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如何做到月薪10万不是做梦.docx
HR如何做到月薪10万不是做梦制定目标的最高准则,不是去质疑它,而是如何想方设法实现它。这个最高准则,不仅适用于订立企业目标,对于个人,对于HR来说,也同样适用。先解决想不想,再解决能不能。想不想,这是意愿问题,能不能,这是能力问题。不敢想,已经输了50%,即便能力值满分,也不可能达到及格线了。所以,这是我们要解决订立目标的第一个问题。多年前,我们董事长告诉我,他想撤换掉我们原来的销售总监,就因为销售总监说了几句话,让他非常恼火:董事长提出下一年度的销售目标时,销售总监的第一反应是直摇头,说他根本完不成。董事长觉得,态度决定一切。不管你能不能完成,作为“前军主将",最忌讳的就是仗还没有打,就开始认输了。这样的主将,还打个什么仗呢?一开始就看到了结局。我也曾经认为,老董事长在订立目标这个事情上,多少有点"不讲理"。但多年之后,看到太多企业的生死存亡,我才真正理解了订立目标的含义:订立目标,从来都不是为了证明这个目标的合理性,而是形势逼人、非此不可的问题。也就是说,订立目标本来就是不讲理的。这是不是有点颠覆我们所信奉的那条理念:跳一跳,经过努力就能达成的目标,才是好目标?对于个人来说,经过努力能达成的目标的含义是:要求80%的人能达到。否则,目标定得太高,多数人会放弃努力甚至选择躺平:反正也完不成。如果这样,那就失去了目标的牵引作用。但是对于一家公司、一个组织来说,订立目标的逻辑不是这样的。因为你要面对的环境不是另一个同事,而是赛道里所有玩家,众多的竞争对手。如果你认为每年营收增长30%已经到顶了,那我告诉你,你要被淘汰出局了,因为你的主要竞争对手增长都在50%以上!订立目标,不能只是纵向对比,还要横向对比,市场逼迫你必须制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逼迫你必须打胜仗,否则就被淘汰出局。就是这么残酷。这也是目标的外部性,倒逼你非此不可的问题。“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不要觉得这是PUA,恰恰反映出充分竞争的市场惨烈程度。目标的内部性,就是你的意愿,你想不想,你敢不敢,你想要,你还要!目标的内部性,加上目标的外部性,这是不是就解决了你的动力和意愿问题?那么,现在我们可以回到主题了,剩下的只解决这一个问题:HR怎样才能做到月薪10万?第一个、找对标。月薪10万的人虽然不多,但并不代表没有真实案例。第一个找对标的维度:职位。人力资源经理做到月薪10万的,可能有,只是我还没有发现,有的在上市企业拿了股票的,加上各种奖金,综合月薪可能有破10万的,只是这种概率极低。人力资源总监做到月薪10万的也不多,但已经出现了不少这样的招聘,目前看,只有上了一定规模(人数、营收)的人力总监,才会有这个待遇。首席人才官(CHO)月薪10万的,就比较普遍了。本身这个职位是高管职位,甚至是排名前五的高管。至于OD及其他人力资源专家岗位,走专业线的,月薪过10万的,可能会有,要非常资深才行。第二个找对标的维度:行业。前几年,地产和金融业红火的时候,在这些行业头部企业的HR经理、总监们,月薪10万的并不少见。互联网行业的红利一直延续至今,大厂的HR们年薪百万也很平常。现在是新能源、IT等行业,看看HR的薪资能不能跟着水涨船高。总之一句话,找对标,先看看最有价值的行业,再看看最有价值的企业,最后再看看最有价值的工作岗位。第二个、找差距。找到标杆之后,我们就看到了差距。要对这些差距进行拆分,看看究竟是什么差距,一条一条写在小本本上。差距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机会差距,一种是成果上的差距。机会差距,主要是受外部因素影响,比方说前面所说的行业差距、企业差距等,这些是客观存在的,短期可能改变不了,但是是否可以考虑向红利行业靠拢?是否有转行计划?如果你所在的企业本身处于行业红利期,那么会给你带来更高的附加价值,一定要抓住机会,深入学习和了解业务。其次,要坚持做最有价值的工作,而不是深陷事务不可自拔。成果上的差距,就看你做出了什么?做出了什么成果,往往是由过程决定的,也就是体现在执行力上的差距。执行不力,可能是动力不足,也可能是缺乏能力和经验。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只有通过自我激励,付出超出常人10倍的努力,持续学习,在工作中历练,那么,也是能够迅速缩短这种差距的。我认识好几个年轻的HRD,她们刚刚30出头就坐上了大公司人力资源一号位,我在她们身上看到了一条共性特征:学习热情高涨,学习强度大,进步迅速。第三个、找实现路径。有了对标,看到了哪方面的差距,接下来就要看怎么去实现,也就是路径问题。路径和策略是分不开的,你要到达目的地,可能不止一条路,该走那条路?这个取决于你自身的资源和条件。如果你的家庭出身好,身边都是一些大老板,那就具备了天然优势,可能拿到月薪10万并不是什么难事,甚至做不做HR都不重要。反之,你家庭条件一般,没有什么人脉资源,只能靠自己拼搏和奋斗,那就要尽可能的去选择更大的平台,然后去拼命的工作和学习。因为你别无退路。在这种情况下,你想冒头,还得打破岗位职责限定的工作边界,不能局限于手头上的一些工作,这样才能展示出你的更大价值。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他毕业时在一家互联网公司打工,一年多就干到了经理位置,带着几十人的团队。原因就在于他的学习能力强,对哪一块的技术工作都饶有兴趣,一年多就基本上掌握了整个项目的运作。如果他把自己限定死了只干工作范围内的事情,恐怕现在也只是个资深工程师而已。当然,这只是路径之一,仅供参考。更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路径,是走管理路线,还是走专业路线,是进甲方大公司,还是进乙方人力资源咨询公司?这些都是可以考虑的。没有条件的,要想办法创造条件,然后制定行动计划。最终,你一定会到达目的地,只是时间迟早问题。只要你坚信这一点,那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