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八首诗赏析.docx
1、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写人的活动,用三个词“独坐”“弹琴”“长啸”用字平淡无奇,自得其乐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独坐幽篁,无人知道自己,唯有明月,前来相伴,拟人手法。传达出诗人宁蜉、淡泊的心情【作者及背景】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有“诗佛”之称。有王右丞集。竹里馆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辆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解词】竹里馆:辆川别墅胜景之一,应当是建在竹林的屋舍(2)幽篁(hu6ng):幽深的竹林。篁:竹林啸(Xido):嚎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4球林:指“幽篁”。(5)相照:照射我,意思是明月来陪伴我。【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睁好照濯【中心主旨】这首诗写作者隐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表达诗人宁薛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管、高雅绝俗的境界。【课本赏析】这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诵读时想象一下,诗人在竹林里“独坐”,“弹琴",“长啸”,内心的淡定与自然的幽管融合在一起。在这样一个清净的世界,没有尘世的喧嚣,没有名利的羁绊,精神可以彻底放松。虽然“人不知”,却有明月相伴,并不感到孤独。月华如水,涤荡胸怀,诗人在与自然对话、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惬意中,充分感梧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全诗用字造语、写景写人都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写出了清幽的氛围与淡泊的心杰,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2、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合理运用拟人、想象和夸张,感情真挚,余韵无穷。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作者及背景李白,字太白二号青莲居士,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O这首诗是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当时李白客居洛城,春天的夜晚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因作此诗。【解词】1洛城:即洛阳。2玉笛:笛子的美称。3暗飞声:因笛声在夜间传来,故云。4满:此处作动词用,传遍。5闻:听,听见。6折加:即家杨柳笛曲,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一方面内容多写离情别绪,柳,暗指“留”,在其它古诗中也会暗含人们临别时折柳相赠的一种习俗。7故园:指故乡,家乡【译文】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谁能不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中心主旨】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课本赏析】不知何人深夜吹笛,悠扬的笛声乘着春风散落全城。伤离惜别的曲调,勾起诗人无尽的乡思。由己及人,想到此时许多闻听笛声的游子,又有谁能不被唤起浓浓的思乡情!读时设身处地想象那种思乡的情景,感受全诗清新流畅、抑扬错落的韵味。3、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眼前实景,“故园”是长安的家,“东望”点明长安的位置。“龙钟”和“泪不干”形象描绘了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杰,夸张意味。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作者及背景岑参,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此诗作于公元749年诗人赴安西(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上任途中。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岑参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不免有些感伤,同时想到请他捎口信回长安去安慰家人,报个平安。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解词】1入京使:回京城长安的使者。2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3漫漫:路途遥远的样子4龙钟:沾湿的样子。5凭:请求、烦劳6传语:捎口信【译文】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的泪沾湿双袖,模糊面容。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和笔,只托你给我的家人捎口信报个平安。【中心主旨】表现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及渴望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抒写了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课本赏析】诗人在远赴边塞的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思乡之情奔涌而出,不可遏止。东望故园,长路漫漫,亲人远隔,怎能不让人泪雨滂沱,而诗人并没有过多沉浸在思乡的悲苦中,而是振作精神,安慰家人。这里不说旅途艰辛,不说回家无期,万千思念,尽在一声“传语”中。这首诗抓住一闪而过的生活片段,以平实的语言,抒写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出语自然而又含蓄凝练。4、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给人以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英”这样的有心人的。【作者及背景】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解词】1晚春:暮春。2不久归:这里指春天很快就要过去了。3百般红紫:即万紫千红,色彩缤纷的春花。4斗芳菲:争芳斗艳。5杨花榆英无才思:意思是杨花榆英不像别的花那样“百般红紫”,如同人之“无才思”o杨花,指柳絮。榆英,指榆钱,檐树的果实。才思,才气、才华。6惟解:只知道。解:懂得、知道。7漫天:满天。【译文】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争芳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柳絮)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中心主旨全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课本赏析】这是一首写暮春的诗。这时节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花木像是知道春将归去,所以特别珍惜这最后的美好时光,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连那些“无才思”的杨花榆英,也都在纷纷飘落,如雪花般尽情飞舞。在诗人笔下,花草树木仿佛都有情思,有个性,成了精灵。面对即将离去的春天,无论是华丽的歌唱,还是朴实的表演,都会令人感动。诵读时想一想,诗人对“杨花榆荚”的揶揄,是不是更深层次的赞许呢?这首诗以拟人化的手法,轻灵的语言,从花草树木的角度写对春天的留恋(即惜春),读起来饶有趣。10泊秦淮唐杜牧(托古讽今)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交代了时间、地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讽刺现实中达官显贵饮酒作乐,间接抒情【作者及背景】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诗人夜泊秦淮河岸,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解词】商女:歌女。后庭花:曲名,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后世多称为亡国之音。【译文】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中心概括】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借陈后主因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切和深深的忧虑。【课本赏析】这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首句描写了一幅朦胧的水色夜景,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气氛。次句点题,以“近酒家”引发思古之曲情。后两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历史兴衰之感,仿佛已从“商女”那里听到亡国之音,其实是对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表示忧虑与愤慨。古诗中常有感慨家国兴亡的主题,像这首诗,就将对历史的咏叹与与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委婉深沉。阅读时注意寓情于景的委婉深沉。阅读时注意寓情于景的手法,体味一下那种兴亡之忧融入悲凉意境的沉重感。11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可怜夜半虚前席,【重点解词】宣室;汉代未央宫前殿的正室。访:咨询,征求意见。逐臣:被贬谪的大臣。这里指曾被贬到长沙 的贾谊。才调:才华,这里指贾谊的政治才能。贾生才调更无伦。不问苍生问鬼神。可怜:可惜。虚:徒然。前席:指汉文帝向前移动前席,靠近贾谊, 以便更好地倾听。苍生:指百姓。无伦:无人能比。【理解诗意】汉文帝在宣室中因求贤征询贾谊的政治见解,贾谊才气纵横,无与伦比。可惜文帝半夜移动坐席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创作背景】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一生政治上很不得意,潦倒终身。是晚唐骈文的代表作家。其骈文属对工整,用事精切,疏密相间,气韵自然。【赏析诗词】首句一“求”一“访”,似乎能表现汉文帝的诚意,次句赞美贾生的才华横溢,无与伦比。三四句笔锋一转,托古讽今,皇上问询到半夜,似乎很是虚心倾听,其实,他问的不过是神鬼的事了。【主旨归纳】这是一首托占讽今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课本赏析】贾生即贾谊,西汉的政治家,力主改革弊政,却遭谗被贬,郁郁不得志。后来汉文帝召还贾谊,曾在宫殿正室和他谈话。诗人写的就是这件事。首句的一“求”一“访”,似乎能够表现汉文帝的诚意。次句赞美贾生才华横溢,无与伦比。这样的高人,难怪皇上也要垂问于他。可是到第三句笔锋一转,皇上问询到半夜,谈着谈着,双膝都挪到贾谊跟前,似乎是很虚心倾听的。其实,汉文帝要垂问的哪是关切百姓的国事,他问的不过是神鬼的事罢了。这首诗写的是汉代,其实是托古讽今,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注意欣赏本诗先扬后抑、议论精警的特点。12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重点解词】赚得骗得。政:同“正”。错喜欢:空欢喜。放出:这里是把行人放过去的意思。【理解诗意】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好比行走在群山的包围之中,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出现阻拦去路。【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南宋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的时候。诗人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故一直不得重用,宋孝宗登基后,便被外放做官。作者途经松源时,见群山环绕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作此诗时,杨万里65岁,经历了人生的坎坎坷坷,因此能得出深刻的感悟。【赏析诗词】诗的前半部是议论,后半部是描摹,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寄寓着一个具有简单意义的深刻哲理: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不断的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迷醉。【主旨归纳】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时的成功所陶醉。【课本赏析】诗人早行在崇山峻岭中,充分领略着山野的乐趣。因为心情闲适,感觉更为空灵、独特。首句以否定的形式提出论题,指出下山并不像通常认为的那样轻松容易,人们往往会“上当受骗”,空自欢喜。因为行走在万山深处,即使一座山“放过了你”,还有无数的山在“拦”着你呢!生活的道路何尝不是如此呢?所以我们最好不要为眼前的顺境所迷惑,要放眼长远,认真对待,才能不断克服困难,履险如夷。这首诗的语言明白如话,灵动活泼,幽默诙谐,意趣横生,读时课仔细体会。13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重点解词】黄梅节:夏初江南梅子成熟的时节,即梅雨季节。灯花:灯芯燃烧后结成的花状物。【理解诗意】梅雨时节家家户户都被烟雨笼罩着,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己经过了午夜约好的客人还没有来,我无聊地轻轻敲着棋子,看着灯花一朵一朵落下。【创作背景】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夏夜独自期客的情景。【赏析诗词】前两句以动衬静,最后一句“闲敲棋子落灯花”中,“闲敲”之“闲”,应当仿佛我们偶凭小几,百无聊赖,适见案头笔墨,于是顺手拿过,随随便便,漫不经心,信笔涂去,一如陆游“矮纸斜行闲作草”之意趣。赵师秀也便这样坐于灯前,遥等客人不至,百无聊赖,适见局中棋子,于是顺手拈起,随随便便,漫不经心,信手敲去。【主旨归纳】诗歌采用写景寄情的写法,表达了诗人内心含而不露的寂寞之情。情景交融、清新隽永、耐人寻味。【课本赏析】这首诗从季节和天气写起:“家家雨”,写出“黄梅时节”的天气特征;“处处蛙”,写出江南雨季的特别景致。这样颇具闲情的散淡诗句,又和“约客”有什么关系呢?诗的第三句点题,我们才明白其中的原因:绵绵不绝的雨,一定让友人出行非常困难;耳边不断的蛙声,又多多少少增添了诗人的烦闷。(注意此处是烦闷,不能表述成愤怒)在这样一个寂寞孤独的夜晚,“有约不来”,诗人又将怎样排遣自己的情怀呢?诗的结尾,通过写一个小小的动作,生动而又含蓄地表现出诗人的情态。多少怅惘,多少无奈,尽在这“闲敲棋子落灯花”中。这是一首构思精巧、描写细腻的小诗,诗中的环境描写、动作描写,细致入微地烘托出人物的心理活动。读此诗,我们也可以约略感受到古人的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