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讲义-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综合(上)(教师版).docx
第一讲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综合(上)E)典型例题【例01】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我们要善于利用学过的知识,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保护自己.如果发生了氯气泄漏,以下自救方法得当的()A.只要在室内放一盆水B.向地势低的地方撤离C.观察风向,顺风撤离D.用湿毛巾或蘸有肥皂水的毛巾捂住口鼻撤离【答案】D【考点】氯气的性质【解答】解:A、氯气与水反应,速度慢且反应不充分,故A项错;B、氯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故应向地势高的地方跑,故B项错;C、逆风跑,才可以脱离氯气的笼罩,故C项错;D、因肥皂水为弱碱性,则可以吸收氯气,以减少对口鼻的刺激,D正确;故选:Do【例02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它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红热的铜丝在氯气里剧烈燃烧,生成棕黄色的烟B.通常状况下,干燥的氯气能与Fe反应C.纯净的H?在CL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集气瓶瓶口呈现雾状D.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HQO和HCL久置氯水最终变为稀盐酸【答案】B【考点】氯气的化学性质【解答】解:A、因红热的铜丝在氯气里剧烈燃烧生成固体氯化铜,则会观察到棕黄色的烟,故A正确;B、鼠气与铁反应需要点燃,故B错误;C、纯净的H?在Cb中安静地燃烧生成HCl,观察到苍白色火焰,生成的氯化氢遇到水蒸气在集气瓶口呈现雾状,故C正确;D、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HClO和HCl,次氯酸见光易分解生成盐酸和氧气,促进了氯气与水反应完全,久置氯水最终变为稀盐酸,故D正确;故选:Bo将等物质的量的C12和S02通入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品红溶液,能观察到的现象是()出现沉淀;不出现沉淀;品红溶液褪色;品红溶液不褪色A.B.C.D.【答案】A【考点】氯气的化学性质【解答】解:等物质的量的SO2和Cb混合后的气体溶解于通入Baeb溶液中,先发生反应:SO2+C12+2H2O=2HC1+H2SO4,生成的盐酸和硫酸都不具有漂白性,所以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硫酸与氯化领反应生成硫酸领沉淀,H2SO4+BaC12=BaSO4l+2HCl,所以会产生白色沉淀,故选:A0【例04某溶液中含有SO32SiO32>NH41、BrCQf-、Na4,向该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l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反应前后,溶液中NH4+.Na+浓度基本保持不变有胶状物质生成有气体产生溶液颜色发生变化共发生了2个氧化还原反应A.®B.C.D.【答案】A【考点】氯气的化学性质【解答】解:某溶液中含有NH4+、SO32-.SiO32".BnCO32XNa+,向该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l2,S032-可以被氯气氧化为硫酸根离子;SiCh?-和氟水中的盐酸反应生成硅酸沉淀;Br-被氟气氧化为澳单质;CO3?-和氟水中的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有NH4+,Na+,故正确:有胶状物质硅酸生成,故正确;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故正确;氯气氧化澳离子为澳单质,溶液颜色发生变化有无色变化为橙红色,故正确;共发生了氯气氧化SO32-、BrZ个氧化还原反应,氯气和水发生的氧化反应,共3个氧化还原反应,故错误;故选:Ao下图所示是验证氯气性质的微型实验,a、b、d、e是浸有相关溶液的滤纸.向KMno4晶体滴加一滴浓盐酸后,立即用另一培养皿扣在上面.己知:2KMn4+16HCl-2KCI+5C12f+2MnC12+8H2,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结论”止确的是(湿润蓝色石蕊试纸.二FeC12 + KSCN-KMn4 +浓盐酸IaoH + 酚酸淀粉KINaBr-D. D选项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Aa处变蓝,b处变红棕色氧化性:C12>B2>I2BC处先变红,后褪色氯气与水生成了酸性物质Cd处立即褪色氯气与水生成了漂白性物质De处变红色氧化性:C12>Fe3+A.AB.BC.C【答案】A【考点】氯气的化学性质探究【解答】解:A、Ck分别与KI、NaBr作用生成L、Br2,a处变蓝、b处变橙色,可证明氧化性:CI2>I2>Cl2>Br2,无法证明L与Bn之间氧化性的强弱,故A错误;B、氯气与水反应C12+H2O=H+C1+HQO,H+使试纸变红,HClo具有漂白性,可使试纸褪色,则C处先变红,后褪色,能证明氯气与水生成了酸性物质和漂白性物质,故B错误;C、Cb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消耗了氢氧化钠,红色褪去,不能证明生成物质具有漂白性,故C错误;D、C12将Fe2+氧化为Fe3+,试纸变为红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2+Ch=2Fe3+2C;Fe3+3SCN=Fe(SCN)3,故D正确。故选:D.,氯气溶于水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某一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再通入少量氯气,c(H1c(CK)减小B.通入少量SO2,溶液漂白性增强C.加入少量NaoH,一定有c(Na+)=c(Cr)+c(CK)D.加入少量水,水的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答案】D【考点】氯气的化学性质综合【解答】解:在氯水中存在如下平衡:C12+H2OHC1+HC1O,H2OH+OH.HC1OH+C1OOA.氯气溶于水达到平衡后,再通入少量氯气,此时已经为饱和溶液,浓度比值c(H*)不变,故A错C(Cl0")误;B、通人少量SO2,发生反应:C12+SO2+2H2O=H2SO4+2HCI,使CI2+H2O=HCI+HCIO的平衡左移,HClo的浓度减小,溶液漂白性戒弱,故B错误:C、加入少量NaOH,反应后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正负电荷总数相等,故存在C(H+)+c(Na+)=C(OH)+c(C)+c(CIO),加入少量NaOH,如果溶液呈酸性,则有:C(H+)>c(OH),所以C(Na")<c(CD+c(ClO),故C错误:D、加入少量水,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D正确。故选:D。常温下,将Ck缓慢通入100L水中至饱和,然后向所得饱和氯水中逐滴加入0.1molL1NaOH溶液,整个过程中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段有离子反应:HC1O+OH-=C1O'÷H2OB.可依据处数据计算溶解的n(Ck)C.处表示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反应完全D.处c(H+)约为处c(H')的2倍【答案】A【考点】氯气的化学性质综合【解答】解:A.曲线从到,溶液PH增大,说明此段发生反应:HCKNaOH=NaCKH2O.HClO+NaOH=NaClO+H2O,离子反应分别为:H*+OH=H2O.HC1O+OH=H2O+C1O,点此时C(H)=c(OH),c(Na+)=c(Cl)+c(CIO),HClO为弱电解质,部分电离,此时溶液中存在次氟酸的电离平衡,从到图象分析可知:溶液PH继续增大,且PH大于7,继续加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次氯酸反应:HClO+NaOH=NaClCHHzO,生成的次鼠酸钠为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加碱直至碱过量PH继续增大,所以离子反应为:HC1O+OH=H2O+C1O,故A正确;B.点所示溶液中发生反应:C12+H2OH+C1+HClO,HClO为弱电解质,部分电离,无法根据PH计算参加反应的氯气,故B错误;C.氯气与氢氧化钠恰好反应完全溶液为氟化钠、次氯酸钠溶液,溶液呈碱性,故C错误:D.处到处是氯气的溶解平衡:CI2+H2O=H+CI+HClO向右进行的过程,酸性逐渐增强,氮离子浓度逐渐增大,故D错误;故选:Ao【例08在探究新制饱和氯水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氯水的颜色呈浅黄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C12B.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CIC.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H+D.向FeeI2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颜色变成棕黄色,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答案】D【考点】氯水的成分与性质【解答】A.只有氯气有颜色,为黄绿色,氯水呈浅黄绿色是由于含有氯气,故A正确;B.溶液与硝酸银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只能是氯离子与银离子反应得到Agel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CI故B正确;C溶液呈酸性,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C正确;D.溶液中氯气、HCK)都强氧化性,都可以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而使溶液变为棕黄色,不能说明氯水中含有HCIO,故D错误,故选:Do【例09】用经Ck消毒的自来水配制下列溶液:NazSOsKlAIChFeCkAgNOB稀盐酸,发现部分药品变质,它们是()A.®®B.C.D.【答案】A【考点】氯水的成分与性质【解答】解:氯气微溶于水,氯气与发生反应:CI2+H2OCI+H+HC1O,自来水中含有C、H+、CI0、HCKXCL等粒子,ClOHCl0、Ch等离子具有强氧化性,其中与HCl0、Ch等粒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AgNO3与C反应产生AgeI沉淀而变质,自来水配制下列物质的溶液,不会发生明显变质的只有AlC卜、稀盐酸,故选:Ao下列物质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的是()氯气液氯新制氯水氯气的酒精溶液盐酸盐酸酸化的漂白粉溶液A.【答案】CB.C.D.®©【考点】漂白实验【解答】解:氯气不能使干燥的石蕊试纸褪色,故错误;液氯不能使干燥的石蕊试纸褪色,故错误;新制氯水中含有HCl和HClO,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槌色,故正确;氯气的酒精溶液中存在氯气,氯气不能使干燥的石蕊试纸褪色,故错误;盐酸具有酸性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但盐酸没有漂白性,所以不能使试纸褪色,故错误;用盐酸酸化的漂白粉溶液中含有HCl和HCIO,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故正确;故选:Co如图所示:若关闭阀门I,打开阀门II,让一种含氯气的气体经过甲瓶后,通入乙瓶,布条不褪色;若关闭阀门II,打开阀门I,再通入这种气体,布条褪色。甲瓶中所盛的试剂可能是()浓硫酸饱和氯化钠溶液亚硫酸钠溶液Kl溶液A.B.C.D.【答案】D【考点】漂白实验【解答】解:关闭I阀,打开II阀,让一种含氮气的气体经过甲瓶后,通入乙瓶,布条不褪色,可知甲中液体可干燥氯气或吸收氯气,则浓硫酸干燥氯气,故选;饱和氯化钠溶液抑制氯气的溶解,不符合,故不选;亚硫酸钠溶液与氯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选;Kl溶液与氯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选;故选:D0【例12下列关于氯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向氯水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漂白性增强B.氯水中加入NaCl固体,对溶液的PH无影响C.常温下,pH=2的氯水中:c(Cl)+c(C10)+c(OH)=0.01molL,D.向氯水中滴加少量NaHCO3溶液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l2+2HC03=2C02t÷C+C10+H20【答案】C【考点】氨水的成分与性质综合【解答】解:A.向氯水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盐酸,氯水的漂白性减弱,故A错误;B.氯水中加入NaCl固体,氯离子浓度增大,Cb+HqwHCl+HQO逆向移动,氢离子浓度减小,PH增大,故B错误;CPH=2的氯水,c(H)=OOlmolZL,由电荷守恒可知,c(H+)=c(Cl)+c(CIO)+c(OH)=().01molL,故C正确:D.氯水中滴加少量NaHCO3溶液,盐酸与其反应生成NaCl、水、二氧化碳,发生的离子反应为C12÷H2OH+C1+HClOxH+HCO3=CO2+H2O,故D错误:故选:C。已知KMno4与浓HCl在常温下反应就能产生C12.若用如图所示装置来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A.只有和处并试验它与金属的反应。每个虚线框表示一个单元装置,其中错误的是()B.只有处C.只有和处D.只有、处【答案】D【考点】氯及其化合物【解答】解:KMnO4与浓Hcl在常温下反应产生Cb,无需加热,盐酸易挥发,应盛装在分液漏斗中,固体放在圆底烧瓶中,故正确:生成的氯气中含有HCl和水蒸气,应通入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除去HCl,氯气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能用于HCl的除杂,故错误;通入洗气瓶的导管应长进短出,否则气体不能通过洗气瓶,故错误;氯气与金属反应时,气体应通入到试管底部,并用双孔橡皮塞,否则会使试管内压强过大导致橡皮塞顶开,并需要有尾气处理装置,故错误。故选:Do如图所示仪器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少量无水FeCl3,仪器连接顺序正确的是()A.a-bcdefghB.a-e-d-Cb-higC.ad-e-cbhigD.a-cbdehif【答案】B【考点】氯及其化合物【解答】解:实验室制备少量无水FeCh需要用纯净、干燥的氯气在加热条件下与铁粉反应,故首先要制备氯气,故最先使用的仪器是a:制取出的氯气中有HCl和水蒸气,应先用饱和食盐水洗气除去HC1,而洗气时,气体要长进短出,故接下来的气流的方向是ed:然后用浓硫酸干燥氯气,故接下来的气流的方向是cb:制取了纯净干燥的氯气后,通入铁粉,在加热条件下与铁粉反应,故接下来连h;氯气是污染性气体,对空气有污染,故应连接尾气处理装置,考虑到氯气是酸性气体,故要用碱液来吸收,故接下来通入NaOH溶液,气流的方向是g-f:故仪器连接顺序正确的是a-e-d-c-b-h-i-g,故选:BoFQ1例15】鉴别NaCI溶液、NaBr溶液、Nal溶液可以选用的试剂是()水、淀粉氯水、CCl4滨水、苯硝酸、硝酸银氯水、苯氯水、己烯A.B.C.D.【答案】C【考点】卤素的鉴别【解答】解:加入水、淀粉溶液,因三种物质都不反应,不能鉴别,故错误;加入氯水,可生成Bn和H在四氯化碳的颜色不同,可鉴别,故正确;加入澳水,不能鉴别NaCl、NaBr,故错误;加入硝酸、AgNO3溶液分别与NaC1、NaBr、Nal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浅黄色沉淀、黄色沉淀,可鉴别,故正确;加入氯水,可生成和L,与苯发生萃取后颜色不同,可鉴别,故正确;加入氯水,可生成B”和L,均与己烯发生加成反应,现象相同不能鉴别,试剂选用不合理,故错误;故选:Co有一混合溶液,其中只含有Fe?+,C,BrI(忽略水的电离),C.Br的个数比为2:3:4,向该溶液中通入氯气使溶液中Cl-和Br一的个数比为3:1,则通入氯气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中剩余Fe?+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7:4B.7:3C.7:2D.7:1【答案】B【考点】卤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计算【解答】解:由题意可设C、Br、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mol、3mok4mol,由电荷守恒可得:2n(Fe2+)=n(C)+n(Br)+n()=2mol+3mol+4mol=9mol,n(Fe2+)=4.5mol,通入氯气后,要满足n(Cl'):n(Br)=3:1,。-只要增加7mol就可以,即需通入氯气3.5moL4mol先消耗2mol氯气,BmolFe"消耗1.5mol氯气,剩余Fe2+1.5mol,则通入氯气与剩余Fe?+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5:1.5=7:3,故选:B。某混合溶液中含有Nai、NaBr、Na2SO3三种溶质,其物质的量均为1mol,向混合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溶液蒸干最多可以得到4molNaClB.将溶液蒸干并灼烧,得到的固体可能是NaC1、NaBr、Na2SO,C.向溶液中滴加淀粉-Kl溶液,溶液变蓝,则氯气一定过量D.若通入氯气的体积为22.4L(标准状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1一+Ck=l2+2C1一【答案】B【考点】卤素的性质【解答】解:混合溶液中还原性SO-/>1>Br,物质的量均为ImO1,通入氯气顺序反应,发生的反应为:C12+SO32+H2O=SO42+2H+2C1,21+C12=I2+2C,2Br+C12=2C+Br2,若氯气过量,所得溶液中含有NaCkNa2SO4,若氯气少量,溶液中可能为Nai、NaBr、Na2SO4或NaBr、Na2SO4oA、溶液蒸干最多得到氯化钠的量是依据碘化钠和淡化钠全部被氧化计算分析,最多为2molNaCl,故A错误:B、若一定量的氯气氧化碘化钠后,不氧化淡化钠或部分氧化淡化钠,溶液灼烧得到固体可以是NaCkNaBr.Na2SO4,故B正确;C、向溶液中滴加Kl淀粉溶液,溶液变蓝,氟气氧化碘化钠生成碘单质,可能不氧化淡化钠或部分氧化淡化钠,氯气不过量,故C错误;D、就气物质的量Imo1,依据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定量关系计算,氯气恰好和亚硫酸钠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为SCV+C12=2C1+SO42'>,故D错误;故选: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