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体顶端窗体底端高等职业教育、高等专科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要点.docx
-
资源ID:980435
资源大小:61.51K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高等职业教育、高等专科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要点.docx
高等职业教育、高等专科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要点一、总则1 .为了促进我校教学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特提出教学管理工作要点。2 .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3 .教学工作是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在学校管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4 .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是:(1)研究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规律和教学管理规律,改进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管理水平;(2)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3)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4)研究并组织实施教学改革和教学基本建设;(5)研究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学运行机制,形成特色,提高教学质量。5 .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教师队伍管理,教学基本建设管理(实验室、实训基地和教材等)。二、教学管理组织系统1 .健全教学工作的领导体制。院长全面负责学校的教学工作。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协助院长主持教学日常工作。学校有关教学及其管理的指导思想、长远规划、重大改革举措、重要政策措施等,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由校务会议或院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要建立健全教学工作会议制度和各级领导定期听课、学习、调研的制度,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2 .建立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由直接从事教学工作、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和熟悉教学工作、有经验的教学管理人员组成,在院(校)长领导下,研究和决定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些重大问题。3 .逐步建立院系两级教学管理机构。(1)学校要充分发挥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在整个教学管理系统中的职能作用,明确其职责范围,建立协调的工作关系。教务处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主要职能部门,应健全机构,配备得力人员,以保证教学工作的稳定、有序运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2)系(部)级组织是学校教学管理机构的基本单位。系主任全面负责系(部)教学管理工作,系(部)可根据情况设教学秘书或教务员,处理日常教学行政的具体工作。4 .教研室是按专业或课程设置的教学基层组织,其主要任务是按教学计划规定实施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科技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是否设置教研室由学校自主确定。不设教研室的,其教学工作可由系或其它组织形式实施。5 .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要根据不同岗位的需要,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教学管理队伍。要加强管理人员的业务和管理理论培训,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国内外教学管理人员的交流、考察活动,适应教学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需要。三、教学计划管理1 .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教学计划要在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由学校自主制订。教学计划既要符合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规格,具有相对稳定性,又要根据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新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和修订。为突出教学计划的针对性,可聘请一些在本专业长期工作的企业人员、学校教师和管理干部一起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制订,并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教学计划一经确定,必须认真组织实施。2 .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是制订教学计划的前提条件。必须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依据国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用人部门对人才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专业目标的确定应努力体现学校和专业特色。3 .制定教学计划的基本原则: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突出针对性和应用性;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贯彻产学结合思想;从实际出发,办出特色原则。4 .教学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1)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2)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3)修业年限;(4)课程设置及时间分配;(5)教学进程总体安排;(6)必要的说明。5 .制订教学计划的一般程序是:学习理解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广泛开展社会人才市场需求调查;组织校内和社会用人单位专家论证培养目标,基本规格,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教务处提出本校制定教学计划的实施意见和要求。由系(部)主持制订教学计划方案。经学校教学工作(学术)委员会审议,主管校长审核签字后下发执行。6 .教学计划的实施(1)教务处编制分学期的教学进程计划,对各教学环节提出总体协调意见,安排每学期课程及其他教学环节的教学任务、教室和其他教学场所,确定考核方式;(2)系(部)根据教务处的总体安排,落实任课教师、编制各教学环节的教学实施计划;(3)教学计划确定的课程、教学环节、学时、授课时间、考核方式、任课教师等均不得随意改动,执行过程中需要调整的,应严格按照审批程序执行;(4)教学计划的实施是学校教学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完成教学任务、稳定教学秩序、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条件。教务处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学管理中枢的职能作用,新学期的课程表应在上一学期结束前确定,经主管院(校)长审批后通知到各相关部门和教师,开学前一周,要检查教学准备情况。四、教学运行管理1 .教学运行管理是学校组织实施教学计划最核心最重要的管理。整个教学运行管理,要抓住两个重点:一是课堂教学管理(包括实习、实验教学),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贯彻教学相长的原则;二是以教学管理职能部门为主体的教学行政管理,应制订教学工作制度的规程,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习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环节提出要求,并认真组织实施。2 .制定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落实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最基本的教学文件,学校要重视教学大纲的制订工作。制订教学大纲的基本原则是:(1)教学大纲要准确地贯彻教学计划所体现的教育思想和培养目标,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都要服从课程结构与教学计划的整体要求,相同课程在不同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要按各自课程结构的要求有所区别;(2)随着各校专业设置的不断调整以及专业特色的不断强化,课程开发的任务较重。新开发的课程,原则上要先制订教学大纲,而后编写讲义或确定教材;(3)教学大纲要体现改革精神,不能服从于某本教材或某一时期的特定体例;(4)教学大纲的内容应包括本课程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学习要求以及必要说明等部分;(5)教学大纲由系组织有关教师依据上述原则编写,经系校有关领导认定批准施行。每门课程均应有教学大纲,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必须严格执行教学大纲的要求。3 .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是教学管理工作最基本的管理活动。(1)认真选聘有相应学术水平、有责任心、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任课,非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要补好教育基本理论课,教师开设新课程要有严格的岗前培训制度,并要求课前试讲;(2)组织任课教师认真研究和讨论教学大纲,组织编写或选用与大纲相适应的教材或教学参考资料,依据大纲编写学期授课计划、教学进程表和教案;(3)有组织地进行教学方法研究,对积极钻研并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良好学风、提高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作出贡献的教师,要给予奖励;(4)积极推广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技术、虚拟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课堂效率。4 .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实践性教学内容要严格依据专业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中对实践环节的要求进行教学。要特别重视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增开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强的实验项目,加强现场模拟教学的组织和设计,训练学生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规范实践教学考核办法,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社会实践的组织和安排,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允许学生自行选择。毕业设计(论文)要尽可能结合实际任务进行,要立足于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5 .凡教学计划规定开设的课程都要对学生进行考核。积极改革考核的内容和方法,着重检查学生掌握所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情况和实际应用能力。鼓励采用试题库或试卷库命题,实行教、考分离。要制定严格的考试制度,严肃考场纪律,精心安排考务工作。对考试作弊者,要依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试卷评阅要认真、公正、客观。教务处要组织对试卷的复核及抽检工作。6 .学校应重视对学生课外学习活动的安排与管理,课外作业的份量要适当,安排辅导答疑要适当。安排非教学活动不得占用教学活动时间。7 .日常教学管理。学校要依据各专业教学计划制定学期的运行表、课表、考表,保证全校教学秩序稳定。对这三项重要表格文件的执行情况要有管理制度和检查办法,执行结果要记录在案。在实施过程中,要经常了解教学信息,严格控制对教学进度及课表变更的审批,及时处理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事故。8 .学籍管理。学籍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对学生的入学资格、在校学习情况及学籍变动、毕业资格的检查、考核与管理。学校应依据上级有关规定,制订本校的学籍管理办法,并建立学籍档案。9 .学生注册制度的改革与管理。学生注册是学籍管理最基本的手段之一,要维护学校注册制度的严肃性,建立严格的学期注册制度。在注册制度的基础上,探索学年制、学分制的改革。10 .教学资源管理。要搞好教室、实验室、实训基地等教学设施的合理配置与规划建设,充分加以利用,保证教学需要,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注意根据需要与可能,改进教室的功能,建设必要的多功能教室。11 .教学档案管理。各级教学管理部门都要建立教学档案,教学档案的范围包括:(1)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下达的政策性、指导性文件及有关规定;(2)教学基本建设的各种规划和计划;(3)自编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实验指导书、习题集、试题库(试卷库)、试卷分析以及各种声像资料等;(4)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进程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学期授课计划、课程教学总结、实习总结等;(5)课程设计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优秀毕业设计(论文);(6)学生学业成绩、学籍变动情况、学生座谈会记录整理分析、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毕业资格审核等材料;(7)教学改革进展情况、教学研究计划、总结,典型经验材料和教学研究刊物;(8)教师业务档案、各种奖励及成果;(9)教学工作评价材料、教学工作会议纪要等;(IO)其他有必要立档的教学文件和资料。教学档案实行分级管理,编目造册。建立教学档案查阅制度,充分发挥教学档案的作用。教学档案管理,应充分使用现代化管理手段。12 .要充分发挥系(部)和教研室在教学运行过程的管理职能。教研室应按学期初制订的教研室工作计划,组织集体备课、公开教学、政治与业务学习和教学研究活动,定期组织检查和测评教师的教学进程和教学状况。系(部)要定期召开教研室主任会议和任课教师会议,及时掌握教学过程状况,总结和交流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的经验,及时研究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3 .教务处应协助主管教学的校领导定期和不定期地召开系(部)主任教学工作例会或专题工作研究会,了解、协调和处理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五、教学质量管理与教学评估1.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管理的最终目的。必须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和全面的质量观,坚持严格的质量标准。要从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内外部各主要因素(教师、学生、管理、政策、体制等)入手,严格把好质量关,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估督导体系,形成分析、评价、反馈制度,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达到最佳教学效果。14 认真抓好教学全过程的管理(1)把好招生质量关,做好招生宣传、招生录取、新生入学后的复审工作;(2)抓好教学计划实施过程的质量管理,要精心设计整体优化的教学计划,精心组织计划的实施工作;(3)把好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关;(4)注重教学辅助过程的质量管理;(5)实行科学化的考试管理,建立科学的考试工作程序和制度,严格考试过程管理,进行必要的试题、试卷和成绩分析,认真进行考试与课程教学工作总结;(6)实行毕业生质量的跟踪调查制度。15 建立教学质量检查考核制度,并制订科学的、可操作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全校的教学质量检查,学校可根据情况每学年或每学期进行一次,由教务处组织实施。4,实行教学工作督导制。选择一批热爱教育事业、教育思想先进、有丰富教学经验、工作认真负责的老教师(包括退休教师)和有专业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组成教学工作督导组织,进行经常性的教学工作督导,及时提供质量信息。5 .建立听课制度。学校主管教学的领导及教务处长、系主任、主管教学的副系主任、教研室主任都应定期深入课堂听课(包括实验、实习课),全面了解教师教课与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教研室应组织教师之间相互听课。6 .组织开展教学评估工作。教学评估是调控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学校教学评估工作应经常化、制度化。教学工作评估一般包括校、系总体教学工作评估;专业、课程和各项教学基本建设评估;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评估等。开展教学评估工作要与日常教学管理与建设相结合,以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为重点,建立起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坚持以评促建,重在建设的原则,不搞形式主义。7 .教学评估工作要和学校内部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相结合。教学评估的结果与教师职务的评聘和报酬挂钩。对在教学上取得优秀成绩者要给予奖励,对教学责任事故,要分析事故原因,吸取教训,并按章处理事故责任者。8 .建立教学信息的采集和统计制度。对新生入学基本情况、学生学习和考试情况、毕业生质量及就业情况等主要教学信息应定期采集并进行统计分析,以不断改进学校的教学工作。六、师资队伍管理1.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建设。建立一支人员精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办学特色的关键。学校要有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划,层层落实。要注意培养专业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重点抓好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并且要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不断培养优秀的青年教师充实到教学第一线。要通过教学实践、专业实践(包括科技工作)和业务(包括教育科学知识)进修,大力培养并尽快形成一批既有较高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又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双师型专职教师作为中坚力量,也可从社会上聘用既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又有较高学术水平的高级技术与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2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自身的教学工作总量和师生总体比例要求,确定学校的教师编制,制定教师工作量管理办法。教师工作量完成情况与教学质量的优劣应作为教师聘任、晋职和提级的依据。3 .学校要明确各级教师的教学工作规范和教学岗位职责分工。实行聘任制,建立教学岗位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对教师的政治表现、业务水平和工作成绩定期进行考核,一般每年度(学年)考核一次,考核情况载入教师业务档案。4 .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要加强师德建设。新教师要进行岗前培训。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工程设计和社会实践,鼓励从事工程和职业教育的教师取得相应的职业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培养具有双师资格的新型教师。学校应十分重视实验技术人员和实习指导人员的选配和培训。5 .学校应制订各种激励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政策和措施,设立教师奖励基金,重点向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倾斜。对于工作不负责任,教学态度不认真,不能为人师表,教学效果差的教师,应调离教学岗位。七、教学基本建设管理1.专业设置与调整。根据社会的有效需求设置专业,要善于发现和预测新的社会需求,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设置新的专业。注意优化专业结构,保证基本办学条件,充分发挥学校自身的优势,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专业。2 .实训基地建设。建设校内系列实训基地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必备条件。学校要依据所设专业的实际需要,全面规划,逐步实施。实训基地建设要突破只限于感性认识和动作技能训练的旧模式,建立有利于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新模式。尽可能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相一致,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注意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防止各专业自成体系。同类学校也可共建实训基地,还可开展职业培训的有偿服务。3 .重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按照互惠互利原则,尽可能争取和专业有关的企事业单位合作,使学生在实际的职业环境中顶岗实习。4 .做好实训基地的实训管理。实训管理包括:技术管理、设备管理、经费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和各项管理制度建设,要努力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完好率,提高投资效益。5 .教材建设。教材建设和使用要有合理的规划和完善的制度。基础理论课教材的选用既要注意教材内容的先进性,又要保持教材的相对稳定性,鼓励选用通用教材和国家优秀教材,特色课程或专业课程可依据教学大纲组织自编教材或讲义。教材的类型包括文字教材、实物教材和声像视听教材等,特别要鼓励教师使用声像视听教材。6 .学风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要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环境建设,抓好教师严谨的治学作风和为人师表以及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等方面的学习作风建设,形成良好的学风。结合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特点,鼓励学生学习职业技能及相关知识,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证书,注意学生的创业精神。耍特别重视考风考纪的教育,杜绝考试作弊行为。把学校的德育工作和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相结合,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7 .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按照教育部及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建立和健全各种制度,制定完备的教学基本文件,在教学管理制度的规范化上下功夫。八、教学管理与教育理论研究1 .教育教学管理是一门科学。学校的教学管理必须以正确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必须以教学管理研究和教育理论研究为基础。开展教学管理研究与教育理论研究,是所有教学管理人员、教育研究人员和教师的共同任务。学校要把教学管理作为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学管理的一些重点课题进行立项研究。2 .加强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之间教学管理的横向联系与交流,合作开展教学管理课题的理论研究和工作研究,共同提高教学管理水平。高等本科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比较比较方面比较项目高等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教育资源学校定位科学教育或工程教育,强调学科性以社会人才市场需要为导向的就业教育,强调提高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学生来源与入学条件高中毕业生,统考成绩较高分数段高中毕业生统考成绩上录取线者;中职毕业生地方统考合格者进对口专业学习教师标准高学位,教学科研并重专业与实践课教师教学与职业实践并重,达到双师型标准教师队伍专任教师队伍专任教师和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两支队伍实践训练设施配置教学与科研实验利用为主按照学生职业技能与能力训练需要配置,强调具布.真实(仿真)的职业第围,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相关企业建立供学生顶岗实训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社会教育资源利用主要利用学校自有资源办学全过程(教育培训过程和质量管理过程)都需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教育过程专业设计主要依据学科导向设计,专业面宽,强调广泛的适应性依据就业目标市场顾客职业岗位(群)要求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开发设计,专业面可宽可窄,强调对职业岗位(群)的针对性培养目标培养学术型、工程型专业人才培养生产与社会实践第一线实用型人才课程类型与结构学术性、系统化,基础课的比重大,强调基础扎实和理论和系统性职业性、模块化,专业课比重相对较大,职业技能岗位实际业务训练课程的比重大,基础课的设置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其比重相对较小修业年限4或5年2或3年教育途径学校教育为主,注意研究性学习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教育,注意教学相结合,强调学生到企业顶岗实训评价学生学业的重点重学术标准,强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突出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注意相关知识的应用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学生自愿参加学生必需参加,且必须通过专业教育的设计和施工负责人学术带头人专业带头人,企业专家参与,并成立专业指导或顾问委员会毕业标志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教育效果学生发展综合素质、学术水平与应用能力得到提高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得到提高毕业生去向就业或升学到基层就业学校社会声誉的主要依据毕业生就业率、考研录取率和新生录取报到率毕业生就业率、工作职称率和新生录取报到率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十二五”规划一、“十一五”回顾与总结''十一五以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国家示范院校建设和江苏省''质量工程建设为抓手,围绕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和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根本任务,坚持''手脑并用,学做合一的办学理念,以改革激活力、以建设谋发展、以特色创品牌、以创新求卓越,致力于强化学院专业内涵建设。(一)主要成效为了体现学院''学做合一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双证书毕业制度的落实,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为重点,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以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为支撑,以双师结构团队建设为关键,以顶岗实习、毕业项目与就业一体化为重要环节,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完成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软件技术和国际贸易实务5个国家示范性专业的建设和验收,建成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4个省级品牌专业,建成应用电子技术、物流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国际贸易实务、数控技术、软件技术、商务英语6个省级特色专业,申报成功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为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动漫设计与制作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突破了只有几个机电专业较强,其它专业较弱的专业布局,现已形成机电、自动化、电子、信息、商贸、艺术设计、应用型外语及人文等专业共同发展的格局。依托五个国家示范性专业进行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建成电工电子及自动化、数控技术国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个,江苏省机电制造及服务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电气技术实验示范中心省级高职实训基地2个;5个国家示范性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中的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成果使全院19个专业群的90%以上的专业受益,受益学生占全院学生总量的95%o形成一支双师型教师比例超过80%,外聘行业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比例达50%以上,以专业教学水平高、科技服务能力强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作为专业和核心课程负责人的专业教师团队。申报成功现代模具制造技术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电气自动化技术、国际商务核心课程群省级教学团队2个。围绕重点建设的专业,建设相对应的核心课程群。通过对其中30门课程进行以工作单元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内容综合化改革,形成任务驱动或案例引导、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合一的教学模式,并通过打造共享型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优质课程教学资源的共享。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9门,教育部教指委精品课程7门。几年来我院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在天津举行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及其它级别的大赛中,多次获得优异的成绩。(二)存在问题1、部分专业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深度不够。2、专业建设标志性成果在国家一流高职院校中不够突出。3、随着新专业和专业方向的增加,各二级院系的专业划分及专业与教学团队之间的对应体系需要进一步梳理。二、“十二五”期间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发展机遇1 .国家的政策导向为高职发展明确了方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高等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创新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全面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要求,都为高职的建设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江苏省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力争在2020年初步建成高等教育强省的战略目标,长三角区域规划的批准实施,江苏省作为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实验区,这些都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2 .区域经济和行业的发展需求为学校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十二五期间,江苏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并举,着力提高先进制造业的竞争力、现代服务业的贡献率,今后五年将是江苏先进制造业获得快速发展的时期,数控机床、汽车、工程机械等装备制造业将获得重点发展,与此同时,现代物流、软件、金融、商贸等现代服务业在此外向型经济中的地位日趋重要。作为江苏支柱产业的电子信息业、建筑业和作为江苏新兴产业的新能源、新材料、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等的迅速兴起对新专业人才的需求,有力推动着专业结构的调整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这些都和我们学院的专业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更为学校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二)困难与挑战”十二五期间,我们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一是招生和就业压力,二是高职院校之间竞争日趋激烈,三是高职院校的发展受到本科院校的''挤压”,这些都迫切要求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提高水平、办出特色。''十二五期间,学院发展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一是专业设置与调整与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有待进一步契合,服务江苏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二是人才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校企合作的紧密度还不够高,学院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的体制机制尚未真正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与全面服务社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四是专业教师队伍素质、结构与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需求还不完全适应,具有企业工作经历、较高专业技术水平和一定实践能力的专业教师有待进一步充实;五是内部管理机制缺乏活力、管理效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三、“十二五”专业建设的总体思路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依托长三角支柱产业与新兴产业,根据学生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灵活设立专业方向和开设新专业,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在我校现在以机电专业为优势的基础上,以新能源专业发展为契机,结合相关专业构建新能源应用技术与装备制造的专业链;围绕物联网专业建设,对相关专业的进行调整改造和优化;学校其它专业也要按照对应的产业进行建设,进而完善我院以机电为特色,相关专业协调发展的态势。实质性推进校企合作,通过寻求与大企业联合进行专业建设,实现专业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四、规划目标通过5年的重点建设,把学校建设成长三角地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高技能人才及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和在职提升的重要基地,成为地区新技术、新工艺的重要研发和推广中心。围绕新能源应用技术与装备制造应用示范校建设,重点建设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并将电气自动化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它相关专业改造为围绕新能源应用技术与装备制造的支撑专业,实现传统专业的升级改造,打造全国引领的重点专业集群;在加强物联网专业建设的同时,提升物流等相关专业应用物流网技术的能力。引进培养2个富水平的专业创新团队并创建为1-2个国家级教学团体,加快学院重点专业资源库的建设步伐,力争建设1个国家级专业资源库,建设1个国家级工程实训中心,培养1-2名国家级教学名师和3-4名国家级专业带头人。继续加强已有14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培育市场前景好的专业,相关专业分别确定1个对接的行业或大中型企业,将行业企业要求、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并以此为主要依托创建8个省级重点专业,进而建设成6个省级教学团体,建设2个省级实训基地,培养2-3名省教学名师和78名省级专业带头人。在建设期内,每个二级专业学院要有1个专业实现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合办本科专业,探索工程硕士点的建设。五、专业建设布局根据产业链和学校专业建设现状以及招生、就业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以专业类为核心的二级院系的专业设置与布局,并梳理清晰专业与教学团队之间的对应体系,以重点及特色专业带动相关专业的建设,形成独特的专业体系及专业特色。学校专业群数量总量达到20个,专业50个,专业方向控制在80个左右,在校生规模15000人。面向新能源产业:能源与电气工程学院针对新能源产业的新能源应用和电气自动化二个岗位群,开拓光伏、太阳能、风电技术新专业,改造现有专业,进一步为新能源应用产业服务。针对新能源装备的技术服务保障岗位,机械工程学院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群做出调整,面向风能装备加工制造岗位,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和数控技术专业进行调整。面向现代制造业:针对加工制造类、设备技术保障类、设计技术服务类三大类岗位群。加强机电一体化、机械设计与制造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面向汽车产业:以国家级汽车制造与装配重点专业建设为契机,针对汽车制造与装配、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岗位加强汽车专业群建设。面向电子信息产业:针对电子产品装配与在线管理、电子产品的工程应用、电子产品的设计开发等岗位,开拓电子信息和通信专业新的增长点,适应物联网和3G、4G应用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打造支柱行业的示范专业。面向现代服务产业:针对外贸、商贸、物流、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等岗位群,着力发展物流管理、国际商务、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和旅游管理五大专业群。面向建筑设计行业:针对建筑设计、造价、房地产项目、房地产经纪等岗位,发展工程管理专业群。面向软件与信息服务业:针对软件开发、信息服务两大类岗位群,改造提升原有专业办学水平,开拓新专业。面向艺术设计传媒产业:针对艺术设计、动画、装饰及广告传媒、工艺美术及传统艺术保护四大类岗位群,建设现有相关专业。面向文化教育产业:针对文秘、外国语应用两大类岗位,发展语言文学专业类。六、专业建设举措(一)深化政校企行合作行动计划政校企行深度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加强与大型知名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开发与服务、学生就业等方面深度合作。在深化订单培养、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基础上,每个专业要有2-3个深度合作企业行业,每年合作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2门,合作开发课程标准1门。构建政校企行合作人才共育、利益共享、资源共用工作机制,发挥行业企业和学院作为人才培养''双主体的作用,创新具有企业特质的人才培养模式。政校企行共建共管校内外实训基地,创新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校企行通过互赢互利的方式,共享设备、技术、师资、资金等多种形式的资源,共同规划设计校内外实训基地,每个专业与1个大中型行业企业共建生产型实训基地,创新''生产企业融入校内实训基地”的体制机制,引入企业管理模式。每个专业要建立3个以上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在这些基地顶岗实习率达到50%以上,每个基地每年提供兼职教师5名以上,接受实习老师5名以上。(二)创建一流专业行动计划采取人才、资金、设备、项目申报等倾斜政策,整合机、电、经管、信息相关专业和专业团队,集中建设新能源专业链,对接省内或者国内1-2所能源类专业一流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学习借鉴其专业建设经验;对接省内25个知名能源类大中型企业,学习借鉴其行业标准和人才使用标准,在此基础上,实现与本科高校和知名企业的全面深入合作,借势办一流专业。(三)专业资源库建设行动计划加大课程内容改革的力度,将职业标准、行业企业要求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完善所有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加强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培育工作,在校内遴选具有行业背景、特色突显的3-4个专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库,力争创建1个国家级专业资源库。(四)建立专业紧密对接产业的动态调整机制紧紧抓住专业与产业对接这一核心,以江苏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为契机,以改造学院传统制造类专业为主要载体,通过建立新能源应用与装备制造专业集群的实践过程,探索建立专业与产业随动的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学校专业设置完整规范体系,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推动学院专业建设改革的深度发展。(五)创新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团队建设机制通过从合作企业、国内外相同类型的知名高校引进、共享高端人才,选送''双师型专业教师到国内外一流技术大学、大中型企业或研究机构进修学习等方式,推进人才管理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每个重点专业要引进和培养不少于1名在国内相关行业和领域享有较高声誉的技术大师或行业专家,形成校企双专业带头人的专业团队模式。按照专业方向细化专业教学团队的职责,确保''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发展。从制度上保障专业团队的建设,加大对于专业带头人和团队骨干的培养和支持,对现有中青年教师通过分批送出或下企业挂职锻炼的方式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校企服务项目、产学研技术项目的合作,提高教师的科研和技术服务的能力,通过课程资源库建设,提高教师课程开发的能力。(六)专业建设融入国际化理念和标准将国际化理念融入到学校的专业建设之中,促使国际化成为学校、院系和师生员工的内生需求和自发行为,实现变被动为主动的转换,形成上下联动的局面。通过国际化能力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培养,使能用外语进行交流的教学与管理人员的数量不断增加,为开展国际交流和学习奠定人才基础:通过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以国际化为导向的教学与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实施与海外企业合作项目,将相关行业(企业)产品(生产)的国际通用标准融入教学内容,为外向型企业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境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等经济活动提供高端技能型和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促进学校专业课程体系与国际接轨度的提升和专业建设的国际化水准;通过输送学生赴海外学习以及加强学生在本土获得国际化经历两种手段,使培养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普遍提升国际视野和全球交往能力。七、规划进度安排规范、建设阶段(20112013):规范专业布局,引进专业带头人和创新教学团队,完善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高职专业结构体系,深化课程内容的改革创新,加强教学方法的使用与创新,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评价、反馈阶段(2014):对完成的工作、取得的成绩进行评价,凝练提升后形成阶段性的建设成果,进行推广;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解决方案。深化阶段(2015):深化专业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八、保障措施(一)解放思想,加强组织领导与学习学校领导重视,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加强各部门尤其是二级院系(部)对于专业规划的学习,明确工作职责,为规划实施提供组织保障。以本规划为基础,落实二级院系(部)的阶段目标,检查执行情况,评价效果,确保规划有效落实。(二)求真务实,健全实施机制建立和健全专业建设与管理工作制度,重点考核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本着事实求是的原则,多方协调解决,形成专业建设与管理工作规范发展、良性循环的新局面。(三)建立开放式评估与专业预警和退出机制建立重点专业建设定期检查与评审动态管理、滚动建设、末位淘汰的机制。与企业深度融合共同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形成的成果及时推广。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带动全校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四)经费保障,加大专业建设项目的资金投入保障建设期内每年保证不少于2000万专业建设经费的投入,主要用于课程体系构建及标准制定,综合实训项目开发,优质专业核心课程、专业资源库建设和实践条件建设。加强经费使用的过程管理,合理有效地使用各项建设经费,提高经费使用效益。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