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626《变态心理学》笔记.docx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变态心理的定义及其历史一、如何界定变态心理。(一)判断变态的七个基本元素:痛苦、适应不良、不合理、无法预测和失去控制感、少见的和非传统的、其他人感到不适、违背标准。痛苦是变态的一个基本元素,但它既不是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用痛苦来判定一个人是否变态要看其发生的情境。(二)变态心理的定义。1 .变态心理(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2 .判断一个人是否变态有三个基本标准:心理功能紊乱、痛苦或损伤、非典型性反应。(1)心理功能紊乱涉及认知、情感和行为三方面的损伤;(2)心理和行为功能紊乱往往伴随痛苦而产生;(3)非典型性反应是指心理障碍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不符合一定文化的要求。二、变态心理的发展历史。(一)对变态心理的认识1 .早期的认识:(1)超自然的解释。在早期的人类社会,人们普遍相信万物有灵论(2)生物学的解释。希波克拉底被称为现代医学之父。他的心理障碍的体液理论认为正常的大脑涉及4种体液:血液、黑胆汁、黄胆汁、黏液。(3)心理学的解释。奥地利人梅斯梅尔使用“通磁术”的方法治疗魔症。对催眠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个主要人物是法国医生沙考。2 .现代的观点莎士比亚在戏剧中写“过去的都是序言”。梅耶被认为是美国精神病学之父,他坚定的强调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因素的共同作用。(二)对变态心理的治疗:首先就要恢复他们的思考能力,而情绪上的恐惧被认为是最适应恢复紊乱思维的方法。第二节几种变态心理学理论一、心理动力学派。1.心理动力理论的创始人是维也那医生弗洛伊德。他的理论习惯上也称为“精神分析理论”。3 .埃里克森的个体全程发展理论,详细描述了人的一生的8个特定阶段中伴随的危机和冲突;克莱因的客体关系理论,致力于研究不同表象如何整合成一个人的同一性,以及如何在冲突中表现出来。习惯上把他们称为“新弗洛伊德主义“。4 .精神分析的治疗技术很多都是通过宣泄和领悟来揭示无意识心理过程和冲突的本质。二、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1 .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理论家强调日电、.学、为住和H力对个体成长的重要意义。2 .人本主义对人性持乐观态度。马斯洛提出,人生来就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即人有充分发挥潜能的需要。3 .罗杰斯是最具影响力的人本主义学家。罗杰斯创造患者中心治疗,后来被称为以人为中心的治疗。4 .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理论提升了精神和心理的作用,在20世纪60、70年代有着极大的影响力,特别是人本主义,被誉为“心理学的第三思潮”。5 .存在主义疗法旨在发展人的独立性,目标指向的是意志力以及责任感。三、行为主义模型1 .行为主义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起Q行为主义的目标是希望从实验室里发现人类和动物学习的一般法则,并把这些法则运用到数学、工作、收容所,甚至整个社会。因此,行为疗法不仅是一种研究异常行为的方法,也是一种世界观。2 .行为主义有三个基本假设:第一个假设是环境决定论;第二个假设是采用实验法;第三个假设是乐观主义。3 .人是如何学习行为的呢?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经典条件反射,这一学习模型通过把中性刺激与某个反应相配,直到中性刺激能引起个体的某个反应。在一些情境中,个体不仅会由中性刺激引起某个反应,相似的人或事都会引起这种反应,这种现象叫做刺激泛化。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作用,强调了强化在个体行为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当个体出现一个不合理的行为时,给予一个奖励以保持或增加这种行为;而当个体出现一个不合理的行为时,给予一个惩罚以减少或消除这种行为。四、认知学派1.认知疗法的基本观点是心理事件(即预期、信念、记忆、理解等)会导致行为。如果这些心理事件发生了变化,行为也会相应发生变化。2.认知取向的心理治疗师认为,扭曲的思维方式会导致异常行为,而矫正这种扭曲的思维方式会减轻甚至消除异常行为的是认知学派。行为主义治疗学家认为,异常行为来源于过去的经验,因而他们通过塑造一种适当的行为来治疗行为异常。这两种方法的融合被称为认知行为疗法。五、多维综合模型多维综合模型强调引起变态行为的原因是复杂且令人迷惑的,每个维度,无论是生物的或是心理的,都极大地被其他维度和个体的发展影响着。它们相互交织,通过多种多样的复杂的和难以理解的方式造成心理障碍。为了探究各种心理障碍的病因,必须考虑所有相关领域的交互作用,包括遗传学、行为和认知过程、情感影响、人际关系作用以及发展的因素等。1 .行为遗传学的许多研究证明,很多心理障碍的产生都有其遗传基础。2 .情绪对心理障碍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可以说,最基本的情绪,如害怕、生气、伤心、苦恼、兴奋都有导致心理障碍的可能。情绪和心境还会影响认知过程:如果一个人的心境是积极的,那么他的联想、解释、印象也将会有积极的倾向;如果一个人的心境持续地保持消极或沮丧,那么他对过去事情的回忆也会变得不愉快。3 .社会文化和人际关系也是形成心理障碍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表明:个体社会关系越多,交往的频率越高,他的预期寿命也就越长;反之,个体的预期寿命就会越短。另外,在我们的生活中,焦虑和抑郁被视为怯弱,精神分裂症被视为疯狂。第三节心理障碍的评估与诊断一、心理障碍的评估(一)评估的基本要素1 .信度2 .效度。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效度是信度的充分条件。3 .标准化。常见的有年龄常模、职业常模、性别常模等。(二)心理评估方法这些方法包括:临床访谈、行为评估、身体检查、心理测验、生理心理评估,以及新近发展迅速的脑成像技术。1.临床访谈:是大多数临床工作的核心,也是心理学家、精神疾病学家和其他精神卫生方面的专家经常使用的评估手段。临床访谈包括3种形式:状况检查、无结构访谈、结构化访谈。.一精神状况检查;涉及对个体行为的系统观察。包括5个方面:外表和行为、思维和感知觉、精神和心境、智力情况、意识状况。无结构访谈:这种访谈是不系统的,临床工作者允许病人随意描述自己的忧虑,或引导病人在某一方面深入地探索。无结构访谈对访谈者的人格和专业经验有较高的要求。无结构访谈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结构化访谈:会设计标准化的问题。通过计算机对特定问题的答案自动记分,给出结果。避免无结构访谈结构中的信度和效度问题。DSM结构化访谈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结构化访谈。2 .行为评估:是指在特定的情境下评估个体的行为。一些临床工作者会到病人家里,工作场所甚至当地社区,去观察病人并直接报告他们的行为,属于勺为呼他。3 .身体检查。4 .心理测验:是指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有人格测验、智力测验、心理测验等。5,生理心理评估:生理心理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的变化如何影响情绪或心理事件的科学。生理心理评估是对大脑结构及其功能的更加精确、更加全面的评估方法。6 .脑成像技术:包括两类,第一类涉及大脑结构的检验,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第二类通过探测大脑的血液或新陈代谢情况来检验大脑的工作过程,正电子放射成像(PET),单电子放射计算机成像(SPECT)和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是重要的脑功能成像技术。二、心理障碍的诊断(一)诊断的功用:方便简洁、了解病因、帮助确定治疗方案、方便科学研究。(二)精神疾患诊断系统目前国内使用较普遍的精神疾患诊断系统主要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美国心理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和国际疾病分类:精神与行为障碍(ICE)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是目前国内使用较广泛的精神疾患诊断标准,现行使用的是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CCMD-3把精神障碍分为10大类:1.器质性精神障碍;2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3 .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碍;4 .心境障碍;5 .痣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6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7 .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8 .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9 .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10 .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三)导致诊断偏差的因素。1 .行为发生的情境;2 .诊断者的预期;3 .信息来源的可信度;4 .文化环境。第二章心理病理现象第一节心理病理现象的概述一、如何判定精神活动是否正常(如何进行精神检查):1 .纵向比较:即与其过去一贯的表现相比较,精神状态的改变是否明显;2 .横向比较:即与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差别是否明显,其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是否超出了一般限度;3 .应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二、精神症状具有以下特点:1 .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2 .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3 .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往往不相称;4 .症状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或社会功能损害。三、如何进行精神检查?在精神检查中有如下注意事项:1.应确定是否存在精神症状及存在哪些精神症状;5 .应了解症状的强度、持续时间的长短,并评定其严重程度;6 .应善于分析各症状之间的关系,确定哪些症状是原发的,哪些症状是继发的;7 .应重视各症状之间的鉴别,减少误诊;8 .应学会分析和探讨各种症状发生的可能诱因或原因及影响因素,包括生物的、社会的和心理的因素,以利于治疗和消除症状。四、精神症状的表现受到以下影响因素:1 .个体因素;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躯体状况以及人格特征。2 .环境因素;如个人的生活经历、目前的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第二节常见的精神症状一、感知觉障碍(一)感觉障碍感觉是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如形状、颜色、大小、重量和气味等。感觉障碍多见于神经系统病变和神经症等精神障碍。常见的感觉障碍有: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1.感觉过敏:指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如感到阳光特别耀眼,声音特别刺耳,普通的气味异常刺鼻等。多见于神经症,感染后虚弱状态以及慢性疼痛障碍等。3 .感觉减退:指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降低。如几乎感知不到强烈的疼痛,外界环境变得暗淡,颜色模糊不清,声音发钝。对外界刺激不产生任何感受,称变感觉消失。多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4 .内感性不适:指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适和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牵拉、挤压、游走、蚁爬感等,但是病人不能明确指出具体不适的部位。多见于神经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和脑外伤后精神障碍。(二)知觉障碍1 .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如“杯弓蛇影”、“草木皆兵”,在临床中错觉多见于意识清晰度下降、注意力集中困难的病人中,如谑妄病人。有一位刚做完手术还未从麻醉中彻底苏醒的病人,将输液的塑料管看成了一条蛇,于是便拼命躲避,并试图拔掉。一位病人把房顶的一只猫看成是一只老虎.吓得不敢动。2 .幻觉:是一种虚幻的知觉体验,指在没有现实剌激作用于感官时发生的知觉体验。按不同感觉器官可分为幻听、幻视、.幻嗅等;(1)幻听:是一种最常见的幻觉形式。幻听的性质多种多样:言语性幻听:幻听的性质多种多样,既可以是噪声,也可以是音乐,但更多见的是言语声。评论性幻听:即对病人的言行随时随地发表议论,就像体育比赛的现场评论一样。议论性幻听:指两个甚至多个人的声音对病人的人品、能力、表现发靓各不相同的看法。命令性幻听:指以权威的口气命令病人做这做那,若病人不服从便威胁、恐吓。案例:张军,男19岁,学生。半年前开始凭空听见同班一女生讲话,最初只是对病人念诗诵文,随后同病人议论班里同学是非,近一个月来开始向病人发号施令。起初,病人尚能控制自己,不照该女生的命令办事,但渐觉该女生占了上风,终于有一天病人在课上大声唱起了流行歌曲,骂老师。病人随后被送入医院进行治疗,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幻听是一种最常见的幻觉形式,是其核心体验,常与幻听对话,做倾听状,常自语、自笑,最常见于精神分裂症。(2)其他幻觉:包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等。病人幻视,并伴有意识障碍,多出现于急性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三)感知综合障碍1.视物变型症:病人感到外界事物的形状、大小、体积等出现了改变。2 .空间知觉障碍:病人感到周围事物的距离发生改变。3 .时间知觉障碍:病人感到时间流逝得特别缓慢或特别迅速,或感到事物的发展变化不受时间的限制。4 .非真实感:又称现实解体,即病人感到周围事物和环境发生变化,变得不真实,像是一个舞台布景;周围的房屋、树木等都像是纸板糊的;周围人像是没有生命的木偶。病人对此具有自知力,有恍若梦中之感。二、思维障碍思维是借助于言语、表象和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正常人的思维有下面几个特征:L思维的具体性;2.思维的目的性;3.思维的实际性;4.思维的实践性;5.思维的逻辑性。(一)思维形式障碍1 .思维奔逸:又称意念飘忽。表现为病人在主观上有思维迫促的体验,除了讲话速度快、滔滔不绝之外,言语联想增快,并因谐音、谐意而转换话题,或者因周围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言谈内容。多见一躁狂状态。2 .思维迟缓:表现为联想受掏,联想速度缓慢。病人的言语缓慢,语量减少,语调低沉,反应迟钝。病人自诉“脑子变笨了”,“脑子坏了”。常见于抑郁症。3 .思维中断:表现为思维进程可突然出现中断。病人体验到脑子里一片空白,旁观者会发现病人在谈话进行时突然中断。4 .持续言语:病人往往持续或不恰当地重复同样的思维内容。表现为病人在说长句时断断续续,短兔子也有很多重复,尤其是句尾的单词要重复好几遍。5 .病理性赘述:病人讲话啰唆,抓不住重点,不必要的细节和无关的枝节太多,以致掩盖了主要的内容。赘述的出现表明病人的智能有一定的障碍,多见于痴呆、癫痫和其他脑品质性精神障碍。6 .思维松弛:又称思维松散。病人的思维活动丧失了正常的结构,言语内容含糊不清,句子与句子之间缺乏可理解的联系。对问话的回答既不切题,也不清晰。而且,问话者越是努力想澄清问题,越是感到病人的回答令人费解,以致造成交谈困难。思维松弛最常见于精神分裂症。7 .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表现概念的转换,以具体事物来代替某一抽象概念,或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例如,某病人经常反穿衣服,以表示自己“表里不一,心地坦白”;某病人紧紧抱住电脑,是表示自己热爱知识,热爱高科技,多见于精神分裂症。8 .语词新作:病人自创文字、图形、符号,并赋予其只有病人本人才能理解的含义;或将不同意识的词融合、浓缩、拼凑在一起,表达特殊的观念。9 .逻辑倒错性思维:主要特点是推理完全不合逻辑,既无前提,也无根据,或因果倒置,离奇古怪,不可理解。一般见于精神分裂症。(二)思维内容障碍1.妄想:妄想是一种错误的、歪曲的病理性信念或判断,既没有事实根据,也与个体所处的背景和文化中公认的观念不一致;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都无法纠正Q特点:(1)没有事实依据;(2)与其教育水平不符;(3)病人坚信不移无法说服;(4)不能以亲身体验和经历加以纠正。妄想总是自我中心的,即妄想的内容对病人本人至关重要。妄想内容受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的影响,带有浓厚的文化背景和时代色彩。例如,一位女病人坚信某影星爱上了自己,只要听到楼外有汽车声音,就说是该影星来看望自己;一位正在念大学的男生,认为自己的身体也成了互联网的一部分,身体的所有信息,包括思想和生理指标,被同步传送到世界各地。10 临床上的妄想可分为以下几种:(1)被害妄想:最常见的妄想之一,病人坚信某个人或某个组织用种种方式加害自己,如背后议论、造谣、跟踪、监视、向病人的食物中放毒、用非人道的方式用病人做试验、用各种现代仪器探视或控制病人的身体、大脑。(2)关系妄想:多与被害妄想相伴随。病人认为环境中无关的事物、物体、人物都与自己发生了某种关联。如别人看自己的目光总是躲躲闪闪的,言谈话语中总扯上病人的事物。文化程度较高的病人会使用“含沙射影”,“指桑骂槐”形容他人对自己的议论。(3)被控制妄想:病人体验到自己的意志、思想、言语、情感和行为被某种外力所控制,丧失了自主支配的能力。病人感到自己成了受别人控制的机器,失去了自己的意志。(4)夸大妄想:病人病态地夸大自我的重要性,坚信自己有非凡的才智、地位、权势、财富和中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发明、创造。片断、短暂、不坚持、不荒谬的夸大妄想可见于躁狂症,持久而荒谬的夸大妄想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例如:李某,男,37岁,患有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病后自认为是高级干部,说自己比爱因斯坦还厉害,发明了许多新技术,写了很多文章,并有可能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5)嫉妒与钟情妄想:嫉妒妄想多见于男性。病人坚信配偶对自己不忠实。病人可采取种种手段搜集所谓的证据,如跟踪、盯梢、暗中检查配偶衣服、床单、搜查配偶的提包,以期发现与人私通的证据。钟情妄想多见于女性,病人坚信某一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男性爱上了自己,尽管两人从未讲过话同,但病人仍认为对方通过眼神,或与第三者的对话向自己示爱。多见于精神分裂症。(6)其他妄想:包括非血统妄想、罪恶妄想与虚无妄想、贫穷与疑病妄想等。3.5¾:某一概念或念头在病人脑子里反复出现,病人明知不必要并且有意识地加以抵抗,却摆脱不掉,为此感到痛苦。强迫观念可以表现为:强迫性怀疑:如,下班回家前对是否锁好办公室抽屉产生无端怀疑,不得不多次返回、检查。强迫性穷思竭虑:追究一些对病人生活毫无意义的问题,如,某医学院学生反复想,“为什么人类的染色体是46条,而不是48条”强迫性回忆:病人每天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回忆当天见了哪些人,说了哪些话,力争做到分毫不差。强迫性对立观念:病人脑子里总是无法克制的冒出与现实观念完全对立的念头,如领导在台上讲要抓好安全生产,病人不由自主的联想到“出事故,死人,伤人”,自己拼命克制不见效果。再比如,听到“和平”时马上想到“战争”,听到“安全”时马上想到“危险”等。4.举廿阳今:是一种直接涉及自我的确切信念。就病人的人格和个人经历而言,电的发生有一定的事实根据,推理也比较合乎逻辑,因此有可理解之处。超价观念可见于某些人格障碍和神经性厌食病人。三、注意障碍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性和集中。注意的指向性表现出人的心理活动具有选择性和保持性。注意的集中性使注意的对象鲜明和清晰。常见的注意障碍如下:注意增强、注意减退、注意转移。四、记忆障碍记忆是既往事物与经验的重现,包括4个过程:识记、保持、再认、回忆。临床上常见的记忆障碍症状有:1 .记忆减退:2 .记忆增强:常见于轻躁狂状态和偏执状态的病人。3 .遗忘:即回忆的丧失。包括顺行性遗忘、逆行性遗忘和选择性遗忘。4 .错构:是记忆的错误,表现为对过去经历过的事件在发生地点、情节、尤其是时间上出现错误回忆,并坚信不疑。多见于酒依赖所致的精神障碍和外伤性精神障碍。错构的病人与幻觉的病人一样具有错误而歪曲的思维意识,那么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歪曲的思想是否基于正确的事实之上。5 .虚构:病人以一段虚构的故事来填补他所遗忘的某一片断的经历。所谈内容大多为病人既往记忆的残余,这些残余在提问者的诱导下串联在一起,丰富,生动,甚至显得荒诞不经,常转瞬即忘。多见于酒依赖所致的精神障碍和麻痹性痴呆Q五、智能障碍智能障碍分为精神发育迟滞、痴呆。精神发育迟滞、痴呆是认知障碍中智能障碍的表现。1 .精神发育迟滞:指先天或围产期或在生长发育成熟以前,大脑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如遗传、感染、中毒、头部外伤、内分泌异常或缺氧等,造成发育受阻或不全,使智能发育停留在一定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智能明显低于同龄正常儿童。2 .痴呆:从临床特点上可将痴呆分为:(1)全面性痴呆:大脑的病变主要表现为弥散性器质性损伤。病人的人格改变较突出,对自己的状况缺乏自知力。可见于阿尔茨海默病。(2)部分性痴呆:大脑的病变只侵犯脑的局限部位,病人只产生记忆力减退、理解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削弱,人格基本保持不变,有一定的自知力,定向力完整。可见于血管性痴呆。六、情感障碍常见的情感障碍有:高涨、抑郁、焦虑、恐怖、情感淡漠、情感脆弱。1 .高涨:他们对外界的一切都充满兴趣,都想尝试一下,但这种兴趣不能持久,很容易转移。一般见于躁狂状态。2 .抑郁:是负性情感的增强,病人表现为情绪低落,忧心忡忡,愁眉不展,唉声叹气,严重者抑郁沮丧,悲观失望,感到自己一无是处,毫无生趣,度日如年。3 .焦虑:主观上,病人感到惶恐不安,提心吊胆,仿佛马上就要大祸临头,实际上病人自己也知道并不存在什么危险,因此焦虑体验可以看作是没有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恐怖。客观上的异常表现有运动性不安。4 .恐怖:是病人对外界客观对象的恐惧,且害怕的程度与处境不相称,病人对这一点有自知力。5 .情感淡漠:情感活动的严重衰退。病人对外界任何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能引起正常人悲伤或愉快的事无动于衷。对周围发生的事漠不关心。讲话声调平淡,面部表情呆板,内心体验极为贫乏或完全丧失。可见于精神分裂症。6 .情感脆弱:在外界的轻微刺激下,甚至是在不存在明显的外界因素的影响下,病人的情绪易产生波动。是一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症状。7 .情感倒错:当心境与病人的言行、处境严重不协调时,称之为情感倒错。病人在接受痛苦的刺激时,仍会体验到愉快的体验是情感倒错。如,当谈及别人迫害自己时却面露愉快之色,或嬉笑着讲父母的死亡经过。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七、意志障碍意志是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克服困难,用自己的行动去实现目标的心理过各。意志行为障碍包括:1.意志增强、2.意志减弱、3.意志缺乏、4.意向倒错:5.矛盾意向。八、运动行为障碍简单的随意和不随意运动称为动作。有动机、有目的而进行的复杂的随意运动称为行为。常见的运动行为障碍包括:1 .精神运动性兴奋:是指整个精神活动的增强。可进一步划分为:(I)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病人的言语动作增多,与其思维、情感活动增多相一致,并和环境密切配合。(2)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病人的言语动作增多,与其思维情感活动不相符;动作单调、杂乱,既无动机也无目的,使人难以理解,与外界环境也不相协调。或吃一些不能吃的东西,如粪便等。2 .精神运动性抑制:指整个精神活动降低,言语运动迟缓、减少。主要包括以下情况:(1)木僵。一种以缄默、随意运动减少或缺失,以及无精神运动反应为特征的状态。最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意志行为障碍,第七章)蜡样屈曲。其特征是病人的肢体可任人摆布,即使被摆成不舒服的姿势,也可以较长时间似蜡塑一样维持不变。例如,将病人的头部抬高好似枕着枕头,病人也能保持这样的姿势一段时间。违拗症。如果病人对于别提出的要求不仅没有相应的行为反应,甚至加以抗拒,这种情况称为被动性违拗。如病人拒绝完成医生的指令,拒食,更衣,甚至大小便也解在裤裆里。有的病人做出与要求完全相反的动作,如让病人张口时把嘴闭得更紧,让病人闭嘴时却慢慢开口,称为主动性违拗症。(2)缄默症。3 .作态与特殊姿势Q4 .刻板动作。5 .模仿动作。6 .抽动7 .强迫行为8 .冲动与攻击行为九、意识障碍意识障碍可表现为意识清晰程度的降低,也可表现为意识范围缩小或意识内容改变,主要包括以下情况:1 .嗜睡2 .意识混浊3 .昏睡4 .昏迷5 .朦胧状态6 .塔妄:在意识清晰程度下降的同时,产生幻觉、错觉,以幻视多见。谐妄主要见于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7 .意识改变状态十、自知力1.自知力又称内省力、领悟力,是临床精神病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指病人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判断能力Q2 .精神科疾病与非精神科疾病的区别在于,精神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和态度构成了精神科疾病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些精神障碍病人自知力保持完好,但多数精神障碍病人一般均有程度不同的自知力缺失,因此,他们并不承认自己有精神障碍,也不主动就医,甚至拒绝看病、服药、住院。3 .在精神疾病的初期,有的病人自知力尚存,病人感到自己与以往有所不同,甚至会主动诉说自己的异常体验。急性起病的病人会表现出十分困惑,因为病人意识到自我发生了急剧的改变,却说不清原因。4 .随着病程的进展,病人常对自己的精神症状丧失了判断能力,这种现象称为自知力丧失。当病情好转时,自知力逐渐恢复。5 .临床上将有、无自知力,以及自知力恢复的程度作为判定病情轻重和病情改善程度的重要指标。第三节常见的精神症状综合征1 .幻觉妄想综合征。以幻觉为主,多次幻听,在幻觉的背景上又产生被害、影响等形式的妄想。特点是幻觉和妄想密切配合,相互依存,互相影响,多见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2 .精神自动综合征。是在意识清晰状态下产生的一组综合征,包括假性幻觉、被控制体验、内心被揭露感及系统化的被害妄想、影响妄想等相互联系的综合征。突出特点是病人的所有病态体验为异已感、被外力控制感、强制感,为外力所影响,不属于自己的体验。3 .紧张综合征。以病人全身肌张力增高而得名,包括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两种状态。4 .遗忘综合征。又称柯萨克夫综合征。其特点是近记忆障碍、遗忘、定向障碍尤其是时间定向障碍、虚构症等。多见于酒依赖所致的精神障碍。5 .Cotard综合征。以虚无妄想或否定妄想为核心症状的一种综合征。病人认为自身内部器官和外部现实世界发生了变化,部分已经不存在了。第三章神经症第一节神经症的概述1 .威利斯是神经症概念的先驱。2 .西登纳姆是另一位提出神经症概念的先驱,他明确指出,歇斯底里是一种神经系统的疾病。3 .真正最先提出了神经症这一术语的是苏格兰医生卡伦,他在1769年提出神经症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没有发热和没有局部病变的感觉和运动的疾病”,是“神经系统的一般性疾病”。4 .在CCMD-3中,神经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如下:(1)有一定的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2)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品质性病变作基础,与病人的现实处境不相称,但病人对存在的症状感到痛苦和无能为力,自知力完整或基本完整,病程多迁延。(3)各种神经性症状或其组合可见于感染、中毒、内脏、内分泌或代谢和脑器质性疾病,称神经症样综合征。(4)社会功能受损或无法摆脱的精神痛苦,促使其主动求医。(5)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惊恐障碍另有规定,如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及心境障碍等。5神经症的主要类型有: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神经衰弱和躯体形式障碍。第二节焦虑症焦虑是一种以显著的负性情绪、紧张的躯体症状以及对未来的担忧为特点的情绪状态。产生焦虑情绪反应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遗传的生物易感性;紧张的倾向具有遗传性;2 .成长中形成的心理易感性;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经常遭遇不可控事件,如果因素认为自己对任何麻烦事都束手无策,就是对焦虑的一种心理上的易感性。3 .生活中感受到太多的压力。如果一个人经常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将会激活焦虑的生物易感性和心理易感性,从而形成焦虑症。一、惊恐障碍(一)惊恐障碍的概述1.快皆序号是指个体突然感到强烈的恐惧、紧张,或者预感到有不好的事情将要发生:惊恐发作前没有特定的诱发事件,发作之后逐渐消退。惊恐障碍属于焦虑障碍。4 ,惊恐障碍的主要表现:(1)认知上,个体有濒死感和失控感;(2)情绪上,个体被强烈的疑虑,恐惧所击溃;(3)生理上,个体可表现出急性应激反应。如果在1个月内至少出现过3次惊恐发作,或在首次发作后担忧再次发作的焦虑持续1个月,就可以认为患有惊恐障碍。惊恐障碍由反复的惊恐发作组成。惊恐障碍有性别差异,女性患病的比例是男性的2-3倍。发病期从成年早期到40岁不等,平均为25-29岁。(二)惊恐障碍的原因。1 .遗传的对压力的易感性。2 .对未来惊恐发作的担忧。3 .对生理变化的过度敏感。4 .童年经历过的亲人丧失或分离性焦虑。(三)惊恐障碍的治疗1 .药物治疗。三环抗抑郁药物、抗焦虑药物等2 .心理治疗。3 .美国心理学会推荐将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并认为这两种方法都很有效,并且疗效一样。二、广泛性焦虑案例:1小丽正值高三,学业压力很大。由于数月前在一次模拟考试中失利,她开始畏惧考试,担心自己晕场,担心高考失败。尽管她在考场上仍能正常发挥,但在生恬中,她开始失眠,情绪不稳,易怒;她的神经总是很紧张,容易兴奋,也容易疲劳。有时,还伴随全身肌肉的紧张。这种身心疲惫的状态已经时轻时重地持续两个月了。案例2:某人恐惧社交,在众人面前讲话时常常结巴、脸红。平时总是尽量避免一切公共聚会,在无法避免时便会极度担心、焦虑、紧张不安,并伴有运动性不安。他为此非常苦恼,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广泛性焦虑。(一)广泛性焦虑的临床描述1 .广泛性焦虑是指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并有显著的自主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症状至少持续6个月,病人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2 .患有广泛性焦虑的个体表现出以下特点:他们在情感上感到无助,对生活缺乏控制感;他们在认知上总预料到会出现某种可怕的事情,但说不清楚要发生的事情是什么;他们在生理上体验到慢性的肌肉紧张。(二)广泛性焦虑的原因1.生物学因素。3 .对危险的过度敏感。4 .缺乏问题解决的技巧。(三)广泛性焦虑的治疗总体来说,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的短期效果是一样的,但若从长期效果考虑,则应该选用心理治疗。临床学家已经设计了通过想像来解除焦虑的方法。第三节恐惧症恐惧症,也称为恐怖症,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的神经症。恐惧发作时往往伴有显著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惊恐障碍不限于特定情境,恐惧症局限于特定的环境。恐惧症的主要类型有:社交恐惧症、特定的恐惧症、场所恐惧症。5 CCMD-3中,恐惧症的诊断标准有:6 .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7 .以恐惧为主,需要符合以下4项:(1)对某些客体或处境有强烈恐惧,恐惧和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2)发作时有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3)有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4)知道恐惧过分、不合理或不必要,但无法控制。3 .对恐惧情景和事物的回避必须是或曾经是突出症状。4 .排除焦虑症、分裂症、疑病症。一、社交恐惧症案例:小李高中时是个内向的学生,为了改变人们对她的这种印象,上大学后她主动参加学校各种活动,大一下学期参加学校组织的一次演讲赛时在演讲中闹了个大笑话,引得在场的同学哈哈大笑。自那次演讲后,小李再也不敢在公共场合发言了。只要一发言,她就觉得所有的眼光都看着她,似乎所有的人都对她评头论足,或者谈论她在学校里的那一次出丑。情况越来越糟,小李不愿意去人多的地方,甚至连同学聚会都不愿参加。看到同学们她就会感到羞愧,因为她觉得那些同学一定会谈论她的那次糟糕的演讲。小李越来越内向,越来越害怕别人的眼光,她发现自己连与人正常交流都有困难。跟陌生人在一起更是连头都不敢抬。与人交往,上的困难使她不得不在大二时就辍学回家。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可以作出何种诊断。(2)结合实例阐述诊断依据。(3)分析该同学问题形成的可能原因。(一)社交恐惧症的临床描述:社交恐惧症是最普遍的精神障碍,通常始于青春期,偶尔始于童年期,只有极少数人会在25岁以后发病。女性患社交恐惧症的比例比男性大。(二)社交恐惧症的主要表现(诊断标准):1 .符合恐惧症的诊断标准;2 .害怕对象主要为社交场合和人际接触;3 .常伴有自我评价低和害怕批评;4 .排除其他恐惧障碍。(三)社交恐惧症的可能原因主要包括:生物易感性;来源于消极生活事件的压力;直接经验社会创伤;心理易感性等。第一,个体有焦虑的生物易感性与社会抑制的生物倾向性;第二,在压力的情境下,个体可能会在社会情境中出现未预期的惊恐发作,而后会对在相同或相似的社会情境中再次发作而感到焦虑。第三,个体可能经历了源于真实惊恐的社会创伤,并对相同或相似社会情境感到焦虑。创伤性社会经历可以追溯到童年期的早期经历。例如,青春期早期(一般为1215岁)的孩子们可能会被同伴恶意地辱骂,这种遭遇会使孩子们产生焦虑和恐慌,并会在以后的社交情境中重现。(四)社交恐惧症的治疗1 .药物治疗。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l)是一种很强的抗抑郁药。2 .心理治疗角色扮演。二、特定的恐惧症(一)特定的恐惧症的概念和主要类型1.特定恐惧症的概念:是指对特定事物或情境的不合理的恐惧,而且这种恐惧明显妨碍了个体的机能。符合下列两个条件才能诊断为特定的恐惧症:(1)具有由特定事物或情境引发的明显且持久的恐惧;(2)认识到其恐惧是过度的、不合理的,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避开引发恐惧反应的情境。2.特定恐惧症的主要类型(1)动物恐惧症:通常是猫、狗、鸟、老鼠、蛇和昆虫等。(2)自然环境恐惧症:包括污物、高度、黑暗、风、水和风景;(3)情境恐惧症:包括桥、电梯、飞机、隧道、封闭的场所、公共运输工具;(4)血、注射和伤口恐惧症;(5)其他,包括疾病或死亡。(二)特定恐惧症的原因1 .经历过一种非同建党的创伤性事件。2 .在特殊情境中体验虚假的恐惧;3 .观察他人体验极度的恐惧。4 .在真实的情境中被告知有危险。(三)特定恐惧症的治疗:特定恐惧症的治疗需要结构化的、稳定的暴露练习。三、场所恐惧症案例:小刚每次走到黑暗的地下室时,就会过分地害怕,明知没有必要,但不能防止恐惧发作,总是过分担心没有一个即刻能用的出口逃生,因此,他极力回避去黑暗的地下室,小刚可能患有场所恐惧症。过分担心处于特定情境。通常发生在惊恐情境中,有两个特点:一是大部分由惊恐发作开始;二是个体害怕的不是广场或人群聚集的地方本身,而是害怕自己会在那些场所出现惊恐发作,并害怕得不到帮助。可以通过药物消除惊恐发作的可能性,然后进行暴露疗法。第四节强迫症案例描述:张莉,女,20岁,大学一年级学生。祖父母和父母均为医生,从小在非常讲究卫生的环境下长大,平时做事谨慎、认真、仔细,严格要求自己,追求十全十美,有条理,爱整洁,但缺乏灵活性,有不安全感。入学后住宿,同室睡上床女生不讲究个人卫生,不洗手就拿食物吃,得了乙肝住院。张莉想起该女生扫床时灰尘落在自己床上,又乱碰自己的水杯和食物,担心自己被传染上乙肝,又恰逢期末考试,学习很累,怕考试不及格。自己总想该女生“不洗手”而“病从口入”,“自作自受”又“害了别人”这几句话,明知道想这些没用,就是摆脱不了,造成不能安心看书,内心十分苦恼。害怕自己也病从口入,就反复洗手、洗衣、洗床上用品,别人碰了她的用品,她立刻就去清洗,还要求别人也去清洗,使人很反感。四个月来,张莉知道自己做得过分,影响了正常学习和生活,但就是控制不住,于是主动去校心理咨询中心求助。根据该案例中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张莉应该被诊断为何种心理障碍?(2)该种诊断的临床描述依据是什么?(3)该种诊断的可能病因是什么?一、强迫症的概述(一)强迫症的基本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