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区“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docx
淮安区“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淮安市淮安区交通运输局江苏交科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二。二一年六月工程咨询单位甲级资信证书资信类别专业资信单位名称江苏交科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教园区科技路12号9132089113943038X1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证书编号9132089113943038X1-18ZYJ18发证单位:201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监制公路,市政公用1:程目录概述1第一章“十三五”发展回顾与评价5一发展成效6二、“十三五”发展评价12第二章发展形势与需求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发展形势18二、发展要求20三、需求预测22第三章“十四五”发展目标28一、指导思想28二、基本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29三、发展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四、发展思路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十四五”主要任务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络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完善“高品质”的客货运输服务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创建“高效能”的交通运输治理体系49第五章保障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一、组织保障二、加强规划引领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强化资金保障四、加强土地保障五、人才保障六、技术保障第六章重点项目实施情况表.,附图:淮安区“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图错误!未定义书签。概述“十四五”规划我国是进入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五年规划,是全面推进交通强国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五年规划,是贯彻落实中央完善规划体系、加强规划衔接要求的五年规划。淮安区编制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必须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运输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规划编制工作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规划编制思路,深入研究规划重点问题,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立足国内和放眼全球相统筹、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战略引领和操作实施相结合,加强组织领导,加强部门协调,加强调查研究,扎扎实实做好规划编制工作,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坚实的五年规划支撑。同时,谋划“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必须立足于当今世情、国情、省情的大背景,深刻认识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新变化,自觉把握全国、江苏省、淮安市和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一、规划背景国家层面: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和坚强保障Q习近平总书记对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寄予殷切希望,多次就交通运输有关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反复强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很强的先导作用”,明确指出要把交通一体化作为先行领域,加快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交通运输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和服务性的功能属性,赋予了交通运输发展先行官的历史新定位。党的十九大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提出了交通强国战略,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目标: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省级层面: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江苏省要紧紧围绕“两个率先”光荣使命、为全国发展探路的指导思想,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建设“交通强省”战略目标,从2020年到2035年,奋斗15年,建成更便捷、更高效、更智慧、更绿色、更安全的高水平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建成交通强省,交通运输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其中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全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再奋斗15年,全面建成高质量的交通强省,交通运输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领先行列。国省战略层面:淮安区地处“一带一路”和长三角一体化双重国家战略辐射范围内,“一带一路”和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要求淮安区通过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扩大对外开放,积极融入周边发展大局。2018年10月18日,国务院关于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批复正式发布,规划形成“一带三核多节点”的空间结构格局。作为淮安市的重点区县,淮安区构建方便、快捷、高效的立体交通网络不仅是自身发展所需,同时也是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的重要保障,助力打造淮河生态经济带核心城市。此外,淮安区位于淮海经济区和江淮生态经济带重叠区域,是江苏“一带两轴、三圈一极”城镇空间结构中的增长极,有必要通过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引领,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打造1+3”功能区中心城市和城镇空间体系的重要增长极。市级层面:淮安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提出淮安“十四五”时期的发展定位是“绿色高地、枢纽新城”,从深层次对接融入重大战略、全方位拓展优化开放通道、多维度推动对外开放升级、打造更加优越营商环境。在以上背景下,开展淮安区“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超前谋划,基于自身发展需求,提出重大交通设施发展诉求,强调规划预控与“准终极”线网规划,纳入至全省综合立体交通网,为淮安区“十四五”期间交通发展带来难得发展机遇。二、规划范围本次规划的范围为淮安市淮安区全区。三、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十四五”时期,即:2021-2025年。第一章“十三五”发展回顾与评价“十三五”期间,淮安区交通运输行业主动对接“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以服务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宗旨,以进一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为重点,以打造人文交通、法制交通、和谐交通、绿色交通、科技交通为目标,综合规划,统筹安排。“十三五”开局以来,在区委、区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淮安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行业文明和队伍建设为保障,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谋划并实施了一批具有较高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项目,同时uPPPn模式的成功实践,打破了项目资金困难的瓶颈。各项措施多管齐下,使全区综合交通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综合交通运能和运力进一步增强,在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提升运输服务水平、改革创新和科技信息化、增强行业管理能力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完成了“十三五”主要规划目标,交通运输服务经济产业发展和公众出行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服务能力总体满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一、发展成效(一)交通建设投资进一步提高,有效保障行业发展“十三五”期间,淮安区围绕“实现高铁梦、港口成体系,十五分钟上一级路,形成铁、水、公联运的综合交通枢纽”的目标,坚持“公铁水”建设齐头并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形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支撑。总体来看,淮安区基础设施的建立健全有效提升了全区交通服务水平和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能力。(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交通网络逐步完善1.公路建设进展加快,路网结构进一步完善“十三五”期间,公路建设取得较大进展,2020年底,淮安区境内现有公路总里程2277公里,公路网密度达150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81公里,计2条,其中京沪高速32.5公里、盐洛高速48.5公里;一级公路147公里,二级公路222公里,三级公路141公里,四级公路1686公里,四通八达的路网结构已经初步形成。形成了以国省道为骨干、县乡道为经络、干支相连、连接各乡镇、覆盖所有行政村的公路网,路网结构日趋合理。相比较“十二五”末而言,“十三五”期间公路网总里程有所增长,高等级公路(二级公路及以上)里程占公路总里程的比例由“十二五”的18.98%增力至U2020年末的19.76%,路网水平进一步提升。(“十二五”末,淮安区境内现有公路总里程2066.73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1公里,一级公路87.913公里,二级公路223.426公里,三级公路120.018公里,四级公路1524.115公里,等外公路111.261公里。)(1)高速公路稳步推进京沪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全长27.3公里,总投资约12.3亿元。该项目已进入施工阶段,沿线土地房屋征拆基本完成,积极争取新增的“平桥互通”已同步开工建设。(2)国省干线公路“十三五”期间干线公路建设步伐加快,348省道建成通车,264省道、327省道开工建设,进一步完善了淮安区公路的干线骨架网络,构建起对外主要通道,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Q全面推进343国道淮安区段、233国道淮安区段、235省道淮安区段、350省道淮安区段、428省道南延段和328省道淮安区段等项目前期研究工作。(3)农村公路“十三五”期间,全面完成“四好农村路”创建工作,新改建农村公路488加、桥梁75座,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263km,农村公路技术等级有了较大提升,危桥状况得到有效的改善,县乡村道安全隐患治理水平显著提升。2 .港航建设稳步推进,通航条件进一步改善(1)航道通航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区现有航道总里程537.21公里,其中二级航道35公里,三级航道15.21公里,五级航道34.58公里,七级航道53.72公里,等外航道398.7公里。(2)内河港口功能进一步扩展全区现有码头9个,泊位50个,码头岸线长3294.36米,年通过能力达1952万吨。“十三五”期间,淮安区内河港口功能进一步扩展,加快推进港区建设,实现淮安港淮安港区上河作业区一期码头工程开工建设,实施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建设项目,努力再现京杭运河“黄金水道”繁华景象,重现淮安“运河之都”历史辉煌。3 .铁路有新突破,淮安区迎来高铁时代我区境内现有铁路总里程98.5公里。高速铁路2条,其中连淮扬镇高铁25.6公里、徐宿淮盐高铁40.4公里;普通铁路1条,即新长铁路32.5公里。“十三五”期间,淮安区铁路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高铁发展进程持续加速,徐宿淮盐高铁、连淮扬镇高铁相继通车,综合客运枢纽淮安东站全面建成。宁淮城际铁路于2019年9月开工,建成后将实现苏北各设区市至南京1.5小时交通圈。铁路项目的建设开通,将为淮安区群众的出行提供更加便捷的方式,有力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4 .机场建设加快推进淮安区通用机场项目研究,启动了项目选址研究工作。(三)运输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1.客、货运发展进一步优化城际客运方面,我区已开通城际客运班线46条,拥有91辆中高级客运车辆,直达省内各大城市及上海、杭州、青岛、宁波等城市。目前已对所有老旧车辆进行了淘汰更新,积极推广使用节能环保新能源设备。城市公交客运方面,城市公交由市城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经营。“十三五”期间新辟城市公交线路3条,优化城市公交线路3条,新增65辆纯电动公交车,新建充电桩30个,同时,加快公交站场建设,新建的淮安汽车客运东站公交场停车场、华西路公交停车场,2020年在建的城西公交停保场项目投入使用,缓解了我区城市公交停放保养需求。与市里同步,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为28.1%,万人公交车拥有量为17.2标台。至2020年底,全区拥有城市公交线路21条,车辆294辆,全部为新能源公交车辆;设置城市公交站点285个,线路总长280公里,有力推进了公共交通服务事业发展。出租客运方面,进一步增加城区出租运力辆,2020年末全区出租车195辆,建成客运车辆GPS联网联控系统,管理制度逐步完善,服务品质稳步提升。城乡、村镇公交客运方面,为满足农村居民出行需求,大力发展城乡、村镇客运,2020年末我区农村客运站7个,分别为宋集客运站、林集客运站、马甸客运站、流均客运站、泾口客运站、车桥客运站、朱桥客运站。共有10条城乡客运线路,160辆城乡公交车辆,51条镇村公交线路,65辆镇村公交车辆,线路总长945公里,镇村公交实现乡镇全覆盖。货运业方面,全区物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拥有国家级电子商务物流示范基地1家(淮安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园)、省重点物流企业1家(江苏宇通物流有限公司)、省农村物流示范点2家、国家级3A物流企业6家。2 .社会综合客货服务水平提高,运输总量显著增长全力抓好交通服务保障。加快发展出租运力,解决城区“打的难”问题,扎实推广使用新能源车辆。积极引导货运企业加快运力结构调整,推进货物运输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鼓励发展厢式货车、集装箱车、罐式车和重型货车,提升重型货车的比例Q提升重型货车的比例(其中重型车占比较十二五期间上升5.5%.),全区道路和水路货物运输运力增长势头良好。目前,全区从事公路货运车辆4234辆,总载重吨位达4.93万吨,其中从事危险品运输车辆140辆,载重吨位1150吨。2020年完成道路货运量663万吨,道路货物周转量119500万吨公里。全区从事水路货运船舶1092艘,载重吨位75.3万吨,2020年,完成水路货运量1401.82万吨。(四)行业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行业整体日趋规范1.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以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为重点,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坚持开展各类隐患排查治理活动,扎实推进危货运输等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从源头上预防各类安全隐患的发生。深入开展应急预案实战性演练,进一步提高应急保障能力,不断强化安全教育。3 .行业管理和精神面貌逐步改善全面加强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建立交通系统目标责任和作风效能考核体系。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系列活动,增强了交通系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充分发扬民主,重大事项均通过党委会议决定。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致力打造群众满意交通。朝着服务无条件,帮办无差错,工作无违纪,任务无折扣的目标迈进。通过新闻媒介、微信、网络等途径公开服务职责,亮出服务内容,实现民情在第一时间掌握,帮办在第一节点到位,措施在第一环节落实,责任在第一岗位执行,问题在第一现场解决。以敢为人先的魄力、敢谋新篇的勇气、敢于担当的作风,争做服务发展的先行军,努力建设地方党委政府、企业客商和公众满意的交通队伍。4 .科技信息水平提升建设了局域网,开通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和各类管理应用系统,并相继建立了对外服务网站,实现了有关信息网上发布,同时与上级主管部门进行网络联接和利用互联网传递信息,逐步实现了政务公开信息的网上发布和有关业务的网上办理。在规划、勘察、设计等工作中,相关单位已经利用网络开展联合设计,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CAD)、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RS)等,基础设施建设前期工作大大加快。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理念逐步渗透,计算机联网售票,车站、港口、车辆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亦普遍应用,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二、“十三五”发展评价(一)成效结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所提升(1)区域公路网日趋完善我区“十三五”期间,稳步推进了国省干线公路项目的建设,348省道工程建成通车,264省道及327省道建设有序推进。全区的公路网络容量、服务水平将极大提升,但与“十三五”末基本实现“双干线、广连通、全覆盖”和“十分钟进网、30分钟通达”的服务目标,还有较大差距。(2)出行更加安全便捷一是完成“四好农村路”创建工作,全区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覆盖率达100%,农村公路三类及以上桥梁比例达97%,镇村公交开通率100%,县道、乡道及通镇村公交线路的村道安全隐患治理率达到100%,农村公路列养护率和经济性养护率均达100%。已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骨架,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为主体,农村公路为基础的层次分明、衔接顺畅、运行高效的公路网络体系,构建了城乡贯通、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便捷安全出行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助力助推乡村振兴蓬勃发展。二是不断对城乡及镇村公交线路进行优化调整,解决了农村百姓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进程。积极推进“两客一危”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全区“两客一危”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均达到二级资质O积极运用科技手段落实“两客一危”车辆安全监管,所有“两客一危”车辆均安装了车辆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终端设备,实现了实时监控车辆运营全过程,保障了运输安全。三是撤渡建桥工程稳步推进。“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4000万元,完成了宋保大桥、李码大桥等撤渡建桥项目。随着撤渡建桥项目的落地,解决了废黄河两岸人民多年来“过河难、过河险”的问题,消灭安全隐患。但是京杭运河、苏北灌溉总渠、头溪河还有部分渡口未能按规划撤销,渡运安全风险仍然较为严峻。(3)高速铁路建设实现零的突破“十三五”末年,连淮扬镇、徐宿淮盐高铁顺利通车,我区正式迈入高铁时代,到达省会南京,经济中心上海的时间将大幅度缩短。(4)航道与港口建设有序推进我区积极对境内港口码头实施改造升级,增强了我区境内的河流运力利用率,减少了河流沿线的企业运输成本,使我区特色工业产品更容易地走向世界。(5)货运业实现快速发展坚持提高服务水准,增强创品牌意识,为更好的服务于运输企业,充分利用行业的扶持政策,把重点工作放在创品牌创建上。(二)存在不足“十三五”期间,淮安区交通运输在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但对照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建设交通强国、交通强省的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美好出行的需求相比,我区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仍还存在不平衡的问题。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尚不健全,交通覆盖的广度与深度有待提升;干线公路、铁路的贯通成网尚未完全形成,与长三角的高速连接仍需加快,通江达海、海河联运的功能尚未充分发挥;港口、机场、铁路的集疏运体系建设有待加强,综合交通的服务与区域枢纽经济的发展还有待提高。1.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尚不健全淮安区交通运输发展实际情况为公、铁、水发展不平衡,公路交通占据主导地位,全区公路总里程占交通网络总里程的70%以上,承担了大部分的客货运输任务,以公路运输为主的运输结构在“十三五”依旧未能改变,客货运对公路的单一依赖性较强Q但公路发展与苏南等发达地区相比仍相对薄弱,路网面积密度不高,与周边市县干线公路连接不足,导致出现“有速度、不经济”。铁路货运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铁路运输现状总体供给能力不足,目前淮安区境内铁路货运只有新长铁路,新长铁路现状为单线内燃机牵引铁路,与快速发展的区域交通出行需求不相匹配。水运运力有待提升。公共服务的综合性港区码头尚未建成,以港口为中心的水陆联运体系尚未形成,综合交通运输效率有较大提升空间。航道等级提升力度不足,水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由于投资的责任主体不同,公路的投资主体是地方,而航道的投资主体是省、市,县级航道管理部门职责处于管养层面。“十三五”期,淮安区境内航道等级没有得到实质性提升,水路运输能力提升不显著。2 .出行服务保障水平有待提升城市公交的覆盖与城市扩张发展存在盲区,农村客运硬件设施服务质量、镇村公交可持续发展有待提升,城乡班车和镇村公交衔接不够。3 .资源保障能力不足随着国土空间要素趋紧、生态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空间规划、用地指标等资源供给难以落实,严重制约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推进建设。交通项目建设资金筹集面临巨大困难,规划的交通重点项目急需建设,完善建设资金、项目用地等保障机制,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第二章发展形势与需求“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性窗口期,国家和省级重大战略将淮安市的经济发展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机遇与挑战为淮安区的综合发展提供了更高的平台。国家层面上,淮安作为国家战略的淮河生态经济带中的首提首推城市,借助位居长江和黄河之间的“第三条出海黄金通道”淮河,未来必将发挥中心引领作用,在交通格局发展和经济社会方面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省域层面上,2019年,南京发改委宣布了南京都市圈范围,明确淮安正式加入南京都市圈。由于交通建设缩短了时空距离,淮安与长三角各中心城市间的联系将变得更紧密,人民出行也更为便捷,对于推动淮安加速融入南京都市圈、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淮安市深入融入南京都市圈、淮河生态经济带中心城市地位的凸显,淮安区将积蓄新一轮发展的强大底气,经济发展有望跃升新的台阶。因此“十四五”是淮安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转型时期,也是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的关键时期。淮安区交通运输发展面临的新的发展形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发展形势淮安区地处长三角经济区,路网发达交通便捷,作为重要的交通汇集周转地,要充分发挥我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加快推进客货运输枢纽布局,促进各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有效的提升了全区交通服务水平和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能力。1.国家和省级重大战略推进,要求交通发挥先行作用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愈发显现出其重大意义。“十四五”期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进入全面深化的关键期,淮安作为苏北重要中心城市、长三角区域重要的综合枢纽城市,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和省级发展战略,抓住“长三角一体化”、“一区两带一枢纽”等机遇,形成“东融西拓,南联北接”的多层次立体交通枢纽网络,构建快速、便捷、安全的区域运输重要大动脉Q因此淮安应充分发挥其在苏北地区的独特优势与辐射带动效应,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借力发展、借势跨越,加速地区客货、资本、信息等要素流动,进一步提升枢纽地位,为打造江苏新兴增长极注入强大动力。2 .区域协同发展,要求交通支撑区域格局重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全国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极大的区域带动和示范作用。南京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一体化程度较高、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家级现代化都市圈,初步建成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合作示范区。区域一体化、都市圈、城市群的协同发展,将重塑区域经济地理格局。新的发展背景下,要求淮安谋划落实江淮生态经济区、大运河文化带、淮河生态经济带组成的“一区两带”功能区与融入南京都市圈的区域新蓝图,以多层次快速交通为载体,推动淮安与南京、长三角其他城市的区域协同、融合发展。重点构建以铁路与内河水运为主的运输通道,探索低开发密度、低环境污染的生态化路径,推动其向集约、绿色、高效化运输转型。3 .适应经济发展新阶段,要求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已经转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了高质量发展,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性。十九大做出建设交通强国的战略决策,是党和国家赋予交通运输业的崇高使命。“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是进入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五年规划,是全面推进交通强国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淮安区近年来突出扶优培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坚持以创新为引领,促进制造业加快向中高端发展Q“十四五”时期成为淮安区经济产业创新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经济发展的先行,这就要求交通运输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力争实现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现代化,为高质量的经济体系建设提供重要支撑。要着力提高淮安区交通枢纽的经济、组织管理、信息流动、辅助服务等多种功能,以提升其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Q同时要着力解决交通资源分散的情况,将交通干线延伸到周边市县,提高航道、港口等级,完善多种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体系。二、发展要求1.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深化改革的战略决定,把改革创新贯穿交通运输发展的全过程,以创新为动力,以改革为主线,为淮安区交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全面深化交通运输发展中重点领域和环节的改革,进一步深化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政策创新,努力破解深层次矛盾,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最大化发挥市场在配置交通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向迈进。2 .加强合作,开放发展淮安区交通发展要积极服务“一带一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一区两带”等战略,树立包容、开放、合作的理念,扩宽发展视野,不断优化运输结构,不断深化与周边地区的战略交通合作,发挥自身优势,补齐自身短板,引领淮安高铁、水运、航空的枢纽经济发展,依托区域综合交通网络,高质量建设服务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3 .以人为本,共享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把服务和保障民生作为淮安市交通运输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提升运输服务水平。积极落实城市公交优先战略,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推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镇村公交全面覆盖,改善农村地区出行条件,让人民群众共享交通运输发展带来的成果与便利。4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优先加强交通运输部门供给侧改革,借助淮安高铁建设的契机,统筹航运、空运、铁路、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弥补目前铁路发展中的短板,扩大淮安区内河水运的优势,增强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有效衔接,发挥各种交通方式的比较优势,构建淮安区综合交通体系。“十四五”期间淮安区交通发展的核心应当是提质增效,统筹发展质量、效率、速度,以科技化、信息化为标准促进行业升级;统筹城乡交通发展,区域交通一体化建设;统筹交通建设、维护、管理、运营,推动交通可持续发展。5 .节约集约,绿色发展从国家生态文明战略的要求出发,把保护环境、减少排放和集约利用资源贯穿交通运输领域的全过程,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做到交通发展与生态承载力相适应,着力建设节能型、环境友好型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节能环保型交通管理和组织体系,引导交通运输绿色发展。三、需求预测1.发展阶段与趋势分析(1)客运业道路客运不断推行公司化经营模式,逐步迈入“网络化”、“集约化”、“多元化”的发展阶段Q网约客运将成为短途客运主导之一,旅游客运将取得零的突破。未来,淮安区客运业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调整。1)铁路发展背景下,对道路客运业影响巨大根据对最新的调研结果研究分析,预测淮安区交通运输客运业发展的趋势:城际铁路开通对中长电离道路客运影响巨大。徐宿淮盐、连淮扬镇高铁的通车(“十四五”期间宁淮高铁通车),将使得中长距离的公路班线客运的发展受到冲击,下降幅度明显,且距离越长、降幅越大。高铁的开通对于私家车出行影响甚小。随着高铁的建设与开通,铁路动车组正式开行后,淮安区居民对外交通出行除公路外,又多了一种新的交通方式。特别是中长距离运输,相比道路客运,铁路出行有着压倒性的优势,这一特征也将使得道路客运市场日益受到挤压,道路运输企业如何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与铁路差异化竞争,将是未来一段时间道路运输发展思考的重点。然而,铁路的开通对于私家车的对外出行并不会起到遏制作用,且随着私家车数量的迅猛增长,私家车出行仍将保持增长态势,这也从一个角度说明,对外运输通道的构建、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仍将是“十四五”期间交通运输发展的重点。2)新形势下,道路客运将向着旅游客运、一体化网络化发展积极探索旅游客运。随着综合运输体系的建立和私家车的普及,班线客运逐步萎缩,旅游客运将成为道路运输客运发展的朝阳产业和末端市场。要坚定不移地发展旅游直通车业务。要通过区域联合,利用既有客运网络的优势,打造道路客运业在旅游直通车业务方面的核心竞争力,使该项业务成为旅游客运的主要业务之一。积极鼓动和引导长途客运企业调整运输结构,发展运游结合、定制客运等新业态,主动应对高铁对长途客运的冲击和影响。一体化网络化发展。需要打破地区行政壁垒,破除僵化的市场运行规则,公路客运企业间有效整合客运资源,开展行业并购,通过市场化竞争优化客运站场资源,扩大企业经营规模,拓展客运营运区域和营运网络,实现纵向(即由地级市向下属市县、乡镇客运市场发展)发展和横向(省内地级市之间合作发展)联合一体化战略,提高客运市场份额,提升客运增值能力。运业发展阶段(2)货运业运输物流行业目前整体处于行业发展的积累阶段,市场集中度高,行业竞争激烈,产品和服务相似度高且种类单一。未来将逐步向行业集中阶段发展。物流快递、快运运力投入严重饱和,运力结构将面临着新的优化。物流车辆将对园区区域道路交通安全和秩序形成进一步压力,社会反响进一步强烈。其阶段主要有以下特点:1)行业将经历更加明显的整合根据不同子行业的特点,既会出现同子行业内部及同领域内不同企业的横向整合,也会出现不同子行业之间的、甚至不同行业之间的纵向整合。但这并不是一味地催生了更大规模企业的出现,而是那些已经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会从简单的规模增长转变为价值增长,步入了“做大做强”的合理增长轨迹。行业特征及竞争形势开始出现外包的 物流服务新兴的物流公司 出现,竞争来自 企业内部的物流 能力市场高度分散,竞 争来自畅通的运输 公司,新兴的物流 公司、国外物流企 业和大型国内公司 的内部物流企业分行业的物流解决 方案越来越函要市场形成几个规 模较大的仅专注于 某些行业的物流企 业想供应链上下游 延伸的服务越来越 多市场被几家大的竞争者占据,其各自的市场份额将难以提高,这些企业往往横聘物流的各个领域服务产品进一步细分,行业特性更加明显流业发展阶段2)对网络的广度及密度的要求提高以往运输物流企业的网络往往侧重于三大经济圈即珠三角、长三角及环渤海,未来网络覆盖所需的宽度将加大,向中国的西部和北部转移。3)“低碳经济”带来成本结构的新挑战减排目标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而加快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交通体系就是其一。种种“低碳”的举措会给运输物流企业带来成本上的挑战,比如,在等量运输下,铁路与公路的能耗比为1:9.3,因此可能引导交通运输模式的变化,从而导致铁路对公路货量的分流。2,需求预测(1)客运出行量稳步增加。“十四五”期间,随着淮安市长三角一体化、一区两带、南京都市圈等重大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同城化发展加快,城市联系加强,客运需求将进一步提高,民用小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随着高铁建设与通车,铁路客运占比将进一步提升。通过预测,到2025年,淮安区客运总量将达到634万人,其中铁路客运量207万人,占比32.65%;公路客运量427万人,占比67.35%o(2)货运运输规模不断提升。“十四五”期间淮安加快构建综合交通物流枢纽体系,随着相关项目建设推进,淮安区综合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将会稳步提升。其中随着港口作业区建设,水运优势充分发挥,“十四五”期间港口吞吐量年均增速有望大幅攀升。通过预测,到2025年,淮安区货运总量将达到3521万吨,其中铁路货运量300万吨,占比8.52%;公路货运量1257万吨,占比35.70%;水运货运量1964万吨,占比55.78%。第三章“十四五”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交通强国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时期。“十四五”交通发展规划对于推动淮安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十四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交通发展也将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在准确把握交通现实基础、宏观背景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形成交通规划的总体思路,提出具有宏观性、政策性和操作性强的交通发展规划,深入研究交通发展的新形势、新思路、新举措。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对于推进淮安区加快交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推进“五位一体”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牢记总书记嘱托,建好周总理家乡”为引领,围绕“绿色活力枢纽,魅力宜居古城”发展定位,全面推进“六个交通”发展,以建构安全、绿色、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提升综合治理能力,加快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淮安。二、基本原则适度超前,综合发展。继续贯彻“经济发展、交通先行”方针,以率先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核心,着力加强综合运输通道和枢纽规划建设,完善综合交通网络。按照“实施+预控”的主线,以“轻易不排除可能性”的原则,规划更有弹性、更加审慎的网络方案,为未来发展预留更多空间。切实体现存量优化和增量建设并举的思路,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存量改造,推动既有设施扩容增能。改革驱动,创新发展。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用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思路解决制约交通运输发展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加强交通运输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深入推进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形成有利于交通运输又好又快发展的体制机制环境,增强交通运输转型发展的活力和动力。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统筹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科学安排增量,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充分整合存量资源,提质增效;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合理确定交通建设项目的技术标准;统筹建设、养护、运输、管理,促进交通运输全面发展;统筹区域、城乡交通运输协调发展。提质增效,转型发展。以提升交通运输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将先进理念、制度、政策和技术手段融入发展全领域全过程,推动交通运输向更智慧、更绿色、更安全的方向发展,不断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共享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成果。三、发展目标总的奋斗目标是:发展综合交通,构建区域枢纽,提升治理能力,促进转型升级Q到“十四五”末,基本形成“一体化、高品质、高能效”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Q具体而言:交通基础设施能力充分、结构合理、衔接顺畅;城乡居民出行更便捷、更舒适,货运与现代物流业更具竞争力;信息化、智能化有效引领行业转型升级;交通运输治理能力显著提升,法治交通、安全发展和绿色发展深度融合于全过程各领域;改革与创新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有效支撑和保障淮安区逐步迈向现代化。至“十四五”末,基本形成能力充分、结构合理、公铁水空协调发展的综合大交通格局,发挥枢纽作用,保障各种运输通道及运输方式高效衔接,促进运输产业转型升级。铁路枢纽基本确立,实现高铁出行“321”通达北京、上海、南京;公路网络更加优化,国省干线公路10分钟进网目标,满足对内、对外快速联系需求;水运优势充分发挥,内河运输对接沿海港口。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运输服务质量提升,城乡之间公路全覆盖、客运便捷顺畅,基本建成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满意交通,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成果Q也为“淮安作为促进南京都市圈、淮河生态经济带、环洪泽湖生态都市群发展的新引擎”提供支撑与保障。到2025年,实现的具体目标主要从基础设施连通性目标、运输服务高质性目标、行业管理高效性目标三个层面展开:(1)基础设施:连通性目标城际连通:中心城区至周边地级市、重要交通枢纽一级以上公路或城际铁路;城镇通达:中心城区至各乡镇一级公路;乡镇联系:乡镇至乡镇二级公路;镇村之间:乡镇到村庄或居民集中聚集点一一四级以上公路。(2)运输服务:高质性目标客运:城乡居民出行更加便捷舒适,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26%,城乡客运一体化覆盖率100%;货运:货运与物流发展更加经济高效,运输企业向大型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保证运输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