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进展及临床应用.ppt
多层螺旋CT进展及临床应用,一、CT机发展简史二、多层螺旋CT主要技术特点三、多层螺旋CT临床应用四、多层CT机的优越性和局限性,一、CT机发展简史 1971年英国EMI公司Hounsfield工程师研制成功第一台头部CT扫描机;1975年第一台全身CT机问世;1985年,CT机扫描采用滑环技术来实现旋转部分和静止部分的馈电及信号传递;1988年,在滑环技术日益成熟的基础上,研发成功螺旋CT;,1992年,推出双层探测器的CT机1998年,4层螺旋CT问世2000年,8层螺旋CT问世2001年,16层螺旋CT问世2003年,32层螺旋CT问世2004年,64层螺旋CT问世,一、CT机发展简史二、多层螺旋CT主要技术特点三、多层螺旋CT临床应用四、多层CT机的优越性和局限性,二、多层螺旋CT主要技术特点 1、多排探测器系统:多层螺旋CT与单层螺旋CT最根本的差异在于探测器的数量及排列方式。,多层螺旋CT沿长轴方向有多排探测器,成千上万探测器沿长轴和水平方向呈二维排列,与多个数据采集系统相连,从而可以选择不同的层厚。目前多项新技术的发展成功解决了光电二极管物理空间排列的问题,使64层甚至更多层CT技术的发展成为可能。,2、重建及后处理系统 多层螺旋CT采用了锥形束重建算法,减少了伪影,提高了Z轴分辨率和采集速度。特别是多排CT专用的锥形束伪影消除软件可明显去处图象边缘模糊效应。后处理技术包括最大密度投影法、表面遮盖法、容积再现法、多平面重建及透明技术等。,一、CT机发展简史二、多层螺旋CT主要技术特点三、多层螺旋CT临床应用四、多层CT机的优越性和局限性,三、多层螺旋CT临床应用(一)MSCT在心脏及冠脉血管成像方面的应用,多层螺旋CT技术体现在心脏和冠状动脉检查中的优势:薄层采集、快速采集 各向同向体素采集,从而采集的数据可用于各种复杂的重组处理。无创性,1、高分辨率的形态学研究 MSCT的2D/3D图象伪影少,可显示心肌断面及心腔结构,还可显示心腔内的附壁血栓及肿瘤,亦可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复杂畸形的评价。,原发性肥厚性心肌病,左前降支壁冠状动脉,由于MSCT能将有效的单层扫描时间缩短至0.25s,甚至0.125s,在采集容积数据后可进行连续成像,几乎可达到心脏实时成像的水平,而不必应用对比剂。所以,应用低剂量射线可行心脏的CT透视检查,这有助于下一步开展CT的心脏介入治疗。,2、心肌灌注成像 MSCT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均足够高,成像范围较大,应用对比剂后行动态灌注扫描,通过对心肌、心腔或大血管的时间密度曲线分析,可求出单位体积(重量)下心肌血流灌注的绝对值。是目前研究的热门课题和今后CT成像的发展方向之一。,3、心脏容积测量、室壁运动及收缩功能的评价 MSCT增强扫描可获得高分辨率的心脏舒张期、收缩期等各心脏时相的图像,根据这些数据可算出舒张期、收缩期容积,左室射血分数及心脏体积(重量)。通过比较心脏舒张期及收缩期图像可评价室壁运动及收缩功能。,另外对每一心动周期内各个心动时相进行图像排序,可以制成电影用以对室壁运动及收缩情况进行评价。但对这些功能指标的准确度也需用模型实验进行验证。,4、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1)冠状动脉狭窄的评价,容积重建法显示正常冠状动脉,MIP及VR三维成像显示冠状动脉狭窄,(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评价 MSCT可以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期主要分支血管近段的粥样硬化斑块,并且根据斑块的密度可大致判断斑块的类型(例如,软斑块,中间斑块和硬斑块),能可靠地鉴别富含脂质的斑块与富含纤维的斑块,对斑块稳定性的评价有一定帮助。,曲面MPR显示软斑块的位置范围及冠脉腔内的情况,(3)冠状动脉支架的评价 通过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够较好地显示冠状动脉支架的位置和形态结构,可评价支架有无明显变形。另外,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病人,支架两端的血管发生狭窄较常见,MSCT对其显示和定量评价具有优良价值。,(4)冠状动脉桥血管的评价 MSCT能直观和整体显示桥血管及其连接关系。当CT显示了桥血管全程包括两端吻合口,桥血管腔的密度与同层面的升主动脉基本一致,提示桥血管开通。,冠脉左支搭桥术后,两支桥血管均通畅,但一支桥血管起始段明显变细。,(5)冠状动脉畸形和变异的评价 MSCT对冠状动脉畸形和变异的诊断具有优良价值,它可直观显示异常起源的冠状动脉与主动脉的连接关系及其与心脏各房室结构的关系,对其管腔评价也有优良价值。尤其是对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的诊断有很高的价值。,左前降支壁冠状动脉,壁冠状动脉,5、MSCT在心脏和冠状动脉检查中优于常规DSA的功能是:(1)冠状动脉钙化的检测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测量,可用为支架置入和/或搭桥手术的指征;(2)冠状动脉软斑块的识别,可用为筛选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危人群;(3)心肌灌注成像,可进一步识别缺血心肌的活性;,(4)瓣膜的显示,特别是人工瓣膜的显示,可直观观察瓣膜本身,还可同期相地观察不止一个瓣膜的功能;(5)心腔的显示;(6)无创性普查与随访。,需要指出的是:从技术参数与临床价值的角度讲,目前的多层螺旋CT设备中,仅16层采集的螺旋CT设备可以满足冠状成像的要求,8层及8层以下采集的螺旋CT用于心脏,特别是冠状动脉成像时,将会受到采集层厚,采集速度,各向异性体导采集等因素的限制。,(二)MSCT血管成像临床应用:在CT问世至今30年中的前25年(1999年之前),血管系统的显示几乎是CT设备的盲区,尽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发了单层螺旋CT,改变了传统的横断层面采集方式以后这一状况略有改变,1998年在RSNA首次提出,之后迅速普及的多层螺旋CT使CTA从一个相对的盲区一跃而成为CT设备的最主要的优势功能之一。,1、颈-颅动脉 从扫描范围上,MSCT可一次完成从主动脉弓到头部的扫描,完整地显示颈动脉、椎动脉和颅内动脉。,右甲状腺腺瘤,右侧颈总动脉受推移,2、肺动脉 主要用于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诊断,MSCT的高分辨扫描可清楚显示肺动脉主干、叶和段的扫支,确定血栓的部位及形态,而且可以显示部分亚段的部位及形态,而且可以显示部分亚段以下分支受累的情况。,正常肺血管MIP成像,容积重建法显示正常肺血管,肺动脉内血栓,3、主动脉和肢体动脉CTA MSCT一次成像最大覆盖范围可达成1.55米,在一般身高的体型下,可显示自主动脉弓上方平面至下肢足底的全程血管,为临床检查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大范围CTA,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夹层容积重建显示,4 肾动脉5肝脏血管6 肠系膜血管成像7 颅内血管,正常肾动脉,肾动脉畸形,腹主动脉瘤,肺动静脉畸形,脑膜瘤供血动脉,颅内动脉瘤,(三)MSCT灌注成像及仿真内窥镜技术 1、灌注成像 所谓CT灌注成像是指在静脉注射对比剂的同时,对选定层面行同层动态扫描,以获得该层面内每一像素的时间-密度曲线,根据该曲线利用不同的数学模型计算出组织血流灌注的各项参数,以此评价组织器官的灌注状态。,主要临床应用:(1)脑组织的血流灌注应用:主要用于脑缺血性疾病及脑肿瘤疾病。(2)胸部脏器中的应用:除心肌灌注外,主要针对肺部肿瘤的研究,通过灌注检查有助于肿瘤性质的鉴别诊断。(3)腹部实质脏器及肿瘤中的应用。,2、仿真内窥镜技术 1994年Vining等首次报道了CT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随后该技术逐渐被推广应用于鼻腔、鼻旁窦、内耳道、喉、气管、支气管、胃肠道、胆道、膀胱等空腔脏器以及仿真血管内窥镜、仿真颅腔镜。近年来由于多层螺旋CT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螺旋CT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进一步改善仿真内窥镜的成像质量。,仿真结肠镜显示结肠息肉,CT平扫示结肠息肉,仿真结肠镜所见,结肠镜所见,透明技术显示周围型肺癌,透明技术显示肺内结节的边缘、体积和形状,(四)普查的应用 多层面螺旋CT已可实现低剂量扫描。国内、外的研究均已证实,可用20-30mA的条件获得与传统的高mA条件相同质量的信息,且可根据需要作横断、冠状、矢状及其他需要的层面的薄层重建消除了平片检查中的盲区。在美国和一些发达国家,低剂量螺旋CT的肺癌普查已被医疗保险机构认可。,一、CT机发展简史二、多层螺旋CT主要技术特点三、多层螺旋CT临床应用四、多层CT机的优越性和局限性,优越性:1大大提高了时间分辨率。2 提高了Z轴的空间分辨率。3 减少了造影剂的用量。4 可在任意间隔重建重叠图像。,局限性:1 扫描层厚薄,范围扩大,必然接受的射线剂量必然增加。2 每个病人的图像数据大大增加需要大容量的存储介质,另一方面,后处理软件的更新需进一步优化,而不是仅有某种功能,关键是能满足临床和科研的实际需要。,多层螺旋CT具有高分辨率和快速扫描功能,配以强大的后处理软件,极大地拓宽了CT在临床和科研中地应用范围,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开发,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