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1XX县不动产数据整合技术方案.docx

    • 资源ID:963305       资源大小:141.52KB        全文页数:4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1XX县不动产数据整合技术方案.docx

    XX县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方案2016年12月1.1. 背景41.2. 工作目的51.3. 工作内容52 已有资料分析63 建设内容64 技术依据74.1. 不动产登记文件与规范74.2. 土地规范84.3. 房产规范84.4. 其它规范85 成果规格与要求95.1. 数学基础95.1.1 坐标系统95.1.2 高程系统95.2. 不动产编码规则95.2.1 代码结构95.2.2 编码方法105.2.3 代码表示方法116 技术方案126.1. 技术路线126.2.1准备工作146.2.2资料准备146.2.3数据分析146.2.4分类登记信息分析156.2.5数据库结构设计156.2.6制定实施方案和技术细则166.2.7软硬件准备166.2.8档案数字化176.2.9权籍调查216.2.10规范化整理306.2.11整合关联371.2. 12数据入库407 主要成果417.1. 数据库成果417.2. 文字成果428 工期计划429 质量控制439.1. 质量控制方法439.2. 检查方法449.2.1 非空间数据用随机抽样检查449.2.2 空间数据采用计算机软件全数检查441概述1.1. 背景不动产是指土地、海域以及房屋、林木等定着物。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是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早在2007颁布实施的物权法第十条即规定:”国家对不动产实行统一登记制度。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2013年3月全国人大第十二届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窠,提出“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国务院共召开三次常务会研究不动产统一登记有关问题,决定将分散在土地、房屋、草原、林地、海域等多个部门的不动产登记职责整合由一个部门承担,做到统一登记机构、统一登记簿册、统一登记依据和统一信息平台“四统一,明确了国土资源部的监督指导职责。2014年年底,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并于2015年3月1日正式施行,从立法上明确了不动产登记的机构、类型、程序等内容。中央编办、国土资源部多次下发有关文件,就各级登记机构职责整合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按照国家的统一安排,各地应于2015年内完成各级不动产登记机构职责整合工作,2016年要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的全面运行,最终实现各类不动产从分散登记到统一登记的转变。到2017年底,基本建成覆盖全国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基本形成标准统一、内容全面、覆盖全国、相互关联、布局合理、实时更新、互通共享的不动产登记数据库体系;全国各级不动产登记业务全流程实现网上运行;各级不动产登记信息与审批和交易信息实现网上实时互通共享;面向各级公安、民政、财政、税务、工商、金融、审计、统计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完备、准确、可靠;面向社会公众的依法信息查询服务便捷、高效。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成为各级不动产登记机构履行职责的重要手段,在保障不动产交易安全、维护公众不动产权益、完善社会征信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1.2. 工作目的通过对XX县土地、房产等已有的登记信息按现行的数据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梳理与规范化整理,形成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数据集;再依据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整合建设不动产登记基础数据库,通过数据提取、转换、补录、补测、整合等方法,实现将现有的分散存放、格式不一、介质不同的不动产登记信息进行规范整合,为XX县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提供现势有效的数据基础。1.3. 工作内容工作内容包括:(I)资料收集a.不动产统一登记数据整合相关规范收集。b.不动产登记已有数据收集,包括土地、房产等登记数据。(2)数据分析对收集的各类不动产登记数据的数据格式、结构、内容进行全面分析,理清数据情况。(3)数据整合方案设计将数据分析结果与不动产数据库标准对照分析,进行不动产数据整合方案设计。(4)数据整合按照不动产数据整合方案进行数据处理整合工作。(5)质量检查在数据整合过程中对过程数据进行检查,整合完成后对数据进行全面检查,保证入库数据的正确性。(6)数据入库将整合处理后的数据入库,建立标准的不动产数据库。2已有资料分析(1)国土部门资料国土部门资料主要包括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资料,纸质档案约2万宗。XX县城区主要有国有建设用地约3000宗,涉及24000户土地登记数据。另涉及主城区及3个规划乡镇共计约6平方公里无数据,需进行L500地籍测量。登记的宗地有矢量数据,矢量数据中具有不动产所需要的大部分信息,登记信息与业务信息以纸质档案方式存储。(2)房管部门XX县目前已进行预登记的房屋档案资料约24000宗。以前较老的房产登记信息表现为登记信息不全,业务信息以纸质档案形式存储,档案信息混乱等。较新的房屋登记信息、楼盘表、业务信息较全,都已电子化形式管理。房屋信息中没有房屋空间位置信息、宗地信息,所有档案资料都为纸质资料,没有全部数字化工作。3建设内容任务一:开展城镇地籍修补测收集现有城镇地籍数据及新增宗地数据;根据收集的城镇地籍数据进行实地核实,并完成6平方公里地籍测量。任务二:档案数字化,建立档案数据库完成城镇地籍、房产档案的数字化,并按行业档案规定建立档案数据库。土地和房屋档案约有6万户,约180万页。任务三:完成城镇与房屋数据整合完成县城区宗地图形数据、属性数据约24000宗,并按不动产统一登记要求标准化图形和属性数据。完成房屋登记数据约24000宗的整理工作,并按不动产统一登记要求进行标准化。完成房屋与宗地数据的关联整合。任务四:建立不动产登记数据库对所有数据进行整理全,建立关联,导入不动产登记数据库,完成建立XX县的不动产数据库建设工作。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工作部署以及不动产登记中心和财政预算安排情,本项目的工作安排分两个阶段。本年度只针对主城区的不动产数据进行统一登记,并实现电子化批量颁发新证;在基本完成第一阶段县城区工作后,开始对所有乡镇的不动产数据进行统一登记,并实现电子化批量颁发新证。4技术依据4.1不动产登记文件与规范(1)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2)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3)不动产单元代码编制规则(4)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库整合技术规范(试行)(5)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试行)(6)不动产登记簿册证(样式)(7)不动产权证书样式(8)不动产登记申请审批表样式4.2土地规范(1)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1015-2007(2)地籍调查规程TD/T1001-2012(3)存量土地登记信息上报办法国土资源部地籍司(4)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国家局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5)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1014-2007(6)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7)土地基本术语GB/T19231(8)土地勘测定界规程TD/T1008-2007z(9)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1016-20074.3 房产规范(1)房产测量规范GB/T17986.1-2000(2)房地产市场基础信息数据标准JGJA252-2011(3)房屋代码编码标准JGJ/T246-2012(4)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115-2007(5)房屋登记簿管理试行办法4.4 其它规范(1)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DA/T31-20055成果规格与要求5.1 数学基础5.1.1 坐标系统平面坐标系: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投影方式:高斯-克吕格地图投影,采用标准3。分带。过渡期间,在同一县级行政区域内,宜采用地籍图的坐标系统和投影方法,并适时建立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转换关系,最终测量成果须转换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5.1.2 高程系统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5.2 不动产编码规则5.2.1 代码结构按照每个不动产单元应具有唯一代码的基本要求,依据GB/T7027规定的信息分类原则和方法,不动产单元代码采用七层28位层次码结构,由宗地代码与定着物代码构成,分述如下:a、宗地代码为五层19位层次码,采用TDZT1001规定的编码规则,按层次分别表示县级行政区划、地籍区、地籍子区、宗地特征码、宗地顺序号,其中宗地特征码和宗地顺序号组成宗地号。b、定着物代码为二层9位层次码,按层次分别表示定着物特征码、定着物单元编号。c、不动产单元代码结构如下图所示:5.2.2 编码方法a第一层次为县级行政区划,代码为6位,采用GB/T2260规定的行政区划代码。b、第二层次为地籍区,代码为3位,码值为OoO999;其中,海籍调查时,地籍区可用“000”表示。c、第三层次为地籍子区,代码为3位,码值为000999;其中,海籍调查时,地籍子区可用“000”表示。d、第四层次为宗地特征码,代码为2位。其中:1)第1位用G、J、Z表示。“G”表示国家土地(海域)所有权,“J”表示集体土地所有权,“Z”表示土地(海域)所有权未确定或有争议。2)第2位用A、B、S、X、C、D、E、F、G、H、W、Y表示。“A”表示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B”表示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地表),“S”表示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地上),“X”表示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地下),“C”表示宅基地使用权宗地,“D”表示土地承包经营权宗地(耕地),“E”表示土地承包经营权宗地(林地),“F”表示土地承包经营权宗地(草地),“H”表示海域使用权宗海,“G”表示使用权无居民海岛,“W”表示使用权未确定或有争议的土地(海域),“Y”表示其它使用权土地(海域),用于宗地特征扩展。e、第五层次为宗地顺序号,代码为5位,码值为OOOOl99999,在相应的宗地特征码后顺序编号。f、第六层次为定着物特征码,代码为1位,用F、L、Q、W表示。“F”表示房屋等建筑物、构筑物,“L”表示森林或林木,“Q”表示其他类型的定着物,“W”表示无定着物。g、第七层次为定着物单元编号,代码为8位。1)定着物为房屋的,定着物单元在使用权宗地内应具有唯一编号。前4位表示房屋的幢号,房屋幢号在使用权宗地(或地籍子区)内统一编号,码值为(XX)I9999;后4位表示房屋的户号,房屋户号在每幢房屋内统一编号,码值为0001-9999o2)定着物为森林、林木的,定着物单元在使用权宗地内应具有唯一的编号,码值为0000000199999999O3)其他的定着物,定着物单元在使用权宗地内应具有唯一的编号,码值为00000001-99999999O4)使用权宗地内无定着物的,定着物单元编号用“00000000”表示。5.2.3代码表示方法不动产单元代码采用分段的表示,具体方法如下:a、第一段表示行政区划代码。b、第二段表示地籍区与地籍子区。c、第三段表示宗地号,由宗地特征码和宗地顺序号共同组成。d、第四段表示定着物代码,由定着物特征码和定着物单元编号共同组成。e、不动产单元代码在表示时,段与段之间可用全角字符“空格”进行分隔,“空格”不占用不动产单元代码的位数。如:34Q103002001GBOOO25EQQggeSIS6技术方案6.1 技术路线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技术路线为:首先收集已有不动产登记数据与标准收集,并对收集数据的完整性、格式、内容、结构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与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进行对照分析,制定不动产数据整合方案;依据方案利用数据处理技术与手段进行数据分类整理、集成整合;整合数据经检查修改合格后,利用建库软件将整合数据入库,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数据库。空间数据登记数据档案数据其他数据准备阶段资料收集完整性分析 现势性分析 一致性分析土地房产等标准规范要求土地登记数据房产登记数据林权登记数据其他登记数据梳理规范语义一致性规范数据类型规范空间参考一致规范性分析数据类型分析空间参考分析间据集空数采I 土地登记数据藏房产登记数据集Il林权登记数据集抽取转换补录整合关联语义一致性规范数据类型规范空间参考一致质量控制不动产登记标准规范敷据整合阶段(中间败据X),J ,空间数据信息I登记簿册信息Il登记业务信息I 档案数据数据入库阶段(JMMM)空间信息权利人信息权利信息登记业务信息不动产单元信息档案数据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工艺流程图6.2 工艺流程与技术要求不动产统一登记数据整合流程包括:准备工作、数据规范化整理、数据整合、数据入库等工作。6.2.1准备工作准备阶段做好对现有不动产登记信息的现状调查,搜集土地、房屋、等不动产登记执行的数据库标准、技术规程以及原来的各类不动产登记图、表、卡、册等纸质资料和电子数据,并和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做好比对分析;完成不动产登记数据库的空间数据分层和属性结构设计,建立映射关系,抽取一定数量的数据进行试验;根据试验情况修订确定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整合建设的技术路线,以此为基础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和技术细则,全面清理和整理不动产登记历史资料;做好人员培训,制定质量控制规范,落实质量责任。准备工作包括:资料准备、数据分析、数据库框架设计、制定实施方案和技术细则、技术培训四部分。6.2.2资料准备对于已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集体土地所有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及构(建)筑物所有权、集体林地使用权等登记管理的,已经建成较为完备的数据库的,搜集完备的电子数据信息、元数据信息以及相应的数据库结构设计、执行的数据库标准、技术规程等资料。对于利用传统手段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及构(建)筑物所有权、集体林地使用权等登记管理或有部分电子数据,或者已经建成相应档案系统,实现档案查询管理或登记结果以电子化方式存储的,需要搜集完备的纸质登记簿和电子化档案,以及原来执行的技术规程等。对于利用全手工方式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及构(建)筑物所有权、集体林地使用权等登记管理的,需要搜集全部的纸质登记簿册以及原执行的技术规程。6.2.3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土地登记、房屋登记等的数据进行完整性分析、一致性分析和规范性分析。完整性分析需对土地、房屋等数据中的空间数据、业务数据、档案数据的完整性进行分析,检查建库必要数据是否缺失。一致性分析需要对土地、房屋等数据内部的空间数据和登记业务数据一致性进行分析,是否有空间数据对应不到登记业务数据的情况,或者登记业务数据对应找不到空间数据的情况;对土地空间数据各层的一致性进行分析,比如城镇地籍图层和集体土地所有权图层在空间上的一致性等。规范性分析主要是针对土地、房屋等登记空间数据和业务数据是否按照标准规范进行建库,其中土地登记数据是按照最新的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进行建设,房屋登记数据是否按照房地产市场基础信息数据标准进行建设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6.2.4分类登记信息分析根据数据整合要求,对土地与房屋登记数据的分类登记信息进行分析,为后续数据库结构设计及数据整合做准备。针对土地登记的不同业务类别,制定采集数据指标项,按颁发土地使用权证书、土地所有权证书、土地他项证书、土地抵押业务、土地查解封业务的证书信息及对应的登记卡信息分析数据来源。针对房产登记的不同业务类别,制定采集数据指标项,按颁发房屋所有权证书、房屋他项证书、房屋抵押业务、房屋查解封业务的证书、证明信息及对应的房产登记卡信息分析数据来源。6.2.5数据库结构设计选取目前地籍数据库和房产交易登记数据库中典型的土地登记、房屋登记信息以及集体登记资料参照原执行的技术规程和数据库标准,对照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逐项进行对比分析,完成数据库的框架设计(包括中间数据库和成果数据库)。包括:(1)确定空间数据库的分层方案。确定分层方案时将按照原有的空间图层进行图层设置,但是每个图层的属性结构需要按照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进行创建。(2)确定采用的数据库平台和地理信息系统平台。(3)在指定的数据库平台下,对照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设计具体的数据库表,建立数据字典;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中建立空间数据图层,并建立相应的属性结构表。6.2.6制定实施方案和技术细则(1)对搜集的已有的登记簿进行整理,用土地、房产、林地等现行技术标准对照不动产登记簿、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进行分析,找出源数据和不动产登记簿之间的差异,是否存在同名异质、同质异名的情况,是否存在空间参考不一致、面积单位不一致、小数点位数不一致等情况,确定转换规则。(2)利用分析结果,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数据整合建库的实施方案,并针对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整理归纳,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技术细则。(1)对制定的实施方案和技术细则进行试验,验证无误后发布执行。6. 2.7软硬件准备软件主要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软件、地理信息软件、建库软件等,选择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软件的适应性与完备性:所选软件必须满足不动产登记数据管理的要求,并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针对性;(2)与硬件的兼容性:所选软件必须能够适应当前各种主流的计算机类型和外部设备;(3)与其他软件的接口能力:所选软件必须能够与当前各种主流的计算机软件和工具软件相互连接、相互支持;(4)模型化能力:主要具有建立数据模型的能力,以方便不动产登记数据管理;(5)二次开发能力:主要指具备二次开发的能力,以满足不动产登记数据管理等应用的需要;(5)数据交换能力:能够按照国家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规定的交换格式交换数据。6.2.7.1 管理制度建立作为数据整合单位,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以保证数据整合成果的质量。具体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培训制度、作业记录制度、作业问题报告制度、重大问题协商解决制度、数据安全制度、质量控制制度等。6.2.7.2 技术培训对参加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建库的工作人员、质检人员等进行规范、标准技术培训,尤其讲解信息编码方法、代码的含义,质检的方法、抽样检查的数量等。6.2.8档案数字化由于XX县土地、房屋登记档案信息都为纸质资料,所以应对档案资料进行扫描,同时将不动产登记数据库需要的信息录入相应的属性表格,并建立土地、房屋档案数据库。6.2.8.1 技术路线将土地、房屋档案按现有的存档结构进行扫描,并按档案成果要求进行数据组织与命名,按不动产要求,录入相应的属性数据,建立土地、房屋档案数据库。6.2.8.2 技术要求(1)满足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DA/T31-2005国家规范中关于质量指标的所有要求,比如背透、清晰度、失真度、去污、裁边、纠偏等各项指标。进行分幅数字化的超大幅面图纸要进行图像拼接,且做到信息完整。(2)彩色扫描,JPEG格式,光学分辨率不低于200dpi,图像品质为高,色彩位数不低于24位。图像为扫描所得、不得为通过软件运算加工所得。(3)对扫描过程中出现的偏斜图像进行整体纠正,保证数字图像偏斜不超过±0.5。(4)失真度确保扫描件与原稿件在线条、色彩上一致,不扭曲、不走样、不偏色、不过曝等,对原稿文字纤细、模糊或与背景对比不明显的文字应通过调整扫描参数加以改善。(5)去污扫描图像的去污,在遵循不影响可识度的前提下,用机器或人工去除数字图像中影响可识度及原貌的杂质。如去除黑边、边界污点、装订孔、人为污秽等。(6)裁边指标对于扫描图像多余的空白区域应进行裁剪,但不得裁剪档案有效内容。(包括文字、图形、表格、印章、标点符号等)裁剪后的有效内容应上下左右居中。(7)平整指标扫描时,应对原稿皱纹、卷角、折痕应先进行人工平整,再进行扫描,确保文字图表的原貌和可识读。(8)去网纹若扫描件上有网纹,应采取去网措施。(9)像素宽度(标准A4幅面):1650像素;像素高度:2340像素(允许误差5%)。(10)图像文件大小:单个标准A4幅面的文件W200K。(Il)严格按照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DA/T31-2005关于存量档案全文文件存储的基本要求。(12)属性录入要求属性录入为两个条目的录入,案卷级录入24个字段、文件级录入21个字段。6.2.8.3 各项指标(1)扫描前期处理档案编号及文件顺序排列100%正确。(2)档案扫描漏扫率为0,文件顺序排列100%正确。(3)图像处理扫描图像文件经处理后,倾斜度不超过±0.5。,版芯居中、无黑边;漏扫、重扫率为Oo(4)案卷级目录著录正确率100%。(5)数据挂接图像与目录挂接后对应关系正确率为100%(6)档案装盒档案原件顺序排列,装盒正确率100%。6.2.8.4 制作流程加工流程大概描述档案领取接收档案。为保证档案的完整和安全,在档案交接及加工过程中运用规范的档案交接单,每一工序做到有迹可寻。拆卷及前处理将整卷档案拆开,对破损的档案进行修裱等处理并进行相应的顺序整理,并做好详细记录。属性录入根据实物档案进行案卷级目录著录,录入时要保证录入信息的字段对应关系及准确性,关键性字段进行双录一校。全文扫描卷内档案按顺序扫描,对过薄、过软、易损档案扫描前要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以免损坏档案;对有皱纹、卷角的档案进行平整处理;针对原件清晰度较低的应调整扫描参数,力求做到图像质量完整清晰。图像处理对图片进行裁边、纠偏、去污、去噪、拼接处理。同时,核对图片数量及顺序是否与实物目录一致,核查是否有漏扫、错扫,发现问题及时补扫。质量检查(半成品)检查扫描图片质量,对图像不清、歪斜、黑边等做出处理意见,需要重扫部分通知补扫人员重扫;核对扫描图片数量及顺序是否与实物一致。出具质检报告按招标内容中要求的7大类18个质检指标,使用全文质检软件系统对成品数据进行全面机检。在全文质检软件系统中逐批出具并打印客观性质检报告。业务系统机读目录上载将业务系统生产库中的机读目录数据上载到业务系统上载库中。业务系统全文上载将已经入库挂接到业务系统生产库中的全文数据上载到业务系统上载库中。业务系统数据高速入库、挂接根据目录数据库对成品图像文件进行入库、挂接,使目录数据与图像数据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便于查询利用。逐页标注全文图片说明根据每个图片的具体内容,在全文图片入库挂接到档案管理系统中后再利用系统功能逐页标注图片说明,使图片在浏览时形成树状结构的分类浏览索引。档案装订、归还检查卷内档案是否完整,按标准装订还原。档案装盒将装订还原后的档案,按照每卷档案相对应的盒号装盒档案归还将完成扫描装订还原后的档案归还给档案室。6.2.8.5 存储规范按照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DA/T31-2005关于存量档案全文文件存储的基本要求,对全文文件存储的末级目录及文件名要求如下:全文文件的末级子目录名称,必须是该全文文件对应的文件级档号;多页文件时分页存储。全文文件的文件名按本件文件的页码顺序号顺次分配,文件名前缀长度4位,不足4位用前导0补齐。全文文件存储结构和命名确定如下表所示:表档案存储结构和命名方式目录级别命名内容示例文件夹立档单位代码如:XX命名DC1级子文件夹档案类别(分类号)如:土地登记命名C42级子文件夹档案所在年度及保管期限如:2009年永久,命名2009-Y3级子文件夹案卷号如:案卷号452命名004524级子文件夹文件顺序号如:顺序号3命名003文件N页全文文件如:文件有40002,0003,0004页,命名Ooo1,案卷号文件夹命名为5位阿拉伯数字,不足5位前面补零。卷内文件每一个顺序号视为一份文件,为末级子目录,以顺序号命名,文件夹名为3位阿拉伯数字,不足3位前面补零。每份档案文件名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如果档案卷中该文件已打码,应和档案卷中的打码号保持一致,文件名前缀4位,不足4位前面补零。6. 2.9权籍调查针对以前登记工作中权属来源无法确定、遗漏调查登记或后期新增的不动产,需进行权籍调查、数据处理、整理入库等工作。6.1.1.1 技术路线以地籍调查为基础,以宗地为依托,以满足不动产登记要求为出发点,充分利用已有不动产权籍调查、登记以及前期审批、交易、竣工验收等成果资料,采用已有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图、城镇地籍图、村庄地籍图、地形图、影像图等图件做工作底图,通过内外业核实、实地调查测量的方法,完成不动产权属调查和不动产测量等工作。6.1.1.2 调查的基本方法(1)不动产单元的设定与编码。应按照不动产权籍调查技术方案(试行)中附录A的要求,设定不动产单元,编制不动产单元代码(即不动产单元号)。(2)不动产权属调查。采用内外业核实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不动产权属调查,查清不动产单元的权属状况、界址、用途、四至等内容,确保不动产单元权属清晰、界址清楚、空间相对位置关系明确。1)对权属来源资料完整的不动产权属,主要采用内外业核实的调查方法。2)对权属来源资料缺失、不完整的不动产权属,主要采用外业核实、调查的方法。3)对无权属来源资料的不动产权属,主要采用外业调查的方法。a、不动产测量。统筹考虑基础条件、工作需求、经济可行性和技术可能性,在确保不动产权益安全的前提下,依据不动产的类型、位置和不动产单元的构成方式,因地制宜,审慎科学地选择符合本地区实际的不动产测量方法,确保不动产单元的界址清楚、面积准确。b、对城镇、村庄、独立工矿等区域的建设用地,宜采用解析法测量界址点坐标并计算土地面积,实地丈量房屋边长并采用几何要素法计算房屋面积。c、对于分散、独立的建设用地,可采用解析法测量界址点坐标并计算土地面积;也可采用图解法测量界址点坐标,此时,宜实地丈量界址边长和房屋边长并采用几何要素法计算土地面积和房屋面积。d、对于耕地、林地、园地、草地、水域、滩涂等用地,既可选择解析法也可选择图解法获取界址点坐标并计算土地的面积,如果其上存在房屋等定着物,则宜采用实地丈量其边长并采用几何要素法计算房屋面积。6.1.1.3 准备工作根据授权委托的不动产权籍调查任务,调查机构应做好收集、整理和分析所调查的不动产登记、抵押、查封、权属来源、交易、控制点坐标、界址点坐标等相关资料(包括图件、表格、数据和文件等),制定调查方案,发放指界通知书,计算测量放样数据等工作。不动产登记和管理的资料分散于不同部门的,调查机构应携带不动产权籍调查资料协助查询单(见不动产权籍调查技术方案(试行)中附录B),到国土、房产、农业、水务、规划、档案等部门的档案室或在数据库中查询、核对并获取被调查对象的档案资料和数据,并要求出具证明或在资料复印件上加盖档案资料专用章。6.1.1.4 权属调查权属调查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核实和调查不动产权属和界址状况、绘制不动产单元草图、填写不动产权籍调查表(见不动产权籍调查技术方案(试行)中附录C)等。对界址线有争议、界标发生变化和新设界标等情况,宜现场记录并拍摄照片。(1)核实确认不动产的现状根据申请调查的材料和档案资料查询结果,核实确认不动产的权属现状,确认其界址是否发生变化,然后确定权属调查的具体方法。界址是否发生变化的具体情形如下:1)新设界址和界址发生变化的情形有:征收或征用土地;城镇改造拆迁;划拨、出让、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使用权;权属界址调整后的宗地,土地整理后的宗地重划;宗地的界址因自然力作用而发生的变化等;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宗地分割和合并。2)界址不发生变化的情形有:转移、抵押、继承、交换、收回土地使用权使用权;违法不动产经处理后的变更;宗地内地物地貌的改变;如新建建筑物、拆除建筑物、改变建筑物的用途及房屋的翻新、加层、扩建、修缮等;精确测量界址点的坐标和不动产单元的面积;权利人名称、不动产位置名称、不动产用途等的变更;不动产所属行政管理区的区划变动,即县市区、街道、街坊、乡镇等边界和名称的变动;权利取得方式、权利性质或权利类型发生变化。(2)新设界址与界址发生变化的不动产权属调查根据不动产现状确认的结果,针对新设界址与界址发生变化的情形,依不动产的类型,其权属调查方法为:1)房屋的权属调查方法按照房产测量规范(GB/T17986.1)执行,并填写新的不动产权籍调查表。2)耕地的权属调查方法按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规程(NY/T2537)执行,并填写新的不动产权籍调查表。3)其他土地的权属调查方法按照地籍调查规程(TD/TlOOD执行,并填写新的不动产权籍调查表。(3)界址未变化的不动产权属调查根据不动产现状确认的结果,针对界址未发生变化的情形,首先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实地核实调查,然后按照下列方法开展权属调查:1)如不需要到实地核实调查,则在复印后的原不动产权籍调查表内变更部分加盖“变更”字样印章,并填写新的不动产权籍调查表,不重新绘制草图。2)如需要到实地调查,则经实地核实调查后,依不同情形,其处理的方法如下:a.发现不动产权属状况与相关资料完全一致的,按1)的规定处理。b.发现不动产权属状况与相关资料不一致的,应在原不动产权籍调查表上用红线划去错误内容,标注正确内容,并填写新的不动产权籍调查表。c.发现原界址边长或房屋边长数据错误的,应在原草图的复制件上用红线划去错误数据,标注检测数据,重新绘制草图,并填写新的不动产权籍调查表。6.1.1.5 不动产测量不动产测量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控制测量、界址测量、宗地图和分户房产图的测绘、面积计算、不动产测量报告的撰写等。(1)控制测量基本要求a)地籍控制网分为地籍首级控制网和地籍图根控制网,各等级控制网的布设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的原则。b)地籍平面控制网的基本精度应符合下面规定:1)四等网或E级网中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不得超过l45000o2)四等网或E级以下网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c)乡(镇)政府所在地至少有两个等级为一级以上的埋石点,埋石点至少和一个同等级(含)以上的控制点通视。d)控制点的选点、埋石、标石类型、点名和点号等按照城市测量规范(CJJ/T8)等标准执行。平面控制网测量根据XX县不动产数据整合项目地籍补测的需求,XX县地籍平面控制网点采用一级控制的方式建立控制网,控制网的等级为四等或E级和一、二级。主要采用静态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方法建立地籍首级平面控制网;一、二级地籍平面控制网也可采用导线测量方法施测。己有的国家二、三、四等三角点和国家B、C、D、E级GPS点可直接作为地籍平面控制网点。已有的三、四等城市平面控制点(含GPS)和一、二级城市平面控制点(含GPS)可直接作为地籍平面控制网点。利用已有控制点成果前应进行检查和分析。在投影面上,相邻控制点的水平间距与原有坐标反算边长的相对误差不超过下表的规定。已有相邻控制点间距检查的规定等级相邻控制点的水平间距与原有坐标反算边长的相对误差小于或等于二等,C级1/120000三等,D级1/80000四等,E级1/45000一级1/14000二级1/10000高程控制网溜高程控制网点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施测,原则上,只测设四等或等外水准点的高程。高程控制网中,最弱点的高程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不大于土2cm。图根控制测量XX县不动产数据整合项目地籍测绘图根点测量采用RTK与图根导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施测。RTK(含CoRS)图根点的测量a)采用RTK方法布设图根点需保证每一个图根点至少与一个相邻图根点通视。b)为保证RTK测量精度,应进行有效检核。检核方法有两种:1)每个图根点均应有两次独立的观测结果,两次测量结果的平面坐标较差不得大于±3cm、高程的较差不得大于±5cm,在限差内取平均值作为图根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2)在测量界址点和测绘地籍图时采用全站仪对相邻RTK图根点进行边长检查,其检测边长的水平距离的相对误差不得大于1/3000。C)RTK图根点测量的观测和计算等按照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2009)执行。图根导线测量a)当采用图根导线测量方法时,导线网宣布设成附合单导线、闭合单导线或结点导线网,其主要技术参数见下表图根导线测量技术指标等级符合导线长度(km)平均边长(m)测回数测回差()方位角闭合差()坐标闭合差(m)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DJ2DJ5一级1.21201218±24110.221/5000二级0.7701±40n0.221/3000b)图根导线点用木桩或水泥钢钉作标志,其数量以能满足界址点测量和地籍图测量的要求为准。c)导线上相邻的短边与长边边长之比不小于1/3od)如导线总长超限或测站数超限,则其精度技术指标应作相应的提高。e)因受地形限制图根导线无法附合时,可布设图根支导线,每条支导线总边数不超过2条,总长度不超过起算边的2倍。支导线边长往返观测,转折角观测一测回。f)图根导线按照城市测量规范(CJJ/T8)规定进行平差计算。图根高程控制测量图根高程控制网点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技术施测,高程线路与一级、二级图根平面导线点重合,其技术要求按照城市测量规范(CJJ/T8)执行。(2)界址测量1)应基于不动产类型、保障不动产权利人切身利益、不动产管理的需要等条件选择界址测量的精度。对同一权籍要素,如果技术标准之间的精度要求不一致,宜以精度要求高的规定为准。2)依不同的界址点精度要求选择不同的界址点测量方法。具体的测量方法和程序按照各行业现行技术标准执行。本项目建设用地界址点测量采用解析法,利用全站仪、GPS接收机、钢尺等测量工具,通过全野外测量技术获取界址点坐标和界址点间距的方法。界址点精度应符合表3的要求。解析界址点的精度级别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误差,相邻界址点间距误差(Cm)中误差允许误差一±5.0±10.0二±7.5±15.0三±10.0±20.0注1:土丸注2:±iK吏用权明显界址点精度不低于一级,隐蔽界址点精度不低于二级。也所有权界址点可选择一、二、三级精度。(3)地籍图测绘一般要求a)采用全野外数字测图方法利用GPS或全站仪测绘比例尺为1:500的地籍图。b)地籍图图面必须主次分明、清晰易读。c)地籍图的基本精度应符

    注意事项

    本文(1XX县不动产数据整合技术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