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2023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上第三单元《运动和力》教学设计(附目录).docx

    • 资源ID:927101       资源大小:236.87KB        全文页数:3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3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上第三单元《运动和力》教学设计(附目录).docx

    2023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上第三单元运动和力教学设计阚和力1 .让小车运动起来2 .用气球驱动示不"3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4 .弹簧测力计5 .运动与摩擦力6 .运动的小车7 .设计制作小车(一).设计制作小车(二)本单元复习与测试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材简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发现有时物体是相对静止的,有时是运动的。那么这样让不同类型的车运动起来,本课的研究就是从这个问题开始的。本课共设计了2个主要活动:一是聚焦环节,调查不同类型的小车动力来源;二是探索环节,用垫圈作为动力,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包括用多大的能力使小车运动起来,用不同大小的力小车的运动速度会有什么变化。从而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小车用不同的动力类型;而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也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见过并体验过各种各样的运动的车辆,也对这些车如何运动起来有一定的了解。在前面的科学学习中,他们初步认识过“力”,初步知道力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但是他们并没有从科学实验的角度研究小车运动与力大小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运动的物体静止2 .不同类型的车有不同的动力类型科学探究目标1.调查了解不同类型的车的不同动力系统3 .会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4 .会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之间的关系5 .能用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推测科学态度目标1 .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之间的兴趣2 .意识到要用实验数据作为证据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生活中车辆类型是丰富多彩的,具有不同的动力类型【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拉力大小和小车运动快慢之间的关系难点:有序地进行合作探究,并用实验数据说明拉力大小和小车运动快慢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小车、垫圈,棉绳、秒表、班级活动记录单小组:小车、垫圈,棉绳、秒表、计算器、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1 .出示划艇图片提问:怎样让静止的划艇运动起来?怎样让划艇运动更快?怎样让它停下?(预设:学生关注倒是力影响了物体的运动)2 .图片依次展示马车、推车、火车、汽车、自行车、太阳能小车提问:它们都是怎么动起来的?提问:你还知道哪些类型的车?都是怎么动起来的?教师将学生的回答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3 .出示小车,设问:你能让它动起来吗?揭示课题:让小车运动起来(板书)二、探索:探索小车运动与拉力大小之间的关系(预设20分钟)材料准备:小车、棉绳、垫圈、挂钩、秒表、计算器、学生活动手册1 .出示小车、绳子、垫圈,设问:你能用这些材料让小车运动起来吗?2 .学生交流想法教师适时追问:拉小车的绳子多长才合适?(并演示小车的绳子太长或太短会怎样)3 .设问:让小车运动起来的拉力是怎么产生的?4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是垫圈的重力产生了拉力。5 .出示重力资料,引导学生认识重力6 .教师引导:拉力的大小我们可以用垫圈的数量来表示。(教师展示小车)你觉得让小车运动起来需要几个垫圈7 .学生进行猜测8 .微视频指导:让小车运动起来9 .学生实验探究10 .教师追问:这与你之前的推测一致吗?你有什么发现IL提出问题:如果用更大的力拉动小车,小车的运动速度有什么变化?怎样用实验验证?12 .教师微视频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完成活动手册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0分钟)1 .学生反馈交流实验结果及发现2 .小结:只有拉力达到一定的程度,小车才会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3 .设问:实验中,你是怎样让运动的小车停下来的?4 .追问:要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需要给它力;如果要使运动的小车静止呢?5 .小结:让运动的小车静止,也需要用力,这个力是阻力。让小车运动起来的力是动力。四、拓展(预设5分钟)1 .出示踢足球的图片,讨论足球运动员是怎样改变足球的运动状态的?2 .学生交流。3 .教师小结:如脚踢静止的足球,可以使足球运动起来;脚踩住足球,可以使足球静止;通过脚踢的用力大小控制足球的运动速度等。【板书设计】1 .让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越慢;动力阻力【活动手册使用说明】1 .表格中的现象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记录,边活动边记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2 .表格下面的填空,需要在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后,再研讨归纳后填写。【作业设计】1.给小车的拉力越大时,小车的运动速度()A.越快B.越慢C.保持不变2 .让运动的小车停下来,可以用一下哪种方法()A.给它一个动力B.给它一个阻力2.用气球驱动小车【教材简析】本课的活动,是帮助学生加深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理解,指向核心概念“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的建构。学生从感受气球喷气时所产生的气流和气球的推力开始,体会气流方向和气球运动方向之间的关系;再测试组装的气球小车能行驶多远,用更多的办法使小车行驶得更远,体会改变喷气装置会影响小车的运动速度。这样一方面可以认识“反冲力”,另一方面加深对“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理解。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反冲力的例子。课文安排了学生在生活中常玩的气球,把气球吹足气,气球怎样运动中展开,然后让学生动手安装一辆喷气小车,让学生解释气球为什么能推动小车,最后让学生明白了要让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用更大的力。【学情分析】由于本课是关于气球驱动小车的问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玩气球,也玩过小车,学生在玩中看到了气球吹足了气以后,会向相反方向运动,部分细心的孩子感受过气球喷出气体的方向和气球运动的方向是相反的,但没有考虑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大多数孩子没有注意或考虑过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气球为什么能推动小车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兴趣。还有生活中常见的划船,游泳等。学生会想到这是用力一种相反的力,才使小船前进。所以本课不难理解。【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2 .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就要对物体施加力。反冲力越大,小车行驶得越远;科学探究目标1 .会组装用气球反冲力做动力的小车;2 .会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反冲力大小的关系;3 .能用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推测;科学态度目标1 .发展进一步运动和力的兴趣2 .意识到要把实验现象转化为支持观点的证据3 .体验合作的重要性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会到可以用反冲力作为动力驱动车辆、火箭、飞机等物体运动,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2.改变喷管粗细和气球充气量会影响小车的动力大小【教学重难点】重点:研究小车的反冲运动难点:对小车反冲运动的解释【教学准备】教师:小车反冲运动实验套材、长线一根、喷气式飞机等图片小组:小车一套【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1.把气球充足气后放开,气球会怎么运动?(1)玩气球,教师把吹足气的气球放开,气球会怎样?(2)请你也来这样玩一玩,想一想气球为什么会飞出去。你观察到什么现象?2.我们能用气球驱动小车吗?二、探索:(预设10分钟)1.活动一:感受认识反冲力结合学生手册中的记录单,记录反冲力的方向。(1)学生一起尝试气球游戏,并提出要求:把气球吹足气再松开口部,观察并画出气球喷漆方向和运动方向,试着做出自己的解释。【操作方法,见PPT】(2)尝试固定气球的运动方向(3)词汇教学一一推力和反冲力2.活动二:组装气球车(1)交流讨论安装方法。(2)出示小车安装示意图出示材料,微视频指导组装气球车。任务:让小车笔直地往前跑。(1)调试小车。(2)试着让你的小车能行驶更远。(3)思考,为什么充气的气球可以驱动小车呢?3.活动三:如何让小车跑得更远(1)你认为可能应吸纳过小车行驶距离的因素有哪些?如果想要行驶更远,可以怎么改进?(2)现在你们小组打算采取什么措施,让你的小车快速行驶;(3)怎么比较他们的远近呢?微视频指导测量距离方法:【见微视频】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5分钟)1.反冲力的认识(1)准备好材料吹足气的气球,放开后,气球会飞走;气球往哪个方向飞?有什么规律吗?你观察到什么现象?【推力和反冲力教学】2.反冲力越大,车运动得越远。(1)整理你们小组的实验数据,你有什么发现。(2)你们的结论和旁边小组的结论一致吗?力能使物体运动发生改变,力越大运动越远。四、拓展:(预设10分钟)生活中的反冲力1.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用到了反冲力?(1)学生汇报(2)出示喷气式飞机、火箭的图片【板书设计】§3.2用气球驱动小车推力反冲力: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部板书,可以呈现手册的内容:【活动手册使用说明】1.表格中的现象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记录,边活动边记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2.完成表格中的记录时,思考气球喷气的方向和气球运动的方向之间的关系。【作业设计】1.将吹足了气的气球固定在小车上,放开气球的气嘴,气球里的气体就会喷出,从而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动小车向前运动。这个推动小车运动的力叫(2 .标出下图中轮船运动的方向3 .你看过火箭飞行吗?你觉得火箭是靠什么飞行的?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材简析】生活中,不同的车辆可能具有不同的动力驱动方式。在第2课我们学习了用气球喷气产生的反冲力作为动力,本课要学习另一种动力驱动方式,即用橡皮筋作为动力驱动小车轮子转动,轮子再带动整个小车前进。聚焦板块,教材用一组图片,唤醒学生玩橡皮筋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思考“把橡皮筋拉伸后,有什么感觉”,然后提出驱动性问题“我们能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板块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引导学生用橡皮筋组装小车,这是为第二个活动做准备的。第二个活动是本课的重点,主要研究小车运动距离与橡皮筋缠绕圈数的关系,实际上,也是研究小车运动状态与橡皮筋产生的弹力之间的关系,是对“运动和力”概念的进一步构建和理解。研讨板块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指向了小车动力的来源,第二个问题指向小车行驶远近与其动力大小的关系。通过研讨,学生会认识到橡皮筋缠绕后被拉伸产生的力为小车动物提供了动力,缠绕的圈数越多,产生的弹力越大,小车行驶得越远。拓展板块,教材呈现了一张橡皮筋拉长时的照片,引导学生发现,被挂的钩码越多,橡皮筋拉得越长,橡皮筋产生的力越大。【学情分析】橡皮筋是学生所熟悉的物品,在生活中已经玩过橡皮筋,知道它的一些用途比如发射小球、栓系袋子、制作模型时的连接,也知道橡皮筋拉伸后会恢复到原来状态,而且橡皮筋拉伸的越长,产生的力会越大。但不知道橡皮筋拉伸后恢复到原来状态的力叫作弹力,也不知道如何将橡皮筋作为动力驱动小车?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认识橡皮筋动力小车的驱动特点,有利于了解生活中机动车驱动的特点,更是为后面研究车辆的摩擦力、设计制作小车奠定基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橡皮筋产生的动力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距离。2 .橡皮筋在外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形变。3 .当物体形状改变时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就是弹力。科学探究目标1 .会安装用橡皮筋做动力的小车。2 .探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运动距离的关系。科学态度目标1 .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2 .认同收集数据作为证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会到不同小车就具有不同类型的动力。3 .改变橡皮筋的弹力大小会对小车的运动有影响。【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运动距离的关系。难点:探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运动距离的关系;并对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和分析。【教学准备】学生:每组实验用玩具小车1辆、橡皮筋几根、测量距离的皮尺1根、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学生实验材料1套、钩码、班级记录单、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橡皮筋、小车1.出示橡皮筋,让学生拉一拉,说说发现。(预设:橡皮筋有弹性,橡皮筋会被拉长,松手后被拉长的橡皮筋会被弹回来,变回原来样子。)2 .是的,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3 .那你能用橡皮筋的弹力驱动小车,让小车动起来吗?揭示课题: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板书)二、探索:用橡皮筋驱动小车4 动一:如何用橡皮筋驱动小车(预计8分钟)材料准备:橡皮筋、小车1.学生讨论组装方法。(若学生想不出将橡皮筋绕在车轴上的方法,我们可以出示一个装有发条的玩具)2 .橡皮筋应该绕在小车的哪个部位才能让小车动起来?(重点强调橡皮筋一端固定在车尾车身上,一端要绕在前轮车轴上)3 .出示2组动图,教师介绍两种方向的橡皮筋缠绕方法。4 .学生分组活动,用橡皮筋让小车动起来。5.你成功让小车动起来了吗?橡皮筋两个方向缠绕下,小车运动方向一样吗?(不一样)所以想要让小车向前运动我们应该采用第一种方法,橡皮筋从车轴上方勾在车轴上,向后转动车轮。活动二: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预计18分钟)材料准备:橡皮筋、小车、皮尺、微视频、学生活动手册1.通过刚才的活动,你觉得什么情况下,小车会行驶得远一点?(预设:橡皮筋多绕几圈)2 .是不是如你们所说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小车行驶距离越远呢?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对比实验来验证一下。3 .学生思考讨论下列问题,师生共同归纳实验方法。问题:橡皮筋缠绕时,怎样算一圈?问题:如何测量小车行驶距离?问题:为了让现象更加明显,我们可以设计分别缠绕几圈橡皮筋?问题:每组实验测几次为宜?如何取平均值?4 .通过刚才的讨论,相信大家已经对接下来的探究活动有所了解了,老师这还有一段完整的实验方法介绍视频,让我们通过这条视频再做一次梳理。(播放微视频)5 .学生分组活动,10分钟。三、研讨: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预计7分钟)材料准备:班级记录单1 .汇报数据,说一说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预设达成共识: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小车行驶距离越远。)2 .橡皮筋缠绕一圈时和橡皮筋缠绕多圈时,橡皮筋产生的弹力大小一样吗?(预设: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产生的弹力越大)3 .橡皮筋缠绕一圈时和橡皮筋缠绕多圈时,橡皮筋产生的弹力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一样吗?(预设: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越长)4 .现在你能解释为什么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小车行驶距离越远?(预设: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产生的弹力大,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长,小车行驶得远;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少,产生的弹力小,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短,小车行驶得近。)四、拓展:让橡皮筋产生不同大小的力(预计4分钟)材料准备:橡皮筋、钩码1 .出示橡皮筋和钩码,如果老师将钩码挂在这根橡皮筋上,你觉得会出现什么现象?(预设:橡皮筋会被拉长)2 .教师演示将一个钩码挂在橡皮筋上,随即提问:将一个钩码挂在这根橡皮筋上,橡皮筋会被拉长这么多,那如果再挂一个钩码,你觉得橡皮筋会被拉长那什么程度?(预设:拉长一倍)3 .教师演示在橡皮筋上分别挂两个、三个钩码、四个钩码的现象,随即提问:如果一直往橡皮筋上加钩码会如何?这个问题留给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板书设计】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弓单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小车行驶距离越远产生的弹力越大作用的时间越长【活动手册使用说明】本节课的活动记录单与第一课的活动记录单极为相似,所以学生在活动记录过程中问题应该不大,但教师还需稍作强调平均距离的计算方法。要让学生试着对数据进行分析,这有利于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思维。【作业设计】1、像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A.弹性B.弹力C.反弹力2、做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的实验时,在一种缠绕圈数下应该仿几次实验比较科学?A.1次B.2次C.3次或以上4.弹簧测力计【教材简析】本节课弹簧测力计位于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单元的第4课,本节课的前3课主要研究了小车动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也着重了解了重力、反冲力、弹力等类型的力。本节课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是认识弹簧测力计,学生通过观察、认读和实际感受来认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计量单位、刻度标识及如何读数,这是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前提;第二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一方面引导学生亲身感受不同力的大小,另一方面先估测、后测量实际的物体,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研讨部分引导学生思考得更为深刻,进一步认识弹力概念的内涵和实例。【学情分析】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重要工具,它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都比较简单。学生已经知道力有大小,本课安排用弹簧测力计去测量力的大小是符合他们对力的认识规律的,将为后续力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2 .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作的,弹簧的伸长特征与橡皮筋相似。3 .力的单位是牛顿。科学探究目标:1.认识弹簧测力计的基本结构。4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进一步研究力的兴趣。5 .树立细致、有步骤地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会到不同测量工具可以解决不同的现实问题。6 .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物体的重力。【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难点: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教学准备】教师:学生实验材料1套、班级记录表、弹簧测力计刻度板的纸板模型、教学课件。小组:弹簧测力计、钩码、用于测量重力的小物体。【教学过程】(一)聚焦(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拉力器、弹簧测力计1.出示拉力器,并简单介绍拉力器后,请两位学生上来比一比谁的力气大。2 .请学生说说怎么判断出谁的力气大,引导学生关注力气大的同学会将拉力器的弹簧拉得更长。3 .出示弹簧测力计,介绍:弹簧测力计也叫弹簧秤,是一种测量力大小的工具。这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怎么使用弹簧测力计。(板书:4.弹簧测力计)(二)探究(预设20分钟)环节一,认识弹簧测力计材料准备:弹簧测力计1.播放微视频,让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使用方法等内容。(板书:构造:提环、弹簧、指针、刻度板、挂钩)4 .发放弹簧测力计,小组观察、交流视频中提供的信息。5 .小组汇报、交流弹簧测力计的信息。汇报要求:(1)能清楚指出提环、弹簧、指针、刻度板、挂钩等部分的名称。(2)能大致说出弹簧测力计各部分结构的作用。(3)能完整说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步骤,以及“调零”“平视”“量程”等注意事项。(板书:构造:提环、弹簧、指针、刻度板、挂钩)环节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材料准备:弹簧测力计、学生身边物体、学生活动手册1.体验:用手慢慢拉动挂钩,分别使指针指向IN、2N、5N等,感受不同大小的力。2 .请同学们说说大小不同的力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弹簧的长度和指针的位置有什么不同?3 .我们要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一些物体的重力大小,你们想测哪些东西?4 .有些物体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比如笔、橡皮、书本等,但是有些物体超过了弹簧测力计的最大测量范围(量程),比如书包、椅子等,就不能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重力了。所以,测量前要先估计一下物体的重力大小。5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I)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否指向“0”位置。(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平视。(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板书:使用注意:调零、平视、量程)6 .学生小组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笔、橡皮、书包、剪刀等物体的重力大小,并记录在活动手册PlO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拉力大小的记录表中。7 .学生汇报交流使用弹簧测力计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和测量的结果。(三)研讨(预设10分钟)1 .弹簧测力计的弹力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弹簧测力计能测量力的大小?2 .学生说出由于弹簧被拉伸产生了弹力,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力越大伸长越长。3 .生活中哪些地方还有弹力?这些弹力是怎么产生的?4 .学生举例说明,要求明确是什么物体产生的弹力。(四)拓展(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橡皮筋、硬纸板、回形针、钩码、笔、直尺等1 .介绍制作方法:(1)用回形针把橡皮筋一端固定在硬纸板上,另一端用回形针当挂钩,用笔标出橡皮筋静止时最下端的刻度。(2)用钩码等已知重量的物体作重物,在硬纸板上标出IN、2N、3N等一大格刻度,然后在每一大格间平均划分10份或5份,标出数值。注意刻度的划分应该在橡皮筋可承受的拉伸范围内。2 .要求学生回家制作一个橡皮筋测力计。【板书设计】4.弹簧测力计构造:提环、弹簧、指针、刻度板、挂钩使用注意:调零、平视、量程原理:弹簧受力大,伸长长【活动记录表使用说明】1 .活动记录表中对物体的重力大小先估测再实测,学生通过比较体验不同物体的重力大小。2 .对活动记录表中的数据汇报中,可以对学生的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来解决学生测量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作业设计】1 .读出下面各弹簧测力计度数:NNN2 .估计2个鸡蛋的重力为Noii5.运动与摩擦力【教材简析】通过前面4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建构起“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让物体启动或停止”这一概念,认识了反冲力和弹力,还通过弹簧测力计认识到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本节课要研究摩擦力在什么情况下产生,摩擦力大小的测量以及减小摩擦力的方法。聚焦板块通过呈现古人用滚木搬运重物的场景,引出研究物体在运动中产生并受到摩擦力,以及如何减小摩擦力的问题。探索板块,主要是模拟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模拟搬运重物来体验,并用垫圈的个数来表示摩擦力的大小,比较不同运动方式下摩擦力大小的不同。通过研讨活动,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判断哪种运动方式最省力,并利用所学科学原理来解释现实中的问题。拓展板块,通过介绍气垫船和磁悬浮列车减小摩擦力的原理,以及气垫船模型和磁悬浮陀螺的制作,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摩擦力,将视野拓宽到现代各种交通工具上。【学情分析】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他们对摩擦这个词已经比较熟悉了,对物体运动会受到摩擦力的现象也是熟悉的,但是,对“摩擦力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摩擦力的大小怎样知道?如何能减小摩擦力?”等问题并没有进行过太多的思考,这也成为本课学习的起点。【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会发生摩擦,产生摩擦力。2 .摩擦力是有大小的,物体由静止变成运动时需要克服摩擦力。3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一般滚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小,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科学探究目标1 .会用垫圈数表示摩擦力的大小,并对比不同运动方式下的测量结果。2 .摩擦力是有大小的,物体由静止变成运动时需要克服摩擦力。3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一般滚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小,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科学态度目标尝试用不同的思路、方法完成科学探究。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意识到轮子的发明将物体的运动改变成用滚动的方式前进,这是技术上的巨大进步。2 .意识到人类可以通过不断改进技术来满足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需求。【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摩擦力,以及知道摩擦力是有大小的。难点: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一般滚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小,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皮球、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表。小组:实验用纸盒、粗线一根、托盘、铁垫圈若干、圆铅笔、四个小车轮、两根车轴、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皮球1.教师出示皮球,皮球在桌面滚动,最后停止。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预设:皮球慢慢减速,最后停下来。)提问:谁能解释?(预设:皮球受到摩擦力。)板书摩擦力3 .感受摩擦力。提问:我们有什么办法感受到摩擦力呢?(预设:把手放在桌面上往前推。)提问:有什么感受?(预设:有一个阻碍手掌向前运动的力。)4 .出示摩擦力的概念。5 .出示古人搬运巨石的图片。提问:古人是如何搬运巨石等重物的?(预设:使用滚木。)提问:人们在搬运巨石等重物的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摩擦力,如何减小摩擦力呢?(预设:减少接触面积、改变运动方式等)将学生说的方法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6 .揭示课题:运动与摩擦力(板书)二、探索:(预设25分钟)活动一:直接拉动重物。材料准备:硬纸盒、重物、木板、滑轮、棉线、托盘、垫圈、剪刀、学生活动手册1.讨论:我们直接拉动重物,可能需要多大的力?2 .学生说说可能要用哪些实验材料,以及如何进行实验。(了解学生前概念)3 .学生说说实验中还要注意什么,出示温馨提示,明确实验要求。4 .学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说说发现了什么?5 .提问:纸盒装载重物是如何前进的?垫圈很少时,纸盒为什么不滑动呢?小结:像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称之为滑动。(板书滑动)活动二:使用滚木拉动重物。材料准备:硬纸盒、重物、木板、滑轮、棉线、托盘、垫圈、剪刀、铅笔5只、学生活动手册1.讨论:古人有什么好方法拉动重物?6 .学生说说可能要用哪些实验材料,以及如何进行实验。(了解学生前概念)7 .学生说说实验中还要注意什么,明确实验要求。8 .学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说说发现了什么?9 .提问:滚木是如何带着重物前进的?用“滚木”移动重物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小结:像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称之为滚动。(板书滚动)活动三:改进滚木,使用轮子拉动重物。材料准备:硬纸盒、重物、木板、滑轮、棉线、托盘、垫圈、剪刀、轮子四个、车轴两根、学生活动手册1.讨论:我们有比使用滚木更好的办法搬运重物吗?10 学生说说可能要用哪些实验材料,以及如何进行实验。(了解学生前概念)11 学生说说实验中还要注意什么,明确实验要求。12 学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说说发现了什么?13 提问:轮子是如何运动的?用轮子和滚木相比有什么好处?(预设:像滚木一样滚动。)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学生活动记录、班级记录表1.学生根据活动记录的数据,反馈交流:哪种方式搬运重物比较省力?(预设:使用滚木或轮子。)2 .为什么?(预设:根据拉动重物的垫圈个数,知道滑动比滚动受到的摩擦力大。)(板书滚动摩擦力小,滑动摩擦力大。)3 .提问:三种方式中,你认为哪种搬运重物的方法最好?为什么?(预设:略)4 .提问: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需要减小摩擦力?(预设:略)将学生的想法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四、拓展:交通工具是怎样减小摩擦力的?(预设5分钟)出示气垫船和磁悬浮列车图片。讨论:气垫船和磁悬浮列车是怎样减小摩擦力,行驶得更快?【板书设计】5.运动与摩擦力摩擦力:阻碍物体运动的力滑动摩擦力大运动方式滚动摩擦力小【活动手册使用说明】1 .表格中的数据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记录,边活动边记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2 .表格中“我的发现”是开放性的,只要学生表达的内容与研究内容相关即可。【作业设计】1 .下面哪种方式搬运重物最省力,最方便?(C)A.直接拉动B.使用滚木C.使用轮子2 .下面哪种情况是减小摩擦力?(B)A.冰面上铺稻草B.拉链上涂润滑油C.跑步用的钉鞋3 .为什么使用轮子拉动重物比直接拉动重物更省力?(A)A.改变运动方式B.改变接触面光滑程度C.改变了重物的轻重6.运动的小车【教材简析】通过前面5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包括让物体运动起来的动力和阻碍运动的摩擦力。本节课将从能量的角度去研究运动的物体,同时也是以运动的小车为载体来认识能量。聚焦板块通过一些生动的现象,如飞行的子弹将物体击穿,踢飞的足球把玻璃打碎,呼啸的狂风将大树连根拔起,奔腾的江水驱动水轮转动并指出这些物体都具有能量,引出研究我们的小车或其他物体有能量吗?探索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活动,发现不同敲击速度下的音叉震动情况,体会“小槌运动的越快,传递给音叉的能量越大”;通过观察不同速度的小车撞击木块后的距离,体会“小车的速度越大,具有的能量越大”。研讨活动,学生通过对象不同、实验现象不同的两个对比实验,都会发现物体具有的能量与其运动速度的关系,即物体的速度越大,它具有的能量越大。拓展板块,教科书用一段说明性文字给出了关于能量的知识。第一句话是让学生明了一切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没有能量就不会构成我们身边变化的世界。第二句话是告诉学生自然界的能量丰富多彩,例举了包括本单元涉及更多的一些具有能量的事物和现象。最后用一句话告诉学生一些可能并不容易被识别的能量,比如,它们被储存在食物、燃料以及一些化学物质中。【学情分析】不少儿童对能量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已经在使用“能量”这个词。他们知道发光、发热的物体是有能量的,也听说过光能、水能、风能等,但是在儿童的认知中还没有一个关于能量更概括性的概念。【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同,具有的能量也不同。2 .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能量以各种形式存在,有的储存在食物、燃料中。科学探究目标3 .通过观察敲击实验和撞击实验,认识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4 .通过对比观察、测量,发现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同具有不同的能量。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研究能量的兴趣。5 .意识到通过实验结果作为证据而形成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生活中能量无处不在,并且以各种形式存在。【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难点:通过观察具有能量的物体所产生的现象来认识、理解能量。【教学准备】教师:学生实验材料1套、班级记录表、一些关于各种能量的图片或视频资料、教学课件。小组:实验用玩具小车1辆、音叉(含橡皮锤)、斜面和长条木板、木块、软卷尺。【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用课件展示图片:飞速前进的赛车、子弹把盘子击破、被风吹弯的树、滴落的水珠。1.提问:同学们看完图片有什么想说的?(预设:物体都在运动。)飞速前进的赛车、子弹把盘子击破、被风吹弯的树、滴落的水珠,这些运动的物体都具有能量。(板书:运动能量)用课件展示图片:小车、橡皮筋球、音叉2 .提问:小车或其他物体具有能量吗?3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以运动的小车为载体来认识能量运动的小车(板书:运动的小车)二、探索(预设25分钟)教师实物出示:音叉、橡皮槌、小车(简单的介绍音叉让学生熟悉)1.提问:它们什么时候会具有能量?通过什么现象说明它们具有能量?(预设:运动着的橡皮槌和小车具有能量,音叉有声音、小车能前进等)。4 .敲击实验课件出示图片及活动1.缓慢挥动橡皮槌敲击音叉;2.较快挥动橡皮槌敲击音叉;3.快速挥动橡皮锤敲击音叉。(1)提问:用橡皮槌敲击音叉,你怎么做到“缓慢地敲”和“快速地敲”?(小组交流,比画并感受缓慢地敲和快速地敲手部的力度,建立起缓慢地敲就是轻轻地敲,快速地敲就是重重地敲的认识。)(2)提示不要太用力敲击音叉。(3)分组研究:研究用不同速度挥动橡皮槌敲击音叉时,有什么现象?(预设观察能发现声音大小的变化、振动大小的变化)(4)交流:哪些现象可以说明橡皮槌具有能量?(敲击的速度越快,代表运动的橡皮槌具有的能量越大,转化为声能也越大,音叉的振幅越大,反映出声音也越大;相反,当敲击的速度越慢,代表运动的橡皮槌具有的能量越小,转化为声能也越小,音叉的振幅越小,反映出声音也越小。)2.撞击实验教师课件出示材料(1)提问:有了这些材料,可以怎么做这个实验?(分组讨论)(2)交流实验方法,完善实验过程。(怎样确定木块被撞击滑行后的终点位置?可以将木块被撞击滑行后离起始位置最近的一点确定为终点位置。)(3)观看实验视频。(4)温馨提示:在木块的起始位置摆放小旗或其他标记,释放小车去撞击木块。用小旗或其他标志标记木块被撞后的位置。测量距离,记录数据。(5)解读记录表,指导记录。(6)交流汇报实验现象及我的发现。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8分钟)1.提问:橡皮槌和小车在什么情况下具有能量?我们是怎么知道的?(预设:挥动着的橡皮槌和运动着的小车具有能量。从橡皮槌敲击音叉时声音的大小和音叉振动强度大小可以判断能量的大小,从小车释放后撞击木块的滑行距离可以判断能量的大小。)2 .提问:运动着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有什么关系?(预设:缓慢挥动橡皮槌时,橡皮槌具有的能量小,敲击音叉发出的声音小;快速挥动橡皮槌时,橡皮槌具有的能量大,敲击音叉发出的声音大。坡度越小,小车滑下后的速度越小,具有的能量越小,木块被撞击滑行的距离越小;坡度越大,车滑下后的速度越大,具有的能量越大,木块被撞击滑行的距离越大。)3 .小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同,具有的能量也不同。四、拓展(预设4分钟)(1)教师小结:挥动的橡皮槌、运动着的小车具有能量。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也不会有生命。(板书: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2)出示图片,提问:运动的小车、充足气的气球、拉伸的橡皮筋等都具有能量,说一说怎样判断它们具有能量?(动着的小车可以把物体撞倒,可以行驶一段距离等;充足气的气球具有能量能驱动小车,放手后能飞行等;拉伸的橡皮筋具有能量能驱动小车,被拉伸后的橡皮筋弹到会痛等。)(3)生活中还有一些可能并不容易被识别的能量,比如,它们被储存在食物、燃料以及一些化学物质中。(板书:能量还存储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O)【板书设计】6.运动的小车运动能量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能量还存储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活动手册使用说明】1 .表格中的数据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记录,边活动边记录,并计算平均距离,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2 .我的发现,学生只需根据实验发现按实填写就行。【作业设计】一、填空题1 .运动的小车具有O2 .运动的小车速度越大,能量就越O3 .缓慢敲击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音叉振动幅度,说明音叉具有的能量;快速敲击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音叉振动幅度,说明音叉具有的能量;4 .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能量还储存在

    注意事项

    本文(2023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上第三单元《运动和力》教学设计(附目录).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