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扎实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docx
-
资源ID:960311
资源大小:24.38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关于进一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扎实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docx
关于进一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扎实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是事关广大农民群众根本福祉的民生工程。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厅字(2021)44号)、中共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十四五”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扎实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切实提升我区农村人居环境品质,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制定本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为基础,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全面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持续改善提升农村环境质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二)基本原则坚持规划引领、分类施策。强化规划设计引领,尊重传统、突出特色,科学编制各类专项规划,同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相匹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同民俗文化、风土人情相协调,分类分档落实任务,既体现提升水平、走在前列,又坚持实事求是、符合实际。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注重系统谋划、加强工作衔接,以镇为单位统筹推进各项重点任务,重点突破与综合整治、示范带动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学习先进地区经验,探索符合本地实际、行之有效的整治模式。坚持立足农村、彰显特色。遵循乡村发展规律,保护农村田园风貌,保护传承历史文化,打造立足乡土社会、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乡村形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坚持共同参与,共建共享。尊重村情民意,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保障村民决策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建立健全政府、市场、村集体、村民等多方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机制,增强价值认同,凝聚整体合力。-坚持建管并重,健全机制。牢固树立建管用并重理念,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形成系统化、规范化、长效化的政策制度体系,确保各项工程设施持续发挥作用,让农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三)行动目标全面推进以“一美、三清、四治、五有”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生态优美、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幸福家园。到2025年末,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提升,“三美一高”(生态美、环境美、人文美、管护水平高)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的镇、村覆盖率达30%以上,力争建成特色田园乡村15个,农村河道、道路、绿化、保洁、公共设施“五位一体”综合管护体制机制全面建立。二、主要内容(一)实施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工程1 .持续推进生产生活垃圾治理。巩固完善城乡统筹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进一步提高收运处置体系覆盖范围并实现稳定运行。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积极探索符合农村特点和农民习惯、简便易行的分类处理模式,推进“户分类投放、村分拣收集、镇回收清运、有机垃圾生态处理”的分类收集处理体系建设,完善城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减少垃圾出村处理量。协同推进农村有机生活垃圾、厕所粪污、农业生产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利用,以乡镇或行政村为单位建设一批区域农村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设施,探索就地就近就农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路径。探索农村建筑垃圾等就地就近消纳方式,鼓励用于村内道路、入户路、景观等建设。扩大供销联合社等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服务覆盖面,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与环卫清运网络合作融合。到2025年,全区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的镇(街道)实现全覆盖,废旧农膜基本实现全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覆盖率达100%,无害化处理率达100虬(牵头单位:区城管局、农业农村局、供销联合社)2 .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巩固提升。巩固农村无害化户用厕所全覆盖成果,加强户厕长效管护工作,以户厕化粪池盖板破损、外溢渗漏、违规直排等为重点,形成“农户主体、镇村落实、行业指导”的长效管护格局。在行政村公共厕所全覆盖基础上,加大人口较多、群众有需求的自然村公共厕所建设力度。合理配建乡村旅游厕所,提升卫生标准。统筹推进农村厕所粪污处理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效衔接,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推动粪污就地就农消纳、综合利用。“十四五”期间,农村户厕粪污接管处理率和资源化利用率稳步提高。(牵头单位:区城管局、农业农村局、文体广电和旅游局,配合单位:区卫健局、生态环境局)3 .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行动,全面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同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村庄规划、供水设施建设、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合理采用接管、小集中、分散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等技术路线,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强污水处理与厕所革命、黑臭水体治理、国省考断面水质改善等有效衔接,优先治理影响水环境质量的村庄生活污水。组织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回头看”排查整治,重点解决管网破损、设施运行不正常等问题。到2025年,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上级要求,力争规划发展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全覆盖,设施正常运行率达90%以上。(牵头部门:生态环境局、区农业农村局、水利局,配合部门:区住建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4 .系统推进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有序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治理,将水体面积大、污染程度重、居民反映强烈、靠近生态敏感区的农村黑臭水体纳入重点监管清单,实行“拉条挂账、逐一销号”,推动农村水环境持续向好,建立动态排查治理销号制度。持续推进农村河道疏浚及生态河道建设,加强水系连通,因地制宜对河道进行特色化改造,形成一河一景。加快实施农田退水治理试点,开展农田退水污染监测评估和处理。加快推进河长制湖长制体系向村级延伸,推进问题小微水体整治,做好农村水体长效管护工作。到2023年,全区范围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基本完成小微水体整治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效,达到小微水体“四无”目标。到2025年,新建农村县乡级生态河道Ill条,生态河道覆盖率不低于65%o(牵头部门:区生态环境局、水利局,配合部门:区农业农村局等)5 .有效加强农业废弃物治理。推进秸秆利用市场主体培育和利用技术与模式推广,进一步完善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培育壮大秸秆综合利用产业,推动形成多元化利用、市场化运作的秸秆综合利用格局。“十四五”期间,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推进畜禽绿色、生态养殖,进一步规范畜禽养殖行为,完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长效管理机制。“十四五”期间,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6%o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使用,牢固树立绿色植保理念,进一步健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化肥施用量、农用化学农药施用量逐年减少。(牵头部门:区农业农村局,配合部门:区生态环境局等)(二)实施村容村貌改善提升工程1 .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积极清理农村积存垃圾、清理河塘沟渠、清理农业废弃物、清除无保护价值的残垣断壁,加强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加快改变农民生活习惯,切实解决私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涂乱画问题,推动村庄清洁向屋内庭院、村庄周围拓展。结合风俗习惯、重要节日等组织村民清洁村庄环境,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区城管局、住建局、水利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局)2 .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立足最美湖湾城定位,持续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和统筹水平,加快完成太湖湾片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项目,有序实施新孟河沿线美丽乡村片区建设,加快建成一批立足乡土社会、富有地域特色、承载乡韵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美丽乡村典型。对标省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建设标准,充分发挥党建、群团作用,组织实施“三美一高”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建设,串珠成链、连线成景、特色鲜明的“新江南水乡”美丽风景基本形成。(牵头部门:区农业农村局,配合部门:区住建局、水利局、文体广电和旅游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3 .有效加强乡村风貌保护。聚焦功能完善,注重品质提升,深入挖掘乡村特色风貌元素,加强村庄建筑特色、风格、色调引导,突出乡村特色和地域特点,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中加强与农文旅产业发展的一体推动。鼓励引导有条件的村庄对标创建、因地制宜发展,着力打造更多具有独特风貌、充满生机活力的特色田园乡村,到2025年,力争建成特色田园乡村15个。认真落实省传统村落保护办法,积极组织传统村落和建筑组群调查申报,积极探索乡村保护与发展相融共生的新路径,有效保护省级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群。(牵头部门:区住建局,配合部门: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农业农村局、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等)4 .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公路“路长制”组织管理体系。实施“四好农村路+旅游”、“农村公路+产业”、“农村公路+文化”等品牌提升工程,结合历史文化景观构建“全域旅游”农村公路网,加快打造环太湖“四好农村路”风光带。实现乡镇一级公路覆盖率100%,乡镇至高速公路互通15分钟覆盖率100%。加强农村电力、通信、广播电视“三电”线路整治,排除安全隐患,推动线路整齐有序治理。健全村庄应急管理体系,按需优化应急广播终端配置,合理布局应急避难场所和防汛、消防等救灾设施设备,畅通安全通道。整治农村户外广告,规范发布内容和设置行为。关注特殊人群需求,开展农村无障碍设施建设。(牵头部门:区交通局、区住建局,配合部门:区城管局、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应急管理局、残联)5 .着力改善农民住房条件。重点推进老旧农房改造改善,对有安全隐患的优先及时改造。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顺应进城、入镇、留乡不同需求,严格负面清单管理,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支持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入镇落户。通过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水平,引导农民自我更新住房。强化农房建设审批管理,切实提高农房建设质量。突出设计引领,加强新建农房风貌塑造,鼓励既有农房通过微改造促进风貌协调,推动绿色农房建设,构建农房、村庄和自然环境有机融合的乡村特色空间。到2025年底,力争形成集聚规模的自建区25个以上,提升改造类农房更新改善工作实现全覆盖。通过农民主动、项目带动、政策推动,全区20%左右的村庄完成农房更新改善。(牵头部门:区住建局,配合部门:区发改局、民政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农业农村局等)6 .深入实施乡村绿化美化。加强村庄片林、道路林网、水系林网、农田林网建设,通过农村“四旁”(水旁、路旁、村旁、宅旁)植树推进村庄绿化,充分利用荒地、废弃地、边角地、池塘等开展村庄小微公园、乡村湿地公园和公共绿地建设。着力打造美丽庭院、美丽菜园、美丽果园、美丽村景、美丽田园,引导鼓励村民通过栽植果蔬、花木等开展村庄绿化美化。到2025年,全区新增绿美村庄20个。(牵头部门: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配合部门:区住建局、农业农村局、妇联)(三)实施乡村人文素养提升工程1 .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切实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中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形成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发挥共青团、妇联等基层群团组织和乡贤作用,积极开展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好婆媳等学习宣传和文明家庭创建、道德讲堂、移风易俗、弘扬新农村新风尚行动,鼓励倡导村民明道德、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摒弃乱扔、乱吐、乱贴等不文明行为。(牵头部门:区委组织部、宣传部,配合部门:区团委、妇联等)2 .推进乡村文化传承发展。推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农家书屋转型升级,组织开展优秀文艺作品基层巡演等文化惠民活动。深入挖掘本土特色乡村文化,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利用工作。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文化基因。结合地方特色资源和历史耕读文化,建立一批科普性强的农耕体验基地、教育基地和文化馆。传承传统优秀农民体育活动,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赛事活动。(牵头部门: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配合部门:住建局、农业农村局)3 .普及文明健康理念。把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推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纳入农民教育培训范围,把使用卫生厕所、做好垃圾分类、养成文明习惯等纳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持续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深入开展卫生创建,大力推进健康镇村建设。发挥爱国卫生运动群众动员优势,广泛开展乡村健康促进活动,推动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提高农民健康素养。(牵头部门:区文明办、卫健局,配合部门:区教育局、民政局等)(四)实施环境综合管理提升工程1.健全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因地制宜健全完善镇级统一组织实施或以各行政村为单位实施的长效管护工作体系,建立健全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的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积极探索农户合理付费、村级组织统筹、政府适当补助的运行管护经费保障制度,加快建立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机制。推动农村人居环境信息化建设。到2025年,农村河道、道路、绿化、保洁、公共设施“五位一体”综合管护体制机制全面建立。(牵头部门:区城管局,配合部11:区民政局、财政局、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4 .配优配强长效管护队伍。鼓励引进有管理能力、专业水准的第三方实施长效管护,加快建立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机制。督促第三方管护主体配优配强保洁管理队伍,可按照常住人口2%。一4%。的比例或每个自然村不少于1人的标准配备村组管护人员,切实组建专业化长效管护队伍。加强对第三方管护主体的督促检查,实行依效付费,体现更优管护服务。(牵头部门:区城管局)5 .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保障村民决策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通过多种方式出智、出资、出力,实现农村人居环境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将村庄环境卫生等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对破坏人居环境行为加强批评教育和约束管理,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深入开展环境卫生红黑榜、“门前三包”责任制、积分兑换、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活动,提高村民维护村庄环境卫生的主人翁意识。(牵头单位:区民政局,配合部门:区城管局、农业农村局)三、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工作专班,定期召开工作例会,统筹组织推进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区各有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围绕目标任务,出台支持政策,制订工作标准,加强监督指导。各镇、街道要切实承担主体责任,将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及时制定工作方案,组建工作班子,做好统筹规划、项目落地、组织实施、资金安排等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行政村履行属地管理职责,立足实际,创新举措,扎实做好具体实施工作。(牵头部门:区农业农村局,配合部11:区财政局、住建局、城管局、水利局、卫健局、生态环境局)2 .坚持多元投入。争取金融支持,严格落实国家金融政策,积极争取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依法合规提供信贷支持。支持收益较好、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开展股权和债权融资。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鼓励各类企业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规范推广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特许经营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垃圾、污水和粪污处理项目。鼓励将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有机结合,实现农村产业发展与人居环境改善互促互进。引导相关部门、社会组织、个人通过捐资捐物、结对帮扶等形式,支持农村人居环境设施建设和运行管护。(牵头部门:地方金融局、民政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等)3 .加大政策扶持。加大政府投入,积极争取中央、省、市财政各类相关专项资金支持。落实区级财政补助资金,加大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与维护管理所需经费的保障奖补力度,按有关规定对真抓实干、成效显著的组织和个人进行奖励。各镇(街道)按要求落实奖补配套资金,安排专项工作经费,确保专款专用。优化乡村振兴专项资金的使用,每年集中资金打造1-2个重点美丽乡村片区和2-3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对创成省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区财政给予一定奖补。在严守耕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前提下,优先保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建设用地。(牵头部门:区财政局、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4 .加强宣传引导。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将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充分借助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以及微博、微信、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加大相关政策文件、标准规范的宣讲以及工作成效、典型范例的宣传,编制群众喜闻乐见的解读材料和文艺作品,增强社会公众认知,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加快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牵头部门:区委宣传部,配合部门:区农业农村局、融媒体中心等)5 .严格督促考核。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与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区对各镇(街道)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考核体系。健全完善季度检查、督查指导、红黑榜等机制,年终根据综合考评结果对各行政村评定档次,并作为对镇(街道)考核的重要依据。各镇(街道)要结合实际,开展自然村全覆盖、常态化巡查。积极健全群众监督机制,鼓励聘请义务监督员,切实加强巡检力度,着力巩固整治提升成果。(牵头部门:区农业农村局;配合部门:区住建局、城管局、水利局、卫健局、生态环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