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构建.docx
论文: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构建一、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1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与思想政治教育都以培养合格的人才为价值目标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为培养优秀人才服务。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载体,效的切实保障。分属不同范畴,是非常紧密的。思想政治教育则是高校学生管理预警取得实虽然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之间存在诸多区别,但两者的内在联系现代高校学生管理强调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学生自我管理为基础,着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也体现了育人为本精神,要求以尊重人、理解人和关心人为原则,以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为目标,重视激发青年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劳动热情,这些无疑都是为培养国家栋梁服务。2思想政治教育为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提供了正确的思想导向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对学生的行为起着防范和警示作用,但往往因具有一定强制性,会使学生觉得其主体性受到忽视而产生抵触情绪。而在学生管理预警机制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就可以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启发、教育和激励等工作方法,引导大学生接受和认同预警机制,使其提高自我管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同时,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引导高校学生管理部门及教师转变管理观念、改变那种依靠管理制度的强制性和权威性来管束学生的方式,把管理内容和目标渗透到大学生预警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以间接、含蓄的方式传递给学生,避免学生管理预警机制因明显的目的性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制心理,保证预警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在学生管理预警机制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是为预警机制提供正确的思想导向,维护高校和谐稳定的良好秩序,也是保证预警措施取得实效,促进大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3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开拓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管理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深入、更贴近人们的思想实际,有利于提高思想工作的有效性。有些思想问题其实也就是管理问题,人们的思想意识离不开具体活动、切身利益。”1(P198)高校在学生管理预警机制的构建中,把预警机制教育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即在学生管理预警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促使其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由引导性教育向约束性教育与引导性教育相结合的转变。因此,在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教育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学生管理预警机制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作用,有力地开拓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二、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中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意义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中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发挥,不仅开拓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也有效地改善和加强了学生管理自身的建设,让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管理中发挥其功能,对于保证学生预警目标的实现,提高学生管理水平,促进学生管理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合力等方面有着极大的动力价值。1学生管理预警机制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弥补了刚性管理的不足制度化管理是一种“刚性管理”,尽管具有规范化、程序化和稳定性等诸多优点,但在具体实施中往往显得刚性过强、柔性不足、灵活性少。这种管理模式实行金字塔型自上而下的线性管理,它以稳定为目标,以学生不出问题或少出问题为目的,采用“事后处理”的管理思路,以问题式管理为手段,以说教为主要工作方式强调管理者的主导地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重视学生的选择性和多样性,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发展。而学生管理预警机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可以通过将社会的基本理想、信念培植到大学生的思想中,不仅能培养共同的社会认同感,给其以行动指导,而且可能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价值的认知与觉悟水平。2发挥学生管理预警机制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可以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各种文化思潮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已不能完全满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所需,因而,发挥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一方面有利于尊重大学生生命个体的多样性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合力,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3发挥学生管理预警机制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可以提升高校学生管理水平高校学生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体现在专业化管理上,同样也体现在育人思路和方式上,在这一点上学生管理预警机制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共同的目标。以往,在守旧管理思维支配下对学生进行的是严格规范管理,学校各级部门及教师扮演的'是管理者的角色,往往会导致学生情绪上的对立和师生间交流与沟通的缺失,出现师生关系淡化、理解与宽容减少、矛盾与误解增多、双方关系趋于紧张的情况并在现实中已发生。而学生管理预警机制能充分考虑大学生的感受和现实需求,让预警教育过程成为管理者与大学生互相交流、思想碰撞、感情抒发的过程,这样,学生预警教育的预期目的也就顺其自然地达到了。三、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的思想政治功能的实现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即在学生管理实践中做到四个坚持,让学生在预警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启发和教育,促使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转化为大学生的内在思想政治素质。1坚持教育、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强化服务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应坚持以学生为本,强化服务意识,强调为全体学生成长成才提供科学化、人性化的服务,要求各级管理部门、学生管理者,包括学生干部,在学生心理咨询、就业指导、住宿服务、资助服务等方面,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便利,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加强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信息管理和预警关注,使得预警信息更加全面准确,跟踪服务更加及时到位,以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科学性和针对性。建立学校、社会、家庭的联动机制,要求学校各级管理部门(管理者和专任教师)及学生骨干跟踪服务,实现学生管理由直线型向网络型转型,拓展学生管理的时空域。坚持预警与干预相结合、信息管理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关爱学生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拉近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矫正“管理二命令+服从”模式,体现融洽、协作、灵活、韧性与和谐的服务特点,实现在服务学生中实施管理,在教育管理中体现服务,使学生管理制度既具有权威性又不失人情味,既把大学生作为接受教育的对象,又把大学生作为实施教育的主体,深入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2坚持人性化与制度化相结合,深化人文关怀,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落脚点,重视受教育者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2因此,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应强化以学生为本,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关怀,坚持管理服务学生与尊重关爱学生相结合,将学生的成长要求和成才愿望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与意愿,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服务与管理。在警示和干预过程中,应通过建立信息库和学生成长特殊关爱档案,有针对性采取措施关爱和帮扶学生,切实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位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各级管理部门和学生管理者优化工作程序,减少中间环节,深入学生课堂、寝室、家庭等场所,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引导学生逐步参与学校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营造一个彼此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关爱的良好环境。以家庭经济困难预警为例,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孤儿、单亲、欠交学费、日常生活消费较低等学生群体)信息库,通过平时观察、具体调查以及家访等形式进行预警关注:针对家庭经济确实困难的学生,建立“学生成长特殊关爱档案”,通过帮助他们申请助学金与勤工助学岗位、办理助学贷款等途径来关爱他们,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针对欠缴学费而不申办国家助学贷款、生活困难而不主动申请勤工助学、申请资助但不符合资助条件、生活开支超过自身支付能力的学生,及时进行沟通交流,并对他们进行警示和干预,就现实情况通过电话等方式告知学生家长,要求家长共同参与处理。在对困难学生开展预警和干预工作中,引导其他学生参与监督与帮扶,鼓励其他同学给予困难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爱护,消除困难学生自卑等不良心理现象,为困难学生营造一个温馨的学习生活环境。同时还应不失时机地在校园内开展诚信教育、励志教育和感恩教育,主动开展受助学生的回访和家访工作。3坚持结果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宣扬“不抛弃,不放弃”精神,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学生发展是有目的性、阶段性、曲折性的,学生在个人发展过程中难免出现挫折与阶段性反复。预警机制是一个程序化的动态管理过程,实行全过程监控,通过警示、干预和帮扶促进学生设计良好的人生规划,掌握必要的生存发展技能,为学生提供改错革新的机会,明确学生成长成才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应贯彻“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为基础,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为重点,将学生成长成才目标由外在教育要求转变为学生自觉自愿的成长需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预警机制实施过程中,可以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划定一个最低线,对处于预警范围内的学生实施警示和干预,并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发扬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不抛弃、不放弃”精神;为处于预警线以上的学生提供一个更广阔的个性化发展选择空间;在预期效果上,将处于预警范围内的学生人数尽可能控制在最低水平,避免严格实行高等教育淘汰制对社会和家庭产生许多消极的影响。另外,在预警制度的制定、流程的设计、人员的配置、硬件的配套和软件的开发等方面的优化将促进高校学生管理的自我发展,实现教与学、教与管的“双赢二以学业预警为例,针对有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召开主题班会,加强专业学习教育,加强督促和辅导,根据情节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帮助受警示学生查找成绩落后的原因,制订和调整学业规划,寻求专业老师进行专门指导,适时邀请专业老师或优秀学生辅导,增强其自信心和学习主动性,督促学生认真对待功课和学业;对情况较严重的学生,请家长来学校面谈,商量改进方案;特别严重的建议家长陪读,共同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引导学生良性发展。4坚持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相结合,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实现管理目标的一致性学生管理预警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经常性的基础工作。预警机制的实施应促进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规划顺应社会的需求,同时也应注重学生群体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顺应学生发展的需求。预警机制的实施需要组织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需要加强与社会、与学生家庭的经常性联系,需要营造一个学校、家庭和社会联动,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和谐育人环境。在预警与干预中,预警机制需要各级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参与,实时跟踪帮扶;需要专职管理教师与学生及其家长充分沟通,让关爱与帮扶常态化;需要专职任课教师提供专业学习指导并参与管理;需要倡导“先进”帮“后进”,发动其他学生共同参与,拓展学生参与面,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形成互帮互助、互促互进的良性循环。常态化的关爱帮扶体系将促使学校各职能部门及广大师生员工融洽相处,促成一个平等、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网。以就业预警为例,高校每年应进行就业市场的调研,结合社会需求对本校的专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对于申报的新专业也应进行充分的论证。新生入学之际,依托入学教育,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明确本专业就业方向,并在学校期间鼓励学生多参加专业技能竞赛以帮助学生构建起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通过“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加强学生对就业形势和就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四年级专业实习期间,学校应加强与社会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将实习与创造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就业。毕业前夕,每月统计和汇总毕业班学生就业情况,对于没能及时就业的毕业生,在与其家长取得联系的基础上,帮助其调整就业定位、强化专业能力、提升就业技能、广泛联系社会资源,使其尽可能早就业。高校这种预警机制不仅使学生管理工作真正坚持了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原则,还使得预警教育回归到学生需求,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