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智能制造与产业转型升级“十四五”发展规划.docx
-
资源ID:956366
资源大小:356.78KB
全文页数:8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南昌市智能制造与产业转型升级“十四五”发展规划.docx
南昌市智能制造与产业转型升级“十四五”发展规划南昌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刖百“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进入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的重要窗口期,制造业发展同样进入关键时期。作为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发展水平关乎我国未来制造业的全球地位,对于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建设数字中国具有重要作用。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产业,是实现新兴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有机结合的最佳途径,对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和生产方式变革,形成产业竞争优势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技术的日趋成熟和政策的不断完善,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智能制造必将加快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步伐。放眼世界,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等不断突破,并与先进制造技术加速融合。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更趋激烈,大国战略博弈进一步聚焦制造业,美国“先进制造业领导力战略”、欧盟“工业5.0"、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和日本"社会5.0”等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均以智能制造为主要抓手,力图抢占全球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中国的制造业呈现两个特点,一是中小企业占比高,二是覆盖行业广。由此,中国的智能制造与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帮助数目庞大的中小企业完成制造流程的智能化、信息化升级改造。科学规划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对促进南昌市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具有深远意义。南昌市拥有3个营业收入过千亿元的国家级开发区,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势强劲,形成了智能制造发展的良好产业基础和市场空间。与此同时,南昌市制造业呈现出覆盖行业广和中小企业占比高的特点,如何帮助数目庞大的中小企业完成智能制造与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设定和路径探寻成为“十四五”期间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本规划作为指导南昌市“十四五”时期智能制造与产业转型升级的行动纲领,对南昌市八大产业的产业现状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明确了南昌八大产业智能制造与产业转型的主攻方向、升级目标和实施路径,对南昌市制造业企业智能制造发展起到重要指导作用。同时,该规划既延续以往五年规划对智能制造的布局,又在面临新阶段、新目标、新调整的全新面貌下,指引南昌市智能制造向更深层次发展,具有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意义。第一章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2第一节发展基础2第二节存在问题8第三节面临形势11第二章产业现状分析15第一节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分析18第二节电子信息产业现状分析19第三节生物医药产业现状分析20第四节航空装备产业现状分析22第五节绿色食品产业现状分析24第六节现代针纺产业现状分析25第七节新型材料产业现状分析27第八节机电装备制造产业现状分析28第三章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30第一节指导思想30第二节基本原则31第四章发展目标及主要任务32第一节发展目标32第二节主要任务35第五章发展路径49第一节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路径49第二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路径50第三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路径51第四节航空装备产业发展路径53第五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路径54第六节现代针纺产业发展路径55第七节新型材料产业发展路径56第八节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路径(机电装备制造产业转型)57第六章“十四五”期间智能制造重点项目58第七章保障措施81第一节加强统筹协调81第二节强化持续创新82第三节增强政策引领82第四节创新金融服务83第五节加快人才培育84第六节深化合作交流84附件国内外智能制造与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85南昌市智能制造与产业转型升级“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自学习等特征,旨在提高制造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的先进生产方式。作为制造业创新发展的主要抓手,智能制造与产业转型升级关乎南昌制造业的未来发展,对于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作用。为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根据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江西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江西省“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南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关于制定南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C)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等规划部署,结合南昌制造业实际,特制定本规划。第一章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十三五”期间,南昌市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国家战略部署,积极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战略,发挥本市在国内工业领域产业链较为完整、创新链协同较强、资源链相对集聚的综合优势,将智能制造及数字化转型作为增强南昌制造业竞争力的主攻方向,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就,为“十四五”时期南昌智能制造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奠定良好基础。第一节发展基础(一)总体发展稳中有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南昌市紧紧把握国际经济发展趋势、产业发展动向及智能化转型需求,科学制定产业发展顶层设计,促进产业结构效益不断优化提升。“十三五”期间,南昌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稳步增长,由2016年的6161.5亿元攀升至2020年的7346.9亿元,增长19.2%o20162017201820192020南昌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图1全国及南昌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016-2020年)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南昌市统计局8000. 07000. 06000. 05000. 04000. 03000. 02000. 01000. 00.020162017201820192020图2南昌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2016-2020年)数据来源:南昌市统计局“十三五”以来,南昌市以转型创新为引擎,全力实施“一核两重”产业发展战略,强产业、促改革、谋创新,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结构趋优,增长动力逐步多元化平衡化,高质量发展模式更趋成熟稳定。“三二一”产业格局显现,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6年4.4:51.3:44.3优化为2020年4.1:46.6:49.3,服务业占比超过工业占比,标志南昌市已进入工业化后期。100. 0%60.0%40.0%0. 0% 20162017201820192020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图3南昌市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0162020年)数据来源:南昌市统计局(一)智能制造体系成型,创新能力重点提升南昌智能制造体系建设基本成型,创新驱动能力持续增强,在构建创新型社会、引领江西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战略地位越来越凸显。“十三五”期间,全市研发经费投入持续增长,由2016年的71.4亿元上升至2019年的101.2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经费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为1.81%,中山大学南昌研究院、天津大学南昌微技术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西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南昌研究院、哈工大机器人(南昌)智能制造研究院、江西省智能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南昌智能新能源汽车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落地运行。O 120.101.2rfOooooog 口口立口仇8 6 4 22016201720182019图4南昌市研发经费投入(2016-2019年)数据来源:南昌市统计局“十三五”期间,全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不断攀升,由2016年的新认定184家激增到2020年的新认定913家;江西省唯一的市级综合性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一一南昌科技广场建成。此外,南昌市在全省设区市率先出台并实施南昌市高新技术企业量质“双提升”行动方案等三个方案,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国家级创新平台数量、技术合同交易额均名列全省第一。图5南昌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2016-2020年)刎郑当4%郑浜怩叔W浜数据来源:南昌市科技局“十三五”以来,南昌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加快推进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建设了一批企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制造业创新中心。截至2020年12月,南昌市累计建成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93个,其中国家级技术中心9个、省级技术中心120个、市级技术中心64个;培育两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两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立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1家。(三)智能制造成果显现,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十三五”期间,南昌市始终坚持智能制造主攻方向,质效提升与总量扩张并重,南昌市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从2016年的361.1亿元攀升至2020年的444.9亿元,增长23.2%。南昌市将数字经济定位为新动能培育“一号工程”,2020年全市数字经济实现营业收入1315.43亿元。南昌市作为全国首个打响城市级VR产业发展基地的城市,2020年VR相关产业营业收入超过220亿元。500.0444.9mil里400.0(Q300.0号5T-200.0董100.00.0图6南昌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2016-2020年)数据来源:南昌市统计局“十三五”期间,南昌市深入推进绿色工厂建设,打造绿色产业链,构建了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高新区入选国家级绿色园区,全市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11家,省级以上绿色园区1家,承担国家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企业3家;煌上煌、晶安高科、联创电子等企业成功申报国家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十三五”期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30.1%o(四)区位集聚基本形成,发展势能加速汇聚“十三五”期间,南昌智能制造区位集聚基本形成,“三核、四区、多群”发展格局更加巩固: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后简称“高新区”)重点发展光电及通信产业集群、航空产业集群;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后简称“经开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南昌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后简称“小蓝经开区”)重点发展汽车和医药产20162017201820192020业集群;安义工业园重点发展铝合金塑钢型材产业集群;长陵工业园区重点发展汽车产业集群;进贤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昌东工业园重点发展针织服装产业集群;昌南工业园重点发展机械加工产业集群。“十三五”期间,南昌市坚持实施新型工业化核心战略,工业投资持续增长,累计推进重大重点项目793个,总投资额4939亿元,推动欧菲光电、华勤电子迈入百亿企业行列,美晨、龙旗、同兴达等骨干企业跨上50亿元台阶。2020年,遴选了江铃小蓝富山汽车生产基地、经开区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中国商飞江西生产试飞中心、华勤南昌研发生产基地、中微半导体装备制造、济民可信百亿药品生产基地、上海沪工航空产品制造、江西兆驰光元总部及新增封装生产线扩产项目等工业标志性工程项目,既有科技含量、也有项目体量、更有带动能量,为“十四五”时期产业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强劲动能。第二节存在问题(一)源头创新动力不足,持续支撑能力薄弱南昌市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较为薄弱,多数企业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水平较低,研发投入不足,核心关键技术缺失。“十三五”期间,南昌市没有企业获得“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较长沙市(8家)、武汉市(7家)、合肥币(5冢)、郑州市(3冢)存在在较大差距。2019年,南昌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为101.2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经费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仅为1.81%,在中部省会城市中排名倒数。图7 2019年中部省会城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情况及研发投入强度 数据来源:各城市统计局(e妈咽Y常架由运(收N)-k :阴 caN 将衰理事箍6z(二)整体盈利水平较低,低端分工阻碍转型南昌市的支柱产业多处于产业链中附加值较低环节,自主品牌企业尚未形成规模、缺乏核心竞争力。制造业效益提升乏力,将对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发展带来不利影响。2019年,南昌市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为6997.1亿元,利润总额仅为345.1亿元,在中部省会城市(安徽省合肥市未统计)中排名靠后。一方面,制造业企业资本积累相对不足,直接影响企业对研发、设计等创新领域的投入,也制约了企业开展设备改造更新。另一方面,制造业整体效益不高,所处环节较低端,阻碍了全市就业人口整体素质的提升,对进一步引进高端人才促进产业升级不利。(WZ)择,叛民哀区Y孝寺胸 百HT占蟹馨出蓍部领稳-S-肝6SZ图8 2019年中部省会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及利润总额 数据来源:上述城市统计局(三)企业改造意愿淡薄,智能装备服务短缺当前,南昌企业普遍意识到智能制造的重要性,但智能化改造成本高制约了企业的改造意愿,大部分企业只能依赖自有资金进行技术升级,加之投资回报期较长,企业对改造成本及改造成效回报极为敏感。此外,由于缺少专业的智能装备制造商、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及第三方咨询机构进行定制化开发服务及悉心指导,大部分企业对于如何实施智能化改造以及具体实施路径的认识存在偏差、信心不足。(四)资源约束日益趋紧,人才匮乏制约发展南昌总体上尚未完全摆脱低成本、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方式,劳动成本不断上升、资源和能源大量消耗、环境严重污染和效率低下等问题仍旧存在,企业经营成本日益提高,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愈发显著。同时,其他城市和地区依靠自身产业基础优势,并出台一系列相关优惠政策,不断吸引优质企业和优秀人才聚集,而南昌市相关人才配套政策相对滞后。智能制造涉及研发、生产、管理、销售、物流等各个环节,而缺少相关专业人才将会导致智能制造实施效果不理想或研发周期过长等问题,对南昌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和威胁。第三节面临形势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处于历史交汇的“十四五”时期是南昌大有可为但充满挑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区域竞争将面临更加激烈的“挤压”,“爬坡过坎、转型升级”将是南昌“十四五”时期最显著的发展特征。(一)全球制造格局调整,战略支点定位凸显从国际格局来看,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中美贸易摩擦、世贸组织陷入危机等全球经济不确定性陡增,第三次全球化浪潮步入深度调整。欧美发达国家对机器人、芯片、工业软件等核心技术封锁力度不断加大,对光刻机等关键设备禁运管理不断加强,对中国科技企业通过各种措施进行高压制裁,同时主动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先进技术与资本回流欧美,跨国企业在华的投资增速出现一定程度下滑。此外,新兴经济体通过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工业化进程,东南亚等低收入国家凭借成本优势和后发优势,加速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新一轮全球工业革命的大颠覆、大变革中,中国以往依靠低成本优势融入全球垂直分工体系,实现产业大规模快速扩张的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科技含量低、品质低端的产品在国际市场处于劣势。在全球制造业格局再平衡的过程中,酝酿着智能制造领域“换道超车”的历史契机,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机会窗口”,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南昌位于国家城镇化战略格局长江横轴与京九发展轴交汇处,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重要战略地位,是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支撑极,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支点。“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构建双循环格局的关键时期,南昌必须大力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同时利用完备的工业体系吸引发达地区制造业转移,加速产业形态更新迭代,深度参与全国以及国际分工,发挥巨大的市场优势和创新潜能,加快打造成为新时代内陆智能制造新高地。(二)国家发展战略支撑,良性竞争态势明显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提出了“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的目标定位,为江西发展指明了方向。中部地区承东启西、接南转北,在我国区域经济板块中具有重要地位,武汉是我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门类齐全,配套能力强,支柱产业主要包括汽车制造产业、装备制造产业、光电子信息产业等;长沙形成了工程机械、电子信息、烟草食品等支柱产业和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等新型产业共同领跑的格局;郑州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新兴材料、现代食品与铝加工六个超千亿的产业集群;合肥发展方向是“芯屏汽合”,即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以及人工智能技术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太原矿产资源丰富,以轨道交通和煤化产业为主。从上述发展格局来看,中部省会城市间的主导产业各有侧重,但也互有重叠,随着中部崛起战略深入推进,中部省会城市间联系更加紧密、协作更加深入,良性竞争态势更加明显。与武汉、郑州、长沙合肥等城市相比,南昌在产业结构、要素吸引力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三)智能制造重塑引擎,自主创新亟待增强产业转型升级是智能制造等先进技术对已有技术路线、生产工艺和商业模式等的渗透、颠覆和改造过程。“十四五”期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特别是5G、VR和区块链技术的成熟应用,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但目前,南昌企业数字化水平普遍较低,大多停留在跟进模仿或低水平开发阶段,自主创新能力匮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内设研发机构少、研发投入不足、产品附加值低。此外,现有的产业共性技术支撑体系远不能满足转型升级对共性技术的需求,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沟通渠道较少,产学研的合作不够紧密,创新成果产业化渠道尚未打通,特别是中小企业集中的行业,智能制造实施异常艰难。(四)资源环境约束加剧,智能装备发展紧迫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影响下,南昌市产业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约束加剧,劳动力、土地、能源、人才、技术等要素成本不断攀升,产业转型发展的要求日益凸显。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现代针纺、绿色食品、新型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大量的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控制系统、智能仪器仪表、高端数控机床等智能装备。智能装备是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的基本工具,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作为装备制造业金字塔尖的智能装备,对于提升南昌市产业整体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站在新的历史关键节点,南昌市应及时抢占智能装备制造业的战略高地,避免被锁定在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大力培育和发展智能装备制造业,以此提升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带动产业升级转型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推动“南昌制造”向“南昌智造”转变。第二章产业现状分析十三五期间,南昌市致力于构建四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装备)、四大特色优势传统产业(绿色食品、现代针纺、新型材料、机电装备制造)及若干生产性服务业,不同细分产业因其行业特质、发展历史等原因,集中度、规模等均大有不同。(懈)阚素有合-HK鞋辍留 (KN)翔较累Y军百胭百世余用炖肝6SN图9 2020年南昌市各细分产业营业收入绝对数(亿元)及规模以上企业数量 (家)O OO OO 82 1数据来源:南昌市工信局南昌市智能制造与产业转型升级“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课题组(后简称“规划编制课题组”)调研结果显示,当前南昌制造企业总体处于自动化+数字化阶段:超过70%的制造业企业处于自动化及以上水平,配有自动生产线,能够实现大规模批量生产,但其中多数企业停留在自动化阶段;仅有约20%实现了初步的数字化管理,配备了CAD(计算机辅助设计)、PDM(产品数据管理)、过程工艺模拟软件等数字化研发软件及MES(制造执行系统)、APC(先进控制系统)、WMS(仓储物流管理系统)等数字化管理软件,初步实现研发环节、制造环节及物流环节的数字化;约5%的企业打通了工厂数据,实现车间生产数据实时采集、监测和管理;约1%的企业引进了云计算、大数据等智能化技术。机H化院及自动化防段数字化院及网络化阶改智能化阶收图102020年南昌市智能制造总体进程图基于规划编制课题组调研结果,从南昌各主导产业智能制造成熟度和智能制造需求程度两个角度,结合多位专家意见,总结出南昌主导产业智能制造成熟度象限图。横轴代表智能制造成熟度等级,根据各产业的人员、技术、资源及制造等能力要素情况及专家评估得出;竖轴代表智能制造需求程度,根据各产业的利润率、劳动生产率、用人情况等多个指标及专家评估得出。图112020年南昌市各细分产业智能制造现状图据调研,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医药等产业的下游市场广泛、更新换代速度快,在市场需求牵引下,这些产业智能制造成熟度较高,同时由于工艺流程复杂、人力成本高,对智能制造需求强烈;航空装备、新型材料、机电装备制造等产业的产品普遍偏ToB,客户对产品更新换代要求较低,智能制造成熟度略低,但因为生产过程要求严苛,技术门槛较高,智能制造改革需求较强;现代针纺、绿色食品等产业普遍技术门槛较低、劳动密集度高,智能制造成熟度较低,同时这些产业产品更新换代慢,行业分散度高,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差距大,智能制造需求较其他产业略弱。第一节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分析(一)产业发展概述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南昌市重点打造的四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全市汽车产业从业人员6万余人,相关企业200余家,规上企业133家,其中,拥有整车和改装车生产资质的企业9家。全市已有汽车年产能58.6万辆,产品涵盖客车、轻卡、越野车、轿车和专用车等多个领域。2020年全市133户规上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33.59亿元。在产业布局上,南昌市已形成了以小蓝经开区为核心聚集区,扩散到新建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青云谱区的产业布局。在产业链环节上,南昌市已形成了以江铃集团为产业链“链主”企业,凯马百路佳、麦格纳动力总成(原格特拉克)、远成技术等骨干企业为辅的完整产业体系。(一)智能制造发展现状据调研,南昌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智能制造成熟度较高,总体处于集成级(三级)和优化级(四级)之间,除部分低技术含量零部件加工厂外,大多数企业实现了流程化管理及数字化改造,小部分龙头企业在网络化、智能化方面进行了更多探索与实践;突出的短板主要在人员方面,大多数企业尚不能对智能制造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与评测,不能支撑战略的持续优化。人员图12南昌市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智能制造成熟度指数图第二节电子信息产业现状分析(一)产业发展概述“十三五”时期,南昌市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全市支柱产业之一倾力打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2012年的31家增加到2020年的169家,数量增长4.5倍,营业收入从2012年的173.5亿元增长到2020年1509.89亿元。在产业布局上,南昌市拥有3个省级重点产业集群,包括高新区光电及通信产业集群、经开区光电产业集群及临空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在产业链环节,将5G、移动智能终端、LED、VR四大细分领域作为产业发力的重点,其中移动智能终端产业已形成以液态镜头、摄像模组、触摸屏、主板贴片、受话器、耳机、芯片封装和整机生产的零部件配套产业链,LED产业已经形成上中下游完整的产业链。(二)智能制造发展现状据调研,南昌电子信息产业智能制造成熟度总体处于集成级(三级)左右,大部分企业实现了流程化管理,部分企业实现了数字化改造,小部分企业在网络化方面进行相关部署。人员资源图13南昌市电子信息产业智能制造成熟度指数图第三节生物医药产业现状分析(一)产业发展概述目前,南昌市医药类企业共有300多家,经营单位L6万余家,从业人员8万余人。2020年,全市86户规上生物医药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96.27亿元。在产业布局上,南昌市已形成了“双城创新引领、三区高效协同”的产业发展格局。双城,即中国(南昌)中医药科创城江中药谷核心区和中国(南昌)现代医疗器械科创城;三区,即以济民可信集团、华润江中集团为龙头的高新区总部和营销集聚区,以汇仁药业、江西制药、江西国药等为龙头的小蓝现代药品生产集聚区和以一方天江、立健药业、费森尤斯卡比为龙头的经开区药械产业集聚区。(二)智能制造发展现状据调研,南昌生物医药产业智能制造成熟度总体处于规范级(二级)和集成级(三级)之间,部分企业实现了流程化管理,小部分企业进行了数字化改造。制造技术资源人员图14南昌市生物医药产业智能制造成熟度指数图第四节航空装备产业现状分析(一)产业发展概述南昌按照“大航空”的理念,着力构建航空制造、民航运输、航空服务、临空经济“四位一体”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目前,南昌拥有航空装备产业企事业单位40余家,从业人员一万余人,形成了从研发、设计、制造、试飞到适航取证全覆盖的较为完整的航空装备产业体系。2020年,全市5户规上航空装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92亿元。在设计研发环节,南昌市现有飞机研究所为洪都公司650所,具备完整的飞机设计、试验能力,并能提供较为领先的飞行训练系统;在航空制造环节,南昌市目前拥有洪都公司、洪都商飞等整机及民机大部件制造龙头企业,冠一通飞等通航制造企业,以及华梦达、腾宇通航、新和莱特等无人机生产制造企业,基本涵盖民机、军机、通航飞机、无人机等四大类,具备较强的航空整机制造能力。在飞机交付环节,洪都公司已完成自有机型的交付中心建设,冠一通飞在建项目中也将建设GA20飞机交付中心,中国商飞江西生产试飞中心;在航空零部件环节,南昌市相关企业较多,已投产的企业有天之翔航空、佳时特数控、意达机械,洪都公司军民融合释放的企业有金都零部件、南昌新宝路,在建重大项目有上海沪工航天军工基地项目、广联航空、江西金科力等项目,原材料生产制造企业有南昌嘉捷天剑新材料、江西宝航新材料、江西信达航科新材料、南昌鼎润复合材料等企业。(一)智能制造发展现状据调研,南昌航空装备产业智能制造成熟度总体处于集成级(三级),实现了流程化管理及数字化改造。制造人员54资源技术图15南昌市航空装备产业智能制造成熟度指数图第五节绿色食品产业现状分析(一)产业发展概述绿色食品产业是南昌市的传统优势产业,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共有138户,实现营业收入1187.86亿元。南昌市绿色食品企业种类丰富,覆盖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烟草制品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四大二级行业,形成了饲料加工业优势突出为主体,烟草、饮料、乳制品、肉制品等行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在产业布局上,南昌市已形成以煌上煌股份、人之初、湖南绝味、绿滋肴为龙头的南昌小蓝食品产业基地,以汪氏蜂蜜、江西小黑小蜜为龙头的江西新建经开区食品产业基地,以南昌统一、娃哈哈为龙头的青山湖区食品饮料产业基地。三个产业基地集聚规模以上食品企业80余家,共享基础设施,降低生产成本,形成集聚效应,打造产业集群。(一)智能制造发展现状据调研,南昌绿色食品产业智能制造成熟度总体处于规划级(一级),大部分企业处于单机自动化和半自动化水平,仅有小部分企业实现了流程化管理。人员制造543资源技术图16南昌市绿色食品产业智能制造成熟度指数图第六节现代针纺产业现状分析(一)产业发展概述现代针纺是南昌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末,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在外贸出口、拉动内需、促进就业和保障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20年,全市324户规模以上纺织工业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81.54亿元。在产业布局上,南昌市现代针纺企业主要分布在青山湖区,聚集了近2000家现代针纺企业,其中规上企业数量达184家。在空间布局上,形成了以青山湖高新园区、罗家镇、湖坊镇为载体,以华兴针织、东申针织、京东实业、福德隆实业、泽林实业等骨干企业为支撑、众多中小针织企业共同发展的集群优势。(一)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南昌市现代针纺企业大部分都是针织服装及其配套企业,产品以贴牌加工各种中档、中偏低档文化衫及针织T恤为主,90%以上销往欧美、东盟等境外市场,在国内外针织服装采购商圈内有较高的知名度。据调研,南昌现代针纺产业智能制造成熟度总体处于未规划级和规划级(一级)之间,在“人员”、“技术”及“制造''能力域存在较大不足。人员5432制造<z技术资源图17南昌市现代针纺产业智能制造成熟度指数图第七节新型材料产业现状分析(一)产业发展概述新型材料产业是南昌市重点打造的千亿产业,涵盖了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和化工等传统产业以及新材料产业,基本形成了以方大特钢为龙头的钢铁产业、以江铜集团为龙头的铜精深加工产业、以锦鹏铝业为龙头的铝塑型材产业、以雄宇集团为龙头的钢构产业。2020年全市381户规上新型材料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35.99亿元,同比增长7.0%,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在产业布局上,南昌市钢铁产业拥有完整的“冶炼一轧制弹扁一板簧”产业链,拥有弹簧扁钢和汽车零部件用钢产品特色优势;南昌市铝塑型材产业形成了在国内市场具有较大影响的安义铝合金塑钢型材产业集群,围绕铝合金型材、塑料型材、不锈钢、整体门窗系统和装饰板材五大主导产品,配套企业从上下游关键环节跟进,现已形成了玻璃、密封件、包装件、五金件、原材料配送五大类,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配套产业链条;南昌市钢构产业形成了进贤县钢结构产业集群,构建了集设计、加工、安装于一体的完整专业化流程。(二)智能制造发展现状据调研,南昌新型材料产业智能制造成熟度总体处于规划级(一级)和规范级(二级)之间,部分企业能够对核心业务活动(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进行流程化管理,领先企业开始进行数字化改造。人员5432资源图18南昌市新型材料产业智能制造成熟度指数图第八节机电装备制造产业现状分析(一)产业发展概述机电装备制造产业是南昌市的优势产业,截至2020年,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9户。其范围涵盖以南昌奥克斯、南昌海立为龙头的家电行业;以泰豪科技、人民输变电、南缆集团、开开电缆等为代表的输变电设备行业;以江联重工、恒大高新为代表的锅炉行业;以南昌矿山机械、聚泰矿山机械为代表的矿山与工程机械行业;以佳时特、中机公司为代表的数控机床行业;以中广核贝谷、江西日月明为代表的仪器仪表行业;以怡杉环保、金达莱环保为代表的环保设备行业;以轨道交通集团为代表的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以江西省智能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哈工大机器人(南昌)智能制造研究院为依托的智能装备行业等细分门类。主要产品包括:空调及空调压缩机、智能电网、电机电源、电力变压器、锅炉、矿山机械、数控机床、智能化成套装备、智能安防设备、智能机器人等。2020年全市117户规上机电装备制造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27.03亿元,同比增长7.1%,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o在产业布局上,南昌新建区机电装备制造产业共有规上企业28家,主要依托中国电建、上海控创、金科交通、新华电缆等企业,重点发展智能轨道关键技术、核心智能测控装置与部件、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等;南昌经开区机电装备制造产业共有规上企业31家,聚集形成了一批优势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区内代表的企业有海立电器、奥克斯空调、瑞林装备、江变科技等,产品涵盖空调整机、压缩机,高端环保设备,特种变压器、精密电子等;高新区机电装备制造产业共有规上企业22家,培育出泰豪科技、赛特中机、日月明测控及大族能源等多家产业龙头,涌现出宝群电子、丹巴赫机器人等一批优秀机器人企业;小蓝经开区机电装备制造产业共有规上企业15家,培育出高档数控机床企业佳时特、智能安防企业联胜智能等。(二)智能制造发展现状据调研,南昌机电装备制造产业智能制造成熟度总体接近规范级(二级),大部分企业能够采用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手段对核心装备和核心业务活动等进行改造和规范,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数据共享,其中领先企业开始对各生产装备之间等开展系统集成。人员543制造V/技术资源图19南昌市机电装备制造产业智能制造成熟度指数图第三章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第一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聚焦中部地区“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和省委“彰显省会担当”新要求,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提升可持续创新能力、智能装备供给、支撑能力和应用水平为着力点,深入推进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融合发展,聚力打造电子信息、生命健康和高端装备三大国际性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建设绿色食品、现代针纺、新型材料和机电装备四大全国性优势制造基地,着力培育九条标志性产业链,夯实南昌工业经济发展支柱,塑造智能制造发展新格局。第二节基本原则坚持创新驱动、融合发展。把可持续创新作为智能制造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强用产学研协同创新,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技术、工艺、装备、软件和管理、模式创新。加强跨学科、跨领域合作,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发挥龙头企业牵引作用,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深度互联和协同响应,带动上下游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同步提升,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发展智能制造中的主体地位。更好发挥政府在战略规划引导、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作用,通过前瞻布局、规划引领、政策激励、环境打造、人才引进,引导生产要素进一步向先进制造业领域和价值链高端环节集聚,营造良好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内生动力。坚持前瞻布局、系统推进。立足南昌,准确把握智能制造发展规律,统筹考虑区域、产业发展差异,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充分调动各县区(开发区)和企业积极性,协调推进。针对南昌“4+4+X”产业体系的薄弱与关键环节,系统部署关键技术装备创新、试点示范、标准化、工业互联网建设等系列举措,分层分类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坚持质效优先,开放合作。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强化企业安全生产能力。坚持互利共赢,扩大开放合作,深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对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深挖区域合作潜力,加强在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