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DB36T-黄栀子栽培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x

    • 资源ID:981431       资源大小:80.55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6T-黄栀子栽培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x

    桅子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标准修订说明工作简况1 .任务来源(1)桅子种植技术规程标准编制项目系经国家林业局科技司批准,列入2014年林业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项目编号2014-LY-157o(2)江西省林业局关于征求<江西省林业地方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安排表>意见的函(赣林函字2022621号)。2 .起草单位本文件由江西省林业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江西省宜春市科学院、江西省金溪县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汇仁集团有限公司。3 .主要起草人为统筹做好林业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服务全省林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4月中旬,江西省林业局印发江西省林业地方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安排,对落实“江西省林业地方标准体系”提出了具体要求。工作安排中要求对DB36/T694-2012桅子规范化种植技术规程和DB36/T425-2018黄桅子栽培技术规程进行整合修订为标准桅子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2023年11月,DB36/T694-2012主要起草人朱培林研究员表示放弃对标准的修订,同意由原标准起草人员之一邓绍勇牵头标准修订,同时征求了DB36/T425-2018黄桅子栽培技术规程主要起草人姜吉良高级农艺师等人的同意。经调整后,由邓绍勇负责标准修订方案的制定、试验结果的总结、执笔起草等工作,李康琴、朱培林、姜吉良、陈应德、刘强、高丽琴、于丽欣、吴琼、廖学林、徐金辉、杨春霞、陈宜均、胡小红、徐光辉、高锦萍、龚斌、陈晓蓉为项目组主要成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承担技术总体方案的具体实施工作。项目组成员信息如下:姓名性别职务/职称工作单位任务分工邓绍勇男副所长/研究员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标准修订总体方案制订、起草李康琴女副研究员江西省林业科学院修订方案试验设计、实施朱培林男研究员江西省林业科学院修订方案试验设计、实施姜吉良男高级农艺师江西省金溪县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方案实施陈应德男副院长/高级工程师江西省宜春市科学院方案实施刘强男高级工程师汇仁集团有限公司方案实施高丽琴女助理研究员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方案实施于丽欣女研究实习员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方案实施吴琼男研究员江西省宜春市科学院方案实施廖学林男高级农艺师新干县农业局方案实施徐金辉男高级工程师江西省宜春市科学院方案实施杨春霞女研究员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方案实施董琛男研究实习员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方案实施陈宜均女助理研究员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方案实施胡小红女高级工程师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方案实施徐光辉男高级工程师江西省宜春市科学院方案实施高锦萍女高级工程师江西省宜春市科学院方案实施龚斌男正高级工程师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方案实施陈晓蓉女高级农艺师江西省宜春市科学院方案实施二.修订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1、项目前期研究成果和技术基础桅子是我国大宗木本药材,江西主产道地药材,在我国南方广泛栽培。项目主要起草成员及单位承担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桅子种植技术研究,实施完成了国家“九五”攻关计划课题“桅子等三种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国家林业局科技推广项目“桅子、枳壳等森林药材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江西省科技厅重点攻关项目“桅子、枳壳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等项目,国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江西地道药材桅子、枳壳GAP种植”等。这些科研项目,全面地研究了桅子从选地、选种、种苗培育、栽培、管理到采收与产地加工等生产全过程的技术,并且对全国范围桅子中药材栽培加工及质量控制进行了调查总结,取得了国内领先水平成果。前期已经制定出企业的桅子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的标准操作规程(SOP),提出了桅子GAP药材产品质量企业标准。在本项目主要起草科技人员的技术支持下,2004年江西汇仁集团的桅子中药材基地通过了国家中药材GAP认证,这是全国唯一通过认证的桅子中药材GAP基地。2、编制标准的意义森林药材是林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桅子为全国闻名的江西重要道地药材,在天然色素等方面也广泛应用,是森林药材中具有代表性品种。多年来江西省林业科学院、宜春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汇仁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取得了多项有关桅子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成果,较全面地研究了桅子中药材从选地、选种、种苗培育、栽培、管理到产地加工生产全过程的技术。江西汇仁集团等企业按照成果技术制定的规范化种植标准操作规程(SOP)实施,建立规范化桅子种植示范基地,生产桅子绿色优质药材,产量和质量明显提高,较传统栽培技术生产具有显著的增值效应,并且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选择代表性道地中药材桅子,对其生产技术规范进行总结,形成规范性标准予以推广,对于我国南方桅子种植技术规范进步和提升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桅子是大宗常用的中药,具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之功能,应用很广。桅子还是良好的天然色素,需求也日益增长。江西桅子被药界公认为地道药材,品质纯正,具有体圆、皮薄、色红、饱满的特点,誉为“小红桅子”、“江桅子”。桅子药材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应用历史,药用原主要来自野生采收,近代为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人工栽培,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统计全国栽培面积就达到20多万亩,主要产地为江西、湖南、浙江等省。目前桅子药材主要来源于栽培。通过几十年的研究摸索,对桅子的生物学特性、生态适应性、繁殖与栽培技术及药效成分等方面已开展了广泛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杨兆起等(2001)在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中对桅子本草、药源、原植物鉴定、药材性状及鉴定、理化成分及鉴定和分析等有较系统详细研究,江西宜春于2002年完成了科技部“九五”攻关专题“桅子等三种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较全面研究提出了桅子规范化生产技术(朱培林,等,2001,2005),江西建立的桅子规范化种植基地已于2004年通过国家中药材GAP认证。近年有关桅子的研究主要在桅子资源类型与遗传多样性分析、规范化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不同来源或采收期桅子质量分析等方面,但在良种选育及现代化加工技术研究上还有待加强。当前桅子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家种野生及品种混杂、栽培技术粗放、采收时间不一、加工方法陈旧、商品药材质量差别较大。3、已有标准情况桅子药材的应用与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内,国外仅日本等也用作药材,桅子色素作为优质天然色素,在国内外均有应用。目前桅子种植技术标准有江西省地方标准DB36/T425-2004无公害黄桅子栽培技术规程及修订版本DB36/T425-2018黄桅子栽培技术规程,以及DB36/T694-2012桅子规范化种植技术规程。桅子种植技术规程标准编制项目系经国家林业局科技司批准,列入2014年林业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项目编号2014-LY-157o2019年,该标准通过专家评审后报批,但未发布。三.主要修订过程为保证标准的科学性、规范性、适用性和先进性,以达到充分发挥标准对桅子生产的指导和规范作用,本标准的修订任务下达后,成立了标准起草小组,起草小组就本标准的修订编制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并贯彻执行,标准编制和修订过程主要工作内容如下:(一)第一阶段的修订1、2014年1月2014年12月,技术参数的收集汇总及分析整理。3-4月开展标准的起草并申报国家林业局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然后组织编制单位起草成员对草案进行修改完善。至年底修改形成了桅子种植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2、2015年1月2015年8月,编制单位向省内外有关研究院所、科技推广部门、生产企业等单位和人员征求意见,然后反复修改、完善。至8月收到返回意见9份,进行汇总分析。3、2015年9月-2015年10月,根据各方面返回的意见,汇总形成专家意见汇总表,对征求意见稿逐条修改,并对标准全面完善,形成送审稿。4、2015年11月-2015年12月,标准送审。2019年6月23日在北京市由国家林业局组织召开了审定会议,现根据审定意见修改标准形成报批稿,将完成标准的审定、报批与发布工作。(一)第二阶段的修订2023年4月中旬,江西省林业局印发江西省林业地方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安排,对落实“江西省林业地方标准体系”提出了具体要求。工作安排中要求对DB36T6942012桅子规范化种植技术规程和DB36T4252018黄桅子栽培技术规程进行整合修订为标准桅子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2023年11月,DB36/T694-2012主要起草人朱培林研究员表示放弃对标准的修订,同意由原标准起草人员之一邓绍勇牵头标准修订,同时征求了DB36/T425-2018黄桅子栽培技术规程主要起草人姜吉良高级农艺师等的同意。2023年11月,结合项目组对桅子规范化生产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对DB36/T694-2012桅子规范化种植技术规程、DB36/T4252018黄桅子栽培技术规程、桅子种植技术规程(项目编号2014LY157)进行整合修订。四.修订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一)标准修订原则本标准是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为控制影响桅子药材质量的各个生产环节因素,保证药材质量安全、有效、可控、稳定,增强生产技术的可操作性,而制订的桅子生产操作全过程技术要求。标准的编制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为指导,依托国家“九五”攻关计划课题“桅子等三种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国家林业局科技推广项目“桅子、枳壳等森林药材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江西省科技厅重点攻关项目“桅子、枳壳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和江西省财政支持林业专项“桅子等药材种质资源收集与良种选育研究”等项目的最新科研技术成果。结合江西及国内其他桅子主要产区的种植实践与实际,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靠性、可操作性、规范性、程序性等原则制定本标准。1、科学性:在标准编制中充分吸收最新研究成果和先进技术,制订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指标与技术措施。2、系统性:桅子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要求较高、操作环节多,在标准编制过程坚持各个环节协调一致,保持良好的相容性。3、可靠性:坚持以数据为基础,依托大量科研试验数据和丰富实践证明的数据编制标准,坚持各项指标与措施来源于实地数据的分析与测算。4、可操作性:力求标准的条款表述明确无歧义,简便明了易理解和操作,排除人为的随意性。5、规范性:标准内容的编写顺序、编排格式、章节划分以及编号等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Ll2020的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编写。6、程序性:按照标准编制过程要求的先后次序有序实施。(二)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在制订过程中,主要参考了以下国内现行法律、法规和标准: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WM/T2-2004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2022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本标准与上述等国内现行法律、法规和标准相协调,不存在重复、交叉、不协调等矛盾。五.主要条款的说明(重要项)(一)本文件主要技术变化本文件代替DB36/T694-2012桅子规范化种植技术规程和DB36T4252018黄桅子栽培技术规程。与DB36/T6942012和DB36/T4252018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1)修改了范围内容;(2)删除了播种育苗技术相关内容;(3)增加了苗木要求相关内容,并将桅子苗木分级标准整合在此项下;(4)删除了桅子苗木分级标准中播种苗相关内容;(5)细化了插床覆膜托插技术相关内容;(6)细化了桅子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并将该部分内容作为资料性附录。(一)主要条款的说明1、产地环境本部分明确了桅子规范化种植基地的环境要求,一方面是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所要求的无污染环境条件,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执行,对基地应进行环境监测并且符合其规定;另一方面是桅子生物学特性要求的适合生长发育自然条件,明确了江西桅子种植对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的要求,主要依据有关桅子生物学特性的文献资料和江西桅子种植实践经验。2、苗木来源与规格本部分一是明确了桅子规范化栽培植物种及品种要求。植物种采纳国家药典规定,并依据有关研究成果提出桅子种植宜选择经选育的优良栽培品系或类型。二是明确了提出了苗木规格分级标准。主要依据江西桅子育苗实践经验和有关试验文献资料制订苗木规格要求。3、栽植与园地管理本部分明确了栽植密度、整地与基肥、栽植时间、移栽前苗木处理、栽植方法等桅子栽植技术要求;以及除草、施肥、修剪和套种间作等园地管理的要求。江西栽培桅子具有长期生产实践,采纳已经形成较成熟的成功经验和开展相关试验的结果提出。4、病虫害防治本部分明确了桅子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桅子病虫害防治应预防为主,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使用农药时按照符合国家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和农药安全使用标准要求执行。主要依据对江西桅子病虫害调查研究和生产实践经验制订桅子病虫害防治技术。5、采收、加工本部分明确了采收时间与方法、产地加工时间要求和蒸制干燥方法等内容。桅子陆续成熟,采取2次分批采收;产地干燥加工桅子采取先蒸制使桅子外表皮组织破坏而容易干燥。主要依据有关试验研究结果和总结产地加工技术经验而制订。6、包装、贮藏及质量检测要求本部分明确了包装、贮藏相关材料、场地设施、方法等要求;并且提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桅子项下规定及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规定执行质量检测。主要是依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20年试行)的有关规定,以及江西实践经验来制订。(三)主要技术指标、参数、试验验证的论述1、桅子种植品种类型选择桅子常见栽培有三个品种:桅子(GjasminodesEllis),也称山桅子,传统认为适合药用桅子;水桅子(GjasminodesEllisf.IongiarpaZ.W.XieetOkada),桅子的变型,植株比山桅子高大,果实更长、大,结果多,产量高,传统作染料、色素用;桅子花(重瓣桅子)GjasminodesEllisfOrtumana(Lindl)Hara,桅子的变种,开花大、重瓣,不结果,为园林栽培品种。本规程适用的物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规定的桅子CGardeniajasminoidesEiWs),为茜草科常绿灌木植物,以果实入药。目前药用栽培的桅子是从野生桅子采种经过40年左右人工栽培形成的种群,按其果实大小和颜色、树体冠形、枝叶形态等性状可划分成若干自然类型。各地对桅子类型有过研究和划分,在江西、湖南、四川等主要产区,分别有当地优选命名的桅子栽培品种或类型,这些优良品种类型选育也对桅子生产起到一定作用。江西桅子被药界认为道地药材,品质纯正,具有体圆、皮薄、色红、饱满的特点,誉为“小红桅子”、“江桅子”,行销全国,并出口外销。我们对桅子类型研究情况如下表:表1:桅子形态类型划分及优良类型类型编号1234形态名称普通型矮小型类桅子花型细叶窄冠型形态特征果实中等大小或者较大,较饱满,果皮色红黄,果肉橙红,果量较多。果实小而紧实饱满,表皮绿中显红,果肉深红。果量多。果实大,不紧实,表皮色淡,黄色,果肉橙黄,果量少。果偏小,偏长形,果皮红黄,稍淡,果肉橙黄,果量少。开花花中等大小或者较大,花量较多。花偏小,数量多。花大,数量较少或者中等。花偏小,数量少。叶片中等大小,偏圆形叶,色稍淡。叶小,密集,量多,色较深,偏圆形。叶大而较厚,色深绿。叶狭长,先端渐尖,色淡绿枝条枝条节间长中等,枝条较多较密集。节间短,分枝多,枝短,枝条密集。节间稍长,较粗,分枝较少,稍显稀疏。节间长,枝细,枝量稍少或者中等,显稀疏。分枝习性分枝角度较大,枝干开张。分枝角度较大,主干不明显,枝簇状。分枝角度较小或者中等,枝干较粗。分枝角度小,直立向上,主干明显。冠型树冠一般较大,圆满,圆头形。树冠矮小,树体小,匍匐状,枝冠丰满。树冠圆形或者卵圆形,不太丰树体小,窄冠。类内差异差异较大。类内差异小。类内差异小。类内差异小。生长势一般较好。树势一般。长势中等。长势中等。在桅子园的数量占桅子园植株数80%90%。占桅子园植株数5%10%。占桅子园植株数2%5%。占桅子园植株数3%5%。分别在1类和2类中选出的优良类型及特征中叶宽冠型:树条分布均匀,叶片稍短,结果枝多;短枝矮冠型:树布均匀,密集叶4果多,果实小而饱势健壮,树冠宽阔,中等大小,叶色淡结果多,果实饱t势健壮,树冠矮小'较深绿;枝条节满,色泽深红。丰满,主枝开阔,呈圆头形;枝绿或较深绿;枝条节间中等或者满,色泽鲜艳。丰满,枝开阔,呈伞形;枝条分间较短,结果枝多,呈簇状;结对4种类型生长和采集果实样品测定,结果见表2:表2:桅子不同类型植株生长和果实桅子昔含量测定表类型普通型(中叶宽冠)矮小型(短枝矮冠)类桅子花型细叶窄冠型生长量调查株数301698平均地径(cm)4.13.43.93.9平均冠高(m)1.521.311.611.72平均冠径(m)1.701.441.791.60平均株产果517411267178鲜果重(g个)2.11.53.01.8干果重(g个)0.980.741.280.80桅子昔含量4.89%4.33%3.61%3.36%根据表1、表2的类型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桅子栽培种群存在明显的变异,选择优良类型很有必要。“中叶宽冠型”、“短枝矮冠型”桅子昔含量为4.33%4.89%,比其它两种类型提高达19.9%45.5%o综合评价,以“中叶宽冠型”为最佳类型。本项目组在桅子优良种质筛选和种质创新方面,运用综合主成分分析法对18个野生居群桅子化学成分及表型指数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广西金秀、安徽池州、湖南洞口、湖南邵阳、湖南道县等居群主成分综合得分较高,而广东东莞、广东河源、江西全南等地综合F值较低。研究结果使今后对野生居群优良种质筛选更有针对性,大大提高良种选育的效率;采用灰色关联度法,以7个质量和产量性状为评价指标对来自13个桅子栽培地不同类型的91个桅子单株无性系进行了灰色评价。筛选出以桅子昔和西红花苔I作为化学成分含量为目标的10个无性系,以桅子昔作为化学成分含量为目标的10个无性系;筛选出3个药用桅子优良无性系和1个色素用桅子优良无性系,以藏红花素含量、鲜果产量和生态适应性等性状指标综合考察,开展桅子类型、种源和优良植株选择研究,筛选出藏红花素含量高的桅子优良品系;通过辐射育种的方法,筛选出性状稳定的天顺桅子栽培新类型,具有产量高、桅子昔和色素含量高、耐寒能力强、果期集中等突出优点,推广应用前景广阔,2009年9月该项成果获江西省科技厅鉴定;根据桅子优良单株无性系的选择结果,以及对这些个体所进行的定期性状观察结果等因素的综合考虑,选择6个无性系单株作为父本、5个无性系单株作为母本,共进行了12个杂交组合实验。选择3个山桅子和1个水桅子的种子(均取自同一单株)为试材。共计种子1710粒,9.4378g,于2012年6月16日6月29日搭载“神州九号”飞船进行航天搭载处理,这些创新种质有部分已经表现出良好的遗传增益。目前获得江西省审定林木良种'小红桅1号'和'中精红桅2个,获国家林草植物新品种权银盏、'纵横2个。依据上述研究成果可见优良品系类型具有提高药材产量和质量价值,因此提出桅子规范化种植宜采用经选育的优良栽培品系或类型。2、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GGR应用试验GGR(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植物栽培中应用已经见报于多种农林作物,尤其在促进植物托插、栽植生根上成效明显,多年在桅子育苗栽植中应用经验也证明了其效果,标准起草者在有关科研项目中还开展了桅子花期叶面喷施试验。用8mg/kg的6号GGR溶液,在桅子花期(丰城隍城镇上城十家山)进行2次叶面喷施(间隔一周),喷清水为对照,行状小区对比,小区株数为各2行5060株。试验结果见表3:表3:桅子叶面喷施GGR试验结果处理GGR清水指标平均平均平均果平均平均平均果冠高(m)冠径(m)量(个)冠高(m)冠径(m)量(个)5月调查1.251.441.241.3511月调查1.391.70419.31.351.54354.7期间生长量0.140.260.110.19从表3的结果看,喷施GGR有促进桅子生长和结果作用,冠高、冠径生长量增加了27.3%和36.8%,结果量增加了18.2%o据文献报道,谢贤君等在赣南应用33×106ABT溶液对5年生桅子叶面喷施试验,结果为6号和10号ABT对桅子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树冠的高生长比对照增加达到23.7%和31.9%。与本项目试验有类似结果。3、硼磷肥应用技术试验在江西省红壤等土壤中普遍缺少磷和硼元素,磷是植物生长需要的大量元素,中药材种植一般都需要使用磷肥。据江西土壤等资料,江西红壤有效硼含量平均为0.1×10-6(0.01x10-6037xl(p6范围),大大低于作物需硼临界值。5x10-6),而桅子、枳壳年年开花结果,因此土壤中硼元素极需要补充。由于硼砂是植物需要的微量元素,施用量小,单独使用不易掌握均匀性和用量。因此,我们在施肥上采用了磷肥中掺入硼砂同时使用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在钙镁磷肥中加入0.5%的硼砂,于冬季沿树死开环状沟施肥。据对桅子开展施肥比较试验,采取施硼磷肥、施磷肥和不施肥3种处理,块状对比,各处理区立地和桅子生长基本一致,株数约80株,调查株为各块中心区域30株,结果见表4,可看出应用硼磷肥有较好的促进生长和结实作用。表4:桅子施肥试验结果时间指标A区未施硼、磷肥B区一施磷肥0.1kg/株C区一施硼璘肥0.1kg/株平均地径(Cm)3.033.033.13处理前调查平均冠高(m)1.291.281.34平均冠径(m)1.501.541.55处理后花平均开花量5.86.0么1期调查(分值)0.1平均地径(cm)3.333.383.51处理后果平均冠高(m)1.471.471.54期调查平均冠径(m)平均果量1.731.791.814.74.95.3(分值)4、桅子修剪试验试验区:丰城市隍城镇上城十家山。1998年栽植桅子园。试验时间:2000年11月修剪,2001年8月调查修剪效果。修剪方法:果实采摘完后,用枝剪剪去枯枝、病枝、徒长枝、交叉枝、内堂弱枝和过密枝,使树冠匀称,枝条适当稀疏,通风透光。剪去的枝数约6%12%。试验设置:同一山坡分为2块,分别为修剪区和对照区,各约0.2hm2,中间设间隔3行的保护行。表5:桅子修剪试验结果区域修剪区对照区调查时间2000.112001.08增加值2000.112001.08增加值调查株数50505050平均地径(Cm)2.873.240372.843.290.45平均冠高(m)1.401.530.131381.540.16平均冠幅(m)1.451.7650.3151.491.700.21平均果量(个)471388.5从表5的结果看,修剪后桅子植株径、高生长与对照相差无几,只有冠幅生长比对照增加明显。但修剪对桅子结果有显著促进,修剪区桅子结果量比对照增加达到21.2%o5、桅子园套种调查桅子种植前几年,行间有一定空旷,不少栽培桅子园均采取套种作物的经营方式。对此,我们开展调查,调查发现,桅子种植后三年内,桅子园行间有空闲地,完全可以套种,第4年以后,则只有在株行距较宽的桅子园才可套种,而采取宽行窄株方式栽培的桅子园(如1m×2m),则可较长时间在行间套种。江西当地套种作物主要有:花生、黄豆、西瓜、桔梗、养麦等,基本上套种都有利于桅子生长发育,达到了以耕代抚效果,套种作物苗秆留在桅子园作绿肥使用,还促进了桅子生长。因此,采取桅子宽行窄株栽植,行间套种花生、W豆等兼作绿肥的低矮作物,不失为一种较好的经营方式。6、桅子采收年限调查发现,生产上一般是桅子种植后第3年开始采果,在桅子生长发育好、土壤肥力高的情况下,种植后第2年也可不摘除所有花果,保留部分果实生产药材。桅子采果年限为15年左右,根据树势确定,当桅子树出现衰老,产量下降,继续经营效益差,必须更新。7、桅子采收期桅子传统采收期为10月至11月,从桅子产量和质量来考察桅子的适合采收时期。为考察合理采收期,开展了采收期试验,从9月初开始,每隔15天采收一批桅子果实,测定桅子果实鲜重和煮后晒干重;在11月中旬以后,过分成熟的桅子果实遇雨水产生腐烂和落果,调查了落果率;以平均干果重和落果率计算桅子产量指数。以桅子背为桅子的有效成分来作为质量指标,照中国药典一部桅子项下含量测定方法测定,结果见表6。表6不同采收期枪子果参数利娜平i三)平妍三¾)iW)产期断F(%)0209012.090.62/1.242.830209152.630.86/1.723.320210012.901.18/2.363.560210153.121.23/2.463.430210303.231.38/2.763.860211153.261.448.52.643.680211303.321.4719.32.383.450212153.151.5338.11.903.08注:产量指数=平均干果重*(1一落果率)*2以时间为横坐标、产量指数及桅子背含量为纵坐标,作时间一产量指数(桅子昔含量)图。其中横坐标中1,2,3,4,5,6,7,8分别表示020901,020915,021001,021015,021030,021115,021130,021215o如下图:时间-产量指数(桅子苜含量)图由上图可知:10月下旬桅子的产量指数及桅子甘的含量均进入了一个高峰期,往后有所下降。因此10月下旬为适合采收时期。在实际的桅子果实成熟过程中,10月初以前的果实均为青果或者黄中带青,含水量较高,折干率底,个较小,外观较差,而10月中旬以后采收的果实为浅黄色,个大;10月下旬以后采收的果实红黄色,个大,含水量少,折干率高,外观质量好。另外桅子采收还要避过农民二晚收割的高峰期,并且确保有适当的光照时间。综合分析,框子采收期适宜为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且分二次采摘,第一次10月下旬,采摘成熟果,第二次为11月上旬采收剩余的全部果实。8、加工方法根据产地加工经验,进行两种加工方法的药材试验比较而定。为了杀酶保甘、便于干燥,需要将药材进行加工处理,据对传统加工方法调查,桅子采收鲜果在除去果梗及杂质后的处理常用有蒸法和煮法2种,然后晒干。8.1 传统方法调查结果蒸法为水蒸气燥蒸桅子果实,产地采用土锅炉方式烧水蒸汽,将桅子果实倒入蒸汽甑中蒸约3分钟即可。煮法为将果实倒入沸水中翻动煮约2分钟即可,不可煮破果皮。煮法去掉了果实中较多油脂,晒干后颜色比较持久不变,但色泽没有蒸法处理的鲜艳。蒸法需要及时晒干,晒干后色泽鲜艳,若天气不好,堆闷室内则易变黑。传统晒干方法:晒35天,然后放置室内“发汗”12天,接着再晒45天,再收回“发汗力天,最后晒2天即可全干,整个干燥过程周期一般要15天左右,视天气情况而不同。8.2 试验2002年用采收的新鲜果实进行加工试验研究,以桅子昔含量和果皮完整情况来确定药材加工方法。8.2.1 仪器、试剂和原料仪器、试剂:仪器:UV20011紫外可变波长检测器(大连依利特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柱(大连依利特)。桅子昔对照品来源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供含量测定用,0749-200007)。药材来源:江西新干汇仁桅子GAP基地,成熟的桅子新鲜果实。8.2.2 方法8.2.2.1 蒸法取净生桅子五份,每份约200g,精密称定。分别将其置于锅内隔水蒸1分钟、3分钟、5分钟、10分钟,取出,70烘干,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桅子项下法测定桅子昔含量及其水分含量,结果见表7o表7桅子经不同时间隔水蒸后的桅子甘及水分含量加工加工后药材外观干燥后的水分(%)桅子昔含量()损失率()鲜果浅黄色18.235.07/蒸1分钟果实深红色、完整15.574.824.93蒸3分钟果实深红色、基本完整11.754.668.09蒸5分钟果实深红色、基本完整11.534.3913.41蒸10分钟果实深红色、不够完整11.484.1617.94蒸15分钟果实深红色、表皮已烂11.222.0559.57由上表可知,常压下蒸桅子5分钟内,其外观基本完整,10分钟后有破烂,随着蒸制时间的增加,越容易干燥(相同的干燥时间内其含水量越低),但无显著性差异,不蒸和只蒸1分钟时果实不易干燥,含水率还过高(超过15%)。桅子昔的损失率也随着蒸制时间的增加而增高。综合以上因素考虑,桅子常压隔水蒸的时间不能过长,一般在约3分钟适合。8.2.2.2 煮法取净生桅子五份,每份约200g,精密称定。分别置于沸水中煮1min3min5min>7min10min,取出后70烘干,再测定样品中的桅子昔含量及其水分含量,结果见表8。表8桅子经不同时间煮后桅子昔及水分含量样品加工后药材干燥后的水分(%)桅子昔含量(%)损失率(%)鲜品浅黄色19.575.07/煮1min果实深黄色、完整13.334.746.51煮3min果实深黄色、基本完整11.624.5610.66煮5min果实深黄色、基本完整11.164.3114.99煮7min果实深黄色、部分已烂11.053.9322.49煮10min果实深黄色、表皮已烂10.981.5170.22由上表可知,5分钟内,煮桅子其外观基本完整,710分钟时桅子表皮已烂。随着煮制时间的增加,越容易干燥(相同的干燥时间内其含水量越低),但无显著性差异。不煮和只煮1分钟时果实不易干燥。桅子背的损失率也随着煮制时间的增加而增高。综合以上因素考虑,桅子煮制的时间不能过长,一般在23分钟左右。8.223加工方法结果上述加工方法结果显示,常压蒸约3分钟或煮法中沸水煮23分钟,所得到的样品桅子甘含量损失均较少,果实完整、结实,容易干燥。因此两法本均可取,工业大生产的方法定为蒸法中常压蒸13分钟。8.2.3干燥工艺研究8.2.3.1方法取1.5kg净生桅子,经隔水蒸汽蒸3分钟后,取出,放冷后,称取200g,5份,分别经太阳晒干,60烘干,70烘干,80烘干,90烘干后,取出,按法测定桅子甘含量,结果见表9。表9桅子经不同干燥方法及温度干燥后桅子甘含量样品桅子昔()损失率()生品5.07/太阳晒干4.805.3260烘干4.726.9070烘干4.609.2780烘干4.4512.2390烘干3.0340.24表中结果显示,桅子蒸后经太阳晒干或70以下烘干,桅子背含量损失较少,因此可采用晒干法或70°C以下烘干法干燥桅子药材,考虑到工业化大生产的需要,干燥方法定为60烘干法。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与依据本标准在起草过程中未出现重大意见分歧。七.本标准实施的范围、条件等1 .标准推广应用范围本标准可在全江西省及长江流域以南桅子适生区内推广应用。2 .标准推广应用条件建议本标准作为推荐性标准贯彻与实施,由江西省质监局发布,并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尽快在江西及周边省份桅子生产上推广实施,大力推进桅子标准化种植生产,不断提高培育水平,产生经济与社会效益。八、推广应用前景森林药材是林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桅子为全国闻名的江西重要道地药材,具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之功能,应用很广。桅子还是良好的天然色素,需求也日益增长。江西桅子被药界公认为地道药材.,品质纯正,具有体圆、皮薄、色红、饱满的特点,誉为“小红桅子”、“江桅子”。目前桅子药材主要来源于栽培。当前桅子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家种野生及品种混杂、栽培技术粗放、采收时间不一、加工方法陈旧、商品药材质量差别较大。今后江桅子生产依据标准,采用良种壮苗和规范化生产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桅子药材品质和桅子种植基地的总体经济效益,桅子作为大宗中药材,且主要依靠栽培来源,因此,本标准文件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以上是桅子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标准的编制说明。由于时间限制,加之水平有限,不足之处敬请领导、专家批评指正。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桅子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标准修订项目组

    注意事项

    本文(DB36T-黄栀子栽培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