的重点难点问题上,放在战斗力建设的薄弱环节上。这些重要论述,揭示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特点和规律,是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和科学方法。提出要真枪真刀推进改革一张蓝图干到底,指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关键。指出,现在的关键,是要狠抓落实,把改革的蓝图变为现实。要注重做到五个到位:实施方案要抓到位,抓住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找出体制机制症结,拿出解决办法,重大改革方案制定要确保质量;实施行动要抓到位,掌握节奏和步骤,搞好统筹协调,使相关改革协同配套、整体推进。督促检查要抓到位,强化督促考核机制,实行项目责任制,分兵把守,守土有责,主动出击,贴身紧逼;改革成果要抓到位,建立健全改革举措实施效果评价体系;宣传引导要抓到位,继续加大对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宣传引导,积极宣传改革新进展新成效。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我们党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抓住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关键。提出对改革工作实施坚强领导强化集中统一领导,指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根本保证。指出,全面深化改革任务十分艰巨,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对改革工作实施统一坚强领导。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把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改革能力。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广大党员积极投身改革事业。这些重要论述,明确了加强改革工作领导的具体职责要求,从组织领导上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提供了有力保证。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重要论述,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军队改革的思想,深刻揭示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新特点新规律,体现了党中央、改革强军的深谋远虑,蕴含着居安思危的战略清醒、治国安邦的远见卓识、锐意改革的创新精神、实干强军的务实作风,谱写了党的军队改革理论创新发展的崭新篇章。我们必须紧贴实际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要论述,坚持知行统一、笃信践行,在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上见成效,在强化担当提高能力上见成效,在攻坚克难、解决问题上见成效,切实掌握用好这个强大思想武器,通过深化改革奋力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