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痞(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x
广西地方标准胃痞(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起草单位、主要起草人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23年广西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桂市监函20232257号)精神,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提出,广西中药医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扶绥县中医医院共同起草的广西地方标准胃痞(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技术规范(项目编号20231306)。为高质量编制广西地方标准胃痞(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技术规范,由起草单位成立标准编制工作组并进行如下分工:姓名职务/职称从事专业工作单位主要负责工作朱永苹主任医师中医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统筹主持标准编制工作林寿宁主任医师中医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参与标准编制工作,组织人员进行标准发布后的宣贯培训廖冬燕副研究员中医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参与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编写,质量控制姜俊玲主任医师中医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参与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编写;组织开展标准征求意见会;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林树元副教授中医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参与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编写;组织开展标准征求意见会;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刘熙荣副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参与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编写;组织开展标准征求意见会;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唐友明主任医师中医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参与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编写;组织开展标准征求意见会;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林裕元主治医师中医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参与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编写;组织开展标准征求意见会;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曾文彬住院医师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参与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编写;组织开展标准征求意见会;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吴月霞主治医师中医内科扶绥县中医医院参与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编写;组织开展标准征求意见会;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阳磊主治医师中医内科扶绥县中医医院参与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编写;组织开展标准征求意见会;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陈姗副主任医师中医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参与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编写;组织开展标准征求意见会;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奚锦要副主任医师中医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参与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编写;组织开展标准征求意见会;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韦维教授中医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参与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编写;组织开展标准征求意见会;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刘强副编审,主治医师中医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参与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编写;组织开展标准征求意见会;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康雪莹住院医师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参与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编写;组织开展标准征求意见会;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胃痞(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排除了明确的器质性疾病,而临床主要为上腹部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疼痛、食后饱胀、腹部胀气、暧气、早饱、厌食及恶心等症状。根据罗马IV标准将功能性消化不良定义为:在过去的6个月内,持续性或反复消化不良超过3个月;内窥镜检查未显示任何器质性异常;没有迹象表明消化不良可以通过排便缓解且与大便不规则无关。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中,FD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工作。胃痞是普通人群的常见病,据报道胃痞的全球发病率为7%45%;欧美国家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研究表明,普通人群中有消化不良症状者占19%-41%;而我国的调查资料显示FD发病率亦越来越高,可达到18%45%,约占门诊就诊消化科患者的50%。并且发病率呈年轻化趋势,现已成为影响各个年龄段人群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病之一。目前现代医学治疗FD无特效药物,主要采用促进胃肠动力、抑酸护胃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但治疗效果欠佳,给患者增加了经济及心理负担。由于现代社会的各种压力增大,焦虑与抑郁等心理因素也逐渐影响着FD的发生及疗效。由于很多传统中药疗效较好,而且副作用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FD的中医诊疗方案的推广及应用尤为重要,早期介入能够显著的改善患者的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上的研究意义重大。广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季节为冬短夏长,年均相对湿度较高,且当地人偏食海鲜及生鲜冷饮,容易留滞湿邪,阻碍气机,发生胃痞。广西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率与欧美国家大致相同,而且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有上升趋势。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随着对FD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社会、心理因素导致的焦虑抑郁状态对FD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具有重要影响。由于FD具有发病率和复发率高的特点,不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工作学习和身心健康而且也给国家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现代医学对FD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如服用抑酸护胃、促进胃肠动力、助消化、抗抑郁等药物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其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无任何效果,而且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导致部分患者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无药可治之症。中医药治疗拓宽了FD的治疗途径,显示出其优越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大量的临床报道证实,中医药在治疗FD领域取得了不错的疗效。现有研究结果表明,中医药对FD的治疗,在调节胃肠动力、内脏感觉敏感度,以及改善胃分泌功能、保护胃粘膜、患者情绪等方面显示出一定的优势。近3年来,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门诊接诊胃痞(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数量达2万人次,住院接受治疗的患者约500人次;扶绥县中医医院门诊接诊“胃痞(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达1万人次,住院接受治疗的患者约500人次。治疗均以中医为主,中医药的应用率达100%,治疗有效率达90%以上。胃痞(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技术目前已经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国际壮医医院及梧州、北海、合浦、平乐、扶绥、田阳、藤县、恭城、容县、南丹、大新、平南等市县12家中医医院开展中医诊疗方案的推广应用,治疗有效率均超过90%。通过制定地方标准胃痞(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技术规范,统一规定(胃痞)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辨证论治、中医外治、护理、疗效评价的要求,可以填补广西胃痞(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技术标准的空白,对规范胃痞(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技术,保障胃痞(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诊疗效果,促进广西中医药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三、主要起草过程(一)成立标准编制工作组广西地方标准胃痞(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技术规范项目任务下达后,广西中药医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与扶绥县中医医院成立了标准编制工作组,制定了起草编写方案与进度安排,明确任务职责,确定工作技术路线,开展标准研制工作。具体标准编制工作由起草单位相关人员配合完成。为了明确标准编制的任务职责,确定工作技术路线,开展标准研制工作。标准编制工作组下设二个组,分别是资料收集组、草案编写组。资料收集组负责国内外有关胃痞(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方面的文献资料的查询、收集和整理工作,查阅前人对胃痞(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方面的有关研究情况和目前科学界对胃痞(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方面的研究进展;草案编写组负责起草标准草案及后续征求意见稿和标准编制说明、送审稿及编制说明等编写工作,包括后期召开征求意见会、网上征求意见,以及标准的不断修改和完善。(二)收集整理文献资料标准编制工作组收集了国内有关胃痞(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的相关文献资料。主要有:DB22/T3437-2023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规范T/CACM1318.9-2019消化系统常见病中医诊疗指南第9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基层医生版)(三)研讨确定标准主体内容标准编制工作组在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研究之后,标准编制工作组召开了标准编制会议,对标准的整体框架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标准的关键性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经过研究,标准的主体内容为诊断、辨证论治、中医外治、护理、疗效评价等。(四)调研及形成草案、征求意见稿2023年1月2月,标准编制工作组查阅了大量的国内文献资料,对胃痞(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相关的文件进行系统总结。形成了标准的基本构架,对主要内容进行了讨论并对项目的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安排。2023年3月,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之上,通过理清逻辑脉络,整合已有参考资料中有关胃痞(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的要求,并在广西胃痞(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实际操作的基础上,按照简化、统一等原则编制完成地方标准胃痞(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技术规范(草案)。2023年8月,广西地方标准胃痞(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技术规范获批立项。2023年9月12月,标准编制工作组深入广西各地涉及胃痞(功能性消化不良)诊疗的有代表性的中医医院进行实地调研,并组织相关主管单位、医疗机构等召开标准研讨会,收集反馈了大量意见,对标准草案进行了反复修改和研究讨论,掌握了胃痞(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基本情况以及中医诊疗要求,最终形成了地方标准胃痞(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及其编制说明。四、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的关系,与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协调情况(一)编制原则1、实用性原则本标准是在充分收集国内外相关资料和文献、调研分析广西区内胃痞(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现状,结合起草单位前期研究工作取得的研究成果及积累的中医实践经验,并借鉴国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进行总结起草的,符合诊疗工作实际,利于胃痞(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技术的实施与推广,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2、协调性原则本文件编写过程中注意了与胃痞(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技术相关法律法规的协调问题,在内容上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协调一致。3、规范性原则本文件严格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编写本标准的内容,保证标准的编写质量。4、前瞻性原则本文件在兼顾当前区内胃痞(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技术现实情况的同时,还考虑到了胃痞(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技术的需要,在标准中体现了个别特色性、前瞻性和先进性条款,作为对胃痞(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技术发展的指导。(二)编制依据本标准严格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则起草,标准主要内容依据起草单位在胃痞(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技术研究应用过程中的实践经验确定。(三)与现行法律、法规的关系,与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协调情况本标准与相关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协调一致,无冲突。经查新,未有与“胃痞(功能性消化不良)”有关的标准,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不良”相关的标准主要有:DB22/T3437-2023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规范是吉林省地方标准,规定了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辨证论治、其他疗法和预防调护。该标准主要从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所导致的饮食停滞证、邪热内结证、脾胃湿热证、痰湿内阻证、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弱证、胃阴不足证、寒热错杂证等8个证型进行中医辨证论治。团体标准T/CACM1318.9-2019消化系统常见病中医诊疗指南第9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基层医生版),主要规定了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流行病学特点、诊断及特征、治疗、并发症预防、预防调摄。该标准主要从功能性消化不良所导致的脾虚气滞证、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寒(弱)证、寒热错杂证等5个病证进行中医辨证论治,使用古代名方作为施治方药(汤药),使用收载于中国药典的中成药作为施治方药。本标准针对广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容易留滞湿邪,阻碍气机,发生胃痞的状况,主要从胃痞(功能性消化不良)导致的湿郁脾胃证、寒热错杂证、脾虚气滞证、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寒证等6个证型进行中医辨证论治,本标准的核心内容及创新点是针对广西胃痞高发的两个证型“湿郁脾胃证及寒热错杂证”,提出相应的协定处方,规范广西治疗胃痞的辨证论治方案,联合运用中医、民族医治疗解决单一的西医治疗患者复发率高的问题。充分体现了本标准的创新性、先进性的特色、特点。五、主要条款的说明标准技术内容主要包括术语和定义、诊断、治疗和护理等。1 .术语和定义胃痞(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依据查阅相关医学资料,同时结合多年的临床中医诊疗经验与参考DB22T3437-2023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规范(见图1)及T/CACM1318.9-2019消化系统常见病中医诊疗指南第9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基层医生版)(见图2),并经充分研讨后进行界定。3.1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一组源自上腹部、持续存在或反更发生的症候群,主要包括上腹部毋痛或烧灼感、上腹胀闷或早饱感或餐后饱胀、食欲缺乏、啜气、恶心或呕吐等症状,但上消化道内镜、肝胆腆影像学和生化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图1DB22/T3437-2023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规范32U,功能性消化不外functionaldyspepsia;FD具有以上衅气症'.但其临床表现碰完全用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等来解乳中医有籍无此病名,根据中站的命名特点.在总结前人及当代医家学术观点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与FD诊断及亚型划分对应,专家一致通过将上蛹综合征定义为中医的喟脱扁二餐后饱张不适综合征定义为中医的“胃歉。图2T/CACM1318.9-2019消化系统常见病中医诊疗指南第9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基层医生版)2 .诊断2.1 症状根据胃痞(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表现并结合多年的中医经验进行确定。2.2 证候主要参照李军祥,陈言言李岩.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7,12:889-894.骆小霞.安胃二号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湿郁脾胃证的临床观察D.广西中医药大学,2018.同时结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对胃痞(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诊疗经验确定了“湿郁脾胃证、寒热错杂证、脾虚气滞证、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寒证”6个证候。tV-i.-jrri4SRt,av>.ti.-f*.w1>uram“:m,t¼j2. 2,t,l”i今I忻如.冰N功他出泪化不l辽的川InliXNlrri全"JW双您见<20103】和川川医地介内不小孕<2011>MlJtMj比»V.?iCDrs于冬痢rut*帐间次双Ift?;*<2)t入帐泅人他小财>4Ht股依噬,CCS)cOrI法小淤.-JbJck.-Wi:.VrK.J版;玄MftrJOlZMl上次/Ht,的士少JTM.帙至为:石川Jrtri今Ier为功mH;泊七d、0耨就仃1,州”.1UE.图3安胃二号方治疗湿郁脾胃证的临床观察1项Atl次第2项.5卷班钠业UE主建=<>F5皖拈洒成栋琼Js<2>百脏F朵不运.<3>ra½色温帕冷.次?£:<1>噎r*<3>弓晓为给,<3>口干口苦s<3>大使林酒.舌赫=舌质淡.静,.脉注细G父弓玄清证型确定=只笛主症2项An次症1项.皿主症第1项加次症2项.卜I,te/末拈E"2种UE型E巩11JH再不和外婢得出竭何称为岬虚气滞UE,以上证型出可以兼夹食积、较湿应Ifn承.他证当以第主e方:a三-»沦疗.tef.r=r图4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我,L里能*R-LTF汉士J白付母3中医辨证Bl(1)牌虚气滞证主症:脱腹痞闷或胀痛;食少纳呆次症:面色姜黄;暖气;疲乏无力;大便稀酒.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弦证暨确定:具备主症2项加次症1项.或主症第1项加次症2项/9、HT四五面:H图5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1项加次症2项.(2)肝胄不和证主症:胃脏病满;两胁窜痛情志不遂易诱发或加揖.次症:暧气,口干口苦,烧心泛酸,急躁易怒.舌脉:舌质红.苔白;脓弦或弦细.证型确定:具备主症2项加次症1项,或主症第1项加次症2项.(3)脾胃湿热证*.一a-*.-«,.M4一,A»图6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1项加次症2项.(3)脾胃湿热证主症:脱腹痞满或疼痛,食少纳呆.次症:头身困垂;口苦口黏;大便不爽而滞;小便短黄.舌脉: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证型确定:具备主症2项加次症1项或主症第1项加次症2项./,、OdsE4WT图7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证笈确定:具备主症2项加次症1项或主症第1项加次症2项.(4)脾胃虚寒证主症:胃亲隐痛或痞满;喜温喜按次症:泛吐清水;食少纳呆;神疲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涌薄.舌脉:舌质淡苔白.脉细弱.证5?确定:具备主症2项加次症1项.或主症第图8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3治疗治疗的方法包含内治法与外治法。内治法根据证型分类的要求给出了不同的治法、方药,各种方药均经过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与扶绥县中医医院临床验证,治疗的方法主要依据多年的诊疗经验确定。近3年来,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门诊接诊胃痞(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数量达2万人次,住院接受治疗的患者约500人次;扶绥县中医医院门诊接诊“胃痞(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达1万人次,住院接受治疗的患者约500人次。治疗均以中医为主,中医药的应用率达100%,治疗有效率达90%以上。3.1内治法3.11湿郁脾胃证治法宜化湿解郁,行滞和胃。推荐方药:安胃化湿解郁汤。患者若湿邪偏胜,加白术、砂仁、白豆蔻等以化湿;若气滞明显,加佛手、木香、乌药等以行气;若偏湿热,加蒲公英、黄连以清热利湿;若食积明显,加麦芽、鸡内金、神曲等以消食;若大便秘结,加瓜篓子、火麻仁等以润肠通便。治疗方药选择广西中医药大学瑞康医院专科协定处方“安胃化湿解郁汤”进行加减,其原药方名为“胃病二号汤(或安胃二号方)”,在临床上已推广使用多年,其在2016年01月2017年09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脾胃病科门诊及住院病人中符合西医诊断及中医辨证标准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湿郁脾胃证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口服安胃二号方)与对照组(口服盐酸伊托必利分散片),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4周。治疗周期足够后对两组临床痊愈、显效及有效的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电话随访。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变化、血浆胃动素和血清胃泌素水平变化、总体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与复发率,以此探讨安胃二号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湿郁脾胃证的有效性。结果:(1)60例患者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为5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分布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总体临床疗效: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79%,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3)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症状总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4周后,两组治疗后的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OD,说明治疗组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各单项症状积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治疗后各单项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得到显著改善,且除胃脱胀闷、食入胀满两个症状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其余各项症状治疗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除身重肢倦、恶心两个症状的单项症状积分与治疗前相比P<0.05,剩余各单项症状积分与治疗前相比较症状明显改善(P<001).(4)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浆MTL、血清GAS水平相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足疗程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血浆MTL和血清GAS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且治疗组血浆MTL、血清GAS水平升高更明显(P<0.05),提示安胃二号方可有效升高FD湿郁脾胃证患者血浆MTL、血清GAS水平,这可能与安胃二号方的作用机制有关。(5)用药安全性与复发率分析:两组患者本次课题研究期间均未发生任何药物不良反应。治疗足疗程后3个月对两组治愈、显效及有效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治疗组复发率为IL54%,对照组复发率为57.89%。治疗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安胃二号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湿郁脾胃证安全性可靠且可有效降低功能性消化不良湿郁脾胃证患者的复发率。结论:安胃二号方能有效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湿郁脾胃证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稳定,安全性高,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安胃二号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湿郁脾胃证的机制可能与升高患者血浆胃动素和血清胃泌素水平有关。3.1. 2寒热错杂证治法宜辛开苦降,和胃消痞。推荐方药:安胃汤。患者若兼脾气虚,酌情减量苦寒之黄连,加黄黄、白术以补气;若兼脾阳虚,酌情减量苦寒之黄连,合黄茂建中汤以温中补虚;若兼胃阴虚,酌情减量燥湿之黄连,去干姜、乌药等辛热、辛温之品,合益胃汤以养阴益胃;若以湿滞为主,合平胃散、二陈汤以燥湿健脾、行气和胃;若湿热明显,酌情减量辛热之干姜,加黄苓以清热燥湿;若气滞,加柴胡、枳壳等以理气行滞;若兼食滞,加鸡内金、麦芽、神曲以消食;伴反酸暧气,加海蝶峭、瓦楞子、旋覆花以制酸降气;若腹泻便流,加茯苓、炒白术、山药以健脾燥湿止泻;若口苦、口干明显,加用柴胡、黄苓等以清上焦郁执J、O治疗方药选择本院专科协定处方“安胃汤”进行加减,“安胃汤”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寒热错杂型的临床观察中,将40例患者分为2组,20例观察治疗组给予安胃汤治疗,20例对照治疗组给予多潘立酮片联合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焦虑量表、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表12组治疗效果比较(例)组别例数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20755385.00%对照组202310575.00%注: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经秩和检验Z=-2.058,P=O.04<0.05。表22组患者症状总积分比较(分,v±S)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2013.70±2.693.45±2.50a*对照组2013.45±1.936.60±2.37'注:与治疗前总积分比较,P<0.05;与对照组总积分比较,*P<0.05。表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个主症单项证候积分的比较(±S)症状证候积分观察治疗组对照治疗组P值皖腹痞满治疗前2.50±l.933.10±1.510.28治疗后1.10±1.02*1.90±1.20*0.03脱腹疼痛治疗前2.40±1.902.90±l.510.36治疗后1.50±1.10*2.50±1.43a0.01皖腹嘈杂治疗前2.50±1.822.70±1.750.72治疗后1.00±0.92.10±l.15a0.01注:与治疗前比较上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1o表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个单项次症积分的比较(分,7±S)症状证候积分治疗组对照组P值纳呆治疗前1.70±0.861.80±0.890.72治疗后0.65±0.58a1.10±0.78*0.04暧气治疗前1.55±0.511.90±0.710.08治疗后0.60±0.50a1.00±0.64*0.03反酸治疗前0.95±0.881.45±0.880.08治疗后0.55+0.51a1.00+0.64'0.02便清治疗前1.00±0.791.40±0.880.14治疗后0.55±0.510.90±0.44*0.02干苦口口治疗前1.55±0.941.70±0.860.60治疗后0.85±0.74a1.40±0.88*0.04遇冷加重治疗前1.15+0.930.70±0.570.14治疗后1.55±0.75*1.15±0.67*0.02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AP<0.05、#P<0.05表5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浆胃动素浓度比较(pgml,÷S)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20226.62±55.37374.71±24.36A,对照组20230.31+46.14355.46±29.48,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1).表6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清胃泌素浓度比较(pgml,v÷S)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2050.90±31.3878.91±6.2厂对照组2051.25±31.0974.54±5.38a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果表明:中药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中药治疗组三大主症积分及次症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减低,均优于西药对照组;中药治疗组能够提高患者血浆胃动素、血清胃泌素,均优于西药对照组。结论:安胃汤治疗消化不良寒热错杂证疗效优于多潘立酮片联合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可改善中医临床症状,升高患者空腹血浆胃动素、血清胃泌素水平,这可能是安胃汤治疗寒热错杂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机制之一,临床试验期间无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发生,具有广阔的临床运用前景。3.1.3脾虚气滞证治法宜健脾和胃,理气消胀。推荐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患者若脱腹胀满,加厚朴、枳实以下气除满;若饮食积滞,加焦三仙、莱蔽子消积化滞;若气虚明显,加黄黄,党参改用人参以补气;若痰湿偏胜,加苍术、蕙茂仁以健脾除湿。治疗方药选择“香砂六君子汤”进行加减,主要参照李军祥,陈l三,李岩.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7,12:889-894.进行确定,见图7。4.3中医药治疗小534.3.1中医辨证治疗(1)脾虚气滞证治法:健脾和尚、理气消胀.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古今名医方论)加减药用党参、白术、茯苓、延胡索、陈皮、广木香、砂仁、炙甘草.加被:头晕心悸者.党参改为人参.加白芍、阿胶益气朴血;脱腹胀满者.加苏怏、陈皮理气消胀;饮食枳而各.加焦三仙、茶能广消食化根;兼脾虚下陷者选用朴中益气汤加减.2肝胃不和证图9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P8913.1.4肝胃不和证治法宜理气解郁,和胃降逆。推荐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患者若气逆较甚,加旋覆花、生赭石、沉香以行气降逆;若饮食积滞严重,加神曲、枳实、槟榔以消积化滞;若气郁化火,加由黄连、吴茱萸组成的左金丸以清肝泻火,降逆止呕;若大便干结,加用火麻仁、瓜萎子、苦杏仁等以润肠通便;若胃脱疼痛明显,加延胡索、川楝子以行气止痛。治疗方药选择“柴胡疏肝散”进行加减,主要参照李军祥,陈睛,李岩.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7,12:889-894.进行确定,见图8。运用补Tiar汤Bn妆.(N)肝科不和Utl治法:理气解郁.和胃降逆.方药:柴蚪嫉肝敢(康岳全行>>加1减,药用柴胡、枳壳、川芬、香附、苏梗、白芍、陈皮、法半熨.生甘草.加减:噎气、呕恶、反胃之肝郁气逆者"加旋援花、生赭石、沉香降逆和FJ:的呆、食少之饮食枳海产Ift有.加神曲、枳实、槟榔消食导滞;啥杂吞酸者.加黄迂、吴菜英消肝得火,目福甚加延幽索(R)岬PJ汨执行图10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P89131.5脾胃湿热证治法宜清热化湿,理气和胃。推荐方药:连朴饮加减。患者若湿重,加通草、车前子以利湿;若兼气滞,加枳壳、木香以行气;若上腹烧灼感明显,加桅子、海螺照等以泻火制酸止痛;若大便不畅,加瓜篓子、郁李仁等以润肠通便。治疗方药选择“连朴饮”进行加减,主要参照李军祥,陈言言李岩.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7,12:889-894.进行确定,见图9。连、吴菜萸清肝得火;胃痛甚加延胡索.(3)脾胃湿热证治法:清热化湿理气和胃.方药:连朴饮(密乱论力加减.药物:黄连、姜厚朴、石苜蒲、法半夏、黄苓、陈皮、芦根、茵陈、蕙位仁.加减:头身沉重者加通草、车前子利水渗湿;睨腹胀满者加枳壳、木香理气消胀.,43E图11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P8913.L6脾胃虚寒证治法宜健脾和胃,温中散寒。推荐方药:黄黄建中汤加减。若气虚为主,也可用补中益气汤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若阳虚内寒较重,可用大建中汤化裁以温中补虚、降逆止痛,或加附子、肉桂等温中;若兼泛酸,可加吴茱萸、煨瓦楞子、海螺峭等制酸降逆;若食滞纳呆明显,加炒麦芽、鸡内金、神曲等消食导滞。治疗方药选择“黄黄建中汤”进行加减,主要参照李军祥,陈a三,李岩.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7,12:889一消4.进行确定,见图IOo(4)脾胃废寒证治法:健脾和胃温中散寒.方药:黄茂建中汤(金匮要略)加减,药用黄芭、桂枝、白芍、生姜、甘草、大本、炒枳实、砂仁、肉桂.加减:腹部畏者加吴菜萸、高良姜温中散寝.,、rV-M.UX.C图12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P8913.2外治法3.2.1贴敷疗法主要参照DB45/T2710-2023中医胃院痛(慢性胃炎)诊疗规范(见图13)与张声生,赵鲁卿.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06:2595-2598,见图12,并结合胃痞(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实际的辨证分型进行用药确定。52外治法52.1六位贴敝5.2.1.1用用六阙.中腑.XdY里5.2.1.2脑政反应区5 2 1 3 例证分加用羽5. 2. 1. 3. 1 trt4ii5. 2. 1. 3. 2 ?WfjlJi5. 2. 1. 3. 3 VH rr<ur5. 2. 1. 3. 4 IH Vl <mWVil5. 2. 1. 3. 5 «» W Uit-JlKiiI5. 2. 1. 3. 6HPJ 4<AliiI5. 2. 1. 4 捅作方法Mtt '、赤案去加 nl伏 XMnK郃Yr楙叩MiH俞大至肿、>vpuh/kwkm进、次、大笨贞笠十安份OH细木.木、魅CZ笠中为各等价.Wlhl>K-初.佛延内卜火等中Wj件等份研加士.场、柴切等中,芍各安份历蚀I次.l.K家蛆呼中为各警伊,研州1宗“乎、熠地收醇中为各醇份WI114<-“MN,的中能j榆木中枷入id域凡卜株避稣定则心*状.做MUT仲依JL5«!的兴jMIJ½>J所选六位|.贴为扇WKMh-Sh.做兴jAT;M)AKJ女秋XU,双包:谡、你”、水池净过随现役.MZWf<fl.5.2.1.5TTWIJHI次.IO次为1个疗粽图13DB45/T2710-2023中医胃院痛(慢性胃炎)诊疗规范3.外治法外治法治疗FD行之有效.主要包括针灸、穴位贴敷、中药热熨法等。3.1 针灸穴位选择:主穴中脱、足三里、胃命、内关;脾胃虚寒杼.加气海、关元:Hf气犯目号.加太冲;饮食分滞并.加下腔、梁门:气滞加减者.加膈俞。3.2 穴位贴敷用溶剂随证调制不同中药,贴于神利、中脱,天枢等穴位。3.3 中药热痴法食盐、吴茱萸、麦皴等炒热.装入布袋中.热更痛处。图14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P25963.2.2针刺疗法主要参照李军祥,陈言言李岩.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7,12:889-894.进行确定,见图14,以及DB45/T2710-2023中医胃脱痛(慢性胃炎)诊疗规范(见图16)进行确定。HW。Jr皿皿v/lk*Vv511Rk4.4中医特色疗法-(1)针剌疗法到实证:以足厥阴肝经、足阳明冏经穴位为主,以妄针剌,采用污法;常取足三里、天枢、中脱、内关、期门、阳陵泉等虚证:以背俞穴、任脓、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穴为主,一针剌.果用补法.常用脾俞、胃俞、中脱、内关、足三里、气海等.图15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P8925.2.4针刺疗法5.2.4.1 主穴中院、下院、气海、关元、大枢、大机5.2.4.2 配穴寒热惜杂证加上巨岛阴陵泉:湿郁扉国证加上巨虚;肝胃气而证加期门、阳陵泉;肝胃郁热证加上巨虚、相此牌同域证加足三里:身阴亏虚证加丰瓯5.2.4.3 行程每日1次,45次为1个疗稔图16DB45/T2710-2023中医胃院痛(慢性胃炎)诊疗规范3.2.3灸疗主要参照DB45/T2710-2023中医胃脱痛(慢性胃炎)诊疗规范,见图17。5.2.2艾灸5.2.2.1穴位选择灸疗主要适用脾FJ虚寒证,取穴为足三里、中朕、神阙、特效反射区(背部第9ll胸椎两他旁开1.5寸).僧痛、腹痛、假胀可灸足.里:胃疝、反得吞酸、呕吐、暧气可灸中脱:Hl脱痫、腹张、吸气可灸神阙:腹痛、腹张、嗖气、咫吐等可灸特效反射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