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里县“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docx
龙里县“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送审稿)龙里县农业农村局二。二二年六月一、总则1(一)规划背景及意义11 .规划背景12 .规划意义3(二)规划原则41 .立足特色,创新发展42 .市场主导,政府弓I导43 .产业融合,协调发展54 .绿色引领,注重生态55 .多方参与,利农惠农5(三)规划范围及期限61 .规划范围62 .规划期限6(四)规划目标及重点任务61 .规划目标62 .重点任务6(五)编制依据71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72 .相关部门规划及资料83 .相关基础资料9二、发展基础10(一)发展现状101 .刺梨产业蓬勃发展102 .蔬菜产业培强壮大113 .稻田鱼产业稳步发展12(二)发展优势121 .交通区位优势122 .自然资源优势133 .农业资源优势134 .产业品牌优势14(三)制约因素151 .农业基础设施依旧薄弱152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153 .产业融合发展层次不高154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16(四)发展机遇161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162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特色产业发展增添动力173 .“四区一高地”战略定位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科学遵循174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助推龙里特色农业发展18(五)发展挑战191 .农业经济增长压力大192 .农业产业发展质量不高193 .农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204 .农业专业人才匮乏205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206 .“互联网+”农业发展滞后207 .农业竞争优势逐渐减退218 、总体规划21(一)指导思想21(二)发展定位22()发展思路23(四)发展战略24(五)发展原则24(六)发展目标251 .总体目标252 .具体目标25四、重点特色产业29(一)刺梨产业291 .任务目标292 .产业布局313 .主要建设内容324 .发展措施34(二)蔬菜产业371 .任务目标372 .产业布局373 .主要建设内容404 .发展措施42()生态渔业441 .任务目标442 .产业布局453 .主要建设内容464 .发展措施49五、重点支撑工程50(一)夯实农业现代化发展基础501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502 .推进农业机械装备应用513 .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524 .提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52(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531 .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532 .加强农产品质量体系建设543 .打响绿色农产品品牌54(三)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561 .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62 .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573 .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594,丰富乡村经济业态605 .推动畜牧业全产业链建设62六、保障措施63(一)政策保障措施631 .落实用地保障制度632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633 .落实惠农政策64(二)管理保障措施641 .加强组织领导642 .明确工作职责653 .严格考核问效66(三)工程保障措施661. 加强财力保障662. 创新投融资方式67(四)其他保障措施681 .加强宣传引导682 .强化科技支撑683 .保护农业环境684 .强化规划实施69附件错误!未定义书签。龙里县“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重点项目谋划表70一、总则(一)规划背景及意义1 .规划背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创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及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的实施意见(黔党发(2022)6号)等文件精神,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在农村产业发展方面,中央一号文件、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以及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支持各地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建立健全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机制,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国家、省、市、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继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和管理,打造地方知名农产品品牌,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等。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视察时提出“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的工作要求,为全省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措施、意见,提出“十四五”时期“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做大做强12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切实把乡村产业发展好,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龙里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引领工程,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因地制宜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构建高质量发展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新农村。坚持“抓单品、出特色、上规模”,大力发展茶叶、蔬菜、水果、刺梨、生态畜牧、中药材六大主导产业,坚持“育主体、强基地、促联结”,突出基地建设和布局,建成一批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种养基地。龙里县紧扣省州主基调、主战略,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发扬“大山之子”精神,大力实施深度融入“强省会”行动,依托“两山两河”推动“四化”融合发展,以山为骨、以水为脉、以绿为底,实施现代农业“特色发展、园区提升、品牌建设、主体培育、绿色增效”等工程和行动,做大做强粮食、生猪、蔬菜、刺梨、经济(果)林(含林下经济)、稻田养鱼6大特色优势产业,努力建设“开放包容、文明现代、生态优美、富裕和谐”美丽龙里新未来。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等10部委关于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农规发(2021)3号)和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等11个部门关于推动贵州省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黔农发12021)48号)等有关精神,按照农业农村部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有关安排部署,编制龙里县“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2 .规划意义“十四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编制龙里县“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为龙里县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产业振兴和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同时,编制龙里县“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大力促进全县特色产业巩固提升、山地农机化攻坚、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农产品质量品牌提升、农技人员创业创新、高标准农田建设、促农增收等具有重要意义,为全县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二)规划原则1 .立足特色,创新发展立足龙里县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刺梨、蔬菜、稻田养鱼、林业产业为主的重点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创新统筹城乡发展机制,激活各类生产要素向特色产业集聚。加强科技创新,开展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科技研发、示范、推广,强化人才培育和农民培训,提高科技支撑;加强组织创新,加快产加销、农工贸、农文旅一体化发展;加强机制创新,建立现代农业投融资机制、土地要素合理供给机制、科技与人才服务支撑机制、利益合理分配机制等,增强特色产业发展新动能。2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遵循市场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在产业发展、投资建设、产品营销等方面的主导作用,以优质产业资源和良好的市场环境吸引社会资本,努力打造开放型的产业发展格局。同时,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强化政府规划引领、改革创新、政策支持和公共服务作用。立足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整合各类资金、项目和惠农政策向产业园聚集,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创建积极性,形成凝心聚力、合力推进的良好氛围。3 .产业融合,协调发展按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念,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为关键,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强种养业与加工流通、休闲旅游、文化体育、科技教育、健康养生和电子商务等产业深度融合,增强“产加销消''的互联互通性,形成多业态打造、多主体参与、多机制联结、多要素发力、多模式推进的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助推农业产业兴旺,切实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4 .绿色引领,注重生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绿色引领,建立低碳、低耗、循环、高效的绿色发展方式,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特色产业发展全过程,优化空间布局,合理利用资源,保护产地环境,提升生态服务功能,增强绿色供给能力,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激活农业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推进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形成保护与开发并重、生产与生态协调发展的绿色生产方式。5 .多方参与,利农惠农坚持城乡统筹,创新融资机制,多方吸引投资,形成多元化投资机制,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建立完善为农、贴农、惠农的利益联结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规划范围及期限1 .规划范围规划地域范围包括龙里县行政辖区内的1个街道和5个镇:冠山街道、龙山镇、谷脚镇、醒狮镇、洗马镇、湾滩河镇。2 .规划期限规划基期年为2021年,规划期限为:2021年2025年。(四)规划目标及重点任务1 .规划目标坚持市场导向,秉持技术集成创新、产业融合发展、创业平台搭建、核心辐射作用等主体功能,吸引和聚集土地、资本、科技、人才、信息等现代要素。到2025年,构建更加完善的龙里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努力争当“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排头兵,全力打造贵州省重要农产品(刺梨、蔬菜)生产区和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2.重点任务打造贵州省重要农产品(刺梨、蔬菜)生产区。围绕打造一流绿色食品牌,以两端两精为重点,实施农业发展“一二三”行动,加快健全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动特色产业、园区农业、科技农业、“互联网+”农业高质量发展,将龙里打造成贵州省重要农产品(果蔬)生产区。打造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加强要素资源集聚,推动高新技术成果培育与转移转化,培育和壮大现代农业,推进龙里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为贵州农业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作出示范。打造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围绕打造一流“绿色食品牌”机遇,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模式和“科研+种养+加工+流通”全产业链发展思路,依托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做大做优绿色食品制造业,全力打造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乡村资源和农业特色,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全力推进农业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努力把龙里建成全省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样板。(五)编制依据1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9)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0)贵州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2 .相关部门规划及资料(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12)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13)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农产发(2020)4号);(14)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1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0)31号);(16)中共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17)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18)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19)56号);(19)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国发(2019)12号);(20)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部委(局)关于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农规发(2021)3号);(21)贵州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2)贵州省11个部门关于推动贵州省脱贫地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黔农发(2021)48号);(23)黔南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24)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3 .相关基础资料(25)龙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26)龙里县“十四五”农业发展规划;(27)龙里县“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28)龙里县“十四五”林业产业发展规划。二、发展基础(一)发展现状龙里县位于贵州省中部,隶属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全县国土总面积15.21万公顷,海拔1080/500米,行政区划5镇1街道,辖79个行政村。全县森林资源面积134.29万亩,有林地面积78.41万亩,森林覆盖率63.41%。2021年龙里县生产总值为250.69亿元,同比增长12.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5.51亿元,同比增长7.7%;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33.66亿元,同比增长13.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01.52亿元,同比增长IL3%。1 .刺梨产业蓬勃发展龙里是我国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种植刺梨最早的县,2012年5月获“贵州省经济林(刺梨)基地建设示范县“;2012年9月获“中国刺梨之乡”;2012年7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龙里刺梨”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6年2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龙里刺梨干”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7年6月,获“中国刺梨名县”,以及“贵州刺梨良种繁育基地”“最佳推荐产品”“贵州省名优水果”“贵州名牌农产品”“绿色食品标志产品”等荣誉称号;2020年4月,国家农业农村部批准“龙里刺梨”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20年11月,贵州奇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刺梨保健饮料获得第105届美国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银奖。2021年7月,贵州恒力源天然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获得贵州刺梨“十佳企业”。该企业研发的“恒力源养生有维刺梨浓缩汁”获得贵州刺梨“十佳拳头产品”称号、“养生有维刺梨速溶发膜”获得贵州刺梨“十佳新品”称号。龙里县刺梨人工种植保存面积104993.55亩,挂果面积93260.25亩,其中盛产期可采摘刺梨面积45000余亩;盛果期的刺梨平均亩产超过500公斤,年产刺梨鲜果达13000余吨,年销售刺梨鲜果8000吨以上,销售价格4元/公斤,2021年,全县刺梨产业综合产值达3.5亿元以上。2 .蔬菜产业培强壮大龙里县重点发展夏秋喜凉蔬菜和名特优蔬菜,打造了三大优势蔬菜产业带,种植规模18万亩,其中辣椒、豌豆尖、黄瓜3个品种为优势单品,生姜、大蒜为特色产品。一是城郊鲜销型夏秋特色蔬菜产业带,种植面积4.4万亩,占全县24.5%,主要以种植香细类蔬菜、白菜等叶菜、菜芯等速生蔬菜、茄果类、瓜类、豆类等鲜销蔬菜为主,产业带涉及到龙山镇、谷脚镇、醒狮镇、冠山街道等。二是加工型夏秋特色蔬菜产业带,种植面积4.5万亩,占全县25%,在谷脚一哪唠一洗马一巴江沿线发展以种植辣椒、大蒜、生姜为主,种植其他耐运输蔬菜为辅助,辣椒以生产加工型新鲜红椒、干椒为主,青椒为辅。三是鲜销型供粤港澳特色蔬菜产业带。种植面积9.1万亩,占全县50.5%,产业带覆盖整个南部片区的湾滩河镇,主要以豌豆尖及茄果类蔬菜为主,以种植瓜类、豆类、叶菜类、大葱、香葱等蔬菜为辅。3 .稻田鱼产业稳步发展近年来,龙里县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推进生态渔业(稻田养鱼)产业。“稻田养鱼是以水田为基础,利用“鱼稻共生”原理,实现“一地两用、一水双收”的一种生态种养模式。截止2021年,龙里县稻田养鱼面积20156亩,其中标准化稻田养鱼面积7156亩(冠山街道174亩,醒狮镇231亩,洗马镇450亩,湾滩河6301亩)。全县累计建成标准化鱼坑1387个,投放优质福瑞鲤苗种91000公斤(127.4万尾),收获稻田鱼800吨,产值1360万元。(二)发展优势1 .交通区位优势龙里县位于黔中腹地,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西北,地处东经106°45'18',-107o15,1”,北纬26。10,19,-26o49'33”之间。沿东北一西南纵向呈月牙形,南北长约73公里,东西宽约36公里,全县总面积1521平方公里。龙里县紧邻省会贵阳市,是省会贵阳市的东大门、黔南州的北大门,距贵阳市中心28公里,距龙洞堡国际机场20公里;有湘黔、黔桂、贵广、沪昆4条过境铁路(高铁)通三湘下两广;210国道,厦蓉、贵新高速横贯东西,贵龙城市干道和龙溪城市干道镶嵌黔中、直达贵阳,加上贵黄高速、贵龙纵线二期、龙水路,规划建设的贵阳旅游环线、双龙北线,有10条快速通道与贵阳互通。2 .自然资源优势龙里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温和舒适,日照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4.8T,最冷月均温4.69,最热月均温23.6;年降水量IlOo毫米左右,多集中在夏季;年日照时数1160小时左右,无霜期280天以上。温和舒适,阳光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龙里县耕地21473.07公顷(322096.05亩)。其中,水田10334.69公顷(155020.35亩),占48.13%;水浇地37.71公顷(565.65亩),占0.17%;旱地UI(X).67公顷(166510.05亩),占51.70%。全县耕地均位于年降水量800mm以上地区。全县5000亩以上耕地坝区共2个,坝区内耕地面积1801.57公顷(27023.55亩),其中坡度在6度以下(含6度)耕地面积1667.04公顷(25005.60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7.76%。3 .农业资源优势“十三五”期间,以粮食及刺梨、蔬菜、中药材等为代表的龙里县主要特色产业发展总体呈上涨趋势。一是粮食安全趋于稳定,2020年龙里县完成粮食种植面积22.81万亩,总产量达7.3万吨。二是优势特色产业趋于形成。主要经济类作物种植面积28.63万亩,总产量达45.74万吨。其中,蔬菜及食用菌产量由2015年的22.39万吨增加到2020年的43.48万吨。综合来看,“十三五”期间龙里县粮食及主要经济类作物产量呈现上升趋势,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成果显著,初步形成以刺梨、蔬菜、生态渔业、生猪、茶叶、水果为特色现代高效山地农业体系。4 .产业品牌优势龙里作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龙里刺梨”、“龙里豌豆尖”及黄瓜、辣椒等产品品质优异,“龙里刺梨”已获得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两品一标”的认证;“龙里豌豆尖”被农业部评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先后获得“中国刺梨之乡”“中国豌豆尖之乡”称号,获得贵州省蔬菜产业十大育苗基地称号;2021年6月,以湾滩河镇为核心基地成功申报“龙里县2021年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龙里豌豆尖)”,获得400万元财政补助项目资金。截止2021年,全县“两品一标”认定认证产品达27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5个,地理标志产品2个,绿色食品2个,有机农产品8个,累计认证面积达40.12万亩。“龙里刺梨”品牌在贵州省乃至全国已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制约因素1 .农业基础设施依旧薄弱龙里县仍存在农业生产和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工程性、资源性缺水问题仍然存在;农业防灾减灾体系不健全,设施农业发展不够,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容易受冰雹、大风、霜冻等自然灾害影响;冷链物流设施、加工配套设施还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成为阻碍龙里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2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由于大量耕地仍然处于农户在分散经营,园区农业、设施农业、高效农业发展不足,农产品仍然停留在打时间差和赌市场的情况。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品牌农业发展滞后,农户为了追求产量忽视了耕地地力保护和产品质量,大量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品牌效应未转化为商品价值和经济效益。3 .产业融合发展层次不高当前龙里县一二三产融合在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各产业之间融合度不高、融合水平较低。一是产业融合链条较短,附加值偏低,产品附加值主要产生于加工环节。二是利益联结较为松散,合作方式相对单一,农民与企业间权益共享、风险共担、互惠共赢的良性互动关系尚未真正建立。三是农业多功能挖掘不够,部分乡镇的农村产业融合项目同质性强,缺乏差异化竞争和深度开发。休闲农业的建设,主要表现为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精品少、品牌弱、品位较低,文化传承、人物历史、风土乡俗等方面表现为初级形态较多,高品位、多样性、特色化不足。4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龙里县农业科技人才短缺,农业科技研发资源不足,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发展滞后,科技成果转化等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农药化肥减量技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等仍是制约特色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科技创新赋能产业潜力有待开发,部分特色农产品的产业链拓展困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缺乏核心动力,影响现代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四)发展机遇1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将“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指出,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新冠疫情,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2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特色产业发展增添动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扎实做好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出了安排,提出了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实施乡村振兴,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持续深化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农业发展质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出了指导意见,贵州省委、省政府和黔南州委、州政府提出的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为龙里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乡村振兴战略,把“产业兴旺”作为农业农村发展的首要任务,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和农村投入,为龙里农业产业发展增添了动力。3 .“四区一高地”战略定位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科学遵循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创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明确赋予贵州“四区一高地”的全新战略定位,提出贵州要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做优做精特色优势农产品,提高重要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打造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农业企业品牌和农产品品牌,加快现代种业、特色优势杂粮、优质稻推广,推动山地适用小型农机研发推广应用,推进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支持建设产地冷链物流设施,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流通企业和大型商超在贵州建设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推动“黔货出山”。为贯彻落实新国发2号文件精神,2022年4月,农业农村部出台推进贵州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实施方案,围绕7大方面,提出29项政策措施,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出农业现代化新路子,并赋予贵州到2025年建设成为“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样板区、农业农村绿色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农村改革先行先试区”的“三区定位”。4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助推龙里特色农业发展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以现代产业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新型农民为主体,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物质装备为支撑,采用现代经营管理方式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域,具有产业布局合理、组织方式先进、资源利用高效、供给保障安全、综合效益显著的特征。龙里县2015年入围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20年9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农村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第二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名单的通知(发改农经(2020)1360号),龙里被认定为100个第二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之一,示范园位于城区东南部,主要涉及冠山街道、谷脚镇和湾滩河镇,面积约51.23平方公里,按照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原则打造以龙里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为主体,龙里农产品加工园区、茶香刺梨产业示范园区和湾滩河生态农业示范园区为组团的“一园三区”发展格局。(五)发展挑战1.农业经济增长压力大龙里县仍然面临农业经济增长压力大的局面。一是蔬菜价格不稳定,因自然灾害、动物疫情、新冠肺炎等不可控因素影响,加之全国各地农产品商品化发展步伐加快,造成蔬菜价格不稳定;二是商品经济观念影响群众种粮积极性等,给粮食生产和农业经济稳增长带来压力;三是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空心化、老龄化,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2 .农业产业发展质量不高尽管龙里县一直致力于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但目前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过度阶段,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品牌农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农产品仍缺乏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一二三产融合也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不够,产业链条短,品牌效应未转化为商品价值和经济效益。3 .农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龙里县以发展工业为主,导致县级自身投入农业发展的财政资金有限,农业企业融资困难,向上争取农业发展资金困难。以山、水、田、渠、路为保障的农业基础建设缺乏资金投入,农户修建大棚、冷链物流等农业设施缺乏资金支持。4 .农业专业人才匮乏龙里县虽与中国农业大学、贵州大学、贵州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也有企业为主导的科技创新平台,但服务于基层的农业专业人才依旧匮乏,全县农业科技人才队伍老龄化,专业技术人员少,尤其是项目建设和绿色有机农业方面的新型人才缺乏,工作推进难度大。5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重开发轻保护、重利用轻循环、重产量轻质量”的发展模式,农药、化肥等过度使用,忽视土地休耕和水旱轮作,造成耕地质量下降,农业生产废弃物缺乏有效的处理方式和资金支持,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仍存在一定难度,农业生态服务功能弱化,农业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日趋严峻。6 .“互联网+”农业发展滞后农业“大数据”建设处于起步阶段,科技信息指导服务不到位,农民群众利用互联网获取农产品生产信息、销售农产品的意识和操作能力明显不足,多数农产品销售都停留在传统方式上,制约了农产品尤其是绿色食品的销售速度和销售方式的多样化。农产品电商企业小散弱,“互联网+”产业融合发展不够,推广运用范围不广,对提升农产品经济效益、带动农业产业发展能力明显不足。7 .农业竞争优势逐渐减退在中央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实施乡村振兴和决战脱贫攻坚等政策支持下,全国各地开足马力加大农业产业政策、资金扶持,大量高效特色农业异军突起,农产品“人无我有'的时代已经属于过去,科技农业、品牌农业、园区农业、高端产品、高效服务成为新时期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但龙里县发展高端农业仍困难重重。三、总体规划(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州委州政府、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根据省“四区一高地”全新战略定位,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依托“龙架山、云台山、龙里河、湾滩河”资源禀赋深入推动“四化”发展,以山为骨、以水为脉、以绿为底,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完善产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构建全产业链,推动龙里特色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兴旺、乡村全面振兴,为龙里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一)发展定位“十四五”期间,紧紧围绕省委“强省会”战略行动,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围绕都市消费,突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围绕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农业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数字化。围绕建设国家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补齐农产品加工及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基础设施短板,加快构建农业产业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吸引农、旅企业进驻发展,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多业态集聚发展的良好示范。高质量发展刺梨、蔬菜、生态渔业等特色产业。到2025年,将龙里县高质量打造成为乡村振兴引领示范县。()发展思路立足“龙架山、云台山、龙里河、湾滩河”地理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禀赋和乡村产业发展基础,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农业产业化、产业特色化、特色品牌化、品牌市场化”为发展方向,补齐乡村产业发展短板,着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按照“一区一园两翼”的空间布局,在做好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围绕做强刺梨产业,做大蔬菜产业,做优生态渔业,做特中药材、茶叶、水果产业等其他产业发展思路,不断丰富和完善“企业+合作社”“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将更多的企业集聚到产业园区中来,对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将更多的合作社按照企业对农产品的需求和标准组织群众开展规模化的种植和养殖,逐步形成集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电商、品牌打造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特色产业发展模式,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拓展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推进农村劳务输出产业,助力全县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及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脱贫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强有力的乡村产业支撑。(四)发展战略一一特色品牌战略。立足龙里独特资源禀赋以及产业优势,加大品牌产品的开发力度,促进结构调优、特色调强、效益调高。一一全产业链推进战略。以拓展二三产业为重点,延伸产业链条,开发特色化、多样化产品,促进农业多环节增效、农民多渠道增收。一一创新驱动战略。聚力打造创新创业平台,集聚创新资源,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等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一一生态优先战略。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线,提高生态建设能力,建立长效机制,保障生态安全。努力打造天蓝、地绿、山青、水秀、菜鲜、果甜的绿色生活环境。(五)发展原则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活要素、激活市场、激活主体,努力打造开放型的产业发展格局。坚持特色引领。依托龙里县资源优势,坚持发展以刺梨、蔬菜、生态渔业为主的重点特色产业,拓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助推龙里特色产业兴旺。坚持融合发展。按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念,发展二三产业,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主体融合、业态融合和利益融合,助推产业兴旺。一一坚持绿色兴农。注重品牌引领,推进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培育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和知名加工产品品牌,创响乡土特色品牌,提升品牌溢价。(六)发展目标1 .总体目标到2025年,乡村特色产业体系健全完备,乡村特色产业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乡村就业结构更加优化,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拓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高质量打造乡村振兴引领示范县。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机械化率提升至60%,新增“两品一标”认证10个以上,力争“两品一标”认证面积比重超过30%以上,大力发展农产品初精深加工,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15家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6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000元以上,打造冠山街道三合、湾滩河园区、洗马镇哪唠和羊昌、醒狮镇大岩等田园综合体。2 .具体目标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巩固提升。到2025年,新增高标准农田面积3万亩、提质改造高标准农田17万亩以上;推动刺梨发展为特色支柱产业,人工种植刺梨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综合产值达4.5亿元以上;以建成贵阳市蔬菜保供基地、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及“黔菜入沪”供应基地为目标,大力发展绿色、有机蔬菜生产,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23万亩以上,总产量达到40万吨以上,基地无公害产品率达100%;大力发展“稻田养鱼”,推广稻田养殖鲤鱼、草鱼等品种的“稻+N”模式,打造湾滩河稻鱼综合种养示范基地,水产品产量达2300吨,渔业产值达0.6亿元以上。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加强。到2025年,建设1个省级骨干型冷链物流基地,3个区域性农产品产地仓储冷链物流设施中心,10个产地分拣包装、仓储保鲜、冷藏运输、初加工、集散中心、育苗基地、灌溉设施等配套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农业基地,新增冷库库容30000立方米以上,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率达60%以上,实现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冷链设施全覆盖。一一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体系,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到2025年,引进和培育15家基础好、实力强、品牌亮的龙头企业,争创标杆农业合作社25家,家庭农场40家,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高素质农民2000人以上。农业融合发展全面推动。巩固提升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到2025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达90家以上,实现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0%以上,加工产值达100亿元以上,农业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达80%以上。全县乡村旅游业综合接待人次达200万人次,休闲观光旅游收入达6亿元。一一生态农业深入加快推进。全力打造龙里农产品“贵阳餐桌”经济,加快推进贵阳“菜篮子”工程和优质农产品供给基地建设,加快构建服务贵阳都市生态农业圈。到2025年,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覆盖率达到80%,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9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90%以上,绿色防控率达45%以上,农药化肥使用量分别减少30%以上。一一数字化农业快速发展。到2025年,全县农业信息化综合水平达60%以上,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和规模化标准化基地物联网应用云平台接入率达100%,气象预警信息村覆盖率达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