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经济学基础教案--江.docx
广的农:屯被北孽院三<教案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经济学根底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一任课班级13人力1班任课教师江教师所属系部管理系二O一四年三月十日学科经济学根底课题笫一章导言时数2授课班级13人力1班教学目标及要求:通过本节的学习,要求大家了解经济学的概念,掌握稀缺性与效率和选择、时机本钱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含义,尤其要深刻理解经济学的概念。教学重点:1、稀缺性与效率的含义2、选择、时机本钱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含义教学难点:1、经济学的深刻内涵实验仪器及教具: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过程根本内容一、课程体系介绍(5分钟)概括经济学知识要点、经济学理论解决实质问题的意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相关理论等知识。那婚好谟星,节经济学是大学问(20分钟)(一)稀缺性与效率1 .稀缺性2 .效益(二)选择、时机本钱与生产可能性曲线1 .选择2 .时机本钱3 .生产可能性曲线(三)经济学的概念第二节经济学学什么(35分钟)(一)微观经济学研究内容1 .微观经济学研究对象与内容2 .微观经济学根本假设(二)宏观经济学研究内容1 .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与内容2 .宏观经济学根本假设(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四)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 .经济学的已经方法2 .边际分析法(四)经济学的产生与开展1 .经济学的产生2 .经济学的与开展第三节如何学习经济学(20分钟)(一)对经济学的根本认识1 .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的经验总结2 .西方经济学产生与资本主义社会3 .经济学为社会经济效劳(二)如何有效地学习经济学1 .遵循学习顺序2 .具备图形知识3 .理论联系实际与讨论三、课堂练习(10分钟)教学过程见课件课后作业:思考题:解释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非书面作业形式,下次课提问)学科经济学根底课题第二章市场运行过程第一节需求分析时数2授课班级13人力1班教学目标及要求:了解需求、需求表和需求曲线的关系,熟悉影响需求的因素,掌握需求定理以及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变动的内涵。教学重点:需求定理以及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变动教学难点:需求曲线与需求表之间的关系实验仪器及教具: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备注根本内容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要点:(15分钟)1、经济学的概念2、提问:稀缺性为何引起选择?3、经济学的本质一一引入本节内容二、讲授新课第一节需求分析(55分钟)(一)需求、需求表与需求曲线1、需求(demand)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置的上商品量。"一是要有购置愿望一购置欲望需求必须具备两个条件:J这两个条件缺一都不构成需求二是要有购置能力一支付能力(二)影响需求的因素影响需求的因素很多,有经济因素,也有非经济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教学过 程见课 件1、商品本身的价格。2、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3、消费者的收入水平。4、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5、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动。6、政府的消费政策。7、消费者偏好。(三)需求定理与需求曲线1、需求定理是说明商品本身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关系的理论。其根本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本身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2、需求函数是用来表示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之间的关系。3、需求曲线是根据需求表画出的,是表示某种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曲线,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四)需求函数需求函数(demandfunCtion)就是表示某一特定时期市场上某种商品的各种可能需求量和决定这些需求量的因素之间的关系。假设将影响需求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把需求作为因变量,那么就可以得到表示它们之间关系的函数,这种函数被称为需求函数。表示为:Qd=f(P,Pr,Pe,M,F,t,)(五)需求量变化和需求变化需求量的变化是指在决定需求量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只是由于价格的变化而引起的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置的商品数量的变化。需求变化那么是指在决定需求量的价格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置的商品数量的变化。三、课堂练习(15分钟)提问:就你在生活中的体验,说明需求曲线以及需求定理,四、小结(3分钟)五、布置课后作业(2分钟)课后作业:影响需求的因素分析学科经济学根底课题笫二节供给分析时数2授课班级13人力1班教学目标及要求:掌握供给定理,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了解供给、供给表和供给曲线;熟悉影响供给的因素。教学重点:影响供给的因素供给曲线教学难点:供给定理供给量和供给变动实验仪器及教具: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备注一、复习上节课内容需求分析(10分钟)1、需求的含义2、需求定理3、需求变动4、需求曲线二、讲授新课(60分钟)(一)供给,供给表与供给曲线供给(supply)是指厂商(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出卖的商品量。C一是要有出售愿望供给必须具备两个条件:J这两个条件缺一都不构成需求。二是要有供给能力(二)影响供给的因素1、时间因素。2、生产本钱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情况。教学过3、产品的生产周期的长短。周期短的,厂商可以及时根据市场价格进行调整产量,弹性较大,反之较小。(三)供给函数供给函数(supplyfunction),就是表示某一特定时期内市场上某种商品的各种可能的供给量和决定这些供给量的因素之间的关系。Qs=(P,Pr,Pe,C,N,.)(四)供给规律供给定理也被称为供给法那么,反映商品本身价格和商品供给量之间的关系。对于正常商品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存在着同方向的变动关系,即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这种商品的供给量增加,相反,价格下降时供给量减少。供给定理是说明商品本身价格与其供给量之间关系的理论。其根本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即供给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图形见下列图)。程见课件(五)供给量的变化和供给变化1、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同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移动。2、供给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供给的变动。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平行移动。三、稳固练习(15分钟)案例讨论:P26、?27、P28四、小结(3分钟)五、布置课后作业(2分钟)课后作业,分析影响供给的各项因素学科经济学根底课题第三节均衡价格是如何形成的时数2授课班级13人力1班教学目标及要求:理解均衡的含义,均衡价格的构成要素,掌握均衡变化以及政府政策对价格的影响。教学重点:均衡的含义及构成要素;均衡变化规律教学难点:均衡的变化实验仪器及教具: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过程3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0分钟)1、供给的含义2、影响供给的因素二、讲授新课(60分钟)2. 3供求均衡2. 3.1均衡价格需求与供给是共同影响市场但作用方向相反的两种力量。当需求与供给两种力量的作 用力相等时,其商品市场就进入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此状态被称为市场均衡.在市场均衡 状态下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等,此时的价格称为均衡价格。如果需求函数是Qd=f(P),供给函数是Q, =g(P),那么方程Qd=Q,的解P+就是均衡 价格。同理,方程f(P)=g(P+)的解Q就是均衡数量。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供给和需求曲线,分析价格变动的规律。如上图,价格为P2时,需求大于供给,价格会上升,价格为P3时,供给大于需求, 价格会下跌。只有价格为Pi时供给等于需求,这是市场就处于均衡状态,也称为市场出清。2. 3. 2均衡变化及供求定理由于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是在供求双方相等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所以供求双方 力量比照发生变化,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就会随之发生变化。下面是对均衡变化的两种情 况的分析:教学过 程见课 件供给变动对供求均衡的影响2.3.3政府政策对于产品价格的影响1、税收的影响税收由消费者和生产者共同承当,其比例取决于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大小。一般地说,需求弹性越大,消费者承当比例越小;供给弹性越大,生产者承当的比例越小。2、支持价格政策支持价格是政府为了扶持某一行业的生产,对该行业产品规定的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低价格。3、限制价格政策限制价格是指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物品价格上涨或抑制某些产品的生产而规定的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高价格。三、课堂练习(15分钟)3堂提问:均衡价格的形成及其变化特点四、课堂小结(3分钟)课后作业,(2分钟)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均衡价格问题学科经济学根底课题第四节弹性及其运用时数2授课班级13人力1班教学目标及要求:运用弹性理论,对一般商品销售作出根本的定价策略;学会判断商品的供需弹性并加以分析。教学重点:运用弹性理论,对一般商品销售作出根本的定价策略;学会判断商品的供需弹性并加以分析。教学难点:判断商品的供需弹性并加以分析。实验仪器及教具: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备注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0分钟)1 .均衡价格的含义2 .均衡变化的有何特点二、讲授新课(60分钟)2.4.1 需求价格弹性1、一般性定义需求的价格弹性在经济学中一般用来衡量需求的数量随商品的价格的变动而变动的情况。假设0为某个商品的需求,产为该商品的价格,那么计算需求的价格弹性区为,QQAQP1.XPlPPQ.使用微积分:r_QPdPQ通常来说,因为商品价格的下跌会导致需求数量的增加,所以一般情况下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为负数。经济学家对此虽有所知,但是除了分析特别情况之外,并不对其感兴趣。注意,公式前的负号除了保证所算出的数字为正,并无其他特别意义。2、点弹性点弹性就是价格变动无限小时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反响程度。根据数学中求极值的原理,点弹性就是假设价格变量趋向于零,即趋向于0时的需求弹性。图形计算点弹性,分为两种情况:(1)需求曲线为直线的情况。(2)需求曲线为曲线的情况。3、弧弹性弧弹性就是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弧的弹性。为了消除两点不同取值上的差异,在计算弧弹性时,采取了折中的方法,有两种:(1)中点公式。这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分别取两点的P和Q的平均数,实际上也就等于两点之间中点的点弹性。(2)低点公式。就是采用价格变动前后P和Q的低值。4、不同弹性的程度对于商品的不同弹性程度,有如下五种形式:教学过程见课件(I)Ed=I(单位需求价格弹性)。说明需求量变动幅度与价格变动幅度相同。(2)1VEdVOC(需求富有弹性)。说明需求量变动幅度大于价格变动幅度(AP/PVAQ/Q=。(3)0VEd<l(需求缺乏弹性)。说明需求量变动幅度小于价格变动幅度(PP>QQ)o(4)EdfO(需求完全无弹性)。此时,意味着AQQ=O0(5)EdfB(需求完全有弹性),此时,AP/Pf5、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1)产品的性质,一般而言,生活必需的需求弹性较小,奢侈品需求弹性大。(2)商品代用品的多少,代用品越多,当一种商品价格提高时,消费者就越容易转向其他商品,所以弹性就越大,反之那么越小。(3)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如果一种商品的用途很广泛,当商品的价格提高之后消费者在各种用途上可以适当地减少需求量,从而弹性越大,反之越小。(4)商品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当一种商品在消费者预算支出中占很小的局部时,消费者并不大注意其价格的变化。(5)消费者调整需求量的时间,一般而言,消费者调整需求的时间越短,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小,相反调整时间越长,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大。2.4.2供给价格弹性1、定义:供给弹性:一般指供给的价格弹性,指的是一种商品或劳务的供给对该商品或劳务的价格变化的反响程度,它等于供给量的相对变化与价格的相对变化之比。Es=(QP)(PQ)2、供给弹性的类型:ES>1,表示供给量变化的百分率超过价格变化的百分率,被称为供给富有弹性,供给曲线比拟平坦;Es<l,表示供给量变化的百分率低于价格变化的百分率,被称为供给缺乏弹性,供给曲线比拟陡峭;ES=I,Es=,ES=0,分别被称为供给的单一弹性,供给的完全弹性和供给完全无弹性。供给弹性的五种3、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1)时间因素。当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厂商对产量的调整需要一定的时间。短期内,厂商假设要根据商品的涨价及时地增加产量,或者根据商品的降价及时地缩减产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相应地,供给弹性比拟小。但是长期内,生产规模的扩大与缩小,甚至转产,都是可以实现的,供给量可以对价格变动作出充分的反响,弹性就比拟大了。(2)生产本钱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如果产量增加只是引起边际本钱的轻微的提高,那么意味厂商的供给曲线比拟平坦,供给弹性可能比拟大,反之.,弹性较小(3)产品的生产周期的长短。周期短的,厂商可以及时根据市场价格进行调整产量,弹性较大,反之较小。2.2.6三、课堂练习(15分钟)课堂提问:经济生活中存在哪些重要的弹性原理?(2分钟)四、课堂小结(3分钟)课后作业:说明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原理?(非书面作业,下次上课答复)学科经济学根底课题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第一节欲望与效用时数2授课班级13人力1班教学目标及要求:理解欲望的根本含义和特征,掌握效用、总效用和边际效用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教学重点:效用的含义及其特征教学难点:效用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实验仪器及教具: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过程一、复习上章的内容(15分钟)1 .需求分析2 .供给分析3 .价格均衡分析二、讲授新课(55分钟)第一节欲望与效用(一)欲望与消费者偏好1、欲望的含义欲望就是人们的需要(不是需求),是一种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它是一种心理感觉,缺乏之感与求足之愿缺一不可。2、欲望的特点欲望具有无限性和层次性两个特点。(1)无限性,一种欲望满足之后又会产生新的欲望,人类为了满足自己不断产生,永无止尽的欲望而不断奋斗,欲望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2)消费欲望的层次满足生理需要的欲望。满足平安需要的欲望。满足归属和爱的需要的欲望。满足尊重需要的欲望。满足自我实现需要的欲望。(二)效用、总效用和边际效用1、效用的概念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和程度。2.总效用、边际效用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假定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为Q,那么总效用函数为:TU=f(Q)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到达最大;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减少;总效用是边际效用之和。用公式表示二者之间的关系:dTUMU=dQ教学过程见课件图3-1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从上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其该物品满足消费者欲望的程度却越来越下降,这种现象普遍存在,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成立的原因,可以作如下解释:(1)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角度由于随着相同消费品的连续增加,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角度讲,从每一单位消费品中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和对重复刺激的反响程度是递减的。(2)从商品的多用途的角度由于在一种商品具有几种用途时,消费者总是将第一单位的消费品用在最重要的用途上,第二单位的消费品用在次重要的用途上,等等。这样,消费品的边际效用随消费品的用途重要性的递减而递减。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决定需求定理:即需求量和价格成反方向变化。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购置商品越多,边际效用越小,商品价格越低;反之,购置商品越少,边际效用越大,商品价格越高。因此,商品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化,这就是需求定理。三、课堂操练(15分钟)举例说明效用的含义四、课堂小结(3分钟)课后作业*(2分钟)上网收集相关效用的信息学科经济学根底课题笫二节边际效用分析时数2授课班级13人力1班教学目标及要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边际效用和消费者均衡的含义,掌握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深刻内涵。教学重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以及消费者均衡教学难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以及消费者均衡的实际运用实验仪器及教具: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备注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0分钟)1 .欲望的含义及其特征2 .效用的含义及其分类3 .效用分析二、讲授新课(60分钟)(一)基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可以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具体的效用量之间的比拟是有意义的。表示效用大小的计量单位被称作效用单位。(二)消费者均衡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当消费者选择商品组合获取了最大的效用满足,并将保持这种状态不变时,称消费者处于均衡状态,简称为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是指在既定收人和各种商品价格的限制下选购一定数量的各种商品,以到达最满意的程度,称为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是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核心。实现消费者均衡的假设条件(1)偏好既定(2)收入既定教学过 程见课 件价格既定(4)均衡位置把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预算线必定与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如下列图所示:消费者均衡曲线图限制条件11)两种商品消费均衡的文字表述(2)两种商品消费均衡数学公式Px*Qx+Py*Qy=M(1)MUXzPX=MUy/Py=MUm(2)(3)多种商品消费均衡数学公式如果消费者所消费的不是两种物品,而是多种物品,设各种物品的价格为Pl,P2,P3,Pn,购置量为QI,Q2,Q3,Qn,各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为MUl,MU2,MUn,那么可以把消费者均衡实现的条件写为:P1*Q1+P2*Q2+Pn*Qn=M(1)MUlP1=MU2P2=.MUnZPn(2)(三)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衡量消费者福利的重要指标,被广泛地作为一种分析工具来应用。1、消费者剩余的概念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获得的总效用与他为此所花费的货币的总效用的差额。简言之,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对一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消费者总剩余可以用需求曲线下方,价格线上方和价格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表示。如图以OQ代表商品数量,OP代表商品价格,PQ代表需求曲线,那么消费者购置的商品时所获得的消费者剩余为图中的灰色面积。由上图可见:第一,如果价格上升,那么消费者剩余下降,反之,如果价格下降,那么消费者剩余上升;第二,如果需求曲线是平的,那么消费者剩余为0。消费者剩余概念的提出目的是告诉我们每一个消费者:我们的付出总是少于我们的所获。我们总是在交易当中获取额外的利益,我们社会的总福利总是在交易当中不断增长。消费者剩余的计算公式消费者剩余=需求价格一实际价格在理解消费者剩余时要注意两点:第一,消费者剩余并不是实际收入的增加,只是一种心理感觉。第二,生活必需品的消费者剩余大。因为消费者对此类物品的效用评价高,愿意付出的价格也高,但此类物品的市场价格一般并不高。2、影响消费者剩余的主要因素(1)垄断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2)政府规制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3)寻租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4)税收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5)国际贸易和关税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三、课堂操练案例分析P54和P55(15分钟)四、课堂小结(3分钟)课后作业:(2分钟)边际效用递减对日常生活的启示?(非书面作业,下次课堂答复)学科经济学根底课题第三节无差异曲线分析时数2授课班级13人力1班教学目标及要求:了解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含义,理解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和消费者均衡的内涵。教学重点:无差异曲线和消费者均衡的用途教学难点:用图表分析无差异曲线和消费者均衡实验仪器及教具: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5分钟)1 .消费者剩余2 .消费者均衡3 .边际效用递减二、新课讲授(55分钟)(一)无差异曲线1、定义一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或者说,它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与无差异曲线相对应的效用函数为:教学过 程见课 件U=NXl,Xj其中,Xl和X2分别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U是常数,表示某个效用水平。这里的U只表示某一个效用水平,而不在乎其具体数值的大小。如上图所示,无差异曲线U上的A、B、C和D点所代表的苹果和梨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该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水平都是相等的。2、特征(1)同一坐标平面上有许多条无差异曲线,位置较低的无差异曲线代表较低的效用水平,反之,位置较高的无差异曲线代表较高的效用水平。(2)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永远不会相交。(3)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的曲线(4)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5)无差异曲线根本原那么也适用于分析多种商品的消费选择(二)边际替代率1、边际替代率概念在维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时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以RCS代表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络、M各为商品1和商品2的变化量,那么商品1对商品2的边际替代率为:2、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即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是递减的。例如:在上例中,随着消费者对苹果的消费量的连续等量的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苹果所需放弃的梨的消费量是递减的。(三)预算线及其变动1、预算线的概念预算线又称为预算约束线、消费可能线或价格线,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置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预算线方程为:八6莅+舄/或3=-"疗(四)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在既定的预算线与尽可能高的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到达均衡。这一点所代表的商品组合是既定收入条件下能给消费者带来最高效用水平的商品组合。图形如下:D点即是消费者均衡点,此时预算线与尽可能高的无差异曲线相切。三、课堂讨论(15分钟)D案例2案例分析:F6O四、课堂小结(3分钟)课后作业:(2分钟)D能力训练160学科经济学根底课题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第一节企业组织第二节生产函数时数2授课班级13人力1班教学目标及要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企业的组织形式,熟悉企业的本质和目标,掌握生产要素和生产函数。教学重点:生产要素生产函数教学难点:生产函数的本质实验仪器及教具: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哥一、复习上章课内容(15分钟)1 .对上章内容进行提问2 .案例分析二、新课讲授(60分钟)第一节企业组织(一)企业的组织形式1 .业主制2 .合伙制3 .公司制(二)企业的本质和目标1 .企业的本质2 .企业的目标(1)最求利润最大化(2)市场份额最大化第二节生产函数(一)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指进行物质生产所必需的一切要素及其环境条件。一般而言,生产要素至少包括人的要素、物的要素及其结合因素,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之所以是物质资料生产的最根本要素,是因为不管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它们始终是生产不可缺少的要素,前者是生产的人身条件,后者是生产的物质条件。1 .劳动2 .资本3 .土地4 .企业家才能(二)生产函数1 .生产函数的概念就是一定技术条件下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在处理实际的经济问题时,生产函数不仅是表示投入与产出之间关系的对应,更是一种生产技术的制约。2 .生产函数方程式生产函数:每个时期各种投入要素的使用量,与利用这些投入所能生产某种商品的最大数量之间的关系。生产函数说明了厂商所受到的技术约束。Q=f(L,K,N,E)教学过程见课件式中,各变量分别代表产量、投入的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其中N是固定的,E难以估算,所以一般的简化为:Q=f(L、K)3 .常见的生产函数固定替代比例生产函数固定替代比例生产函数是指在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两种要素之间的替代比例都是固定的。函数的通常形式是Q=aL÷bK,其中Q是产量,L、K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常数a、b>0o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也被称为里昂剔夫生产函数)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是指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函数的通常形式为Q=mincL,dK),其中Q是产量,L、K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常数c、d>0o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由数学家柯布(C.W.Cobb)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PaUlH.DoUgIaS)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来的。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被认为是一种很有用的生产函数,因为该函数以其简单的形式具备了经济学家所关心一些性质,它在经济理论的分析和应用中都具有一定意义。函数的通常形式是Q=ALAaKAp,其中A、a、P为三个参数,且OVa、<k4 .特点生产函数反映的是在既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如果技术条件改变,必然会产生新的生产函数。生产函数反映的是某一特定要素投入组合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能且只能产生的最大产出。5 .分类生产函数分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和多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对既定产品,技术条件不变、固定投入(通常是资本)一定、一种可变动投入(通常是劳动)与可能生产的最大产量间的关系,通常又称作短期生产函数。多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在考察时间足够长时,可能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投入都可以变动、甚至所有的投入都可以变动,通常称为长期生产函数。三、课堂操练(10分钟)讨论67页的阅读资料四、课堂小结(3分钟)课后作业:(2分钟)生产包括哪些要素?学科经济学根底课题第三节短期生产理论第四节长期生产函数时数2授课班级13人力1班教学目标及要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与一种生产要素折最优投入;运用长期生产理论,分析和解释一些企业规模扩大而一些规模缩小的原因。教学重点:长期厂商最正确投入组合理论减员增效的原因教学难点:减员增效的原因长期生产组合实验仪器及教具: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哥一、复习上次课内容(10分钟)1 .企业组织有哪些形式以及他的本质是什么?2 .生产包括哪些要素二、讲授新课(65分钟)第三节短期生产理论(一)短期生产函数在生产函数Q=f(L、K)中,假定资本投入量不变,用表示,劳动投入量可变,用L表示,那么得到短期生产函数,可以写为:Q=f(L、)这就是通常采用的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也被称为短期生产函数。它表示在短期内产量随着一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变化而变化。2、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1)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概念根据短期生产函数Q=f(L、),可以得到劳动的总产量、劳动的平均产量和劳动的边际产量的概念。劳动的总产量TPL指与一定的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相对应的最大产量,写为:TPL=f(L、)(2)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教学过程见课件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对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来说,边际产量表现出的先上升而最终下降的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成立的原因在于: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不变要素投入和可变要素投入之间存在着一个最正确组合比例。由于不变要素投入量总是存在的,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逐渐增加,生产要素的组合逐渐接近最正确组合比例,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增。生产要素的组合到达最正确组合比例时,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到达最大值。此后,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继续增加,生产要素的组合逐渐偏离最正确组合比例,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第四节长期生产理论(一)长期生产函数在长期内,所有的生产要素投入量都是可变的,多种可变生产要素的长期生产函数可写为:Q=f(Xl,Xl,-Xn)其中,Q代表产量,Xi(i=l,2,n)代表第i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该生产函数表示:长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由n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的一定组合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假定只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可变生产要素,那么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长期生产函数可以写为:Q=f(L,K)其中,Q表示产量,L表示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K表示可变要素资本的投入量。(二)等产量曲线及其特征1、等产量曲线的定义生产理论中的等产量曲线与前面已经学习过的效用论中的无差异曲线很相似。等产量曲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以Q表示既定的产量水平,那么与等产量曲线相对应的生产函数为:Q=f(L、K)2、等产量线的特征(1)等产量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其斜率为负值。说明在生产者的资源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为了到达相同的产量,在增加一种生产要素投入时,可以减少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两种资源之间存在着相互替代的关系。(2)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线。不同的等产量线代表不同的产量水平,并且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线所代表的产量水平越高,离原点越近的等产量线所代表的产量水平越低。(3)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假设相交,在交点上两条等产量线代表了相同的产量,与第二特征相矛盾。(4)等产量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这是由资源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所决定的。(三)边际技术替代率1、边际技术替代率的概念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以RTS代表边际技术替代率,、各为资本投入的变化量和劳动投入的变化量,那么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为:在通常情况下,由于劳动和资本的变化量成反方向变动,为使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正值以便于比拟,在公式中加了一个负号。当时,那么有:2、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是指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的原因解释为:以劳动对资本的替代为例,随着劳动对资本的不断替代,劳动的边际产量逐渐下降,而资本的边际产量逐渐上升。作为逐渐下降的劳动的边际产量与逐渐上升的资本的边际产量之比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了等产量曲线一般是凸向原点的。但是,等产量曲线也存在着如下特殊情况:(1)完全替代完全替代指两种生产要素之间完全可以替代,边际技术替代率不变。等产量曲线为一条直线。比方:乐器的制造,可以完全由机器制作,也可以由技艺高超的工匠借助少量的工具完成。(2)完全不能替代完全不能替代指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比例是固定的,不存在替代关系,即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等产量曲线为一条直角型的折线。4、生产的经济区域生产的经济区域为脊线OE和OF以内的区域。脊线OE和OF以内的区域的等产量曲线的斜率为负值,表示:可通过对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相互替代,来生产某一既定的产量水平。生产的不经济区域为脊线OF以下和脊线OE以上的区域。脊线OF以下和脊线OE以上的区域的等产量曲线的斜率为正值,表示: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都同时增加,也只能维持某一既定的产量水平。三、课堂操练(10分钟)教材71页和78页的阅读资料四、课堂小结(3分钟)课后作业:(2分钟)短期生产函数和长期生产函数的特点分析学科经济学根底课题笫五节规模收益和范围经济时数2授课班级13人力1班教学目标及要求:通过本节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概念,运用此理论解释当前企业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规模收益和范围经济的实际运用教学难点:规模收益和范围经济的实际运用实验仪器及教具: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5分钟)1 .短期生产函数理论分析2 .长期生产理论分析二、新课讲授(50分钟)(一)规模收益1、定义规模收益也称规模报酬,是指在技术水平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当所有要素都按同一比例变动时,产量(即收益)变动的状态。规模报酬分析的是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通常以全部生产要素都以相同比例发生变化来定义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相应,规模报酬变化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2、规模报酬变化(1)规模报酬递增教学过 程见课 件规模报酬递增指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的比例。产生规模报酬递增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2)规模报酬不变规模报酬不变指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的比例。(3)规模报酬递减规模报酬递减指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