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方中路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

    • 资源ID:984566       资源大小:86.14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方中路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

    施工图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川渝高竹新区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建成区雨污水综合管网改造提升工程),项目位于高竹新区,本项目共涉及建成区方中路(规划:大湾路,以下简称方中路)、宏兴路(规划:渝广路,以下简称宏兴路)、川渝路、广安路、平安路、竹灵路、方家河路、新崇路、新源路、新宁路、竹仁路、重庆路,共计12条路及1条污水干管。涉及范围包括原老旧合流管网雨污分流改造、新建雨污水管道、新建污水干管、电力通讯下地、道路恢豆和景观提升改造等。本工程为方中路,包括排水工程及景观工程,给水、燃气、电力、通信及照明均利用现状。木设计改造现状雨水管道PS169JPSl761,PS1727-PS1735,管径d500d6(X),总长度约215米。本设计改造现状污水管道PSl693PS1807,PS1680-PS1724,管径d400,总长度约532米,终点接新建沿河污水干管,最终排入坛高污水处理厂。2设计依据2.1设计规范、标准1)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2)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3)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I4-2021)4)城乡排水工程项目规范(GB55027-2022)5)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6)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7)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8)城市给水工程项目规范(GB55026-2022)9)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8)10)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32-23)11)城镇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技术规程(CJJ/T210-2014)12)城镇排水管渠与泵站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68-2016)13)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14)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8)15)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50476-2019)16)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18)1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1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GB50011-2010)1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20)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2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GB50010-2010)2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2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24)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25)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设计规程(CECS138:2002)26)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2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28)给水排水工程混凝上构筑物变形缝设计规程(CECS117:2002)29)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30)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范(CECS141:2002)31)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32)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标准(GB50046-2018)33)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2021)34)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35)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36)钢结构通用规范(GB55006-2021)37)砌体结构通用规范(GB55007-2021)38)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2021)改造方式。整体更换管道较多,宜核实其合理性。回复:根据管网内窥单位反馈,建成区管网大面积塌陷、堵塞和破损,且由于建成区管网年代久远,管材老旧落后,不符合新区建设发展,针对管材老旧和有破损的管段进行更换,经分析后可条件较好的管段利旧,具体改造原则详见说明4.3.1.5 .应说明通沟污泥的处理处置方式。回豆:根据意见补充同沟污泥处置方式,详见说明4.16.4。6 .方中路和宏兴路末端污水管道均穿越桥坝河,应补充完善跨河污水管道设计,示意河道和岸边地形,说明河道内污水管道施工措施。回复:补充纵断图河道和岸边地形,河道内施工采用上石围堰,具体施工措施及做法详见结构图。7 .污水干管整体埋深偏大。方中路和宏兴路污水管道末端跌差较大,管底标高降低后对污水干管整体标高影响很大,宜论证采用倒虹管方式或提升方式穿越河道的可能性,以提高干管整体高程,降低造价。回夏:考虑上游有茨竹镇污水接入,且倒虹或者提升泵站不利于污水管网的日常维护管理,已优化污水干管坡度,减小管道埋深,降低造价。8 .污水干管W85和W92检查井位于现状方家河河道内,若行泄通道保留,场平完成后,此处可能有桥或涵,污水干管埋深较大,应复核管道是否具备跨越条件。回豆:已更新地形图,河道改道后不影响管道和检查井布置。9 .应根据规划人口密度和用水定额计算说明污水单位面积比流量设计取值依据。回复:根据排水规划确定比流量取值为0.45Lha-So10 .复核沿河敷设的污水干管雨季流量按3倍旱季流量确定是否合理,宜合理考虑截流雨水量,需充分考虑污水处理厂的承受能力。回复:已复核,雨季流量按2倍考虑。11 .沿河污水干管很多埋深超过IOm采用开槽施工方式,建议平面图中示意开挖边线,结合开挖边坡范围和地形地质条件复核是否具备开挖施工条件。回复:已优化管道坡度,降低管道埋深,结构专业已复核,具备开挖施工条件。12 .车行道内污水干管W8W17管段埋深超过IOm,远大于“基坑开挖典型横剖面图”中5m左右的埋深,需根据实际埋深优化开挖支护方式。宜熨核是否需要采取非开挖施工方式。2.2设计基础资料(1)本工程项目合同(2)业主提供1:500地形图(3)川渝高竹新区水系统综合规划-排水专项规划(中间成果)(4)川渝高竹新区水系统综合规划-给水专项规划(中间成果)(5)川渝高竹新区电力专项规划(中间成果)(6)管网综合规划(中间成果)(7)管网内窥资料及报告(重庆市勘测院)(8)成渝双城经济圈川渝高竹新区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建成区雨污水综合管网改造提升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重庆市勘测院,2023.04(9)成渝双城经济圈川渝高竹新区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建成区雨污水综合管网改造提升工程)初步设计文件(10)初步设计批复2.3上一阶段审查意见执行情况给排水专业1.本工程为片区排水管道系统提质增效改造项目,宜结合水量、水质简要分析污水管道系统的污水收集率和外水入渗情况,简要说明改造后达到的预期效果。回复:根据现有资料,分析得出现状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率不足10%,针对该片区问题管道进行清淤、更换及错接改造,将有效完善雨污分流系统,提高管道过流能力,减少雨污水外溢情况。详见说明4.3.2。2 .应说明现有排水系统雨污混流情况,分析改造效果,未对上游彻底分流改造的混流管道宜采取截流措施.回复:经分析,各路段污雨水均分段排放,无上游转输流量,对设计范围内雨污水管道进行错接改造及新建雨污水管道可实现雨污分流。详见说明4.3.2、4.3.3。3 .应说明片区现状积水内涝情况,易涝点应按内涝防治重现期进行校核,并提出改造措施。回复:根据意见补充内涝校核章节,详见4.6.4。4 .应根据完善的检测评估资料细化排水管道改造修复设计,详细说明改造原因、改造内容和24 .川渝路北段东侧新建给水管为DN600,与总图和说明书不符;川渝路北段西侧废弃现有DN200给水管,新建DN800给水管,与总图不符,与管道横断面图不符,说明书中未提及,应结合规划说明其合理性。北段道路两侧给水管均设理室外消火栓,复核是否有必要。回豆:魄工图阶段根据最新给水规划复核。25 .工程量表中应统计土石方开挖回填数量。回豆:施工图阶段细化工程量表。26 .复核排水管道分期实施方式是否可行。若污水干管纳入三期实施范围,应说明如何满足一二期污水管道排放需求。回复:经与建设单位沟通,排水管道将统一安排施工计划,不作分期实施。2.3.1、 结构专业I、应按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与渝建发2010166号等文件要求对深基坑进行管理,补充方案设计的安全专项论证及可行性评估报告。回豆:经复核,城区道路管槽基坑开挖深度均不超过5米,管道基坑工程不涉及渝建发2010166号文深基坑专项论证,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第8.1.5条涉及到的管槽基坑周边市政管线保护待施工图阶段论证完善;截污干管深基坑设计方案的安全专项论证及可行性评估报告已取得,详见深基坑专项设计方案。2、校核基槽的设计放坡坡率,土质基槽按1:1放坡偏陡,校核基槽开挖后部分段上覆土层沿界面滑动的稳定性。回复:按专家意见修改,根据地勘建议,土质边坡不超过5米按1:1.25临时放坡,详见管道结构图(四);经校核,按地勘建议临时边坡坡率开挖后,基槽上覆土层沿界面滑动均稳定。3、校核基槽开挖对周边挡墙、桩板挡墙、高压电杆、管网、路基路面及景观等既有建(构)筑物的不利影响及处置措施。回复:经校核,经管线平移调整,截污干管W-2441段管网在河堤挡墙和桩板挡墙之间,基槽开挖深度不超过3米,按设计要求,该段管槽基坑采用人工开挖的方式分段跳槽开挖,跳槽开挖距离不大于5米,间隔距离5米,管槽采用C20碎回填,以减少基槽开挖对河堤挡墙及桩板挡墙的影响,详见说明8.11节第4小节;基槽开挖影响到的电杆及现状管网进行保护,保护措施详见管道结构图(八九),路基路面进行原状恢复,详见路面开挖回红:根据意见调整污水管道平面,町、也7段污水管与G210道路同期施工,结构已优化开挖支护方式。13 .边坡底部污水干管W24W53管段埋深815m,远大于“基坑开挖典型横剖面图”中13m的埋深,需根据实际埋深优化开挖支护方式。宜且核是否需要采取非开挖施工方式,或者优化平面定线。回复:已优化管道坡度。14 .很多改造排水管道在车行道内纵向敷设,宜补充典型开挖支护断面图;污水干管在车行道埋深较大,采用图中放坡开挖方式对路面结构和交通影响较大,宜适当优化支护方式,宜分析施工对道路交通的影响。回复:根据意见优化支护方式,详见结构图。15 .雨污水改造管道纵断面图中宜反映需保护的现状管线,并提出保护措施,计取保护费用。回复:管线保护措施详见结构图,经济专业已考虑管线保护措施费用。16 .污水管道改造应提出过渡方案,确保改造期间满足排污需求。回复:过渡方案由施工方在施工期间提出相应的施工措施保证改造期间污水的排放。17 .GB50788-2012已废止,宜将GB55027-2022列入。回复:根据评审意见已修改。18 .不必要求修豆后管涵过流能力不能小于原管涵过流能力,能满足设计流量要求即可。回复:施工图阶段复核。19 .不横穿车行道的雨水口连接管不必采用混凝土满包。回熨:施工图阶段优化。20 .宜说明为何部分雨水口采用环保雨水口,说明其规格型号和性能参数。回豆:考虑本次改造范围为建成区,统一采用常规做法的雨水口。21 .宜复核排水检杳井防坠网缺失情况并增设。回熨:施工图阶段进一步复核优化。22 .污水干管平纵面图中宜示意现状需接入的污水支管和预留的污水支管。回复:施工图阶段进一步优化。23 .顶管段纵断面图中采用混凝土满包基础有误。回复:根据评审意见已修改。造带来的引起的环境问题、交通问题、社会负面影响及对居民生活的影响。(3)严格按照排水探杳资料,同时详细调查该片区的污水接口情况,严格按雨、污分流制进行设计。<4)由于无其他综合管网物探资料,应谨慎施工,保护现状管网的正常运行;改造管段尽量利用原标高,接入支管埋深在保证污水接口标高的前提下,尽量适当减小埋深,减少开挖量。(5)无管网资料路段,先疏通,后根据现场情况设计雨污分流。(6)尽量减少管线在道路交叉口处交叉。(7)新建排水管网充分考虑区域排水现状及地块建设的情况,结合地块建设规划,在排水管道断面、平面布置、高程布置上适应功能的需要和接入的可能性、便利性。(8)排水管网设计注意技术性与经济性相结合。尊重事实,在满足设计标准的前提下,尽量考虑利用现有管网体系和排水设施,并将其整合以发挥功能。(9)设计选材在不断总结科研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既考虑技术发展的趋势,积极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同时又兼顾经济投入的合理性。不得使用淘汰产品及与国家产业政策不符的材料和产品.(10)排水管道的平面、高程布置充分考虑各种城市管线的敷设走廊,在考虑经济性的同时预留足够的空间,为管线综合提供条件。3.2 现状排水分析本项目位于高竹新区建成区,市政道路现状排水管网较为完善,能够及时收集区域排水,但地下管网历史久远,错综复杂,管网老化破损和堵塞问题突出。本次设计为方中路雨污水管网改造,已建双侧雨管道,现状雨水管径d4OOd800,管道主要问题为破损:己建单侧污水管道,现状污水管径d400,管道主要问题为破损及堵塞。3.3 改造概况根据重庆市勘测院提供的内窥检测资料,部分管道存在变形、破裂、渗漏、脱节、错口、起伏、障碍物等结构性、功能性缺陷,严重影响了管道的正常运行,致使过水断面大大减小,严重影响管道的过水能力:因此对存在结构性、功能性缺陷的管道进行修复。本次设计雨水管道改造总长度为215m:改造现状污水管道,总长度约532米。恢复大样图.景观树木进行移栽。4、细化临近桥坝河洪水对基槽开挖及临时基坑移定性的不利影响(局部段50年一遇洪水位高于设计高程),完善处置措施。回复:根据专家意见已补充,详见说明8.11节第2小节。5、截污干管W-87+33W-114+30段,校核场平工程与截污干管的实施时序,是否场平完成后再行开挖基槽实施截污干管(或者回填至截污干管设计高程处实施干管后再行剩余部分回填)。校核填筑工程沉降及不均匀沉降对拟建截污干管的影响。(若先埋设,须考虑地基处理施工的不利影响)。回复:经与业主沟通,截污干管W87+33W14+30段场平工程高填方区回填至截污干管管顶2米后即开挖实施干管,干管实施完成后再进行剩余部分回填,高填方区管底填土采用强夯或分层碾压等措施消除填土沉降,管道管材采用钢管,检查井处管道接头及软硬基交界处管道接头采用柔性接头,当管道基础置于软硬地基交接处时,应将硬质地基超挖1米,然后用天然连砂石换填,并尽量避免扰动地基匕以保证工程质量。管道采用钢筋混凝上满包保护,管顶部分填土采用分层碾压施工方式填筑,降低管顶后期填筑对管道的影响。6、顶管工作井与接收井设计剖面,补充相关地质内容。土层较厚区域竖井井壁周边应采取加强措施,避免施工过程中竖井井壁下沉。回豆:根据专家意见修改,详见顶管段地质剖面图。7、完善地基处理的相关内容。回豆:经复核地勘,管底涉及到的须处理土层主要为素填土,相关地基处理详见说明8.8节第1)小节。初步设计阶段建议修改完善的意见:1、完善施工技术要求。强调“分段开挖、逆作法施工、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回豆:按专家意见完善,详见说明8.11节。3排水管道工程设计3.1设计原则(1)符合高竹新区总体规划和经济发展要求以及国家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2)优先考虑疏通整治,再考虑开挖还建整治。最大限度的减少开挖工程量,减少管网改500-70.0015>8000.001(6)方中路过河段五十年一遇洪水位为421.2m,河床底标高为418.07。<7)本工程排水管道均采用管顶平接。3.5雨水系统3.5.1 雨水量计算(I)雨水量计算方式雨水量计算按暴雨强度公式和流域汇水面积计算,根据地块和道路设计的情况选用适当的暴雨重现期P和径流系数V。(2)雨水量计算公式由于高竹新区靠近渝北区,根据排水专项规划编制单位要求,暴雨强度公式采用重庆渝北区暴雨强度公式:Illl(1+0,945IgP)一(r÷9713)0561U十(升/秒公顷)雨水设计流量公式:Q=qF(L/S)暴雨重现期:一般道路P=3年,裂要道路P=5年、排洪通道P=50年设计降雨历时:l=t+l2(min)其中,地面集水时间:t=5(min)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12(min)按计算确定。综合径流系数:=0.651.汇水面积(F)分地块计算(Ha)o<3)雨水管水力计算本道路设计暴雨重现期P=5年,雨水管本段汇水面枳为9.6ha,转输汇水面积为Oha,管道为单侧布置,雨水管水力计算结果见下表:雨水管水力计算表管段编号重现期降雨%透流设计断面尺寸坡度流速输送能力3.4设计标准及基本参数3.4.1 设计标准(1)设计年限本工程为建成区域永久性市政排水工程设计,排水系统规模均按远期规划进行设计。(2)排水体制本工程排水体制采用雨、污水分流制,雨、污水管网分别自成体系。(3) 般道路暴雨重现期P=3年,重要道路暴雨重现期P=5年,排洪通道重现期P=50年,综合径流系数W=0.65,污水平均时面积比流量取045L(sha)。(4)抗震设防烈度结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附录A及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有关规定,本工程拟建场地(高竹新区建成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Il类场地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0其它建筑场地类别区段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I8306-2015)8.2条之规定进行调整。(5)结构安全等级结构设计工作年限为5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3.4.2 基本设计参数(1)最大设计流速:金属管道VmaX=IOms,非金属管道VmaX=5m/s。(2)最小流速:污水管道在设计充满度下为Vmin=O.6ms:雨水管道在满流时为0.75ms.(3)雨水管道按满流设计;污水按非满流设计,其最大设计充满度按下表:管径(mm>最大设计充满度200-3000.55350-4500.65500-9000.7010000.75(4)最小管径:市政排水管最小管径控制在d4°(5)设计坡度:管道最小设计坡度按下表管径(nm)最小设计坡度4000.002地破检查并局部水头损失JI检查冢二俨匚凯水耐水力酸超耐的水球态图雨水管道流态示意图假设最低点出现压力流,则根据达西-威斯巴赫公式计算沿程水头损失。h=J/达西-威斯巴赫公式:J72gc=-6沿程水头损失系数:C-nh=-局部水头损失;2g(本次取沿程水头损失的30%)排水管渠流量公式:Q=Av以上公式中,hf为沿程水头损失(m);为沿程水头损失系数;d为管径(m);1为管长(m);C为谢才系数;R为水力半径:V为流速(ms):A为排水管渠截面面积(m2);为局部水头损失系数(可通过局部水头损失计算表查取);S指水力坡度。z+2+E2;伯努利方程:腐2g(其中Z位置水头,心一压力水头,2g一动力水头)假设管道内水流为均匀流,满足能量守恒,则有z1+-+=z,+AzPS2g-PS2g以上公式中,zkz2为两断面几何中心位置水头,pl、p2为两断面几何中心位置至自由液面的压力值:hf为两断面间的水头损失值。hf=(z1-Zz)+/?|/?2根据管道连续性方程,vl=v2,则陷强度总数系数流量DNBxH年ls.haha1/snunm/s1/sY1-Y1-75408.211.20.65318.405000.012.50490.87Yl-7PS18125387.0860.651509.608000.013.421719.06经计算复核,雨水管现状管径d5OOd8OO可满足现阶段排水需求。考虑后期方中路会扩宽至24米宽,根据管探资料,方中路雨水管道局部存在破损,为避免就且建设,本次仅对方中路破损雨水管道进行改造。3.4.3 雨水管道设计(1)平面设计方中路现状道路宽度12m,本设计改造现状雨水管道,更换原PSI691-PS1761,PS1727PS1735段管道,管径与现状保持致,管线具体位置详见排水管道平面图。(2)纵断面设计改造雨水管道纵坡跟现状保持致。(3)雨水出路方中路雨水由雨水管道收集后,排入下游河道内。3.4.4 内涝评估1)评估参数根据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5I222-2017),本次内涝重现期取P=I(X)年。雨水排水管渠按重力流、满管流设计,当对应重现期的较强降雨时,排水管渠可能处于超载状态,受纳水体水位抬升也会影响出水口排水能力,因此根据管道上下游的水位差对管渠的排水能力进行校核。地面线未雕时的糕管糕状态-水和水力坡度Or:当h>D2时,A=(-+sincos)r2(m2)D_Jr-0+sin0cos0八一25-6)-<m)n粗糙系数,钢筋混凝土管(非满流)取n=O.OI4,塑料管或玻璃钢夹砂管取n=0.01o(4)污水管水力计算本道路污水单位面积比流量为045Lsha,污水管本段服务面积为60ha,转输服务面积为Oha,污水管水力计算结果详见下表:管段编号汇水面积(ha)管段流量总变化系数渗透系数设计流量管径坡度流速设计充满度输送能力总数(ls)(1/S)(mm)(%。)(ms)(hD)(ls)PS1672'PS180766.002.301.106.834008.002.000.55141.71经计算复核,污水管管径d400可满足现阶段排水需求。考虑后期方中路会扩宽至24米宽,根据管探资料,方中路污水管道局部存在破损,为避免重复建设,本次仅对方中路破损污水管道进行改造。<5)污水管雨季流量校核分流制污水管道应按旱季设计流量设计,并在雨季设计流量下校核,雨季设计流量在旱季设计流量基础上,增加截流雨水量,根据本项目实际情况,本次设计截流雨水量取2倍旱季污水量,管道按满流核算,雨季流量校核详见下表:污水管雨季流:校核计算表计算管段旱季流量(LZs)雨季流量(LZs)管径坡度()流速<11s)管道输水能力<Ls)PS1672'PS18076.8320.4940081.93242.03经计算,现状污水管道管径满足雨季流量排放要求。3.6.2污水管道设计(1)平面设计方中路红线宽度16m,本设计改造现状污水管道,更换PS1693-PS1807,PS1680-PS1724段管道,管径与现状保持一致,管线具体位置详见排水管道平面图。(2)纵断面设计PP。即管道两端的位置势能(Z-Z2)与压力势能(PS)能够满足水头损失,则认为设计满足内涝防治要求。2)校核管段最不利点PS1783(校核PS1783PS1794段):取内涝重现期P=100年,内涝水位0.2m(路缘石高度),则压力势能=(最不利检查并地面标高423.92+0.2)-雨水出口管顶标高(421.54+0.8)=1.78m0位置势能:(zlz2)=421.65+0.4-(421.54+0.4)=0.Ilm,通过计算可知:沿程水头损失hl=0.94m,局部水头损失h2=0.28m故h4Ahl+Ah2=L22m<l.89(压力势能+位置势能)满足内涝防治要求。3.6污水系统3.6.1 污水计算(1)污水量计算方式污水采用单位面积比流量(平均日平均时)法确定流量,单位面积比流量取值0.45Lsha.(2)污水量计算公式:Q=Ks×Kz×F×q(LZs)式中Q:设计污水流量(US)最高11最高时污水秒流量。F:服务面积(ha)0Ks:雨水及地下水渗入量系数,IRLlKz:总变化系数,按下表取值污水平均日流量(L/S)5I54070100200500>1000总变化系数KZ2.72.42.12.01.91.81.61.5(3)水力计算公式(非满流):Q=vA(mVs)水力计算按曼宁公式:V=R2,3iy2(ms)过水断面:当h<D2时,A=(。-SinOCoSO)r2(m2)水力半径:R =比铲½(m)钢管的焊接材料应符合以下要求:手工焊接焊条采用E43型焊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钢焊条GB/T51I7的相关规定:自动焊和半自动焊应采用与钢管管材相适应的焊丝和焊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埋弧焊用碳钢焊丝和焊剂GB“5293的相关规定。要求钢管对接焊缝的抗拉、抗弯强度设计值不小于215MPa。钢管焊接等级为二级。3.7.3基础雨水口联络管采用砂满包基础(详360。混凝土加强基础图)。焊接钢管和纤维增强聚丙烯(FRPP)加筋管180°中粗砂基础。钢筋混凝上管道当管顶覆上0.7WHW7.0m时采用180°砂石基础(04S516);当管顶覆I.HV07m或7m时采用碎满包基础(详360。混凝土加强基础图)。钢筋混凝土管道与井室上下游连接的第一节管段采用180°混凝土基础,做法详06MS2011-19。塑料管道与检查井的连接须满足埋地排水用聚乙烯共混聚氯乙烯双壁波纹管道工程技术规程(TCECS6352019)附录A的要求,并在检查井基础与管道基础之间设置过渡区,过渡区段长度不应小于1倍管径,且不宜小于1米。当雨、污水支管与排水主管间垂直净距小于0.15m时,对交叉处的排水主管采用碎满包。管道基础应置丁密实的未扰动的原状土层上,耍求地基承载力0l2Mpa0若遇流砂、淤泥、松散杂土及回填土等软弱地基时应采取换土回填砂砾石等加固措施,使之达到设计要求的地基承载力,详见管道结构设计说明及相关图纸。3.8检查井、跌水井及其它构筑物3.8.1检查井雨、污水检查井均采用钢筋碎检查井(或预制装配式钢筋碎检查井)。本工程按钢筋险检查井设计,详见钢筋混凝上及砖砌排水检查井(20S5151按照20S51516-18“检查井井型选用表”确定井型:当管道直径300D1000时,采用圆形检查井,井径按20S515/9”圆形检查井管道接入尺寸表"确定:当管道直径Io(X)VD2200(污水)或3000(雨水)时,采用矩形检查井。当检查井井深HD+6000时,按以上原则选用标准图,当井深超过以上深度时,采用超深检查井,详见结构设计图。检查并一律按有地下水情况处理,内外抹面至井顶。设在车行道下的检杳井,检查井周Im范围内回填5%水稳加强,由井底至道路水稔层底,改造污水管道纵坡跟现状保持一致,局部逆坡调整为顺坡,详见污水管道纵断面图。(3)污水出路方中路新建污水管道穿方家河河床,接入下游沿河截污干管,最终排入坛高污水处理厂。3.7管材、基础及接口3.7.1 管材(1)雨水口联络管采用承插式II级钢筋混凝土管。(2)其余排水管道管径100mmVdW200Omm且覆上高度HW8m时采用纤维增强聚丙烯(FRPP)加筋管;管径2000mm<d的排水管道以及顶管段排水管道采用国标钢筋混凝土管;G210同步实施管段、陡坡路段及架空段采用焊接钢管。纤维增强聚丙烯(FRPP)加筋管环刚度等级根据管径的大小(埋深小于6.0m,环刚度SN28000Nm,;埋深6.Om8.Om之间,环刚度SNNlooOoN11f.纤维增强聚丙烯(FRPP)加筋管的制造及安装应符合埋地用增强聚丙烯(FRPP)加筋管(QB/T4011-2010)及各企业的产品标准及安装操作手册要求。工程所用的管道、管件密封圈、粘接剂等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并具有产品出厂合格证等有效证明文件。顶管段的管道采用非标预制钢筋混凝土顶管专用管道UH级)。钢筋混凝土顶管的混凝土强度不宜低于C50,抗漆等级不应低于S8。钢筋应选用HRB400钢筋,宜优先选用变形钢筋。混凝土及钢筋的力学性能指标,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采用。3.7.2 接口纤维增强聚丙烯(FRPP)加筋管d400M000采用扩口承插T型橡胶圈密封,d1000-2000采用双(内)承插弹性密封圈连接。雨水口联络管采用承插式钢筋碎管,橡胶圈承插接口。其余钢筋混凝上管采用橡胶圈承插接口,详04S51623,橡胶密封圈为滑动橡胶圈,应满足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用橡胶密封圈(JaT9462005)的要求。当采用混凝土满包基础时,在管道接口处设变形缝,缝内填2cm厚沥青木板。焊接钢管采用焊接和法当连接,焊接时焊口处内外管壁应作补充防腐,满足防腐要求。可采用直缝卷焊钢管,采用Q235B碳素钢板卷焊,质量和规格应符合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1-2l)的规定。以上,则将支管埋至路堑墙脚。支管检查并应视地块开发情况适时砌筑,道路红线外现状地块己开发且无现状地块管线资料时,支管预留井位置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报设计确认。若近期地块无排水需求,则将支管埋至红线处,用页岩实心砖将管口封死,视远期地块使用情况适时砌筑。当出现上述情况时,应做好地面标记和施工记录,以便今后查找。3.8.5检杳井井盖、井座及踏步检查井盖采用0700球墨铸铁防沉降“五防”井盖,且需符合地方标准。井盖需具有防盗、防响、防沉降、防跳动、防意外开启的弹性紧锁功能,须符合检查井盖(GB/T23858-2009)和球墨铸铁可调式防沉降检查井盖(DB510100/T203-2016)的要求。位于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及绿化带下检查井盖应符合景观设计要求,可采用700x700球墨铸铁方形井盖或700x700不锈钢隐形井盖,若景观设计无要求,统一采用Hoo球墨铸铁防沉降“五防”井盖。球墨铸铁井盖表面可采用具有地方特色的图案花纹进行表面装饰,或涂刷与井盖周边铺装材料颜色相近的装饰涂层。位于盲道范围的井盖表面应采用粘贴或涂刷树脂等方式与盲道顺接。球墨铸铁材料应符合国标QT5OO-7及球墨铸铁件GB/T1348-2009的规定,球化率不小于80%,球化等级不低于三级。井益、座荷载等级与道路设计荷载等级一致,位于车行道下等级不低于D400级,位于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及绿地下等级不低于C250级。检查井井盖上应有清晰标志标明井盖类别、井盖尺寸、承载等级、生产厂家或商标、生产日期、开启标志等,以便质量跟踪与监督。排水井盖需设透气孔,井内设防坠网,井盖自带防坠网挂钩的可直接挂设防坠网,井盖无防坠网挂钩的按照防坠网大样图设挂钩及防坠网。设于车行道和人行道下的检查井井盖顶面与路面齐平,设于绿化带下的检查井井盖顶面可高于地面0.20m。检查井井盅表面应铸有:“雨水”“污水”字样,且不得盖错。检查并踏步采用球型铸铁踏步,按照球盟铸铁单层井盖及踏步施工(14S501-1)选型和施工。3.9结构设计详见结构说明。并分层夯实。井室周围的回填,应与管道沟槽的回填同时进行;当不便同时进行时,应留台阶形接在:井室周围回填压实时应沿井室中心对称进行,且不得漏夯:回填材料压实后应与井壁紧贴。1.1.2 跌水井当跌落水头大于1m、管道穿越地下障碍物或管内计算流速超过最大设计流速需要采取跌水消能时,设置跌水井,跌水井材料及附件技术要求同检查井。当井内有支管接入,管顶与管顶的落差0.5ShVLOm时,可用C30混凝土垫层加固,厚20cm,以防冲刷。当上下游管道(或井内有支管接入时)管顶与管顶的落差h>LOm未设跌水井时,可用C30混凝上垫层加固,厚20cm,并铺设30Cm厚砂卵砾石层,以防冲刷。1.1.3 南水口除交叉口外,雨水口一般在与检查并垂直的方向接入。在道路凹曲线段布置雨水口时,雨水口应设在该段最低处。在道路交叉口布置雨水口时,雨水口按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布置在交叉口最低点处。根据高竹新区市政道路设计技术导则,雨水口采用采用预制混凝土装配式(详16S51&36-44):雨水口井圈应采用球墨铸铁雨水口井圈(详16S518/57);雨水算应采用球粉铸铁雨水算(详16S518/53-56),城市主干路、快速路应采用45Omm*75Omm雨水算,城市次干路、支路可采用300mm*600mm雨水算;应采用防丢型可开启式雨水鼻。进水井篦面必须低于周围路面3cm,并与设计路面均匀顺接,以利进水。雨水口周围0.5米宽范围采用5%水泥稔定碎石分层夯实回填,由雨水口底至道路水稳层底。雨水口联络管管径为d300,坡度为1.0%。1.1.4 排水预留管及检查并雨水支管:一般按80一120m间距设置支管,支管管径为d400500,坡度为5,支管检查井位于道路红线外1.5米处。污水支管:一般按60120m间距设置支管,并结合用地规划及现状两侧的民房、临街商铺等位置布置。管径为d400,坡度为5%,支管检查井位于道路红线外1.5米处。1.1.5 现状地面标高低于道路设计标高1.5m以上,可哲不设置支管检查井,仅将支管伸出路肩墙0.5m,用页岩实心砖将管口封死。道路红线外现状地面标高高于道路设计标高Lom规定。4.6 检查井盖安装位于车行道下检查井盖严格按照球墨铸铁可调式防沉降检查井盖安装及维护技术规程DB5101/T4.2018相关要求施工,设于车行道外检查井盖按照球墨铸铁单层井盖及踏步施工(14S501-1)相关要求施工。4.7 测试与试验所有的材料、产品均应有出厂检验合格证书,进场应按相关程序进行进场检验。所有的雨、污水管道及检查并在回填前还必须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做闭水试验。4.8 沟槽回填管基达到设计强度及闭水试验合格后应及时进行

    注意事项

    本文(方中路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