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揭秘二战德国核武项目 为何未能成功.docx

    • 资源ID:979549       资源大小:16.97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揭秘二战德国核武项目 为何未能成功.docx

    揭秘二战德国核武工程为何未能成功纳粹德国曾于二战期间开发核武器,是史学界公认的事实,不过,其中的种种细节还有许多谜团尚待解开。为此,德国历史学家卡尔施和记者彼得曼经过数年潜心研究,于2OO5年在德国首次推出这部著作。本书不仅解析了德国战时核方案的来龙去脉,还根据最新解密的历史资料得出了一系列颇具颠覆性的结论。一系列不同寻常的实验1938年圣诞节前夕,奥托哈恩教授在柏林达勒姆威廉皇帝化学研究所完成了一系列不同寻常的实验,他用中子轰击第92号元素铀,结果惊异地发现,铀原子核在此过程中发生了“破碎,成为不再是铀的两局部,这就是原子裂变现象。哈恩对实验结果不太有把握,于是给以前的同事莉丝迈特纳写了封信,将心中的疑问统统告诉了她。迈特纳把自己的外甥、同为物理学家的奥托弗里施找了来,最终,他们想到了用著名学者尼尔斯玻尔的“液滴模型来解释这个问题。“液滴模型显示,重原子核的运转形态大致就如同滴落的液体,能够像一只灌满水的气球那样被拉伸和压缩。而在一个质量尤其重的原子核像铀核里,如果其整体外表张力因外来附加力撞击而被减弱,情况就会变得类似于充满水的气球在外来力的一再作用下使表层厚度变薄,以至于整个气球变得大而重。随后,“气球被轻轻一戳,便形成了某个确定的、以原子核突然爆裂为目的的足够环境条件。原子裂变之谜就这样被揭开了。迈特纳和弗里施又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被击碎铀核的两局部,理论上比分裂前的原子轻一些。减少的质量局部转化为能量,这个转化值是相当可观的。换言之,在原子裂变过程中蕴藏着惊人的破坏力。1939年1月6日,奥托哈恩将其系列实验结果发表,立刻在物理学界引起了轰动。3个月后,汉堡大学教授保罗哈特克上书第三帝国军事部,提出关于开发核爆炸物的可行性问题:“第一个利用这种核爆炸物的国家,将拥有其他国家无法超越的优势。军方掌握核方案管理权就军方而言,核裂变蕴含的重要性可谓非同一般,首先被推到前台的是主持德国陆军武器装备和军需品研发与制造的机构陆军军械局。物理学家埃里希舒曼自1934年开始担任陆军军械局研究处处长。按行政级别论,舒曼相当于政府副部长,而在军队系统中,那么官拜陆军少将。鉴于舒曼醉心于军队进行曲的创作,而且把很多时间花在了关于双簧管音色问题的博士后论文上,批评者将他贬低为一个“江湖骗子,可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们低估了此人在科研方面的组织才干。时机很快出现了,那就是1939年6月中旬,由舒曼的上级卡尔贝克尔将军召集的一次会议。贝克尔此前阅读过威廉皇帝化学研究所的一篇论文,文中做出了如下假设:“体积为1立方米的铀金属氧化物内部所聚集的能量,足以将体积为1立方千米总重量为1O兆千克的水抬升至2.7万米的高度。这正是贝克尔感兴趣的。他指示舒曼等人,立即着手集结一个核物理研究团队,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征兵。没过几天,埃里希巴格就接到了军械局派发的征兵令。这位年轻人是理论物理学巨匠维尔纳海森伯格又译海森堡的助手,刚获得博士学位,他被要求向舒曼报到。5O年后,巴格关于那次会面的经历被整理成文字。当时,他“开口便问:找我来这里到底做什么?'接待他的军方人士面带诡异微笑:'做与原子弹有关的事啊!'经过漫长的岁月冲刷,巴格提供的这份谈话素材存在可疑之处,因为在1939年,还没有“原子弹这个术语,但无论如何,他的回忆确实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气氛。众多研究小组各自为战德国人选择的研究途径,有别于日后美国人和苏联人所走的道路。有关“铀工程的研究工作,是通过分属19个不同机构的上百名科学家展开的。同位素别离和反响堆建造是最初的两项任务,它们被置于具有同等重要她位的关键课题名下,其研究成果引导“铀工程朝着两个不同方向开展:建造生产能源的设备和制造核炸弹所需的原材料。陆军、海军和空军也各有部署,三军分别拥有技术资源,在任务分配方面也明显涉及核物理学领域。军方研究小组定位明确,与一般的学术研究完全不发生横向联系。德国军方的期望是:开发出新型爆炸物和小型核反响堆。那么,党卫队拥有独立的核物理研究小组吗?最初当然是没有的。后来,在野心的驱使下,“黑色兄弟会指党卫队也迈入了核物理研究行列。要注意的是,党卫队是仰仗其至高无上的特权而介入该领域的,他们想在社会各个阶层发挥决定性的影响力。知识分子被招募参加这个组织并被赋予“特殊使命,在产业界、军界和科技界扮演着重要角色。由此可见,与美苏两国的情形存在明显差异,在纳粹德国,没有形成集中于某个特定区域的大规模综合性核方案,形形色色的研究小组像撒胡椒面一样散落在全国各处。这种局面给科学家之间的交流造成了困难,但对保密而言却益处多多。

    注意事项

    本文(揭秘二战德国核武项目 为何未能成功.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