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大学生社会焦虑问题V9.docx
学校编号:10472论文编号:20196186730密 级:公开中图分类号:E274新乡雇尊就三全考就本科生毕业论文浅析当代大学生社会焦虑问题以河南省某高校为例OntheSoCialanxietyOfContemporaryCOUeqeStiICientSTaIdngaUniVerSityinHenanProVilWeasanexample学号:20185458209姓名:崔海娟年级:2018级专业:健康服务与管理院系:健康管理学院指导老师:李思睿申请学位:本科提交日期:2022年4月30日目录摘要IIIAbstractIV1.绪论11.l研究背景11.2 研究意义11.3 概念综述21.3. 1焦虑的概念21.3.2社会焦虑的概念31.4. 内外研究现状31.5. 1国外有关社会焦虑的研究41.4.2国内有关社会焦虑的研究42.调查对象与方法52 .1调查对象53 .2调查方法52. 2.1调查工具53. 3i54. 3.2问卷法55. 3.2分层抽样法56. 3.3统计学分析法63研究结果64 .讨论104.1 家庭因素114.2 社会因素124.3 自身因素124.4 学校因素135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社会焦虑问题的策略135. 1以小组工作方法介入146. 2以个案工作方法介入157. 3以社区方法介入166 .结论16参考文献17致谢19浅析当代大学生社会焦虑问题以河南省某高校为例摘要社会焦虑即指在个体身处公共场合抑或某类社交情境之中时,过于担忧他人对其进行关注抑或进行评价,担忧自身表现出窘迫令人嘲笑的举动,在进行自我评价时往往以负面评价为主,由此会形成高度的紧张感,并产生不适,还会出现类似的回避式行为。对高校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健康层面的各类问题逐渐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而社会焦虑无疑是其当前持续时间最久、发生频次最多、对他们人际交往的和谐程度以及心理健康的发展程度有着严重影响的一大心理问题。本文的探究与分析目的在于,基于H高校学生作为对象,对其展开深层次的调查以及分析,并对该类人群在社会焦虑方面的实际表现情况、分布状况、严重程度等进行全方位调研与掌握。基于这一前提,对社会焦虑的具体形成原因展开深层次探究,并总结其应对和改善策略,运用学校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巧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为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缓解大学生的社会焦虑提供策略方法。关键词:学校社会工作;社会焦虑;大学生;策略OnthesocialanxietyofContemporaryCollegeStudentsTakingauniversityinHenanProvinceasanexampleAbstractSocialanxietyreferstothatwhenanindividualisinapublicplaceoracertainkindofsocialsituation,heistooworriedaboutothers'attentionorevaluation,worriedabouthisembarrassingandridiculedbehavior,andtendstogiveprioritytonegativeevaluationinselfevaluation,whichwillformahighdegreeoftension,discomfortandsimilaravoidancebehavior.Forcollegestudents,allkindsofproblemsintheirmentalhealthhavegraduallyreceivedgreatattentionfromallwalksoflife,andsocialanxietyisundoubtedlyamajorpsychologicalproblemthatlaststhelongest,occursthemostfrequently,andhasaseriousimpactontheirinterpersonalharmonyandthedevelopmentofmentalhealth.Thepurposeofthisresearchandanalysisistocarryoutin-depthinvestigationandanalysisbasedonHUniversityStudents,andconductacomprehensiveinvestigationandgraspoftheactualperfbnance,distributionandseverityofsocialanxietyofthiskindofpeople.Basedonthispremise,thispaperexploresthespecificcausesofsocialanxiety,summarizesitscopingandimprovementstrategies,andputsforwardcorrespondinginterventionmeasuresbyusingtheprofessionalknowledgeandskillsofschoolsocialwork,soastoprovidestrategiesandmethodsforimprovingcollegestudents*interpersonalskillsandalleviatingtheirsocialanxiety.Keywords:Schoolsocialwork;Socialanxiety;collegestudent;strategy1 .绪论1.1 1研究背景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社交给人们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烦恼和压力。社交能力是一个人在现代社会能否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社会交往是一个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和技巧,既是衡量他们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大学生尽快适应社会环境的现实需要。但现实情况是,目前我国部分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较差,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有着各类社会焦虑的情形发生。社会焦虑属于焦虑的一类常规性表现,即个体在身处社交场景当中时,会不自觉地过度紧张,出现恐惧与忧虑心态等各类不良心理,并且对于社交类的场景会不自觉地进行回避的一类行为。它一般开始于青少年早期,会一直持续到成年。一般来说,适度的社会焦虑能使人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潜力,有利于人的社会交往。但如果焦虑水平过高,就会变成恐惧。导致人的主观感受变得紧张,以至于不能在公共场合发挥正常水平,影响了与人交往沟通的质量。在大学生中,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原因,社会焦虑方面的问题广泛存在,而且影响到心理健康的水平。如果不能很好地调节社会焦虑,那么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更是对后续的家庭和事业造成危害。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实施健康中国发展战略,优先发展人民健康,加大对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社会焦虑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人际关系是否和谐。对于有社会焦虑的大学生,社会焦虑因为伴随着明显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如在社交场合脸红、害怕在公共场合丢脸等,而采取逃避的方式将自己与他人隔离。这显然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高校人际关系是否和谐对于校园环境和谐与否会产生较大影响,而校园环境是否和谐对于社会的总体和谐程度会产生较大影响,所以对大学生社会焦虑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1.2 研究意义目前,有关社会焦虑问题的研究主要对象集中在小学生和中学生,而对大学生社会焦虑问题的关注则较少。医学、教育学和心理学是社会焦虑的主要研究领域,以社会工作专业视角研究相对较少,所以本文基于社会工作这一专业性的角度为切入点,针对大学生当前表现出来的社会焦虑情况及现象展开深层次探究,这也有着较强的理论探究意义与价值。具体基于该类社会焦虑的形成原因和应对方式状况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探索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社会焦虑问题的实务研究,旨在为本研究领域贡献一份绵薄之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研究的不足。社会焦虑是一种常见的、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生活学习的心理问题有社会焦虑的人会避免社交机会和任何可能让他们不舒服的情境。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就要踏足社会,所以在其平时的生活以及工作学习等场景中,均要和各类人群之间打交道,倘若个体在社会焦虑方面的程度太过严重,则会对他们的身心成长与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本文基于高校学生为例,探讨了他们当前在社会焦虑方面的表现情况及问题,为其心理健康的各类预防与治疗提供有益的帮助。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提出“了解要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和调节方法”“提高人际交往的技能,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等要求。要引导学生及时关注自己在心理和社会交往方面存在的焦虑和烦恼,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调控情绪能力,提高其人际交往技能。因此,我们研究大学生社会焦虑问题,为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具有帮助。1.3 概念综述1.4 .1焦虑的概念学者们对于焦虑的定义,克尔凯哥尔首先对其进行了相对全面系统的梳理。在他看来,焦虑即与内心真实感受息息相关的体验,它有着明显的普遍性特点,并在所有个体之中都有所表现,在个体面临选择时,该类表现便尤为突出。在Kelly看来,焦虑属于个体在情绪层面的显著性表现之一,是其认知的相关事物与其经历过的体验产生明显差距时呈现的一类情绪反应。而国内学者崔瑛、翟立武(2007)等人经过探究后指出,焦虑即个体在心理层面存在较大的压力并由此受到一定刺激后,使得内心过于紧张和焦虑,无法较好地对心理层面的状态进行有效平衡的不良心态与不健康的心理状况,并且翟立武和崔瑛等人认为焦虑一般表现在情绪或者行为方面,例如烦躁不安、内心压抑、抑郁等。综上所述,可以将焦虑定义为是个体的一种情绪体验,当个体的自我认知与外界事物不一致、存在一定偏差时,个体就会感受到紧张、不安、认为自己受到外在威胁,同时自身又无法解决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性和躯体化的反应。1.3.2社会焦虑的概念西方的大部分学者对于社会焦虑的概念进行了如下界定,当个体身处假想的社会情景当中时,由于存在恐惧心态,担心他人对其给出负面评价,因此会形成一种焦虑状态以及恐惧的情绪。不过在部分学者看来,前文所阐述的概念属于社交评价焦虑,主要呈现在对消极评价阐述强烈的恐惧心态(担忧他人给予自身负面的评价和看法),以及对于社交进行明显的回避,会产生苦恼的情绪(在其假想的情景当中,抑或现实当中,会经由心理以及行为层面对他人给予的负面认知与看法进行逃避)(Watson&Friend,1969)。我国学术界针对社会焦虑这一概念的界定同样进行了多层次的探究与阐述。张春兴(1992)进行探究后认为,社会焦虑之所以会出现,主要是个体在长期性的成长与发展当中并未实现其预期目标进而导致的行为。在其看来,社会焦虑主要有着下列具体表现,在社交环境当中,个体担忧受到他人的嫌弃与拒绝,会因此产生一种茫然心态,即产生焦虑难安、过度紧张的心态。郭晓薇(2000)经过探究后发现,社会焦虑主要指个体对于某类或多类人际情景活动会产生一种紧张难安、过分担忧的情绪心态以及回避表现。该类个体往往担忧其言行不恰当,继而做出各类丢面子的行为,并且害怕被人进行持续关注和注视,不愿和他人之间进行目光对视李波等人(2003)经过探究后发现,社会焦虑即个体在社交场景当中呈现出来的恐惧心态、担忧情绪等各类负面体验。在其身处陌生化的社交情境当中,抑或受人过度注视以及给予一定评价时,便会形成焦虑感,例如担忧其言行表现不适宜,继而丢面子,被人嘲笑和给予负面评论等皿。总体来说,社会焦虑主要指个体在某些社交场合抑或情境当中,会不自觉产生焦虑感,感到紧张难安,会涌现各类负面化的情绪和心理,这对其健康的情绪会形成较大困扰和不利影响,并对其参与各类人际以及社交方面的活动时会形成负面效应与不利影响。1.5 国内外研究现状1.5.1 国外有关社会焦虑的研究社会焦虑这个词在20世纪60年代由英国的一位精神科医生Marks首次使用,并进行了系统的科学的研究。他的研究指出,在社交生活中,不同年龄段的人都害怕其他事物,他们害怕“社会焦虑"。MarkS将社会焦虑定义为一种心理现象,其症状具体包含会脸红害羞,不敢在他人面前过度表现自己,不敢参与各类聚会活动等。在1970年,MarkS在进行深入探究后,对其理论进行了改善与优化,并以“社交恐惧症"(SoCialPhobia)取代了“社会焦虑症”。他同时还指出个体之所以出现这种症状是因为害怕自己在社会交往中被他人嘲笑。JeffreyYoUng经过探究后发现,社会焦虑源自个人在自我认知层面出现的失调表现,也有学者认为是由于个体成长过程经历的重大事件网。在近几年当中,部分研究提到,从社会焦虑的成因来看,家族的先天性遗传以及后天的生长与发展环境都会对其产生较大影响,而这两项原因无疑在该类焦虑感引发之前便已然存在,属于显著性的潜在性易感因子I。1.5.2 国内有关社会焦虑的研究我国学术界在社会焦虑方面的问题探究中起步更晚,对该问题基于各自立场与视角进行了探讨,且获得的探究重点存在一定区别。在与社会焦虑有关的概念探究方面,郭晓薇(2000)认为,社会焦虑即回避行为以及不良情绪的具体表现,也就是个体在某类社会场景或多类交往场合中引发的一种焦虑难安、过度紧张的表现彭纯子(2001)经过探究后发现,社会焦虑是个人在预设抑或真实性的社交活动当中,进行自我评价抑或回顾为负面的后果,这往往会引起紧张和焦虑,并且该类后果会对其自身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对影响进行过高估计,那么会形成回避表现及行为,从而使得社会焦虑感变得更为严重,此时回避行为会不断频发叫当前,我国的学者们在基于社会焦虑为对象,对其介入治疗进行探究时主要基于认知行为疗法。李永慧(2018)发现情景体验式团体辅导活动能大大改善大学生的社会焦虑.。郭思亮(2019)经过探究后发现,以大学生为对象,对其社会焦虑的相关症状可以运用接纳承诺疗法的方式进行缓解,并对该方法进行了检验与探究,发现其对于焦虑这类不良情绪和各类回避心理可以进行有效干预和缓解,另外,团体心理辅导这一方法的运用,便于高校学生缓解其社会焦虑的不良心态,如过度紧张、压力太大等情绪2 .调查对象与方法2.1调查对象通过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向H高校的学生发放300份调查问卷,向研究对象收集研究资料,再把收集到的问卷进行数据的整理,进行统计分析。于2021年4月上旬,随机抽取300名H高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回收率达100%。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2调查方法2.2.1调查工具在本文的研究当中,主要应用的是Leary所编制的交往焦虑量表(IAS)tl7学者彭纯子、龚耀先以及朱熊兆等人对该量表进行了中文版的修订,在原有的交往焦虑量表的基础上,我又增加了被调查学生的性别、专业、年级、家庭所在地等问题,通过两个维度的问卷题目进行检测,首先是并设置了15个自陈式的题目,采用的是5级计分制来进行汇总的,其中1-5所代表的是完全不符合和完全符合。有9个正向记分的题目以及4个反向记分的题目,总分的1575分的范围当中,当个体具有较高得分的时候,说明其交往焦虑水平越高。该交往焦虑量表的效度、信度都比较高,而且表现出条目简单的特征。其次是收集个人信息和个人焦虑情绪的单选题,一共17道题目。最后是对受访者焦虑因素的因素选择题目,本部分为多选题,共4道题目。2.3研究方法2.3.2问卷法本文在研究大学生社会焦虑问题时采用问卷调查法,预计通过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向H高校的学生发放300份调查问卷,向研究对象收集研究资料,再把收集到的问卷进行数据的整理,进行统计分析。2.3.2分层抽样法本次研究对象以H高校四个年级的学生作为分层抽样样本进行调查问卷的发放,并通过问卷的回收进一步进行数据研究分析。对四个年级学生按照0.23:0.27:0.23:0.27的比例进行抽样,各年级学生分别为69人、81人、69人、81人。2 .3.3统计学分析法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筛查剔除,删除无效问卷,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计分,将整理好的数据进行分析,使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分析各年级学生焦虑情况的方差关系,以及组间的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排除无关变量影响,根据分析出的数据推出结论和建议。3 .研究结果一共发放300份问卷,回收率达100%。其中男生152名,占50.7乐女生148名,占49.3机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见表1。表1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大一大二大三大四总和男32405030152女37413139148小计69818169300从四个等级对大学生的社会焦虑水平进行评分。其中得分为2753分的,表现出个体处于不焦虑状态,得分为5480分的,表现出个体处于轻度焦虑状态,得分为81107分的,表现出个体处于重度焦虑状态。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不同年级的社交水平频数分布情况见表2和图Io研究结果显示年级对于大学生群体的焦虑水平影响无明显差异(P>0.05)o表2大学生社会焦虑水平在不同年级的频数分布不焦虑轻度焦虑中度焦虑重度焦虑人数大一132425769大二252925481大三183524481大四93022869S20.68750.250.50.1875X297.1707692328.7735221738.6640909125.03274289P0.1430.2120.420.337图1大学生社会焦虑水平不同年级的分布不焦虑轻度焦虑中度焦虑重度焦虑目前,对造成大学生社会焦虑的因素进行调查,见表3o结果,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对于大学生焦虑情绪的影响有显著影响(P<0.05),图2社会因素占比达69.23而学校因素对于大学生焦虑情绪的影响相对不显著(P>0.05)o表3不同因素对大学生社会焦虑情绪的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SEWaldX2OR(95%CI)P自身因素0.2510.368238.1142.187(1.983-2.401)0.022家庭因素0.4600.22415.3291.748(1.502-1.893)<0.001学校因素-0.5320.16959.0320.579(0.470-0.782)0.250社会因素0.7010.61177.5281.977(1.792-0.0162.072)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图2大学生社会焦虑的影响因素家庭因素统计占比图3大学生社会焦虑的家庭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在家庭因素中,父母只关心只关心我的学习占到了46乐其他因素中,父母过度保护我和父母严格限制我的交友占到了25%和21机社会因素调查占比图4大学生社会焦虑的社会影响因素在社会因素中,学业繁忙的选项占比37%,成长中受到创伤和社会压力大分别占比36%、20%O自身因素调查占比图5大学生社会焦虑的自身影响因素在自我因素中,自卑多疑的选项占比35临内向敏感和情绪不稳定分别占比29%、27%O学校因素调查占比图6大学生社会焦虑的学校影响因素在学校因素中,选择内心孤独的占比30%,离开家人和朋友、需要适应全新的环境分别占比27%和25%04 .讨论根据问卷的调查结果,没有社会焦虑的大学生占有21.67%的比例,处于轻度社会焦虑状态的大学生占比39.33%,表现出中度社会焦虑的大学生占比32.33%,表现出重度社会焦虑状态的大学生占比为7.67%。就目前情况来看,大学生群体当中出现明显的社会焦虑问题,在总群体当中占有的比例也比较高。这也说明了大学生的社交交流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说明了大学生在社交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所以需要对大学生社会焦虑进行必要的干预。在生态系统理论当中指出,人是生活在具体的情景当中的,每个个体的发展和成长都和其生存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在人的成长过程当中,家庭、学校和社会是他接触最多的环境。在相关的研究结果当中,显示家庭的结构以及家庭的氛围等,都会对一个人的心理状况和社会交往能力产生重要影响。从结果分析上来说,在四个因素中,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对于大学生的焦虑情绪都有着显著的影响(P<0.05),而学校因素相对影响不显著(P>0.05),所以下文将从相关度着手,依次从四个因素展开探讨,如何更好的解决大学生的社会焦虑问题。4.1家庭因素父母的教养方式,特别是在一些不良教导方式的引导下,很容易会加重子女的社会焦虑程度。如图3所示,从调查结果来说,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如果父母表现出不尊重和两极化对待的话,都会使子女的心理健康发展受到严重阻碍,进而引发社会焦虑问题。父母出现过度忽视或过度保护倾向现象。当很多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而忽略了对孩子的情感关怀和理解时,他们的孩子就有了社会焦虑问题,家长们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或者但即使意识到了,他们对此也不太在意。对学习的兴趣和对衣食住行的过度关注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压力和约束。父母严格限制朋友的性别,限制他们交朋友的能力,使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无法相应发展。父母的过度控制和保护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一文不值、无能,而这些感觉又会导致孩子过度追求自尊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导致防御性社会焦虑。父母严厉地对待他们的孩子和体罚。处于自我形成的关键时期的儿童容易被父母的严厉斥责和体罚所同化,形成了“高道德标准”的超我,面对父母严厉的斥责和体罚会使母亲认为自己不够好,导致自卑、内疚和羞耻感。在新精神分析学者霍妮看来,父母的不良教养,如冷漠、拒绝、过度保护、上瘾等,会使孩子感到不安全和毫无价值,而不是它可以形成归属感,导致个体人际交往之间的基本焦虑,个体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会形成相遇、对抗、疏远人群等不适当的应对方式。4. 2社会因素对于社会来说应当注重对大学生的正常社会交往能力进行培养,具体产品的社交经历得到有效的规范,并为他们营造良好的社交氛围。负面的社交经验往往会给大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创伤,影响他们未来对于社交的自信心。如图4所示,从调查结果来看,创伤性的经历常常会促发社会焦虑的产生。个体的早期生活是否稳定和良好与社会焦虑的形成紧密相关。创伤性经历主要包括个体身体上的、家庭生活和学习中的以及人际关系中发生的事件或变故。所谓创伤,是指因各种外界因素造成的各种身体或精神上的伤害。精神分析理论认为,童年时期所经历的创伤,如亲子关系过早弱化、长期缺乏亲情、与父母过早分离、经历可耻的场景等。这些孩子长大后会表现出高度对与创伤有关的场景、事件和人物的警惕回避行为。社会环境一味重视学习成绩也会导致学生社会焦虑的出现。学业繁忙、学业压力大,导致学生只能将有限的精力全部放在学习上,必然会减少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因此学生没有掌握必要的人际交往技巧,人际交往能力较弱,不可免地在社交环境中产生焦虑情绪。社会就业压力大、大学生对未来成家立业感到渺茫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随着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我国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四的学生面临着毕业就业的问题,常常要与各种陌生人进行社交,但他们又缺乏相应的社交技能和经验。在大学生群体中,学生的社会焦虑和社交技能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当学生拥有较多的社交技能时,他们的社会焦虑水平就会越低,如果缺乏社交技能的话就会引发大学生陷入社会焦虑状态。4.3 自身因素对于个体来说,气质所表现出来的是其特定的、典型的心理活动及特征,是基于心理的角度所展现出来的动态化心理表现。个体的气质通常都是借助于先天发育来获得的,同时在人类神经系统活动过程当中也会使其受到一定的影响。气质会给一个人的言行附上特别的感情色彩,但不能它决定人的思想与社会价值。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并不对气质进行好坏的区分,每种气质类型都表现出积极的方面,同时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这种主要是基于人所表现出来的社会价值及品质等而进行评判的,如果是对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判,则某种气质类型和其他气质类型相比较来说出现不健康心理的几率更大。如图5所示,从调查结果来说,社会交往焦虑和气质类型里面的多血质表现出负面相关的关系和抑郁质,则表现出正向相关的关系。这说明多血质的人更不易产生社会焦虑,而抑郁质的较易产生社会焦虑。气质类型是抑郁质的人更容易产生社会焦虑。其典型特点是:安静、内向、敏感、多疑、多愁善感、胆小、孤僻。内向敏感和情绪不稳定的人往往有负面情绪,如恐惧和紧张等。他们自我否定,过分依赖外在评价,不善于缓解内心的恐惧和紧张,就容易表现出掩饰行为和逃避现实。因此,他们很难适应外界不良环境和处理生活困难事件,容易导致社会焦虑等症状。这为高校社会工作干预大学生社会焦虑提供有益参考和依据。应该有针对性的为抑郁症学生提供心理疏导教育,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更多鼓励社会焦虑的学生与他人互动,帮助他们获得人际交往所需的技能和方法。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缓解和调节他们对于社交的焦虑和恐惧。4.4 学校因素大一新生的焦虑水平较其他年级学生更高,因为他们刚进入到大学,离开家乡面对全新的环境,远离父母、朋友,大一新生必须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中来发展与老师和同学的人际关系,因而内心产生孤独感、无助感和失落感容易导致大学生社会焦虑。如图6所示,从调查结果来看,虽然学校对大学生焦虑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但是在选择此选项的同学中,大部分集中在离开家人朋友、全新环境和内心的孤独中。5.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社会焦虑问题的策略在开展社会工作的时候,需要基于利他主义的思想引导,并借助于科学的知识和技巧来为他人提供服务。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在开展相应时间是需要遵循一定的价值原则,从自身的专业角度出发来为一些人员提供职业性的社会服务阂。在开展社会工作的时候,主要是依据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两种方式加以推进的。个案工作指的是以个体化的形式来开展相应的服务工作,从业者需要按照社会工作的一些价值理念,并采用系统化的知识和技能来确保家庭和个人的负担得到减轻,并帮助他们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促使个人和社会的福祉水平得到显著的提升。小组工作则是借助于各个小组成员之间的有效协助,通过与相关经验进行有意识的分享,激发小组处理和解决个人问题的内在动力,支持个人提高社会功能,促进人际关系和谐,使个人与他人、团体和社会互相适应。在具体的介入大学生社会焦虑问题时,小组工作针对的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它包括群体中的个人或者整个群体。能够充分调动学校内现有资源为帮助学生解决社会焦虑问题,同时,还能通过倡导改善校园环境使其更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以下将从不同的工作方式对学校和社会介入大学生社会焦虑问题进行展开论述:5.1以小组工作方法介入小组工作方法是依靠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为基础,通过专业的小组活动帮助小组成员提升能力。采用小组工作方法对存在社会焦虑的大学生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人际交往能力带来显著的提升效果,促使个人获得全面的发展。小组工作为小组成员提供了一起成长、一起改变、互相扶持的机会。小组活动针对的是具有社会焦虑的大学生,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发现,社会焦虑并不是个人的困扰,而是所有组员共同面对的问题。采用小组工作方法恰好可以将所有组员面对的社会焦虑困扰相互联系在一起,利用小组工作方法可以为组员提供共同成长、互相扶持的平台。小组工作介入大学生社会焦虑问题的实务过程分为前期准备、方案实施阶段和成效评估。在进行前期准备的时候,社会工作者需要对其不同成员的需求进行评估并作出合理的方案设计。在实施方案的时候,除了要对小组活动进行定期的组织之外,要时刻明确小组的目标,维持小组的良好互动效果。最后,社会工作者要进行小组目标达成度评估以及小组活动满意度评估等各项工作。在进行小组活动的时候,社会工作者应当促使每一个服务对象主动性意识得到有效的发挥,对某一规定的社交情境所带来的困扰进行有效的分析,并借助于彼此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来引导自己和他人走出相应的社交困境。这种方法能够使自我察觉力得到有效的增,同时对改善非理性的认知有着重要作用。小组成员在互动过程中,通过相互分享和支持,可以达到相互依赖、互助的目的。为了更好地改善社会焦虑,在设计小组方案的时候,可以借助于行为治疗当中的一些方法来开展相应的工作,比如系统脱敏法以及情景治疗法等等.,促使小组成员能够进入到引发焦虑和恐惧的情景当中,并鼓励他们勇于面对这样的情景,由此而不断的适应这种紧张的气氛,学会克服社会恐惧。社会工作者可以设计不同类型的小组活动来教授小组成员一些社交技巧。开展人际交往需要借助于语言这一沟通工具,所以社交技能是开展沟通的重要方式,对于小组团体活动来说,工作者可以对小组成员进行社交技巧的培养,酵素成员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来对不同的社会角色予以扮演,模拟真实的社交过程缓解社交障碍。5. 2以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在开展小组工作的时候,主要的对象是一群人或者是某一群体,借助于小组活动的方式,促使成员能够获得相应的社会服务。小组指的是由组员和社会工作者所共同组建起来的一个群体,对于这个复杂的组织系统来说,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更加频繁。而对于那些自身情况较为严重的大学生来说,他们会难融入这个小团体。因此,需要社会工作者应通过一对一的个案工作,使社会焦虑的学生逐步适应、改善症状,慢慢恢复足够的社会功能,加强人际关系,在认知、心理、情感和行为方面促进人际关系,融入到正常的人际交往中。所以说,个案工作介入大学生社会焦虑问题是有必要的,同时针对性也比较强。个案工作法是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之一。主要是指社会工作者根据服务对象所表现出来的实际问题而展开的针对性沟通和交流,从而促使其所面临的困境得到有效的解决他。把个案工作放到大学生社会焦虑的解决过程当中来,由于个案工作本身的发展性和客观性等特征,所以能够使其有效的融入到大学生社会焦虑问题的研究当中。由于社会焦虑的形成离不开家庭因素的影响,所以社会工作者必须介入案主的家庭,了解案主的具体家庭情况,尤其是案主的家庭的教育方式,他们早期的家庭经历,以及他们是如何被抚养长大的。社会工作者应将干预的重点放在与服务对象的家庭、学校、社区等环境紧密结合的方式上,以更全面、多方面的方式解决服务对象的社会焦虑问题,恢复服务对象的社交功能,促进其社交沟通技巧的发展。社会工作者也需要改变家长原有的错误教育方式,使其学会更多地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情况,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增进良好的亲子关系。错误和非理性的认知往往会导致不良行为,而人们产生社会焦虑的原因正是缺乏理性和自信。帮助案主形成理性认识,让其及时发现自己非理性的信念和思维方式。如果案主有所进步,社会工作者应当及时给予鼓励。5. 3以社区方法介入社区服务从广义上讲,指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生活及精神服务,所以当然包括对社区内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社会工作者可以建议社区开展一些面向大学生群体的社交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提供锻炼和展示自我的平台。帮助大学生体验和学习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乐趣,增强大学生社交过程中的自尊与自信,减轻大学生的社会焦虑。社会工作者应该充分整合学校、社区、家庭等各方源,促进不同区域间相互联系,希望能够促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显著的提升,并对他们的社会焦虑问题进行较好的改善。社会工作者还可以借助于舆论来引导更多人关注和理解大学生的社会焦虑问题,并在社会上营造起良好的社会焦虑改善氛围。就整体上来看,针对大学生所进行的社会焦虑干预需要进行综合的作业,因此需要有效发挥个人和家庭以及学校和社会等各个方面资源的优势。虽然社会工作对大学生的社会焦虑干预具有诸多必要的有效性和优势,但由于目前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程度不高,仍被很多人忽视。要加快我国高校社会工作的发展。6. 结论总的来说,社会工作本身表现出助人和自助两种特性,能够有效的干预大学生的社会焦虑表现。通过开展个案工作,不仅能够使大学生更好的处理自己所面临的困境,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发掘问题的根源之所在,并做好有效的处置。小组工作则能够使大学生进行相互的交流和分享,并积极的探讨解决焦虑问题的策略,促使每一个小组成员的身心获得健康发展。在开展社区工作的时候,需要联合家庭和学校两方面的力量,促使大学生能够处于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当中。为了确保大学生的社会焦虑问题,得到较好的预防和治理,需要对大学生社会支持体系进行合理的建设。综上所述,在开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还是社区工作的时候,都能够给大学生的社会焦虑问题带来一定的干预成效。社会工作者在介入过程中,要从多方面入手,链接学校、家庭以及社区的资源,解决大学生社会焦虑问题、促进其人际交往能力发展。参考文献1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072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I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243HayesSC.Rulegovernedbehavio*:COgnitiOn,contingencies,andinstructioncontrolM.NewYork:PlenumPress,1989:27-34.4KellyG.A.ThepsychologyofpersonalconstructsM.NewYOrk:Nortonj955.5翟立武,代永霞,崔瑛.大学生焦虑的类型及其相关因素.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39):7981-7983,7987.6杨眉.与焦虑同行ML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7周志荣.农村大学生社会焦虑的现状调查及干预研究山西大学,2010.8WatsonD,FriendR.Measurementofsocial-evaluativeanxietyJournalofConsultingandClinicalPsychology,1969,33(4):448-457.9张春兴.(1992).张氏心理学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0郭晓薇.大学生社会焦虑成因的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0(01):55-58.11李波.大学生社会焦虑易感性的回归分析JL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2).12Stopa.L.&Clark,D.M.(1993).Cognitiveprocessersinsocialphobia.13BehaviourResearchandTherapy,31.255-267.Liebowitz,M,R.,Gorman,J.M.,Fyer,A.J.,&Klein,D.F.SocialPhobia:ReviewofaNeglectedAnxietyDisorder.ArchivesofG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