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12月咨询说辞.docx

    • 资源ID:915921       资源大小:33.87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12月咨询说辞.docx

    12月份咨询说辞2009年的最后一个月,可以说是所有咨询师的收官之战,纵观这一年来,我们每月都有不同的说辞,打开不同月份的 说辞,实际上我们并不缺乏说辞,我们缺乏如何去领悟去整理、去理解这些内容,咨询师都积累了很多内容,但是很少去归 纳和总结。借12月份之际,我做了以下总结,供大家分享。关键是积累和运用。谈到积累,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的就是各个年级阶段的学生心理特点,以便和家长沟通,塑造完美的专业性。第一部分:积累小学生心理特征:1、心理的内部稳定性较差。学过心理学的老师都知道,平常我们的心理状态处于一种平和状态,也就是没有太大的心 理情绪波动,而稳定性差,就是说情绪波动比较大,俗话说“孩子的脸,六月的天,说变就变了。”能把孩子的脸跟六月的 天放在一起比较,足以说明孩子的心理稳定性差,也就是情绪波动比较大。2、好奇、敏感。对什么都感兴趣,对什么都反应强烈。3、好胜,但是韧性差。什么事都想争第一想要赢别人,证明自己厉害,但是容易受挫折,一点小失败就觉得不得了了, 天都塌下来了。4、自控能力不足。其实这点非常重要,因为在儿童很常见。上上课心就跑到操场上去啦,做做作业,就想着晚上妈妈 买什么好吃的啦。稍微严重一点,就控制不住自己的身体,一直要动,抓抓头啊,咬咬手指、咬咬铅笔啊等等。5、自尊心和自主欲强烈。稍微批评两句,他就觉得很委屈,或者一点小矛盾他反应就很强烈。然后认为他自己什么都 对的,别人什么都错的,以自己为中心。6、批评力不足。不懂得自我批评,有时候,会一时分不清对错,做错了事自己都不明白,甚至不知道悔改。7、人际关系简单化或不知所措。就是说不会与人相处,跟人交涉、特别是跟大人相处时惶恐不安,甚至拒绝参加社交 活动。这些是儿童主要的心理特点,每个学生都会有,而且不是单独存在。(比如一般不会说一个学生他光是情绪变化大,其 他都好的,或者就是好胜,其他都好的,这些表现都是存在的但平时不明显,哪一个方面稍微强一点,那一个方面就变成了 心理问题)那么,以上的心理特点一般会导致一些心理问题,比较常见的问题有: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逃学与厌学问题数据表明,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5%10%.他没兴趣,学习吃力,导致跟不上进度,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 毅力,可能老师也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习积极性。因此,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 玩;要么就在课堂上打瞌睡;严重的干脆逃学、旷课,到处游玩。还有一些优等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别人超过 自己或自己的目标未达到,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人际交往问题目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交往的对象多为成人,在这种不协调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己 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着较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当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集体中后,在 集体中的位置跟原来不一样了,但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去与人交往,好像是惟我独尊,不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服,也不想 克服,缺乏自信心,从而致使小学生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在与他人接触中常出现过重的恐惧感,过强的防范心理,其 结果是封闭自己。就像我们刚才说到的不安,甚至拒绝参加社交活动。过度依赖问题由于小学生没有自理、自立能力,长期依赖父母,就会形成了过度依赖心理。首先,表现为对父母的过度依赖。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小公主”、“小王子”,往往只重视孩子的衣、食、 住问题,对他们百般呵护,实际是溺爱。因此,造成孩子自立能力越来越差。他们遇到困难时,最先想到向父母求助,得到 帮助时,他们就生成了依赖感。这样的恶性循环让他们变成了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意志力非常薄弱。其次,表现为自责倾向。这一现象在小学生中较多,危及着他们的心理健康。就是说,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 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很恐惧。自责倾向的根源是失去了别人的关心爱护而导致的不安。当学生感受到被父母、教师、 朋友不理他了,往往形成自责倾向,父母、教师对儿童过分严厉、专制,则挫伤了儿童自尊心,儿童感觉不到来自权威人的 爱护,从而出现自责心理;当对别人的爱渴求过强时,一点小过失就会使小学生感受到自己不再被爱了,这样的儿童往往有 很强的依赖心理。二、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对策(一)学校的对策1、应采取心理辅导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1)团体辅导。老师跟同学一起讨论,把心里的话说出来,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2)个案教育。可以是智优学生、模范学生、问题较多的学生,学生作为个体对象,进行心理咨询。2、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1)教师应引导小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小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如熨令营、手拉手 活动、我们现在的综合实践活动啊、体育比赛、文艺活动、春游秋游啊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多种多样的兴趣和 爱好,学会观察、分析、评价自己,逐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制的良好心理品质,满足自己接触社会,进行社会交往 的较高级的需要,也有利于形成并长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2)教师应教会小学生一些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小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种常用方法,如:学会放松。体育活动、艺术活动,可以分散注意,调节心情。我 们学校不正在搞“体育艺术2+1”嘛,这就是个很好的机会。与人谈心。要使小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在学校可以 找老师、心理辅导老师谈心:在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在社会上也可以有谈心的对象,如心理咨询电话等等。无论何 时都可以与人谈话,学会与人谈心一辈子收益。学习写日记或周记。小学生要学习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 描绘下来,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公开日记要得到本人的允许。否则日记本身就变 成了心理负担。小学生也不用过分担心自己的内心秘密被人知道,要学会坦然地对人与对己。(3)教师应培养小学生善于求助,寻找支持的意识寻求帮助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积极的态度,面对压力、困惑,要寻找心理支持,以获得良好的帮助和指导,有问题, 可以和师长、亲人、朋友等谈。求得都助的过程,也就是一个自助的过程,我们所获得的不仅是这一次的办法,而是自己的 更多体会。心理咨询也是可以利用的有效方式之一,通过心理咨询,可以使咨询对象的认识、情感和行为有所变化。在这个 丰富的社会,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对于每一个人只有一次的生命,它的质量是完全可以改变和提高。初中心理特征内容提要:家长们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觉:刚跨入初中大门的孩子跟小学阶段相比,心理波动大,情绪不稔定,要么极 度自信,要么沮丧不堪,极容易盲目自信与自卑。初一心理一、初一孩子的心理状态分析1、盲目的自信与自卑家长们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觉:刚跨入初中大门的孩子跟小学阶段相比,心理波动大,情绪不稳定,要么极度自信,要么 沮丧不堪,极容易盲目自信与自卑。这是因为刚进初中,孩子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班上同学的学习层次也良莠不齐, 尖子生与基础一般和基础差的孩子差距较为悬殊。尖子生一入中学信心十足,意气风发,尤其是当今许多学校按孩子的学习 基础,分层次编班,层次好的班级的孩子,个个感觉良好,但一经挫折(如当不上班干部、测验成绩不如人意等),便立刻 心灰意冷,找不到感觉,不知如何应付,或者埋怨老师。基础一般和基础差的孩子,一般自卑感和心理压力都较大。但不管 自信或自卑都对新的学习生活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有展现自我的欲望。这也是我们家长要把握的教育契机。2、矛盾的思维方式初阶段的孩子在小学养成的认知习惯仍然影响着他们接受新事物,他们常常用怀疑的目光看老师,或者勇敢的对老师 说:“我们小学老师这样说的”,在这一思想的同时,他们的自我意识又迅速发展,开始远离老师和家长。他们有了心理 话更愿意对同伴讲。对家长和小学老师形成的绝对服从和依赖与升入中学萌发的自我意识并存,这是他们思维上的主要矛盾。3、陌生的师生、同学关系家长可能会注意到初一阶段的孩子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下课了,他总爱找自己的小学同学在一起玩,从而形成了自发的 小团体。星期天,他还常常约小学的同学一起看望老师;以此来重温过去的师爱,表达对小学的眷恋。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 首先,是小学与中学的管理方式不同。在小学,老师少,但总跟班,且管得细,孩子对老师有依赖感;而到了中学,老师增 多,但班主任也不是总能看得到,孩子找不到依靠,总觉得老师离自己很远。其次,小学时间很长,在此之前,孩子少有改 变环境的经历,自然依恋着旧时的群体。新的师生、同学关系不会自然形成,要依靠家长老师的引导才得以实现。4、不适的多门学科初一孩子由小学的两门主科,一下猛增到中学的七门主科;孩子容易产生手忙脚乱之感,失去协调与控制能力,甚至失 去自信。有的孩子说,初一的学习最紧张,就是指由小学到初中的过渡阶段。它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要顺利渡过这个时期, 缩短这个过程还需要家长和老师从心理和学法上给予及时的指导。二、初一孩子的心理过渡期的引导1、对孩子进行集体主义教育首先,这阶段的孩子正逐步走向独立,希望个体的行为和努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同,这一时期也是孩子责任心培养的 重要时期。要加深孩子对个人与集体关系的理解,让孩子明确自己与集体的利害关系,自己是班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 己的行为直接关系的班级的荣誉,应该以大集体的利益为重;反过来孩子所在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具备战斗力的话又会使 每个孩子受益,从而激发孩子的责任感,增强自己在集体中的主人翁意识。其次,要培养孩子团结友爱的精神,孩子将要在一个大集体中与同学一起生活三年,同时同学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孩 子的进步。家长应该教导孩子: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共同面对困难、战胜困难。同时告诉孩子,新的学习生活, 新的起点,你与所有同学一样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让孩子放下过去的包袱,也放下过去的殊荣,开始另一段精彩的人生。 家长这样做的目的是:(1)新的集体生活开始了,孩子感觉具体、形象、具有十心灵的震动作用。(2)使自卑的孩子放下 包袱,使自信的孩子做好心理准备,都暗自下决心,要努力!最后,还要鼓励孩子参加班级和学校组织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孩子集体意识和归宿感。比如,让孩子参加本班 组织的羽毛球比赛或其它球类活动,跟同学老师起做集体游戏,如果孩子所在的班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孩子也会觉得特 别得意,觉得在这样的班真幸运。这样,孩子就能很强烈的感受到大集体的温暖和团结,容易形成团体积极向上的氛围,有 利于孩子的进步。反之,那种以为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就会耽误影响学习,从而拒绝孩子参加集体活动的做法则不利于孩子 的成长。2、协调人际关系这阶段的孩子所面临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学校中的人际关系,也即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家长应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并学会 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这些原则和技巧包括冲突解决、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以及尊重与支持等。初一阶段的孩子对老师的情感依赖依然是非常强的,他们特别需要老师的情感抚慰,最怕老师置之不理。有一位孩子曾 对自己的母亲说:“老师很久没摸我的头了他感觉有些失落。但老师面对的是一个群体,不可能把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自 己孩子的身上,这时候应该教会孩子善于体谅老师的难处,同时从细微处去发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比如老师尽管很忙,但 依然尽力抽出时间帮助孩子解决实际问题。挤时间创造与孩子接触的条件,尽可能地让孩子完成新旧环境的转换。甚至老师 的批评也是对自己关注和关心的表现:老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笑容、一个手势都在传达着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 等等。这样,孩子慢慢就会从小时候老师高密度的关注视野下走出来,慢慢走向独立、宽容和开朗。同时,让孩子学会处理同学之间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同学之间的关系,要从两方面进行指导:i方面是个体与集体的 关系,另一方面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首先要让孩子理解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使集体责任感成为孩子的准则。有 时解决孩子之间的冲突,用集体贲任感来约束,教育效果会更好。个体之间的关系是人际关系中的难点。如果是女孩子,就 要让其在于女同学的交往中克服小心眼儿,好猜疑、忌妒心强等性格缺陷,否则会严重膨响孩子学习状态。3、实施正向激励正向激励,就是以表扬为主。家长善于表扬,就意味着赢得了教育上的主动权。初一孩子,总是想把自己最可爱的一面 展现出来,希望得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肯定,这种愿望比任何时候都强烈。每次表扬不但鼓舞了孩子,也巩固了家长在孩子 心目中的地位。如果家长总是毫无顾忌的批评孩子,那么孩子就会认为反正我是父母眼里的坏孩子了,我还好得了吗?孩子 的感情是非常脆弱的。因此,应以正向激励为主。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表扬典型的人和事,可以帮助家长实现教育目的。初孩子的思维形象性、 模仿性更强一些,把教育目标具体化,更切合孩子实际。它使自卑的孩子鼓起勇气,目目的孩子找到目标。心理暗示法也是表扬的一种形式。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可以这样批评他:“这种行为是好孩子该有的吗? “家长对孩子 的口头语应是:“这才像乖孩子。”当孩子预知自己的行动将会达到某个预期的目标时,就会被激励起来。总之,注意对初一孩子心理过渡期的引导,抓住孩子的心理,有节奏的进行辅导,就能让孩子顺利实现从小学到初中的 过渡,积极乐观的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初二心理特征很多人认为初二是一个平稳的发展时期,没有了初一对中学生活的新奇和暂时压力,也没有初三而临毕业升学的巨大压 力,看起来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其实初二阶段是一个产生剧烈变化的时期,更是心理发展的一个危险肘期,也是一个 心理爬坡的时期,是初中阶段重要的分水岭。那么初二学生有哪些心理变化呢?在教育实践中,我觉得下面三点家长应该重点关注:一、对异性的关注初二学生心理上的普遍表现是容易兴奋和冲动,神经敏感,产生了爱情的萌芽,大多数早恋的孩子是发生在这一时期, 因为现实看到的,还有电影、电视、网络对学生也有很大的影响。冲动是他们这个时期的最大特征,好奇是他们这时候的心 理必然反应,自我抑制能力在这段时间也最低,有时希望尝试的念头还比较强烈。在本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成绩公布后,我突然收到一个短信:“陈老师,我写的作文是关于早恋题材的,为什么得分 不高,难道十七八岁的我们就不能有情感的萌发吗?难道老师平时要求的写真实的情感是错误的吗?请陈老加给我个答复 好吗? "(注:二(4)班费凡)我后来找这位学生分析了作文写作技法的不成热,选择材料的不典型,不是这类题材不允 许写,而是如何写好的问题。这里就非常现实的提醒我们家长:早恋现象是现实存在的,并且孩子已经有自己独立的认识, 引导问题迫在眉睫。此外,这次的期中考试,还有一位学生以“早恋不简单”为题目进行作文(注:二(4)班万仪)o值得注意的是,这 两位学生平时都是成绩良好,表现优异的很“乖”的学生。反问一个问题:我们家长对孩子到底了解多少?那么对待孩子的早恋问题,家长如何做?如何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我觉得做好以下两点:1、在家庭中和孩子认真就“早恋”的话题进行一次深入讨论。家长把握一个原则:不是不准恋爱,而是不到时候:不是不可以恋爱,而是对学习身心有害。公开自己的观点,和孩子 做坦诚的交流,不先下结论,倾听孩子的看法,然后因势利导。不盲目恐吓,不盲目杜绝,而是疏导为先,说理为本。2、让孩子有一个家庭的感情寄托。一些家长平时忽视与孩子的感情交流,忙自己的工作,忙自己的生意,忙自己的休闲娱乐。几乎不主动很孩子交流,如 果谈得上交流的话,就是考试后要分数。这直接导致孩子和家长心理距离的疏远,在家庭中寻求不到感情寄托的孩子,于是 把目光投向异性学生,早恋现象也就发生了。二、独立倾向明显12-16岁年龄段上,教育学和心理学把这一阶段称为“少年期”这段时间上,心理和生理变化比较迅速,这一时期他们 精力充沛,好奇心强,任何事总想试一试,但他们的愿望与自己的实际能力是有很大的矛盾的,他们的独立性增强了,总想 摆脱对教师和家长的信赖,总认为自己不是孩子了。有事不愿和父母及师长交流,处于一种半封闭状态。当家长老师的总 是觉得这个时期的孩子不如小学时期听话,很喜欢顶嘴,听不得大人的说教,知心话也不愿和父母说了,不愿让父母进自己 的房间了,有自己的秘密了,逆反心理比较重。所以父母常骂他们“越长越调皮了”。父母要高度重视对这一关键期和危险期的监护和把关。实际上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观点分析,这是少年时期孩子的一种心理特征的反映,所以我们做父母、老师的要明白孩 子目前出现的一些问题是正常的,一方面对不违反原则的行为给予理解和宽容,不要大惊小怪,另一方面我们对这一时期的 孩子在教育方法上更应该讲道理,态度不要粗暴,语言不要挖苦,要讲究分寸。如果还用小学时期的简单说教是不行的,父 母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水平,使他们提高了认识又明白了道理,和家长统一认识,只要从内心服了,教育效果就是良好 的。在初二阶段,最明显的表现是一些容易走极端的学生离家出走,“家”对于他们来说仅仅是一个符号而已,再也没有了 温暖的感觉和依恋的理由,与亲人的距离越来越大。那么在家庭教育中,面对这种情况如何进行教育?我觉得把握如下几点:1、允许孩子有独立的私人秘密。不能偷看孩子的日记、信件,不要乱翻孩子的书包等。这些行为都可能引起孩子的反 感,从而拉大与家长的距离。2、不苛求孩子像童年一样和自己说知心话。只要孩子能在家长面前从容表达自己真实的对问题的看法,就是家庭氛困 和谐融洽的表现。这时候家长能用心倾听,并对等和孩子讨论,不要充当裁判者,以权威自居,粗暴判断是非。3、平时注意观察孩子交往的对象。和哪些人交往?这些人品质怎样?在活动中他们做了什么事情?回家后孩子的谈话、 行为表现是否异常?适当的时候和老师进行联系,告诉孩子的表现,力争全面的了解。在这方面,家长也不要对孩子过于信 任。本学期就发现儿位初二学生和初三学生交往而导致行为习惯变差的离子,最令人吃惊的是家长明明知道孩子和其它孩子 交往,却听之任之,忽视对孩子交往群体的考查。三、由考试分数引发的心理变质。不可否认家长不惜花很多钱把孩子送到实验初中读书,就是为了考上重点高中,最后考取理想的大学。但是必须看到, 实验初中学生学习竞争激烈,孩子心理压力普遍比较大。今天谁最苦?我要说:学生最苦。老师给他们压力,家庭给他们压 力,学生之间有竞争压力,孩子能不苦吗?所以我说:能理解孩子压力的父母万岁!非常可惜的是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对分数有执着的痴迷,对孩子一味要求,永不满足。孩子这次考了九十八分,兴 高采烈回家报喜。母亲劈头一句:”班级一百分有多少?你为什么不考一百分? ”孩子被兜头一盆冷水,学习热情能高吗? 孩子尝不到被肯定的快乐,长期以往学习的动力下降,觉得总是没有成功感,学习的兴趣自然会减退。带来更严重的后果是 对父母亲情的淡漠,甚至反感。2000年浙江金华的孩子杀母案就很典型,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希望能引起家长的深思。惨剧发生在2000年1月17 FL这天中午徐某的母亲在家就他的学习成绩不停唠叨,早就不堪学习重负和听烦了母亲唠 叨的徐某,失去理智,拿起家中的榔头从背后击向母亲的后脑勺,直到母亲最后瘫倒在床上。由于父亲长期在外地工作,徐 某是在母亲的悉心照料下长大的。据徐某说,从小到大,母亲在生活上很疼他,但在学习上抓得很严。初中升高中,他进了 学校的重点班,高一上半学期排名在第44名,到下半学期,一下跃到第10名,母亲很高兴,并要求他以后每次期中、期末 考试成绩都应该在班级前K)名。去年U月底,母亲参加家长会,得知他的期中考试成绩排在班级第18名,回家后狠狠地 打了他一顿,并警告说:“以后再去踢足球,把你的腿打断。”徐某觉得母亲对自己管得太严了,对母亲也感到越来越不满, 这种不满在1月17日爆发了。据了解,徐某所在中学是金华市区一所较为有名的学校,高二年级分设两个重点班、两个普 通班。徐母今年44岁,大专文化,性格内向,平时电视、录像都不让儿子看,也不准他外出。这件事震惊了社会,也引起 了当地各界的深刻反思。据徐某学校的同学和老师反映,徐某在学校遵守学校制度,学习也很刻苦,成绩在班级属中等偏上 水平,自己也要求上进,应该属于好学生。“学生杀母”只是一个极端的例子,现在的青少年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小小年纪 就承受了很大压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孩子一旦考试不理想,就觉得愧对父母。而另一方面,生存竞争的 激烈残酷,又迫使家长对孩子施加更大的压力,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心理扭曲。那么作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怎么做呢?分数固然重要,但取分数也要讲究技巧。1、看孩子努力的过程,看平时学习的状态,看孩子“在路上”的行走态度。2、心态平和,对分数平时看淡一点,看开一些,给孩子减分数的压力,增平时努力过程的监管。这样在考场发挥时, 孩子因为不受到分数的心理压力,反而发挥正常甚至超常,而如果一看到试卷就想到最后分数怎样,心态不好引起情绪紧张, 就会发挥失常。(列举第一届考上华中科技大学付康心态好的例子)3、学习成绩方面,找薄弱学科,重点攻克,保持平衡发展。最后强调家庭教育的几个注意点:一、和谐的家庭氛围能使孩子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争吵、抱怨、埋怨、冷战等不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孩子学习干扰很大。一对父母争吵时孩子身处其中,然后对母亲说:“我长 大后不结婚了,因为婚姻是如此可怕。”大家看家庭环境多么重要。此外我想说的是父母难免不吵架,但必须有一个原则: 家庭矛盾尽量避开孩子,更不能把孩子拉入其中。方法:让孩子一起和大人做家务,在劳动中感受和谐,和孩子一起散步、一起购物、一起参加亲戚的家庭聚会等。二、家庭的环境也影响孩子的情绪。(仅举第一届考上南京邮电学院的葛倩的例子说明,开始成绩好,下降原因是父亲做生意,经常到家里聚会喝酒,打牌 等,后来家长意识到问题,改正后,孩子成绩也保持稳定了。)三、家长的言传身教是对孩子最大的精神支持。误区:1、把教育全部责任推给学校和老师2、认为家长责任就是管孩子“吃好穿好给足钱“,中国父母名言“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管。” 案例:正面例子(首届考上北京大学成洁的父亲,六年接送,风雨无阻。给了孩子最大的精神支持。)反面例子(云南大学马家爵,曾经是广西南宁高考第二名。执行死刑前说:“没有理想,是我人生最大的失败° ” 父母也要引导孩子的人生道路。这个理想不是分数,也不仅仅是好大学,而是做一个和谐的心理健康的人)初三心理特点初三学生正处在从少年到青年的过渡期,是身体发育的高峰,是自我意识和智慧的增长期,也是心理状态极不稳定的 时期,因此极易出现种种心理上的困惑和矛盾。到了初三,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了,而对社会的挑战、家长的压力、老师的 要求,他们极易出现心理偏差,表现出自卑、忧郁、焦虑等症状。我重点调查了初三(4)班的48位同学,发现有24位同 学(占50%)对初三紧张的学习生活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和承受能力,从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其主要表现为:面 对竞争担心学习赶不上,信心不足或完全缺乏信心(有8人):虽然努力,但成绩见效不快,又苦于找不到好的学习方法(K) 人):希望与老师沟通,得到老师的鼓励和安慰(4人):父母的责怪和过高的希望使学生觉得心中烦恼(2人)。这些心 理障碍如不能得到及时的引导、化解,学生的心理负担就会越来越重,学生的学习情绪就会受到影响。要克服学生心理上的一些障碍,必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耐挫能力。1.引导学生 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出奋斗目标。在制定目标时,要提醒学生正确地评估自己,要实事求是,目标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 目标可分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远期目标就是你长大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中考时想考什么样的学校。近期目标就是在每次 考试中你要达到怎样一个水平。这其中,我们尤其要鼓励后进生制定适合自己的目标,要使后进生看到希望,增强努力的决 心。目标一旦确定,就要求学生敢于公开,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自己可以给自己增加前进的动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得到 老师、家长、同学的督促。2.引导学生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奋斗,就是说,学生要有战胜困难的决心, 要能经受住失败和挫折的考验,要在奋斗中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决不能做“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要教育学生,在 学习上要有恒心,要有毅力,要持之以恒。要让学生坚定一个信念:不靠天,不靠地,要在家长、老肺的帮助下,通过自己 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3.教育学生处理好几个关系。(1)与家长的关系。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方法、对学生的关 心程度各有不同:有的放在面上,有的放在心上,有的喜欢唠叨,有的不大过问。有的学生嫌家长罗嗦,有的学生怨家长关 心不够。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突发事件等等,也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对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班主任要及时做好疏导工 作,协调好学生与家长的关系。(2)与老师的关系。在教育与被教育的过程中,师生之间往往会产生不协调的情况。因此,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另一方面也要教育学生尊重老师,虚心接受老师的教育,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做到“有则改 之,无则加勉”,不要因为老师的批评严了点、过火了点,就想不开,就赌气,就丧失信心。(3)与同学的关系。学生的 性格、习惯、爱好、志趣各异,长时间相处在一起,难免会有隔阂、磨擦。我们要积极倡导集体主义思想。我们要让学生懂 得,讲爱国就要先从爱家长、爱集体、尊敬老师、热爱同学做起。同学间要团结互助,不能只顾自己,不顾别人。遇到矛盾 要讲风格。有什么委屈,可以向老师、家长提出,决不能把同学间的矛盾交给社会上的“朋友”来解决,这样做只会扩大事 态,有害无益。总之,老师在做学生思想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注意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要 注意调动学生、学生干部、家长的积极性,大家一起来做好心理素质的教育工作。班主任在实践中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 素质,努力创建一个好的班集体,从而很好地完成初三年级的工作任务。总之,班主任在做学生思想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 充分注意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要注意调动学生、学生干部、家长的积极性,大家一起来 做好心理素质的教育工作。班主任在实践中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努力创建一个好的班集体,从而很好地完成初三 年级的工作任务。高中心理特点高一高二学生心理解析一、学习和生活的适应问题在高一,有许多学生说自己在初中时成绩不错,到了高中成绩就大幅下滑,每天忙忙碌碌,披星戴月,可付出与回报不 成正比:许多老师是给了他们学习方法,可大多还是“课前预习,专心听讲,课后复习,认真作业”的老一套,好象并不管 用:另外学校的生活单调而紧张,他们很怀念初中的时光,想念初中的朋友学生的抱怨反映了学习和生活适应的问题。 适应问题能否尽早妥善解决,关系到学生在三年中的发展,关系到学生的未来。从学生思维方式的发展看,初中的学生在具体运算阶段,而高中在形式运算阶段,初、高中学科知识对思维的要求是不 同的。许多学生在思维水平上短期内难以达到要求,以至于出现学习的不适应。对学习不适应的解决我以为可以采取以下的 应对方法:1、承认学生思维水平的差异,分层次教学,分层次布置作业2、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效果目标,督促学生按计划逐次推进,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3、适时给予学生表扬和赞美,让学生获得幸福感我想只要解决了学生的成绩问题,他身边的朋友就会渐渐多起来,其生活的适应问题将迎刃而解。二、学习和前途焦虑如果高期间学生的适应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学生在两个学期的学习中没有一定的成功体验,学生将会产生自我贬值 心理,认为自己在学习上可能没有多大发展,每当看到身边的同学每天都忙碌而有所收获,他只能望洋兴叹,一方面想学习, 一方面体验不到成功,耳濡目染父母的教诲和辛劳,他们会产生强烈的负罪感,愧疚情绪,在长时间的压抑中生活,他们的 情绪找不到合理的释放途径,于是就逐渐走上了与班级学校管理相悖的道路,逐渐沦落为教师心中“破罐子破摔”的坏学生 一一其实,每个少年都崇尚卓越,追求优秀,只不过他们的追求迟迟不见回报,于是走上了另一个极端。这都是学习焦虑使 然。当学习焦虑日益严重,得不到及时解决,而家庭的期望又太高,退学不可能的情况下,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了迷茫, 不会再有美好的期望,推天度日混日子就成了他们的生活态度,用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弃毁美好的年华。对学习焦虑的矫治,要采取“先易后难,各个击破”的方针,即要求学习焦虑者先重点抓几门容易学习的、自己感兴趣 的学科,待这几门学科成绩有所提高的情况下,必定会重新点燃这些前途暗淡者心中的希望之光了,此时再逐渐扩大学习的 目标范围,则通过走考大学改变自身命运的道路将成为可能一一这一过程持续的时间会比较长,有些学生到了高三时可能才 会钻研他认为较难的学科,所以不能急于求成,应当循序渐进,要为学生的发展和前途着想。三、青春期问题在学期末的一次对话交流课上。某班一学生问我“老师,你怎样看待初恋,你认为她是罪恶的吗? ”这一问题引起了一 阵掌声,一片笑脸!可见青春期的问题是他们特别关注的,也困扰着他们。在高中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成熟,许多学生对异性产生了朦胧神秘的爱怜,一部分学生怕被关注或者嘲笑就偷偷摸 摸,一部分学生希望被周围同学承认和炫耀就大大咧咧,广而告之,但无论做哪一种选择,其实在内心深处,他们极其矛盾, 一方面担心影响学习,另一方面对那样温柔甜蜜的情感难分难舍,加上老师的警告,家长的追查恐吓,他们还要准备承担万 一学习成绩下滑带来的责难,心理状态可谓水深火热!在2006年的一期班主任之友上,有一篇文章是谈对学生的爱情教育的,题目是爱情教育,让学生获得幸福。 可见,对高中生的爱情教育也是当今教育不可忽略的一个问题。学生或许终生将与科学研究无缘,但他得生活在有爱的现实 中。有位名人说过,爱会把个人宇宙化,即是说爱会让一个人走出狭小的天地,学会奉献,培养美好的情感我在这里并 不是宣扬中学生爱情绝对有用论,而是想引出处理“早恋”的问题。由于这一问题是伴随成长发生的,所以我们没必要大惊小怪,视若洪水猛兽。我对那位提问学生是这样回答的“我不能 说中学时代的感情是错误的,只是想提醒并告戒大家两点:1、中学时代的感情是美好的,但它注定亳无结果,因此,不能 让对方受到伤害,2、我虽然没有说中学时代的感情是错误的,但这段感情发生在关乎我们人生命运的时期,会与一个人的 前途发生冲突,处理起来相当棘手,因此不可置个人和家庭前途于不顾,拿终生命运与之相赌”。有学者提出对中学生的“早 恋”应当既不提倡也不反对,而我觉得应当把前面两个方面给学生讲明白,让他们自己去找解决的方法,我们要相信学生处 理事情的能力。 四、家庭问题经过这次书信交流,我吃惊的发现在我校存在相当多的一批学生,他们家庭不健全,生活在无父或无母或亲戚的家里, 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自卑,孤独,自我封闭来自家庭的种种不便不能使他们安心读书,他们普遍比较倔强,不 甘落后,但家庭问题长期困扰着他们。本学期开学初,高二八班一学生因父母离异,和父亲一块生活,学习生活压力太大,长时间失眠,性情暴躁,多次找班 主任和我,经几次疏导,后与其家长联系,回家休整了一段时间返校,现转入文科班学习。在与他的谈话中,我为一个从小 给自己和父亲做饭,操持家务,耕地喂猪的孩子几乎落泪。当每个周末,其他学生都背了馍馍来到学校的时候,这些家庭不 健全的学生,可能还因为发的面没有起来而蹲在让火里哭泣。对于这些家庭不健全学生的问题,我想我们应该及时和其监护人取得联系,采取家校联合的办法先让这些学生的心灵找 到归属。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需要层次理论中把爱和归属的需要列于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之后,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之 前。我想我们的教育首先要让这些孩子健康的成长,其次再谈发展。孔子曾言“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叶圣陶也说过“教 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我们不能按一种模式要求学生。另外,在上一界毕业的学生中,今年高考状元乔赞是一个离异家庭 的孩子;现在的高二重点班,也有一个学习特别好的学生生长在离异的家庭里,我想我们应该关注并研究这些孩子,用这些 艰辛而优秀的孩子的成长经历、成才道路去教育有着同样遭遇的迷茫的孩子们,给他们的心灵投去一束明亮的阳光。高三学生心理特点高中阶段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是青少年思想品质、人生观、自我意识、情绪情感、个性、人格等形成的关键时期. 处于这个时期的高中生,其心理的发展具有成熟和幼稚、独立和依赖、自觉和盲动等诸多矛盾并存的特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 心理和行为问题高三学生很快就要面临择业或继续求学的人生选择。面对新的挑战,何去何从,这对于涉世未深的高三学生来说,实在是个 难题。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社会的多元化价值取向,也使得高三学生经常体验强烈的内心冲突和压力。高三学生的心理 健康教育需要家长、教师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心理健康教育要始终贯穿一条主线:培养自信T勇于进取T不怕挫折T迎接挑 战T争取成功!心理问题指导之一如何缓解学业焦虑? 高三学生学业焦虑主要表现为考试焦虑和学习动力不足。 学生考试焦虑体现在对考分的过分看重,说到底是对自己未来前途的焦虑。之所以如此,原因有三:一是由于群体效应,将 分数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惟一指标。二是不自觉地将获取高学历等同于自己的人生价值。三是学生渴望自我实现与现实学业 成绩的不理想而导致的认知不协调。只有减轻心理负担与学习负担,才能减轻学习上和精神上的压力,才能健康愉快地成长。为了缓解和消除考试焦虑,可以尝 试以下几个策略: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动机水平,过强或过弱的动机水平都容易使自己产生失败体验而导致心理压力。未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未知数,不要过多地担忧将来的事情,而应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现实的生活和学习中 去。考前作好知识准备以及应付考试突发事件的对策和心理准备,有备才能无患。不妨采用“极限思维法”,想像你所焦虑的事件可能的最坏结果。你就会发现现状还是值得乐观的。学习动力不足(即学习动机问题)也常常令学生苦恼。一方面学生都有提高成绩的需要,而另一方面,又容易产生浮躁、厌烦 情绪,导致学习无动力或动力不足。学习动机分内在(具有持久性)和外在(具有短暂性)两种,学习者只有“知学”、“好学”并且 “乐学”,从价值上给自己的学习以较高的评价,才会产生持久的学习动机。当然,学习的外在动机也是必要的,只有二者和 谐作用,才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心理问题指导之二正确看待信心问题一些同学由于付出的努力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就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归因理念。 精神分析者阿德勒在超越自卑一书中说:“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是自卑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为我们发现我们所处 的现状都是可以进一步改善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自卑也可成为一个人进步的动力,人生正是在对自卑的不断超越中而渐 入佳境的。但是,持久的、过分的自卑感则容易造成心理疾患。在遭遇挫折时,建议同学们不妨尝试以下策略:1 .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2 .善于将成功归结为自己的能力。3 .体验内心的喜悦感和成就感,要相信之所以失败是由于自己努力不够或无效努力。4 .不妨制定阶段性目标。5 .在不断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6 .增强自信心。7 .乐观、平静地对待挫折,因为挫折对于成功同样是必要的。心理问题指导之三如何改善人际沟通?有许多学生因在生活、学习中存在与父母、与老师、与同学沟通困难而感到苦恼,究其根源在于人与人之间彼此立场、观点 的差异。为了改善这种状况,不妨学会“换位思维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将心比心",毕竟

    注意事项

    本文(12月咨询说辞.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