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征求意见稿).docx
1刖三根据水利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安排,按照SLl-2014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对SL514-2013水工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进行修订。本标准共12章36节和6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基本规定;原材料; 配合比的确定;一一沥青混合料的制备与运输; 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 浇筑式沥青混凝土施工;一一沥青混凝土与刚性建筑物的连接;一一低温施工和雨季施工; 安全监测;一一质量检查与验收等。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新增基本规定章节;一一增加了部分术语;一一增加了骨料超逊径、含水率、及酸性粉料使用等的要求; 修订并细化了沥青混合料拌和、铺筑、碾压等的技术要求;一一修订了沥青混凝土现场取芯检测要求; 删除了附录中已纳入试验规程(DL/T5362)的施工检测试验方法。本标准所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SL5142013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至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白广路二条2号;邮政编码:100053;电话:OIO-63204533;电子邮箱bzh),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司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司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本标准参编单位:西安理工大学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中水科海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夏世法刘云贺马智法汪正兴余梁蜀刘清利杨伟才张应波李中田张福成陈贵喜唐振华朱悦贾利兵隋伟冯珊毋志钊马临涛李亚文王文进邱涛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XXXXXX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XXX1总则12术语23基本规定54原材料64.1 沥青64.2 骨料64.3 填料84.4 掺料84.5 加筋网格95配合比的确定106沥青混合料的制备与运输116.1 沥青混合料拌和站的布置与设备116.2 沥青混合料的拌和116.3 沥青混合料的运输127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137.1 面板摊铺前的准备137.2 面板摊铺137.3 面板碾压147.4 面板接缝与层间处理147.5 面板封闭层施工157.6 心墙摊铺157.7 心墙沥青混合料的碾压167.8 心墙接缝及层面处理178浇筑式沥青混凝土施工188.1 面板浇筑188.2 心墙浇筑189沥青混凝土与刚性建筑物连接209.1 一般规定209.2 碾压式面板209.3 心墙209.4 浇筑式面板2110低温施工和雨季施工2210.1 低温施工及越冬保护2210.2 雨季施工及施工期度汛2211安全监测2411.1 一般规定2411.2 监测设施埋设2411.3 施工期监测、保护及资料整编2512质量检验与验收2612.1 质量检验2612.2 施工质量验收27附录A沥青、改性沥青和乳化沥青的技术要求28附录B沥青混凝土配合比308.1 一般规定308.2 室内配合比308.3 现场铺筑试验31附录C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总量偏差检验32附录D监测仪器耐高温检验34附录E沥青混凝土施工质量检验项目及要求35附录F沥青混凝土圆盘试验方法41标准用词说明43标准历次版本编写者信息44条文说明451.0.1为规范水工沥青混凝土施工,保隙工程施工质量,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的碾压式和浇筑式沥青混凝土施工。1.0.3施工现场应设立试验室。在沥青混凝土正式施工前,应按本规范要求选择沥青混凝土原材料,进行室内配合比试验和现场摊铺试验、浇筑试验,确定沥青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和施工工艺参数,检验施工设备运行情况。1.0.4水工沥青混凝土施工应积极采用经试验或实践证明为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1.0.5本规范的主要引用标准有:GB/T4091常规控制图GB/T13606岩土工程仪器振弦式传感器通用技术条件SL60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176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DDT5178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UT5362水工沥青混凝土试验规程1.0.6水工沥青混凝土施工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0.1沥青bitumen由原油炼制各种燃料油及润滑油后加工得到的一种石油产品,主要由沥青质、胶质和油分等组成。2.0.2改性沥青modifiedbitumen采用特殊工艺,将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或其他改性材料掺入沥青并发生充分的物理化学混溶后使其特定性能得到改善的沥青。2.0.3乳化沥青emulsifiedbitumen,bituminousemulsion沥青与水在乳化剂、稳定剂等的作用下,经机械作用制得的沥青液体,或称沥青乳液。乳化沥青有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及非离子型等种类。2.0.4稀释沥青cutbackbitumen将沥青溶于石油溶剂中制得的沥青液体,常用的石油溶剂有汽油、煤油、柴油等。2.0.5矿料mineralaggregates包括粗骨料、细骨料和填料,其中粒径大于2.36mm的为粗骨料,0.075mm2.36mm的为细骨料,小于0.075mm的为填料。2.0.6碱性骨料alkalineaggregate化学成分中以钙、镁、铁的氧化物等憎水性矿物为主的骨料,如石灰岩、白云岩、大理岩等。2.0.7酸性骨料acidaggregate化学成分中以硅、铝的氧化物等亲水性矿物为主的骨料,如花岗岩、花岗斑岩、石英岩、砂岩、片麻岩、角闪岩等。2.0.8掺料additives为改善改善沥青混凝土斜坡稳定或抗裂等性能而掺加材料,如玻璃纤维、丙烯酸纤维或纤维素等。2.0.9加筋网格reinforcinggeogrid为沥青混凝土结构中配置的用以改善结构抗裂性的材料。主要有聚酯网格(POIyeSter)和玻纤网格(fiberglass)。2.0.10抗剥落剂anti-stripingagent能与矿料表面形成物理作用,或依靠其特殊的化学结构与矿料表面形成化学化合键结合,能够增强沥青与矿料的黏附性的一种沥青混合料添加剂,通常用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2.0.11沥青混合料bituminousmixture经过加热的矿料和沥青,按适当的配合比拌和而成的混合物。2.0.12沥青玛蹄脂asphaltmastic由填料和热沥青按适当比例拌和而成的混合物。2.0.13砂质沥青玛蹄脂sandyasphaltmastic在沥青玛蹄脂中掺入少量细骨料的混合物,主要用于心墙沥青混凝土和基座的粘结。2.0.14沥青含量bitumencontent表示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用量的参数。2.0.15沥青混凝土面板asphaltconcretefacing设置在土石坝、混凝土坝、砌石坝、蓄水库(池)、渠道等水工建筑物表面进行防渗的沥青混凝土结构。有简式结构和复式结构两种型式。2.0.16面板垫层(下卧层)cushionlayer(subgrade)设置在沥青混凝土面板下起基础整平、排水和支承作用的碎石体。2.0.17整平胶结层levellingandbinderlayer垫层上铺设的用于基础整平,改善沥青混凝土与垫层间连接的孔隙率较大的沥青混凝土层。2.0.18防渗层imperviouslayer位于整平胶结层或排水层上、用于防渗的沥青混凝土层。2.0.19排水层drainagelayer复式结构中位于两个防渗层之间、用于排水的沥青混凝土层。2.0.20封闭层sealcoat涂刷或喷涂在沥青面板防渗层表面,用于封闭孔隙,延缓防渗层老化的薄层。封闭层材料多采用沥青玛蹄脂,也有的采用稀浆涂料。2.0.21浇筑式沥青混凝土pouringasphaltconcretet通过自密实或者仅需简单插捣(或振捣)即可达到施工密实度要求的沥青混凝土。2.0.22沥青混凝土心墙asphaltconcretecore设置在土石坝坝体内部进行防渗的沥青混凝土结构。2.0.23心墙过渡区coretransitionzones设置在沥青混凝土心墙两侧与坝壳之间的填筑带,主要起变形过渡和排水作用。2.0.24间歇式拌和站batchmixingplant矿料的加热以及与热沥青的拌和在不同的设备中进行的拌和站。粒径分级的冷骨料在烘干筒中烘干、加热,经二次筛分、储存并分别累计计量后,与单独计量的填料和单独计量的热沥青,按比例在强制搅拌机中分盘搅拌,制成沥青混合料。2.0.25拌和温度batchtemperature为沥青混合料拌和时的温度。2.0.26铺筑温度pavingtemperature为沥青混合料摊铺或浇筑时的温度。2.0.27碾压温度rollingtemperature为沥青混凝土碾压时的温度。2.0.28预压实系数pre-compactioncoefficient经摊铺机熨平但尚未压实的沥青混凝土密度标准工艺振动压实后的沥青混凝土密度之比,与用于衡量摊铺机的预压实效果。2.0.29冷接缝coldseam沥青混凝土面板温度已降低到80°C以下的先行摊铺条块和后续摊铺条块之间的接缝。3.0.1沥青混凝土应在非降雨(雪)时段施工。沥青混凝土面板施工时的风力宜小于4级,沥青混凝土心墙施工时风力宜小于5级。碾压式防渗面板施工时气温宜在5以上,封闭层施工时气温宜在10以上,碾压式心墙施工时气温宜在0°C以上,浇筑式沥青混凝土施工时气温宜不低于-20在严寒地区,如需突破以上条件施工,应进行研究论证。3.0.2沥青混凝土不宜在夜间施工。如需夜间施工,应加强照明,确保施工人员安全和施工质量。3.0.3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宜采用机械化方法施工,局部连接部位可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化方法进行施工。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可采用机械化或人工方法进行施工,对于30m以上的坝宜采用机械化方法施工。3.0.4沥青混凝土铺筑前,应对矿料生产及储存系统、原材料供应、沥青混合料制备、运输、铺筑和检测等设备的能力、状况以及施工措施等进行检验,当其符合有关技术文件要求后,方能开始施工。3. 0.5沥青混凝土铺筑前,应对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岗位培训,未经培训不应上岗。3.0.6沥青的运输和保管应按不同产地、品种、标号、批次分别储存,防止混杂,先到先用。堆放场地宜靠近沥青混合料拌和站,并应注意防火、防洪,同时应避免杂质混入和水分浸入。1.1.1 0.7各种检验的原始记录、试验检测数据应如实记录和保存,并及时整理归档。对已采取措施返工和补救的项目,应在检验记录和试验数据上注明并保存备查,不应销毁。1.1.2 1沥青4.1.1 沥青混凝土中使用的沥青品种和沥青标号应根据设计要求通过试验确定。沥青、改性沥青和乳化沥青的质量应满足附录A规定的技术要求。4.1.2 碾压式沥青混凝土防渗面板,在确保斜坡热稳定性的前提下,宜采用较高标号的沥青;有特殊要求的沥青混凝土面板防渗层使用的沥青可专门提出沥青质量技术要求。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心墙可采用70号或90号沥青。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可采用50号或70号沥青。1.1.3 沥青的运输和保管应遵守下列规定:1罐装沥青的储存和运输设备应有加热设施。2桶装沥青要堆放整齐,防止装卸时碰坏铁桶;若发现漏桶,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沥青外流,并应尽量先使用。3袋装沥青的存放应有防雨设施,并应避免混入杂物。沥青包装袋应在沥青加热过程中完全熔化,并不应对沥青性能产生不利影响,不应堵塞沥青管道。4连续施工时,沥青在贮存罐中的温度不宜低于130,缩短次日施工前的沥青加热时间;不施工时,温度不应高于140,防止沥青老化。5改性沥青成品的贮存应符合产品规定的要求,贮存时间不得超过保质期。经检验,确认已经发生离析的改性沥青不得使用。1.1.4 乳化沥青宜选用阳离子乳化沥青,可选用商品乳化沥青,亦可现场生产。现场生产时其原材料和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其技术指标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1.1.5 乳化沥青宜在罐中存放,并保持适当搅拌。储存期限不宜过长,并不应超过厂家规定,确保不离析、不冻结、不破乳。破乳的乳化沥青不应使用。1.1.6 稀释沥青宜采用工程已进场的沥青与汽油、煤油或轻柴油等有机溶剂配制。配制时应远离火源,注意防火安全。2 .2骨料1. 2.1粗骨料宜采用人工碎石。若采用未经破碎的天然砾石(卵石)作为粗骨料,应通过试验论证后,方可使用。4. 2.2骨料宜采用碱性岩石,也可采用中性岩石。采用酸性岩石时,应采取措施改善骨料与沥青的黏附性,沥青混凝土面板还应进行试验论证。5. 2.3防渗沥青混凝土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压实后的沥青混凝土层厚度的1/3,且不宜大于19mm;对非防渗沥青混凝土,不应超过层厚的1/2,且不应大于26.5mm。当防渗沥青混凝土粗骨料粒径超过19mm时,应进行试验论证。6. 2.4粗骨料根据其最大粒径分级进行配料,最大粒径不大于19mm时,宜分为34级,大于19mm时,可适当增加12级。在施工过程中,应保持粗骨料级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7. 2.5粗骨料应洁净、质地坚硬,不因加热引起性质变化。不应使用风化岩石加工的粗骨料。粗骨料的质量应符合表425的要求。表4.2.5粗骨料质量技术要求指标技术要求超逊径率超径率()5逊径率()10表观密度(gcn)22.6吸水率()W2含泥量()O.5针片状颗粒含量()25压碎率()W30坚固性()12级N48. 2.6细骨料可采用碱性岩石加工的人工砂,当选用酸性岩石加工的人工砂、天然砂或人工砂与天然砂混合使用时,应进行试验论证。细骨料的质量应符合表4.2.6的要求。加工碱性碎石的石屑应充分利用。表4.2.6且田骨料质量技术要求指标技术要求备注超径率()10取自成品料仓、热料仓表观密度(g/cnP)22.55吸水率()2含泥量()2天然砂坚固性(%)15有机质含量浅于标准色天然砂水稳定等级(级)26石粉含量(%)15人工砂9. 2.7粗、细骨料加工宜采用封闭式干法生产,细骨料在进入拌和楼加热前其含水率应满足生产要求,含水率控制标准应通过试验确定。4 .2.8骨料的堆存应满足下列规定:1堆料场位置应选在洪水位以上、便于装卸处,并宜靠近沥青混合料拌和站;2堆存场地应进行平整、压实、硬化,做到排水通畅不积水;3细骨料和不同粒径组的碎石应分仓堆存,不得混杂;4骨料的储存宜有防雨设施,以防含水率过大;5堆存时,防止骨料粒径分离。4.3填料4.3.1填料应采用碱性岩石加工,也可采用水泥等材料,但需经试验研究论证。当采用酸性骨料时,骨料中酸性填料残留量不应超过矿料总量3%,酸性填料不应回收利用。4.3.2填料应不含泥土、有机质和其他杂质,无团粒结块,填料质量应符合表4.3.2的要求。表4.3.2沥青混合料用填料质量技术要求项目技术要求密度(gcm3)22.5含水率()0.5细度(通过率,)<0.6mm筛孔100<0.15mm筛孔>90<0.075mm筛孔>85亲水系数1.04.3.3填料的堆存应防雨防潮,并防止杂物混入。散装填料应采用罐装储存,袋装填料应存入库房,堆高不宜超过1.5m,距地面、边墙不应少于30cm。4.3.4拌和站回收的碱性矿粉可作为填料的一部分使用,实际掺用量应以沥青混凝土质量是否满足技术要求确定。4.4掺料4. 4.1为改善沥青混凝土性能,可根据设计要求选用掺料。掺料的最优用量应根据掺料的性质和沥青混凝土的技术要求,通过试验确定。掺料宜采用工业产品,其质量应符合相应的技术标准。5. 4.2掺料如为矿质粉状材料,其细度应符合本规范4.3.2条规定的粒度范围要求。6. 4.3采用纤维作掺料时,宜选用木质素纤维、矿物纤维等。木质素纤维的质量应符合表7. 4.3的要求。表4.4.3木质素纤维质量技术要求项目指标试验方法纤维长度(mm)6水溶液用显微镜观测灰分含量()18±5高温590C-6(X)燃烧后测定残留物PH值7.5±1.0水溶液用PH试纸或PH计测定吸油率不小于纤维质量的5倍用煤油浸泡后放在筛上经振敲后称量含水率()5105烘箱烘2h后冷却称量4.4.4纤维应在210°C的干拌温度不变质、不发脆,并应符合环保要求,不危害操作人员的健康。在混合料拌和过程中,纤维应能充分分散均匀。4.4.5矿物纤维宜采用玄武岩等矿石制造,且不应使用石棉纤维。4.4.6纤维应存放在室内或有棚盖的地方,松散纤维在运输及使用过程中应避免受潮,不结团。4.4.7抗剥落剂的的质量应符合表4.4.7的要求。表4.4.7抗剥落剂质量技术要求类别指标技术要求抗剥落剂水分及挥发性物质含()10气味使用中无明显外散刺激性气味外观色泽均匀、液态抗剥落剂无分层、斑点等异常状况添加抗剥落剂后改性沥青黏附性(级)老化前24老化后23老化前后差别1添加抗剥落剂前后差别Wl类别指标技术要求添加抗剥落剂后改性沥青混合料残留稳定度(%).普通沥青五80改性沥青285冻融劈裂强度比(%)普通沥青280改性沥青2854.5加筋网格4. 5.1为改善沥青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可根据设计要求选用聚酯网格或玻纤网格等作为加强材料。5. 5.2聚酯网格或玻璃纤维网格的性能应满足设计及相关标准要求。5配合比的确定5.0.1沥青混凝土室内配合比试验,应根据设计技术要求,采用进场的原材料进行试验。室内配合比的确定方法可参照附录Bo6. 0.2沥青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应在室内配合比的基础上通过场外铺筑试验确定。5.0.3场外铺筑试验应采用到场原材料、施工设备和初选的施工工艺参数进行。现场摊铺或浇筑试验方法见附录Bo场外铺筑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1宜在沥青混凝土铺筑工作面以外进行,场地要求应与铺筑工作面一致。2应验证所选配合比的施工性能、拌和楼拌制的沥青混合料及铺筑、碾压后的沥青混凝士能否满足设计要求。3应进行沥青混凝土的拌和、运输、摊铺、碾压及检测等工艺流程试验,确定有关的施工工艺参数,包括混合料拌和温度、铺筑温度和厚度、碾压温度和遍数等。4应包括机械和人工铺筑试验,分别确定相应的工艺参数、施工能力和机械化配套等要求,制定相应的施工程序及质量保证措施。5.0.4场内铺筑试验应在沥青混凝土的铺筑工作面进行,并对场外铺筑试验确定的施工配合比、施工工艺参数、施工能力和机械化配套等进行验证或调整。5.0.5经场内铺筑试验确定的配合比不应随意更改。当原材料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试验和施工工艺验证。6沥青混合料的制备与运输6.1 沥青混合料拌和站的布置与设备6.1.1 沥青混合料宜采用定型的拌和站生产。拌和站位置的选择应遵循下列原则:1宜靠近铺筑现场,缩短运输距离;2在工程爆破危险区之外,远离易燃品仓库;3不受洪水威胁,场地排水条件良好;4场地应平整、坚实,不影响拌和站设备的正常运行;5应满足环保和安全要求。6.1.2 沥青混合料拌和站宜选用间歇式。拌和站的生产能力,应满足铺筑高峰强度的要求。拌和站可设置体积合适、保温性能好的沥青混合料贮料仓,满足拌和站连续运行的要求。6.1.3 间歇式拌和站的矿料料斗数目应满足配合比调配的需要,冷料仓不宜少于5个,热料仓不宜少于4个。6.1.4 拌和站的各种传感器应定期检定。冷料供料装置应标定出供料曲线。调试6.1.5 间歇式拌和站应配备计算机控制系统,拌和过程中宜能逐盘记录各种原材料的进料量、拌和温度等参数。6.1.6 拌和站应具有二级除尘装置,并配有除尘料的贮存和传输设备,以控制粉尘排放。不能利用的除尘料应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进行妥善处理。6.2 沥青混合料的拌和6.2.1 2.1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可参照表6.2.1的规定,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填料可不加热。表6.2.1沥青混合料的加热温度沥青标号507090110沥青加热温度(C)160-170155-165150-160145155骨料加热温度(C)比沥青加热温度高1020沥青混合料出料温度(1C)160-180155-175150-170145-1656.2.2 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加热温度参照改性沥青的黏度确定,宜较相应标号基质沥青混合料的加热温度提高10°C20°C。加入抗剥落剂等添加剂时,沥青的加热和储存温度应通过试验研究确定。6.2.3 工地试验室应根据试验确定的施工配合比,结合拌和厂(站)热料仓矿料的级配、超逊径或最近一次生产沥青混合料的抽提试验成果等,调整确定沥青混合料的各种材料用量,并开具配料单。6.3 2.4每天拌和站可进行下面三类检验。当配合比偏差不满足表6.2.4的规定时,分析原因,并采取以下措施:1逐盘记录各热料仓的称量值,根据各热料仓的筛分结果,逐盘计算出矿料级配曲线,并与施工配合比进行对比,计算出不同粒径组的偏差。当发现有偏差值不满足表6.2.4的规定时,应引起注意;如果连续3盘以上都不满足要求,宜对设备配料设定值或配料单进行调整,或停机查找分析原因。2每天对每种沥青混合料至少进行1次抽提试验,将抽提结果的平均值与施工配合比进行比较,其允许偏差见表624。抽提试样宜在拌和站多时段取样并混合均匀。3每天可按照附录C的方法进行总量偏差检验,并将结果与施工配合比进行比较,其偏差应满足表6.2.4的规定。表6.2.4配合比允许偏差检验类别沥青填料细付料粗骨料允许偏差()逐盘、抽提±0.3±2.0±4.0±5.0总量±0.1±1.0±2.0±2.06.2.5拌制沥青混合料时,应先将骨料和填料干拌不少于15s,再加入热沥青拌和,防渗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湿拌)时间应不少于45So拌和时间可根据拌料试验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掺加纤维时,纤维应在骨料与填料之间投放,利于纤维分散。沥青混合料应色泽均匀,不离析,无花白料。6.3沥青混合料的运输6.3.1沥青混合料运输车辆、斜坡喂料车的容积应与摊铺机的容积配套,运输车辆数量应满足铺筑作业的需要。6.3.2料场及场内道路应进行处理并及时维护,确保道路平整,防止沥青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因过度颠簸造成离析。运输车辆应平稳匀速行驶,不应急速启动和制动。6.3.3沥青混合料在运输途中应防止漏料,并减少热量损失,必要时应采取保温措施。6.3.4沥青混合料的运输车箱应保持干净、干燥。车辆需在沥青混凝土面板行走时,轮胎应清理干净。6.3.5各种运输机具在转运或卸料时沥青混合料的落差应不超过2mo6.3.6浇筑式沥青混合料宜采用保温料罐运输。6.3.7运送沥青混合料的车厢、料罐、料斗等可适当涂刷、喷洒防粘剂。7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7.1 面板摊铺前的准备7.1.1 在基面喷洒乳化沥青前,应按设计要求对基面进行整修和压实。对土质基面应喷洒除草剂,其喷洒时间和喷洒量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7.1.2 岩坡区斜坡垫层施工前宜先完成顶部排水设施,斜坡垫层应满足施工人员、摊铺机的行走和施工期间的排水要求。垫层应采用满足设计要求的级配碎石或砂砾石铺筑,最大粒径应不大于80mmo7.1.3 垫层坡面应平整,在3m长度范围内,碎石垫层不平整度宜不大于40mm。7.1.4 碎石垫层可先按设计要求的颗粒级配分层填筑压实,然后用振动碾顺坡碾压,上行振动,下行不振。碾压遍数按设计的密实度要求通过碾压试验确定。7.1.5 铺筑沥青混合料前,应先在垫层表面喷洒一层乳化沥青,待乳化沥青干燥后,再铺筑沥青混合料。乳化沥青用量对碎石垫层可为2kgm23kgm2.乳化沥青干燥后应及时铺筑沥青混凝土,以防灰尘污染。7.2面板摊铺7. 2.1坡面摊铺时,摊铺能力应满足工程进度的要求,且宜全长一次连续进行。斜坡长度大于120m时,可采用分级摊铺。平面摊铺时,宜减少冷缝。8. 2.2摊铺机应配备振动熨平压实器,预压实系数宜不小于85%。摊铺机宜具有变宽度摊铺功能。斜坡上的运料、摊铺、碾压机械应采用可移动式卷扬台车牵引。9. 2.3沥青混凝土面板应按设计的层次摊铺,斜坡摊铺时宜依摊铺宽度分成条幅,自下而上摊铺。10. 2.4斜坡摊铺宽度宜为2.5m5.0m,摊铺速度宜为1.0mmin2.0mmi11o平面摊铺宽度宜为2.5m6.0m,摊铺速度宜为1.5mmin3.0m/min。当有特殊铺筑要求时,可采取分区铺筑的方式,各区之间的水平接缝应按施工接缝的要求进行处理。11. 2.5沥青混合料的一次摊铺厚度和摊铺温度应确保压实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并应根据现场摊铺试验确定。12. 2.6面板各结构层的接缝应相互错开。当防渗层厚度不大于IOCm时,宜采用单层铺筑。采用分层铺设时,上下层接缝也应相互错开。水平缝的错距应大于1m,顺坡纵缝的错距宜大于50cm。冷接缝应避开基础不均匀沉陷区域。13. 2.7面板周边、死角、靠近坝顶等机械施工无法到达的特殊部位采用人工铺筑时,应保证混合料满足铺筑温度、厚度、平整度、均匀性的要求。人工铺料时应采用平耙,不应用铁锹抛洒,防止温度散失。14. .8面板曲面宜用带有可伸缩熨平器的摊铺机摊铺。采用定宽度熨平器摊铺机摊铺时,宜减少人工摊铺工作量。15. .9铺筑复式断面的排水层宜先分区铺筑排水沥青混合料,再用防渗沥青混合料铺筑预留的隔水带。隔水带可视其设计宽度采用机械或人工摊铺。16. 2.10整平胶结层与防渗层、防渗层与加厚层层间铺设加强网格时,应先在基层喷洒一层乳化沥青,待乳化沥青干燥后再铺加强网格,加强网格搭接不小于20cm,铺设加强网格后再喷洒一层乳化沥青。17. 2.11铺筑沥青混合料时施工设备上可适量涂刷、喷洒防粘剂,不应直接在沥青混合料表面喷洒防粘剂。7.3面板碾压7.3.1沥青混合料经摊铺机摊铺和预压实后,应适时采用振动碾进行碾压,以达到最佳压实效果。碾压时可在碾轮上适量洒水,防止粘碾。7.3.2斜坡碾压时振动碾应在牵引下作业,上行振动,下行静碾,碾压行走速度不宜大于30mmin<>平面碾压行走速度不宜大于60m/min。振动压实前可先静碾12遍。7.3.3沥青混合料的碾压温度应根据现场摊铺试验确定,防渗层也可按沥青的针入度按表7.3.3选用,气温低时,选用大值。采用改性沥青的碾压温度可提高IO°C20o整平胶结层或排水层的碾压温度可比防渗层低5C-100Ce表7.3.3防渗层碾压温度参考值沥青标号7090110碾压温度(9)最佳值140150135145130140初碾>130>120>110终碾2100295>907.4面板接缝与层间处理7.4.1防渗层的施工接缝是面板的薄弱部位,在铺设时宜加大条幅宽度和长度,减少纵、横接缝。7.4.2防渗层的施工接缝应采用斜面平接,斜面坡度宜为45°。摊铺机宜设置压边器。摊铺时应对条幅边缘进行修整,人工去除边缘的松散及未压实部分。施工接缝处应重叠碾压,碾压时宜跨过新铺条带IOCm30cm。当先铺条幅温度低于80°C时,接缝应按冷缝处理。7.4.3整平胶结层和排水层的施工接缝可不作处理。7. 4.4对防渗层的冷接缝应按下列规定处理:1在冷缝表面涂刷热沥青,经远红外线加热器加热缝面后进行摊铺。摊铺后应及时碾压接缝部位。2当采用木条第1款的方法冷接缝不能满足密实度要求时,应在摊铺碾压结束后对冷接缝进行后处理。进行后处理时,可用远红外加热器加热接缝表面,随后用加热振动夯锤击实接缝。7.4.5使用加热器加热接缝缝面时,应严格控制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接缝表面温度应控制在90CIlOC,防止因温度过高导致沥青老化,加热深度宜不低于3cm。摊铺机因故停止摊铺时,应及时关闭接缝加热器。不应用明火加热缝面。7.4.6应用真空渗气仪检验防渗层的施工接缝。检验不合格时,应用加热器加热后再用小型压实机具压实。如仍不合格,应将该部位挖除,置换新的沥青混合料进行处理,按照冷接缝处理直至合格为止。7.4.7防渗层分层施工时,下层层面应干燥、洁净。局部不洁净处可喷涂乳化沥青处理,待乳化沥青干燥后方可铺筑上层沥青混合料。7.4.8接缝处存在加强网格时,应确保网格固定可靠,防止摊铺机沿网格层面滑动。采用红外线加热器加热接缝缝面时,应防止加热器烤坏网格。7.4.9沥青混凝土面板钻孔取芯后,留下的孔洞应凿成喇叭口状,孔内清理干净,并加热到90以上,加热深度不低于3cm,并涂刷热沥青,整平胶结层取芯孔可不涂刷热沥青,然后回填沥青混合料按5cm逐层击实。7.5 面板封闭层施工7.5.1 封闭层施工时,沥青玛蹄脂宜采用机械拌制,搅拌均匀,随拌随用。出料温度可控制在180C2007.5.2 涂刷封闭层前,基面应干净、干燥。局部污染而清理不净的部分,应喷涂一遍乳化沥青,并应在乳化沥青充分干燥后涂刷封闭层。7.5.3 封闭层材料在运输过程中应防止填料沉淀。封闭层宜采用专用涂刷机分条涂刷,涂刷温度宜在170以上。涂刷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封闭层涂刷宜一次成型。涂刷后如发现有鼓泡或脱皮等缺陷时应清理重涂,厚度不够或漏刷部位宜用人工补刷。7.5.4 封闭层施工完成后,机械不应在表面行走,防止破坏。7.6 心墙摊铺7. 6.1心墙底部的混凝土基座应按设计要求施工,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沥青混凝土施工。7.6.2沥青混凝土心墙、过渡层以及与过渡层相邻的坝壳料应平起平压,均衡施工。坝壳料和过渡料填筑宜洒水降尘。7.6.3心墙摊铺宜采用具备心墙和过渡料一同摊铺功能的联合摊铺机,摊铺速度以1m/min3mmin为宜,或由现场摊铺试验确定。专用机械难以铺筑的部位可采用人工摊铺。7.6.4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机具应及时清理,保持干净。施工中,应防止柴油机油类、水及防粘液污染摊铺层面。7.6.5连续摊铺2层及以上沥青混凝土时,下层沥青混凝土表面温度宜降至100°C以下后方可摊铺上层沥青混合料。7.6.6在施工现场,心墙中心线应有明确的标识。7.6.7心墙的人工摊铺段,宜采用钢模板进行施工。钢模板应牢固,拼接严密,尺寸准确。钢模板间的中心线距心墙中心线的偏差应小于10mm,两侧钢模板的间距应确保心墙的设计厚度。钢模板经定位检查合格后,方可填筑两侧的过渡料。7.6.8人工摊铺过渡料时应对称填筑,填筑前应用防雨布等遮盖心墙表面。遮盖宽度宜超出两侧模板。7.6.9心墙两侧过渡料压实后的高程应略低于心墙沥青混凝土面1Cm2cm,利于心墙层面排水。7.6.10沥青混合料摊铺厚度不宜大于30cm或由摊铺试验确定。7.6.11人工摊铺时卸料宜均匀,以减少平仓工作量。平仓时应避免沥青混合料分离。7.6.12机械摊铺时应经常检测和校正摊铺机的控制系统。每次铺筑前,应按设计和施工要求调校铺筑宽度、厚度等相关参数,防止“超铺”、“漏铺”和“欠铺”现象。7.6.13沥青混合料的入仓温度应根据不同环境温度通过试验确定,宜为140C-1707.6.14在沥青混合料摊铺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发现温度不合格、骨料分布不均匀时应及时清除。清除时,应防止对下部沥青混凝土的扰动和破坏。7.7心墙沥青混合料的碾压7.7.1沥青混合料碾压宜采用LOt3.5t振动碾。沥青混合料与过渡料的碾压设备不宜混用。7.7.2沥青混凝土心墙应采用分段碾压,碾压段长度宜控制在IOm30m范围内。碾压分段交接处应重叠碾压0.3m0.5m。沥青混合料碾压时,可先静碾两遍,再动碾,最后静碾收光,碾压遍数应通过试验确定。7.7.3沥青混合料的碾压温度应考虑施工时的气候条件和碾压设备性能条件,按试验确定。初碾温度不宜低于130°C,终碾温度不宜低于110o7.7.4沥青混凝土心墙宽度小于振动碾碾轮宽度时,宜采用单边骑缝碾压方式。沥青混凝土心墙宽度大于振动碾碾轮宽度时,宜采用错位碾压方式,不欠碾,不过碾。7.7.5机械设备碾压不到的边角和斜坡处,应采用人工夯或振动夯板夯实。夯实时,沥青混凝土表面应达到“返油”为止。同时应避免因夯实方法不当导致骨料破碎。7.7.6碾压前可在碾轮上涂刷少量轻质柴油防粘。碾轮上的粘附物应及时清理。碾压时如发生陷碾,应将陷碾部位的沥青混合料清除,并回填新的沥青混合料。7.7.7碾压过程中应及时清除仓面上的污物和冷料块,并用小铲将嵌入沥青混凝土心墙的砾石清除。7.7.8心墙两侧过渡料碾压宜采用2.0t4.0t振动碾,同时对称碾压。距心墙边缘0.15m0.20m范围内的过渡料应待心墙碾压完后再碾压,或与心墙骑缝碾压。距心墙边2m以外的过渡料碾压,若采用4.0I以上振动碾,应采用静压碾压方式。心墙两侧2m4m范围内坝壳料宜采用静压方式碾压,碾压遍数通过试验确定。7.7.9各种机械不应直接跨越心墙。7.8心墙接缝及层面处理1. 8.1沥青混凝土心墙宜全线保持同一高程连续施工。当需设置横缝时,其结合坡度宜不陡于1:3,接头应采用扩大端头对接的连接方式,接头坡面应压实。上、下层横缝应错开2m以上。未经压实的横缝斜坡应予铲除。7. 8.2在已压实的心墙层面上继续铺筑前,应将层面清理干净。当心墙层面温度低于50时,摊铺前宜将层面加热至50°C以上。8. 8.3沥青混凝土因故停工、停歇时间较长时,应采取覆盖保护措施。9. 8.4沥青混凝土心墙钻孔取芯后,留下的孔洞内应清理干净,并抹干烘干,加热到70,然后回填沥青混合料按5Cm逐层击实。8浇筑式沥青混凝土施工8.1 面板浇筑8.1.1 预制钢筋混凝土护面板应按设计要求在预制场地制作。护面板挂环和吊环的位置及预制板尺寸的允许偏差为±5mm,护面板企口接缝应对接紧密。护面板强度达设计强度75%以上时方可移动、堆放。护面板内侧表面应除去浮浆、杂质,喷涂0.15kgm20.20kgm2的稀释沥青。8.1.2 迎水坝面应将表面浮灰、浮渣清除干净。局部凸出、松动体、蜂窝麻面应进行处理,喷涂0.15kgm2-0.20kg/m?稀释沥青。8.1.3 护面板的锚筋可在施工时预埋或钻孔植入,孔深可为40cm50cm。护面板安装时应自下而上进行,各企口应相互对接紧密,挂环与锚筋间应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