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第15单元 古代史部分微专题整合 第46讲 世界古代的食物生产、商业贸易与居住环境(含答案).docx

    • 资源ID:935325       资源大小:57.53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15单元 古代史部分微专题整合 第46讲 世界古代的食物生产、商业贸易与居住环境(含答案).docx

    第46讲世界古代的食物生产、商业贸易与居住环境【课标要求】1.知道古代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2.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的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3.知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4.了解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响。5.了解人类居住条件的变迁及各地民居的差异及其特征。【考点定位】1.与食物采集者相比,食物生产者的生活发生的变化。2.商业贸易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3.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4.古代世界各地民居的特征及其成因。主题一世界古代的食物生产梳理夯实必备知识1.状况地区食物生产土地制度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种植大麦和小麦,饲养山羊、绵羊、牛等家畜(1)古巴比伦王国,王室、神庙、政府官员、贵族、商人等拥有土地,合伙经营或将土地出租给佃户。(2)古埃及的土地主要由王室和他直占有古代希腊、罗马(1)大麦和小麦从西亚传入希腊,实行谷物与蔬菜轮作,建立果园,从事农产品加工。(2)古罗马以谷物生产为主,同时种植橄榄和葡萄古希腊城邦中公民拥有土地,农业生产中使用奴隶劳动的现象非常普遍。(2)古罗马实行土地国有,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古代美洲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甘薯、马铃薯(1)阿兹特克人的土地除了贵族私有部分外,还有村社的公有土地,每个家庭主人可以获得一块份地并终身使用。(2)为了充分利用资源,两年不耕作的土地将被村社收回2.影响:大河流域灌溉农业发达,孕育出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代中国文明和古代印度文明。探究强化关键能力视角古代东西方耕作方式的差异材料在罗马帝国时代,来源于地中海地区的二田制已在高卢、不列颠部分地区实行,后来才逐步在二田制和抛荒制基础上发展起三田制。三田制已是西欧中世纪农业技术的最重要进步之一。与西欧不同,我国战国秦汉时代推广铁犁牛耕,进入传统农业社会发展阶段后,没有插入一个普遍化的二田制、三田制休耕农业发展时期,而是直接过渡到轮作制和复种制。诸子著作留下了当时农业生产“一年两收”和“四年五熟”的记载。沱胜之书记有“区种麦禾收,区种”,说明当时关中地区已实行谷子和冬麦轮作复种。摘编自卢锋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我国传统农业生产力系统考察之二根据材料,指出古代东西方在耕作方式上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原因。试答:答案差异:古代西方主要实行二田制和三田制的休闲农作制;古代中国主要实行轮作制和复种制。原因:古代西方地广人稀;古代中国人多地少,铁犁牛耕等精耕细作技术的推广。【拓展深化】古代东西方食物生产的主要差异项目东方西方农耕技术耕作制度实行轮作制和复种制或间作套种制普遍实行休闲农耕制土地集中土地兼并后需要大量农业劳动力分散经营,减少的是自耕农,增加的是佃农和雇农土地集中是为了发展畜牧业,如圈地运动是为了养羊,所需劳动力少,大量失地农民只能到城市谋生经济比重经济结构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中尤以粮食生产为中心,畜牧业只占次要地位农牧并重、农牧结合饮食素食结构,粮食占主导地位,肉食比重小食物结构中肉、奶的比重较大主题二世界古代的商业贸易与居住环境梳理夯实必备知识一、世界古代的商业贸易1 .商贸活动国家(地区)表现古埃及商业历史悠久,对外贸易控制在国家手中古希腊形成了若干个商业贸易中心,海外贸易十分活跃古罗马商贸繁荣,海外贸易航线四通八达拜占庭帝国一度垄断r史国丝绸等东方奢侈品在欧洲市场的贸易阿拉伯阿拉伯商人在亚、非、欧三洲之间从事生处贸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2 .货币、信贷、商业契约(1)货币概况公元前11世纪,古埃及开始用铜块和银块作为货币。公元前8前7世纪,小亚细亚出现金属铸币作用作为衡量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便利了商品交换和流通。商业的功能由最初的互补余缺向逐利增财转化(2)信贷地区时间概况两河流域公元前22前21世纪出现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放贷业务。借贷有利息规定,也有社会救济性质的免息借贷古埃及公元前16前11世纪出现较为完备的借贷合约,借贷行为必须有证人,还要履行担保等程序,受到法律保护古希腊公元前4世纪货币经营行业开始兴起,出现汇票的雏形(3)商业契约古埃及:公元前3000年左右,契约广泛使用并受到法律保护。两河流域:公元前26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人们已经使用契约。古巴比伦时期订立契约是普遍现象。【概念阐释】信贷与契约信贷是体现一定经济关系的不同所有者之间的借贷行为,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特殊形式,是债权人贷出货币,债务人按期偿还并支付一定利息的信用活动(通过转让资金使用权获取收益)。契约是指双方或多方共同协议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可以理解为“守信用”。二、世界古代的居住环境1 .村落的产生(1)居住形式的演变:经历了从穴居、巢居、半穴居到地面筑屋的演变。(2)古代村落的出现条件农业出现以后,人们筑屋定居,形成村落表现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世界其他地区,如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印度的卬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长江和辽河流域等,也存在大量的原始村落遗址特点村落建有住宅、仓康、地窖和公共活动场所等影响为人们的定居、繁衍和防卫提供了条件和保障,也为人们进行集体活动提供了便利2 .集镇的出现(1)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过程原始社会末期,手工业与农业分离,手工业者开始在便于交换的地方集聚,形成了古代集镇的雏形。商人的出现使手工业者聚居的地方迅速繁荣,逐渐成为一定地域内的经济中心。商人和手工业者为了保护其财富和人身安全,在聚居的地方筑垒设防,形成集镇。3 .城市的产生(1)形成:约公元前3500前3100年,两河流域如纽达生活的地区。(2)功能:城市是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表现典型代表古希腊城市布局中已反映出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的功能古罗马城市的道路系统和供水排水系统,成为后来西方城市建设的标准欧洲中古时期LH现了一些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和城镇4 .民居的建造两河流域人们用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的破块建造房屋,用木材作支撑屋顶的栋梁古代埃及(1)古埃及大多数房屋用泥和木材修建。(2)庭院是家庭活动的场所,院落的周围有柱廊古希腊罗马(1)带有列柱围廊的中庭是民居的核心。(2)混凝土普及后,混凝土、拱券和希腊柱式相结合,成为古罗马建筑最主要的特征。(3)34世纪时,集体住宅一复合式公寓出现北美地区北美大平原的印第安人过着游猎生活,住在圆锥形的帐篷中南美地区亚马孙雨林中的印第安人,住在圆形的公共居所中【思维点拨】世界各地民居造型不同的原因世界各地的民居是当地居民为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便于从当地取得建筑材料而建造出来的,其不仅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也有显著的地方色彩,同时体现了经济发展水平。探究视角古罗马建筑风格材料虽然罗马支配了希腊的政治和军事,但他们在艺术和文化上则服从希腊人的优势运用于拱门和拱顶中的工程学经脸以及使用混凝土的实际经脸,使罗马人有可能创造在形状和规模上都是希腊人从未梦想过的建筑。摘编自美苏珊伍德福德剑桥艺术史材料旨在说明什么?试答:答案罗马继承发展了希腊建筑风格。【拓展深化】古代中西方民居的特点(1)古希腊、古罗马的民居风格差异人文气息古希腊住宅中体现出更理智、更规整、更宁静、更质朴的特点,而古罗马住宅中自由、因地制宜和融合其他民族文化的特点让人感到更多的活力气息,以及一点点不成熟感等级身份古希腊住宅中的等级身份、等级制度体现的较少,而古罗马住宅呈现出较多的身份等级多层住宅古希腊基本没有出现多层住宅,而古罗马后期出现了较多的多层公寓式住宅原因经济古希腊的农业文明起源较早,古罗马民居起源于游牧经济政治古希腊实行民主制度,古罗马帝国长期存在精神古希腊人是崇高精神的创造者和思想深刻的理想主义者,而古罗马人由于长期征服战争,逐渐形成了以粗犷豪放和阳刚血气为美德的尚武精神(2)世界各地民居及特色重视环境、风水、落位,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地处阳光地段,是全世界乡土地方性民居的建筑特色。世界各地人类的房屋多是以天然材料修建的,天然材料的运用构成地方性民居的主要特征。世界的乡土民居还反映当地居民的文化习俗,并融汇于地方性的自然生态环境之中,民居的地域性特征表现出民族、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等诸多要素,反映方正严明的哲理思想和秩序,表现出建筑群体组合中的渐进的层次,向心的朝内院的家族组合体,堂屋是家庭生活的核心。落实(2022.烟台月考)婆罗门曲为天竺佛教舞曲,后从西域、中亚诸国传入唐朝,经凉州(甘肃武威)都督杨敬述改制、加工,传入长安后又经唐玄宗修改、润色,更名“霓裳羽衣舞”,风靡一时。这反映了()A.对外交流助推文化趋同B.三教合一促进文化繁荣C文化交融推动艺术创新D.丝绸之路造就盛唐气象I命题设计聚焦考点中外文化交流情境设置由婆罗门曲到“霓裳羽衣舞”(生活情境)解题指津易错排查“趋同”的说法有误,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外文化交流,不是三教合一,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丝绸之路造就盛唐气象”,排除D项关键能力“霓裳羽衣舞”源于印度传入中国的婆罗门曲,经过一系列中国化的加工修改而成,C项正确【方法点拨理清题意:婆罗门曲(外国艺术);西域、中亚诸国凉州、长安(传入唐朝);改制、加工一修改、润色(交融和创新),综合上述信息可得正确答案。1.(2022淮北期中)在古代农牧阶段,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各具特色(如下表)。当时居民的食物结构呈现各自的特点,究其原因在于()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古代中国粟、稻、大豆古代印度稻两河流域小麦古代埃及各种麦类古希腊、罗马麦类A.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的不同B.社会形态制约着民众的选择C.各自的族群进化程度的差异D.耕作方式和生产技术的优劣答案A解析由材料“当时居民的食物结构呈现各自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可知,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的不同,对以种植业为首的农业文明产生重大影响,A项正确;社会形态制约着民众的选择说法错误,不符合题干史实,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各自的族群进化程度的问题,排除C项:耕作方式和生产技术的优劣不是影响当时居民的食物结构呈现各自的特点的主要因素,排除D项。2.有学者认为,“公元前2000年,巴比伦的商人和银行家之间就在使用票据和支票;罗马知道开设往来账户,账本上有借方和贷方;中国早在9世纪起就使用庄票。”该学者意在强调()A.信贷工具在世界主要文明区域都使用B.信贷工具在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C.信贷工具改变着人们生活方式和观念D.信贷工具扩展了商业贸易活动的领域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很早之前巴比伦、罗马、中国的商人都在使用信贷工具,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商人在使用信贷工具,没有涉及信贷工具是否在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排除B项;信贷工具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信贷工具扩展了商业贸易活动的领域,排除D项。3.(2022.承德模考)村落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世界其他地区,如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长江及辽河流域等,也存在大量的原始村落遗址。由此可以得出()A.村落的形成与水源有密切关系B.大河是村落形成的直接前提C.村落为人们定居、繁衍和防卫提供保隙D.中国的原始村落规模比其他国家大答案A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早期的村落主要出现在大河流域,这说明村落的形成与水源有密切关系,A项正确;大河并非村落形成的直接条件,排除B项;C、D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4.奇平卡姆登镇是今天带有英伦风情的十大小镇之一,它最早可追溯于公元前7世纪,中世纪前后成为英国重要的羊毛贸易地,是英国早期城镇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世纪英国的贸易小镇兴起的主要原因是()A.地理位置优越,便于货物交换B.政府管理有效,社会秩序稳定C.地理位置重要,便于军事防御D.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答案A解析7世纪,随着商业贸易的复兴,在英国出现了贸易小镇,它们主要位于地理位置优越、便于货物交换的地方,故A项正确;B、C、D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课时精练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 (2022.天津和平区二模)美国某学者指出:“因为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一而不是采集、狩猎或收集食物把食物储藏在粮仓里和牲圈里,他们不得不而且也有能力大批地定居下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开始分离B.人类在采集和狩猎过程中学会了种植农业C.人类很早就学会了收藏食物D.能够生产食物是人类定居生活的重要前提答案D解析材料“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把食物储藏在粮仓里和牲圈里,他们不得不而且也有能力大批地定居下来”说明定居的原因是需要对生产的食物固定储藏,所以生产足够的食物是定居的前提,故选D项。2. (2022.岳阳月考)在印第安人的部落和村社中,玉米磨坊设置在村镇中心,因为家家户户都要磨面,所以磨坊也是全村的重要社交场所。有时村民大会也在这里举行,从而又使磨坊与权力联系在一起。这反映了()A.玉米是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B.印第安人实行直接民主C.食物生产对社会生活的影响D.印第安人注重集体活动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磨坊是印第安人磨面的地方,而该地也可以召开村民大会,从而使得磨坊又与权力联系起来,这反映了玉米生产对印第安人的社会生活有重要影响,故选C项:A项与题干内容没有关系,排除:题干内容并没有述及其运作方式,排除B项:题干内容仅述及“磨坊也是全村的重要社交场所”“有时村民大会也在这里(磨坊)举行”,但是并不能据此扩大为印第安人注重集体活动,排除D项。3. (2022太原模考)叙利亚的阿布胡赖拉遗址是已知最早的农业遗址,最初是一个300400人依靠采集、狩猎为生的定居聚落,约公元前1万年,由于气候突变,该地居民开始尝试种植黑麦。之后其迅速扩展成一个占地近12公顷且规划整齐的村落,房子由半地穴式房屋升格成单层的泥砖房。这表明()A.气候因素导致农业革命B.农业改变人类生活方式C.人口增多推动房屋变迁D.叙利亚是人类文明起源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种植黑麦之后,阿布胡赖拉遗址从最初的定居聚落迅速扩展成一个占地近12公顷且规划整齐的村落,房子由半地穴式房屋升格成单层的泥砖房,这说明农业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故选B项;A项错在“导致”,排除;农业出现推动房屋变迂,而非人口增多,排除C项;农业是文明产生的前提,据此不能反映叙利亚是人类文明的起源,排除D项。4. (2022滨州模拟)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官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作出的一大发明。这说明()A.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B.农耕畜牧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C.古代文明产生于祭司对神灵真诚的崇拜D.私有制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进步的结果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的是随着农耕的发展,私有制出现,进而产生文字,体现了农耕畜牧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故B项正确。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现是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文字的产生并不是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A项错误。C、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5. (2022.合肥期末)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博物学家普林尼的自然史中写道:“在所有各种铁之中,以中国铁为最好。中国人把它(中国铁器)连同各种织品和皮货输送给我们。”该记载表明()A.中国冶铁技术领先世界B.中国铁器远销罗马C.中西经贸往来日益频繁D.冶铁技术源于中国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它(中国铁器)连同各种织品和皮货输送给我们”表明,在公元1世纪,中国铁器已经远销罗马帝国,B项正确;材料表达了罗马人对销往帝国境内的各类铁器的评价,但这不能反映所有罗马人的看法,而且材料中没有把中国铁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冶铁技术进行比较,排除A项;C项说法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中国铁器传至罗马帝国,并不表明冶铁技术源于中国,排除D项。6. (2023揭阳质检)在古代两河流域,商人预付租用穷人的奴隶或家人一年的租金或工资可以看作是贷给穷人的一年免利息借贷,奴隶或家人给借贷人或债权人每天的劳动算作每天的小额还款。这反映出,在古代两河流域()A.只有商人才能从事放贷业务B.借贷形式固定,规定相同C.这类借贷具有社会救济性质D.商人们创立了早期的银行答案C解析材料描述的是古代两河流域的免息借贷,免息借贷具有社会救济性质,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河流域出现了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放贷业务,A项排除;B、D项由材料无法得出,排除。7 .古代两河流域的信贷有的是为了扩大生产,有的是为了购买急需的商品,官方的商人也放贷银钱和粮食为王室盈利,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到高利贷者手中,资本的集中也促进商业规模扩大和债务奴隶增多。据此可知()A.借贷活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8 .货币等借贷活动已经普及C.商业和货币金融相互促进D.借贷活动有比较成熟的形式答案C解析材料“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到高利贷者手中,资本的集中也促进商业规模扩大和债务奴隶增多”体现的是两河流域时期的商业和货币金融呈现相互促进的态势,C项正确:高利贷活动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排除A项:B项错在“普及”,排除;D项错在“成熟”,排除。8.(2022大同模考)兴隆洼遗址的氏族居住营地的周围有宽约2米、尚存深度1米左右的壕沟,这是氏族营地的界限,也是一种防御设施。这也是目前中国大陆远古居民最早的防御设施。据此关于村落的功能说法正确的是()A.有定居、巢居、半穴居等功能8 .建有住宅、仓鹿、地窖和公共活动场所C.有定居、繁衍、防卫、集体活动的功能D.有定居、繁衍、仓原、防卫的功能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村落为人们的定居、繁衍和防卫提供了条件和保障,也为人们进行集体活动提供了便利,C项正确:A项为居住形式,排除:B项为村落中的建筑,排除;仓原是村落中的建筑而非村落的功能,D项将两者混为一谈,排除。9 .(2022肥东期中)最初往往于物资集散的地点形成乡间集市以进行定期的商品交换,继而这些地方逐渐建立起经常性的商业服务设施,成长为集镇。据此可知集镇()A.是定期商品交换的场所B.是利于物资集散的地点C.能够提供商业服务设施D.是商品交换发展的结果答案D解析A、B、C三项在材料中都有涉及,与集镇都有关系,但是都比较片面,故均排除;根据所学可知,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集镇逐渐形成,D项中包含了A、B、C三项,表述更为全面,故正确。10 .世界各地的民居呈现不同的特征。根据下表,影响各地民居建造的主要因素不包括()区域建筑材料布局特点古代两河流域用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的破块为主,使用木材作支撑屋顶的栋梁几户人家的房屋墙壁贴着墙壁建在一起,每户的建筑结构基本相同古代埃及大多房屋用泥和木材修建,用椰子叶铺成屋顶房屋留有小洞或小窗,庭院是家庭活动场所,院落的周围有柱廊古代罗马以木、石、豉为主要材料,后来混凝土得到普及混凝土、拱券和希腊柱式相结合,带有列柱围廊的中庭是核心A.政治制度B.经济水平C.文化习俗D.自然环境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居建造不受政治制度的影响,专制或民主政体与民居建造无关,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从建筑材料发展来看,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房屋建筑,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材料中房屋建设的布局特点来看,体现文化习俗的影响,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不同地区的民居建造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1 .古代雅典的城市呈现出宗教区、公共活动区和私人区混合的格局,街道体系也缺乏规划,城市一直延续到郊区和乡村。富人区和穷人区均衡地散布于城市之中。唯其如此,雅典人创造了独特的文明。以上材料能说明雅典城市设计()A.理念促使其民主政治产生B.导致其民主政治出现脱节现象C.与雅典人的行为观念形成互动D.成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典范答案C解析由“宗教区、公共活动区和私人区混合”“富人区和穷人区均衡地散布于城市之中”可知,民主政治影响了城市的布局,同时城市的这种布局也利于民主政治的实施,二者形成互动效应,C项正确;A、D项表述材料信息不能体现,排除;B项说法错误,排除。12. (2022肥东期中)14世纪以后,无论是佛罗伦萨、威尼斯,还是米兰、罗马,城市中教堂及其他宗教性建筑退居次要地位,大型的世俗建筑成批出现,如大型城市广场、图书馆、博物馆等。近代西欧城市建设的变化从本质上()A.促进了人文精神的萌发B.反映了宗教改革的要求C.推动了民主政治的构建D.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材料中时间是14世纪以后,事件是大型世俗建筑成批出现,结合所学可知,这说明的是经济发展推动人们思想的解放,城市建筑凸显人的价值和作用,D项正确;人文精神的萌发是在古希腊时期,A项错误;宗教改革兴起于16世纪,B项错误;启蒙运动推动了民主政治的构建,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29分)13. (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洛阳城城墙“南北九里七十步,东西六里十步”,采用周易中具有吉祥意义的九、六之数:宗庙、社稷分别建在南宫的左右两侧,城内的金市在南宫北面,这与周礼“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布局相吻合。洛阳城以南宫正宫门一平城门一城外寰丘为主轴线,“平城门,正阳之门,与宫连,郊祀法驾所由从出,门之最尊者也”。东汉洛阳礼制建筑中的南郊、五郊中的南郊、明堂、辟雍、太学、灵台等均建在洛阳城南,于是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祭祀礼制建筑区。一摘编自黄建军中国古都选址与规划布局的本土思想研究材料二罗马城的城墙几乎都不规则,这与罗马“七丘之城”地势不平坦有关。古罗马广场位于罗马城的中心,广场上建有裁判所、庙宇、斗兽场、市场、市政厅等公共建筑物。城内许多房屋上都有一处专门用来写商业广告的信息壁。罗马人继承了雅典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一喜欢在公共场所高谈阔论、评论时政。公共浴场对于罗马人来说不仅是洗澡的地方,更是一个发挥着社交中心作用的地方。5世纪初,罗马公共浴场已达856个。大量普通群众以及无产者把许多精力花在洗浴上。罗马人在建筑物的地面、墙壁、拱门、壁龛和天花板上均用绘画、镶嵌和浮雕艺术装饰。罗马各朝皇帝也竞相营建大型建筑,奥古斯都以空前的壮举修建了一大批豪华建筑。摘编自周义保、张南奥古斯都时代罗马城城市特征初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东汉洛阳城市规划的因素。(3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古罗马城的特点。(8分)(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古代中西方城市的主要功能。(3分)答案(1)因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儒家礼制观念;宗法观念。(2)特点:不规则布局;以广场为中心,公共建筑多;商业特征鲜明;注重艺术装饰。(3)主要功能:军事防御功能;政治文化功能;经济功能。14. (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原始农业阶段,一块土地经开垦、种植若干年之后,就得放弃,让它在八年、十年、甚至更长的一段时间里处于自然生长状态,以恢复土壤的肥力。植物品种多样的农业扩大了食物来源,使食物来源更加可靠,于是,人口也相应地增多。当人口增长超过农业生产率水平所能支持的人口限度时,一个很自然的解决办法就是移居其他地方。因而,有了一个连续的发展,即“脱离”原来的农业居留地,进入食物采集者居住的人口比较稀少的地区。农业就是以这种方式从发源地向四面八方传布。在亚非沙漠带和北极地区,由于显而易见的原因,农业发展是根本不可能的。在非洲、南北美洲的部分地区及整个澳大利亚,由于与世隔绝造成的愚昧闭塞和不利的自然环境,农业也是很缺乏的。在中欧和西欧等其他地区,由于那时还没进入铁器时代,没有造价低廉且有效的工具,茂密的森林成了几乎难以逾越的障碍,所以农业的出现也推迟到很久之后。某些地区的农业之所以推迟很久的另一原因是,那里的动植物极其丰富,向人类提供的食物比原始农业所能提供的还要多。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与农业相关的最重要的改变应该是人口的膨胀。新石器时代的人们放弃了他们旧石器时代前辈们的游荡生活,转而在农田附近永久定居下来。剩余的粮食使得一些人可以把他们的时间和才智集中在自己的专业上,从而脱离了粮食生产。个人可以用粮食或手工制品来换购宝石、珠宝和其他贵重物品。慢慢地,稠密的人口、专业的劳动和复杂的社会关系,一起促成产生了一种全新的社会组织城市。生活在农业社会的人们必须懂得季节的变换,他们逐渐积累起天地关系的知识,并向精确的历法迈出了第一步。新石器时代的神不仅有类似旧石器时代的维纳斯式的形象,还有与生命周期、死亡和再生相关的神灵。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1)根据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世界古代原始农业洲际传播的表现(举一例即可)。并根据材料一概括影响原始农业向外传播的主要因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原始农业的出现对社会文化的重大影响。(7分)答案(1)表现:如西亚的大麦和小麦传入古希腊等。因素:土壤肥力的保持;人口增长的速度;气候和土壤是否适宜;地区闭塞或开放程度;生产工具的革新;动植物资源的丰富程度等。(2)人口膨胀;过上定居生活;出现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私有财产和城市出现;实用科技的发展和宗教神灵的崇拜。

    注意事项

    本文(第15单元 古代史部分微专题整合 第46讲 世界古代的食物生产、商业贸易与居住环境(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