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厂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docx

    • 资源ID:919480       资源大小:305.10KB        全文页数:10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厂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docx

    第一章概述71.1 项目概况71.1.1 项目名称71.1.2 主管及项目建设单位71.1.3 项目进展71.2 工可及其调整优化81.2.1 工可主要结论81.2.2 项目优化调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81.2.3 主要调整优化内容91.3 设计依据101.4 设计原则111.5 采用的主要规范和标准121.6 环卫现状与规划131.6.1 垃圾产量现状131.6.2 垃圾成分现状141.7 厂址概述151.7.1 地形地貌151.7.2 工程水文地质161.8 主要工程内容17第二章主体工艺设计192.1 处理对象192.2 垃圾处理工艺选择192.3 工程规模202.4 物料平衡202.5 水量平衡21第三章主要车间设计233.1 设计原则233.2 卸料大厅233.3 垃圾分拣车间243.4 有机垃圾预处理车间253.5 厌氧发酵车间263.5.1 进料273.5.2 搅拌273.5.3 出料273.5.4 发薛罐273.4.5物料加热283.6 厌氧残渣脱水机房283.7 好氧发酵间293.7.1 发酵车间进料293.7.2 发酵仓出料303.7.3 发酵供氧303.8 腐熟间303.9 后处理间3()3.10 仓库32第四章生物气利用工程334.1 生物气预处理334.1.1 设计条件334.1.2 储气罐334.1.3 沼气处理技术要求334.1.4 沼气脱硫344.1.5 脱水及增压系统344.2 生物气发电35第五章配套工艺设计365.1 通风和臭气控制365.1.1 设计范围365.1.2 通风除臭设计原则365.1.3 除臭系统365.2 锅炉房设计375.2.1 锅炉房设计容量375.2.2 锅炉房设备选择375.3 机修车间38第六章主要设备39第七章总平面布置407.1 平面布置407.2 竖向设计417.3 厂区交通和道路417.3.1 道路、地坪设计范围427.3.2 道路设计依据和标准、规范427.3.3 平面设计427.3.4 道路、地坪断面设计437.3.5 路面结构437.3.6 道路排水447.4 场地平整447.5 绿化布置447.6 工程技术指标45第八章建筑结构工程468.1 建筑设计468.1.1 设计依据468.1.2 设计范围468.1.3 设计总则468.1.4 设计构思和方案特点478.1.5 建筑材料498.2 结构设计5()8.2.1 设计采用的规范508.2.2 设计参数及标准5/8.2.3 各建筑物结构形式518.2.4 防腐处理538.2.5 地基处理548.2.6 存在问题54第九章公用工程559.1 电气工程559.1.1 设计规范及依据559.1.2 设计分界点559.1.3 用电负荷及厂区发电机配置559.1.4 供电电源及厂区自备发电机接入系统569.1.5 供配电系统设计57916发输电系统设计599.1.7 计量方式599.1.8 设备选型59919接地与防雷保护609.1.10 爆炸性气体危险环境电气设计609.1.11 照明设计609.1.12 电缆选型及敷设方式619.1.13 下阶段工作建议619.2 自动控制系统629.2.1 设计规范及依据629.2.2 设计原则629.2.3 工程概况639.2.4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639.2.5 通讯网络649.2.6 自动控制系统主要功能64927线缆敷设659.2.8 防过电压及接地659.2.9 电话系统设计659.3 给水排水669.3.1 工程概况669.3.2 设计内容669.3.3 设计依据669.3.4 厂区给水系统设计679.3.5 厂区雨水管网系统设计699.3.6 厂区污水管网系统设计699.3.7 再生水回用设计69第十章消防7110.1 危险等级7110.2 设计依据7110.3 消防给水7210.3.1 消防用水量7210.3.2 消防水源及水压7310.3.3 室外消防管网设计7310.3.4 室内消防管网设计7310.4 消防设施7410.4.1 一般要求7410.4.2 气安全系统7510.4.3 防爆设计7610.4.4 电气防爆设计7610.5 灭火器配置77第十一章职业卫生和安全生产7811.1 职业卫生7811.1.1 编制依据7811.1.2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影响分析与评价7911.1.3 卫生防护措施及控制性能和预期效果7911.1.4 职业卫生设施8011.1.5 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组织管理8111.2 安全生产8111.2.1 编制依据8111.2.2 生产安全危害因素分析8111.2.3 安全生产措腌8211.2.4 安全生产设施8311.2.5 进入特定空间应采用的防范措施83第十二章节能8512.1 主要能耗8512.2 本工程的节能措施85第十三章环境保护8713.1 有关法规与标准8713.1.1 法规依据8713.1.2 主要标准8713.2 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批复8713.3 环境保护的技术措施8913.3.1 生活垃圾处理的无害化8913.3.2 对大气的保护措施8913.3.3 对水体的保护措施9013.3.4 处理厂噪声及保护措施9013.3.5 废弃物最终处理9113.3.6 蚊蝇的控制9113.3.7 主要环境卫生设备9113.4 环境监测91第十四章项目组织与管理9414.1 机构组织和定员9414.2 项目实施与管理9414.3 人员培训9414.4 车辆设备94第十五章建设进度计划96第十六章工程概算9716.1 编制说明9716.2 编制依据9716.3 其他费用依据9816.4 工程投资概算9816.5 资金筹措98第十七章下阶段工作10417.1 下阶段工作10417.2 建议104附件106第一章概述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厂工程1.1.2 主管及项目建设单位主管单位:厦门市市政园林局项目建设单位:厦门市联谊吉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113项目进展业主单位一厦门市联谊吉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实力雄厚,拥有一批环保行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专业从事固体废弃物的技术开发与研制、项目投资、建设及运营。秉承在环保行业多年经验,在厦门市政府招商建设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厂项目中,以各项指标的优越性被选中,并于2005年2月和厦门市政府签订了特许经营协议。业主单位委托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于2006年1月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厦门市环境保护科研所完成了环境影响报告书。厦门市环保局于2006年4月批复了环境影响报告书(厦环监200615号),厦门市发展改革委于2006年4月核准了本项目。我院根据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厂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厦门市发展改革委关于核准厦门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厂项目的复函(厦发改投资2006函34号),于2006年7月进行了本工程的初步设计(初稿)。由于厦门市环卫规划和系统在不断的优化中,根据中共厦门市委会议纪要(2006392号)精神和厦门市后坑生活垃圾焚烧厂工可报告,我院于2007年35月进行了分类处理厂工程的初步设计(调整稿)。由于厦门市后坑生活垃圾焚烧厂二期扩建项目环评报告没有得到正式批复,而本工程与其密切相关,一直处于初设阶段。2009年4月24日,厦门市市政园林局主持召开了厦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厂工艺方案调整优化论证会,会议认为:为了满足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理的需要,并适应后坑环卫基地周边环境的变化,以及用地红线的调整,对项目原方案进行调整优化是必要的、合理的。调整优化后的工艺,采用分类收集的垃圾进行厌氧和好氧发酵,具有可行性和先进性,符合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要求以及节能减排的政策。1.2 工可及其调整优化121工可主要结论经过多方案的比较,工可推荐的工艺流程为:生活垃圾经分选后,采用槽式发酵工艺进行堆肥处理,处理厂工程总投资10187.27万元。建议垃圾处理收费95元/吨。1.2.2项目优化调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近年来,后坑环卫园周边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昔日的农村已经变成了市中心,在此处继续建设大规模混合垃圾堆肥项H已经不合适。2)在征地拆迁过程中,由于相关土地所有单位的需要,经过三方沟通,在保证总用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采用置换的方法,对用地红线进行调整;3)随着厦门市环卫规划的调整,分类收集率将逐步提高,根据相关规划,进入本厂的垃圾从混合垃圾调整为两类:有机垃圾和干垃圾,有机垃圾包括菜场、水果市场垃圾、园林垃圾,干垃圾包括分类收集后的生活垃圾(纸张、塑料等)、特定垃圾房的垃圾、部分写字楼的垃圾。4)有机垃圾含水率较高,不利于堆肥工艺的进行,而干垃圾则有机物含量少,直接堆肥不经济,因此,需要对原工艺进行优化和调整。5)近两年来,有机垃圾厌氧发酵+沼气发电的工艺技术在欧洲广泛应用,我国目前已有北京、上海等城市引进此项处理技术,项目基本建成。6)为了保证项目优化和调整的技术的可靠性,业主引进了德国Awiplan-PPD作为外方咨询公司,对工艺进行负责。Awiplan-PPD公司参与了数个生活垃圾厌氧发酵处理厂的咨询设计,具有丰富的经验。12.3主要调整优化内容1)处理对象由混合收集的生活垃圾,调整为干垃圾和湿垃圾。2)在主体工艺分拣+堆肥工艺不变的情况下,为了适应处理对象的变化,增加厌氧发酵和发电上网的内容。3)在选址不变的情况下调整用地红线,相应调整总平面布置。1.3 设计依据(1)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规划说明书,厦门市人民政府编制(2001年)(2)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厦门市规划局、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院(2004.6)(3)厦门市近期建设规划,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3.7)(4)厦门市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厦门市环卫行业现状基础资料,厦门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997.1)(5)厦门岛外环境卫生专项规划,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厦门市市政园林局厦门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2004.7)(6)厦门市市容环卫事业发展“九五”计划与2010年发展规划,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厦门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1997.1)(7)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厂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2006.1(8)厦门市发展改革委关于核准厦门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厂项目的复函(厦发改投资20061函34号),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6.4(9)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厂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厦门市环境保护科研所,2006.4(10)厦门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厂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厦环监200615号),厦门市环境保护局,2006.4(11)厦门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厦门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厂三通一平工程项目的批复(厦发改投资2006127号),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6.4(12)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厂工艺方案调整优化论证会专家意见,2009年4月24日1.4 设计原则(1)在城市总体规划及环卫规划的指导下,按照全面规戈h分期实施的原则,使工程建设与城市的发展相协调,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逐步实现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以发挥本项目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2)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规范和标准。(3)重视开发垃圾综合利用技术,采用高效节能、易于管理、技术先进、稳妥可靠的处理工艺,确保垃圾处理效果。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优先考虑采用国内外技术成熟、高效率、低能耗、运行可靠的设备。(4)处理厂工程尽可能结合城市固废管理、收运系统运行成本及场址区域条件予以综合考虑,以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能相对集中在一起,减少城区污染源。(5)符合厦门环卫产业园总体规划,近远期相结合。(6)积极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注重处理厂的环境建设。充分利用场区的自然植被。1.5 采用的主要规范和标准1)城市生活垃圾好氧静态堆肥处理技术规程(CJJ/T52-93)2)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厂技术评价指标(CJ/T3059-1996)3)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CJJ/T86-2000)4)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20015)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建城201061号),2010年6)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7)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GB817287)8)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l2002)9)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10)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1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12)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2008)13)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96)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1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1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1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2)18)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19)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07-2002)20)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95)2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50014-2006)2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500132006)2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501402005)2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26)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27)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28)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版)29)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30)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2008)31)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1.6 环卫现状与规划1.6.1 垃圾产量现状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近几年厦门市生活垃圾产量详见表1.6-1o表1.61历年厦门市生活垃圾产量表年度垃圾日产量(吨)全年(万吨)年递增率()合计其中本岛集美杏林同安海沧翔安19967676722633.435.627.99全市本岛岛外199779868529.335.148.629.124.041.918.9199883772330.730.744.6830.554.895.50.88199991176737.037.360.7933.258.846.126.3200094779139.539.764.81234.63.953.18.32001109592840.841.167.11840.0215.6317.37.05200212911101.125.742.486.835.047.1117.918.713.8200315041196.255.866.893.391.954.8816.58.6462.1200415381229.541.665.9105.895.256.292.262.780.2200516671239.1214.3108.710560.858.10.7838.72006193413712111221706070.5815.9910.6531.542007227915102601682647783.1817.8510.1436.59年度垃圾日产量(吨)全年(万吨)年递增率()合计其中木岛集美杏林同安海沧翔安200823851561.5286.1241223.672.887.064.653.417.09从表中看出,厦门市生活垃圾来源主要为本岛,占总量的85%左右。1.6.2 垃圾成分现状经过多年对厦门岛内混合生活垃圾跟踪调查,岛内生活垃圾组分及物理性状见下表1.6-2:表1.6-2生活垃圾物理组成表平均合计无机垃圾灰土2.1383.676砖石0.537贝壳1.001可堆肥垃圾食品63.49364.623植物0.550骨壳0.580可回收物金属0.73921.324玻璃3.822塑料12.477橡胶0.307纸类3.980有害垃圾电池0.0170.026灯管0.009可燃物木竹0.28410.350塑料泡沫0.621织物1.801其它7.644混合垃圾容重(Kg/L)0.268注:该表的数据是2007年12个月分别在六个清洁楼采样收集的混合垃圾的平均值。六个监测点内收集的垃圾基本不含工业垃圾。表1.63生活垃圾的含水量取样日期取样地点样品类型含水量()2005.3莲花五村清洁楼混合样672005.3水仙清洁楼混合样682005.4莲花五村清洁楼混合样712005.4水仙清洁楼筛下物(80mm筛)652005.5康乐清洁楼混合642005.5松柏清洁楼筛下物(8Omm筛)712005.6江头清洁楼混合样572005.6莲花五村清洁楼筛下物(80mm筛)72平均混合样65.4筛下物(8Omm筛)69.32009年4月,对菜场、水果市场和园林垃圾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结果如下:表164特定场所生活垃圾的特性表垃圾类型容重(kgL)不可降解物含水率(%)菜市场0.29塑料等杂质3.66%81.54有机物96.34%水果市场0.41煤灰1.13%76.47塑料等杂质11.32%有机物87.55园林垃圾0.15砖8.08%外观看较干,烘约2小时候自燃塑料等杂质5.05%有机物86.87%1.7 厂址概述1.7.1 地形地貌根据厦门市环卫规划,处理厂选址在厦门市后坑环卫工业园内,占地面积为75790m2°厂址北面为垃圾焚烧厂,东北面为已经运行的后坑生活垃圾中转站,用地红线以东约20Om的地方有居民点(马厝),以南为山地,以西为环湖里大道。拟建场地位于已建的厦门市后坑垃圾焚烧厂南面和西面、虎仔山之北麓,地貌单元为低山斜坡带,场地东、南、西三面环山,地势较高,山上林木茂密,植被覆盖良好,山坡自然坡角一般为1520度,部分为2540度,东面多为采石形成的乱掘地和采石坑。北面与厦门市后坑垃圾焚烧厂相接,地势较开阔。现状地面高程33.8753.32n作为单独的工程项目,拟建场地基本完成平整工作,平整后场地标高为36.00-38.OOmo图1.71场址图(平整前)1.7.2 工程水文地质根据初步勘探,确定地基土设计参数如下表:表1.71地基土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及设计计算参数建议值岩土名称天然重度缩量压模直剪试验承载力特征值粘聚力标准值内摩擦角标准值YESl-2CkkfakKNZm3MPakPa度kPa素填土17.01012耕土17.01012粉质粘土19.05.87.532200-220残积砾质粘性土19.567.028220240砂砾状强风化花岗岩22400450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22500-550拟建场地整体稳定性及地基稳定性均较好,场地具备天然浅基础条件,场地较适宜拟建物的建设。通过对现场地下水初见水位和静止水位的观测表明,在拟建场地钻探深度范围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潜水。通过钻探资料显示,本场地裂隙水水量也不会太大,总体来看,场地地下水对场地拟建物施工基本无影响。勘察期间,地下水初见水位埋深与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大致同,为3.209.6Om(标高32.2136.58m),据调查年水位变动幅度约1.5m。地下水及坑水均对混凝土结构弱腐蚀性;对钢筋碎结构中的钢筋:水下部份无腐蚀性,干湿交替带具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由于本场地处于亚热带地区,雨量充沛,场地周围环境未受到任何污染,地下水的腐蚀性分析评价可以代表土的腐蚀性评价,因此该工程场地的土未做土的易溶盐分析。根据地区经验,可不考虑土壤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1.8 主要工程内容根据有关协议,本工程处理规模年平均为500吨/天,高峰月平均为640吨/天,最大800吨/天,处理厂选址在厦门市后坑环卫工业园内,占地面积为7579Om2。由于后坑环卫园周边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用地红线进行了调整,同时随着厦门市环卫规划的调整,分类收集率将逐步提高,根据相关规划,进入本厂的垃圾从混合垃圾调整为两类:湿垃圾和干垃圾。因此有必要对原工艺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根据处理对象的变化,拟增加厌氧发酵系统处理分选后的有机垃圾,产生的沼气进行发电上网。厌氧发酵系统处理规模为150tdo根据预测的垃圾组分,分类处理厂可产生腐熟堆肥19.6td,回收各类物料26.1t/d,产生生物气677m3h,可焚烧物141.5td,填埋残渣133.9td(分拣和后处理残渣)。主要工程特性如下表所示:表1.8-1分类处理厂主要工程特性表项目单位数量备注进厂垃圾量干垃圾t/d300湿垃圾t/d200产气量m3h677发电量KWh/d1266堆肥产量t/d19发醉罐座2发酵罐有效容积m3/座1900储气罐座1储气皤有效容积m3/座1000总征地面积m275790用地面积m274482建构筑物占地m238939总建筑面积m239844容积率0.92绿地率28.85%定员人232第二章主体工艺设计2.1 处理对象随着厦门市生活垃圾收集系统的调整,分类收集率逐步提高,根据相关规划及来源,进入本厂的垃圾主要为二类:湿垃圾和干垃圾,湿垃圾包括分类收集后的生活垃圾(有机质等)、干垃圾包括分类收集后的生活垃圾(纸张、塑料等)、特定垃圾房的垃圾、部分写字楼的垃圾。根据相关资料,预测进入本厂的干垃圾和湿垃圾成份如下表:表2.1-1干垃圾成份预测表有机物可回收物竹木、织物类砖石类有害物其他合计24.58%40.07%6.38%5.87%0.27%22.83%100.00%表2.12湿垃圾成份预测表有机物可回收物竹木、织物类砖石类有害物其他合计73.70%16.27%1.98%3.05%0.10%4.90%100.00%2.2 垃圾处理工艺选择原工可报告评审意见认为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厂选用分选+堆肥的处理方案是适宜于处理厦门市生活垃圾的。原工可报告对各种生物处理工艺,包括好氧堆肥和厌氧发酵进行了论述和比较,对槽式堆肥工艺和隧道式堆肥工艺进行了工艺和总平面的进一步比较,考虑到厦门市生活垃圾的特点,推荐本工程采用槽式堆肥工艺。根据2009年4月24日召开的厦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厂工艺方案调整优化论证会,由于三年多来生物处理工艺技术的发展和工程实践,结合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逐步完善,按环卫规划要求必须配套垃圾分类综合处理厂。考虑到今后进厂垃圾性质将逐步发生变化,原工可批复的工艺经优化调整后,推荐不同的垃圾采用不同的处理工艺,即干垃圾采用分拣、回收和焚烧为主的处理工艺,湿垃圾采用厌氧发酵为主的处理工艺。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为了满足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理的需要,并适应后坑环卫基地周边环境的变化,以及用地红线的调整,对项目原方案进行调整优化是必要的、合理的。调整优化的工艺技术具有可行性和先进性,符合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要求以及节能减排的政策。2.3 工程规模本项目投资采用BOT方式,根据厦门市环卫规划和有关协议,垃圾处理厂按年平均处理量500td,高峰月平均640td设计,如遇到高峰期(季节性变化、节假日等),垃圾量增加时,可通过适当增加运行时间满足每天处理800td的要求。2.4 物料平衡全厂物料平衡如下:(1)进厂物料干垃圾:300td湿垃圾:200td(2)出厂物料及成品腐熟堆肥:19.6td回收物料包括铁质:26.1t/d可焚烧物:141.5Vd大件及干扰物:21td分拣后填埋残渣:132.4td后处理残渣:1.5td生物气:677m3h(20.6td)污水量:55.6td物料平衡详见附图。2.5 水量平衡分类处理厂用水主要有生活用水、好氧发酵工艺用水、车间冲洗水、除臭喷淋补充水、道路和绿化浇洒等,产生的污水主要有生活污水、冲洗废水、除臭喷淋废水、好氧发酵工艺废水和厌氧残渣脱水等,全厂水量平衡汇总如下图:自来水_195.22m3d图21分类处理厂水量平衡图第三章主要车间设计3.1 设计原则1 )±建工程和设备配置按设计规模500td考虑(干垃圾300td,湿垃圾200td),同时满足月平均640Vd(干垃圾440td,湿垃圾200Vd)的要求。厌氧发酵系统设计规模150td02)垃圾分拣车间和有机垃圾预处理车间每天工作时间为14小时,厌氧发酵系统和发电上网系统每天工作24小时。3)各车间设计物料进出量如下表所示:表3.11各车间设计物料进出量进料(td)出料(td)设计值(Vd)备注卸料大厅和垃圾分拣车间干垃圾300湿垃圾200回收物料:26.2Vd可焚烧物:141.5Vd分拣后填埋残渣:132.4td,有机垃圾150td,大件4.0td,干扰物17.0td520全年月平均量,超过设计值时,可适当延长工作时间有机垃圾预处理车间少量少量厌氧发酵罐150129.3150残渣处理车间74.8肥料19.6td残渣1.5td73.63.2卸料大厅为满足高峰期垃圾车卸料的要求,卸料大厅内设有一定的储料功能的区域,储存区按高峰时间2.5小时的垃圾量计算,则所需面积为900m2,考虑到装载机的操作和给料机的安装,实际面积为140Om2。为便于垃圾储存和装载机操作,在储料区周围设置钢筋碎挡墙。垃圾车卸料过程在卸料大厅内完成,根据垃圾收集车的尺寸,回车场地面积为1152m2o整个处理厂布置两条生产线,在卸料大厅内布置两台给料机。按每条生产线17.9th的处理能力计算,共需配备2.2m3的装载机3台。卸料大厅最大卸料能力为640td,则需要5个卸料工位(进料大门)。为防止垃圾产生的臭气外溢,卸料大厅设计为全封闭的建筑。进料大门采用快速移动门,并设侧向风幕。在进料高峰时段,进料大门及其风幕一直处于开启状态。非进料高峰时段,尽量减少开启门的数量,同时,当垃圾车完全倒入卸料大厅后,关闭大门,进行卸料作业。然后开启大门,垃圾车出卸料大厅,再关闭大门。为便于卸料和渗滤液的收集,卸料区比储料区高2m。在储料区设置污水收集系统收集渗滤液和冲洗水。每天完成作业后,应把卸料大厅包括给料储存区内的垃圾清除干净,并用高压清洗机冲洗。卸料大厅设有排风系统,为保证臭气不外溢,实现24小时排风。换气次数在工作时间14小时内为1次/时,非工作时间10小时内为0.5次/时,排出的风被送至除臭系统。卸料大厅平面尺寸为4854m,净高10.012.0m。3.3 垃圾分拣车间垃圾分拣车间主要目的在于将可回收物、可焚烧物、无机垃圾和有害物质从垃圾中分选出来。车间内设置一条干垃圾分拣线和一条湿垃圾分拣线。厂房内布置人工预分拣、滚筒筛分机、带式输送机、磁选设备、人工分拣间、打包机等设备按500td的处理规模进行配备,每天工作时间为14h。车间平面尺寸为60813m,净高11.0n在分拣车间,可回收物包括塑料、纸类、玻璃、有色金属以及竹木被分拣出来,其中塑料、纸类打包后送在车间内临时存放。分拣后的可焚烧物或填埋物,收集在箱体中通过拉臂车运输到焚烧厂或中转站。为了满足臭气控制和车间卫生环境的要求,垃圾分拣车间实现全面通风,换气次数为1次/小时。每个滚筒筛单独抽风。分拣间单独通风,并安装空气调节设施,换气次数为5次/小时。在各出料大门设置风幕,非工作时间,垃圾分拣车间通风量减半。每天作业完成后,垃圾分拣车间应清扫干净,并采用高压清洗机冲洗。为了满足生产需要,在垃圾分拣车间西侧设置二层的配电控制室,一层为配电室,二层为控制室,在其中可以观察到整个车间的运行状况。在垃圾分拣车间南侧设置排风风机房。3.4 有机垃圾预处理车间从菜场、水果市场等处收集的少量有机垃圾直接至有机垃圾预处理车间。从垃圾分拣车间来的部分有机物输送至滚筒筛分机。车间主要目的在于将塑料、玻璃、砖石等不可生物降解的物料分拣出来,一方面保护后续处理设备,另方面提高厌氧发酵罐的使用效率。厂房内布置给料机、破袋机、破碎机、筛分机、输送机。有机垃圾预处理车间平面尺寸为5266m,净高10.0m。经过筛分,将垃圾分成以下几个部分:直径55mm的筛上物送填埋场填埋或焚烧厂焚烧;直径v55mm的物料送中间罐暂时储存。整个车间可分为收集车卸料区、给料间、有机垃圾暂存区、有机垃圾预处理区、物料(调理剂)暂存间、配电间。为了满足臭气控制和车间卫生环境的要求,有机垃圾预处理车间实现全面通风,换气次数为1次/小时。在各出料大门设置风幕,非工作时间,车间通风量减半。作业完成后,有机垃圾预处理车间应清扫干净,并采用高压清洗机冲洗。有机垃圾含水率较高,为了对产生的渗沥液进行有效收集,各设备都设计有专门的污水收集装置。同时在车间四周设置排水沟,并对地坪进行找坡。在有机垃圾预处理车间设备的配电和控制柜设置于配电间内,便于统一控制和管理。3.5 厌氧发酵车间3.5.1进料预处理后的有机垃圾输送至中间罐。中间罐的目的作为预发酵,同时平衡预处理工作时间(14h)和厌氧发酵罐进料时间(24h)之间的差异,则中间罐有效体积为645r1130中间分成三格,每格体积为215m3o中间罐通过设置在底部的步进式出料机均匀出料,然后通过带式输送机输送至每个发酵罐的螺旋给料机。螺旋给料机带有料斗和气动阀门,从而保证发酵罐的密闭性。为保证发酵罐产气的均匀性,发酵罐实现24小时连续进料。352搅拌发酵罐为推流式反应器,通过搅拌,物料从进料端逐步移动到出料端。搅拌同时使反应生成的气体尽快释放,加快了产气速率。也避免了发酵罐物料结块和沉积。发酵罐采用机械搅拌的方法。沿发酵罐长度方向布置7个搅拌器,每个搅拌器可单独进行变频控制。3.5.3 出料发酵罐出料进入螺杆挤压脱水机进行脱水。发酵罐采用真空出料系统,真空罐的体积为4m3。在利用螺杆压缩脱水机对排出料液进行第一步脱水时,为保证操作的正常进行,进口处的压力需达到7080kPa.3.5.4 发酵罐发酵罐为长37.3m,宽7.2m,高7.88m的矩形钢碎地上式结构,在长度方向可分为三段:进料段、主体段及出料段。进料段除了布置发酵物料进口外,还设有回流物料进口。主体段主要设置搅拌器以及沼气出口。出料段设置四个出料口。为满足厌氧发酵温度需要,发酵罐外布置有热水盘管。为便于工艺控制,发酵罐安装有温度计、便携式仪表、压力传送器和开关、生物气分析仪(CH%H2S),流量计、料位计等。发酵罐还设置有安全阀、防负压装置、监测孔、观察窗、检修门等辅助设施。3.4.5物料加热厌氧发酵所需的温度为55。而厦门常年平均气温206C。年极端最低气温15°C,年极端最高气温38.5°C,因此为了保证厌氧发酵的正常进行,对进发酵罐物料需要进行预热。物料加热的目的,一方面为了保证进罐物料的温度,另一方面是为了补充发酵罐的热量损失。本工程采用间接加热的方法。即在发酵罐外布置有热水盘管,盘管进水温度90,出水温度75°C,平均需热量为550KWh/h。在厌氧发酵系统和发电上网系统调试和启动阶段,所需热量有煤气锅炉供给,正常运行后,可利用本厂沼气发电的余热。3.6 厌氧残渣脱水机房发酵罐出料首先采用螺旋挤压脱水机进行一次脱水,脱水后残渣含固率4045

    注意事项

    本文(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厂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