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涵洞筑工艺试验方案.docx

    • 资源ID:958041       资源大小:402.14KB        全文页数:3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涵洞筑工艺试验方案.docx

    目录1、带.12、带IJ贝U13、JIJtll14、.T.5i14.1总体工程概况14.2试验段工程概况25、试验目的及意义26、施工工期安排37、试验段主要施工机械及人员安排38、涵洞工艺试验施工工艺58.1施工工艺流程图58.2施工准备68.3地基处理68.4基坑开挖68.5框架涵涵身扩大基础及出入口基础施工78.6框架主体施工78.6.1框架底板78.6.2框架涵身88.6.3沉降缝处理108.6.4盘扣式支架搭设118.6.5框架顶板148.7翼墙墙身和帽石施工148.8施工要求及检测148.8.1钢筋制作与绑扎148.8.2模板安装158.8.3混凝土施工168.8.4拆模178.8.5混凝土表面外观质量控制188.9沉降缝施工188.10防水层施工198.10.1防水层施工工艺流程图198.10.2基层处理198.10.3聚氨酯防水涂料的配制与涂刷198.10.4防水卷材的铺贴208.11保护层施工208.12沉降观测标布置218.13基坑回填218.14附属工程的施工228.15施工注意事项229、工艺总结2310、质量保证措施2410.1确保工程质量的组织措施2410.2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2410.3质量保证体系2611、安全保证措施2711.1安全保证体系27IL2保证安全生产措施27IL3施工安全注意事项2812、文明施工管理29涵洞工艺试验方案:1、编制依据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207-2017;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8;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8;(4)铁路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TB10106-2010;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603-2015;(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高速铁路钢筋混凝土框架箱涵通桥(2018)5401;施工图内蒙段涵洞设计图;现场踏勘收集到的地形、地质、气象和其它地区性条件等资料;集团公司近年来铁路、高速公路等类似施工经验、施工工法、科技成果。2、编制原则1、遵循设计文件的原则。在编制施工方案时,认真阅读核对所获得的技术设计文件资料,了解设计意图,掌握现场情况,严格按设计资料和设计原则编制施工方案,满足设计标准和要求。2 .遵循全面标准化管理的原则。坚持管理制度、人员配备、现场管理和过程控制四个标准化,以工厂化、专业化、机械化和信息化作为支撑手段,落实闭环管理,全面推进标准化管理。3 .编制遵循机械化作业的原则,坚持在施工过程中,以机械作业为主导,提高工作效率。3、适用范围本方案主要针对集宁经大同至原平(内蒙段)站前一标二工区路基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涵施工。4、工程概况4.1总体工程概况本区段起止里程为DK12+300-DK25+998,位于乌兰察布市境内。区间路基线路由设计起点DK21+488.46、DK24+594.28向南至线路设计终点DK24+594.28、DK25+445.54,全长2.964km,全部位于直线段。涵洞中心里程为DK0+53.98,DK22+150.68>DK22+425.00、DK22+613.30、DK23+158.00.DK23+248.00、DK23+340.52>DK23+570.29.DK23+593.00、DK25+259.47,设计跨度为3m、4m、6m三种钢筋混凝土框架箱涵,新建场地以村庄,农田为主,沟渠贯穿。4.2试验段工程概况根据我工区实际施工及准备情况,确定在DK22÷425.00段路基进行框架涵工艺试验。本涵位于双线、区间、直线及r-14.0%。坡道上,线路法线与涵洞轴线之夹角6=45.0。本涵为排洪而设,施工后入口应与原沟顺接,顺坡排水以免涵内道路积水。本涵洞净高3.495m,采用斜出入口形式。本涵板顶顶大填土高H=2.6m,按通桥大01士5401-05通用图中=40°,洞顶填土高H=2.6m,边坡1:1.5所对应的结构尺寸设计。本涵出入口采用标准铺砌,铺砌高至帽石顶,铺砌采用0.35m厚浆砌片石,下设0.1m碎石垫层。5、试验目的及意义为了更科学的指导施工,通过对(DK22+425.00)3.Om钢筋混凝土框架涵施工进行全过程跟踪控制,对相关工艺进行优化对比分析,总结出切实可靠的施工方案,在标段内推广应用,指导后续工程施工。并通过工艺试验,形成规范化、标准化、合理化的作业程序,以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在施工前,将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现场工艺性试验,以实现以下工艺试验目的:(1)选择基坑开挖及支护方式。根据现场地质情况,检验和优化基坑开挖及支护方案。(2)检验模板配置合理性。检验框架涵钢模板的适用性,检查模板的刚度,平整度等是否满足要求;检验竹胶板模板加固方案的可靠性。竹胶板模板与钢模板搭配使用方案的安全性。(3)施工配合比控制。混凝土和易性式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的金因素之一,施工配合比的控制尤为重要,本框架涵基础采用C35混凝土、涵身及顶板采用C40混凝土、翼墙及翼墙基础采用C35混凝土。另外混凝土的含砂率、坍落度的大小、水灰比也是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的主要因素。(4)确定混凝土的浇筑方式及振捣工艺。拟通过试验发现振捣的好坏与混凝土外观质量的关系。而振捣的好坏与振捣工人的态度、经验、振动棒的功率、混凝土的分层厚度,振捣半径等有直接的关系。(5)满堂支架预拱度控制。框架涵顶板模板采用满堂支架支撑,预留沉降量参数控制标准至关重要。(6)沉降缝施工质量控制,止水带安装工艺控制。框架涵沉降缝应竖直、平整,上下不得交错搭压影响沉降。填料材料应具有弹韧性、不透水性和耐久性,并应连续填塞密实。(7)防水层施工质量控制。防水层施工时关键控制性工序,主要控制点式原材质量控制;施工工艺及产品保护控制。(8)通过试验确定合理的机械、人员配置方案。(9)通过本次试验,总结、优化施工工艺,提高工作效率。6、施工工期安排本区段设有框架涵的工点在地基处理完成后进行框架涵施工。提前合理安排劳力、机械设备使用,保障供给。以施工质量、安全为重点,严格管理,以总结点计划为依据,确保各个工序按期完成,最终保证总结点目标。DK22+425.00框架涵施工工期:计划2022年3月15日开工,2022年4月5日前结束。总工期20天。7、试验段主要施工机械及人员安排1、涵洞工艺试验领导及实施小组图1项目部工艺试验领导小组图2工区工艺试验领导小组2、涵洞工艺试验施工拟投入的机械设备及人员安排详见下表3、表4.表3主要施工机械表序号机械设备名称规格及型号数量备注1吊车25t1满足需要2挖掘机CAT3201满足需要3水泵/1满足需要4电焊机/2满足需要5钢筋切割机/1满足需要6钢筋弯曲机/1满足需要7插入式振捣器/4满足需要表4施工人员配置表序号人员名称数量备注1现场负责人1施工现场的协调2技术负责人1全面技术管理及方案实施总结3技术员4路基技术管理及指导工作4测量员6现场测量工作5专职安全员2负责现场安全管理6试验员3主要是负责路基各项检测工作7工班长2施工机械的调配及现场施工施工8指挥员2负责现场车辆停卸指挥调整工作9杂工20划方格网、配合机械整平路基填料等工作10现场司机22压路机、摊铺机、推土机、运输车、装载机等操作8、涵洞工艺试验施工工艺8.1施工工艺流程图图3.施工工艺流程图8. 2施工准备(1)施工前应对涵洞尺寸、长度认真核对,若发现与设计图纸不符应及时与设计单位取得联系。(2)做好施工测量,测定框架涵的中心桩、基础纵横边线、轴线和临时水准基点。同时还必须做好断面测量,放出基坑边桩,经核对无误厚,方可施工。(3)按照基坑施工要求,清除地面堆土及妨碍基坑开挖的障碍物;对受开挖影响的架空线和地下管线,应采取迁改或保护措施。(4)根据施工图标示的地质、水文资料并结合现场具体条件确定基坑开挖方案:开挖方法、放坡型式、机械设备、坑底尺寸,以及安全质量措施等,编制施工组织设计。(5)基坑开挖前还必须搞好防水排水工作,应在基坑顶部边缘外四周挖好防水排水沟拦截雨水。(6)完成水通、电通、路通和场地平整的“三通一平”工作,备妥基坑开挖的挖掘机械、运渣汽车、水泵等设备。(7)编制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组织技术交底、技术培训。8.3地基处理本涵洞地质为玄武岩,承载力为500KPa0当地基承载力大于200KPa时,可不进行地基处理。8.4基坑开挖框架涵基坑开挖,靠便道侧基坑边采用两级台阶开挖,上层一级台阶采用放坡形式,基坑周围距离基坑边采用钢管架搭设L2m防护栏,两侧延申至既有路基边坡形成封闭,用绿色密目网防护,挂设“基坑危险,请勿靠近”等警示标志。基坑开挖以机械开挖为主、人工开挖为辅,挖掘机开到距基地20cm,再用人工清理基础,清理出劲性桩头,夯实桩间土。保证基地平整,基地标高满足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挖基土方若能利用应尽快利用,若不能利用由机械施工队立即运出征地界外运输至指定弃土场集中堆放。基坑开挖后在基坑四周设置排水沟,在基坑一角设置集水井,并用抽水机抽水,使基坑处于无水状态。CFG桩检验合格厚,立即实施桩帽及碎石垫层工。8.5框架涵涵身扩大基础及出入口基础施工框架箱涵出入口基础铺砌全长一律采用铺至锥体坡脚端部外加垂裙厚度。铺砌宽度:平原无沟形和沟宽大于两锥体外绿之间宽度的浅河沟,采用出入口铺砌宽度为两锥体外缘之间宽度每边加0.5m:出口锥体拔脚着郡以外按20°扩散角放宽。铺砌高度:边技谑砌高度系按路肩设计洪水标准确定,本设计以涵洞标准设计流量Ql%作为控制路肩设计的洪永流量,以此流量相应的出入口水位加0.25In作为涵洞路基边坡铺砌高度,且不低于出入口锥体顶面。垂裙深度:出口垂裙深度见本图标准出入铺砌尺寸表,入口垂裙深度TI采用出口垂裙深度的一半,但不小于0.85m。交通涵取消出入口沟床铺砌,为防止底板磨损,在涵内作路面铺装,辅装层最小厚度为0.1m。扩大基础及出入口翼墙、翼墙支撑模板,采用木模板。技术员测量垫层及基础顶面标高,以控制模板顶高程,保证箱身底板底面标高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混凝土浇注要求振捣到位,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50%以上,再进行框架身的施工。混凝土基础施工应抓紧进行,施工完后,立即进行回填,确保路基的安全。8.6框架主体施工主体框架分两个阶段施工,第一阶段施工至下倒角以上30CnI处,第二阶段框架墙身及顶板。箱身底板在已浇筑好的垫层上进行钢筋绑扎、报检、立模、报检、浇筑混凝土。钢筋按设计图纸要求组织进场,检查验收,在加工场地加工成型,在绑扎底板钢筋时,架立好框架墙身钢筋,必须严格按照图纸尺寸绑扎。框架底板达到一定强度后,开始搭设支架、立模、报检,进行墙体和顶面的混凝土浇筑。框架箱身分段浇筑,按沉降缝设置断开浇筑,确保质量。8. 6.1框架底板出入口设计为混凝土基础,起防渗等作用,基础埋置深度(流水面至基底)为冻结线以下不少于025,其基础底面与翼墙基础底面齐平。间涵节为无基,其使用条件及基底处理措施见表5“涵身基础类型及适用条T表”。表5涵身基础类型及使用条件表为保证底板面平整及混凝土灌注质量,基础(垫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测量班定出中心位置,技术员指导工班划出框架轮廓线,根据钢筋布置弹出钢筋位置线,绑扎底板钢筋。按设计要求绑扎好钢筋后,开始立模。底板模板采用木模板,采用竹胶板背方木加固,采用拉杆对拉固定。经自检合格报监理工程师验收后,浇注底板混凝土。底板混凝土一次浇注成型。在捣固混凝土时振动棒必须时时到位(尤其是倒角处),避免出现蜂窝麻面,浇筑倒角模板时一定要控制浇筑速度,防止模板受冲击偏位。8.6.2框架涵身底板施工完,待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96后,将边墙混凝土表面凿毛,凿毛时应将基础顶面浮浆凿除,露出大石子,清楚碎屑,用水冲洗干净。凿毛后露出新鲜混凝土面积不应低于总面积的75%,凿毛时混凝土应达到强度要求(用人工凿毛时,混凝土强度不低于2.5Mpa,用机械凿毛时,混凝土强度不低于IOMpa),加强两次浇筑混凝土的连接。同时,将第一层浇筑的混凝土上后进行水平方向弹线,用砂轮机切割凿毛后的混凝土锯齿面,便于前后两次混凝土接茬位置处的线形控制。1 .内支撑、内模及顶板施工为保证混凝土面美观,框架桥墙身采用拉杆模板施工,内模采亩;5cm竹胶板,利用满堂支架向两侧顶紧,外模采用方木与钢管竖向加固。内支撑采用碗口式脚手架搭设,纵横向间距不大于0.75m,竖向步距不大于L2m,顶部用可调托撑顶纵梁,纵梁上布置横梁,横梁上为顶模。内支撑的横向钢管应与内侧模在横竖带节点处用钢管卡子连接,起到横向内支撑作用。2 .钢筋加工、绑扎钢筋在加工棚内集中加工,平板车运到施工现场,现场绑扎。钢筋加工安装要达到下节中的检查精度要求,否则重新调整处理。(1)钢筋的直径、规格及质量要求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钢筋的焊接工作应由持证上岗的专业人员操作,其焊接质量由指挥部中心试验室取样鉴定。(2)钢筋的保护层采用细石子砂垫块支垫在模板与钢筋之间来保证,砂垫块强度同等于框架桥险强度,保护层垫块数量不少于4个/m2。(3)受力钢筋接头应设置在应力较小处,并分散、错开布置。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的受力钢筋接头的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规定:绑扎接头在构件的受拉区不超过25%,在受压区不得超过50%o(4)严格按规范及设计要求绑扎,支撑箍筋应适当予以点焊,保证上层钢筋网片不变形。3 .立外模外模采用竹胶板组拼,外模的固定采用钢管支架支撑,并以方木或钢管辅助支顶。4 .混凝土浇筑混凝土由2#拌和站集中搅拌,混凝土运输车运至工地后,采用泵送入模,浇筑箱身混凝土一般可分为二阶段施工,先浇筑基础至箱身与底板倒角以上30Cnl处,第二次浇筑边墙及顶板。施工中要求当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70%后,再绑扎上部钢筋,浇筑边墙及顶板混凝土,边墙与底板混凝土相接处必须凿毛,清洗干净,再浇筑上部混凝土。接长钢筋时接头采用双面一焊接,且钢筋接头应错开。顶板和底板的混凝土必须一次浇筑完成,各边墙的施工缝不得在同一平面上,混凝土采用斜向分段分层浇筑,分层厚度不得大于40cm,要求上层混凝土浇筑时下层混凝土尚未初凝,边墙浇筑时两边对称均衡进行,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实,底板、顶板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捣器与平板式振捣器振实。碎浇筑完成后及时收光抹平。5 .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1小时内对混凝土进行保温保湿养护,为确保养生效果,使用土工布进行覆盖养护,定时洒水,不间断养护,避免形成干湿循环,养护时间不少于14do养护期间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规定强度之前,不得承受外荷载。当混凝土强度满足拆模要求,方可拆模。8.6.3沉降缝处理1、洞身涵节间沉降缝处设止水带,出入口涵节与八字墙间不设。止水带的设置方式有中埋式和背贴式两种:(1)中埋式:即止水带在涵节端部沿框架板厚中心线呈环形布置。当涵身顶底板、边墙的厚度均大于30Cn)时采用中埋式,若止水带与涵节钢筋有干扰时,可刺穿止水带,但不得截断涵节内钢筋。(2)背贴式:即止水带敷设于涵身外侧,当涵身顶底板或边墙的厚度小于等于30cm时采用背贴式;其中底板下的止水带可在浇筑涵身混凝土之前将止水带铺设固定于涵身沉降缝处的垫层(或出入口涵节的基础上,然后浇筑混凝土即可。边墙和顶板止水带在涵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用膨胀螺栓、钢板条固定于涵节端部框架外缘呈环形布置。止水带中间圆环部分应位于沉降缝中心线上,施工时注意准确定位。止水带宜用整根尽量减少接头,接头应粘接牢固密不透水,接头宜设在沉降缝的平直部位,不得设在涵身边墙与顶底板转角处。2、止水带的材质、形状、尺寸、物理机械性能及施工要求应按照铁路隧道防水材料第2部分:止水带(TB/T3360.2-2014)及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604-2015)的有关要求执行。3、沉降缝外侧及板顶所贴防水卷材为改性沥青弹性防水卷材,应符合铁路桥梁混凝土桥面防水层(TB/T2965-2018)的相关规定。4、边墙外侧所涂聚氨酯防水涂料符合铁路桥梁混凝土桥面防水层(TB/T2965-2018)的相关规定。涂刷防水涂料处混凝土结构面应保持平整干燥,无凹凸不平、蜂窝麻面、浮渣、浮灰和油污等现象。5、涵身沉降缝中设置的聚乙烯泡沫塑料板密度为35kg36、涵身沉降缝中设置的聚氯乙烯胶泥密度为L6tm3.7、背贴式止水带顶板和边墙安装材料用量(每米止水带):MlO膨胀螺栓5套(含垫圈);50x3mm钢板压条2根,重2.34kg,钢板压条上的螺栓孔Ilmm.8、膨胀螺栓应符合现行国标(GB/T22795-2008),钢板压条采用Q235钢板。9、防水卷材铺设、涂刷聚氨酯防水涂料、止水带设置等施工要点及其注意事项除满足上述要求外,还应参阅相关产品使用说明。10、对于有错台的框架箱涵沉降缝,止水带安装可采用加台的方法处理,错台宽度为4(50c为宜。施工时,预留接茬钢筋,具体高度h、数量可根据具体工点而设计。当hW30cm时止水带安装采用背贴式,h>30cm时止水带安装采用中埋式。8. 6.4盘扣式支架搭设1 .支撑架布置形式现浇支架采用1.5cm竹胶板做底模,其下设4×9cm方木纵向分配梁,间距15cm;再向下为10×IOcm方木横向主梁,间距75cm;其下为48X3.0钢管,顶板中部间距90cm(横)X90cm(纵),倒角部位间距为60cm(横)×60cm(纵),步距LOm,顶部尽量减小可调支撑长度。2 .框架桥底板横向、纵向弹线定位将框架桥底板表面清理干净,技术员根据框架净宽及框架长,从框架中心线向两边按立杆纵距及横距要求在底板上弹上墨线,纵横向墨线即为扫地杆位置,交叉位置即为立杆位置。一一3 .摆放底座将立杆下垫两根10*10方木上,方木直接落在已浇筑好的混凝土底板(弹好的定位线)上。4 .竖立杆搭设扣紧纵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固定在距钢管底端20Cm处的立杆上。搭设立杆时,应每隔6跨设置一根抛撑,直至安装稳定后,根据情况拆除。横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图4-7模板支架布置图脚手架接长除顶层顶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脚手架立杆的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当立杆采用对接接长时,立杆的对接扣件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邻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步距的1/3;5 .安装纵、横向水平杆,并与立杆扣紧纵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每60Cm布设一道水平杆,纵向水平杆设置在立杆内侧,单杆长度不小于3跨。纵向水平杆接长应采用对接扣件连接或搭接,并符合下列规定: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纵距的1/3;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才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小于650mmo横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每75cm布设一道水平杆,横向水平杆两端均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水平杆,用直角扣件连接且严禁拆除。6 .盘扣安装(1)根据立杆及横杆的设计组合,从底部向顶部依次安装立杆、横杆。下部先全部装完一个作业面的底部立杆及部分横杆。再逐层往上安装,同时安装所有横杆。立杆和横杆安装完毕后,考虑支架的整体稳定性,按照:基础立杆-第二层水平杆-第一层竖向斜杆,设置一道竖向斜杆,安装时自下而上进行顺接。安全网在竖向斜杆等设置完毕后设置。(2)支架组装时应控制水平框架的纵向直线度、直角度及水平度。(3)支架拼装完毕后,应检查横杆的水平度和立杆的垂直度。并在无荷载情况下逐个检查立杆可调底座有否松动或空浮情况,并及时调整。(4)支撑架搭设完毕后,应对其平面位置,顶部标高,节点联系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全面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5)盘扣式支架钢管不得使用严重锈蚀、弯曲、压扁及裂纹的钢管。(6)支架搭设应与墩柱连接紧固,形成固结点。7 .安装可调托撑可调托座安装:为便于在支架上高空作业,安全省时,可在地面上大致调好可调托座伸出量,再运至支架顶安装。根据梁底高程变化决定断面问距,设左、中、右三个控制点,精确调出可调托座标高。然后用明显的标记标明可调托座伸出量,以便校验。最后再用拉线内插方法,依次调出每个可调托座的标高。8 .在可调托撑上安装主、次梁主梁采用10×IOCnI方木,间距75cm。次梁采用4X9Cm方木,间距15cmo主、次梁方木安装平稳牢固。8.6.5框架顶板框架顶板与墙身一起浇注。采用扣件式脚手架做内撑,用顶托(可用扣件和钢管代替)调整顶板标高。支架搭好后即可在上面铺装顶板模板,顶板模板为桥梁专用竹胶板,厚度1.5cmo模板铺好后清扫干净,现场技术员、安全员检查合格后,方可按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进行钢筋制作和绑扎。自检合格,报监理工程师验收后浇注顶板混凝土。8. 7翼墙墙身和帽石施工1 翼墙采用八字式,翼墙在平面上敞开斜度为1:6左右,八字墙斜坡段的斜率按路基边坡L1.5、L1.7分别设计。2 .单孔LOn)、L5m涵洞翼墙基础采用整体式,其余单孔及双孔涵洞均采用分离式基础。分离式基础两侧翼墙间基础现浇0.35m厚C30混凝土流水板,并设宽1.0m顶撑。3 .翼墙基础按无冻害地基设计,基础厚度采用1.25m0在有冻害土壤中基础底面应低于冻结线0.25m,当冻结较深时,亦可将基底至冻结线以下0.25m处地基换填为粗颗粒土。4 .翼墙按框架涵设计,土壤的内摩擦角三40o,路肩面以上轨道及列车荷载的换算土柱高度为3.3m,分布宽度为3.3,距路肩2.0m。5 .翼墙墙身及基底截面均按整体计算,其截面偏心及倾覆稳定性检算均于合力方向上进行。6 .翼墙滑走稳定系数不小于1.3,基底倾覆稳定系数不小于1.508.8施工要求及检测8.8.1钢筋制作与绑扎钢筋在加工场按设计所图纸集中加工,钢筋加工场地必须硬化,设置工作台和制作棚。钢筋的堆放上盖下垫,钢筋离地高度不小于15cm;顶面盖布要严实以防止风吹雨淋;分类堆放,各种型号的钢材分开,同时设立成品区和半成品区做好标识。钢筋表面应清洁,使用前将表面油渍、漆皮、鳞锈等清除干净。钢筋下料长度符合要求,配筋计划全面考虑,减少接头。钢筋主筋采用搭接焊,同一截面上,钢筋的接头不超过50%,钢筋接头应避开钢筋弯曲处,接头与弯曲点距离不得小于10倍的钢筋直径瓦妾接头的轴线偏差不大于0.Id(d为钢筋直径),并不得大于2mmO钢筋的每200个接头作为一批进行冷弯和抗拉试验,合格后才使用。钢筋绑扎严格按施工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钢筋弯曲点位置和钢筋布置间距均要符合设计及规范规定,结点绑扎率为100%。钢筋骨架绑扎固定后,绑扎其他钢筋,用同等强度水泥垫块梅花状布置支撑钢筋,垫块厚度根据设计的保护层确定,其位置在钢筋纵横交叉处,垫块与钢筋扎紧,相互错开,数量控制在每平米不少于4个。表8.9-1钢筋安装及钢筋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序号名称允许偏差检验方法1受力钢筋排距±5mm尺量两端,中间各1处2同一排中受力钢筋间距柱、梁土IOimn3基础、板、墙÷20mm4分布钢筋间距偏差+20mm尺量连续3处5箍筋间距±IOmm6弯起点的偏差(加工偏差20mm包括在内)30mm尺量7最外层钢筋的位置偏差C230mm+10'Omm尺量两端,中间各2处C<30mm+5Omm8.8.2模板安装框架内外模采用木模板,倒角及顶板模采用竹胶板,支架采用满堂支架、顶板采用IOCmXlOCm方木支撑体系,设顶托调节高程。模板及支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承受所浇注混凝土的重力、侧压力及施工中可能产生的各项荷载,并保证混凝土结构各部分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支架的支撑部分应安置于可靠的基底上,并有足够的支撑面积和防、排水。模板的接缝不漏浆,拼缝处均采用双面胶填塞押紧,模板使用完后及时清理,确保表面平整不变形。模内干净无杂物,拼合平整严密。支架结构的立面、平面安装牢固,并能抵挡振动时偶然撞击。模板支立完毕,对模板的接缝,各部位尺寸、标高及预埋件检查、校正、验收。表8.9-2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轴线位置基础15尺量每边不少于2处梁、柱、板、墙、拱52表面平整度52m靠尺和塞尺不少于3高程基础±20测量梁、柱、板、墙、拱±54模板的侧向弯曲柱力/1000,且小于15拉线尺量梁、板、墙7/1500,且小于155梁、柱、板、墙、拱两模板内侧宽度+10-5尺量不少于3处6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2尺量8.8.3混凝土施工(1)混凝土质量控制混凝土采用2#拌合站集中搅拌,混凝土运输车输送到位。使用高效减水剂,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减少用水量。碎的配合比通过试验确定,选配时应根据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配料的计量装置应由计量部门定期检验,经常保持准确。骨料含水率应经常测定,雨天施工应增加测定次数,并根据测定的骨料含水率,及时修正施工配合比。原材料必须同一桥涵用同一厂同一标号的水泥,砂石料也必须来自同一料场,同一材质,粉煤灰必须同罐同批号。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应发生离析。漏浆、严重泌水及坍落度损失过多等现象。当运至灌筑地点的混凝土有离析现象时,应在灌筑前进行二次搅拌,但不得再次加水。(2)框架主体混凝土浇注分二次进行,先浇注至底板倒角以上30Cm或水沟侧墙以上,待底板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以上,再进行墙身和顶板施工。(3)混凝土施工控制要点在混凝土浇筑前,对表面施工缝的水泥浆、松动石子或松弱混凝土层凿除清扫,并用水冲净、湿润。混凝土浇注前以及浇注过程中,对模板、支架、钢筋骨架、预埋件等仔细检查。当发现问题,应即时处理,并作记录。混凝土浇注时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大于2米,当大于2米时应采用串桶、漏斗等器具浇注。混凝土浇注分层进行,采用机械振捣混凝土,插入式振捣器的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且插入下层混凝土的深度宜为510cm;表面振动器的移动距离应能覆盖已振动部分的边缘;振捣时不得碰撞模板、钢筋和预埋部件;每一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宜为2030s,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出现气泡,表面出现浮浆为度。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顶面进行修整。抹平定浆后,再一次收浆压光,在混凝土表面盖土工布,进行覆盖洒水养护,使混凝土表面一直处于湿润状O养护期确定:通过对宝应地区气候资料查阅:本地区的大气湿度RH25O%,养护过程采用有风或有阳光直射的条件,混凝土的水胶比0.45,经查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6.10.6条规定,当日平均气温10°T20o时,养护期为14天;当20。WT时,养护期为10天,取上限养护期14天。8.8.4拆模顶板拆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拆除模板时应按设计的顺序进行拆除,并严禁抛扔模板。拆除模板堆放及时清理干净,转移到指定位置集中堆放,下垫枕木,上盖彩条布。表8.9-3框架涵允许偏差和检测方法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翼墙帽石距中心线位置20测量检查不少于5处2孔径+20尺量检查不少于5处3涵长+100-504厚度+10"-5顶板、底板、边墙中墙各尺量检查5处5I涵身接头错台I10I尺量检查不少于TF8.8.5混凝土表面外观质量控制(1)颜色:灰白色(混凝土本色)、均匀一致,要求色泽均匀无明显色差。(2)表面:混凝土密实整洁,表面光滑平整,棱角规则顺直;节点、交角、线、面清晰,施工缝整齐美观,无明显错台、跑模、胀模现象;无蜂窝、麻面、砂带和明显气泡,表面无漏浆、无冲刷痕迹、无明显裂缝、无拉杆头锈蚀痕迹。(3)对拉拉杆孔眼要整齐有序;孔洞封堵要整齐平整,颜色同混凝土表面基本一致;混凝土保护层准确,无露筋;预留孔洞、施工缝、后浇段洞口整齐;结构物保持拆模后原貌,无明显打磨、涂刷和修补痕迹。(4)永久性预埋件位置准确,且钢结构预埋件要求防锈处理。(5)加强对已完结构物的防护,防止碰撞、摩擦、溅浆等。8.9沉降缝施工1、框架顶板使用MlO水泥砂浆形成三角形的双流水坡,坡度为2虬2、顶板顶面防水采用防水卷材上覆3cm厚C40细石混凝土,边墙背面防水均采用涂两层聚氨酯防水涂料处理。3、涵洞最小分节5长度取正向2m,最大分节长度正向5m,分节之间设沉降缝。涵洞在两线中间设置沉降缝时,每逢下的涵节长度宜设计为正向5mo4、沉降缝在顶板及边墙范围内,中埋式外贴50Cnl宽防水卷材,背贴式外涂聚氨酯防水涂料。基础、墙身和顶板沉降缝应上下对齐,在同一竖直面上,缝宽一致。沉降缝的施工方法为:沉降缝中间设置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在以止水带为界断开设置,结构形式为5mm竹胶板+15mmm泡沫板+5mm竹胶板。沉降缝的宽度与箱身同宽。沉降缝的固定,竹胶板与箱身位置垂直方向采用2排间距20Cm的钢筋顶住垫块,固定钢筋与箱身钢筋进行连接,垫块顶住竹胶板。模板拆除后,先用墨线沿沉降缝泡沫板位置弹出两条直线,再用切割机切直,采用沥青麻筋填塞,表面用烙铁烙平,施工前必须清扫干净,保持干燥。按照通桥(2012)5401-09T6进行聚乙烯泡沫塑料板,Mlo水泥砂浆的施做。8.10防水层施工8.10.1 防水层施工工艺流程图基层处理不合格基层检查I 值格图8.11-1防水层施工工艺流程图按卷材宣度、搭排设置弹出卷材边线8.10.2基层处理为保证防水层的铺设质量和节省防水涂料,框架顶面基层、挡磴墙内侧基层涂刷防水涂料处应平整、清洁干燥,无凹凸不平、蜂窝、麻面、浮灰、油污等。基面浮磴、浮灰用硬扫帚或钢丝刷等刷干净。8.10.3聚氨酯防水涂料的配制与涂刷在箱身侧墙涂刷2层聚氨酯防水涂料,为了保证防水层的铺设质量,在涂刷防水涂料前对已处理合格的基层进行干燥检查。基层干燥鉴别的方法可凭经验、肉眼观察,也可用吹风机加热的方法。备好防水卷材、防水涂料、圆形防水涂料拌和捅、220V电源、手枪式搅拌器(转速不可太快)、量具、刮板等。在确认基层干燥后,按卷材宽度、搭接要求弹出每幅卷材的铺贴边线,然后将基面清理干净将防水卷材放展在基面上利用阳光照射1-3h放张,然后将卷材重新卷起,在卷起过程中使卷材处于自然状态带头平齐、均匀受力,之后进行防水涂料搅拌、涂刷。聚氨酯防水涂料使用时按产品使用说明进行称量配比,将A、B两组份倒入干燥洁净的搅拌器中,搅拌均匀,根据天气情况、原材料的稠度不同,一般搅拌约3-5分钟,搅拌至混合液发亮视为搅匀,每次搅拌量以40kg为宜,两组份按比例进行配比,每次搅拌40kgo防水涂料每次从搅拌结束至涂刷完毕最迟不宜超过20分钟。将搅拌均匀的防水涂料沿铺贴卷材的轴线方向根据用料量将涂料均匀倒出,涂刷人员跨倒出的涂料用长约25cm、高约15Cm的橡胶刮板在事先弹出的涂料涂刷边线范围内均匀涂刷,涂刷人员边后退边涂刷,刮板以“S”形轨迹运行,涂刷时总厚度不小于2mm,涂刷过程中随时检查涂刷厚度,厚度不够时补料刷均匀,涂刷厚度按设计要求涂刷,前后两次的涂层应接好茬,厚度不小于05mm。铺贴时用刮板将防水卷材推压平整,并使防水卷材的边缘和搭接处无翘起,其它部分无空鼓。8.10 .4防水卷材的铺贴改性沥青弹线防水卷材铺贴时采用一边涂刷防水涂料,一边铺贴防水卷材的顺序进行,也可以涂刷一段防水涂料后回头来铺卷材。铺卷材时使卷材均匀受力、卷材边沿预定的卷材铺贴边线前进,待整幅卷材铺展开立即用刮板将防水卷材推压平整,并使防水卷材的边缘无翘起,其他部分无空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铺贴时,相邻两幅卷材的搭接缝应错开,两幅卷材短边和长边的搭接宽度均不应小于100mmo由于防水层拒绝爆晒和高温(在爆晒和高温之下极易产生气泡和空鼓),故防水层施工需尽量避开爆晒和高温,我们选择下午15点以后进行防水层作业,尽快按要求施工完毕。8.11 保护层施工1、C40细石聚丙烯纤维网混凝土有3#拌合站集中拌制,将石子、砂子、水泥、水、减水剂和聚丙烯纤维网同时倒入搅拌机中搅拌时间应不少于3分钟,拌和均匀。2、框架箱保护层采用C40细石聚丙烯纤维网混凝土,厚度3cm。将混合均匀的聚丙烯纤维网混凝土均匀铺在防水层上,用平板振捣器蕨f拉动平板振捣器时速度应尽量缓慢,使聚丙烯纤维网混凝土的振捣时间达到20秒左右,并无可见空洞为止。3、混凝土接近初凝时方可抹面,抹刀应光滑以免带出纤维,抹面时不得过量加水,抹面次数不宜过多。保护层施工要避开高温和大风天气,防止失水太快,表面无法及时收光形成早期裂纹。4、保护层每隔4m(或伸缩缝位置)设置宽约IOmm,深约20mm的横向断缝。当保护层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以上时,用聚氨酯防水涂料将断缝填实、填满,填充断缝时不得污染保护层及框架主体。5、混凝土面浇筑完成后,采取必要的保水养护措施,避免失水太快。自然养护时,应采用草袋或麻袋覆盖,并在其上覆盖塑料薄膜,混凝土洒水次数应能保持表面充分潮湿。养护不少于14do8.12 沉降观测标布置为观测框架桥的不均匀沉降变形,在箱身出入口箱身最外边界线内侧500mm,顶板以下50Omln处,和线路中心顶板以下50Omin处,设置沉降观测标,来观测框架桥的沉降变形。图8.13-1沉降观测布置图8.13 基坑回填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报请监理工程师进行隐蔽工程检查,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开始基坑回填。基坑回填材料为混凝土或

    注意事项

    本文(涵洞筑工艺试验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