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心得体会6篇.docx
教师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心得体会6篇教师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心得体会1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立德树人”明确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灵魂。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不可替代。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作为一名思政教师,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笃行信道,自强不息”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基本要求。思政课教师本身只有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仰,才能有浩然正气感染、打动、教育和说服学生。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这一重大论断深刻揭示了思政课的内在属性和根本要求,为新时代思政课长期建设和实践教学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讲好思政课不仅有'术',也有学',更有道'。"2021年3月6日,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只有具备理论的深度、厚度和高度,具备高超的讲课艺术,满腔的激情、优美的表达、良好的形象,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好的思政课应该是有生机、有活力的,这在根本上源于思政课教师的创造和创新。思政课教师要始终坚守政治信仰,坚定政治立场,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从政治高度来观察问题,用政治逻辑来分析问题,以政治清醒来回应问题。从“四有”好教师到“四个引路人”,再到“六个要”,习近平总书记为全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山高路远不足惧,最怕贪图安逸心J只有追求完美的过程,才能铸就满意的结果。一声老师就是一份嘱托,一个问候就是一份责任,我们一定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恪守从业初心。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尽责任,做到乐业、敬业、勤业和精业,在教学中不断探究,在改革中不断创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铸魂育人。不负时代、不负使命。教师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心得体会2“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我们将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推动全县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郸城人民满意的教育JIO月23日,郸城县教体局长刘广锋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坚持党的领导,创新工作举措。郸城县将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各方面,实施党建“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和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加强教师党支部、学生党支部建设,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师生最贴心、最信赖的组织依靠,成为学校教书育人的坚强战斗堡垒。坚持立德树人,办好素质教育。坚持五育并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要求广大教师把立德树人融入到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的各环节,细化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指导帮助学校在开齐开足规定课程的同时,结合实际编写校本教材,开设音乐、舞蹈、足球、篮球等特色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推进教育公平,共享优质资源。以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为突破口,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满足学生就近入学需求;优化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提升乡村学校信息化水平和寄宿制学校管理服务水平,切实保障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着力补齐农村和城镇学前教育资源短板;改革随迁子女就学机制,推动“两免一补”资金和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资金随学生流动可携带。狠抓改革创新,办好高质量教育。坚持以改革强动力、以创新激活力,全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全面推进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改革;创新教育管理体制,按照“政府负责、专家治校”目标,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创新教学课堂模式。按照“学前抓普及、小学抓养成、初中抓提升、高中抓质量”的工作思路,深入推进“高效课堂、高效阅读、汉子工程”,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教师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心得体会3“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二教育的根本是什么呢?毫无疑问便是立德。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持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强化师资建设,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立足新时代,展望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作出重要部署,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立足于“全二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立德树人关乎家庭和顺、社会稳定、国家昌盛、民族兴旺,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性大工程,必须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各阶段一体加强思政课和课程思政建设,不断形成并完善各学段纵向衔接、各学科横向融通、课内外深度融合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循序渐进地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和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着眼于“质二提升立德树人质效,要明确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在立德树人教育教学体系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轮驱动、协同育人。要切实发挥思政课教学主渠道作用,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实践性,用鲜活的思政内容、深刻的思想理论和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要充分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活动中蕴含的德育功能,根据不同课程特点,有机融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法治意识、社会责任、道德修养等育人要素,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无缝贯通,用好社会这门大教材,充分盘活博物馆、图书馆、研学实践基地、红色旅游线路等社会资源,讲好中国故事,弘扬时代精神;要加强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劳动锻炼中锤炼技能、在社会实践中学会合作、在走访踏勘中了解社会,在深化对时代和社会的了解认识中,自觉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聚焦于“师兴教必先强师。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承文化的历史使命,肩负着涵养灵魂、塑造生命的时代重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教师发展作出重要论述,要求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提出了“四有好老师”“四个相统一”“四个引路人”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教师队伍建设指明努力方向。教师队伍建设要从德、能两方面下功夫,做文章。培养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既精通专业知识,又能涵养道德行为的“经师”与“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要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心怀“国之大者”,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结合、言传和身教相结合、传道和授业相结合、厚爱与严管相结合,做学生阔眼界、学知识、增本领、立志向、润德操的领路人和同行者,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蓄智慧与力量。教师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心得体会4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党的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是青年学生集中的地方,是培养人才的园地。各级各类学校要站在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负责的高度,切实做好青年学生的培养工作。我们党历来关心青年学生、爱护青年学生,重视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间,始终坚持“德育为先”的育人方针,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明确任务,学校德育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在近年来不断深入的教育改革与探索中,社会关注最多、反映最强烈的教育问题就是“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和教育的规范化管理等问题。只有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真正解决了这些人民普遍关注的问题,才能使教育真正达到人民满意的程度。有了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国才会有最坚实、最广大、最合理、最有发展空间的人力资源基础,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人才群体、创新实力、和谐社会等,都将具有强大竞争力和永续发展动力。深入学习党的报告,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学校德育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不断改革创新,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本质所在和内涵之义,而学校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路径和基本要求。我们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德育工作,做好德育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高度凝练了学校德育的灵魂、主题、精髓和基础,我们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大学生的思想情况,寻求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模式以及新渠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增强德育工作的创新能力和影响力,提高德育工作的亲和力和向心力。教师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心得体会5"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的高度评价。在第一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广大教师如同烛火,他们不辞辛苦,教书育人,点燃了国家和民族的“信念之灯”“科技之灯”“温暖之灯”,以点点微光,汇聚成绚烂光芒,指引着我们不断迈向新征程。广大教师以思政课,点燃了民族的“信念之灯”,照亮伟大复兴之路。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社会主义国家办学校,就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我们欣喜地看到,我们的广大教师以坚定的政治立场,旗帜鲜明讲政治,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找到人生正确方向。成绩喜人,未来更可期。广大教师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谆谆教诲,心中始终装着国家和民族,用丰富学识沉淀自己、启迪学生,当好爱护学生的师者和长者,当好学生求学为人的引路者,从而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培养好家国情怀,让他们志存高远,把爱国情怀根植在内心深处,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革命精神的弘扬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修身立德打牢根基,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广大教师以科学课,点亮了民族的“科技之灯”,指引壮丽创新征程。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纵观人类发展历史,科技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科学的希望,党中央对青少年投身科技创新寄予殷切期望,强调要“让科技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为孩子们尊崇向往的职业,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从载人航天到探月工程,从北斗导航到新能源汽车再到5G、物联网、量子通信在这些举世瞩目的成果背后,无不凝聚着广大教师的心血。在科技教育的道路上,广大教师沐雨栉风、砥砺前行,不断用科技教育筑起孩子们成长的精神家园,他们以心血点燃“科技之光”,勃发出一股股强大的源动力,指引着科技创新的壮丽征途。广大教师以品德课,守护了民族的“温暖之灯”,护航幸福生活华章。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和打好思想道德基础的最好时机。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我们欣喜地看到,广大教师始终把立德树人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他们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取得了良好成效。从培育学生的爱国之心,到厉行勤俭节约,从倡导文明礼让到培育谦虚谨慎的品格我国广大教师在党的领导下,高度重视德育教育,他们不辞辛苦,久久为功,在广大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点燃了民族心中的“温暖之灯”,更以此护航着幸福生活的绚丽篇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致敬广大教师,并祝愿他们未来在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伟大实践中实现新使命、展现新作为。教师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心得体会6以爱育人立德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党的一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不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而且抓住了教育的本质要求,明确了教育的根本使命。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做好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努力弘扬“以爱育人,立德树人”的科学精神,把崇高的师德播撒在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以爱心传道授业解惑,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一、以“热爱教育”为事业标杆热爱教育,忠诚党的事业。我们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在教育教学中要与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保持一致,不违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与言行,奉公守法,不做违法的事情。做到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力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我们教师应该率先高举“知荣明耻”的大旗,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加强自身修养,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充分展现教师高雅的气质、翩翩的风度,赢得学生的尊敬甚至崇拜。同时要关心集体的发展,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信息与日俱增,社会各个领域的知识不断由单一走向多元,不断向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不再是一个教死书的教书匠,而应该成为一个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作为一名教师,更应坚持终身学习。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借鉴,从自己的教学中学会反思,与同事的合作中对话成长,与学生的互动中教学相长。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做到厚积薄发,精益求精,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二、以“奉献师爱”为育人目标德育为先,坚持正确育人。“德”与“才”作为人才的两个基本要素,它不是平行、并列的,德更具有统率和支配作用。因而学生成长的首要前提是成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价值观,在全方位、全过程的德育中,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感恩观、劳动观、法制观,热爱真善美,痛恨假恶丑,做到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培养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开创立德树人工作新局面。以身作则,做好学生楷模。教师工作具有“示范性”,学生学习具有“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为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应该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只有牢记“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诲人不倦,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才能把教师当成良师益友。爱心呵护,教导学生成长。师德的核心问题就是“爱”,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崇高的师爱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品德的困难生,更要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些说教。要允许学生出差错,更要给予学生改正的机会,切忌言行过激、教育简单化。对学生细微之处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发现他们“闪光点”,多加肯定与鼓励,让师爱撒向每一个角落,让每一朵花都淋浴阳光。三、以“高效课堂”为专业追求深入钻研,做好有效备课。要勤奋钻研所教学科业务,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同时还要联系班级实际,研究所教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学习借鉴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等课改名校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学校的课题实验活动,下工夫做好备课工作。例如:我校开展的“指导尝试自主”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践市级课题实验,教师在课前就需要认真编写导学案和设计当堂训练,从而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为减负增效作好有效准备。善于启发,构建有效课堂。我们教师要大胆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讲解要少而精,注重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既要夯实基础知识,又要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掌握学习方法。又如:我校开展的“指导尝试自主”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践市级课题实验,就是要求教师构建适合本校实际的新型教学模式,即:自学学案(由教师编制)一交流探讨(小组合作)f反馈疑难f引导点拨一当堂训练一师生总结。通过“先学、再导、后练”将教师的教最小化,将学生的学最大化,体现出“以学定教、以学促教、以学导教”教育规律。从而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深入贯彻新课程改革精神。当堂训练,巩固提高效果。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引导点拨,虽然掌握了知识要点,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将刚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时候就需要通过习题训练来巩固、提高学习效果。因而教师要通过反复挑选与精心设计,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做少而精、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练习题,从而消化和巩固课堂知识。例如:我校低年级指导学习,当堂检测、中年级尝试学习,当堂检测和高年级自主学习,当堂检测三个子课题,就是从当堂训练和当堂检测的设计入手,然后保证在下课前10分钟通过练习和检测来实现“有效课堂”。要求通过这种的有效训练,才能切实减轻学生书包重量、减少学生课外负担,让学生们轻松愉快地学习,有较多的课外时间可以自由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