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导论与综述部分.docx
-
资源ID:963969
资源大小:59.77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8版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导论与综述部分.docx
教案本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广州基础部中国人民警察大学赦<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性质:基础课适用专业:全体专业考核类别:考试总学时:学时实践学时:学时教学对象:授课教员:张朔授课时间:说明部分一、课程性质必修二、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及发展规律,了解国史、国情,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历史事件、评论历史人物的能力,帮助学生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从而增强学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的道路的信念,增强学生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三、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讲授中国现代以来探索、开创、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四、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学习本课程前,要求学员具有高中以上基础,修完大学语文等课,可以为各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五、教材及参考书目(一)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年修订版)(二)参考书目六、教学学时分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学时分配表章次教学内容学时分配理论*实践小计导言导言303上编综述风云变换的八十年303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303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303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303中编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303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303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303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606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303下编综述辉煌的历史进程303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303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303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303第十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303合计48048*理论学时包括讨论、习题课等学时。七、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该门课程考核方式为考试。考试成绩由二部分组成,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90%,实导言授课提要教学目的:通过导言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上这门课学习什么内容,如何学好这门课。帮助学生梳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学习线索与学习重点,引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教学重点: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怎样的一门课?2.为什么要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难点:1.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学习什么内容?2.怎样学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课堂讲授、难点答疑、课堂提问等,特别是针对本讲思想理论教育功能突出的特点,可以运用问题讨论式教学、课堂问答式教学、窠例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力求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结合运用,使理论具体化、观点问题化、过程互动化、结论自助化,使课程内容的体系性和开放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知识性和思想性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员思考习惯,养成学员参与意识。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器材: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授课进程新课导入之自我介绍(5分钟)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在讲授这门课之间,先做一个自我介绍和学习这门功课的重要性略授课实施(80分钟)导论一、中国近现代史的概念【提出问题】中国近现代史指的是那段历史?如何划分的呢?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的近代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的现代史。二、中国近现代史的主流和本质中国的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持续走向繁荣富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90多年来,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四、重视历史是中国的一个优良传统重视历史的学习与研究,注意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这是中国的一个优良传统。毛泽东讲过,“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他还多次发出过“学一点历史”的号召。邓小平指出,“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江泽民提出,要“坚持不懈地进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的教育"。胡锦涛也说过,要“更加注重用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史来教育党员干部和人民”。习近平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各条战线的生力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肩负起建设祖国的责任,必须了解中国的国情,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还应当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对于我们来说,不论今后将从事何种专业工作,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都是很必要的。五、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目的与要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当达到什么目的呢?主要是要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具体说来,应当达到以下的目的与要求:一、了解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了解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项历史任务;懂得必须首先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为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开辟道路,认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自觉地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传统,进一步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注意比较地主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政党的政治方案,懂得旧民主主义革命让位给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的原因;认识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增强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三、联系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国内外环境,了解中国人民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了解实行改革开放和搞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联系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懂得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正确性;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紧密结合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深刻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及其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自觉地以之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五、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实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懂得珍惜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历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习近平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决不能丢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决不能动摇。这是党和人民在当今世界安身立命、风雨前行的资格。”要警惕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本讲小结】授课讲评(2分钟)1 .课程回顾;2 .讲评教学情况。布置作业(3分钟)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3 .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4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I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I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授课提要教学目的:通过本编综述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对人类的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只是到了近代,特别是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才积贫积弱,从而正确认识中国近代革命的任务和性质;帮助学生理解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及基本特征,明确近代中国的阶级状况,从而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和国情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充分的了解。通过本编综述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掌握近代中国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掌握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教学重点:1.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是什么?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教学难点: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课堂讲授、难点答疑、课堂提问等,特别是针对本讲思想理论教育功能突出的特点,可以运用问题讨论式教学、课堂问答式教学、窠例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力求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结合运用,使理论具体化、观点问题化、过程互动化、结论自助化,使课程内容的体系性和开放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知识性和思想性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员思考习惯,养成学员参与意识。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器材: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授课进程复习前课(5分钟)授课实施(80分钟)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一)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我们伟大的祖国一一中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土地广阔,人口众多,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约在五千年以前,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等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文明社会的要素。4000多年前,是传说中的黄帝、炎帝、尧、舜、禹时代。公元前21世纪开始形成王朝国家。早期的王朝,是夏、商、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后经历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西夏金、元、明、清等朝代。两千多年来,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交流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做出了贡献。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历史文化从未间断,一直延续至今的国家中华文明。尽管也历经沧桑,却始终绵延发展、传承不绝,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丰富多彩、灿烂辉煌。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典籍文献浩如烟海,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高峰迭起,美不胜收。这是古代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创造的结晶,也是中国各民族各地区文明交融汇合的产物,又是中外文化交流、互鉴、融合的结果。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产生了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还产生了很多的民族英雄和革命领袖,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优良传统的民族。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二)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自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代到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2000多年。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的地位。封建统治阶级从皇帝、贵族、官僚到一般地主拥有最大部分土地,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则很少或者没有土地,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交纳高额的地租。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地主、商人、高利贷者这三者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封建政权还向农民征收各种苛捐杂税和摊派徭役。农民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生活极端贫困。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帝国开始,历朝统治者不断加强皇权,以统治人民,并加紧对地方官员的控制和监督。自汉武帝确立独尊儒术的政策,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还与佛教、道教相互吸收、融合,共同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封建统治者同时吸收法家思想,严刑峻法,实行专制统治。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出君权、父权、夫权。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一方面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延续。另一方面,也使其前进缓慢甚至停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出现过一些“盛世”,如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开元之治”,清代的“康雍乾盛世”等。这种局面通常出现在一个朝代的前中期,当时的君主吸取历史的教训,能居安思危,政治比较清明,轻徭薄赋,励精图治。但是,随着政治腐败、土地兼并等的发展,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发展逐渐陷于停滞状态,甚至迫使农民不得不为求生存而举行起义。这些起义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腐朽黑暗的统治秩序,直接或间接的推动了社会的发展。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鼎盛时期,但同时也走向了封建社会的末期。到了鸦片战争前夜的嘉庆、道光年间,清王朝衰相尽显,潜伏着许多危机。而且闭关自守,固步自封,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三)世界斐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16世纪至19世纪初,中国还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的兴衰更替之时,西方资本主义已经产生、发展,西方殖民主义势力也随之向外扩张。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至18世纪,即英国之后,美国、法国等先后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和提供了政治上的前提和保障。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从英国开始然后迅速推广到欧美各国的工业革命,使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殖民主义是适应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而产生的,他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演进而发展,是西方列强对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人民的剥削掠夺和压迫奴役他是为资产阶级剥削国内外人民建立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服务的。在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之后,资本输出成为殖民剥削的重要形式。殖民主义进一步发展,成为有少数帝国主义强国主宰的更完善的更完整的世界体系。资本主义的发展逐步使人类历史成为世界历史。西方资产阶级,迫使一切民族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一句话,他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但是,西方殖民主义势力来到东方,并不是为了是东方国家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为了把他们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自己在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的附庸。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向东方的殖民扩张,使古老的中国遇到了空前严重的挑战,面临着极其深刻的生存危机。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此发生重大转折。19世纪初,英国已经基本上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最强大的国家,建立了号称“日不落”的殖民大帝国,在非在亚洲即占领印度之后,中国成为他的主要的侵略目标。英国对华贸易长期处于入超状态。英国工业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和闭关政策的顽强抵抗,销量不大,而英国商人却需要用大量银元购买中国的茶叶、生丝等商品。于是,英国殖民者以走私毒品鸦片作为牟取暴利及改变贸易逆差的手段,强迫其殖民地印度种植鸦片,再由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收购、加工,然后走私到中国贩卖。据不完全统计,鸦片战争前40年间,英国运入中国的鸦片约有40万箱,从中国掠走了3亿至4亿银元。1825年和1837年,英国发生了两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为了摆脱危机和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英国政府迫不及待的要发动一场侵略战争。英国资产阶级及其政府对中国发动武装侵略蓄谋已久,1835年,林德赛致函英国外交大臣巴麦斯顿子爵,建议对中国发动战争,而且提出了具体的作战方案和所需的兵力及时间路线等。在华鸦片贩子、伦敦东印度和中国协会、曼彻斯特商会和利物浦印度协会等都曾经上书英国政府,要求动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英国的鸦片走私,不仅造成了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和财政危机,还导致银贵钱贱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并且直接毒害了中国人的身体和精神。清政府实行禁鸦片措施,特别是钦差大臣林则徐于1839年6月,在广东虎门销毁所收缴鸦片的行动,完全是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正义行为。英国政府更加紧了发动侵华战争的准备。1840年4月,英国国会通过对华战争的决定。同年6月,英国侵华舰队封锁了珠江海口和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派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接着,1843年10月,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美国、法国等西方列强趁火打劫,逼迫向清政府与之签订不平等条约,如1844年7月签订的中美望厦条约,10月签订的中法黄埔条约。通过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国等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大量侵略特权,如:割占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外国船舰可在中国航海自由和临海自由航行,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外国人在华不受中国法律管束,享受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协定关税则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等等。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二)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性质认识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就是认识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这是认识中国近代一切社会问题和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依据。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了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其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其二,封建的中国,逐渐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为什么说独立的中国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这是因为,鸦片战争以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等,并一步一步的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中国已经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在相当程度上被殖民地化了。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他变成自己的殖民地。但是由于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大国,特别是中国人民顽强持久的反抗,同时也由于帝国主义列强间争夺中国的矛盾无法协调,使得他们中的任何个国家都无法单独征服中国,也使得他们不可能共同瓜分中国,这样他们才没有能够如英国在印度那样,对中国实行直接的殖民统治,而是通过其代理人对中国实行间接统治。帝国主义势力与中国的封建势力、买办势力相勾结,共同压迫、剥削中国人民,镇压中国革命,因此,近代中国尽管在实际上已经丧失拥有完全主权的独立国的地位,但是仍然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还有一定的主权。由于他与连名义上的独立也没有而由是殖民主义宗主国直接统治的殖民地上有区别。因此被称作半殖民地。为什么说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这是因为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门户,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洋纱、洋布等商品在中国大量倾销,逐渐是中国语的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又一方面则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给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成了产业工人的后备军,一批官僚、买办、地主、商人投资兴办新式工业。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国已经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了。然而,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并不容许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利用获取的政治、经济特权,在中国倾销商品,经营轻工业和重工业,对中国的民族工业进行直接的经济压迫。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有了某些发展,但是并没有也不可能成为中国经济社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在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中,外国资本及依附于它的官僚资本,居于主要和支配的地位。在中国农村中,地主剥削农民的封建生产关系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依然站着显然的优势。这样中国的经济即不再是完全的封建经济也不是完全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了。从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第一,资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并伴,而且逐步控制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虽然已经是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他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后来帝国主义列强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是中国处于不统一的状态。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中国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的破产或者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它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而且在不同历史阶段,而不足地区有所差别。在某些时期,中国的某些地区,甚至沦为帝国主义直接统治的殖民地。(三)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随着近代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动,不仅旧的阶级发生了变化,还有新的阶级产生出来。旧的封建统治阶级,即地主阶级继续占有大量的土地,掌握的国家政权,对人民实行专制统治,不过地主阶级本身也发生了某些变化。由于近代城市的发展,农民战争的冲击和乡村社会的动荡。有些地主从乡村迁往城市,成为城居地主。一部分地主将土地剥削获得的货币投资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有的入股外资企业,有的入股洋务企业,有的直接创办或参股民营企业转化为资本家。不过大多数地主仍主要依靠地租剥削,生活一些城居地主也往往兼营土地、高利贷和工商业。旧的被统治阶级即农民阶级,仍是近代中国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由于土地兼并的加剧,不少自耕农失去土地,向贫农或雇农转化,有些农民破产或失去土地以后,流入城市成为产业工人的后备军。近代中国的农民由于社会地位低下,受剥削、压迫严重,生活状况极度恶化所以具有强烈的革命要求,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但是由于其作为小生产者的阶级局限性,农民单凭自身的力量不可能求得解放,更不可能把反帝反封建斗争也将胜利。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他的来源主要是城乡破产失业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中国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19世纪40至5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在华的企业中,因此它是先于中国的资产阶级而产生的。在19世纪60年代后,洋务派创办的大型军用工业和民营企业,以及70年代以后的中国民族企业中又雇佣了一批工人,早期中国工人阶级人数不多,却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它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工资低、劳动时间长、劳动条件恶劣受剥削最深革命性最强。而且他还有组织、纪律性强、集中、团结与广大农民有着天然联系的优点,因此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中国资产阶级也是在中国新产生的阶级。它不像欧美国家那样,在原有手工业工场比较发达的基础上,有手工工场主和包买商等演变而来,而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和刺激下,主要有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是企业转化而成。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民族资本兴办的新式企业逐步发展起来。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不同,构成比较复杂,其中有一部分是官僚买办资本家,他们是利用政治特权与外国资本的紧密联系。在剥削劳动人民和挤压民族资本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资产之一的另一部分是民族资产资本家,他们经营的企业由于原始积累不足,大多数规模小、设备落后,并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及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压迫发展缓慢,始终未能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占主要地位。民族资产阶级同外国资本主义、本国的封建主义仍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工业不发达,商业畸形发展,工业资本家未能成为资产阶级的主体。有的资本家同时在农村占有大量土地,并兼营封建剥削。正因为如此,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表现出两面性,他们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既有矛盾斗争的一面,又有依赖妥协的一面。他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者在斗争中保持中立,但是没有革命的彻底性,不可能引导中国的民主革命走向胜利。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一)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态。其中有中华民族与资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封建统治阶级内各集团派系的矛盾,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争夺的矛盾,等等。在这些社会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帝国主义勾结、扶持封建势力,作为他们统治中国的支柱,除了帝国主义割占的地区和直接管理的租界、租借地以外,他们主要是通过中国政府当局和各地的官僚军阀来统治中国人民。一般来说,当资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一些叛国分子外,能够暂时的团结起来举行民族战争去反对外国侵略,这时,民族矛盾特别尖锐。阶级矛盾暂时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例如,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义和团反帝运动都有过这种情形。而当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国的反动统治阶级结成同盟用战争以外的形式共同压迫中国人民,尤其是封建主义统治特别残酷的时候,中国人民往往采取国内战争的形式去反对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同盟,而斗争的矛头主要直接的指向中国的封建政权,这是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矛盾退居是次要地位,例如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辛亥革命,就是这种情况。而当国内战争发展到从根本上威胁资本-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时候,外国侵略势力甚至直接出兵镇压中国人民,援助中国的反对派。这时,外国侵略者和国内统治者完全公开站在一条战线上,例如太平天国后期清政府向外国侵略者“借师助剿”,共同镇压太平天国,就属于这种情况。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是上述两对主要矛盾互相交织和交替作用的结果。近代以来,伟大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主要矛盾及其激化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二)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除了继续遭受本国残酷的风险压迫以外,更遭受到了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残暴的民族压迫。亡国灭种的阴影笼罩在中国人的心头。近代中国人民的斗争,主要是以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为出发点的。近代以来,世界上的主要资本-帝国主义国家几乎都曾经欺凌过中国;而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战争,从1840年反对英国侵略的战争直到抗日战争以前,无不以中国失败,被迫接受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其根本原因,正如毛泽东所说,“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正因为如此,为了使中国在世界上站起来,为了使中国人民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就必须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必须改变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这两大历史任务,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这样被历史地提出来的,无数的志士仁人,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正是为此而进行了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斗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赋予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这是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第一,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他们控制中国的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输出资本,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第二,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第三,就不可能达到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的幸福。近代以来,一些爱国人士提出过工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主张,并为此进行过努力,对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在民族不独立、国家不统一、人民无权利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这些主张并不能从根本上给濒临危亡的中国指明正确的出路。因为这些良好的愿望,在实践中不断碰壁,他们中的许多人终于抛弃了这些幻想,毅然走上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道路。怎样才能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现在以来的历史表明,必须首先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因为帝国主义列强绝不会自动放弃在中国攫取的特权,封建主义势力也绝不肯自动放弃自己控制的政权。所以以改良的方式是不可能改变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联合统治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的。近代中国曾有不少人希望通过改良的途径挽救中国的危亡,如维新变法和立宪运动等,但统统行不通。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也是在进行改良的努力归于失败,对当权者幻想破灭的情况下才走上革命道路的。事实上,只有通过革命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后,中国人民才有可能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逐步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富裕,从而使无数爱国之士和革命先驱为之献身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真正成为现实。【本讲小结】(2分钟)(3分钟)授课讲评1.课程回顾;2.讲评教学情况。布置作业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2 .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3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