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现代中国 第11单元 训练28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docx
-
资源ID:935484
资源大小:32.74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三部分 现代中国 第11单元 训练28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docx
第十一单元训练28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一、选择题1(每小题2分,共20分)1. (2022.舟山高三联考)京师同文馆在初创时(1861年)即规定,学生每三年大考一次,由总理衙门核实甄别,优者授七、八、九品官级。上海广方言馆(1863年李鸿章奏设)也规定学生三年学成之后,优秀的学生,经督抚专折奏保,可调京考验授以官职。以上规定说明()A.清廷宣布废除八股取土B.大、中、小学教育体系的确立C.洋务运动需要新式人才D.西学成为朝廷取土的核心标准2. (2022宁波高三模拟)清末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据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科目专业备注经学科周易、论语、春秋、理学等各科预科阶段均须开设的课程:经学大义人伦道德中国文学外国语体操政法科政治、法律文学科中外史学、地理、文学等商科银行及保险、关税等格致科算学、化学、物理等农科农学、林学等工科机器、造船、电气等医科医学、药学据上表可知清末教育改革()A.解决了民族工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B.延续了“中体西用”的变革思想C.实现了本国文化和外来技术的结合D.推动了维新变法主张的广泛传播3. 民国初,孙中山令法制局拟定出任官状纸程式任官令文官考试令文官考试委员官职令外交官及领事官考试委员官令法官考试令官职试验章程等法令,并交参议院议决。这些法令()A.预示着立法程序和环节基本完成B.保证了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与发展C.深受西方文官制度影响而具有开创性D.体现了建立现代文官制度的构想4. (2022北京丰台区高三上期末练习)1915年北洋政府颁布文官高等考试令,年龄在25岁以上的民国男子可以报考文官高等考试,但有被剥夺公权、品行卑污、有精神病或年历衰弱、亏欠公款等情况者不得报考。由此看出,北洋政府的考试制度()具有近代化的特点存在男女不平等现象保证了吏治的清明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A.B.C.D.5. (2022泰安高三期末)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出台了考选委员会组织法典试委员会组织法公务员任用法公务员考绩法等一整套文官考试任用、俸禄发放、奖惩与考核的法律。这表明当时的公务员制度()A.较为科学完善,并得以全面实施B.进行了制度化法律化的探索C.提升了官员素质,杜绝了腐败现象D.组织严密,保证了政府的效能6. 北洋政府文官普通考试分行政职和技术职两大类,其中技术职又细分为商业、农业、林学、蚕业、化学、土木工、物理、机械、医学、电工、机织、地质、铁道、数学、染色、采矿、图案、金丁、制丝、邮电等30个专业。这一划分()A.标志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B.表明北洋时期官僚机构膨胀C.有利于提升施政的科学化D.说明实践经验是考试的重点7. 下表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5次文官考试情况,据此可知()考试名称考试日期应考人数录取人数录取率留学生甄选考试1915年2月23915163.18%第一届文官高等考试1916年6月不详194不详第一届文官普通考试1917年4月248240516.32%第二届文官高等考试1919年10月56004808.57%第二届文官普通考试1920年10月380040010.53%A.文官选拔制逐渐被接受B.选拔官员方式渐趋完善C.人事任用程序逐步建立D.留学生的行政素质较强8. 从中央组织部出台关于组织人事部门对领导干部进行提醒、函询和诫勉的实施细则印发到2019年,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共开展提醒、函询和诫勉139.6万人次,其中提醒110.8万人次,函询16.9万人次,诫勉11.9万人次。这体现了党的()A.严惩腐败原则B.甄别审查机制C.党管干部原则D.干部任用改革9. (2022湖州高三联考)如图“省县公职候选人考试及格证书”,证书上写着“卓士闵,年五十岁,男性。浙江省奉化县公民,应甲等公职候选人考试,经检核及格依省县公职候选人考试法第十条之规定,合行发给及格证书,此证。”落款为“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二月”,并加盖各类印章。由此可知()A.当时公务员的选拔有法可依B.国民政府任用私人现象禁绝C.北洋政府禁止女子参加考试D.北洋政府通过考试选拔人才10. (2022铁岭检测)2005年,我国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但我国公务员制度不搞“政治中立“,坚持党管干部,不搞“两官分途”,坚持服务于民的宗旨。造成我国公务员制与西方公务员制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两极格局和冷战思维的影响B.东西方社会制度和国情不同C.西方公务员制存在重大缺陷D.中国近代公务员制度的影响二、选择题11(每小题3分,共15分)11. 1898年,光绪帝下诏创立京师大学堂,其章程规定:“京师大学堂之设。所以激发忠爱、开通智慧、振兴实业。谨遵此次谕旨,端正趋向,造就通才为全学之纲领。”从中可以看出()A.传统教育得到稳定的发展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C.办学以培养西学人才为主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12. (2022.北京东城区一模)如图为民国二年,詹天佑被任命为交通部技监的任命状。任命状有时任大总统袁世凯、代理国务总理段祺瑞、交通部总长朱启铃的签名。该史料可以用于研究()责任内阁制的实行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公务员制度的内容中国近代铁路发展A.B.C.D.13. 北洋政府的文官考核主要有甄别和考试两种途径,甄别主要是指对己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通过检验其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查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这是旧人事制度向现代文官制度转变的一个重要措施。由此可知,北洋政府实行甄别制的用意在于()A.维护旧的封建专制统治B.保持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C.为部分权贵打开绿色通道D.推动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14. 1948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建立报告制度的党内指示,要求“各中央局和分局,由书记负责(自己动手,不要秘书代劳),每个月向中央和中央主席作一次综合报告”,还对报告的写作格式、期限、呈交方式、发报日期、字数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这一指示()A.适应了革命形势的发展B.旨在整顿官僚主义作风C.推动了行政效率的提高D.提升了干部的文化素养15. 1981年,中央办公厅印发的云南民族工作汇报会纪要提出,要“大力培养一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忠实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密切联系民族群众,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各种业务工作能力的民族干部队伍”。这表明党中央()A.把民族地区发展作为中心工作之一B.对少数民族干部任用注重德才兼备C.重视优化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结构D.强调民族团结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三、非选择题(共25分)16. (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科举制度发展到宋代,产生了重要而突出的变化。据统计,两宋310年间仅正奏名进士即达43000人之多,远远超过了前后各代。尤其是太宗朝,取土之多,最为引人注目。而且太宗还下令:“工商杂类,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工商之子亦量仕进之途。”对此,司马光认为是太宗“兴文教,抑武事”的结果。摘编自何忠礼科举与宋代社会等材料二1902年清廷宣布废除八股,改试策论,科举制仍未停。1903年,督抚袁世凯、张之洞痛切陈词:“科举一日不废,即学校一日不能大兴国家永远无救时之人才,中国永远不能进于富强“。1905年9月2日,清廷终于下定决心,停罢科举。废科举后,时人多指出,科举诚多弊端,但尚能“公平”对待贫富。而“今学堂学生,近城镇者入之,僻远不与:有势力者人之,寒微不与”。摘编自罗志田科举制废除在乡村中的社会后果(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科举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形成的历史背景。(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这一举措。(5分)17(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据礼记载,西周“大夫七十而致事(仕)”O秦汉以降,官吏可以通过见功与赏、因能授官而入仕,告老还乡、因病乞退的致仕制度也逐渐发展起来。唐时已有“年虽少形容衰老者,亦听致仕”等规定。明洪武十三年诏令,“文武官年六十以上者听致仕”。依清制,凡文官六十岁令致仕:武官则官职愈低,致仕愈早。综观历朝,官员愤而致仕者有之,退而复用者有之,圣意强留者有之,贪墨恋栈者亦有之。摘编自沈星棣中国古代官吏退休制度史材料二民国时期,从北京政府的文官恤金令到南京国民政府的官吏恤金条例公务员退休法等,公务员退休的相关法规条例陆续出台。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公布学校职教员养老金及恤金条例;1944年,为解决覆盖面过小的问题,南京国民政府修正并颁布学校教职员退休条例。然而,民国时期政权更迭、社会动荡,经济的衰败也使国家财政捉襟见时,退休金常难以兑现。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发布关于退休人员处理办法的通知,适用于过去有退休金的机关、铁路、海关、邮局等单位的职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退休制度由此发朝。一摘编自柯龙山民国时期公务员退休制度探略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退休制度的特点。(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民国时期的退休制度。(5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退休制度的认识。(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