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推迸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方案合集.docx
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方案教育发展不均衡是当今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这种不均衡集中体现在优质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为开展“发挥优质学校资源作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课题研究,我们采取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座谈研讨等形式进行专题调研。经认真梳理分析,查找我市教育资源配置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相应解决问题的建议,形成调研报告如下:一、我市义务教育事业发展概况我市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83所,其中初中3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完全小学45所;另外有教学点2所。初中专任教师3391人,在校生39269人,师生比例为1:11.58,生均校舍面积为10.19平方米;小学专任教师3489人,在校生56043人,师生比例为1:16.34,生均校舍面积为5.54平方米(以上数据以2010年秋季入学为准,其中师生比是指在册学生数与专任教师的比值)。二、发挥优质学校资源作用的主要举措。文件指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各项资源。”近年来,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着力发挥优质学校资源作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1 .政策驱动。为优化义务教育学校人力和管理资源配置,放大优质资源辐射效应,缩小城乡学校差距,促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大力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市教育部门及时转发上级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学校人力和管理资源配置,促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制定若干政策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 .资源整合。通过建立分校、校区和九年一贯制学校等办法,对义务教育学校进行资源整合。对体制相同、区间较远、强弱明显的义务教育学校进行整合,把薄弱学校建成优质资源学校的分校。在保持两校各自独立建制、独立核算和原施教区不变的基础上,校本部对分校履行发展规划、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管理以及目标考核等方面的指导帮扶职责。原XX镇初中、小学由于地缘等因素影响,生源严重萎缩,质量处于低谷,导致办学艰难。为彻底扭转这一状况,政府投入近亿元新建XX实验学校,为扶植该校,从城区初中选派优秀管理人员组建新校领导班子,学校挂靠XX小学和XXX市实验初中。对体制相同、地缘相近、质量差异较大的学校进行整合,把薄弱学校建成优质资源学校的校区。在保持原教学场所和施教区不变的基础上,实行法人主体、领导班子、师资队伍、资产核算、教育教学和评估考核等方面的一体化管理。20XX年XX小学与原镇XX小学实行整合,使XX小学施教区原先招生困难的局面得到彻底扭转。对体制相同、紧密相邻、资源互补的小学和初中进行整合,建成九年一贯制学校,实行一套班子领导下的“一元化”管理。近几年已经建成XX等六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结对帮扶。本着“尽己所能、发挥优势、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原则,安排优质资源学校对同学段薄弱学校进行帮助和指导。对口帮扶单位由市教育部门综合各方面情况确定,帮扶以两年为一个周期,分两个轮次进行。已明确并付诸实施的有11所优质资源小学结对帮扶16所相对薄弱的乡村小学,6所优质资源初中结对帮扶11所相对薄弱的乡村初中。通过帮扶学校对受援学校管理经验的传输移植、学校文化的共建共生、优秀师资的互派共享、教科研的联动互动、学校活动的统筹安排等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整体提升农村学校管理水平。上级部门将结对帮扶工作情况和实际效果按照30%的比例纳入对校长的绩效考核,实施结对学校年度目标管理“捆绑考核”,受援学校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不合格,帮扶学校也将作降等处理。学校加强对派出教师的过程管理和目标考核,确保帮扶学校派出教师的教育教学成绩在本校不低于中上水平,在派往校处于前列;受援学校派出教师的教育教学成绩在派往校不低于中上水平。4 .岗位调配。实行人事关系变更的岗位调配,对象主要是:学校领导干部与本校教师之间存在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教师个人因家庭实际困难提出申请,要求调动的;因某些特定原因,必须变换工作环境的;因工作需要必须进行岗位调整配置的。上述对象中,男50周岁以上、女45周岁以上的不纳入调配范围,但是与学校领导干部有夫妻关系和直接亲属关系的,不得在该领导干部分管范围的岗位工作,必须在校内进行岗位调整。从20XX年起,先行启动城区学校之间、乡镇学校之间的岗位交流,然后积极创造条件向市域范围内城乡学校之间岗位交流推进。5 .轮岗任教。从20XX年9月1日起,将XXX城区、XX镇区以及其他优质资源学校的优质师资,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到有关薄弱学校轮岗任教。建立校区、分校的学校以及有结对帮扶任务的优质资源学校,按照教师总数5-10%的比例,分别与校区、分校以及受援学校互派教师轮岗任教。帮扶学校派出的教师优先考虑没有农村学校任教经历的中青年教师,坚持"精选骨干,合理搭配”的原则,避免“为评职称而支教”的功利现象。如市XX小根据受援学校实际需求,立足薄弱,兼顾各科,采取公开招募、自愿申报、组织选拔、择优派遣方式挑选支教老师。受援学校派出的教师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接受能力。校际之间彼此协调,做到学科对应。轮岗任教以两年为一个周期。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妥善安排派教教师的食宿。轮岗任教教师每月享受300元交通和伙食补助费,由派出学校按月发放,在公用经费中列支。参加过轮岗任教工作且教育教学效果好的教师,职称评定、提拔任用优先考虑;不报名、不参加岗位交流或不履行职责的,不得提拔任用。严爱有加的过程管理和以人为本的政策倾斜,使轮岗任教工作规范而富于活力。优秀教师的输入,为薄弱校输入先进的理念、方法,缩小了与优质学校的差距,一定程度满足了广大家庭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同时也为一批年轻后备人才搭建施展才干的舞台。6 .区域联动。市教育部门于20XX年3月将全市小学、初中分解组成12个共同体,每个共同体设立一个区域教研中心,本着"注重实际,发挥优势,取长补短,整体发展”的原则,实现城乡学校管理、教学、师资、教研以及硬件设施的互通互动,达到互学互促、共同提高的目的。区域教研中心具体在两方面发挥作用:一是牵头学校是区域教研中心的中坚力量,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组织开展本区域内集体备课、公开课观摩、专题研讨、经验交流、示范性教学等活动,使校际间强弱互补,共享双赢。二是区域内其他学校与牵头学校密切配合,通过“同研一课题、同上一节课、同搞一活动”,引导和促进教师积极参与教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教研区域联动已经成为XXX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特色工作。(1)轮值制。即每科每学期由一所成员校任轮值组长,负责组织安排协调相关工作,彰显工作特色,为其他成员校提供交流学习的时空。XX附小、实验初中等校坚持”一次活动,一次总结,一份简报“,借助于电子邮件在第一时间将每次活动信息发往区域内所有学校,方便相关学科所有教师学习和交流。(2)送课下乡。每学期由“龙头校”派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上示范课,着力研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XX小学“送教下乡”实行“申报准送制”,质量达标的方可“送教”。借助课堂模式的载体传输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3)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各成员校派一位教师上同一节课,对所设计的不同课堂结构、风格、教法,进行比较反思,明特色,彰优劣,让每个老师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4)开展教学开放周活动。活动期间分学科开展评课研讨,成员校教师积极参与,使示范作用和辐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5)举办论坛。对须探讨的共性问题,适时组织专题论坛相互交流。20XX年6月4日,XXX初中与XXX初中联合组织教育论坛用心经营我们的班级;20XX年6月20日XXX小学承办XX论坛一一学校特色建设进行讨论,都邀请他校派员参与。(6)联合培训。区域内任一所学校聘请专家或承担上级培训活动,其他学校都参与学习培训,实现资源共享。20XX年3月30日,XXX小学邀请全国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XXXX等6位名师前来传经送宝,各学校派员参加,所有老师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7)统一进行质量检测。期中、期末质量检测,成员校统一时间,同步进行,检测后轮值校对各校检测成绩进行分析,使各校明确自身强弱,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下一步教学工作。(8)合作开发校本课程。集中区域中心教师智慧,共同完成校本课程开发,参与编辑校本教材,在校本研发方面创特色、上水平。三、义务教育不均衡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全市义务教育巩固提高工作、发挥优质校资源作用、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义务教育阶段发展不均衡状况依然比较突出,深入推进教育公平任重道远。(一)教育投入方面由于可用财力的限制,全市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虽然逐年增加,但总量仍显不足,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离“全教会”提出的4%目标要求还差近一半。农村生均公用经费普遍不足,特别是规模较小的农村中小学。调研发现,学校运行经济负担加重,主要表现在:(1)教育现代化程度普遍提高,学校运行及维护成本也大幅攀升。(2)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学生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日趋丰富,学校开支增大,成本升高。(3)有寄宿制学生的学校需额外为住校生承担宿舍设备购置及维护费、水电费、管理员人工费等,住校生较多的学校此项经费约占到学校义保经费的20%o(4)为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要求,义保经费需加大教师培训和学校教研投入。(5)不少学校还存在一定债务,需要挤出资金偿还。(6)物价指数上涨,义保公用经费投入虽然逐年有所增长,相当一部分却被物价上涨因素所抵消。所以生均公用经费与学校发展实际需要仍有差距,学生总数越少差距越大。近几年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所有学校在教学设施方面都大量投入,从使用情况看,少数学校由于生源和教育质量等原因,达不到满负荷运转。如某初中只有学生183人,却拥有正式在编教师44名。(二)师资队伍方面1 .教师配置不均衡。城乡学校之间教师素质、待遇有较大差距,一些优秀教师为了实现自身价值和提高自己收入,不断向强校、向城区流动。这种优质教师资源单向流动的现象,使校际间教师力量配备差距扩大,直接影响教育质量,进而影响学生前途。2 .师德素养需修炼。师德师风状况与社会发展新形势要求相比,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有的缺乏敬业精神,职业倦怠,敷衍应付现象比较突出。有的以有偿家教为“主业”,以学校工作为“副业”,缺乏责任心。极个别的言行举止斯文扫地,玷污形象。在师德师风建设上,往往讲得多,做得少。空话套话多,具体办法少;强调原则多,措施落实少。3 .教师素质待提高。通过学历补偿教育,如今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已经很高,但实际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并没有同步提高。在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存在机会欠缺、动力不足、效果不佳等问题。组织教师培训,由于经费、方式、时间、层次等原因,多数只是”完成培训任务,增加培训数字比例而已。这些同样制约着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制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4 .师资结构欠合理。年龄结构上,农村学校教师平均年龄普遍比城区教师大,有的乡镇学校45岁以上教师占总数75%以上。学科结构上,小学音乐、体育、美术专任教师严重缺乏,面临难以开齐科目、开足课时的困难;初中历史、生物、地理等学科因缺乏专业教师,只能和其他学科教师捆绑排课,影响教学质量提升。(三)学校管理方面1 .管理水平有参差。尽管通过各种措施,校长素质有所提高,但仍然有一些校长不善思考,跟不上新形势,难以把学校办成品牌学校和特色学校。校长不少精力得花在非教育事务”上,有的则花在“位子”上。相对于城市学校、优质学校,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在工作条件、经验、创新措施等方面也受到主客观因素的限制。2 .教育质量有差距。农村小学英语、信息技术及音、体、美师资不足,设备不全,必要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不能正常开展。“择校风”难以遏制,就是因为校与校之间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差距较大。学生不断向城区学校、集镇学校流动,加大了农村学校与城镇学校之间办学质量上的差距。这种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使社会弱势群体阶层子女难以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形成孩子和家庭发展的恶性循环。四、发挥优质学校资源作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建议1 .加大对教育投入的力度。政府加大对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发达国家发展义务教育的经验。我市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标准与周边县市相比偏低,在全省排名靠后。为迎接教育现代化工程验收,学校普遍负债。义务教育生源较少的学校,连正常运转也难以维持。建议依法保障财政性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达到中央和国家相关要求。提高公用经费标准,尤其要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2 .实现区域教研中心作用的最大化、最优化。区域教研中心成立以来,校际之间关系融洽了,资源共享了,走动频繁了,沟通加深了。实践表明,此举是发挥优质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有益探索。在调研中也发现,这项工作还存在诸如活动主题缺乏系列化,校际之间活动层次性、递进性和互补性不够突出,活动过于琐碎频繁对学校教育教学秩序造成一定干扰,增加,东道主学校”尤其是“龙头校“工作与经费的负担等问题。如何使此项活动健康有序地长期开展,必须建立机制予以保障。明确目标,不打“游击战”;讲究实效,不搞“花架子”;适当整合,不撑“散骨架”;持之以恒,杜绝“一阵风”。重视激发所有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主动发展动力,积极创建学术研究严谨务实、人际关系和谐共进的教研文化,打造教师合作共同体。3 .构建薄弱学校和优质学校“联合互动发展”模式。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初中学校充分利用本市高中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和办学实力,实施高中学校与初中“一对多”上下游结合的“集团式合作办学”模式;第二层次,初中和小学形成“结对互助合作”办学模式,大规模学校与小规模学校、名校与薄弱学校之间实现“结对互助”,制定具体帮扶目标,优势学校管理者和学科教师深入到薄弱学校管理和教学一线,定期蹲点开展工作,以捆绑式评价为手段,切实建立优质学校对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互助提升模式”,并接受社会监督。4 .夯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软实力的基础。教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软实力,“择校”很大程度是“择师”,而教育优质均衡的关键是教师素质的提高和现有优秀师资的均衡配置。在引进、调配、培训、职称待遇等方面制订倾斜政策,以提高薄弱学校的师资水平:在师资引进上,应优先满足薄弱学校需求;在教师调配上,应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倡导优秀教师轮流到薄弱学校任教,通过其示范作用和经验交流,带动薄弱学校教师整体水平提高;在师资培训上,每年应拨出专项经费用于薄弱学校师资培训,为他们提供外出学习、进修的机会;在职称评定上,为鼓励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同样条件下应优先考虑支教教师的职称晋级;在福利待遇上,要有政策保障,如教师流动期间,其行政关系、工资关系等保留在原单位,工资、奖金、福利、医疗等待遇不变,有条件则应适当增加支教教师工资;积极探索立足学校,以新课改为主线,融学习、探索、教学于一体的在职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确保义务教育整体水平不断提高。5 .发挥“三名”(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引领作用。一是建立动态的“三名”教育资源库,规定其发挥引领作用的职责并定期考核,比如,要规定名优校长和名优教师的帮扶任务,确定要达到的帮扶目标,使其在每一个年度内对薄弱学校某些方面作出改进和提高。形成"三名”引领薄弱学校和学科发展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其辐射引领效应。二是要注重培养和宣传名教师、名校长和名学校。优质学校有责任、有义务在受援学校中选择苗子,帮助培养打造成名师,使其成为考核帮扶成效的指标之一,大张旗鼓地宣传“三名”事迹,使其引领区域教育的主流。6 .激励学校不断增强自主办学的能力。落后地区、薄弱学校需要发展,发达地区、基础好的学校同样也需要发展,要在互帮互促中不断实现高位平衡,逐步形成“一校一特色”的中小学发展格局。优质资源学校要进一步提升本校基础教育现代化水平,在更高层次上带动相对薄弱校,发挥其辐射、拉动和均衡的作用,防止在帮扶薄弱学校的过程中稀释、淡化了自身的资源优势。同时,相对薄弱校也要注重挖掘传统积淀,培植后发优势,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探索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最终实现优势互补、特色发展、整体提升。7 .区域推进农村“小班化”教育。一些农村家庭在生活水平提高后,对教育重视程度和期望值都急切走高,总觉得城里学校教学质量一定比农村学校好,于是千方百计将孩子通过“择校”送进城区学校,造成城区学校班额较大,农村学校有的即使硬件设施超过城区学校,却也陷入生源减少、资产闲置和过剩等的困境。如果不对已有的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重组和充分利用,迅速提升农村学校自身的办学水平,则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在农村小学学龄人口急剧减少的情况下,是把原来多个班级并成一个大班,还是减少班级学额、保留班级数;在自然小班情况下,是按原来大班模式进行教学,还是采用更为灵活高效的小班化模式进行教学,毋庸置疑应该选择后者。相信以30人左右的班级、低师生比的优质和精品教育作为亮点,是可以吸引农村学生和家长的。小班化教育,它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班级学生数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关注其背后教育观念和思想、教育方式和方法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小班化教育的社会价值、教育价值和办学价值,从而带动整个区域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发展。8 .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应加强校园网建设,力争校校联网。市教研室与电教中心要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教育信息资源,鼓励学科教师针对教学需要自行开发短小精悍的CAI课件。优质学校要将收集整理的教育教学软件、课程资源光盘,教学录像与案例分析以及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教具等无偿提供或者借阅给薄弱学校使用,或者上传到学校网站供下载,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让不同学校师生都可以享受到网上学习的便利。积极启动实施"异地同步视频研讨”,即利用先进的视频设备,同时开展跨校的集体研究活动;启动电子杂志创建工作,使其不仅成为展示师生多方面才能的平台,而且成为老师、家长、学生沟通的桥梁。在校园网上,启动小组博客工作,引领学校网络文化,有效应对社会思想的多元化。在群众对教育公平的诉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迫切的今天,努力抓好每一类教育、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实现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均衡无疑是重中之重。发挥优质资源学校作用,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教育,是一张名片,许多人认识和了解XXX,就是从XXX“教育之乡”的美誉开始的。因此,全市上下务必一如既往求真务实、迎难奋进,努力构建均衡优质、发展协调、富有特色、人民满意的教育,进一步擦亮“教育之乡”的金字品牌。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提出的明确要求,全面整体提升我校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了认真贯彻XX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建设规划和XXX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推动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校际之间的差距,全面提升我校教育质量,切实保障我校少年儿童公平接受义务教育。根据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等文件精神,全面实施教学质量提高工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和学生关爱工程,真抓实干,努力缩小与其他学校间办学水平差距,最大限度地体现教育公平,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要求。二、组织领导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组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XXX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前期工作的部署、安排以及统筹协调工作。XXX任副主任,协助做好档案资料的归档整理。XXX负责分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工作。三、工作目标(一)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改善办学条件,继续提升学校的硬件水平,营造和谐、安全的育人环境,发挥先进的教学设施在办学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高标准配备多媒体设备,提高“班班通”的使用率。(二)教师队伍建设工程1 .加强继续教育学习和校本教研活动,促进创新型、发展型师资队伍建设。2 .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完善教师评价体系,提升教师业务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3 .看眼发展,不断完善学校管理机制,努力创设能激发教师工作主体意识的平台和搭建促进教师能力提升的舞台。4 .以师为本,塑造教师集体的优秀教风,努力提升教师个体在教育细节上的品位,树立“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与时俱进”的新时代教师形象。(三)教学质量提高工程1 .以课改为中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2 .推进以有效教学和课题研究为主的课堂教学研究创新活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3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4 .培养学生优良的学风,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努力提高学生个体的学习质量,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展现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四)、学生关爱工程1 .建立关爱小组领导机构,形成长效机制。2 .建立关爱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3 .开展教师结对子实施“一对一”帮扶活动。4 .开展资助贫困学生活动。(五)校园文化建设工程1.实现校园文化的育人价值。5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品位。四、工作重点及措施(一)注重实效,抓好教学常规管理。1.严格执行课程方案。学校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规定开设课程和地方课程,开齐开足课程。要求教师备好课、上好课,严禁课时、课程挤占现象发生。各学科教师要明确本学科教学任务,把握学科的规律和特点,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6 .加大教学常规管理力度,向管理要质量。对教师的常规工作提出明确的要求。做到精心备课、精心上课、精心设计作业与批改作业,精心辅导、精心检测。加强过程管理,采取集中检查与抽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全面检查与单项抽查相结合,全员检查与个别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检查一次总结一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各个年级从学期初就要做好计划,扎实做好平时教学工作,搞好知识落实,加强个别辅导,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要求教师做到: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二作业要“精”、教法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7 .面向全体,抓好学生的素质教育。(1)继续开展读好书、诵经典活动。学校将按照不同年级学生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形成制度化,以此加强学生的知识积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2)做好各个学科的学科竞赛和各项活动开展工作。一要认真组织好上级部署的各项学科竞赛和征文比赛,加强指导、精心组织,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二要积极做好校内、社会上各类竞赛活动的策划,组织和评定工作,以此让学生展示才华,丰富校园生活。我们还要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充足的体育活动时间。(二)重视对后进生、留守学生的帮扶工作。对学困生要坚持“访要勤、情要真、心要诚”的原贝L创新机制,鼓励教师付出爱心,坚持“爱”字当头,“帮”字入手,推行导师制,师生结对,帮教结合。所有教师要对自己学科中的学困生建立家访档案,利用自由活动时间,给学生做好辅导转化工作,因人而异制订转差培优计划方案,提出转变措施,定期进行动态分析,切实做好转化工作。(三)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载体,为学生搭建影显个性的平台。1.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以新小学生守则、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标准,以弟子规学习实践为载体,结合学校实际,继续开展“美德少年”“文明班级”的评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从本学期开始,在学生中开展三大习惯养成教育,一是主动打招呼的习惯;二是主动讲卫生、不乱扔垃圾的习惯:三是主动学习,搞好自学的习惯。做到学生自愿参加、家校联合教育,以此为学生奠定坚实的人生基础。2 .继续积极实施“诵读经典、打造书香校园”计划,培养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3 .以“快乐大课间”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好形式多样,具有各年级特点的大课间活动。(四)优化阵地建设,搭建一个高水准的德育平台。1 .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各科教师应根据自身学科的特点,自觉的、有意识的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真正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2 .发挥少先队的组织作用(1)通过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值周检查等活动,活跃学生身心、提高学生素养,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使每一个队员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2)继续落实晨检、班队课的制度,利用班队会时间向学生进行法制、安全、健康、行为常规等教育,注意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3 .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的职能作用,构建师生交流平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2)在学生中以正确认识自我、学会交往两个方面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要求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让他们的心灵永远充满阳光。(五)重视校园文化,营造育人环境。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红领巾广播站等阵地,宣传校园文明佳事,树立学习榜样,做到榜样育人。使“墙壁文化”不断完善和创新。加强校园橱窗的安排、校广播站的宣传、班级黑板报等文化阵地的监管力度,把好舆论导向,大力宣传正确的人生观、成才观和教育理念。4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建好文化栏,办好黑板报,形成班级特色,力争做到班班有特色,实现班级的净化、美化,班级文化的优化。5 .做好校园环境的净化、美化工作。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领和师范作用,带头作好班级和校园的卫生保洁工作。五、组织保障1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均衡发展”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均衡发展”活动作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并认真抓好。要切实履行自身职责,严格按照活动方案,建立活动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分阶段推进,务求实效。2 .健全保障机制。学校要建立健全工作目标责任制,把“均衡发展”活动纳入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做到以健全的机制强化落实,以严格的责任追究推动落实,以周密的措施抓紧落实,以规范的操作促进落实。3 ,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好学校宣传专栏、文化墙、红领巾广播站以及网站等平台,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均衡发展”活动的具体要求和做法,营造良好的创建环境,确保“均衡发展”活动的顺利进行。学校推迸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根据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升我校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我校决定全面启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为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实施,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以教育科学和谐理念为引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促进教育公平为取向,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提高公民素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力争用3年时间,集中力量积极构建教育思想、教育条件、教育管理和教育水平的优质均衡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二、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组长:XXX一一负责本校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全面工作;副组长:XXX一一认真完成组长交办的工作任务;负责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的督促检查;协调解决优质均衡发展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做好优质均衡发展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与报表工作;XXX一一认真完成组长交办的工作任务;负责优质均衡发展工作中的教育质量评估指标、协调其它工作;XXX一一负责本校优质均衡发展工作的档案材料存档管理。成员:全体教师成员职责:认真贯彻落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领导小组的决策和部署;完成组长、副组长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做好本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的落实;做好教育均衡发展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报表级档案材料存档管理等工作。三、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1、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在教育主管部门及联校的具体指导下,力促各项工作分步实施,齐头并进,校舍建设达到标准,校园环境规范整洁,设施设备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办学水平明显提升。2、实现学校管理规范化。通过科学规划和规范建设,促使学校规范办学、规范管理,促进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3、实现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通过规范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认真实施新课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等,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基本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二)具体目标(近三年完成)1、资源配置(1)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达到4.2人以上。我校在校生682人,教职工49人,其中专任教师46人,高于规定学历教师38人,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达到5.57人。(2)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达到1人以上。目前,我校拥有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12人,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达到1.76%o(3)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音乐、美术)专任教师数达到0.9人以上。目前,我校拥有体育、艺术(音乐、美术)专任教师5人,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音乐、美术)专任教师数0.73人,不达标准。20XX、20XX年两年内向县教育主管部门申请分配专任教师4名,使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音乐、美术)专任教师数达到0.9人以上。(4)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达到4.5平方以上。我校现有教学及辅助用房1749平方米,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2.56平方,不达标准。20XX年内向县教育主管部门申请新建教学及辅助用房2902平方米。(5)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到7.5平方以上;20XX年将底建设完成高标准田径运动场平方米并投入使用,达到标准。(6)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到2000元以上;现教学仪器设备值1217893.1元,生均1785.77元,不达标准。20XX年内向县教育主管部门申请补充教学仪器设备,使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到20000元以上。(7)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2.3间以上。现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3.08间,达到标准。为满足教师更好地运用信息化手段教学,20XX年将向县教育主管部门申请更换高配置教学用一体机30台、多媒体讲桌20套。2、教育质量(1)在校生巩固率100%;(2)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5%以上;(3)制定章程,实现学校管理与教学信息化;(4)按照不低于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5)教师能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组织教学,设施设备利用率达到较高水平;(6)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水平达到良好以上;课程开齐开足,教学秩序规范,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8)无过重课业负担;(9)在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相关科目学生学业水平达到Hl级以上。四、基本要求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结合我校发展实际,充分考虑教育形势和学龄人口变化等因素,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统筹安排、逐年推进”的原则,使各项预定目标建设达到标准化。同时,坚持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并重,力求做到硬件从严,符合标准,软件从优,凸现特色和亮点,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1、优化教育资源。通过向上级争取和鼓励在校教师进修等方式,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优化师资队伍,办学效益明显提高。2、校舍建设。使用好现有校舍,能够满足素质教育和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所必需的活动场地和基本条件。生均校园占地面积和生均校舍建筑面积要基本符合规定,学生人人有标准课桌凳;有满足师生生活和教学需要的办公用房、餐厅、等生活用房;运动场地基本达标;实验室、仪器室、器材室、图书室、阅览室等活动场地和基本条件全面达标。3、设施设备。配足配齐必要的教学仪器、实验设备、文体器材、电教设备、图书音像资料、信息技术设备等,并对易损易耗品进行逐年补充。按标准配备计算机教室,普及信息技术教育。4、队伍建设。按岗位进行教师聘任制调整。逐步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争取新补充教师,鼓励在职教师进修。教师队伍的职称、普通话测试水平、计算机操作水平以及继续教育等方面达到有关要求。5、学校管理。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教职工业务考核制度、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落实教师聘任制度、校务公开制度、就近免试入学制度、学生流失报告制度和动员流失学生复学责任制度。依法办学,行为规范,严格执行各项政策。学校的各项管理,包括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德育管理、后勤管理、安全管理、学籍管理等,有人员、有职责、有制度、有考核、有奖惩,做到规范有序、民主科学,有特色、有创新。6、教育教学。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性差异,尊重学生人格,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认真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全开齐课程,达到教学基本要求。全面实施新课改,重视体育和美育工作,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积极推进教师和学生综合评价改革。认真落实综合实践课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合理安排学生课余时间。重视班主任工作,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建立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学生入学率、毕业率、辍学率均达到或控制在规定的比例。7、校园文化建设。建设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学校的校训、校歌、校徽、校标等设计能够体现学校特点和教育理念。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认真开展艺术、体育、科技活动,每学年组织体育运动会和各种形式的艺术节、科技节及读书、读报、演讲等活动。校园达到绿化、美化、净化。在校园内开辟绿化小景区、小种植园。注重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雕塑、地面、建筑物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教育、引导学生健康发展。五、主要措施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实现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科学合理配套义务教育资源的需要;是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办学水平的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是进一步巩固危房改造成果,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是加快义务教育发展的重要载体,要切实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加大宣传力度,落实规划要求;要把学校标准化建设当作推进学校发展和提高全校学生素质的一项重大工程抓实抓好。2、明确责任,加强领导。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是一件系统工程。要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全面运作。认真组织实施,努力达到标准化建设的各项要求,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3、统一要求,加强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分类分期推进标准化建设;按照省定标准,校舍、场地、办学设施、课桌凳以及电化教育、教学仪器、信息技术、图书、美术、音乐、体育、卫生等设施设备,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装备或更新换代,并实行规范化管理执行统一标准,实现办学条件的基本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