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探索感知体验中学习新知---《认识角》的教学案例.docx
-
资源ID:937112
资源大小:20.38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让学生在探索感知体验中学习新知---《认识角》的教学案例.docx
让学生在探索感知体验中学习新知认识角的教学案例一、课前思考教师只有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才能做出相对完美的教学设计。本单元是学生第一次认识角,只是初步认识。角是最基础的几何图形之一,也是进一步认识其他几何图形的重要基础。虽然二年级学生已经学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但是他们对于“角”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认识角,有助于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自主构建角的概念,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认识平面图形的一般方法。这些内容分两部分编排,先教学关于角的一般知识,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角:引导学生看剪刀的刀刃上,三角形的边上的红线和钟面上的时针、分针。隐去实物后了解这些图形都是角,体会几何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是有联系的,引导学生带着对角的初步印象观察物体,丰富角的感性材料。为以后研究平面图形的特征打下了基础。二、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建立正确的角的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感受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2 .经历由实物上的角抽象为几何图形的角的辨析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3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空间观念。三、教学重点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四、教学难点会比较角的大小,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与边长无关。五、课堂实录(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片段一:创设情境,认识角师:老师从图形王国里面带来了4个图形,每个图形中间用一个小纸片给遮住了,聪明的小朋友,你来猜一猜老师带来的分别是什么图形吗?请你来。生:一个是三角形,第一个图形一个是三角形,第二个是五角形,第三个是长方形,第四个是圆形。师:你们能告诉老师你们是怎么猜的吗?生:三角形露出了三个角,五角星外面有了五个角,正方形,那么长方形有四个角。师:三角形露了三个角,五角星露了五个角,长方形露了四个角。大家有没有从第四个图形圆当中发现角啊?大家都认为第四个图形圆上没有角。老师注意到刚才同学们再猜图形的时候都用到了一个角,那么角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图形呢?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角”的知识。(板书课题:角)思考: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从缺角的图形中了解到学生的疑问,以此为切入点,课中有针对性的、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解决问题,从学生的“原有认知”出发,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二)互动探究、学习新知片段二:找一找生活中的角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角的身影也是处处都存在的。看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说说自己见过的生活中的角(也可以找找教室里的角)生:数学书上有角,黑板上有角,三角板的上面有角等。思考:学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对事物的理解,找到生活中的角。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角是一种尖尖的物体,比如羊角、牛角等;角是物品的边沿或者突出部分,比如桌角、墙角等;角还是人民币的单位,比如2角、5角显然,这些来自生活中的体验与教学中角的概念有差异甚至毫无关联,选用不当就会造成学生认识数学上的角的干扰。所以在这一环节,让学生各抒自见,体会生活中的角与图形中的角不尽相同。片段三:找一找角的共同特征师:刚才大家都在身边找到了角,老师这里也有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出示剪刀、钟面、红领巾)这些物品上都藏有角,你能指出每个角藏在什么地方吗?师:钟面上的角藏在哪儿?生:时针和分针组成了一个角。师:现在我把这几个角都请下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看,这几个图形都是角。师:角的这种图形,到底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先独立思考,自己观察,然后四人小组交流。开始。(板书:角的共同特征)生:这些角都是尖的师:每个角的尖尖这一点。数学上称作角的角的顶点,每个角有一个顶点。除了一个顶点以外,角还有什么?生:一个角有两条直线生:它们都有两条边,一个顶点。(板书:两条边)角都有相同的地方:都有一个顶点,两条边。思考:学生对数学中的角的概念模糊不清,甚至是错误概念。课上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角进行观察,创设生生对话、交流的氛围和空间,在辩论中发现边和顶点的特征,将认识逐渐向数学中的角进行过渡。从看、找、画、指等多个角度引导学生从具象观察到抽象提升,实现角的概念的形成。学生能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三)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片段四:在画角、辨角中,丰富角的认识师:如果要大家画角,会画吗?画角,除了要一只铅笔,你觉得还需要什么?生:还要尺子。师:角要直的边,大家都带了直尺吗?带了把直尺拿出来,把笔准备好。画角的话要把几个东西都画出来?生:要把三个东西画出来,一个顶点,两条直的边。师:如果你觉得有困难的话,可以用描的方式把他们请下来。同意吧,真棒,好。请大家准备。我们比一比谁画得又对又快。思考: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角是物体顶端尖尖的部分,因此他们常常会将物体顶点部分的位置错误地理解为数学意义上的角。教学中,直面学生的最初经验,当学生误将顶点指认为角时,把他们所指的“角”描下来,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和认知产生矛盾,主动认识到“这只是一个点,不是角”,明确数学概念和生活概念的区别。再通过“怎样才能正确地指出一个角呢?”让学生主动修正,指出角的两条边,并且明确这两条边都是从这个点出发而引出来的,为学生后面正确把握角的概念,奠定了坚实基础。接着通过对生活素材中大量的角的指认,抽象出许多不同的角,这些角大小不小、位置不同、开口不一,观察对比探究角的共同特征,明确组成角的基本元素:一个顶点、两条边。再通过画角、辨角,进一步凸显角的构成元素,帮助学生建立正确、清晰的角的表象。片段五:在操作中,感知角的大小师: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吸管,把这个吸管拿出来,用这个吸管做成一个实物的角,能行吗?生:把吸管折下来就变成了一个角。师:你能让这个角大一点吗?把两条什么叉开了,叉开了这个角就大了?师:通过我们这么变大、变小,你发现了什么?生:我觉得只要挪动一条边,角的大小就会变化。师:那在变的过程中你发现它什么变了,什么不变?生:角的张口变了,边的长短不变。师:两条边的活动,那实际上就是张开的程度,实际上角的大小是和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系。师:这两条边可以画的长,也可以画的短。你们的本子小,就可以画的短,教室的黑板大,就可以画的长,画的长短能影响角的大小吗?生:不影响。师:通过刚才的比较,你们又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不管边有多长,边有多短,都影响不了角的大小。师:那角的大小和什么没关系?生齐答:边的长短没关系。思考:学生对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有认识上的误区,认为边的长短会影响角的大小。因此,课前教师请每位孩子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活动角。通过活动角的体验,让学生感知角是有大小的,它可以变大也可以变小。一静一动的体验,使学生头脑里的角的表象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在组织学生体验不同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时,通过几个有层次的操作比较,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到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基础。“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是一个拓展内容,旨在巩固并深化学生对角的大小的认识。(四)回顾总结、梳理提炼1.回顾总结师:这节课解决了哪些?什么是角?生:角就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所组成的图形。教学反思: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我将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通过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折一折、比一比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教学中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创造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多方面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积极探索角的相关知识,自己去发现、去创新。如:设计让学生动手去创造角,看谁创造角的方法多。我还设计让学生自学画角的方法等。通过这些数学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创设有趣的数学情境,这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很大的帮助。我也努力在这方面进行设计,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在引入的时候,插入学生们感兴趣的动画,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有兴趣的来学习有关角的知识;在找角时,让学生观察、寻找生活中的角,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真正学会“生活即数学,数学即生活”。但还有几点不足:L在小组合作时课堂调控不够理想,课堂上教师过渡语还不够精炼。2.在教授角的初步认识过程中,对于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和什么无关讲得不够简单明To以上几点课后我进行了反思,引以为戒。希望在今后教学中,能够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使学生的眼脑手口协调活动,为学生创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力求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的广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