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对长三角商品结构的影响研究.docx
上急碑虬大至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外商直接投资对长三角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研究Title:TheImPaCtOfFDlOntheStrUetUreOfEXPOrtCOmmoditieSintheYangtZeRiVerDelta学院商学院年级专业2009级经济学(中美合作)(专升本)学生姓名翟佳羽学号110340036指导教师王翔完成日期2012年12月上海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I上海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登记表II上海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记录表IV摘要VAbstractVI1、*Pj11 11L2研的目的和意乂11.2. 1研究的目的1L2.2研究的意义113研的对象和巳围214¾H¾ji>*215研的基本框架.22、相关理"Ms与文献<z述.42. 1相关概念和理论回顾42. 1.11*0<*43. I242*253、长三角区域经济的运行特征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基本情况74. 1长三角区域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73. 1.1经济总量平稳较快增长73. 1.2工业生产稳中加快,产销衔接良好83.1.3投资增幅趋稳,消费增长继续加快83.1.4外向型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93.2长三角外商直接投资的基本情况94、长三角地区出口商品结构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104. 1长三角地区出口商品结构的现状104. 1.1出口商品结构继续改善104.1. 2出口商品利用外资的比重增大104. 1.3出口产品技术能力增强114. 1.4出口产品质量与技术步入新台阶124. 2长三角地区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125、外商直接投资对长三角出口结构影响的分析145. 1FDl对长三角进出口贸易的影响145.2出口商品结构变动的影响分析155.2.1出口构成的变化155.2.2FDI对出口结构的影响:以浙江省为例165.2.3FDI对出口结构的影响:以江苏省为例175.2.4FDI对出口结构的影响:以上海市为例196、改善长三角FDl和出口商品结构关系的对策206.1引导和扶持外资投资领域206.2加大政策执行的长期性206.3增强核心产品的结构227、名吉"Vtj2324上海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外商直接投资对长三角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研究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注明。除此之外,本论文(设计)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上海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登记表学生姓名翟佳羽学号110340036专业中美经济(专升本)学院商学院指导教师姓名/职称王翔/讲师题目外商直接投资对长三角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研究本选题的意义及国内外发展简况: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成熟的工商业基础成为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DireCtlnVeStmen3FDl)的最佳目的地。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增长迅速,1985年长三角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16.61亿美元,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5.5%;2002年增长为527.4亿美元,占全国35.3%。FDI的进入对长三角经济生活的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FDl对长三角地区的外贸出口的影响尤为显著。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三角地区出口商品结构出现了非常明显的优化。在这一时期,纺织品和服装成为该地区主要出口产品,标志着出口商品从资源密集型为主向劳动密集型为主转变。随后机电产品逐渐取代纺织服装成为长三角地区出要出口产品,标志着出口商品从劳动密集型为主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为主转变。外商直接投资正在影响长三角经济生活,而且外商直接投资无论从理论基础和实际情况来看都对长三角地区出口结构存在非常明显的作用。研究内容:本文分析了外商投资企业对长三角地区出口商品结构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长三角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首先表现为自身优势产品的大量出口,无论是机电产品还是高新技术产品,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都远远高于国内企业的水平,这些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的扩大客观上起到促进长三角商品结构优化的目的。同时,外商投资企业还通过技术扩散和优化产业结构对长三角地区出口产生了积极影响,虽然这种影响在短期内难以显著地表现出来,但是这种影响是我们更为看重的。研究方法、手段及步骤:研究方法: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收集资料(网络、阅览室、图书馆),与老师交流。写作步骤:确定选题,收集资料和数据,撰写论文。主要参考文献:1任郁芳FDl对“长三角”国内投资的挤入挤出效应分析J.经济前沿,2009.2庞娟.外商直接投资与长三角城市经济增长差异实证研究J.现代商业,2009.08.3袁芳英.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上海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J.华东经济管理,2010.01.4鲍均贤.以新举措促进上海外贸出口持续增长J.国际市场,2009.05.5王开化.FDI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分析D.安徽大学,2010.时间进度:1、2012年6月5日-6月13日,确定选题,明确写作范围。2、2012年6月13日-6月20日,确定写作框架,提交论文提纲。3、2012年6月200-10月10日,完成论文初稿。4、2012年10月10日-12月12B,按照老师意见修改论文,初步定稿。5、2012年12月120-2013年5月8日,修改格式,最终定稿。学生(签名)年月日指导教师意见:年月B指导教师(签名)专业负责人意见:专业负责人(签名)年月B注:本表与毕业论文(设计)一起存档,保存期为四年。上海师范大学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记录表学院:商学院专业中美经济(专升本)指导教师王翔学生姓名翟佳羽学号110340036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外商直接投资对长三角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研究日期指导内容存在问题与进一步改进意见教师签名学生签名2012年7月11日论文选题登记表你再看一下,是否有更好的修改方式。2012年9月28日论文的初稿论文结构混乱,偏题严重,内容需要补充,格式上错误较多。2012年11月28日论文的初稿补充论文内容;细化内容;增加相应数据分析。2012年12月7日论文的初稿语句不通顺,文章的重点还是不突出,缺少数据、案例支持,注意修改目录。2012年12月18日论文的初稿论文中还存在较多需要修改的地方,尤其注意后半部分引用他人文章时,需要转换为自己的语言,不能直接照抄。注:本表由指导教师根据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方案和实际指导情况填写,在指导工作完成后交学院存档,保存期四年。IV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浦东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出口商品结构明显优化,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对此做出了突出贡献。本文从外商直接投资入手,运用大量资料和数据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长三角地区出口商品结构变动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通过技术扩散、促进产业升级等途径对长三角地区的出口商品结构产生的积极影响,这主要表现为:第一,出口商品结构改善第二,出口商品利用外资的比重增大;第三,出口产品技术能力增强;第四,出口产品质量与技术步入新台阶。在本文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充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非常有助于改善长三角地区出口商品结构。但我国政府必须制定相关政策进行引导,并且不能忽视对本土企业出口竞争力的培育。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出口商品结构;技术扩散AbstractSincethereformandopeningup,theYangtzeRiverDeltaexportcommoditystructurehasundergonegreatchanges,especiallyinthe90yearssincetheopeningupofPudongeconomiczoneexportcommoditystructurewasoptimized,includingforeigndirectinvestmenthasmadeanoutstandingcontributiontothis.Startingfromforeigndirectinvestment,theuseoflargeamountsofdataanddataanalysisoftheimpactofforeigndirectinvestmenttochangesinthestructureofexportcommoditiesoftheYangtzeRiverDeltaregion.Foreigndirectinvestmentthroughtechnologydiffusion,promoteindustrialupgrading,andotherwaystothepositiveimpactoftheexportcommoditystructureoftheYangtzeRiverDeltaregion,whichmainly:First,thestructureofexportcommoditiescontinuetoimprove;Second,theincreaseduseofforeigncapitalproportionofexportcommodities;Third,enhancethetechnicalcapacityofexportproducts;Fourth,thequalityofexportproductsandtechnologyintothenewlevel;Onthebasisofthisstudy,Webelieve,veryhelpfultoimprovethestructureofexportcommoditiesoftheYangtzeRiverDeltaregioninthecontextofeconomicglobalization,takefulladvantageoftheforeigndirectinvestment,butourgovernmentmustdeveloppoliciestoguideandcannotbeignoredonlocalenterprisesthecultivationofexportcompetitiveness.KeyWords:FDI;ExportCommodityStructure;TechnologyExpansion1、绪论1.1 研究的背景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成熟的工商业基础成为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DirectInvestment,FDD在我国的最佳目的地,并且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也增长迅速。1985年长三角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16.61亿美元,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5.5%;2002年增长到527.4亿美元,占全国的35.3%oFDl的进入对长三角地区的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对长三角地区的商品出口的影响尤为显著。FDI对长三角地区出口贸易的影响,首先表现在FDI促进了该地区出口数量的大幅增长。2005年,长三角贸易出口额为2,759.60亿美元,约占全国贸易出口总额的36%。FDl对长三角地区出口贸易的影响,更重要的方面可能体现在对FDI对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本文重点研究FDI对长三角地区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1 研究的目的FDI是推动长三角地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FDI是否也加快本地区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技术的进步呢?在这个问题上,学术界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一些学者认为引入FDl的“市场换技术”战略是失败的;而另外一些学者却认为利用外资与长三角出口商品结构并不冲突。那么该如何看待和评价FDI对长三角地区长三角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呢?FDI对长三角出口商品结构的作用机制又是怎样的呢?本文试图通过研究长三角外商直接投资对出口商品的影响,而对长三角出口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供建议,从而使其更好地融入全球制造业的高端环节。L2.2研究的意义近二十多年来,国际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经济结构调喻后勇.FDl对重庆出口贸易总量和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J.深圳:特区经济,2011,1(3):12-13.整和产业升级,也迎合了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产业转移的战略需求。长三角地区由于其特有的地理优势,社会文化的发展以及优秀且丰富的人力资源从而成为了全球制造业转移的首选。本文探讨了FDI对我国长三角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从而可以为长三角更加有效地利用外资政策提供相关建议。进一步,对于提高经济效率而言,我们的研究认为,有效利用外资应该与实现经济发展战略以及提高本土出口企业技术进步的目标统一起来。L3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本文研究的对象是外商直接投资对长三角地区企业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长三角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基本情况及经济运行主要特点;(2)长三角地区出口商品结构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3)改善长三角FDI和出口商品结构关系的对策。1.4研究的方法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定量分析的方法,在搜集外商直接投资在长三角地区的相关数据资料的基础上,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长三角企业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通过数据对比、结构分析、趋势分析等手段,最终找出改善长三角FDl和出口商品结构关系的对策。1.5研究的基本框架本文首先进行了概念和相关理论的分析,然后以长三角FDI以及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出发,阐述了长三角FDI运行的主要特点,再分析了FDI对长三角出口结构变动影响的途径,并引出了FDI政策的调整及其对出口结构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文章提出了改善FDl对长三角出口商品结构影响的对策。文章框架如下: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了本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并交代了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方法以及本论文研究的基本框架。第二章,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主要回顾了相关概念和理论,包括出口商品结构、外商直接投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以及投资发展周期理论。第三章,主要阐述了长三角区域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以及FDl的基本情况。第四章,主要阐述了长三角地区出口商品结构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第五章,从总量、结构等方面分析了FDl对长三角出口商品结构影响。第六章,提出了改善长三角FDI和出口商品结构关系的对策,主要包括引导和扶持外资投资领域、加大政策执行的长期性以及增强核心产品的结构。第七章,结论。2、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2.1 相关概念和理论回顾2.1.1 相关概念(1)出口商品结构出口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出口贸易中各类商品的构成情况,它的变化反映了一国或地区比较优势的变革和经济发展阶段的演变,它是衡量一国或地区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的主要标志。随着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其基本趋势是初级产品的比重大大下降,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不断上升。此外,出口商品结构的状况与一国或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高低是密切相关、互相影响的,出口商品结构的改善对于在国际交换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来说意义显得更加重大。(2)外商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DirectInvestment,简称FDI)是以控制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获取利润为目的,外商直接投资是与国际间接投资相对应的一种国际投资基本形式。从法律形式上看,FDI指外国企业和经济组织或个人按我国有关政策、法规,用现汇、实物、技术等,在我国境内开办外商独资企业、与我国境内的企业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或合作开发资源的投资,以及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项目投资总额内企业从境外借入的资金。我国吸收外商投资,一般分为直接投资方式和其他投资方式。最为常见的直接投资方式是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和合作开发。其他投资方式包括补偿贸易、加工装配等。2.1.2 理论回顾(1)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李德军.外商直接投资对辽宁省出口商品结构影响的相关分析j.北京: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2(12):98-99.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是解释FDl行为的重要理论,其核心是所有权特定优势、内部化特定优势和区位特定优势。所有权特定优势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独占无形资产所产生的优势,另一是企业规模经济所产生的优势。内部化特定优势,是指跨国公司运用所有权特定优势,以节约或消除交易成本的能力。内部化的根源在于外部市场失效。邓宁把市场失效分为结构性市场失效和交易性失效两类,结构性市场失效是指由于东道国贸易壁垒所引起的市场失效,交易性市场失效是指由于交易渠道不畅或有关信息不易获得而导致的市场失效。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认为,企业必须同时兼备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才能从事有利的海外直接投资活动。如果企业仅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而不具备区位优势,这就意味着缺乏有利的海外投资场所,因此企业只能将有关优势在国内加以利用,而后依靠产品出口来供应当地市场。(2)投资发展周期理论投资发展周期理论是折衷理论的动态发展,该理论认为,一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等于对外直接投资额减去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额)与该国人均GDP具有密切的关系。邓宁将一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人均GDP低于800美元的最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几乎为零,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为负值;第二阶段,人均GDP在8002500美元之间的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相对较少,但区域投资环境的改善吸引了大量外资,因此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为负值,且绝对值有增大的趋势;第三阶段,人均GDP在25005000美元之间的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不断增加,而外资输入的规模同时加大,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依然表现为负值,但绝对值有缩小的趋势;第四阶段,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的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力度明显加强,对外直接投资净额明显表现为正值,并呈逐步扩大的趋势。2.2文献综述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外商企业直接投资于中国,从各个方面来看,长三角地区的出口商品结构都有很大的变化。何祎鸣(2008)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收了大量外商直接投资,然而FDI在我国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呈现出“东高西低”的二元结构,80%以上的FDl流入了东部沿海地区。而近几年,流入东部沿海地区的投资大部分也都流入了长三角地区。对于长三角地区FDl区域分布、动态变化及非均衡发展的原因,孙莉(2005)指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FDl流入国之一,长三角地区是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重要基地。FDI对长三角16个城市的经济发展贡献巨大,但是FDI在长三角地区的区域分布极不平衡。这对研究FDl的区位流向和促进长三角16个城市的外资工作有着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关于FDI和出口商品结构之间的关系,刘舜佳(2005)认为,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每年吸引的FDI呈连年增长趋势,从1978年的1.5亿美元上升到2003年668.78亿美元,从1995年起就一直是仅次于美国从而成为位居全球第二位的引资国。与此同时,这二十几年间,我国外贸出口领域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外贸易出口额持续扩大,从低级的生产加工国成为工业制品国,出口结构产品一直得到优化,比例从改革开放初的L01攀升到2003年的9.5o王艳华(2010)认为FDI在当今的经济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技术、贸易、国际收支、经济增长、就业以及物价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利用FDI的数量不断增加,已经成为世界上利用FDI数量最多的国家。FDI刺激了我国贸易的发展,改善了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提升了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长三角区域经济的运行特征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基本情况3.1 长三角区域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3.1.1 经济总量平稳较快增长2011年,经历金融危机的冲击之后,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据统计,16个城市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672.07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19.8%;平均增幅达到16.7%,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从长三角三大区域的经济总量和增幅看,江苏8个城市实现生产总值20551.93亿元,占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经济总量的44%,平均增幅达到15.7机浙江7个城市实现生产总值14118.98亿元,占30.3%,平均增幅为14.上海实现生产总值12008.16亿元,占25.7%,比上年增长13.3%tl表3.1为长三角三大区域经济总量。表1长三角三大区域经济总量(201Ll年)生产总值占比增幅江苏20551.93亿元44%15.70%浙江14118.98亿元30.30%14.90%上海12008.16亿元25.70%13.30%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从城市经济规模来看,2011年,除上海继续保持绝对优势外,苏州生产总值规模突破5000亿元,达到5812.75亿元;杭州生产总值规模突破5000亿元,达到5703.89亿元;生产总值超过3500亿元的城市还有无锡(3858亿元)、宁波(3633.08亿元)和南京(3975亿元)。从经济增幅看,舟山虽然是唯一增幅同比回落的城市,但仍以19%继续领跑长三角;南通和苏州的增幅分别达到18.2%和17%,增幅超过15%的城市有扬州(15.7%)、泰州(15.7%)、南京(15.6%)、常州(15.6%)、镇江(15.5%)和无锡(15.3%)o3.1.2 工业生产稳中加快,产销衔接良好2011年,工业继续为长三角地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提供有力支撑,主要指标增长稳中加快。16城市实现工业增加值23897.14亿元,平均比上年增长17.2%,增幅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分区域看,上海实现工业增加值5295.9亿元,增长12.5%,增幅同比回落0.5个百分点,占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工业增加值的22.8%0江苏8个城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1025.93亿元,平均增长18.1%,增幅提高1.2个百分点,占47.4%。其中,南通(22.6%)、扬州(22.3%)和泰州(20.4%)增幅居前,苏州(15.7%)和无锡(15.6%)增幅略有回落。浙江7个城市实现工业增加值6935.31亿元,平均增长16.7%增幅提高L3个百分点。其中,台州(18%),宁波(16.8%)、绍兴(17.5%)和舟山(22.1%)增幅提高较快。在长三角16个城市中,上海(5595.9亿元)、苏州(3842.2亿元)和无锡(2434.36亿元)3个城市的工业增加值均超过2000亿元;超过100O亿元的城市数达到9个,比上年增加3个。3.1.3 L3投资增幅趋稳,消费增长继续加快2011年,长三角地区市场销售增长继续加快,保持了快于投资增长的运行格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16个城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27.99亿元,比上年同比增长15.6%;增幅同比提高L79个百分点,高出投资增幅1.58个百分点,与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持平。分区域看,江苏8个城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83.98亿元,增长18.3%,增幅提高2.1个百分点,各城市增幅较为均衡,增长最快的苏州、常州和南通(增幅均为18.4%)比最慢的扬州(17.7%)增幅仅高出0.7个百分点;浙江7个城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96.22亿元,增长16.8乐增幅提高1.8个百分点;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47.79亿元,增长15.3乐增幅提高L7个百分点。3.1.4 外向型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11年,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继续克服人民币升值和国际贸易摩擦升温等不利因素影响,对外贸易继续保持高位增长的良好态势。从出口情况看,16个城市全年实现外贸出口总额4712.76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37%,比上年增长26.8%,增幅同比回落L9个百分点,但高出全国出口增幅Ll个百分点。从出口规模上看,苏州和上海(1292.84亿美元)两个城市外贸出口总额达到4628.12亿美元,占长三角地区出口总额的58.3机分区域看,江苏8个城市进口总额1422.5亿美元,增长18%,增幅提高0.5个百分点;浙江7个城市进口总额455.82亿美元,增长27.1%,增幅提高0.78个百分点;上海外贸进口总额1420.45亿美元,增长22.1%增幅提高2.9个百分点。全年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外贸顺差达到1413.99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87.88亿美元,占全国外贸顺差总额的47.2机3.2 长三角外商直接投资的基本情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收了大量外商直接投资。FDI在我国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结构,80%以上的FDl流入东部沿海地区。而近几年流入东部沿海地区的投资大部分也都流入了长三角地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FDl流入国之一,长江三角洲地区也成为全球很多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重要基地,FDl对长三角16城市经济发展贡献巨大,FDl在长三角地区的区域分布极不平衡。以上海为龙头,江苏沿江八市(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扬州、泰州和南通)和浙江环杭州湾七市(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和台州)为两翼的长三角地区,2007年,实现生产总值46672.07亿元,占全国比重的18.92%;贸易出口总额4507亿美元,占全国比重的37版以1995-2007年长三角城市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表明FDI对长三角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明显地区差异。在南通、泰州、湖州、嘉兴等经济发展相对较弱城市,FDI与PGDP增长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而在上海、南京、苏州、宁波等较发达城市,FDI并非促使这些地区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影响变量。4、长三角地区出口商品结构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4.1 长三角地区出口商品结构的现状4.1.1 出口商品结构继续改善从大类商品来看,长三角地区初级产品出口比重继续下降,工业制成品比重继续上升。2008年上述比重分别为9.89%和90.11%,首次进入10:90状态,2009年初级产品出口比重更降至9%以下。在初级产品中,长三角地区食品及活动物出口在近5年中比重持续下降,比重由2007年的18%下降到目前的14%,但占初级产品出口一半的格局并没有改变;而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的出口比重则有所上升,由2007年的5%上升到目前的7%左右;其它类初级产品保持着相对稳定的规模和比重。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内外两方面的压力却进一步加速长三角地区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2008年到2011年,长三角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3.1%,高于全国平均比重39.0%,也高于本地区去年同期的41.2%o其中,江苏服务业的增速一直保持着高于GDP增长的态势;浙江的第三产业投资势头良好,占限额以上投资的比重达到51.8%。在长三角地区的出口结构方面,浙江、江苏以及上海市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总出口额的比重持续加大,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效果和产业竞争力的增强,出口的市场结构也加快调整。4.1.2 出口商品利用外资的比重增大一般情况下,发达国家主要出口知识密集型产品,而发展中国家则主要出口非知识密集产品,这种差异是可以通过FDI来弥补的。具有相对高的人力资本禀赋的发达国家所创造的知识,可以通过FDl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由于外商投资方向由劳动密集向产业逐渐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变,长三角正成为全球制造中心。自90年代中期以来,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吸引了较多的跨国投资,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企业已经成为推动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同时,外资工业由于拥有较好的设备、较高的技术、较强的管理,而且在加工工业中相对集中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和深加工行业,这对长三角地区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大部分外资流入集中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因此,作为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来源之一的FDI,是促进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转变的重要因素。同时,促进了长三角地区利用外资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相对提高,也间接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转变。4L3出口产品技术能力增强长三角地区工业部门尤其是制造业由于大量外资企业的涌入,自80年代中期以来,大多数工业部门内部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机制对行业的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同时,由于大量外资企业进驻的目的,就是借助于长三角的劳动力或自然资源优势向第三国出口产品,从而促进长三角产品出口的幅度增加。以长三角地区乃至整个中国市场为导向的投资,给国内市场带来更为激烈的竞争,竞争的加剧会促使经济区内企业或外商投资企业努力寻找第三国市场。这样的情况更多出现在外资介入比较多的电子、通讯器材等机电或高新技术产业,这类产品出口量的扩大,对改善长三角出口结构效果显著。同时,跨国公司在展开对长三角地区国内市场激烈争夺的同时,长三角企业也在争夺市场份额甚至某些产品和某些领域的主导地位,也有助于国内企业在竞争中逐渐壮大,达到提升产业水平的目的。表4.1为FDl与进口、出口的相关性分析。表4.1FDI与进口、出口的关系地区进口/出口相关系数出口0.864上海进口0.777出口0.913浙江进口0.886出口0.948江苏进口0.968出口0.944长三角进口0.913出口0.902全国进口0.970资料来源:中国商务部网站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出口方面,每一单位出口所需要的FDl都保持在0.9左右,这说明FDl对出口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其中长三角地区中,以江苏为最高每一单位出口所需要的FDI为0.948,其次是浙江0.913,最后是上海0.864,通过这些数据我们能更直观的了解到FDl和出口之间的紧密关系。长三角地区的相关系数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这种现象有其必然性,长三角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高质,外资可以利用这一条件进而巩固其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而香港、台湾省、日本及东南亚来长三角投资的企业,在其资本输出地就是出口加工型的,这些企业因成本原因到长三角地区后,必然仍以出口加工为主。进口方面,FDl与进口之间具有较高的正相关关系,全国FDl的系数要明显高于长三角各省,FDl在长三角进口中的带动作用要显著低于全国,说明长三角的投资配套能力较强。4.L4出口产品质量与技术步入新台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长三角地区跨国公司更加重视强化企业核心经营领域的竞争地位,逐渐从一些不具有竞争优势的业务环节中撤出,与此相对应,长三角地区业务外包、企业间前后向关联与联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在新的形势下,企业间的竞争具有群体竞争的特点,企业的竞争地位对整个合作网络的依赖性增强。在统一供应链上相关的企业,由于不在同一市场上竞争,而且彼此间又有利益的一致性,跨国公司甚至协助合作伙伴提高技术水平与技术能力。长三角地区跨国公司也对下游企业的技术人员提供培训I,有些还与下游企业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外商投资企业的兴建,不仅给出口部门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而且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管理组织体制和理念,这些国际上较为先进的商业惯例、手段和方法对当地企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长三角地区外资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通过对国内配套产业的培养,不仅提高了相关产业的技术水平,而且填补了部分行业的空白,形成了新的竞争行业,起到了改善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作用。4. 2长三角地区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第一,出口商品的要素禀赋并没有实质性改变。在长三角地区出口商品结构中同发达国家相比,长三角地区的出口商品结构尚处于较低层次,基本上是“以量取胜”,即通过增加出口商品的数量来扩大出口。另外初级产品出口的绝对数量的持续增长,一方面反映出中国的产业结构低级化,另一方面则反映出了初级产品的加工深度不够。其结果是,在制成品方面,长三角地区对发展中国家出口价格指数有所上升,而对发达国家出口的价格指数有所下降。第二,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层次较低。据海关统计,1999年长三角地区机电产品进出口总额1545.7亿美元,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2.9%。但就机电产品而言,发达国家机电产品中九成以上是机械设备。长三角地区机、电、仪设备在机电产品中所占比重虽然也上升到90%左右,但是其中的技术含量和知识含量都较国外有较大的差距。第三,长三角地区出口商品中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偏低。到90年代,长三角地区出口商品列前几位的主要集中在服装、家用电器、通讯设备、玩具、钢材等。长三角地区目前出口的制成品大多是附加值低、加工程度浅、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仍然很少。长三角地区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贡献率仅为30羯是发达国家的一半。另外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范围狭窄,高科技的缓慢发展严重阻碍了长三角地区贸易强国的进程。同发达国家相比,长三角地区的出口商品结构基本上是“以量取胜”,即通过增加出口商品的数量来扩大出口。5、外商直接投资对长三角出口结构影响的分析4.1 FDl对长三角进出口贸易的影响随着长三角地区直接吸收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外商直接投资对长三角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增强,且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对长三角地区出口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长三角地区吸引得的外商直接投资由1996年的34.87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855.06亿美元,与此同时,相对应的外贸出口额由473.5亿美元增加至10690.8亿美元。在长三角地区出口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