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诈骗犯罪的特点及防范打击对策.docx
内容摘要现代互联网技术不仅为人们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且大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方式。但互联网的产生也滋生诸如网络诈骗犯罪等许多新的社会问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财产安全。因此,当前的形势下有必要对网络诈骗犯罪的特点及表现进行分析,探寻网络诈骗犯罪的发生原因,并寻找预防和最终控制该类犯罪的方法,以最终达到构建和谐的网络世界的目的。关键词网络诈骗特点对策AbstractModernInternettechnologynotonlyforpeople'sworkandthestudyhasbroughtgreatconvenience,butalsogreatlyimprovepeople'squalityoflife,evenchangedmanypeople'swayoflife.ButthegenerationoftheInternetalsodevelopmanynewsocialproblems,suchasInternetfraudcrimeseriousthreattopeople'sproperty.Therefore,thecurrentsituation,itisnecessarytoanalyzethecharacteristicsandperformanceofInternetfraudcrime,exploretheoccurrenceofInternetfraudcrimereason,andfindthepreventionandcontrolmethodofthiskindofcrime,eventuallytoultimatelyachievethegoalofnetworktobuildaharmoniousworld.Keywords:Internetfraud;Characteristic;countermeasures1网络诈骗犯罪的概念12网络诈骗犯罪的特点22.1 犯罪方法简单22.2 犯罪手段多样22.3 3犯罪成本低廉22.4 犯罪后期的难以取证23网络诈骗犯罪的成因33.1 网络的匿名性和易变性31 .1.1网络的匿名性33 .L2网络的易变性33.2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33.3被害人麻木性的纵容43.4思想道德因素44网络诈骗犯罪的防范打击对策44.1 加强网络技术防控41 .1.1采用防火墙技术44 .L2采用数字签名技术51.1 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54.3 增强网民网络防骗意识54.4 加强网络道德建设64.4.1 建立网络道德规范64.4.2 加强互联网行业自律6结束语7参考文献1引言随着现代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人们身边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经济、贸易、生活、学习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和飞速发展的互联网络息息相关,很难想象没有计算机网络的世界会变成怎样。然而,科技的发展与其他事物一样它终究是把双刃剑,一方面计算机网络科技带给了我们更为便捷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而另一方面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时代的到来,各类与互联网相关的犯罪案件也伴随着计算机科技的普及而不断增多。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网民无论是数量还是增长率均居全球前列,截至2014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普及率达到22.6%,超过全球平均水平;与此同时网民规模较2013年增长8800万人,年增长率为41.9%i0一方面我国网民规模及网络普及率保持如此快速增长之势,而另一方面相关网络法规和监管尚不健全,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发生网络犯罪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因此,深入研究网络诈骗犯罪的原因,分析其犯罪构成、管辖及刑事责与形式,认真剖析网络诈骗犯罪其产生的,认识打击网络诈骗犯罪面临的主要问题点任并提出防控对策,对于研究网络诈骗犯罪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社会现实意义:一方面,深入研究网络诈骗犯罪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认识网络诈骗犯罪的性质和类型,能够促进网络诈骗犯罪理论的完善;另一方面,对网络诈骗犯罪的理论研究,可以进一步加强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如根据网络诈骗犯罪的特点和形式,可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防范措施,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并为相关法制完善提供相应的建议。1网络诈骗犯罪的概念所谓网络诈骗犯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依靠网络公共平台,以隐瞒事实和真相的方式,对他人的钱财进行诱骗而导致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上一般指在网络平台上进行的各种形式的诈骗行为,如电子邮件、网站、中奖、广告等,对受害者呈现欺诈性诱惑,进行欺诈性交易或对金融机构进行诈骗。具体说来,网络诈骗犯罪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网络诈骗犯罪主要指利用互联网进行的诈骗活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三网融合已成趋势,因此,广义的网络诈骗犯罪则指利用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进行的不正当诈骗活动。本文主要研究狭义上的网络诈骗犯罪,而广义上的网络诈骗犯罪则是下一步深入研究的对象。2网络诈骗犯罪的特点2.1 犯罪方法简单由于互联网是一种数字化空间,可以突破地理限制。因此,只要犯罪分子拥有一台连接网络的电脑或终端,就有可能将犯罪的触角伸向世界各地。同时,网络诈骗犯罪不同于传统的实物犯罪,其作案工具不需要随身携带,只需一个网站或一个QQ账号即可实施诈骗犯罪,作案人员没有人员限制,往往一个人一台联网电脑就能进行诈骗犯罪,作案时间短暂,输入一些文字,再点击鼠标,就可以坐等犯罪成果。2.2 犯罪手段多样网络具有其独特的开放性和快速性,它已经开始逐渐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方方面面。由于它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面越来越广泛,这样也吸引了更多的网民加入到虚拟的网络世界中,造成了网络用户成分的多样化。而恰恰也是基于网络用户成分的多样化,使网络诈骗犯罪的手段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例如,犯罪分子经常借抗灾募捐,筹集善款,传播中奖信息,求职诱惑等各种名义进行他们的犯罪行径。2.3 犯罪成本低廉网络诈骗犯罪利用网络这个公共的使用平台,在作案的同时可以省去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即可实现全球各地进行犯罪,经济成本低。网络诈骗不同于实物诈骗,网络上的物体都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在,很多的作案工具也都是数字式的,很多的作案工具都可以实现网上自由下载的。除此之外,网络诈骗犯罪隐蔽性强,不容易被发现。即使被发现,但由于我国有关网络犯罪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存在诸多缺陷,可能会使得一些网络犯罪行为得不到相应的法律制裁,从而使得网络诈骗犯罪的犯罪成本大大较低。2.4 犯罪后期的难以取证网络诈骗犯罪不同于传统的实物诈骗,犯罪分子在实行了诈骗活动后,会利用各种专业知识和手段销毁证据,又因为网络上的信息都是以数字形式进行保存的,很容易删除和修改,犯罪行为发生的时间较短,同时由于互联网自建设之初,出于保障隐私的目的,没有设定有效的身份鉴别功能,网络成员身份被数字化、虚拟化。诸多困难导致办案侦查人员对犯罪后期的取证工作非常不易。而且,网络上的人员都是采取注册身份的方式在网络上活动,这种注册身份的方式不能和现实中的具体人物一一对应起来,司法机关无法用传统的取证方法获取犯罪行为人的信息资料,这为侦查破案带来了一定的难度。3网络诈骗犯罪的成因目前,互联网、电信网和电视广播网己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这不仅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也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时空界限。但网络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在为我们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平台的同时,也为网络犯罪分子的作案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这些犯罪分子利用网络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钱财的诈骗类犯罪更是层出不穷。为了从根源上遏制网络诈骗犯罪的实施,提醒更多的人们关注网络诈骗犯罪的恶劣影响,本章将深入探讨网络诈骗犯罪产生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其对社会的严重危害。3.1 网络的匿名性和易变性3.1.1 网络的匿名性互联网络本身具有匿名性,这使得网络诈骗犯罪的隐蔽性增强,更加便于诈骗者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钱财。因为自从互联网络产生之日起,它就通过数据通讯传输网线将世界各国位于不同地方的计算机和人联系了起来以人与人之间通过互联网络进行交流的网络空间本身是匿名的,只要有一台联网的计算机你就可以自由地访问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网站,一般人很难探寻到上网的人真正所处的准确位置3.1.2 网络的易变性互联网络上的信息可谓瞬息万变,永远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一方面从网址站点来看,新的网址和新的站点总是不断地出现,而另一方面原来己有的网址和站点却又总在不断地消失。在互联网络的空间里,可以夸张地说人们永远无法预知下一秒会发生些什么。这对于从事网络诈骗犯罪的犯罪人来说,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因为即使发布了虚假的信息或者是建立了某些虚假网站,犯罪人也可以随时地予以撤销,其犯罪证据难以被警方所掌握。3.2 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由于法律法规是根据现实的需要而制定的,因此难免会造成法律发展的跟不上现实社会的进步。当前,在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中,关于网络诈骗犯罪方面的条款不多且细分不够。这样容易促使网络犯罪分子钻法律的空隙大胆犯罪,且难以对他们实施相关的惩罚。当前,我国互联网已进入高速发展时代,由此产生的网络诈骗犯罪行为也将越来越多。如何采用法律的手段维护我国网民的隐私和财产安全已经成为我们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应努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于网络诈骗的行为认定、犯罪数额、犯罪形态等法律细节问题都应进行明确说明。除此之外,由于网络诈骗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的诈骗方式,这种方式与传统的实物犯罪存在诸多的不同,因此对于司法机关来说,经常因为缺乏相关的打击经验面对网络诈骗犯罪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3.3 被害人麻木性的纵容网络诈骗信息、虚假网站不断地出现,而同时作为潜在被害人的网民有时候却麻木不仁,只要不是迫不得已的情况,大多数网民绝对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任由网络诈骗信息在自己的电子邮箱或者网络即时通讯工具里出没。有的被害人甚至认为被骗的钱财不多因此也就没有必要去报案,殊不知正是由于不断地有这样情况的出现,网络诈骗犯罪才会在互联网上不断地蔓延以至于现在发展到愈演愈烈的状态。因此,总的来说,网络诈骗犯罪被害人的维权意识不高、自我保护意识淡漠也是客观上导致网络诈骗犯罪行为产生泛滥的重要原因之一。3.4 思想道德因素道德在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道德的标准和界限也需要与时俱进。传统的道德标准只针对于现实的事件而能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面对于网络时代产生的种种行为却还缺乏相应的评判标准。这就导致了社会成员在网络上的行为由于缺乏道德约束,从而走向犯罪的道路。网络诈骗由于是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进行的活动,具有相当的隐蔽性,很多的犯罪行为不容易被大家发觉,从而失去了道德评判的群众基础。加上网络上人员的混杂并缺乏群众和警察监督,极大地增长了犯罪分子的胆量。4网络诈骗犯罪的防范打击对策现今,网络诈骗犯罪的日趋严重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伴随着网络普及程度的提高,网络诈骗犯罪在犯罪的形成、特点将更加复杂多变。面对严峻的形势,我们必须明确刑法关于网络犯罪的规定,强化网络监管与监控,提高公众预防网络诈骗自我保护能力与水平,这些措施将使诈骗分子无所遁形,网络诈骗必将得到有效的遏制。具体而言,遏制网络诈骗犯罪应当采取以下基本对策:4.1 加强网络技术防控4.1.1 采用防火墙技术就目前而言,我国计算机用户所使用的杀毒软件,从广义上讲杀毒软件也属于防火墙的一种。但是由于我国计算机用户安装的大多为下载的免费杀毒软件,有很多存在着使用权限受限和难以持续升级更新病毒库等问题,因此它们对木马程序等防范能力就大大削弱了。在多数情况下,这种杀毒软件若作为防火墙来使用的话,其实难以起到良好的隔离木马程序保护计算机互联网络安全的作用。此外,采取防火墙技术防范,代理服务器和状态监视器都可以对相关网络数据实行实时监控和记录。这样一来,任何网络诈骗者在网络技术上的小动作都难逃它们的监视,虚拟朦胧的网络世界顿时变得相对透明了。4.1.2 采用数字签名技术在网络技术上运用数字签名技术的优点在于,它可以解决互联网络中的伪造、篡改和冒充行为。具体表现在:它使得接受者可以核实发送者的真实身份;接受者自己不能伪造报文;接受者不能随意篡改发送者报文的任何部分;发送者事后也不能否认自己发送过的报文;网络用户不能冒充其他用户作为发送者或者接受者。单从数字签名技术的这些特点来看,它可以对网络诈骗犯罪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一旦网络诈骗者运用网络技术手段进行诈骗活动,有关数字签名技术的广泛运用就可以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尤其是网络虚假信息诈骗,在数字签名技术广泛运用之后,网络诈骗者再想伪造自己的身份欺骗受害者就显得相当困难了。4.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法律作为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是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当前,我国对相关的网络犯罪的规定还不够具体,让很到的犯罪分子有机可乘。因此,建议应该加快完善我国网络犯罪方面的法律法规,并对各种网络犯罪,如网络诈骗犯罪,网络赌博犯罪,网络非法交易犯罪等进行明确的细分。笔者建议,以后在修改现有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之上,可将网络诈骗犯罪中的涉案金额、犯罪人数、是否造成人身伤害等方面进行量化,在规定相应的惩处条例。同时.,根据现有的网络诈骗类型,按照社会危害程度的大小,也能形成量刑法律体系。除了在法律法规方面进行完善之外,对于司法部门对网络诈骗犯罪也要重视起来。如有相关的案件发生,一定要积极承担破案任务,不能因为破案成本高而进行拖延或不重视。网络犯罪不同于普通犯罪,其作案持续的时间一般较短,因此一定要以高效的手段进行破案侦查,这样才能在转瞬即逝的时间内把握机会,逮捕犯罪分子,将之绳之以法。4.3 增强网民网络防骗意识个体识别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有关反诈骗知识的传授和宣传上尤其是在一些比较重点的网站和重点的网络空间地带(如各个大型门户网站的BBS68)更要加强反网络诈骗的宣传,使得越来越多的网民了解这种诈骗形式并了解它的主要诈骗手法。这样可以提高网络诈骗的公众知晓度,网民对此了解的多了自然而然地对其防范水平也会有所提高。有关重点网站加强反诈骗宣传的同时不能仅仅流于口号和形式,如在我国著名的购物网站“淘宝网”里可谓是网络虚假诈骗信息横行,但是它的反网络诈骗宣传就做的不好。因为它仅仅是提供了一种网民自助发布机制,即在其公告栏里让各个接收到网络虚假诈骗信息的网民去论坛中将有关发送者的信息贴出来,一页页的帖子很长但是很难起到真正的预防网络虚假信息诈骗的效果。因为事实上是不可能有网民将几千几万页的帖子全都看完,去了解诈骗信息的。此外,在加大反诈骗宣传的时候还要注意拓宽各种宣传渠道,比如我国国内曾经有过网络诈骗受害者建立的“反诈骗联盟”网站,在这些网站上不仅有各种各样关于网络诈骗的实例,而且提供了各种报案和反网络诈骗的方法,这对广大网民提高反网络诈骗识别能力是十分有帮助的。4.4 加强网络道德建设4.4.1 建立网络道德规范在现阶段网络空间中要想不损害他人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网民在上网和进行网络交易的时候应当遵守诚实信用的原则。也就是说搞好个人的网络道德规范建设首先要求的就是个人诚信,网络诈骗犯罪之所以屡屡发生,从道德层面上来说就是因为参与网络交易和网络空间活动的人不诚信,无论是防止虚假的网络信息也好还是防止其他的网络欺骗也好,都是需要人们遵守最基本的网络道德底线,即诚实信用。从宏观上来说,如果大部分的参与互联网络的人都能遵循诚实信用的基本道德底线,绝大部分网络诈骗犯罪就不会轻易发生。4.4.2 加强互联网行业自律首先,网站必须对自己发布或提供的信息的真实性负责。在自己的网站上发布任何信息都应当保障其真实性和可靠性,即使是替其他公司或者个人发布信息时也应遵循这个基本的诚信道德规范。为此,各个互联网站就有必要加强发布信息的审核工作和网站信息的及时核查工作。只要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网站信息的真实性,不为网络诈骗分子提供虚假信息发布的平台。其次,网站必须对自己提供的交易等系统的安全性负责。以网络电子商务而言,我国当前的电子商务交易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此,有很多网站也作出了一些安全承诺,提供了相对较为安全的交易方式。以我国著名的电子商务网站“淘宝网”为例,它提供了C2C的个人交易业务系统,同时它针对网络交易安全性不足的问题,不但推出了支付宝系列产品,而且还推出了消费者保障项目产品。淘宝网还提出承诺,如果是因为使用它的消费者保障项目进行相关网络交易而受到诈骗损失的,由网站承担先行赔付责任54,这就成功地解决了C2C交易系统的安全性问题。然而也有很多网站并不是如此负责,以部分网站提供的即时通讯业务为例,腾讯公司对其提供的即时通讯产品的安全性就无法提供有效的保障,在腾讯旗下的QQ业务上就频繁发生各种网络诈骗案件。因此,加强网站的行业自律是当前构建网络道德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也是预防网络诈骗犯罪发生的一条重要防线。结语网络诈骗犯罪不仅仅是网络犯罪现象中的一种类型,而且是网络时代的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所以我们不能单单依靠一种或者几种专门性或者技术性的手段来预防网络诈骗犯罪,网络诈骗犯罪的限制和消除最终需要人类和网络秩序自身的完善。基于这种认识,我们认为,预防网络诈骗犯罪,也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工程。预防网络诈骗犯罪,就需要进行必要的社会控制。而人们创建网络的初衷却是资源共享和信息自由。显然,控制与自由是一对矛盾,前者总是意味着对后者的限制和牺牲,后者则总是在前者所限定的范围和框架内得以实现。理想的状态是在控制与自由之间保持一种适度的均衡,即既保持一定强度的社会控制,又不因此而过多地限制人们的自由。在网络空间中,让人们感受到社会权威和社会规范等外在的约束力量的存在是必要的,但是同时,又不因此而感受到个人权利被剥夺。网络空间是一个以计算机物理网为依托的人类活动的新领域,其中存在着应用于网络构建行为的技术规范和针对网络应用行为的法律规范。网络技术规范属于自律范畴,网络法律规范属于他律的范畴。网络诈骗犯罪的预防需要自律和他律的结合。注释:i王松丽.网络诈骗犯罪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一一以安徽省为例UL学术界,2015,06:198-204.M徐金水.网络诈骗犯罪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亩程权.网络诈骗犯罪案件的实务问题UL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02:108-110.N吕岩,网络诈骗犯罪浅析UL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3,01:102-105.参考文献1王志红.论网络诈骗犯罪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3:68-70.2王松丽.网络诈骗犯罪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一一以安徽省为例J.学术界,2015,06:198-204.3徐金水.网络诈骗犯罪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IL4郭明伟.网络信用卡诈骗犯罪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5程权.网络诈骗犯罪案件的实务问题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02:108-110.赵春霞.浅析网络诈骗犯罪及预防和控制J.法制与社会,2011,14:71-72+74.7李涛.网络诈骗犯罪及侦查对策研究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5:42-44.8吕岩.网络诈骗犯罪浅析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3,01:102-105.9王春林,潘炎莉.青少年网络诈骗犯罪心理因素评析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2:35-37.10张颖超.浅析网络诈骗犯罪的立案管辖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1:76-79.11韩法旺.网络诈骗犯罪及预防J.山东工业技术,2013,10:173+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