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大全.docx

    • 资源ID:946713       资源大小:47.99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大全.docx

    青岛版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操作三年级上册一、P18第6课哪杯水热【实验名称】温度计的使用【实验目的】了解温度计的根本构造;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实验器材】烧杯、水、温度计【实验步骤】1、(温度计主要有三局部构成:玻璃泡、玻璃管、刻度)使用时,手拿温度计的上部。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3、35分钟后,等温度计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4、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平。此时水的温度是摄氏度。【实验说明】标准读、写温度的单位。即:摄氏度C二、P38第14课水往高处走【实验名称】探究水往高处走的秘密(或物体的毛细现象)【实验目的】了解毛细现象,能解决水往高处走的秘密【实验器材】毛巾(或布条)、红墨水、实心和空心的玻璃管(粗细不同)、纸片、水槽【实验步骤】1、在水槽中倒入水,滴入几滴红墨水(为了便于观察),使水变成红色。2、将实验材料一端回吐浸入水槽中,仔细观察现象,发现:水沿着布条(或毛巾)、空心玻璃棒、纸片等材料向上爬,而不会沿着实心管上升。还发现粗细不同的空心管,细管的水升得高,粗管的水升得低。【实验结论】水能沿着有空隙的材料上升,这种现象叫做毛细现象。空隙越大,升得越高;反之升得低。【实验说明】了解生活中毛细现象实例:(1)浸在脸盆里的毛巾滴水;(2)用粉笔吸滴在纸上的水:(3)用卫生纸吸洒在衣服上的油;(4)酒精灯的酒精能源源不断地到达灯芯顶端三、P34第12课改变浮和沉【实验名称】改变物体的浮和沉【实验目的】了解改变沉浮的根本方法【实验器材】盛有水的水槽、橡皮泥、鸡蛋、铝片、两个小瓶(一个空的、一个盛有沙子)、盐、塑料泡沫【实验步骤】1、首先把橡皮泥、鸡蛋、铝片、两个小瓶、塑料泡沫放入水中,看到橡皮泥、鸡蛋、铝片、一个小瓶沉到水底,另一小瓶、塑料泡沫浮在水面。2、把橡皮泥团捏成小船状,放在水中,它浮在了水面:把沉入水底的小瓶内物体倒出,放入水中时,它浮在了水面上;在沉着鸡蛋的水中参加盐,鸡蛋慢慢浮上了水面。3、再把橡皮泥团捏成一团,放入水中时,它又沉入水底;在浮着的小瓶内装上物体,放入水中,小瓶沉入水底;再把鸡蛋放在没有盐的水中,鸡蛋又沉入水底。【实验结论】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有:(1)改变物体的形状;(2)改变物体的重量:(3)改变水的密度。四、P60第21课空气的成分【实验名称】分析空气的成分【实验目的】了解空气的成分【实验器材】盛有红水(便于观察)的水槽、去掉底的塑料瓶(集气瓶)、蜡烛、火柴、粘有蜡烛油的玻璃片。【实验步骤】1、把粘有蜡烛的玻璃片放入水槽内。2、在没有点燃蜡烛时,罩上塑料瓶,此时瓶内外水面相平。3、点燃蜡烛,再把塑料瓶罩上,我们看到蜡烛火焰慢慢熄灭,同时水慢慢涌进瓶内,水面高出瓶外。这说明燃烧消耗一局部空气,即一局部空气支持燃烧(氧气)。4、小心拧开瓶盖,划燃火柴,迅速伸入瓶口,观察到火焰立即熄灭。这又说明燃烧剩余的空气不再支持燃烧。缺乏:拧开瓶盖时,外面的空气进入局部,即使很迅速也会影响到现象,火焰不会立刻熄灭或者是根本不熄灭。因此,塑料瓶换为集气瓶。改良:4、一手按住瓶,一手伸进水中托住玻璃片,移出水槽,正立在桌上,迅速移开玻璃片,划燃火柴伸入瓶口,观察到火焰立刻熄灭。玻璃片的缺乏:把玻璃片放入水槽中,玻璃片与水槽底紧紧贴在一起,不易取出,用力大了,易划伤手。改良方法:把玻璃片向下的面均匀粘上几滴蜡油,使用方便好用。【实验结论】空气主要是由支持燃烧的氧气和不支持燃烧的氮气组成。【实验说明】实验课中只要用到火柴,必须准备污物桶,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三年级下册、P4第2课玩滑梯的启示【实验名称】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目的】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物体的外表光滑程度和物体轻重。【实验器材】长木板、毛巾、橡皮筋、被拉动物体(钩码及钩码盒代替)【实验步骤】1、用橡皮筋在光滑的木板上匀速拉动物体,观察橡皮筋的长度变化。2、在木板上铺上毛巾,让它外表变得粗糙,再用橡皮筋拉动刚刚的物体,观察橡皮筋的长度变化(比在光滑木板上拉动时橡皮筋变得更长些)。说明:在光滑木板上摩擦力小,在粗糙木板上运动摩擦力大。3、在光滑木板上再拉动物体,观察橡皮筋长度的变化:向钩码盒内加放钩码或减少钩码来改变物体重量,再拉动观察橡皮筋长度变化。会发现:物体重了,摩擦力大;反之,摩擦力小。【实验结论】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外表光滑程度和物体轻重有关。外表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物体越重,摩擦力也越大。【实验说明】1、”被拉动的物体"用“钩码盒”代替,在改变物体轻重时,只改变盒内钩码数即可。2、比照实验的设计从四年级上册开始,而这里没有要求学生学会设计比照实验(即实验中只有一个不同条件,其他条件相同)。但作为老师准备材料时应做到心中有数,按比照实验要求准备。3、测力计的使用是四年级下册设计的内容,三年级的学生还没有认识测力计以及力的单位“牛顿”,因此,不能用测力计拉动物体比拟力的大小,只能用橡皮筋或松紧带拉动,通过比拟橡皮筋或松紧带长短变化获得“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知识。二、PIO第5课有趣的磁铁【实验名称】探究磁铁的性质【实验目的】了解磁铁的根本性质【实验器材】磁铁、大头针、金属片、玻璃片、木片、纸片、塑料、水槽(盛水)、泡沫板、支架(铁架台)【实验步骤】1、用磁铁靠近木片、纸片、塑料、大头针等材料,发现磁铁只把铁制物品吸起来,说明磁铁有吸铁的性质。2、拿起磁铁用线固定在中间,让它水平悬挂起来:把另一块磁铁放在水中的泡沫板上。过一会儿,观察到两块磁铁都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指南的一端叫南极(三),指北的一端叫北极(N)O以上现象说明磁铁有两极,有指南北的性质。3、拿起另一块磁铁,用它的两端分别去靠近水槽中或悬挂着的磁铁,发现相同磁极相互排斥、不同磁极相互吸引。说明磁铁的两个磁极,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吸。4、再拿起磁铁去靠近大头针,发现两极吸的大头针多,而中间吸的大头针少。说明磁铁两端磁性强,中间磁性弱。【实验结论】1、磁铁有吸铁的性质。2、磁铁有两极,有指南北的性质。3、磁铁的两个磁极,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吸。4、磁铁两端磁性强,中间磁性弱。三、P21第8课太阳和影子【实验名称】研究太阳与影子的关系【实验目的】了解太阳下物体影子有方向、长短变化的规律【实验器材】手电筒(“电筒光”代替"阳光”)、铅笔(代替阳光下的物体)【实验步骤】物体不动,拿手电筒模仿太阳从早晨到中午、到黄昏,一天中在空中的运动,观察现象。发现:影子总出现在背光而;影/在天中有方向不同和长短变化的不同。【实验结论】影子总出现在背光一面;影子在一天中有方向不同和长短变化的不同。四、P30第11课灯泡亮了【实验名称】探究根本电路的组成(或:探究灯泡亮的秘密)【实验目的】学会连接电路,了解个完整电路的组成。【实验器材】电池及电池盒、开关、导线、灯泡及灯座等【实验步骤】1、用导线把电池(装入电池盒)、开关、灯座(固定好灯泡)依次连接起来。2、合上开关,灯泡就亮起来了。3、翻开开关,灯泡就灭了。这样,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实验结论】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包括电源(如电池)、开关、导线、用电器(如灯泡)四局部。【实验说明】实验步骤中,让学生明白各局部的作用:1、开关:控制灯泡亮灭;2、电源:电的来源;3、用电器:用电工作的机器,统称用电器:4、灯座、电池盒是附属局部。五、P33第12课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实验名称】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实验目的】会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灯泡连接在一个完整电路中【实验说明】小学阶段不必出现"串联"、"并联"两个名词。让学生明白共有两种连接方法:一种是手拉手,另一种是并排连接,形象掌握即可。六、P35第13课谁的本领大【实验名称】探窕哪些物体容易导电,哪些物体不容易导电。【实验器材】塑料、玻璃、橡胶、纸板、木头(干、湿)、石头、金属丝(铜、铁、铝)、电流表【实验说明】1、能把各种材料连接进电路,看灯泡亮不亮;区分常见导体、绝缘体。2、有意识地准备干、湿两种木块。连接干木块时,灯泡不亮,说明干木块不容易导电:连接湿木块时,由于电路电流小,灯泡也不亮,但不能根据这一现象确定湿木块不容易导电,从而属于绝缘体,这时教肺应引导用更精密的仪器电流表来枪测,从而认识到湿木块是导体。3、区分好“容易”、“不容易"与"能"、“不能”的不同。四年级上册一、P4第2课我们的营养【实验名称】检验食物的营养成分【实验器材】烧杯、水、淀粉、玻璃棒、碘酒、滴管;馒头、米饭;白纸、瓜子;镣子、酒精灯、瘦肉。【实验步骤】(一)检验淀粉实验1、把少许淀粉放在烧杯内,加一点水,用玻璃棒搅拌成淀粉状糊。2、用滴管吸入碘酒,在淀粉糊中滴入23滴碘酒,淀粉糊变成了蓝色。说明:淀粉遇到碘酒变蓝色。根据这一特性,可用来检测食物里是否含有淀粉。3、把少量米饭放在硬纸板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到米饭变成蓝色。4、用滴管再向馒头上23滴碘酒,观察到馒头变成蓝色。结论:淀粉遇到碘酒变蓝色;米饭、馒头中含有淀粉。(二)检验脂肪实验把花生、瓜子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在白纸上留下了淡黄色、半透明状的油渍。说明:花生、瓜子中含有脂肪。(三)检验蛋白质实验把瘦肉切成条状,用镣子夹一细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过一会儿闻一闻,会闻到一股像烧鸡毛一样的气味。结论:像烧鸡毛一样的气味,是蛋白质被烧的气味。说明瘦肉含有蛋白质。【实验说明】区分油渍和水渍油渍:发黄、半透明;水渍:原纸色、不透明。二、P12第5课怎样加快溶解【实验名称】探窕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冰糖、小锤、冷水、热水。【实验步骤】(一)搅拌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3、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观察到:被搅拌烧杯中的冰糖溶解得快,没有被搅拌的烧杯中的冰糖溶解得慢。结论:说明搅拌可以加快溶解。(二)用热水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热水和冷水。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观察到:热水中冰糖溶解得快,冷水中冰糖溶解得慢。结论:说明用热水可以加快溶解。(三)研碎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2、取两块同样大小的冰糖,将其中一块研成粉末,然后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同时搅拌相同时间。观察到:研成粉末的冰糖溶解得快,没研成粉末的溶解得慢。结论:将物体研碎可以加快溶解。【实验说明】1、本课是学生进入科学学习以来,第次引导他们自行设计比照实验,定要控制好相同和不同材料,准备好有结构的材料。2、三种方法同时使用,会使物体溶解得更快。三、P20第9课植物的根【实验名称】验证根的吸收作用【实验目的】会设计观察实验;知道根有吸收作用。【实验器材】一株生长好的植物、玻璃杯、花生油。【实验步骤】1、在玻璃杯中参加适量的水。2、把植物放入玻璃杯中。3、在玻璃杯里滴入花生油,防止水分蒸发。4、用橡胶塞(中间钻孔、切成两半利于固定植物)固定好植物,并在杯壁处做标记。5、把植物放在向阳的地方,观察玻璃杯中液面的变化。【实验现象】玻璃杯中的液面会逐渐下降。【实验结论】根有吸收作用。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溶解在水中的养分也吸收了。【实验说明】1、玻璃杯可用量筒代替,直接观察刻度,不用做标记。2、花生油防蒸发,可用棉花代替。3、橡胶塞可用橡皮泥代替。四、P28第11课植物的叶(二)【实验名称】别离叶绿素【实验目的】大多数植物叶呈现绿色,是因为叶中含有叶绿素的缘故。【实验器材】锥形瓶、酒精、烧杯(盛水)、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脱脂棉(棉花)【实验步骤】1、把几片绿叶放入锥形瓶内,再参加95%的酒精到淹没叶片为止。2、把锥形瓶放入盛热水的大烧杯中。3、在三脚架上放好石棉网,然后把大烧杯放在水面,点燃酒精灯加热。4、过一会儿,会看到锥形瓶中无色酒精完全变成绿色,这些绿色物质就是叶绿素。【实验结论】叶子大多数呈现绿色的原因是含有叶绿素。【实验说明】叶绿素不溶于水,溶于酒精。将它加热煮沸,叶绿素就会跑到酒精中。五、P30第12课植物的茎【实验名称】验证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实验器材】凤仙花、水(滴入红墨水便于观察)、矿泉水瓶、小刀等。【实验步骤】1、剪取一枝风仙花枝条。2、把凤仙花插入装红墨水的矿泉水瓶里。3、把装置放在阳光下,叶面水分迅速蒸腾水分,从而使红色染液迅速上升到叶脉。4、当看到叶脉微红时,从瓶里取出,用清水冲洗,再制成切片观察。【实验现象】茎内导管被染红,其他局部没被染红。【实验结论】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实验说明】1、凤仙花俗称:指甲桃。2、凤仙花可用芹菜(其叶柄和茎是相通的)替代,效果非常好。3、时间不宜过长,因为时间长,就会因茎的横向运输,使茎内不只导管染成红色,其他局部也染上了红色,这样就不能到达预期效果了。六、P34第13课热气球上升的秘密【实验名称】热空气实验【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不漏气的塑料袋。【实验步骤】1、点燃酒精灯,用不漏气的塑料袋口朝下罩在酒精灯火焰上方。2、塑料袋罩到火焰上后,我们看到塑料袋慢慢鼓胀。用手摸-摸塑料袋,热乎乎的,手还感到塑料袋要往上跑似地。松手后,塑料袋上升,升到空中翻转口向上,变瘪飘然下落。【实验现象】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先看到塑料袋在火上方慢慢鼓胀,这是塑料袋内空气膨胀引起的,松手后又看到塑料袋上升,这是塑料袋内热空气带动的。【实验结论】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冷空气轻,会上升。【实验说明】1、标准使用酒精灯。2、本实验中要引导孩子:(1)感觉:塑料袋热,而且有一股上升的力量,说明里面的空气已成为热空气。(2)看:塑料袋鼓起来,说明里面空气受热体积膨胀。松手后,看到塑料袋上升。说明热空气轻会上升。3、如果用“纸蛇”实验,先把纸蛇提起,观察到纸蛇不转。再把它放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纸蛇转动起来。这样比照观察,更有利于说明热空气的性质。七、P36第14课充气玩具里的科学(一)压缩空气实验【实验名称】压缩空气实验【实验器材】注射器、橡皮。【实验步骤】1、将注射器活塞抽出,吸进空气。2、将注射器出口朝下,用橡皮堵住出口,吸进空气。3、用力向下压注射器的活塞,观察现象。4、等压不动时松手,观察现象。【实验现象】用力压活塞,注射器内空气体积变小;当松开手时,活塞又弹回来。【实验结论】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实验说明】手压活塞,用力要均匀,不要猛压。(二)气球的反冲实验【实验名称】气球的反冲实验【实验器材】气球、曲别针、透明板、塑料线、小车。【实验步骤】1、把曲别针做成一金属环,粘贴在气球上。2、让金属环穿过拉直的塑料线,把线拉平。3、将气球吹起松手,看现象。【实验现象】气球吹起松手,会在铁丝上飞行。【实验说明】此实验还可以这样做:把气球吹足气,固定在小车上,松手看现象:看到小车会运动。【实验结论】气球内部的气体向某个方向喷出时,气球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种现象叫反冲。八、P40第16课瓶“吞”鸡蛋的秘密【实验名称】研究大气压力的存在【实验目的】知道大气有压力;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实验器材】玻璃杯、硬板、水。【实验步骤】1、先在玻璃杯中倒满水,将硬板盖在玻璃杯上,杯口不要有气泡。2、先用手按住硬板,把杯子倒过来,慢慢松开手,观察到,硬板不会掉下来。3、将倒过来的杯口朝向前、后、左、右各个方向。【实验现象】将杯子倒过来松手,纸板不会掉下来,水也不会流出来。将杯口朝向四面八方,纸板也不会掉下来。【实验结论】大气有压力,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实验说明】1、瓶“吞"鸡蛋是本课的一个导入实验,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测,以引人大气压力实验探究。注意:选择瓶口要略小于鸡蛋"腰围”的瓶子,鸡蛋剥去外壳,为了封闭好,鸡蛋沾上水会更好,而且实验时小头朝下。2、还可这样做实验:用火柴点燃一张纸,放到广口瓶中,迅速将剥了壳的熟鸡蛋迅速塞住瓶口,鸡蛋被“吞”进去。3、实验完毕,鸡蛋不易取出。可见本册教学参考书P201瓶“吐"鸡蛋的实验。九、P40第42课水流有力量【实验名称】研究水流的力量【实验器材】小水轮、盛水的容器、大烧杯。【实验步骤】先检查小水轮转动是否灵活。(一)流量大小1、在烧杯内盛满水,在同一高度,往小水轮同一位置倒水。2、先水流量大,后水流量小。【实验现象】水流量大时,小水轮转得快;水流量小时,小水轮转得慢。【实验结论】水的流量越大,水流的力量越大。(二)水位上下1、在烧杯内盛满水,用同样水流往小水轮同一-位置倒水。2、先在高处流下,后在低处流下。【实验现象】水从高处流下,小水轮转得快;水从低处流下,小水轮转得慢。【实验结论】水的高度越高,水流的力量越大。(三)流速快慢1、在烧杯内盛满水,在同一高度往小水轮同一位置倒水。2、同样的水流量,先流速快,后流速慢。【实验现象】水流速快,小水轮转得快;水流速慢,小水轮转得慢。【实验结论】水流速越快,水流的力量越大。【最终结论】水流的力量与流量、水位、流速有关系。【实验说明】1、如果学校器材没有小水轮,可用身边材料代替制作。详见教学参考书P216.2、控制“流速一样大”,可用注射器、橡胶压缩球、水龙头等材料代替。3、实验中,比照实验的相同、不同条件要控制好。每次实验时,水要倒在小水轮的叶轮外端,效果更明显。十、P46第18课杯子变热了(一)酒精灯的使用【实验名称】酒精灯的使用【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污物桶。【实验步骤】1、使用时,一手扶着酒精灯,一手翻开灯帽,口朝下竖着放在酒精灯附近。2、划着火柴,自下而上划过灯芯点燃酒精灯,甩灭火柴。3、给物体加热时,用火焰的外焰(外焰的温度高)。4、用完后,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盖灭后翻开,再盖上。【相关了解】1、酒精灯的构造有三局部:灯身、灯芯、灯帽。2、酒精灯参加量不要超过灯身的2/3,不要对燃。3、酒精灯火焰从外到内分:外焰、内焰、焰心。4、熄灭酒精灯时,千万不要用嘴吹,以免引起火灾。【实验说明】本册第一单元第2课我们的营养中就用到了酒精灯,第四单元第13课热气球上升的秘密一课中,使用酒精灯比用蜡烛效果好。而教材在本课才有酒精灯的标准使用的要求,建议老师可自行把这操作在学期初就让学生了解,以更有利于教学。(二)研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式【实验名称】热传导实验【实验器材】热学实验盒底、立柱、铜棒、凡士林、酒精灯、火柴。【实验步骤】1、在铜棒的五个孔内填满凡士林,铜棒外表用干布轻擦一下,使每个孔内凡士林根本相同。2、在每个孔中心插一根火柴,并使火柴头垂直向下。3、用酒精灯给铜棒固定加热。【实验现象】用凡士林粘的火柴,自加热一端按顺序落到桌面上,离火焰最远的火柴最后落下。【实验结论】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传递方向是:从温度较高的局部传到温度较低的局部。【实验说明】1、为了防止“热辐射”原因使火柴依次掉下来,在第一根火柴和酒精灯之间,可用一纸板隔开。2、凡士林不要用蜡烛油代替。十一、P48第19课水变热了【实验名称】研究热在液体中的传递【实验器材】三脚架、酒精灯、石棉网、火柴、烧杯、水、木屑(锯末)、液体对流实验器。【实验步骤】1、在烧杯的水中,参加木屑,放在酒精灯上方的石棉网上加热。2、仔细观察,水中的木屑在水底上升,上升到水面又下降,到达水底又上升,在水中形成对流。3、用烧杯从液体对流实验器上口注满水。4、用钢笔在上口滴两滴墨水,看到墨水下降。用酒精灯先给矩形管的侧均匀加热,再固定加热。5、我们看到下降的墨水顺着加热一侧上升,上升到顶部,从旁边一侧卜.降,黑水循环流动起来。【实验结论】加热容器底部时,底部受热的水会上升,周围及上面较冷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又被加热而上升。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这样就使水产生对流。热在水中主要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实验说明】1、木屑不易过碎,也不易过大,用水泡过再用,效果会更好。2、如果有“液体对流演示器”,用它来引导会更容易些。十二、P50第20课它们会生热吗【实验名称】探究不同物品是否会生热【实验目的】了解平时棉衣、棉被等是保温材料,而不生热;不同材料保温性能不同。【实验器材】温度计、毛皮、毛巾、海绵、棉花等。【实验步骤】1、将四支温度计上端分别拴好棉线,并记录下初始温度。2、分别用毛皮、毛巾、海绵、棉花包住四支温度计的液泡,用皮筋搠好。3、观察记录温度变化情况。【实验现象】温度计的读数没有变化。【实验结论】它们不会生热,只是保温。【实验说明】1、所用的温度计提前拿到上课教室1015分钟,以免温度计在实验室拿到教室使用时,两室温度不同影响到实验结果。2、用材料包液泡的过程中,不要用手触摸温度计的液泡,更不准用手握着包好的局部来观察数据。3、区分好“保温"、"生热”的不同含义。四年级下册一、P2第1课温度计的秘密【研究温度计的秘密】温度计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用过。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温度计的知识,如种类、构造、创造人,再让学生玩玩温度计,看有什么新发现(手捂、哈气,发现有红色液体上升并下降等,这时让学生猜是什么原因使液体上升和卜.降?)要知道其中的秘密可利用实验材料做温度计,让学生讨论做法(把小瓶倒满水,盖上插吸管,做个模拟温度计)然后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看看和温度有什么关系(热水上升,冷水下降)。让学生猜测:是什么原因使液面上升或下降?引导:小瓶里面的水变多或变少了吗?那是什么多了?(是体积变了)看看不同液体的温度计是不是也会放在热水里液面上升、在冷水里下降?比拟-下哪种温度计上升比拟快?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牛奶、醋、饮料、酒精等所有液体都会遇热体积变大,我们说"膨胀";遇冷体积缩小,既“收缩”。其中,酒精上升最快。最后让学生想方法给温度标上刻度,比一比哪组温度计最准确。二、P4第2课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研究气体、固体热胀冷缩性质】1、把一气球套在烧瓶口上,看到气球是瘪的;放入热水中,看到气球鼓起来,说明烧瓶内气体受热体积膨胀。再放入冷水中又看到气球又变瘪了。2、首先找一铜球与铁环,使铜球刚好穿过铁环。再用酒精加热铜球一段时间,用铁环从底部往上套金铜球,发现不能通过了,因为铜球受热膨胀了,再放入冷水,让球再一次通过铁环。三、P14第6课岩石的风化【温度变化对岩石的破坏】用镣子夹一小岩石,在酒精灯上烧一会儿,然后立即把它放进冷水中,反复几次,看其外表裂缝或掉下石屑。说明温度变化对岩石的破坏。此实验假设用已风化过的页岩,有点裂缝,可节省时间。四、P19第7课土壤里有什么【分析土填的成分】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有气泡出现,说明土壤里有空气;再尽量搅拌,然后静止,发现沉淀物分层,说明有大颗粒的沙河小颗粒粘土;最后用滴管取上层清水少许,放在小碟中加热,烧干后,有“脏”痕出现,说明土中有溶于水的物质,同时有气味,变色,说明含腐殖质;把土放在铁盘里用火烧,冒烟,有气味,烧过后颜色变浅,说明有可燃腐殖质。五、P22第8课土壤的种类【认识各种土填的不同特点】用捏团,看颜色、颗粒的方法,比拟土壤粘性、颗粒不同。把三个同样大小的去底塑料瓶用纱布扎好口,倒放在支架上,分别参加同样枯燥、同样多的砂土、壤土和粘土,在同一高度同时倒同样多的水。过一会儿,比拟它们的渗水性不同,进而说明透气性也不同。六、P31第11课认识光【研究光的传播路线】将三张在同一位置带有小孔的硬卡纸,放在人的眼睛与蜡烛之间,通过小孔观察蜡烛火焰,说明只有三个小孔与火焰在一条直线上时,才能看到火焰;或用以细纸筒,闭上一只眼,通过纸筒看灯光,只有通过直纸筒才可以看到,而弯纸筒看不到现象,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七、P33第12课玩镣子【认织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1、平面镜:所成的虚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左右相反,像是正立的。物体与虚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2、球面镜(1)凹面镜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2)凸面镜:只成正立的缩小像。八、P36第13课筷子“折.了【认识光的折射现象】把一白色薄纸剪成长等于杯周长、宽等于杯高的长方形,将一半涂黑,并在涂黑处刻一条缝,贴在外壁。让手电筒光通过缝射入杯内,在缝对面做一记号,再参加水,就看到光线发生了偏离;或用激光灯照射一光线,做一记号,不改变等位,前面放入透明物质,再看光线的改变。九、P38第14课彩虹的秘密【研究彩虹的秘密】根本掌握三棱镜分解光的方法。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反复调整,七种色光排列顺序不变。再推想下雨时或雨后空中散布者细小水珠起到三棱镜作用,在阳光照射下形成彩虹。或用教材P38第一幅照片中的方法也可以。十、P41第15课飞旋的陀螺【认火光的合成】1、做三个硬纸圆盘,分别弄成红、绿、蓝三种颜色,沿半径切开一个槽,将它们沿槽口交错在一起,在心中插一硬棒做成陀螺。分别拨动圆盘,调整三个扇形面积大小,改变三种颜色比例,看色彩组合:红+蓝=紫,红+绿=黄,红+绿+蓝=白光。2、给陀螺涂上颜色。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按照自己想法任意涂,但每个小组至少有一个按P41标准七色来涂。陀螺旋转起来,就可看到七色变成灰H色。这是人的视觉暂留现象,在视网膜上,七种颜色的光叠加,形成白色的视觉效果。本课用时较长,不易做成功的活动是第三个:研究善变的光。教材以三种不同的光的组合形式为例子,引导学生设计更多实验。活动时,让学生吧手电筒蒙上各种颜色透明纸,进行色光混合实验发现:红+绿=黄,红+蓝=紫,红+绿+蓝=白光。教学时应注意:光的三原色指红光、绿光、蓝光:颜色的三原色是红色、黄色、蓝色。十一、P54第21课测=重力【测力计的使用】1、先将测力计的指针调到零刻度处。2、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相平。3、每个测力计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测力计上的最大刻度就是它的最大量程。五年级上册一、P5第2课火山【研究火山的成因】模拟实验:用番茄酱做岩浆,土豆泥做地壳,加热模拟地球内部温度高。把土豆泥摊成薄饼状,中间倒入适量番茄酱包好,放在小瓷盘中,隔石棉网加热近10分钟,看到岩浆从地壳薄的地方或有裂缝的地方喷出,形成火山。二、P7第3课地K【研究地震的成因】模拟实验:用不同颜色的毛巾做地层,用细木棍、竹片做地壳。用手挤压毛巾,模拟地壳在受力时发生变形,形成褶皱。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再用力折竹片模拟岩层的断裂,手感到振动,即地表也发生震动。三、PlO第4课做一块卵石【研究卵石的形成】模拟实验:碎石子或用砖头做河道中的石头,半瓶做流水的河道。把碎石子或砖头放入水中,拧紧盖,用力摇晃模拟水的冲去。过一会儿,看到石子变小了,棱角光滑了。从而推想:卵石是在河道中不断受到水的冲击和相互碰撞形成的。四、P20第7课声音的产生【研究声音产生的秘密】能用典型材料发出声音,看到它在振动。一般实验分三种物态。固体:音叉被敲响后,音叉发音,手感到振动或立即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四溅和波纹;手敲鼓和锣会感到振动。气体:用吹满气的气球,松手时有声音,这时看到气球口振动或嘴吹小瓶,会听到声音,看瓶内小塑料泡沫在振动。液体:用烧杯来回倒水时有声音,水面在振动;往水中投东西或搅动,水也发出声音,同时水面在振动。五、P22第8课谁能传播声音【研究谁能传播声音】在桌子一端轻轻敲击,在另一端能听到声音:找一发声物体如闹钟或,让其不断发出声音,包好塑料袋放入水中,还能听到声音种种现象说明,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并向四面八方传播。六、P56第20课蒸发(一)研究水蒸发时周围的变化用棉纱将一支温度计的液泡包住,蘸上少许与室温相同的水,发现室温下棉纱中的水蒸发时,温度计的液柱不断下降。说明:水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二)研究怎样使水蒸发得更快些比照实验:两个同样的瓷盘,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一个放置在桌面上,一个放在火上加热。实验结束时,比拟出:加热可以加快蒸发。通风、蒸发面积大两个条件好比照。七、P58第21课沸脸【研究水加热过程中的变化】实验中,要注意温度计液泡不要触到烧杯壁和杯底,且要完全浸入水中。随着给水加热时间的延长,水的温度逐渐升高,水里会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会很快从水而冲出。当将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沸点)时,水不停翻滚,不断减少,水的温度不再上升。八、P60第22课凝结【研究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比照实验:两个同样的玻璃杯,倒入同样多的、温度相同的温水,同时盖上一个冷瓷盘和烤热的洗盘。过一会儿,看到冷瓷盘上有水珠,而热瓷盘上没有。总结出:水蒸气遇冷会变成液态的水,这种现象叫凝结。九、P62第23课水的三态变化【研究水在什么情况下开始结冰】此实验需要冰块、食盐、冷开水。把冷开水倒入试管,放上温度计,再把此装置放入冰块和食盐的混合物中。过一会儿,会看到试管内水慢慢结冰。水结冰时温度不变,是十、P65第24课小水滴的旅行(一)模拟雨的形成课本P65照片中两幅都行。此实验需要少许冰块。(二)研究露和霜的形成在热水杯的水蒸气上方,放一个较冷瓷盘(上方放冰块).过一会儿,瓷盘上有一些小水珠,可称为“露".用一深色金属盒盛上冰和盐的混合物,使金属盒保持较低温度,放在含水蒸气较多的湿手帕上。过一会儿,金属外壁上有小冰晶出现,可称为“霜”。总结:露是水蒸气遇冷TC以上凝结形成的小水滴;霜是水蒸气遇冷OC以下形成的小冰晶。五年级下册一、P3第1课食物到哪里去了【研究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取两支试管,分别参加等量的淀粉液,在其中一支试管中参加少量唾液(把舌根翘起出的唾沫快)并摇匀。将两支试管放入37左右水中。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参加一滴碘酒,发现:无唾液的变蓝,有唾液的不变蓝。说明:唾液把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二、P6第2课我们的呼吸【实验名称】研究吸进和呼出的气体相同吗【实验目的】使学生知道人的各种呼吸器官:了解呼吸的意义:初步学会做:说明人吸进和呼出气体成分不同的实验。【实验器材】水槽、水、广口瓶、胶管、玻璃片、火柴、玻璃管。【实验步骤】在通过游戏捏鼻憋气后,学生会提出“人为什么总不停呼吸?"这时,引导学生研究人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是否有什么不同。可以做以下两个实验:实验1:比拟呼出和吸进气体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在广口瓶里装着澄清的石灰水,用胶塞固定直玻璃管和弯玻璃管,首先通过弯玻璃管吸气,让瓶外的空气经石灰水进入人体,观察石灰水变化,再通过直玻璃管向石灰水吹气,观察石灰水变浑吗?通过资料提示可以知道,呼出的二氧化碳多。实验2、取一广口瓶,装满水,用玻璃片从一侧推过盖严,倒着立在水槽中,然后掀起瓶口,把胶管一端伸入广口瓶内,用手扶住瓶子,从胶管另一端向瓶内吹气,用排水取气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在水中用玻璃片把瓶口盖严,将瓶子取出,口朝上放在桌上,把玻璃片移开一小口,将点燃的火柴伸入瓶内,看到火立即熄灭,说明呼出的气体含氧气少、二氧化碳多。三、P14-15第5课凸透镜【研究凸透镜的作用】放大、聚光作用比拟容易探究,重点是成像作用。把凸透镜放在蜡烛和纸屏中间,大致成一直线,适当调整凸透镜和纸屏的距离,能在纸屏上形成清晰的放大或缩小的像,实验能总结出:当凸透镜距蜡烛远、距纸屏近时,形成的像小:当凸透镜距蜡烛近、距纸屏远时,形成的像大。四、P18第7课保护眼睛【研究近视眼的成因】准备两个直径相同、凸度不同的两个透镜,先用凸度较大的凸透镜在纸屏上形成清晰的像:再让“眼睛”看远处的物体,向远处移动蜡烛,图像模糊;凸透镜位置不变,换用凸度较小的能形成清晰像,看清了远处物体。说明近视的晶状体凸度变大,才看不清远处物体。六年级上册一、P14第5课蜡烛的变化方法有:1、用小刀切块,放在铁片上加热,再遇冷。2、点燃。教材PM有个实验记录表:蜡烛在点燃、熔化两种实验方法下的现象。点燃的现象是:蜡烛先熔化,然后燃烧:燃烧时发出光和热、冒出烟。熔化的现象是蜡块逐渐融化成液体状态的蜡:冷却后,逐渐凝固成固体状态的蜡。根据产生的变化,只改变形态的有蜡烛熔化、折纸、小麦磨成粉、铁熔化、木头破碎、泥塑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的有:蜡、木燃烧,鸡蛋和面制成面包,铁生锈,泥烧成砖,石头烧成石灰为看清点燃时的变化,可把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会在烧杯里留下什么物质(烟尘、水蒸气)。实验得知,蜡烛燃烧时,不仅在形态上发生了变化,而且产生了新物质:光、热、二氧化碳、水蒸气、烟尘等。二、P16第6课食盐和水泥用学生熟悉的两种物质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一)食盐的变化器材:烧杯、玻璃棒、蒸发皿、三角架、石棉网。方法:把食盐放入水中搅拌,让食盐完全溶解,观察到食盐看不到了。再取局部食盐溶液放入蒸发皿,用酒精加热,观察到食盐又变成原来的样子,是可逆变化。(二)水泥的变化器材:烧杯、盘子、水泥、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石棉网、锤头。方法:把水泥放在盘子里,加水搅拌,观察到它成了水泥浆。把水泥浆放入蒸发皿,用酒精灯隔石棉网加热烘干,得到了水泥块。然后,用小锤敲碎它,又得到了水泥块粉。最后再加水搅拌,不能变成水泥浆。总结出:水泥加水变化后不能恢复成原来的样子,是不可逆变化。三、P19第7课铁生锈铁生锈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变化现象,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让学生交流对铁生锈条件的认识,重点是培养比照实验的能力。做“铁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生锈”实验需要准备:铁钉、纱布、玻璃瓶、碱、盐、油、醋、砂纸。实验方法:(一)用砂纸打磨铁钉,去掉其外表覆盖物。(二)把铁钉放在瓶子里,放在一个地方,并编好号:1、空气,2、装满水,2、半瓶水,4、盐水,5、碱而溶液、醋溶液同时放入相同铁钉,相同时间后观察铁钉生锈情况。(三)观察记录铁生锈的情况:水中,轻微;一半水、一半空气,严重;空气中,轻微;醋、碱、盐、水中,严重生锈;油中无锈。实验结论:铁在有空气、有水、有酸碱盐的情况下容易生锈。P39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主要是模拟实验。四、P41第14课白天与黑夜先根据照片及讨论,引出:地球上有昼夜,昼夜最主耍的不同、造成昼夜不同的原因。再让学生想“站在宇宙中",用模拟实验的方法,让大家设计实验。师生共同研讨出实验方法: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地球仪模拟地球,观察实验现象。这时,使学生注意地球仪不要转动得太快。调整手电筒与地球的距离,光线照亮半个地球即可。调整后,手电筒不能随便乱动,最好找个有毅力的孩子负责手电。实验中一般会出现两种转动地球仪的方法:一个由西向东,一个由东向西。到底怎样转动,让大家根据平常看到的现象来判断:车向东行驶景物向西,车向北景物向南。思考:当看到景物由东向西时车该向哪运动。太阳东升西落,为了观察更清楚,首先确定一观察

    注意事项

    本文(小学科学实验操作大全.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