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镇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docx
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县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依据上级有关政策文件,结合我镇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高质量为关键,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引领,以产业培育为支撑,全力推进城镇建设大提速、城镇规模大拓展、城镇管理大提升、城镇面貌大改观,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城镇化道路。(二)基本原则以人为本,镇村统筹。有序推进农业人口转移,促进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全覆盖,真正使城镇化进程成为安民利民、富民惠民的过程。优化布局,重点突破。提高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前瞻性,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空间布局,形成乡镇、农民新村的合理布局。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顺势而为、水到渠成,按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综合承载能力,有序推进城镇化进程。集中资源、项目,优先规划、建设中心村,以点带面,带动我镇新型城镇化。绿色生态,文化传承。坚持生态文明,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推动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和城镇建设运营模式。四化同步,集聚发展。推动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注重产城融合发展,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大力推进小微型企业建设,促进城镇商贸服务业、加工业等快速发展,增强产业支撑。加快城镇聚居区建设,推进人口、要素、资源向城镇集聚。功能配套,精细管理。城镇开发同步实施绿化、公共功能设施建设,建设一片、完善一片、美化一片,提升城镇品质。按照管理精细化要求,发挥村民主体作,推进共建共创共享;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城镇管理长效机制,塑造城镇形象。(三)发展目标为促进镇域经济发展,做好我镇城镇发展规划,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五个新卢龙”建设的战略部署,按照“工业强镇、农业富镇、和谐稳镇、生态靓镇”的总体思路,使我镇空间布局更加科学,体系更加完善,产业结构和布局不断优化,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明显提高,配套设施更加齐备,综合承载力显著增强,不断打造具有产业特色、风景独特、生态宜居、社会和谐的北部边陲重镇。二、优化镇域城镇布局结构(四)优化城镇布局。以规划为引领,实施全域规划。以XX镇镇区为中心,构成经济带动能力强、生产要素聚集度高的镇域经济发展中心。突出城镇发展轴,沿燕新公路发展轴,突出中心镇区和周边乡村的互动关系,呈现环放式空间结构。(五)做优做美小城镇。按照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生态良好的原则,集中打造XX生态文明乡镇,提高镇区运行保障能力。注重特色开发,发挥比较优势,规范开发建设行为,切实保护好古村落、特色民居和各种自然、人文风貌;统筹推进镇域乡村建设,努力探索住宅小区化、服务物业化、农村社区化的管理模式。培育镇域优势产业。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因地制宜发展旅游、商贸、加工、种植、养殖等特色产业,构建集群优势产业带。(六)建设美丽乡村。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推进城乡配电网建设改造,加快信息进村入户,尽快实现行政村通硬化路、通班车、通邮、通快递。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农村垃圾和污水收集处理设施以及防洪排涝设施建设,强化河湖水系整治,加大对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的保护力度,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加快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事业发展,推进我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镇区为支点,搭建多层次、宽领域、广覆盖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服务平台,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农业新型业态。强化农民合作社基础作用,支持龙头企业引领示范,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培育多元化农业产业融合主体。带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加快农村宽带网络和快递网络建设,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和“快递下乡:支持适应乡村特点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商品集散平台和物流中心建设,鼓励电子商务第三方交易平台渠道下沉,带动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推进农产品进城、农业生产资料下乡。三、强化城镇产业支撑(七)调整产业结构。坚持以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推动就业结构转型升级。做稳农业。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林果等农业产业。一是加快种植业调整,在北部长城沿线巩固栽植“石门核桃”;二是扎实推进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生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名、优、特、新蔬菜品种比重,改善产品结构和质量,突出秋冬菜和反季节蔬菜两大特色,提高市场占有率;三是继续推广“红霸”辣椒栽植面积;四是加快养殖业发展,以正大肉鸡养殖项目为龙头带动,加快养殖小区建设,大力发展以生猪、山羊、肉鸡、蛋鸡为主的养殖业,力争实现全镇百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大户大幅增加。做大旅游产业。在北部长城脚下,依托梧桐峪-白家坊村村通公路,在两侧打造万亩核桃长廊,目前已有30年年龄核桃200亩,长廊已经初步成型,将与重峪口、上兴隆庄等村的水库资源和优质果园打捆规划招商,打造山水相间、历史生态融合发展的旅游度假胜地。同时,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周边村民发展农家乐和采摘园等项目,大力促进农民增收。配合葡萄酒园区,谋划葡萄酒庄旅游区。推出长城南麓酒葡萄产区的概念,与德国哈根布和酒庄洽谈酒葡萄种植与开发项目,开辟卢龙酒葡萄新产区。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充分发挥长城山地酒葡萄优势,引进葡萄酒庄,将红酒元素融入旅游产业中,实现统筹互动发展。进一步做好红山景区主要道路的硬化和亮化,积极申报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利用规划进行招商,以红山特色民俗文化拉动红山景区,延长景区活动时间,提升经济效益。做强工业。打造玻璃加工、服装产业集群,以产业集群发展为方向,重点培育荣升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做大做强。做大服务业。重点推进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以产业促建设、建城镇带动产业发展,加快城镇市场改造建设步伐,新市场选址位于镇南L5公里安燕公路西侧,预计今年6月份建成,实施搬迁。依托京沈高速北线引线,做好土地规划调编工作,在镇区东北侧,预留足够建设用地,兴建商贸物流区。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八)加快棚户区改造。深入开展“三改一拆”行动,适时组织实施一批棚户区改造和城镇旧房改造工程,推动棚户区改造与古城保护、城市更新相结合,加快推进城镇棚户区和镇中村改造,有序推进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危旧住房改造。充分用足用好上级有关政策,积极争取棚户区改造资金和贷款,重点做好XX镇二街村棚户区改造项目。我镇南商业街多为低矮平房,今年开始完成商业街改造4000平米,为发展商贸物流等各类行业提供更为有利的入驻环境。(九)增强城镇基础功能。道路交通方面:积极完善构建镇域“两横两纵”的交通大格局,即以横向的京沈高速第二通道、三抚线和纵向的燕新线、通海快速路为骨架,结合镇域7条乡道,形成主次分明、功能明确的镇域交通网络,依托镇域交通主干道分区完善我镇的道路系统。给水方面:各行政村按照就近、安全的原则抽取地下水,建立遍布全镇的供水管网系统,实行自来水的统一供应。计划在镇区东侧0.5公里处一街村北建设集中供水站,今年完成供水站建设,2017年完成镇区管网及引水入户工程。镇区内供水管网以环状为主,均匀分布于镇区内,管网做到环状与枝状相结合,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管线分开布置。生活区逐步形成以水厂为主体,主次管网合理布局的供水系统。排水方面:镇区采用雨污分流制,结合地形以及洋河的走势,规划在镇区南部建立一座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达到0.5万立方米/天,占地不小于0.5公顷。绿化亮化方面:利用水体、道路、河道岸线等,采用以带状绿地为主,并与块状和面状绿地相结合的布局手法,形成绿化网络,在此基础上规划各类绿地,将生态控制用地与镇区人工环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有机的、充满活力的镇区绿地系统。根据路网布置,在规划区内路边公共绿地内设置路灯照明。路灯照明由箱式变电站供电。供电供热方面:根据用电负荷预测,在原有供电基础上,规划建设IlOkW变电站1座。近期集中供热比较困难,积极利用工业余热,减少能耗,远期规划在镇区西部新建集中锅炉房一座,取消分散的小锅炉,采用集中锅炉供热。配套完善我镇基础设施,改扩建邮电网络,使镇村居民更便捷地使用邮电网络交流及获取信息。深入开展镇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推行垃圾处理一体化。逐步实现我镇道路交通、供电、供水、排污与环卫等一体化发展,即提升力设施的利用效率又极大提升我镇的居民幸福指数。(十)推进新型城镇建设。坚持适用、经济、绿色、美观方针,加快建设绿色城镇、智慧城镇、人文城镇等新型城镇。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扩大城镇生态空间,增加林地、绿地、湖泊面积,建立低碳、生态、绿色产业体系,推进城镇绿色发展。积极推动城镇公园绿地、居住绿地、休闲绿地、单位绿地、风景林地等绿地建设,大力实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水土保持等生态工程,扩大绿化面积。加强城镇水源地保护,明确保护范围,水源地保护范围内不得建有水污染的企业。城区限制耗水量大、污染严重的企业,以一类、二类为主,切实把好新上项目关,坚决杜绝新污染源的产生。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加强乡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十一)保护挖掘历史文化。强化红山文化传承创新,把我镇建设成为历史底蕴厚重、时代特色鲜明的人文魅力空间。着力打造葡萄酒重要原产地和红酒休闲文化之城,重塑长城文化、古城文化、民俗文化等多重印记铭刻的历史之城。重点打造红山文化旅游区、长城沿线景区等精品景区,实现文化旅游与城镇建设充分融合,建设特色风情小镇。以河流、古城墙等为基础进行绿化,增加绿地面积,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我镇环境质量。(十二)推进城镇治理现代化。实行建管并重,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管理体制。推进管理重心下移,扩大管理涵盖面,消除管理盲点和死角。稳步推进村改居工作,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加快管理服务队伍建设,提高法治化、专业化、人文化水平。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打造便民、利民服务平台,及时解决城镇居民在用水、用电、供暖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有效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卫生、公共秩序、噪声污染等问题。加大对擅自开挖道路、野蛮施工等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推进我镇文明建设,推动形成文明、礼让、遵规、守序的好风尚,促进社会和谐。开展我镇环境容貌综合整治,建立精细管理长效机制,着力实施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工程,规范建设秩序。五、创新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十三)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城镇规划全过程,提高空间环境、功能设施、建筑特色等规划品质。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专项建设规划。积极探索“多规合一”,在规划高度、精度和深度上狠下功夫,促进我镇土地利用规划、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有效衔接。因地制宜突出山水园林特色,加强我镇西洋河流域的保护和治理。科学规划好教育、医疗、文化和体育设施等公共服务体系。构建有利于步行和公共交通的低碳和人性化尺度空间。统筹规划,坚持一本规划一张蓝图持之以恒加以落实。加强规划执法监督,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违规建设,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十四)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土地管理制度,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合理满足城镇化建设用地需求。落实农村宅基地制度各项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地籍调查和确权颁证,实行宅基地有偿使用和有偿退出制度,依法科学设置农村空置闲置宅基地交易方式。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倾斜,鼓励有条件的村庄开展农民适度集中连片建房,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减少村庄闲散居住点。制定出台土地转换配套政策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流转办法,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形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使用权、农民房屋所有权等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机制。盘活利用现有城镇存量建设用地,建立存量建设用地推出激励机制,推动旧厂房的改造和保护性开发。(十五)破解资金瓶颈难题。依据我镇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针对不同项目性质设计差别化融资模式与偿债机制。增上好项目,培育我镇主体税源,多方面增加税收来源,提高我镇财政投入的能力。通过向上争取、银行贷款、地方债券等多种方式,拓宽城镇建设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我镇建设,采取PPP等模式,引进经验丰富、实力雄厚的投融资机构进行战略合作,发挥其在融资、招商、资产运营等方面优势,解决征迁和土地资金不足问题。六、强化组织领导(十六)建立机构。成立我镇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镇规划所,推进政策落实和规划实施。(十七)完善政策。从镇情实际出发,制定XX镇新型城镇化规划,各行政村、相关部门要在土地保障、产业支撑、生态环保建设、水资源保障等方面给予相关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