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ocx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摘要以厦门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本文探讨了在应用转型下“校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从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共建师资队伍、实施项目驱动等方面给出具体且行之有效的做法,阐述了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关键词校企融合人才培养体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O引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密切联系企业实际的专业,如果不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工程训练,必然会造成学生能力的缺失。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增加了企业用人时的选择难度和培训成本,无形中浪费了资源。因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工程教育必须跟上产业的发展,为产业服务,积极开展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方案模式探索与研究志在必行。在学校产业学院的积极推动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积极贯彻校训中的“力行”两字精神,开展了一系列“校企融合”人才培养的探讨与实践。本文以厦门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探讨如何进行“校企融合”从而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同时给其他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提供一些建议与参考。“政治运营”与“史书修纂”摘要:张光宇新著朝鲜王朝正祖时期的官方史学研究(1776-1800),以正祖朝的“政治运营”与“史书修纂”两个关键词为主线,在探讨史书修纂的基础上,讨论政治与修史之间的互动关系。全书约41万字,除导论、结论外,共分七章,并有附录二。该书是国内首部专门关注朝鲜半岛古代官方史学的专著,是对“从周边看中国”研究思路的深化。虽为一本史学史著作,但作者超脱于史书与文本本身,将史书修纂上升到政治史层面,可谓从史学史的角度,为学界展示出一幅朝鲜王朝景宗、英祖、正祖三朝“活的政治史”画卷。关键词:朝鲜王朝;正祖;官方史学中图分类号:K31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20)04-0006-05张光宇朝鲜王朝正祖时期的官方史学研究(17761800)于2019年10月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该书是我国近年来关于朝鲜半岛古代史研究的重要成果。读罢此书,本人对整个朝鲜王朝正祖时期的时代特点、史书编纂、政治义理,及其对中国史学史的继承与发展等问题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本人学识有限,出于对朝鲜半岛古代史的钟爱以及对作者研究理论的认同,撰此“书评”,实为学习之后的点滴心得,望作者及学界同仁批评指正。一、内容介绍本书是作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朝鲜王朝正祖时期的官方史学研究(17761800)”的结项成果,同时也是作者在其2016年完成并通过答辩的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又经过历时3年多的时间反复修改润色才最终与读者见面的。作者以正祖朝的“政治运营”与“史书修纂”两个关键词为主线,在探讨史书修纂的基础上,讨论政治与修史之间的互动关系。全书约41万字,除导论、结论外,共分七章,并有附录二,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章,介绍正祖时代的政治文化背景、正祖的个人生平与官方史学成就。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章至第七章,根据两条主线对正祖时期朝鲜王朝官方史学进行具体研究。第三部分即结论,对全书进行总结和提升。第四部分即附录。作者在第一部分(第一章),结合正祖的生平与正祖时期的政治文化背景,对正祖朝取得的官方史学成就进行总结。指出由于朝中派系纷争,正祖幼年丧父,继位后王位时时受到威胁,正祖希望通过提高自身学识和政治能力,巩固统治。同时正祖致力于朝鲜后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改革,欲“借助编印书籍来达到教化群臣、彰显义理、维系王权”1的目的,为当时的社会改革奠定学问性基础。正祖作为“学者型”君主,其深厚的学养,客观上也促进了文化繁荣和发展。正祖时期的官修史书约有100余部(种),正祖亲自参与其中大多数史书的撰作,正祖时期的官修史书是朝鲜王朝官方史学的最后一个高峰。第二部分(第二章至第七章),依次介绍奎章阁的设立及其编印的书籍,日省录的纂修过程、体例、内容与评价,正祖朝封朝鲜英祖实录的纂修与景宗实录的修正,国朝宝鉴的续补,“义理史书”的编纂,以及正祖君臣对中国史书的改撰等问题。在第二章中,作者分析奎章阁设立的背景原因,指出正祖通过设立奎章阁,将“右文政策”推向极致,并主导了官方修史,目的为扭转社会矛盾,重振盛世局面,塑造王统和稳固王权。介绍奎章阁内阁、外阁和外奎章阁建置与人员设置,总结奎章阁的职能除书籍奉藏、管理、编修、EP刷、流通外,还一度成为朝鲜王朝后期最重要的政治机构和文教中心。详细介绍了正祖时期编修的与奎章阁有关的目录书,包括奎章总目镂板考内阁访书录与西库书目等,促进了朝鲜目录学的成熟。同时重点分析了正祖朝,由奎章阁直接负责纂修的奎章阁志内阁日历与日得录,体现了奎章阁对朝鲜传统官方修史模式的挑战。作者在第三章中,指出正祖君臣对传统官方修史制度的严重不满,以及君臣用于自省或资政的现实需要,是构成日省录发端于正祖时期的原因。体现了正祖时期,奎章阁逐渐成为朝鲜政治文化中心,正祖通过奎章阁进行王政运营的时代特点。作者指出,日省录的纂修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由奎章阁负责,参修人员主要是奎章阁的阁臣和检书官,内容可以补充朝鲜王朝实录和承政院日记记载的不足。作者认为,日省录不仅成为多种官修史籍、文献的重要资料来源,且在纂修体例和笔法上也有创新和突破,作为朝鲜王朝唯一一部采用纲目体的官修国史,开辟了一个新的官修“国史记录体系”。同时日省录表达了正祖的治国理念,客观上反映了朝鲜王朝后期的社会现实,具有很大的资料价值和史学意义。第四章作者以正祖朝朝鲜英祖实录的纂修与景宗实录的修正为中心,讨论了国王意志、大臣党争对朝鲜王朝实录纂修的深刻影响。作者指出,实录内容事关王位正统与党派利益,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正祖在编纂英祖实录时,将英祖朝有关敏感年份的时政记承政院日记抽出,不经由实录厅编纂,而是交由李徽之私修,甚至不经实录厅校正就直接入刊,体现君王个人意志对官方重大史学活动的干预。景宗修正实录彰显了老论的政治义理,重新诠释了景宗朝的部分历史事件,逆转了景宗实录中老论、少论的忠逆之论。第五章对正祖时期国朝宝鉴的续补进行探讨。作者指出,宝鉴专门记载历朝国王之嘉言和功业,具有异于实录的独特政治象征和实用性。正祖先后主持续修了英庙宝鉴和补修了尚阙的十二朝宝鉴,与前朝所修六朝宝鉴合为十九朝宝鉴。正祖朝大规模续补国朝宝鉴,不仅成为其在官方史学领域“继述”的集中体现,有强化王统和宣扬王室权威的政治意义,同时也促进了朝鲜后期官方修史的发展和有关文献的整理。第六章通过探讨正祖时期“义理史书”的编纂,阐明了正祖即位以来所面临的多个“义理”困境及其通过史书编纂谋求解决的过程,体现了朝鲜君臣将义理精神、政治博弈与官方修史活动相结合,君主对君臣间统治秩序、尊王攘夷的华夷秩序等传统儒家伦理秩序的宣扬、调整的政治生态。作者指出,原续明义录作为朝鲜的春秋,围绕着正祖即位及景、英、正三朝几乎所有敏感的政治事件,通过对正祖即位事实的叙述,彰显其得位之正。并通过分辨忠逆,严立君臣纲纪,宣扬尊王讨贼之义理,以达到稳固王位的目的。庄陵配食录庄陵志(史补)二书,重塑“君臣义理”,宣扬“君臣节义”“君臣一体”理念,士林精神得到伸张。尊周汇编通过尊周思明、崇明事大,彰显了朝鲜作为中华文化正统继任者的身份,树立民族文化认同,同时也反映出正祖对尊周“义理”话语的掌控,将尊攘义理内化到朝鲜现实的对内政治中,是正祖“振风矫俗”为政理念的一部分。第七章讨论了正祖时期对中国史书的改撰、抄圈与利用情况。作者指出,宋史筌的修纂,实践了“春秋笔法”,体现了朝鲜以宋为正统,以及正祖君臣“尊王攘夷”“尊王贱霸”的义理观念,是“小中华”意识与正统论下修史观念结合的产物。史记英选的编选,体现了正祖对史记政治意义与学术地位的认可,正祖欲借史记英选,传达其政治理念与治国理政思想。御定陆奏约选御定陆稿手圈的编选,体现出正祖欲借陆宣公奏议“以古鉴今”“文体反正”,以弘扬学术为名,加入政治教化的成分。第三部分,即结论,对全文进行总结。指出“朝鲜王朝的官方修史事业至正祖时达到繁盛,官修史书为历代之最,国王对官方修史活动的干预也达到了一个顶峰”,“体现了朝鲜官方史学在后期的总结和嬉变,亦是朝鲜后期文化繁荣期的一个重要表现”2,但其官方史学的性质仍决定了其存在诸多弊端。第四部分,即附录A和附录B,对125种朝鲜正祖时期奎章阁参编书籍的参与编印者、卷数、版本、完成(刊行)时间等信息进行介绍,同时梳理了正祖时期官方史学大事年表,方便学界参照。二、学术创新及学术贡献朝鲜王朝正祖时期的官方史学研究(17761800)一书,无论是在研究理路、研究视角上,还是对宏观问题的整体把握,或是对微观问题的细节考察,均有其独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本书是国内首部专门关注朝鲜半岛古代官方史学的专著。从国内学界现有研究来看,对于朝鲜半岛古代官方史学的研究仅在相关著作中偶有涉及。如朱云影中国文化对日韩越的影响在第一章“中国史学对日韩越的影响”中,提及朝鲜模仿中国史书体裁修纂的高丽史东国通鉴朝鲜王朝实录L3o繇卫国明清时期中国史学对朝鲜的影响大明旗号与小中华意识,设专章探讨了朝鲜编修的宋、明史书与“尊周史书”,涉及尊周汇编国朝宝鉴别编等。杨军朝鲜王朝前期的古史编纂对朝鲜王朝前期围绕官修三国史略高丽国史东国通鉴等史书的编纂与党争情况进行研究4。此外,中国所藏高丽古籍综录高丽史史籍概要朝鲜时代书目丛刊等工具书中,亦对部分朝鲜官修史籍的信息有所介绍。然既往研究,虽在细节考辨与个案研究上取得了一定成绩,有助于相关问题的解决与深入,但缺乏系统性,缺乏对朝鲜王朝古代史学的整体与宏观把握。本书正是尝试打破传统研究思路的一部力作。作者围绕朝鲜王朝正祖时期的官方史学,将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相结合,无论是微观层面的具体史书修纂,还是宏观层面的正祖朝官方史学的地位、成就,及其与政治文化背景间的关系,皆有着详实的研究。不仅修订了学界对正祖朝官方史学部分细节考订之误,同时便于读者从整体上把握正祖朝官方史学成就及其在朝鲜史学史上的地位,使相关问题步入新的研究阶段。第二,本书是对“从周边看中国”研究思路的深化。葛兆光提出,朝鲜、日本、越南所存的有关中国的文献相当丰富,能够让我们“跳出中国,又反观中国”,了解中国的真正特性5。朝鲜半岛古代史学作为中国史学范式下的产物,朝鲜史书在修史模式、体例编排、修史原则、史书体裁等方面深受中国传统史学影响。”作为中国文化的对话者、比较者和批判者”,研究朝鲜古代官方史学,正是反观中国史书价值,丰富对中国传统史学认识的“异域之眼”6o本书作者在具体讨论朝鲜正祖时期官方史学时,无时无刻不渗透着对中国古代史学史的思考与关照。如作者思考奎章阁对宋、明制度的继承与发展,探讨国朝宝鉴与中国“宝训”的关系,朱子学“春秋大义”思想对朝鲜“义理史书”的影响,正祖君臣对中国史书的认识,以及中国文化以典籍为载体,被朝鲜积极“受容”和“改造”的过程等。作者从中朝(韩)史学交流与比较的“域外视角”出发,丰富了中国史学史研究的东亚视野。第三,作为一部史学史著作,作者并没有仅着眼于史书本身,而是更加强调史书修纂中的政治因素。作者在介绍正祖时期的政治文化背景时指出,正祖由于童年时期的遭遇、继位过程的坎坷,使得正祖树立了“荡平”“镇安”“振风”“矫俗”的毕生奋斗目标,书籍编印的目的是为了教化群臣、彰显义理、维系王权,是服务于正祖政治运营的重要手段。在全书的论述中,紧紧围绕正祖的政治运营与正祖时期的史书修纂两条主线展开。在论述正祖设立奎章阁时,凸显奎章阁的政治中心职能。介绍正祖时期官修日省录时,突出现实资政需要,以及“阁臣代撰”体现出的正祖通过奎章阁进行王政运营的意志。探讨正祖时期对朝鲜王朝实录的续修和修正时,动态地还原了国王意志、大臣党争对实录纂修的影响。论述国朝宝鉴的续补时,强调宝鉴体现出的“继述”与强化王统和宣扬王室权威的政治意义。探讨“义理史书”时,更是将君臣间的“博弈”与“互动”,及其对“义理”的争夺体现得淋漓尽致。全书强调史书修纂与政治博弈之间的互动,强调史书修纂的目的是对“正统”“名分”“义理”等话语的掌控,在根本上仍为政治博弈的一个方面。本书虽为一本史学史著作,但作者超脱于史书与文本本身,将史书修纂上升到政治史层面,可谓从史学史的角度,为学界展示出一幅朝鲜王朝景宗、英祖、正祖三朝“活的政治史”画卷。第四,本书除在研究理路、研究视角上有所突破外,在具体问题上亦有所突破。尤其对于正祖时期官修史书的统计与整理上,贡献最大。作者根据群书标记增补文献备考艺文考记载,统计正祖时期官修史书89部(种),其中诏令、奏议类24,编年类7,别史、杂史类5,传记类9,地理类5,职官类10,政书类16,其他类13。统计正祖时期奎章阁参编书籍125部(种)。并对史书的主要著者(参与编印者)、卷数、版本、完成(刊行)时间、性质等信息进行介绍,有助于学界对相关史书信息的了解与掌握,修订现有书目解题之误。作者对史书编纂特点亦有详细总结。如作者归纳奎章总目的特点为:“对书籍的解题十分详细;采用四部分类的方式;在具体的纂修体例上,对中国传统目录体例做了损益,有自己的特点;体现重宋学、轻汉学的理念,并反对乾隆对书目的取舍。”7总结镂板考的特点为:“对册板信息标记十分详细;是对奎章总目现存目录中册板的二次整理;也采用四部分类的方式著录;将御馔、'御定'诸书列于四部之首,同样是对中国目录学的继承。”8通过系统深入地总结,便于读者对正祖时期不同史书特点的把握。第五,对朝鲜原始文献与韩国学界研究成果的引用,是本书又一大特色。笔者据书后所列“参考文献”与正文注释统计,作者共引用朝鲜史书60余种,包括政书、仪轨、文集、笔记等。同时,作为一部研究朝鲜半岛古代史的学术著作,作者在引用介绍韩国学界的研究成果上亦不遗余力。书中引用当代韩文论著108种,足见作者对韩国学界研究动态的洞察与明晰,在有效支撑作者论点的同时,也提升了本书的国际化学术视野,客观上促进了中韩两国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对话。三、相关延展性评论首先,朝鲜王朝正祖时期的官方史学研究(17761800)书,对正祖时期的史学思想、史学发展历程、史官制度、史书的编纂体例,以及史籍的史源学与文献学考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仅就正祖朝的官方史学研究而言,未来尚需完善的内容似乎只有增补如同文汇考等重要史籍的个案研究,思考史官门生、座主、姻亲等关系交织在党争之中,对于史书修纂的影响,弥合学界存在争议的观点等。其次,就研究内容而言,作者只讨论了朝鲜王朝正祖时期的官方史学,虽然官方史学的研究价值无可争议,但仍不免给人一种意犹未尽之感。正祖时期除官方史学的极大繁荣外,私人修史亦进入一个繁荣期,加之受清朝考据名物之学的影响,涌现出李德懋(1741年一1793年)、柳得恭(1748年一1807年)、成海应(1760年一1839年)、丁若铺(1762年一1836年)等一大批从“经世致用”角度反思历史的“实学”者。正祖时期“实学”者对于朝鲜半岛,甚至中国东北地区的历史地理考察成为这一时期私人修史的显著特点。涌现出如柳得恭渤海考、成海应溟水辨乐浪辨玄菟辨卒本辨沸流水辨尉那岩城辨丸都辨等一系列历史地理研究的重要著述。其中丁若铺撰写的疆域考后被整理辑录为大韩疆域考一书,影响至今。由此引出的问题是,为什么在正祖时期,对于朝鲜半岛乃至中国东北地区历史地理的反思与考证会得到朝鲜王朝史学家的集中关注?背后体现出李朝文人怎样的政治诉求与民族心理?同时,官修史书受制于意识形态,李朝文人在私人修史时是否会透露出与官方修史不一样的史观与表述?凡此种种,仍需进一步思考。最后,就研究方法而言,是否可以引入“知识社会史”对相关问题做进一步思考。以对史记英选的研究为例,作者已经注意到,正祖编修史记英选的根本目的在于以弘扬学术为名,加入政治教化案例。正祖通过与群臣分享阅读心得、教授阅读方法,颁赐史记英选给大臣、儒生,将此书作为考核文臣的内容等方式,扩大了史记英选在朝鲜士人和儒林群体中的影响9。作者注意到知识(史书)的产生过程与传播方式,是否应该进一步思考精英阶层研习知识的方式,以及知识如何从精英阶层传播至普通民众。史记英选在颁赐给群臣、儒生之后,朝鲜王朝精英阶层自身如何研习史记英选,精英阶层对史记英选的研读,是否对促进史记在朝鲜半岛的传播起到推动作用。尤其至十八世纪末正祖时期,史记在朝鲜半岛上已历经千余年的广泛传播。史记是否已深入朝鲜社会,是否已为普通民众所接受。借助“知识社会史”研究方法,将传统探讨朝鲜精英士人阶层对中国文化的受容,延展至中国文化对朝鲜下层民众的影响,对于促进朝鲜古代史学史、思想史研究,深化“从周边看中国”研究思路具有重要意义。总之,朝鲜王朝正祖时期的官方史学研究(17761800)一书在研究理路与研究视角上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其价值不仅仅局限于史学史范畴,在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以及对于正祖时期政治史的整体把握上,都值得学习、推广与借鉴。我们期待作者进一步完善已有研究成果,构建更加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为朝鲜半岛古代史研究再立新功。注W:孙卫国.大明旗号与小中华意识:朝鲜王朝尊周思明问题研究(1637-1800)第六章.从史书编撰看朝鲜尊周思明观国.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256359;孙卫国.朝鲜王朝尊周史书论略.载孙卫国.明清时期中国史学对朝鲜的影响:兼论两国学术交流与海外汉学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138156.黄建国,金初升.中国所藏高丽古籍综录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8;张伯伟.朝鲜时代书目丛刊M.北京:中华书局,2004;黄纯艳.高丽史史籍概要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余欣称之为“史学的知识社会史研究”.详见余欣;中古异相:写本时代的学术、信仰与社会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2930.参考文献:(1) (2)7)(8)(9)张光宇.朝鲜王朝正祖时期的官方史学研究(17761800)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9.31,383-384,40,142-143,364.(3)朱云影.中国文化对日韩越的影响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3-17.(4)杨军,朝鲜王朝前期的古史编纂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3-164.(5)葛兆光.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M.北京:中华书局,2010.283.(6)张伯伟,域外汉籍研究入门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20.(责任编辑孙国军)“PoliticalOperation"/andzzCompilationofHistory”Reviewon"StudyonOfficialHistoriographyintheReignofKingJeongjoinJoseonDynasty(1776-1800)WrittenbyZhangGuangyuCHENJun-da(JilinUniversityCollegeoftheHumanities,Changchun130012,China)Abstract:”StudyonOfficialHistoriographyintheReignofKingJeongjoinJoseonDynasty(17761800),anewbookwrittenbyZhangGuangyu,focusesOr1POIitiCalOPeratiorrancrCOmPiIatiOnofHiStoryinJoseonDynasty.Onthebasisofexploringthecompilationofhistory,itdiscussestheinteractionbetweenpoliticsandthecompilationofhistory.Inadditiontotheintroductionandconclusion,thebookisdividedintosevenchaptersandtwoappendixes,including410,000wordsorso.ThisbookisthefirstmonographthatfocusesontheancientofficialhistoriographyoftheKoreanPeninsulainChina.ItdeepenstheresearchideasOflookingatChinafromacircumjacentPerSPeCtive.Althoughitisahistoricalwork,theauthortranscendsthehistoricalbookandthetextitself,andraisesthecompilationofhistoricalbookstothelevelofpoliticalhistory.Itcanbesaidthatthisbookhaspictured,fromtheperspectiveofhistoryofhistoriography,alivingpoliticalhistoryzzoftheKingGyeongjong,KingYeongjoandKingJeongjoinJoseonDynasty.Keywords:KoreanDynasty;KingJeongjo;OfficialHistory管窥中学历史新旧教材变化及现实意义关键词】中学历史新旧教材变化现实意义【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4-0127-02教材,作为教师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与学生学习的行动指南,必须要与时俱进地补充与完善。通过补充与完善,既可以在教材中融入新的教学理念,也可以在教材中融入新的教学内容,既可以更好地辅助教师教学,也可以更好地引领学生学习。与以往初中历史教材相比,现行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无论是从编排理念,还是从编排体系,亦或是从编排内容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这些显著的变化,无论是在提升初中历史学科课堂教学效益,还是在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等方面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对于每一位中学教师而言,为了更好地利用教材扎实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必须要密切关注新旧教材在各个方面发生的显著变化。唯有在关注新旧教材各种变化的基础上,教材编写者才能够更好地利用教材,才能够着力提升教学的实效性等。下面笔者将择取几个不同的角度,深入探究中学历史新旧教材的各种细微变化以及现实意义等。一、“图少”变“图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现行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教材中的图表要明显多于以往的旧教材。新增的图表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教材中的内容,还有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历史学习兴趣。2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形形色色的图表将教材中的林林总总的知识点形象直观、惟妙惟肖地展示了出来。透过形象直观的图表,学生就可以更为精准地理解相关内容,聚焦惟妙惟肖的图表,学生就会对相关历史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等。既然如此,初中历史教师就要巧妙地用好这些图表。倘若教师用好了这些图表,那么,这些图表就好比是学生开启历史知识大门的钥匙,能够让学生更深、更准、更透地理解相关知识。再则,相比于文字表述而言,图表能够更为形象直观地将历史教材中的内容展现出来。以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盛唐气象”这一课为例,教材在呈现这部分内容时,不仅运用了大量的文字,还运用了大量的图表。如,在呈现盛唐的“经济繁荣”这一知识板块时,为了展示盛唐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与景象,教材在这部分知识文字叙述旁边又配了三幅图画,即曲辕犁、简车和雨中耕作图。貌似微不足道的曲辕犁,却蕴含着唐代先进的农业技术。曲辕犁设计精妙、轻便灵巧,操作时可以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回转省力,非常适合精耕细作。正是这种曲辕犁,大大地提升了当时耕作的效率与质量。如纺车般的简车在农业生产中,主要用于灌溉,能够高则泻水、低则舀水。而源自敦煌莫高窟壁画的雨中耕作图则生动地反映了盛唐时期的农耕文化。再以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这部分内容为例,在这一课中,一共有六幅图表,分别是“朱元璋像”、“明朝疆域图(1433年)”、“锦衣卫印”、“南京江南贡院的科举考场”、“举子看榜图”以及“明代青花扁壶”等。在“朱元璋像”的旁边,还有一段相关史事的知识链接。正是凭借着自己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以及任人唯贤,朱元璋从一介平民,成为了九五至尊,成就了自己的千秋大业。一张“朱元璋像”,一段“知识链接”,能够让学生对这位“平民皇帝”产生浓厚的兴趣。或许在大多数学生心目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图就是一只“雄鸡”。因此,他们会想当然地认为,明朝时期的中国地图也是一只“雄鸡”,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明朝时期,因为各种原因,所以好多地方并没有纳入中国的版图。而这,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个切入点。看到“锦衣卫印”,或许大部分学生就会想到电影锦衣卫,而这,正就可以激发学生探究与“锦衣卫”相关的历史知识的浓厚兴趣。同样,“南京江南贡院的科举考场”和“举子看榜图”也是激发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切入点。通过让学生认真观察古代科举考试的场所,以及举子翘首看榜的情形,就可以激发学生探究这部分历史知识的浓厚兴趣。聚焦做工精致的“明代青花扁壶”,不仅能够让学生领略到明朝手工业的兴旺发达,还能够激发学生了解明代手工业发展状况的浓厚兴趣等。尽管这些图表在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倘若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对这些图表视而不见、不管不顾,那么,这些图表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的作用也就微乎其微。二、“表述”变“活动”,促进学生探究学习在旧教材中,绝大部分的历史知识都是以抽象文本的形式表述出来的。对于这些用抽象文本形式表述出来的历史知识,学生只能够被动地接受与理解。不仅如此,学生对于这些历史知识的理解也是浅显的、片面的。而部编版历史新教材呈现内容的方式却完全不同。在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中有大量的活动,这些活动不仅紧扣教材教学内容,而且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相符。3造些活动并不是将相关知识如数家珍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将相关知识一点一滴地隐藏在异彩纷呈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这些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实际上,也正就是他们自主探究新知的一个过程。旧教材中的“表述”是重在灌输知识,而新教材中的“活动”则不然,重在引领学生自主探究相关知识。仍然是以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盛唐气象”这一课为例,在课后,教材主要呈现了三项活动:L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史料略)说一说,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样的景况?在此项活动中,学生通过阅读史料,就可以更为全面地了解盛唐气象。2.诗歌欣赏。两首诗歌分别是王建的凉州行和元稹的法曲。回答问题:诗句中的“蕃”“胡”,指的是什么?上列诗句反映出怎样的社会情况?诗歌欣赏活动,将历史学科与语文学科恰如其分地融合到了一起。通过欣赏诗歌,不仅能够让学生从诗歌中管窥到历史,还能够透过历史背景更为精准地理解诗歌内容等。3举办唐诗朗诵会。可分成两组,一组朗诵歌颂自然风光的诗篇,一组朗诵反映社会生活和亲情的诗篇。诗歌朗诵会,能够带领学生以诗歌为桥梁,跨越历史的鸿沟,走进盛唐的景象。如此以来,学生就可以在诗歌中感知盛唐境况,以盛唐境况为支点理解诗歌的内容与情感等。很显然,借助于这些教学活动,教师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以及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再以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1课,元朝的统治”这一课为例,本课教材中有这样两项教学活动。活动一: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角度,说一说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活动二:想一想,今天中国的省,从建制到名称上,与元代的行省制度有什么关系?为了完成这两项活动,学生仅仅依靠阅读教材中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通过阅读一些历史文献,或从互联网中查阅一些相关资料。在查阅到历史文献,或互联网资料的过程中,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就会得到显著发展。在思考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等核心素养又会得到逐步发展等。或许在部分教师与学生看来,历史教材中的“表述”变“活动”,在无形之中增加了教材的难度,降低了学习的效度。实则不然,以“活动”为主的教材,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探究相关知识的学习平台。三、“教本”变“学本”,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教材,从表面意思来看,似乎应该主要是教师的教学辅助工具。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尽管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自始至终主要围绕教材教学内容,但是,教师用书才是教师真正的教学辅助工具。1再则,教师使用教材的频率要明显低于学生。教材,更为确切地表述应该是“学生用书”。正因为如此,教材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立足于这个角度考虑,教材不应该成为教师的“教本”,而应该成为学生的“学本”。以往的初中历史旧教材,我们只能够称其为“教本”,而不能够称其为“学生用书”。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旧教材不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必须要凭借教师的讲解,学生才能够更为准确地理解相关内容。现行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是名副其实的“学本”,是实实在在的“学生用书”。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套教材中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这一课为例,在这一课的开头部分,教材向学生呈现了一段导语,这段导语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诸如,当时的很多日本人到中国来是为什么?大唐西域记记述了什么重要史事?鉴真和尚为什么要多次东渡日本?这些有关的人和事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哪些积极的贡献?而这一系列的问题,也正就是学生探究本课知识的动力源泉与行动指南。为了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学生不仅要认真研读教材,还要通过互联网查阅相关史料;不仅要自主探究相关历史史料,还要合作交流不同认识。如此以来,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都会得到显著发展。另外,在“遣唐使”、“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这些知识板块旁边,教材编写者不仅配上了贴切入微的图片,还呈现了“相关史事”的知识链接。贴切入微的图片也好,“相关史事”的知识链接也罢,都是辅助学生自主学习的“知识支架”。借助于这些“知识支架”,学生就会对这些历史知识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与准确的理解等。再以第九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为例,在教材中,也有许多相史事的链接,如,“关于复种技术,在宋代就已经得到了推广。也就是所谓的早禾'与'晚禾'。另外,南宋时的冬麦与晚稻两熟制也得到了大面积推广。”通过这个史事链接,学生也会知晓,复种是中国农业史上的重大发展,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土地的使用率,还极大地增加了粮食的产量。这些知识链接,尽管看上去只有“豆腐块”大,但是,在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夯实学生历史知识基础方面,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教本”变“学本”,不仅能够更好地发挥教材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的作用,还能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总而言之,与以往旧教材相比,现行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中的各种图表更多了,而这,也就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以往旧教材相比,现行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中的各种活动更多了,而这,也就能够在不知不觉中促进学生高效的探究学习;与以往旧教材相比,现行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中的自学支架更多了,而这,也就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当然,初中历史新旧教材的变化远不止这些,教师必须要清晰比对新旧教材之间的变化,并深度剖析新旧教材诸多变化的现实意义,据此更好地利用部编版新教材发展初中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参考文献:1冉春生.部编版初中历史新教材的新变化及施教策略探讨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9(3):96-972徐莉君.对中学历史新教材的认识J.新课程(中学),2017(2) :163陈鹏.统编历史教材的新变化及新对策一一以中国历史七下为例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7(2):44高校服装表演专业人才培养中教师主导性作用的发挥关键词】高校服装表演专业人才培养主导性作用【中图分类号】G642;TS94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4-0124-03一、本科专业认证本科专业认证已成为教育部工作的一大重点,近年来相关动作连连,然而社会上却鲜有关注。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提出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开展本科专业认证,推动实现教育质量评价的国际实质等效”,我们有理由相信,本科专业认证工作很可能将迈入一个新阶段。(一)专业认证专业认证已在国际上行之多年,是得到广泛采纳的保证和提高高等学校专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方法和途径。高等教育认证(accreditation)最早起源于美国,是一种资格认证。该认证可对达到或超过既定教育质量标准的高校或专业给予认可,协助院校和专业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其中,专门职业性专业认证(ProfeSSionaIprogramaticaccreditation,简称专业认证)是由专业性认证机构实施的专门性认证。它由专门职业协会、该专业领域的教育工作者一同进行,为进入专门职业界工作的预备教育提供质量保证。这些职业性专业一般是与公众健康、安全、人民生命财产等问题密切相关的专业,例如医药、卫生、工程、法律、师范等。专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必须有一个经过严格专业教育评估认可的专业学位(professionaldegree)提供质量保证。在美国,认证关系到专业的生存和发展,对学生而言,如果专业没有通过适当认证,在获取资助、奖学金、学分或学位互认等方面均会遇到困难。专业认证包括“以产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和“持续改进”这三大基本理念,尤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最为繁荣。由美国、英国、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6国发起的华盛顿协议(WashingtonAccord)是目前世界范围知名度最高的工程教育国际认证协议,经过艰苦卓绝的谈判与努力,我国亦于2016年正式加入。(二)我国专业认证工作的进度近年来,教育部采取了多项重大举措,促进不同专业认证协调有序发展。现在,专业认证已然成为高等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保障“四大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第十届国家督学、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杨希文在教育部网站刊文指出: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是高校履行职能的基础平台,属于改革最关键、最迫切、最关注的环节。从专业建设切入抓改革,既能起到牵一发动全身,提纲挈领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作用,又不会产生抓手太大太空,难以落地的弊端,可以以此为“牛鼻子”。同时,杨希文还在文中表示,开展专业认证,就是健全高等学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专业的“组合拳”之一。(三)事业认证怎么做2018年1月,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涵盖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全部92个本科专业类、587个专业,涉及全国高校5.6万多个专业点,这是我国发布的第一个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提出,多数专业认证会重点考察“五个度”: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达成度专业定位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教师及教学资源的支撑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