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收入情况分析.docx
国民收入情况分析一、#市国民收入分配变化情况2010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420.33亿元,按照分配法计算,其中:劳动者报酬662.4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6.6%;生产税净额212亿元,占比14.9%;固定资产折旧132.94亿元,占比9.4%;营业盈余412.94亿元、占比29.1%。从收入分配结构及近10年来的变化情况看,主要存在三个特点:一是企业营业盈余占比上升快。从2001年占比9.5%的水平,至2010年达到27.2%,上升17.7个百分点。二是企业盈利增速明显快于经济增长。2002-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和利润年均增长分别为33.9%,48.5%,高于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0.8个和25.4个百分点。三是财政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速。20012010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0%、快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9.04个百分点,如果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则快了约5.4个百分点。收入分配存在三个方面问题:一是劳动者报酬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相对偏低。2010年占比为46.7%,明显低于全国50%及国际上高于50%的水平。二是劳动者报酬占比下降明显。2000年我市劳动者报酬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6.5%,至2010年比重为46.7%,下降了19.8个百分点。三是居民收入增长低于经济增速。2001-2010年,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2%和10.1%,低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0.76、0.86个百分点,如果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则分析大约低了3.2、3.7个百分点。二、关于“十二五”“两个同步”想法我市“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6%,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2%、13%,要求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超过55%,城乡居民收入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同步。实现上述目标,将强化两大举措:一方面,促进社会充分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着力打造“创业之城”。加大公共财政对就业的投入,多渠道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小微型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实施“全民创业”计划,以创业促就业。完善信息平台、技能培训等服务,改善公共就业服务;发挥工会和行业组织的作用,加快建立劳动者、用人单位和政府三方工资集体协商机制,促进企业和职工发展成果共享。另一方面,普遍增加居民收入。落实工资支付监控和工资保证金制度,着力解决工资拖欠问题。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建立低收入居民生活补贴与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联动机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农产品最低收购价格,加快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落实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职工特别是基层一线职工工资水平,实现企业所得和职工收入的同步增长。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扩大居民投资渠道,创造条件让更多居民获得财产性收入。三、几点建议目前,因财权、事权限制,收入分配的决定权更多地在于中央,特别是对于中西部地区,经济正在处于加快发展阶段,发展的任务仍然是第一位的,所以,调整收入分配、分享发展成果,更多地在于落实国家有关政策,本地区能够主动作为的空间不大。因此,建议:一是实行更大程度差异化的财政税收政策。进一步改革税收政策,扩大中西部地区税收分成,做大财政收入,增强地方可用财力。对中西部地区企业进一步强化结构性减税,减少企业负担,提升员工工资水平。进一步提升个人收入征税上限,在导向上支持低收入阶层增加收入。二是实行更大力度的收入分配调节。重点是强化对垄断行业、大型央企的监督,实行阳光化工资水平,努力消除行业垄断性带来的收入分配不公。进一步发挥税收杠杆作用,重点强化对垄断行业、娱乐等一系列特殊行业的税收征管,促进收入公平。进一步提升粮食、油料等基本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实行更加完善的法律保障。进一步完善财产保护法律,明确界定合法私有财产范围,严格对合法私有财产的保护,稳定社会心态,努力杜绝国内资产外流。进一步加快各级政府政务公开,加强社会监督,压缩政务领域的“灰色操作”,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使企业有更大空间改善一线员工待遇。进一步完善产品质量标准方面的法律法规,确保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劳动报酬的同时,保障食品、药品以及相关社会服务产品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