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第二学段修改符号教学探究 论文.docx
统编教材第二学段修改符号教学策略探究摘要: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针对第二学段习作修改明确指出:”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可见第二学段是学生由写话向习作提升的重要阶段,学生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师批改方式,参与到作文批改中去,掌握修改方法,提高修改能力,实现自我突破。而在小学生的习作修改环节中,修改符号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本文将从编者意图和教学策略两个方面对统编教材第二学段修改符号内容进行探究。关键词:修改符号编排意图教学策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修改符号是文章修改中的专用符号,就好比要想成功拼读音节就必须熟练掌握拼音,对于习作修改而言,熟练掌握修改符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使用修改符号的现状不容乐观。在文本中乱涂乱画、混用符号、甚至不用等现象屡见不鲜,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这种现象并不会减少。教师在第二学段应当更加重视修改符号的教学,让学生在习作修改中认识修改符号,理解其作用,并规范使用修改符号。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由领会到运用的过程,它需要教师的坚持投入,不可能一蹴而就。那么统编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什么?教师又将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和使用修改符号呢?一、编者意图探析笔者将统编教材第二学段有关修改符号的内容进行了编排(见表1),发现第二学段的教材编排包括语文园地的修改符号练习、单元习作中的明确要求等。笔者进而研读教材,对编者意图进行了分析,发现特点如下:1、情境教学,趣味运用第二学段的习作要求中提出的有关修改的标准是: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以三年级上册为例,编者明确了明显的错误有三类:用词,成分残缺,多余累赘。这意味着这三类问题在第二学段初期应当得到教师的关注并通过教学和练习来解决问题。第二学段开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学习活动的游戏性特征减少,学习过程的组织性、认知过程的规范性、严谨性更强。而处于过渡期的孩子们如果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时,学习劲头自然就会高涨。因此我们在教材中看到,编者将这三类问题放入了贴近孩子学习生活的情境中,让学生走入情境,结合生活实际去感知语句中出现的错误,再运用修改符号改正语句。这既充分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也丰富了孩子们对修改符号的感性和理性双重认知。2、由浅入深,贯穿层级编者在编排修改符号的相关内容时遵循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理念,从三年级的给单句修改语病到四年级的段落修改,从学习修改符号的运用拓展到用标准的修改符号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以三年级教材为例,第三单元设置了修改符号教学,在之后的单元习作,如“续写故事"这儿真美”“我有一个想法中的要求部分,编者不断提示学生们“使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这意味着修改符号是具有重要教学价值的教材内容。编者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练习中逐步学会综合运用,最终拥有修改自己习作的能力,正如叶圣陶先生强调的“还修改权于作者本人。表1第二学段修改符号相关内容列举年级修改符号相关内容列举1、三年级上册2、第四单元习作续写故事中要求:用学过的修改符号把有明显错误的地方改过来。3、第六单元习作这儿真美中要求:写好后自己读一读,改正错别字。4、第八单元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中要求:如果有让同学看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试着修改一下,让别人更明白。1、三年级下册2、第五单元习作奇妙的想象中要求:写完后,可以交换习作。说说自己最喜欢同学写的什么内容,什么地方需要修改。3、第七单元习作国宝大熊猫中要求:如果有不准确的内容,试着用学过的修改符号改一改。4、第八单元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中要求:写完后,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四年级上册1、第四单元习作我和过一天中要求:写完后,听听同学的意见,认真修改。2、第五单元习作生活万花筒中要求:写完后参考同学的建议修改。3、第六单元习作记一次游戏中要求:自己读一读,用修改符号改正其中的错别字和不通顺的句子。4、第八单元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中要求:写完后先修改。1、第六单元习作我学会了中要求:写完后,读读自己的习作,修改不通顺的地方。四年级下册2、第七单元习作我的自画像中要求:根据家人们的建议改一改。二、课堂教学策略修改符号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习惯,这一教学过程是长期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师根据教材编排特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运用课堂教学策略实行有步骤、分层次的教学。当学生熟练掌握了修改符号后,仍需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最终达到让学生熟练运用符号修改文章的目的。在整个过程中,要以激励刺激为主,让学生体会到修改习作的重要和快乐。因此笔者就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了如下探索:1、精心设计课程,激趣明意课标对这一学段习作的第一要求是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应当精心设计一堂关于修改符号的教学课程,让学生感受到有趣、有奇、有味、有惑。以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的修改符号内容为例,修改符号初来乍到,孩子们充满了新鲜感,教师可以先出示修改符号,引导学生观察形状,唤起学生的兴趣和欲望,让学生在天马行空的想象和交流沟通中自然识记三种修改符号,在感知了外形的基础上教学学术名也会更加得心应手。在展示病句前,可以在单句的基础上添加充满趣味性的故事背景,设置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乐于修改。修改时,采取学生交流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策略,学生找病因教师示范修改,做到有扶有放,半扶半放,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如何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2、规范符号用法,专项练习修改能力要形成,可以通过专项强化修改练习达成。例如,提供“错别字、用词不当、“成分残缺类型的语段,集中修改。分门别类、集中大量地进行练习,有助于能力的形成。在这期间,鼓励孩子们拿起红笔改一改,比一比谁改得多,改得好,慢慢等待孩子们形成修改的习惯。修改符号的熟练掌握不仅要靠在句中练,还要靠在段中练、篇中练。教师可以先把某个学生某篇习作的片段展示出来,用红笔作示范修改,然后再把修改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们互相修改。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会不知从哪里下手,但是改同学的习作会让孩子们感到很新鲜,怀着好奇心和主人翁的态度去当小老师。这样做既巩固了修改符号的运用方法又在习作之初就养成了良好的习作修改习惯。3、强化朗读理解,各个击破课标要求第二学段的学生应当有能力对自己习作中的句段进行修改,看句子是否通顺,句子中是否存在错别字和语病,文章的段落结构是否合理。但是如果孩子们在修改之初习惯性地采用默读的方式,会发现病句会如漏网之鱼被忽略。因此,练习使用修改符号初期,应当让速度慢下来,逐字逐句地朗读,一心一意地纠错,才容易发现问题。教师可以辅导学生将朗读法和各个击破法相结合去修改习作。第一遍朗读,纠正标点,边读边改。第二遍朗读,瞄准错别字,圈画修改。第三遍朗读,寻找病因,添加修改符号。通过朗读,能够很快发现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义重复等病句并将他们各个击破。4、妙用评价助力,意义非凡三分文章七分改,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但是教师批改作文给的评语大多较宽泛,很难让学生了解自己习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所以教师可下功夫让学生在使用修改符号自主修改的过程中,体会快乐,充满成就,爱上写作。比如笔者拿出某位同学的一篇我的暑假生活进行示范修改和集体评改,同学们在集体评改的过程中,发现了这位同学的很多优点,还和老师一起帮助他修正了许多错误。随着波浪线和修改符号的增加,优点不断增加,缺点不断减少,同学们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这位同学的自信心也明显增强了不少。这不仅仅是一次习作修改的过程,更是大家一起分享心得体会的宝贵时光。使用修改符号修改文章不是教学的全部,孩子们在修改过程中,沟通交流,自我反思,突破禁锢的体验是独一无二的。此外,在这过程中,我们还一起看到了他人的小小世界,体会了他人的美好生活,共情了他人的快乐感受,这一切都将让同学们终身受益。5、衔接习作修改,提高素养学习并熟练掌握修改符号的使用只是开始,第二学段我们要"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而到了第三学段,还有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等更高的要求需要落实。因此修改符号作为学生写作实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必须加以重视,将修改符号与习作修改的衔接认真落实,配合单元习作,让修改成为习惯。这一习惯,不是写作单项的能力,而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养成它绝非一日之功,教师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为提高学生的素养下苦功夫,下巧功夫。总之,修改符号的学习,既不能不以为意,也不能单独进行。它要和朗读、习作、专项练习、课文理解等相结合。教师要激发学生兴趣,学生要掌握标准方法,养成良好习惯,最终达到提升语文素养的终极目标。参考文献赵海蓉.小学中年段引导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实践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0(07):40.华柳生.简说怎样规范使用修改符号J.小学语文教师,2020(03):32-张惠玲.小学生习作修改能力培养贵在“巧.基础教育参考,2017(16):54-55.胡元华.三年级,不能错过“修改教学J.小学语文教学,2018(25):15-16.5鲍丽丽.有趣有效一一学习修改符号教学片断J.小学教学设计,2018(25):43-44.孙立婷.指导小学中年段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策略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5(3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