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第二部分 近代中国 第6单元 训练18 辛亥革命.docx

    • 资源ID:935550       资源大小:40.59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二部分 近代中国 第6单元 训练18 辛亥革命.docx

    第六单元训练18辛亥革命一、选择题1(每小题2分,共20分)1.(2022.绍兴高三模拟)有学者认为,1901年清政府的“新政创造了新的机会来动员学生、知识分子、绅士、商人和其他的城市精英,以及新军中的下级官吏。当辛亥革命到来的时候,他们能够集体行动”。该学者旨在说明这次“新政”()A.暴露了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B.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C.直接导致了清王朝统治的结束D.为民族工业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2. “革命派专从满、汉的恶感方面鼓吹他们用历史的方法,专搜罗明末亡国的故实,借以挑动汉人的亡国之痛,这种方法非常有效,不久革命思想便传遍了全国。”这说明在当时广泛流传的是孙中山的()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国家主义3. (2022浙江镇海中学二模)“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这里的“迥然不同”主要在于此次革命()A.推翻了清王朝专制统治B.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C.建立了平等的社会制度D.终结了封建主义的传统4. (2022.金华高三模拟)“百折不回,十七次铁血精神,始有去年今日;一笔勾尽,四千年帝王历史,才成民主共和。”这一对联反映的事件是()A.清末“新政”B.辛亥革命C.北伐战争D.抗日战争5. 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B.推动社会风俗发生变化C.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有利条件D.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6. (2022常德模考)1912年颁发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但却为后人诟病。“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这种评价主要基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强烈的排满色彩B.缺乏明确反帝要求C.明显的限袁倾向D.最终成为一纸空文7. (2022杭州高三模拟)学者易中天说,实际上,历史的进步往往因为妥协其实妥协是一种政治美德。下列史实能够诠释上述观点的是()扶清灭洋清帝退位英国光荣革命美国1787年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A.B.C.D.8. (2022衢州高三模拟)以下是民国初年成立的部分政党。据此可知,当时()名称创立时间代表人物宗旨中华民国宪政党1912年3月伍廷芳博采民国宪法,确定纯粹中华政体统一党1912年1月张骞巩固全国之统一,促进共和政治共和党1912年5月黎元洪防止分裂,便利政务进行,实行共和政治国民党1912年8月孙中山、宋教仁促成政治统一,维持国际和平民主党1912年8月梁启超拥护法赋自由,调和社会利益A.政党林立,国家分裂B.政治变革推动政治转型C.民主共和制不断完善D.革命党人积极参政议政9. (2023潍坊模考)晚清绅商向来主张由上而下的立宪,反对激烈革命。武昌起义后,长沙新军响应,“各商民人等,欢迎义师绅学各界人等前往投效者,络绎不绝”。在起义各省,绅商都不同程度地协助了反清的“独立”运动。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A.三民主义得到社会各界认同B.资产阶级充分动员社会各界民众C.革命党人政治势力迅速壮大D.清政府陷入空前孤立的政治处境10. (2022.日照模考)武昌起义后,孙中山指出,“男女本非悬殊,平等大公,心同此理女子将来有参政权,盖所必至”。之后,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了女子有参政权的议案。此后,女子参政团体纷纷出现。这说明辛亥革命()A.改变了女性受歧视的地位B.开后了中国妇女解放先河C.有利于扩大政治统治基础D.使男女平权得到真正实现二、选择题11(每小题3分,共15分)11. (2022温州高三模拟)下图为晚清最后十年“清政府、立宪派与革命派三股力量之间博弈”知识结构框架图。对该图内容解读正确的是()三股 力量 之间 的博 弈一清初府一-立宪派一(革命派梁启超、杨度、张之 洞、张彝等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卜推翻 帝制走向 共和1901年新政、1905年 预备立宪、1911年皇 族内阁-民主共和一清政府为维护君主专制打出了“预备立宪”的幌子立宪派与革命党的博弈,说明彼此间不存在同一性袁世凯在三股力量之间的博弈过程中完全置身于外博弈的实际结果是以革命派为主体的共和政府成立A.B.C.D.12. (2022.潍坊模拟)据同盟会会员居正回忆:“迨孙公解职,袁氏继任,中央政府须得解组,约法问题因之而起。孙公命胡汉民召集同志、参议院及我等讨论大体至中央则宜改总统制为内阁制。”这说明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A.反对袁世凯担任民国大总统B.在制度建设方面存在分歧C.力图通过立法维护民主共和D.借政党政治巩固革命成果13. (2022.宁波高三模拟)“辛亥革命后,称中国为中华民国',说明在此之前,中国'已经是这个地方的国家和民族的称号,中华民国只是将其具体化;说明自此后,中国'概念由文化、地域和模糊的指称正式被赋予了明确的政治含义”。材料认为辛亥革命()A.具有历史的传承性和累积性B.有利于近代政治观念形成C.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国家认同D.部分地完成了反封建任务14. (2022重庆北培模考)金冲及先生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写道:人们常说辛亥革命将清朝政府改称“民国”无非只是换了一块招牌,但是不能小看这块招牌,换不换这块招牌区别很大。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也就没有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当代中国的伟大辉煌。该学者肯定辛亥革命的视角是()A.带来了现代的民主共和新制度B.创立了五族共和的政治体制C.提高了中国国民的民族认同感D.结束君主专制以及思想解放15. (2023嘉兴高三模考)因为辛亥革命最终收官于议和,后来有人认为低烈度、不彻底,甚至以此否定革命。低烈度不一定是不彻底,更不能以此否定革命。对此,曾有亲历者批评道:“在今日视之,或议当时同志,毫无反帝国主义思想,实则时代相距三十余年,不审当时情事,率议前人是非,未有当也。”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亲历者的解释最具说服力B.对历史的认识需要设身处地C.“烈度”是对“革命”认定的重要标准D.评价的客观性与距事件的时间远近直接相关三、非选择题(共30分)16. (2023杭州联考)(15分)民主政治建设是一直是中国人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1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近代以来中国发生的深刻社会变革由此拉开了序幕。这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先进分子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的一次伟大而艰辛探索。摘自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二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摘编自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年5月1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辛亥革命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成果并用一句话概括辛亥革命的性质。(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上实行的重要原则,结合所学,指出陕甘宁边区实行了怎样的民主选举制度,并概括中国共产党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意义。(7分)17(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辛亥革命是发自中国社会内部需求的一场革命,因而具有划时代意义。现代政治就是一个妥协的协商过程,辛亥革命留给中国、留给人类的最大启示,就是中国人用最古老的智慧“不战而屈人之兵”,共赢双赢。我们今天隆重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其实更应该用一种温情和敬意去公平地看待辛亥革命每一方的参加者。材料二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历史上很少见到如此惊人的革命,或许可以说,从来没有过一次规模相等的、在各个阶段中流血这样少的革命,革命的最后阶段是否已经达到目的,这是未来的秘密我们希望,这会给中国带来一个它所期望的进步的稳定的政府。1912年2月16日英国泰晤士报评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共赢双赢”的内涵,并说明其历史意义。(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泰晤士报对清帝退位的评价。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7分)

    注意事项

    本文(第二部分 近代中国 第6单元 训练18 辛亥革命.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