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有效融合的古诗教学 论文.docx
线上、线下有效融合的古诗教学摘要: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线上教学逐渐成为师生学习的主要途径,线下教师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整合线上优质的教育资源,进行线上、线下教育教学的有效融合?本文将从语文学科特点出发,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为例,阐述如何进行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效融合。关键词:线上和线下教学,有效融合,统编教材,自主学习,学习单,关注学情引言: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了中国乃至全世界,停课不停学一时间成了教育圈的流行词,线上教学、各类网课全面开花,这一现象大大改变了教师、学生的教学环境,线上学习逐渐成为学生、教师学习的主要途径。一年半过去了,学生虽然早已复课,但就目前疫情防控形势来看,病毒并未完全消退,甚至不断升级变异,也许正如专家所说的,人类很可能将长期与病毒斗争和共存。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2021年初,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建议,其中有提到要充分发挥平台资源作用,服务学生自主学习、服务学生改进教学等重要举措,并特别强调各地要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有序推进线上线下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线上线下教育教学的融合拓展了教学时空,必然会促使教学组织形式的重构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在教学组织上该如何调整?怎样有效利用线上优质的教学资源进行线下教学呢?线上线下教育教学如何有效融合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本文我将以统编版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为例进行"线上线下有效融合的初步探索与实践。一、线上线下教学有效融合的必要性师生的在线教学只是停课不停学的一种方式,不能完全代替中小学开学之后的学校课堂教学。回归校园后,线上大量优质的学习资源是对线下课堂有力的支持,而其可回放的优势使得学生能对课程进行反复学习,甚至对疑难点可以重点突破,把个人的碎片时间加以有效利用,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到: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如果我们的线上线下融合教学能发挥平台资源的优势,让学生在课堂之外有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这无疑为学生打开了终身学习的大门。佐藤学将学习称为“与客观世界的对话”与他人的对话"与自我的对话,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历程给予专业的细腻的回应,这是课堂教学真正的价值所在,也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原则。由此可见,脱离了线下课堂教学的线上学习,犹如空中楼阁,教学质量和效果难以保障和落实。但传统的线下课堂中,还是以教师主讲居多,教师将知识通过讲授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却很少真正了解学生的已知和未知,学生只处于被动听讲的状态,大多数人沦为沉默的“看客。与线上学习有效融合的线下课堂应该建立在教师对学生学习的真正理解和把握之上,用有效的学习设计来触动学生学习的发生,这就是线下课堂的真正的价值所在。语文学科的学习有其独特性,朗读感悟、师生互动、品读交流等都需要情景的模拟和真实的环境对话来激发,这些倾听与交流,语言、文字碰撞后的火花只有在线下课堂中才能得以呈现。因此在探索线上、线下教育教学有效融合的方式方法时,我们应充分考虑学科特点。在设计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习时,教师的辅导、互动、反馈应贯彻整个过程,确保教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二、线上线下有效融合的教学方式线下教学该如何运用线上的课程资源,进行深度、有效的融合呢?经过我们团队的探讨交流,可能有以下几种方式:1 .将线上课程中重要的知识点以微课的形式插入在线下课堂教学环节中;2 .教师把线上课程作为课前预习的学习资源布置给学生;3 .学生自学线上课程,线下课堂运用学习的知识、方法等进行延学拓展;借鉴"双师课堂的教学模式,即课堂上播放线上老师的教学视频给学生观看,线下老师借此组织学生活动,进行辅导、答疑等。以上这些方式不可否认都利用了线上课程资源,然而,更深一步研讨我们就会发现:形式的融合不等于本质的融合。面对这样一个新的课堂,我们应打破传统教学的思路,考虑学生的年段特点,不能再手把手教给孩子知识,应着重培养学生线上自主学习的意识,指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学生线上学习的效果如何呢?我们需要在线下课堂进行检测,依据学情组织教学,对线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进行拓展和运用。既然是将线上、线下教学进行“有效融合,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必然不是孤立存在的:学生线上的学习离不开教师课前的引导,教师应认真观看学生学习的线上课程内容,结合自己所带学科的特点,给学生提供和课程资源相关的学习设计,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线下的教学也要考虑适时检测学生线上学习的效果,根据学情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两者紧密相连,才能实现真正的有效融合。三、线上线下有效融合的教学课例1 .立足统编教材的教学目标为了充分利用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的线上教学资源,探索线上、线下有效融合的教学策略,我选择了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作为线上、线下有效融合的古诗教学研究对象。本次教学中学生线上自主学习的课程资源是安徽省普通中小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育教学五下第一课古诗三首三课时的视频。要实现“有效融合的教学,最关键的就是要针对这一线上课程资源进行高品质的学习设计,这是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上课前,教师往往从怎么教的角度进行自己的教学设计,较少从促进学生“学什么的角度进行“学习设计”,对"教什么比较迷茫,这种状态下设定的教学目标往往是过多、过杂,分不清主次,把很多时间浪费在已会的知识而非核心问题的解决上,学生几乎没有时间去思考、挑战未知的难题,学生真实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学习能力无法得到提升。统编版语文教材很重要的一点改进就是让课程内容目标体现的线索清晰,各个学段、年级、单元的教学要点清晰。因此,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心中应有全局意识,某一单元每一课到底要实现什么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在整个小学的语文课程中到底是什么位置,通过这一单元或者某一课,能让学生具体学会什么,大致达到什么程度。古诗三首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此前的教材中,我们已经依次学过“了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而到了五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己有的阅读经验为基础,因文而异,运用己掌握的不同方法体会具体语言文字中的情感。备课时,通过研读古诗三首这一课的课后习题,我更加明确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应重点落实在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体会古诗表达的情趣。至于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则要充分尊重学生学情,以学定教,让课堂的学习真正发生。仅靠线上学习难以实现知识检测与反馈、朗读悟情及学习方法的运用,因此,线下课堂要考虑到线上学习的不足,凸显线下教学的优势,最终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检测和巩固线上学习的效果。2 .在诵读中,想象画面,体会古诗表达的情趣。3 .在小组合作中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新诗大意,体会其中的乐趣。4 .指向线上线下有效融合的学习单设计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录制的线上课程皆由名师备课并设计,教学目标清晰,教学重难点也把握得十分到位,内容充实,知识性的教学也几乎都完成了。既然学生该学的,线上教学的视频都教授了,那线下课堂的我做什么呢?重复教授肯定是无意义的,教师的角色应当随之进行转变: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和督促者;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激励者。要想实现教师角色的顺利转变,保证线上和线下教学活动的有效融合,作为学习设计的主要载体一一学习单起到了“穿针引线的重要作用。学习单主要是将教学目标以学习任务的方式具体呈现给学生,拿到学习单的每一位学生能对学习任务清晰明了,并且将自己对学习任务的理解、思考、解决方案等呈现在学习单上。学生通过在学习单上落笔来确认和反思自己的方法的正确性,同时可以在学习单上不断地修改和完善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古诗三首一课中,我主要设计了两个学习单,一个是线上学习导学单,一个是课堂学习任务单。线上学习导学单主要用于课前指导学生线上自学,了解本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等。而线下课堂则利用课堂学习任务单检测和巩固学生线上自学的成果,并通过学生之间的学习成果共享、教师的点拨以及拓展学习时自我的修改完善等实现学习的深化。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整体学情,如果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驱动,他们在自主学习时难免陷入迷茫和困惑之中。学习单的设计有的放矢,能强化学生的注意力。有了线上学习导学单,学生自主学习时的思维过程和学习成果就能得以呈现,教师据此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了解到学生学习的问题和困境以及学生的多元解决方案和思路,为线下利用课堂学习任务单进行教学改进提供可靠的依据,促使线上线下教学有效融合。(I)有效融合一:课前小调查第一单元的主题和童年生活有关,而古诗三首选取的三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村晚都是描写古代儿童的生活,与孩子们现在的生活相距甚远,如果设计时不考虑学生的真实生活背景,恐怕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还怎么理解诗中的乐趣呢?因此,我在设计线上学习导学单时,以询问长辈们的童年生活,你从他们的回忆中体会到了什么?这一课前小调查先激起学生的兴趣,这一问题既与本单元的童年生活往事这一主题紧密结合,又呼应了“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这一单元语文要素。学生课前通过进行表格式的小调查,多元的情感体验被唤醒,拉近了语文生活与文本的距离。而线下课堂一开始,全班交流课前小调查,这也是线上、线下第一次的交流与融合,为本课的学习累积了情感基础和语言素材。(2)有效融合二:朗读评星表线上线下有效融合的学习单设计还体现在古诗的诵读部分。线上学习导学单中设计的朗读评星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线上老师的指导下多读古诗,评星的标准也和线上课程中老师的要求一致。然而,学生读得究竟怎么样却不得而知,线下教学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学生朗读的情况恰恰反映了真实的学情,教师顺势可以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朗读评星情况进行反馈,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中悟趣。温儒敏教授在他的语文讲习录中谈到小学语文中的诗教问题时就指出“学习古诗词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在课堂上多一些朗读和吟诵,让学生感受到诗歌音韵之美、汉语之美,学生在涵泳中即使是有朦胧的感觉,沉淀下来自妙不可言。(3)有效融合三:基础检测与基础知识相关的题目在两个学习单上都有出现,它们都和线上课程中涉及到的知识点相关,起到了检测并巩固线上学习的作用,但两者之间又是前后对应、密切相关的:课堂学习任务单中的基础检测是针对线上学习导学单上出现过的知识点设计的,选取了学生容易产生理解误区的地方进行设计,并且有了难度的提升,不是简单的重复。因此,在线下课堂的当堂检测时,教师通过巡视很快就能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在何处,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4)有效融合四:方法梳理在观看线上课程时我发现,线上老师对学习古诗、理解诗意的方法有进行指导和归纳,这与前面我们提到的运用不同的方法体会古诗表达的情趣这一最主要的教学目标不谋而合。如何让线上指导的方法得以深化并付诸实践?经过思考,我在线上学习导学单的最后设计了梳理学习古诗的方法一题,这个问题其实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添加的省略号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认知水平呈现多元的思考方式和学习成果,同时,方法梳理也为课堂学习任务单上新诗的拓展学习奠定基础。这样一来,线上自学和线下教学实现有效融合,学以致用。5 .根据动态学情改进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是有个体差异的,因此我们的教学设计应本着以生为本的原则,关注学情。在试教过程中,不同学校、不同班级学情的动态变化使得我们意识到教学设计是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的。经过调整,古诗三首线上及线下教学最终的教学设计主要有以下环节:教师观看线上课程玲教师设计线上学习导学单和课堂学习任务单3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好学生线下当堂检测自评3读中悟趣玲交流方法f学生利用课堂学习单小组合作学习玲课后作业然而在试教中,因学情需要我们对具体细节进行了数次删减和改动。例如,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学习古诗的方法这一问题的认知是不同的,并没有局限在线上课程中提到的理解诗意的几种方法,甚至有些同学还结合自己或他人学习古诗的经验进行了个性化的方法总结。由此我意识到这一问题是开放的,不应拘泥于线上老师提到的几种方法,应尊重学生的认知和经验,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这个问题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重新思考。因此我删掉六种方法的具体答案,增加省略号。最开始学生的合作学习中我设计了“合作朗读并展示这一环节,但是在试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小组合作朗读一旦需要进行展示,朗读的真正目的(即读准确、清楚、响亮而有节奏等)逐渐被展示的形式所掩盖,很多学生展示形式单一也让这一环节的设计成为鸡肋,因此果断删除了这一部分。改动最大的则是将小组合作学习中”补充思维导图改为“个人朗读自学并批注感受、小组互读评星及交流完善批注”。语文课程标准中写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因此,侧重点放在诗中景物及画面的思维导图并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情趣,通过观察,小组合作补充思维导图的形式其实只让个别优势学生包揽了学习任务,组内少数学生被边缘化,没有机会进入真正学习的状态。而改为“先自学,后小组合作交流,则留足了学生独立学习的时间、合作学习的时间和修改完善的时间,让每个学生有自己个性化的体验和思考,有话可说,胸有成竹;互读评星和第二次补充和完善批注,更是提供给学生互相倾听、互帮互学的机会,借助教师点拨、同伴互助的力量,“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我们的线上学习在线下课堂扎根更深,融为一体。由于线下课堂还有第二课时的教学,所以,没有充分展示的小组合作学习成果能够在下一课时继续交流,并且课后选做题的改写也能有足够的时间落实,从而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四、问题反思及展望在探索线上线下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中,我们深切地意识到这一议题很有现实意义但又绝非易事。首先,从学生角度来看,学生是否都具备这样的线上自学环境?会不会加重他们的负担?他们真实的学习历程和困境如何?我们还缺少更深入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其次,对教师来说,要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融合对自身的专业要求比较高,课前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备课并设计有效的学习单,如果今后我们能以此议题为中心开展研究和实践,形成一支专业研讨的教师队伍,在面临不同文本、不同课型时,必将碰撞出多元化的火花,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整体提升。参考文献陈静静:学习共同体一一走向深度学习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第9页陈静静:学习共同体一一走向深度学习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第57页温儒敏:温儒敏语文讲习录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9.8,第112页陈静静:学习共同体一一走向深度学习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第128页温儒敏:温儒敏语文讲习录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9.8,第18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