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院住院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第一章总论11.1 项目概况41.2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51.3 效益分析61.4 结论与建议815项目编制依据和范围8第二章建设背景及必要性102.1 项目建设背景102.2 建设项目的必要性192.3 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19第三章场址建设条件213.1 建设场址213.2 场址工程条件213.3 市政基础设施条件243.4 原材料供给25第四章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264.1 建设内容及规模确定的原则264.2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26第五章方案设计285.1 建筑设计285.2 给排水设计305.3 强弱电设计315.4 通风空调设计335.5 抗震设计34第六章节能设计366.1 设计依据366.2 能源和资源利用分析366.3 节能措施36第七章环境保护397.1 编制依据397.2 环境影响分析407.3 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44第八章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478.1 劳动保护478.2 安全生产478.3 职业卫生498.4 消防设计49第九章组织管理、招投标及工程进度519.1 组织管理519.2 招投标519.3 项目实施进度53第十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5610.1 建设投资估算5610.2 资金筹措方案57第十一章效益分析58ILl经济效益5811.2社会效益58第十二章结论与建议6112.1 结论6112.2 建议61附表:建设投资估算表第一章总论Ll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XX市XXX镇中心卫生院住院综合楼建设项目LL2项目建设性质新建LL3项目建设地点XX市XXX镇佳兴路446号卫生院原址内1.1.4 项目建设单位及其法定代表人项目建设单位:XX市XXX镇中心卫生院法定代表人:马骏1.1.5 项目建设内容及方案根据项目业主发展规划要求和项目地址的地形,地貌和环境条件,结合XXX镇中心卫生院的实际情况,本项目的建设方案分两期进行:总建筑面积3523.6平方米。一期工程建筑面积2114.16平方米,大楼三层,采用二级防火材料,钢筋混凝土全框架结构,其中一层为大厅、门诊及医技科;二层为妇产科及妇产科病房、手术室;三层为外科及外科病房;二期工程建筑面积1409.44平方米,在新建综合楼上加两层,四层为内儿科及内儿科病房,五层为行政办公区及会议室。综合楼五层共设病床80张,每层科室和病房内均设计卫生间,每层中间设长46.5米、宽2.4米的走道,在大厅正对面为五楼医用电梯,斜对面为4.2米宽的一至五楼楼梯间,均可保证担架和手术车通行。为确保消防安全,在大楼西端每层建设一个3米宽的楼梯间,以备紧急情况下人员疏散。整栋大楼上墙磁砖、内地面砖、磁砖墙裙、仿瓷涂料、铝合金窗、包门套,一楼大厅石膏板吊顶。并配套建设道路和停车场,道路两旁和空地种植树木、花草,将卫生院建成一个环境优美,能满足全镇人民医疗保健需求的医疗保健中心。1.1.6 项目建设工期建设总工期10个月(一期6个月,二期4个月。)1.1.7 项目编制单位XXX咨询有限公司。L2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121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400万元,其中工程费用352.76万元、其它费用28.23万元、基本预备费19.01万元。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总投资245万元,其中工程费用197.76万元;其它费用28.23万元;基本预备费19.01万元。二期工程总投资155万元,其中工程费用155万元。1.2.2 资金来源该住院部综合楼建设项目根据湖北省发改委、湖北省卫生厅关于组织编报2007年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中央预算内专项投资项目方案的通知(鄂发改社会2007352号),争取中央专项资金35万元;XX市中心医院援建300万元,XX市XXX镇中心卫生院自筹资金65万元。13效益分析1.3.1社会效益分析131.1 住院部综合楼建设,是XXX填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该院为XX东大门入口,地处XX、建始两县交界处,318国道、沪蓉西高速公路贯穿全境,服务设施的改善可以有效的发挥该院在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后的应急处理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该院临近建始三里、红岩、高坪、花坪及XX市沙地、白杨坪等乡镇,辐射人口超过20万,医疗服务力量在周边区域有明显领先优势,中心作用明显,现有住院部为1979年修建的石混结构的老房子,由于投入的严重不足,低矮、潮湿、年久失修,2008年由于遭受汶川地震余波,墙体多处出现裂缝,结构失稳“经XX市房管局鉴定为C级危房,已严重制约了卫生院的发展,影响了该院服务功能的正常发挥,该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可极大的满足该镇和周边乡镇广大患者的医疗服务需求,有助于该院更好地履行其中心卫生院的职能。131.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有效的缓解了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的社会矛盾,但同时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与该镇卫生院基础设施的滞后形成了愈加突出的矛盾,该项目建成后,可有效的解决周边乡镇群众就近住院难的问题。该院现有住院部有40张床位,从2005年后,住院患者每年以超过20%的速度递增,2007年住院人次突破1300,2008年该院继续全力打造“诚信”服务品牌,以“亲民、便民、利民”为办院宗旨,在现有条件下,开设的内儿科、外科、妇产科三大住院科室,全年收治住院病人2728人次,住院病房和床位极度紧张,甚至有两个患者同睡一张床的现象,在此种情况下,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难度很大。该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病床可达80张以上,机动床位增加,可极大地改善住院条件,让农民朋友们也能就近享受到优质、低价、舒适、便捷的医疗服务,有利于该院更好地贯彻执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有效地解决当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的社会难点问题,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更好的履行其城镇职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的职能;医院综合实力的提升,也将提高卫生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更好地为当地的社会发展服务。13L3该项目建成后,可明显改善该院基础设施落后、破旧的状况,有利于缩小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有利于调动该院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解决人才队伍不稳定、人才流失严重的矛盾,让他(她)们看到改革发展的希望,安心本职工作,战斗在基层一线,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该项目建设落成后,卫生院的面貌将发生巨大的改变,花园式乡镇卫生院初具雏形,将成为318国道、沪蓉西高速公路旁一道靓丽的风景,有利于凸显XX市整个卫生事业的发展改革成果.132经济效益XXX镇中心卫生院住院部综合楼建成投入使用后,可增加病床40张,住院部条件进一步改善,每年可收治住院病人3500人次,年实现住院医疗收入400万元,随着卫生院的收入增加,可适当提高医护人员的福利待遇,增加医院积累,促进卫生院可持续健康发展。1.4结论与建议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老病死,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卫生事业取得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但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于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的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还相当突出。该项目的建设是国家关于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加强社会保障、重视农村卫生工作、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是全面铺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迫切需求。该项目的建成,将及时、彻底的改善该院的住院条件和整体就医环境,提升卫生院的整体实力,有力地保障XXX镇及周边乡镇20余万干群的身心健康,对该院更好地履行中心卫生院的职能、保一方百姓健康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建议各级有关部门积极支持,密切配合,尽快给予批复建设及落实中央专项资金,业主尽快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使住院部综合楼早日建成,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L5项目编制依据和范围1.5.1 编制依据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出版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指南(试用版)的通知(计办投资200215号);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湖北省发改委、湖北省卫生厅关于编报2009年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中央专项资金投资计划的紧急通知XX市农村服务体系一五”发展规划(2005-2010);咨询协议书及业主提供的相关资料。1.5.2 编制范围本报告编制的范围主要包括: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条件,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方案设计,防震抗震,节能,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项目组织管理、工程招投标及实施进度,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等。第二章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 项目建设背景2.1.1 自然概况2.1.1.1 区位与面积XX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清江中上游,东经109o4,48"109°58,42",北纬29°50'3330o3930%东邻建始、鹤峰;西界利川、咸丰;南连宣恩,北接重庆奉节。东西宽86.5公里,南北长90.2公里,全市国土总面积3972平方公里,占全州总面积的16.6%。XX市是XX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全州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枢纽中心。2.1.1.2 地势地貌XX市地处鄂西南山区中部,属云贵高原东延部分,地近四川盆地边缘,处于我国地势的第二梯级末端。武陵山脉余支从东南部蜿蜒入境,西有大娄山山脉向北延伸,北有巫山余脉环绕。西北及南部两翼高,近似山原地貌,平均海拔18002000米;西南及东北大部分地区海拔900米左右,有较大的山间坝槽坐落其间;中部地区丘陵起伏,由于地层下陷,形成陷落盆地,视觉开阔,平均海拔500米左右。全市最高点为板桥镇大山顶石门子,海拔2078米,最低点为红土乡绵阳口,海拔262米,相对高差1816米。整个地势跌宕起伏、参差错落,分为低山、二高山、高山三种类型,面积各占l3o境内山峦起伏,岭谷切割明显,水系亦较发育,有众多的飞瀑流泉和伏流暗河。全市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2条。除西南部的马鹿河向西经重庆涪陵汇入长江外,境内其余30余条大小河流均为清江支流,呈叶脉状分布,清江自西向东流经境内1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127公里,至红土绵阳口出境,在枝城注入长江。2.1.2 项目区域经济状况2008年XX市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战胜了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自然灾害,基本实现了阶段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经济实现平稳增长,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2008年XX市实现生产总值为58.60亿元,同比增长9%;实现财政总收入6.65亿元,其中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63亿元,分别增长38.44%、25.4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10亿元,增长18.40%;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亿元,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1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400元,分别增长16%、10%。2.1.2.1 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园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首期4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投入使用,金桂大道一、二标段建成通车。工业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实施新建、续建项目35个,累计完成技改投资4.50亿元;九洲牧业屠宰加工、龙王塘电站等项目建设全面完成,山泰水设、康强科技等项目建成投产,腾龙水泥、湖北中烟XX卷烟厂等项目即将投产,煤肝石综合利用、铁矿开发、林产品加工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富硒绿色食品产业跻身全省52个重点产业集群。招商引资取得较好成效。滨湖印刷、慧聚太阳能、中空玻璃等2007年度签约项目入驻标准厂房;强化招商引资考核机制建设,新签招商引资项目合同12个,落实内资到位资金6.85亿元。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家,总数达到66家,完成工业总产值30亿元,增长20%;实现工业增加值11亿元,增长10%。外贸出口大幅增长,实现出口创汇583万美元,增长66%。2.1.2.2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特色农产品基地发展壮大。稳定“两烟”面积11.66万亩,实现产量27.26万担;发展茶叶总面积达到17.62万亩,实现产值2.48亿元;种植商品蔬菜22万亩,实现产值2.60亿元;建成华硒生态万头生猪养殖场和14个千头生猪养殖场,年生猪饲养量达到145万头,出栏81.36万头。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州级及州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9家,其中省级4家。抗灾保丰收目标基本实现,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13亿元,增长9.23%;粮食产量达到25万吨,增长17%。农业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新启动7个市级新农村示范村和22个示范小区建设,新建沼气池8500口,完成了40.80公里通乡油路、96公里通畅工程、13.60公里通达工程、81公里省级出口路及经济断头路等建设任务,解决了4.50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林权制度改革、农村劳动力培训、移民安置等年度工作任务圆满完成。2.1.2.3 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启动实施城市建设项目33个。施州大桥、恩鹤路土桥坝至高速公路七里坪互通段、市二中至东门大桥河堤库岸整治、6条背街小巷改造等14项工程竣工;施州大道改扩建、旗峰大道改造升级、火车站片区开发及安置小区建设、屯堡集镇至州城污水收集管网、五峰山自来水加压站等项目抓紧实施;红旗大桥、连珠大桥开工建设。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强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力开展“城管进社区”活动,严格落实门前“四包”(包环境卫生、包门前秩序、包门前绿化、包门前公用设施)责任制,从严整治“五乱”(乱吐、乱扔、乱堆、乱倒、乱撒)行为,进一步加强“两违”(违法占地、违规建房)清理,积极推进城市主干道停车社会化管理工作,市容市貌明显改观。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大。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加强州城饮用水源保护,积极改善城区水环境,狠抓节能减排,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实现年度双减2%目标,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7天。成功创建成为“省级园林城市”。2.1.2.4 旅游发展全面提速重点景区建设步伐加快。建成重点旅游景区7个。XX大峡谷、柳州城景区完成阶段性建设任务并对外试营业,枫香坡、土司城等景区实施了提档升级,土司城景区达到国家4A级景区标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工作成效显著,顺利通过国家检查验收。旅游配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新增准四星级酒店2家。旅游宣传及营销工作取得新的进展。认真组织“百名优秀摄影师看XX”活动,积极参加旅游博览会,在武汉、重庆、上海等城市和韩国大力推介思施旅游,XX旅游人气明显提升。全年共接待游客125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6.28亿元,增长19.60%。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全年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24.50亿元,增长9%。2.125“三张名片”影响力逐步提升改革创新XX大峡谷风景区管理体制,组建沐抚办事处对景区行政、经济、社会事务及景区开发实行统一管理,开启了景区科学开发与建设的新局面;景区建设累计完成投资9000余万元,核心景区于4月28日对外试营业,接待海内外游客3.60万人(次),XX大峡谷作为全州旅游发展龙头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景区地位得以提升。不断创新“XX女儿会”活动形式,成功举办了“XX女儿会论坛”和“牵手女儿会,圆梦情人节”等活动,组织创作了系列文艺作品,“XX女儿会”作为XX土家民俗文化精品被纳入省民族文化重点研究课题。组建了“XX玉露茶产业协会”,以润邦国际茶叶公司为龙头,有效整合茶叶加工企业;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强化项目争取和实施工作;积极申请商标注册,狠抓工艺改进,严格质量标准,扩大销售市场,XX玉露茶荣获“湖北省第一历史名茶”称号。2.1.2.6 “两大工程”深入实施抓好优化发展环境创“满意”和城乡“清洁家园”两大工程。对全市23个重点项目落实了“四个一”负责制,为项目落户和建设提供“保姆式”服务;扎实开展文明执法宣传教育活动;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认真开展“三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涉企优惠政策、行政事'也性收费项目)清理,总结推广板桥镇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经验,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以国道和旅游线路沿线为重点,强化村镇建设,加大整脏治乱力度,引导农民摒弃生活陋习,村容村貌大为改观,乡风文明不断提升,被纳入全省清洁工程“整县推进”示范县(市)。2.1.2.7 解决民生问题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新增社会保险扩面8921人,征收社会保险费1.17亿元。新增城镇就业5350人,新转移农村劳动力就立1026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0%以内。城市低保提标工作全面开展,农对低保扩大到27699人;农村“五保户”供养、灾民救助、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得到落实;启动实乏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参保率达到50%。认真组织雪灾倒损房屋恢复重建工作,恢复农房888户2027间。建成第四期6500平方米廉租房和8.6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解决了350户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对人均居住面积10平方米以下的最低收入家庭实行了应保尽保。加快拆迁安置小区建设步伐,还建安置拆迁户917户。积极支持汶川地震灾区抗震教灾工作,全市共为灾区捐款512万元。州、市政府承诺办理的实事基本完成。2.1.2.8 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努力抓好城区学校布局调整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投资6000万元建成了施州民族小学并投入使用,完成了5818平方米农村寄宿制学校改造项目。通过了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和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市)检查验收。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完成了7个乡镇卫生院、81个村级卫生室项目建设;深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到87.82%,综合补偿率达到45%;有效防控了手足口病、伤寒等疫情,确保了群众的身心健康安全。文体事业繁荣发展,累计完成36个行政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实施了“农家书屋”建设项目,XX灯戏、傩戏、扬琴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实施科技富民和技术创新两大工程,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家。改革了广播电视事业管理体制,完成了194个自然村通有线电视建设任务。全面提高档案管理水平,55家单位档案管理通过省二级及以上评审验收。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完成州定主要责任指标。民兵预备役、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统计、残联、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2.1.2.9 财力保障和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狠抓税源培植和税收征管,财政收入规模进一步扩大,地方可用财力不断增加。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争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8个,落实资金4293万元;争取省“616”对口帮扶项目14个,落实资金1300余万元;全年落实到位各类项目和专项资金7.35亿元。不断深化财政“四项改革”,“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得到严格落实,部门预算更加深化、科学,党政机关正常运转、干部职工工资、社会保障和重点项目支出得到保障。加大国有资产营运和监管力度,实现国有资产营运收益5198万元。加大“A级最佳金融生态县(市)”创建力度;落实农村信用社央行票据兑付1.13亿元;落实农发行基础设施建设贷款1.50亿元;组建XX村镇银行,累计为中小企业贷款7300万元。2.1.2.10 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增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20件、政协委员提案59件,办结率100%,满意率均在95%以上。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扎实开展机关效能建设,行政服务效率有效提高,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政务公开示范点”;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工作,全民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狠抓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强化监察审计职能,一批违法违纪案件得到查处。深化“1+4+X”村(居)务公开内容,被省政府命名表彰为“全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县(市)”;村(居)委会换届选举顺利完成。强化“平安XX”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组织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和“安全生产百日督查”活动,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认真开展“市委书记大接访”和市级领导下访活动,严格落实单位领导信访责任制,一批信访积案得到消化解决。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应对处置突发性公共事件能力得到提高。2.1.3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XXX镇地处XX市东北方,集镇距XX城区68公里。下辖11个村,1个社区居委会,共有人口40137人。国土面积230.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877亩,林地面积IOoIl7亩。属XX市三个建制镇之一。“318”国道贯穿全境20公里,在建的沪蓉西高速公路经过境内19.7公里,是XX市重要的边贸口子镇。近年来,该镇按照“长抓林果,短抓套作,当年狠抓烟牧魔”的思路,建起了以布朗李和板栗为主的万亩优质高效经济走廊。常年种植优质白肋烟1万亩,总产3万担,产值过千万元,是湖北省30个优质烟叶生产乡镇之一。常年养殖山羊3.4万只左右,出栏商品羊1.2万只以上,销售胴体羊10.5万公斤,活羊5.1万公斤,居全州之首,号称“湖北省山羊第一镇”。2002年被省科技厅确立为全省的马头小羊养殖示范基地。以刘家河、茅田坪为主的万亩魔芋基地初具雏型。XXX镇中心卫生院现有业务用房1988.53n内设防保、内、外、妇、儿、五官、中医、康复理疗、心电B超、放射、化验等科室,全院在册职工122人,国家在职职工76人,其中卫生专业人员70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8人,初级职称51人;大专以上学历65人,中专以上学历47人。目前,该院承担着全镇11个行政村及1个居委会预防保健、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基本医疗、卫生管理等任务,由于地处边陲,周边乡镇卫生院力量薄弱,该院作为中心卫生院医疗技术力量相对较强,医疗服务面辐射到建始三里、高坪、花坪、红岩、XX沙地、白杨等乡镇人口达20余万人以上。XXX镇中心卫生院作为XX市四个中心卫生院之一,近几年来一直巩固“一甲”及“州级文明单位”创建成果,得到上级部门的高度重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正式启动以及国家“两路”的建设,给XXX镇卫生事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促进了全镇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卫生院把预防保健、疾病控制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出色的完成了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治、艾滋病防治、结核病防治、地方病防治、妇幼保健以及卫生监督等各项工作。卫V、卫VII、卫X以及“降消”等项目开展全面顺利进行。计划免疫四苗覆盖率达85%以上,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0%以上,其他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不斐的成绩。通过启动结核免疫、降消、防艾、降氟改灶等项目,不但让当地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医疗保障和救助,而且提升了卫生院的社会声誉,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XXX镇中心卫生院以“夯实网络、狠抓防保、突出项目建设”为思路,进行乡村卫生一体化建设,现设有11个中心卫生室、一个分院,17个一般村卫生室.按照州委、州政府关于村卫生室的建设要求,在当地党委政府和主管局的大力支持下,通过近三年的努力,2008年已初步完成11个中心卫生室、一个分院的改建维修工程,均已达到州级标准化卫生室的质量要求,巩固了基层网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运行良好,全镇有80.2%以上的农民参加了农村基本合作医疗,2008年门诊病人32500人次,住院病人2728人次,共为参合农民报销门诊、住院医药费用143万元,参合农民大病住院受益面达3%o经过多年的发展,通过五年来近50人次的人才培训,卫生院现拥有一批中青年医疗骨干,目前能开展内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各种急危重症及部分疑难病的诊疗,外妇科能开展甲状腺大部分切除、胆囊切除、肠修补、肠切除吻合术、各种骨科手术、剖宫产手术、子宫全切等手术,尤其在中医中药方面有自己特色的专家门诊和理疗康复科。现拥有200mAX光机、立式B超机、便携式B超、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尿分析仪、心电图仪、心电监护仪、麻醉机、婴儿培养箱、制氧机、立式高压消毒锅等设备,辅助检查在周边区域占有明显的优势地位。2008年该院继续全力打造“诚信”服务品牌,以“亲民、便民、利民”为办院宗旨,采取了医务公开、限价收费以及救护车免费接送等惠民措施,卫生院业务取得长足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依赖和好评,周边乡镇的病人都慕名而来,辐射周边6个乡镇28个行政村20万余人。2009年3月28日,XXX镇中心卫生院正式挂牌成为“XX市中心医院崔坝分院”,这标志着XX市中心医院和XXX镇中心卫生院城乡联合办院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XX市中心医院在三年内将对崔坝分院投入300万元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投入,并在医院管理、人才培养、品牌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帮建和对口支援,争取在三年内把崔坝分院建设成为全州一流的乡镇明星卫生院。这为XXX镇中心卫生院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和坚实的物质基础,也为住院综合楼建设项目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先决条件。2.2 建设项目的必要性(I)XX市XXX镇中心卫生院现有的住院楼为1979年修建的,为石混结构,房屋布局不合理,且房屋严重老化,低矮、潮湿、通风条件差,2008年由于遭受汶川地震余波,墙体多处出现裂缝,结构失稳,经XX市房管局鉴定为C级危房,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特别是党的富民政策的落实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农村逐渐摆脱了贫困的处境,老百姓的医疗需求越来越高,现有的简陋条件已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同时也严重制约了卫生院的发展。因此,新建XXX镇中心卫生院住院综合楼很有必要。(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降消项目的开展,使老百姓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看不起病的困扰,但如何使国家的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使老百姓能够就近看病、看得好病,这是医疗卫生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XXX镇中心卫生院现有的住院部开设病床62张,不仅床位少,而且病房破旧,环境也差,因此为了使老百姓有一个好的就医环境,最大限度的满足老百姓的就诊需求,该项目的建设显得十分必要。(3)该院为XX市的城镇职工医保和众多商业医疗保险的定点医疗机构,现有的简陋条件使很多可以在乡镇治疗的病种向城市大医院转移,造成了过度医疗和医疗资源的浪费,该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可有效的遏止这种情况的发生,节约了医疗资源,使该院能够更好的发挥其职能作用。2.3 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1) XX市XXX镇中心卫生院作为XX市四个中心卫生院之一,历年来,卫生院在发展中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及行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特别是2004年卫生院三权回收、县管县办后,卫生院得到了快速发展。当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卫生院的建设,2005年通过政府提供房产,积极协调,对4个中心卫生室进行了标准化建设,使5个濒临瘫痪的卫生室有了场地设施,重新焕发了生机,使乡村一体化管理顺利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得以顺利铺开,2007年该院基本完成了11个村中心卫生室、一个分院的改造维修工程,夯实了基层网络。政府对卫生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市中心医院崔坝分院的成立为新建XXX镇中心卫生院住院综合大楼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同时也为该项目创造了良好的先决条件。(2) XXX镇中心卫生院地处XX市东大门,“三一八”国道及沪蓉西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周边与XX市沙地乡、柏杨乡及建始县红岩、高坪、花坪、三里毗邻,幅射人口20万余人,交通便利,这对该院的建设及今后医疗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环境区位条件。(3) XX市XXX镇中心卫生院拥有一批年富力强、专业技术水平过硬的专业技术人才,科室设置齐全,能使当地老百姓及周边群众就近得到优质、低价、便捷的医疗服务,为该项目建设创造了较好的技术条件。(4) XXX镇中心卫生院于2009年3月28日正式挂牌成为了XX市中心医院崔坝分院,承诺连续三年每年不少于100万元的资金投入,并参与医院管理和建设。这为XXX镇中心卫生院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证。第三章场址建设条件3.1 建设场址XX市XXX镇中心卫生院住院综合楼项目计划在该院院内空地上进行建设,该空地3600平方米,前与318国道相距80米,后与沪蓉西高速公路相距200米,交通进入性好,设计建设集门诊、特色中医、内儿科、妇产科、外科、手术室、行政办公为一体的环保型花园式住院综合大楼,该建设地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地质条件良好,建设条件极佳。3.2 场址工程条件3.2.1 场址选择条件321.1地形、地貌XX市西北部有巫山山脉环绕边境;东南部有武陵山脉余支沿东北方向横展全市;中部为局部陷落地区。总的地势是:西北、东南两翼高,中部低,河流与山脉走向大体一致,平均海拔IoOO米。是由北部大巴山脉的南缘分支一一巫山山脉、东南部和中部苗岭的分支一一武陵山脉、西部大娄山山脉的北延部分一一齐跃山脉组成的山地,阶梯状地貌特征明显。由于受新构造运动间歇活动的影响,大面积隆起成山,局部断陷沉积,形成多级夷面与河谷盆地。境内山峦起伏,沟谷纵横,溶洞密布,伏流暗涌,山岭逶迤,峰奇石异,河谷幽深,瀑布飞泻碳酸盐岩类(石灰岩白云岩)面积占总面积的54.4%,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一幅秀丽壮观的自然景色。3.2.1.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1)地质条件1)地质构造XX市在地质上位于多种构造体系联合、复合的部位,具有多期活动的特征,除北部地区受扬子江东西向的明显控制外,其余部分主要受华夏构造体系的东北向“多”字形构造、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南段的黔东褶皱带的控制,部分地区还受到八面山弧形帚状旋转构造的深刻影响,主构造线与黔东褶皱带大体相同,形成了以高原型山地为主体的地貌结构。2)地层岩性项目区出露地层有第四系(Q)及白垩系正阳组(K2z)各层岩性特征及分布如下:第四系(Q)根据物质组份及成因可分三层:a、冲洪积层(QaI十Pl)-1黄色、黄红色、黄褐色粉质粘土,偶含岩石碎块,稍粘-粘,稍湿一湿,软塑-可塑,厚度1.58米,一般厚度34米。-2卵石层,骨架颗粒为石英砂岩卵石,粒径一般10厘米左右,空隙中充填砂粒及粘土,湿饱和,中密-密实,厚度一般2-3米,主要分布于槽谷中。b、坡残积层(Qdl+el):主要由粉质粘土、砂质粘土夹碎石、碎质粘土组成,主要分布于剥蚀残丘顶部及斜坡坡面表层,厚约1-3米。c、冰啧层(Qgl)骨架颗粒为灰、黄色、灰白色石英砂岩卵石、漂石,空隙中充填圆砾及细砂。卵石,漂石砾径10-25厘米,磨圆度好,分选性差。中密-密实,干燥-稍湿。厚约1.0-2.5米,主要分布于残丘上部。白垩系中统正阳组(K2z)a、细砂岩棕红色、棕黄色长石石英细砂岩夹含铁质细砂岩,中-厚层构造,砂质结构,泥质胶结,胶结不紧密,属软弱-极软弱岩石。据区域地质资料,厚度50米。3)不良地质现象项目区不良地质不发育;无滑坡、崩塌地质灾害显露;边坡现状稳定。无特殊岩土分布,构造条件简单,场地内未发现新构造运动及活动性断裂等不良地质现象存在,场地稳定、安全。(2)水文地质条件1)含(隔)水层组项目区分布的第四系-1、-1层粘性土为局部弱隔水层组,-2,层砂卵石层为透水层组;层白垩系中统正阳组(KIZ)细砂岩向深部岩层完整为隔水层组。其中第四系层冰硬成因卵石土层分布于残丘顶部,受地形控制一般不含地下水。2)地下水补、径、排特征区内分布的含水层组主要为冲洪积层-2及层浅部基岩裂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沿基面由高处向低处径流,在相对较低的洼地、沟谷通过下降泉排汇入地表;槽谷中局部接受地表溪沟流水下渗补给。地下水径流、排汇渠道基本与地表水径流、排泄方式一致。3.2.1.3地震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项目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地震分组为第一组。3.3 市政基础设施条件3.3.1 供电XXX镇中心卫生院地处XXX镇供电枢纽位置,境内有35kv变电站及装机容量为200OkW腰牌发电站,电力供应有保障。为防备突然断电影响,该院还自备有30kw柴油发电机一台,可确保万无一失。3.3.2 供水本项目由崔坝镇自来水厂供水,供水主管已接至场地附近,供水能力可满足项目的用水需求。3.3.3 交通该项目选址于原XXX镇中心卫生院院内,地处集镇,前邻318国道,后临沪蓉高速公路,交通十分便利,各类建设设备及材料可直达施工现场,不仅对工程项目建设提供了较好的交通条件,而且建成后方便病人进出及车辆接送。3.3.4 通讯项目区通讯由市政通讯网提供,线路畅通。电视网、宽带网已建设完成,移动通信网络已覆盖全区,通讯条件极为方便。3.4 原材料供给项目建设所需的建筑材料,市内市场均有充足的货源,且质量优良,运输成本低廉。第四章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4.1 建设内容及规模确定的原则(1)坚持科学发展观,既满足当前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又考虑适度发展的需要;优化配置资源,更有效地为新形势下的基层医疗工作服务。(2)合理利用土地,结合特定的地理环境,充分考虑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努力做到使拟建项目既保持与周边建筑在风格上的总体统一,又充分展示该建筑独有的设计特点,并最大限度的满足使用功能之间的和谐一致,充分发挥它的综合效益。(3)体现国家能源战略,认真贯彻国家节能设计规范,节约建筑使用成本。(4)尽量做到设计经济、适用、安全、美观的要求。(5)设计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人与环境和谐,人与建筑和谐。4.2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421住院综合楼占地面积704.72平方米,高五层,建筑面积3523.6平方米,采用二级防火材料,全部为钢筋混凝土全框架结构。分两期进行建设:一期工程建筑面积2114.16平方米,工程总投资245万元,大楼三层;二期工程在新建综合楼上加两层,建筑面积1409.44平方米,工程总投资155万元。4.2.2 供电变压器后的380/220伏的低压线路采用地埋式双路供电线路,安装面积3523.6平方米。4.2.3 供水主管采用610Omm镀锌钢管,长约200米,支管采用60和50的镀锌钢管,安装面积3523.6平方米。424消防设施每层设计安装消防栓一个,消防供水设施与总管和支水管相连,每层配置12个干粉灭火器。4.2.5 污水处理及排污沟污水经专用污水处理设施集中处理达标后,经过暗沟排污管道排入集镇污水管网。医院已将专用污水处理设施作为治污专项项目向上级申报,现已进入施工图审查阶段。该设施日处理污水量达32立方米,完全能对卫生院正常运作所产生的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周围环境没有影响。4.2.6 道路道路总长100米,平场宽6.5米,共计650平方米,全部为毛石垫基碎路面,行人车兼用。4.2.7 绿化路边种树,修建一定规模的花和草坪,总绿化面积2546平方米。第五章方案设计5.1 建筑设计5.1.1 设计依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建筑04J801结构04G10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设单位提供的项目设计的相关资料和要求5.1.2 建筑主要特征建筑物采用框架结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