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古代中国 第5单元 训练12 中国古代的法律与教化.docx
-
资源ID:935455
资源大小:25.03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一部分 古代中国 第5单元 训练12 中国古代的法律与教化.docx
第五单元训练12中国古代的法律与教化一、选择题1(每小题2分,共20分)1. (2023浙江省名校联盟高三联考)睡虎地秦简厩苑律中规定“假铁器,销敝不胜而毁者,为用书,受勿责”,即农民借用铁质农具,在正常使用过程中自然磨损不能使用的,做一个书面说明,交还原物,不需农民赔偿。这说明()A.律令儒家化特征明显B.政府重视耕作工具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C.商鞅变法的效果显著D.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 (2022宁波模考)在汉代司法中,儒家经典占有重要地位。当时的司法官吏首先用儒家经典去分析案情,再用儒家经义去解释法律、断案量刑,被称为“春秋决狱”。这种做法的负面影响是()A.压制其他学派,导致儒家独尊B.道德凌驾法律,削弱法律权威C.法律解释随意,严刑峻法虐民D.维护宗法等级,固化社会阶层3. (2023杭州高三模拟)“服制”是中国封建社会以丧服等级表明亲属范围和亲属关系亲疏远近的制度。它是封建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封建统治阶级用以调整民事法律关系并用作刑事法律判罪定刑的一个标准。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古代人治为主,法治为辅B.中国古代统治者主张以法入礼C.中国古代律令呈现儒家化的特点D.服制是中国封建社会制定法律的唯一标准4. (2022浙江高三考前模拟)宋刑统盗律中对于侵犯商人私人财产的处罚规定相当严重,如“诸夜无故入人家者,笞四十,主人登时杀者勿论”;有敢于“烧人舍屋及积聚之物而盗者,计所烧减价,并赃以强盗论”;“恐吓取人财物者,准盗论,加一等”。材料体现()A.宋代政府惠商的经济政策B.宋代新的经济观念的确立C.宋代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D.宋代法律体系完善5. (2023常州模考)朱元璋选用深通法律的学者编订律令,经过缜密的商定,去繁减重,编成大明律,又为简化公文起见,于洪武十二年立案牍减繁式颁示各衙门,使公文明白好懂。由此可见,明初()A.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B.重视法令和吏治的建设C.以法治国成为上下共识D.有利于老百姓明晓律令6. (2022湖州高三模拟)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统治工具,下图是中国古代一些王朝法律改革的信息,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法律()法秦汉魏晋梁陈经律一隼一律一律一律一律,:一一L北魏律£.$一.律.唐律一同光刑律统类J大周刑律一宋刑统;L金律一(元)经世大典成律一清律A.礼法结合B.体系完备C.历史传承D.司法公正7. (2022浙江新高考模拟)在封神演义中,许仲琳(约1560约1630年)刻画的姜子牙形象除具备前代的隐忍待时、文韬武略、聪明睿智等特征外,还剔除前代形象中的狡诈成分,塑造成了尊师重道、不恋富贵、有情有义、知恩图报的仁厚长者。姜子牙这一人物形象塑造()A.顺应了忠君爱国的政治主题B.凸显了文学的社会教化功能C.宣扬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D.迎合了下层民众的审美情趣8. (2023浙南名校联盟联考)乡约指在中国古代乡里中订立的共同遵守的规约。宋朝以后,乡约教化乡里的功能彰显。乡约的创造者是()A.二程兄弟B.陆九渊C.朱熹D.吕大钧兄弟9. 秦汉时期,官员逢父母丧,往往停职守孝,称为“丁忧”,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制度化法律化,明清对“丁忧”制度执行也十分严格。这一现象表明()A.选官以孝廉为标准B.宗法制度影响深远C.儒家思想影响法制D.理学成为官方哲学10. (2022北京门头沟区高三月考)中国古代统治者用法律防范与惩处犯罪;用乡约制度教化乡里,规范行为。下表中体现教化与法律关系的是()项目宋明清法律以唐律为蓝本,制定了宋刑统天圣令等法律以唐律为蓝本的大明律,开创律例合编体例沿袭大明律,制定大清律例教化儒学向基层渗透,发展出理学,深入族规、家训之中。儒学人士撰写乡约,兴办书院,教化乡里,规范行为乡约宣讲朱元璋的“六谕”,让百姓毋作非为。以大明律解释六谕,百姓若不遵守则要受到处罚,甚至送官府治罪乡约宣讲康熙帝的“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圣谕广训,常引用大清律例A.设律博士用儒家经典来解释法律B.日常生活中教化在逐渐取代法律C.朝廷法律一直是教化的基本素材D.教化逐渐被政府利用与法律合流二、选择题11(每小题3分,共15分)11. (2022杭州联考)与周代相比,春秋时期“民”的地位进一步提升,统治者从对天的崇拜中脱离出来。左传桓公六年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又左传庄公三十二年言“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这表明()A.统治阶层对社会治理持理性态度B.民的尊崇与鬼神的崇拜互相交织C.民的地位与鬼神的地位分庭抗礼D.鬼神成为国运衰落的罪魁祸首12. (2022.嘉兴高三模拟)我国古代将“亲亲相隐”制度称为“亲亲得相首匿”“同居相为隐”等,是法律规定中一种互相隐瞒和包庇的制度,告发被视为不孝不亲和伤情败法的行为,要对其进行惩罚。这表明()A.儒家伦理超越法律规定B.统治者重视宗法血缘关系C.古代法律体系不断健全完善D.人伦关系影响法律13. (2022杭州二中高三模拟)唐律以丧服礼中的五服作为量刑定罪的重要参考标准,将亲属关系由近及远分为五等。犯罪连坐,先亲后疏。亲属间犯罪,虽行为相同,但视其亲疏关系量刑大异。这说明唐律()A.注重维护社会等级秩序B.总结了前代法律的实践经验C.深受儒家宗法伦理影响D.体现了量刑定罪的公正原则14. (2022台州十校联盟期中)王守仁在率军镇压南赣等地的动乱后,制定并推行南赣乡约,结果,“近被政教,甄陶稍识,礼度趋正,休风惟日有渐矣。土知守法,民皆力农,骏骏乎有振兴之意”。由此可知,南赣乡约的推行()A.表明乡约具有明显的民办色彩B.促进了当地社会秩序的稳定C.强化了政府对乡约组织的管控D.增强了民众的情感归属意识15. (2022北京海淀区二模)唐律疏议将“失礼之禁,著在刑书”,其与儒家典籍一致的情况大量存在。礼记:“悼与耄(幼童和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唐律疏议:“九十以上、七岁以下,虽有死罪,不加刑。”孝经:“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唐律疏议:“闻父母丧,匿不举丧者,流(徒刑,流放);告(发)祖父母、父母者绞,从者流。”由此可以看出()A.唐朝以严刑峻法治国以保证惩戒效果B.唐朝鼓励亲属间相互告发以维护治安C.唐律将儒家思想与法律内容密切结合D.唐律疏议是古代礼仪制度的总结三、非选择题(共25分)16.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宋儒家“关中学派”代表吕大钧兄弟受周礼礼记的影响,订立吕氏乡约。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乡约乡规,其主要内容有:一是德业相劝,即互勉于修身齐家之事;二是过失相规,如戒烟酒,戒赌博,戒斗殴等;三是礼俗相交,即乡党之间要有长幼之序,相亲相敬之礼;四是患难相恤,包括防盗、防灾、防疫、恤贫、恤孤等。在此基础上,又细化为更为具体的条款,以约束和规范乡民的个人行为。有学者认为,吕氏乡约“于君政官治之外别立乡人自治之团体,尤为空前之创制”。摘编自党晓虹中国传统乡规民约研究材料二王阳明平南藏乱之后,举乡约告谕乡民,“死丧相助,患难相恤,善相劝勉,恶相告戒,息讼罢争”。在乡约中,王阳明要求父老子弟及新民要做“一念而善”的“善人”,注重修身,内察自省,防止“一念而恶”成为“恶人”。针对民众生活中存在的种种过恶,王阳明的惩戒方法不在于“请兵灭之”,而在于使乡约之民“兴其善念”。阳明镇守南赣三年,”赣俗丕变,赣人多为良善”。一摘编自王雅克等王阳明南赣乡约的基层社会治理思想研究材料三当前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与乡规民约不谋而合,全国各地不同地方有着不同习俗,民风民情也千差万别,若只是以法律的方式做出统一规定,难免引起“不适”,乡规民约源于世代民众生活沿袭下来的习俗和传统,更适应本地方的现实需要,也更容易被人们接受。一摘编自刘宇论“吕氏乡约”的社会治理作用(1)根据材料一,简要指出吕氏乡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乡约出现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王阳明制定和推行南赣乡约的社会价值。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乡约所体现的王阳明的思想主张。(5分)(3)综合上述材料,简析古代乡约的现实价值。(4分)17.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乡约又叫乡规禁约,是邻里乡人互相劝勉共同遵守的规约,最初它以相互协助救济为目的。乡约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周礼地官族师日:“五家为比,十家为联,五人为任,十人为联,四闾为族,八闾为联。使之相保、相受,刑罚庆赏相及、相共,以受邦职,以役国事,以相葬埋。”中国最早的成文乡约是北宋学者吕大钧、吕大临等兄弟制定的吕氏乡约(蓝田公约)。它的内容十分丰富,约规包含四大项: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后经南宋朱黑重新发现整理后,成为儒学土人教化乡里的范本。明朝后期,乡约改而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六谕主劝谕,但也有禁约成分,使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明朝儒学士人常常引用大明律来解释六谕,不遵守乡约的百姓要受族规、乡约处罚,甚至被递解官府治罪。清朝乡约基本延续了明朝的模式,但宣讲内容变成了康熙的“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的圣谕广训,宣讲时也常常引用大清律例。摘编自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等材料二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明太祖“六谕”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土习。融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做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良善。诫窝逃以免诛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身命。康熙帝“圣谕十六条”(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我国古代乡约制度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乡约制度的影响。(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