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模板2017年通用版.docx
-
资源ID:985844
资源大小:463.28KB
全文页数:14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模板2017年通用版.docx
尔有限公司(标准二号)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标准小一号)XXX现评(20W)第皿号(标准三号)注:若公司名称较长,可选择适当位置(结构合理、语句通顺)断开,成两行。表格中“受控状态”:盖正本、副本、送审稿等名章;“页数”:为报告书页码总页数;“印刷册数为备案稿,即正、副本册数;“本册序号”:为本册为第几本。“页数”、“印刷册数”、“本册序号”要求打印,企业对报告册数有特殊要求的事先沟通好,事后不予增加。(第二版)XXX职业卫生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标准小二号字体)二O-X年XX月XX日(标准三号)以上字体均为国标仿宋体,加粗声明(标准二号;空一格)XXX职业卫生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XXX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过程中坚持客观真实、公正的原则,并对所出具的XXX公司职业病危害状评价报告书承担法律责任。XXX职业卫生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公章)法人代表:XXX注:公司名称、法人代表居右,且法人代表后空三格即可。项目负责人:姓名技术职务/职称资质证书号签名报告书写人:姓名技术职务/职称资质证书号专业分工签名报告书执笔人(现场采样)行业工程分析与评你现场采样)卫生工程分析与评你现场采样)职业卫生分析与评你现场采样)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检测实验室复核报告审核人:姓名技术职务/职称资质证书号签名报告签发人:姓名技术职务/职称签名签发日期:年月日项目负责人“技术职务/职称”必须为中级以上;报告书写人“技术职务/职称”分助理工程师、中皴和高皴;报告审核人“技术职务/职称”依据实际情况填写;“报告书签发人”为技术负责人或由公司任命。注:“专业”按照学历证书或技术职称晋级方向填写分工”包括报告书执笔人、行业工程分析与评价、卫生工程分析与评价、职业卫生分析与评价、现场采样、实验室检验、实验室复核等,若项目组人员分工有重复,应注明,如“行业工程分析与评价(现场采样)"资质证书号见省安监局网站。录(标准二号;空T)1总论11.1 评价目的1.1.2 评价依据1.1.3 评价范围6.1.4 评价内容7.1.5 评价单元7.1.6 评价方法8.1.7 评价程序9.1.8 质量控制122用人单位基本情况152.1 用人单位概况152.2 地理位置及主要自然环境概况152.3 原、辅材料及产品182.4 岗位定员及工作制度193总体布局203.1 平面布置203.2 竖向布置213.3 厂房设计223.4 总体布局评价224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284.1 生产工艺284.2 生产设备和布局284.3 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评价295建筑卫生学345.1 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微小气候345.2 采光、照明415.3 建筑结构、墙体、墙面、地面及围护结构425.4 建筑卫生学检测445.5 建筑卫生学评价456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与评价516.1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516.2 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556.3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566.4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评价667职业病防护设施与应急救援687.1 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情况687.2 职业病防护设施检测767.3 职业病防护设施评价807.4 应急救援设施设置情况887.5 应急救援设施评价898职业健康监护分析与评价928.1 职业健康监护情况928.2 职业健康监护评价939个人防护用品分析与评价959.1 个人防护用品配备959.2 个人防护用品评价9510辅助用室分析与评价1.0210.1 辅助用室设置1.0210.2 辅助用室评价1.0511职业卫生管理评价1.0911.1 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及人员设置情况1.0911.2 职业病防治计划与实施方案制定及执行情况11011.3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及执行情况11011.4 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制度制定及执行情况11111.5 职业病危害告知情况1.1211.6 职业卫生培训情况1.1511.7 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情况11711.8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情况1.2111.9 职业卫生档案建立及管理情况1.2111.10 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落实情况1.2211.11 既往职业卫生评价建议落实情况1.2411.12 职业卫生管理评价1.2412结论1.2.71.1 1分项结论1.271.2 2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1.281.3 3综合结论1.281.4 4职业病危害现状汇总1.2813 建议1.3.O13.1 职业病防护设施1.3013.2 应急救援1.3013.3 职业健康监护1.3113.4 个人防护用品1.3113.5 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1.3213.6 职业卫生管理1.3313.7 辅助用室1.3313.8 下一阶段的评价或检测工作建议1.3314 附件1.3.414.1 用人单位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1.3414.2 用人单位地理(区域)位置图1.3514.3 总平面布局图1.3614.4 设备布局图1.3614.5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示意图1.3614.6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点布置示意图1.3614.7 技术服务过程影像资料1.3614.8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1.36录内容为仿宋字体,标准1总论Ll评价目的LLI评价目的(1)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2)明确用人单位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种类、危害程度以及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效果等。(3)为政府监管部门对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实施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4)为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的日常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1.2基本原则(1)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2)遵循科学、公正、客观、真实的原则。(3)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应在用人单位正常生产期间进行。(4)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1.2评价依据1.2.1 法律、法规、规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7年修订版,主席令第八十一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8月31日经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决定修正,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三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09年8月27日经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修订,自公布之日起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年12月28日经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修正,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5)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检测工作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69号)(6)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发1987105号)(7)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法监发1999620号)(8)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2第352号)(9)高毒物品目录(卫法监发2003142号)(10)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6第88号)(Il)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11第588号)(12)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7号)(13)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J第48号)(14)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9号)(15)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安监总安健2012第73号)(16)关于印发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2第89号)(17)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国务院令2012第619号)(18)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19)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国卫疾控发201592号(20)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7第90号)(21)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4111号)(22)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516号)(23)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全国总工会办公厅关于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563号)(24)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737号)(25)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培训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5121号)(26)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5124号)(27)湖北省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的通知(鄂安办2017102号)(28)湖北省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分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1.2.2规范、标准(1)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2)焊接与切割安全(GB9448-1999)(3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汨850019-2015)(4)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5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汨850736-2012)(8)建筑采光设计标准6850033-2013)(7)建筑照明设计标准68500342013)(8)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18664-2002)(9)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08)(10)个体防护装备配备基本要求(GBT295102013)(11)呼吸防护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GB2890-2009)(12)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GB2626-2006)(13)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14)护听器的选择指南(GB/T23466-2009)(15)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16)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T50087-2013)(17)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1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19)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20)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2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0821-2010)(22)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l88-2014)(23)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24)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Z/T203-2007)(25)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信息指南(GBZ/T204-2007)(26)有机溶剂作业场所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使用规范(GBZ/T195-2007)(27)密闭空间作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规范(GBZ/T205-2007)(28)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规范(GBZ/T211-2008)(29)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GBZ/T223-2009)(30)职业卫生名词术语(GBZ/T224-2010)(31)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BZ/T225-2010)(32)焊接工艺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4214-2011)(3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AQ/T9007-2011)(34)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GB/T16758-2008)(35)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GBZ/T229.1-2010)(36)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AQ/T4270-2015)注:(1)根据本报告用人单位行业的不同,增加相应的规范(或导则)等。如水泥生产企业I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T4248-2015)(2)评价依据按照国家、省、市和年代排序(新标准在后),技术标准规范按照68、GB/T、GBZvGBZ/T、AQ、人加和年代排序(新标准在后),法律、法规、规章中年代用,规范、标准中标准号用()。1.2.3基础依据(1)用人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职业卫生有关资料;(2)近3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职业健康监护资料;(3)最近1次职业卫生评价报告;(4)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资料。注:最近1次职业卫生评价报告如有时要注明评价机构和时间。1.2.4其他依据(1)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委托书;XXXX年XX月XXH)(2)XXXX职业卫生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与XX有限公司签订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技术服务合同书;XXXX年XX月XX日)(3)XXXX职业卫生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检测报告鞍正天职检(201X)第XXX号;(4)XXX有限公司提供的其他相关技术资料。(5)工业通风(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注:其他依据中涉及日期的需要注明日期。1.3评价范=J评价范围以XXX公司生产经营活动所涉及的内容、场所以及过程等为准,并包括用人单位外包(委)工程,以及辅助生产岗位。评价范围主要包括:本次评价是在用人单位正常运行期间,对上述评价范围内的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效果、职业健康监护及管理、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及实施情况进行的综合评价。报告完成后,因生产工艺、物料成分更改而产生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不在本次评价范围之内。注: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主要针对正常生产期间劳动者的职业病危害暴露情况和接触水平,包括(1)生产人员、巡检人员、检维修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外委工;(2)生产设备(或工艺)和辅助设备(或工艺)以及检维修工艺过程;(3)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料、生产的产品;(4)从事各类生产活动的建(构)筑物;(5)周边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6)用人单位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效果,职业健康监护及管理、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及实施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人员:指作业人员,包括用人单位所有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按工作性质划分,包括生产人员、巡检人员、检维修人员、管理人员等;按劳动用工形式划分,包括正式工、合同工、临时工、派遣工、外委工。评价范围不能只考虑主要生产工艺岗位的操作人员,并且不要忽略辅助人员。辅助人员(横线标注)应列茶23用人单位岗位定员及工作制度表中。生产设备(或工艺)和辅助设备(或工艺):重点关注主要生产工艺过程,注意不要忽略辅助、检维修过程,如刀具维护的磨床、砂轮房等。列于表1”评价单元划分一览表中。原料:主要包括用人单位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所有原料、辅料,生产的产品、联产品、副产品和中间产品。列于表21用人单位原、辅材料一览表、表22用人单位主要产品、中间产品、联产品、副产品一览表中。(构)筑物:包括用人单位从事各类生产活动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对于一些可能存放有害物料的仓库(如化学品库、存漆房、调漆房、废料库等),或可能产生有害因素的密闭空间等场所(客井、管廊等)。虽然可能没有生产过程,但是也可能存在或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当作业人员在这些场所活动时,也可能接触有害物质甚至中毒,因此,要列入评价范围。列于Ll评价单元划分一览表中。环境:指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周边环境,包括自然和社会环境,并且要考虑到与其周边环境的联系与影响。如:化工企业、矿山企业与居民区间的距离、风向是否符合要求等(可在2.2.3中具体分析说明)。注:1.3评价范围中,前3段为必有内容,评价范围根据注解内容,可按照工艺过程等诉述,考虑应全面。1.4评价内容(1)用人单位总体布局;(2)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3)建筑卫生学;(4)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检测与评价;(5)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置、维护、运行效果及应急救援设施;(6)职业健康监护调查与评价;(7)个人防护用品调查与评价;(8)辅助用室调查与评价;(9)职业卫生管理调查与评价。1.5 评价单元为了使评价内容更具体明确,避免在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和评价防护设施时出现遗漏,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可行的对策措施和建议,根据该用人单位的生产工艺、设备布置和工作场所实际生产情况,按不同的作业区域划分单元,并选择适宜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根据现场调查和实际生产情况将用人单位划分为X个评价单元。即XX单元和XX单元,每个评价单元按工作场所划分为若干评价子单元,具体评价单元及其子单元的划分见表1-10表评价单元划分一览表序号评价单元评价子单元生产任务(注:表格内字号大小可用小四号字体,避免五号字体,并且表格中内容字新药冬时,行需缩讲两个字嬉.字新药小的房中I不同)1.6 评价方法根据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的特点,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并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对用人单位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对职业健康影响进行评价,并通过检查表分析法评价职业卫生管理措施。1.6.1 职业卫生调查法通过对现场观察、文件资料收集与分析、人员沟通等方法,了解调查对象相关卫生信息。现场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概况、总体布局、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布局、生产过程中的物料及产品、建筑卫生学、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辅助用室、应急救援、职业卫生管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空间分布、防护设施设计的落实情况等。1.6.2 职业卫生检测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法:根据评价工作方案,对化学因素、粉尘、物理因素、不良气象条件等进行检测。职业病防护设施及建筑卫生学检测:根据评价工作方案,对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技术参数以及采暖、通风、空气调节、采光照明、微小气候等建筑卫生学内容进行检测。1.6.3 检查表分析法依据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以及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等,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详细分析和研究,列出检查单元、部位、项目、内容、要求等,编制成表,逐项检查符合情况,确定用人单位存在的问题、缺陷和潜在危害。1.6.4 职业健康检查法按照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9号)、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l88-2014)等有关规定,对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根据健康检查结果评价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危害程度。1.7 评价程序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工作程序XXXX职业卫生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接受用人单位的委托后,确定评价组人员、组织评价人员对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进行实地预调查,收集与本次检测、评价有关的资料。在对用人单位进行工程及工艺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评价范围、内容及依据,编制评价工作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技术审核,确定质量控制要点;依据评价方案,开展职业卫生调查,对其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固有的和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并进行现场检测。对调查所得的资料和检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给出评价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和可行性建议编制完成XXX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报告书编制完成后由用人单位负责组织有关职业卫生专家、行业专家和本单位有关工程技术、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对现状评价报告进行评审,提出修改意见;评价人员根据专家意见对报告书进行修改后提交正式报告书。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程序见图1-1.前期奉畚评价实施报告书编制报告书审评注*:质控审查由评价机构根据用人单位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召开专家评审会或内审会;:由用人单位内部组织有关人员对评价报告进行内审,然后组织职业卫生专家和行业专家进行评审,专家审查的程序和内容按照有关规定执行。1/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工作程序固注:工作程序图及质量控制图要美观,禁止出现离缝、歪曲、上下不对称等情况。1.8 质量控制XXX职业卫生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取XXX年XX月XX日通过湖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审核,取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乙级资质,批准文号:(鄂)安职技字(2015)第X00XX号,具备评价工作能力。职业病危害评价的整个过程中,严格按照XXX职业卫生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质量体系文件要求进行质量控制,具体包括如下:1.8.1 合同评审在职业病危害评价项目签订合同之前,对评价范围及评价能力进行确认,以确保资质业务范围以及现有评价专业人员构成能够满足评价项目的需要,并确定是否聘请相关专业的技术专家等。1.8.2 资料收集及审核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确认,确保资料的准确有效。1.8.3 评价方案的制定与审核对制定的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案进行技术审核,以确保评价组专业人员的构成、评价范围、评价方法以及职业卫生调查与检测等内容符合评价项目的实际需求以及相关标准的技术要求。1.8.4 现场调查与检测的质量控制依据我机构有关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实施职业卫生调查工作,调查记录表格经过受控,规范填写,并经被调查单位陪同人员确认,对调查过程进行拍照或摄像。现场检测时提前确定好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项目、方法、检测点、检测对象和样品数等;确定所需要检测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及其检测的项目、方法等,确定建筑卫生学检测的方法、仪器、条件、频次、检测点设置等内容。所有调查和检测过程中获取的资料、记录表格等均按要求归档保存,保证调查过程可溯源。1.8.5 评价报告编制过程的质控制我机构对评价报告执行严格的三审制度,即内部审核、技术负责人审核、质量负责人审核。用人单位对评价报告的质量持有异议时,我机构将认真了解用人单位的申述理由,做好记录,及时对评价报告进行分析和复查,确认申述的理由是否成立,判断评价报告的质量是否存在问题,并做好分析和复查记录。如评价质量不存在问题,我机构将及时向用人单位说明。当评价报告确实存在质量问题时,我机构会启动报告的重做、修改或补充程序进行纠正,并按要求纠正落实。1.8.6 评价报告档案管理技术服务档案是反映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服务过程的证明,也是评价其技术服务质量和能力的依据,我机构不仅建立了健全技术服务档案的管理保存程序,还按要求保存,保证评价工作全过程有据可查。质量控制程序见图J2。注*:由用人单位内部组织有关人员对评价报告进行内审,然后组织职业卫生专家和行业专家进行评审。1-2评价质量控制程序2用人单位基本情况2.1 用人单位概况用人单位成立时间、地址、投产运行时间、生产运行状况。企业性质、法人代表、占地面积、建筑面积(车间及办公室)、总资产、年产值、生产规模、主要产品。最近1次职业卫生评价以来发生哪些变化。若为首次现状评价分析自用人单位正式生产以来至此次评价前的历次变化及现时运行情况(能力)。注:用人单位概况内容尽可能详细。2.2 地理位置及主要自然环境概况2.2.1地理位置介绍用人单位地理位置,并附地理位置图。地理位置图共分5部分(即用人单位地理位置图、地址标注、方向标、实景图、区域位置图)地理位置图轮廓要求加黑色线条,线粗1磅且要求画面清晰,不得出现横向图;在用人单位具体位置处标注地址;方向标指北(米);实景图为用人单位卫星定位图,布置于用人单位地理位置图的左下角轮廓要求加黑色线条,线粗1磅且要求画面清晰;域位置图为显示用人单位所在市情况,轮廓要求同上。具体见附件14.2o用人单位地理位置见附件14.2。注:地理位置介绍应详细。2.2.2 自然环境用人单位所在地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以偏南风为主,冬季以西北风为主。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干冷同季,大雨、冰雹、寒潮、旱涝、霜冻等灾害性天气在不同年份和季节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年平均气温:8.4;最热月平均温度:24.8;最冷月平均温度:-17.4°C;极端最高温度:38.0;极端最低温度:-33.7°C;冬季采暖设计室外计算温度:-18.2°C;通风设计室外计算温度:28.7;冬季主导风向:北东北风;夏季主导风向:南东南风;全年主导风向:南西南风;夏季最小频率风向:东风;全年最小频率风向:东风;年平均风速:2.9ms;年平均相对湿度:63%;夏季通风设计室外相对湿度:65%;冬季空调设计室外相对湿度:64%;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737.10mm;年平均气压:101.43kPao根据XXX市气象站近些年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统计本地区风向频率,绘制风向玫瑰图见图2-10NM C=13N-祠c-iwN图21XX市风向频率玫瑰注:自然环境根据不同城市介绍应详细,本模板以鞍山市为例。2.2.3 周边环境介绍用人单位周边环境,相邻企业等情况。用人单位所在地不属于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地;不属于生态敏感与脆弱区;不属于社区关注敏感区(学校、托幼机构、医院、涉外领事馆、人口密集居住区)、非自然疫源地。注: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周边环境,包括自然和社会环境,并且要考虑到与其周边环境的联系与影响。如:化工企业、矿山企业与居民间的距离、风向是否符合要求等。2.3 原、辅材料及产品2.3.1原、辅材料对用人单位主要原、辅材料进行简单介绍并列表说明。用人单位原、辅材料见表2-1o表21用人单位J原、辅方忻料一览表序号原料名称/类别主要成份形态型号年用量/吨运输方式储存方式备注注:(1)如果用人单位原、辅材料由国外进口,用人单位不能提供中文名称及化学成份或小微企业无法诉述清楚原、辅材料成份时,评价人员要在2.3.1中说明。(2)原、辅材料成份需清楚,向用人单位索要原、辅材料的乂$»场原料名称类别一栏标注是原料辅助材料等,重点关注主要成分及储存方式(如化学品、油漆等的储存方式)。(3)以往对辅助原料的调查不够详细,如:锅炉生产用煤,焊接用乙快、氧气,污水处理用酸、碱,焊条,焊丝,焊药等的成分。2.3.2产品对用人单位主要产品、中间产品、联产品、副产品进行简单介绍,可列表说明。用人单位主要产品、中间产品、联产品、副产品见表2-2。表22用人单位主要产品、中间产品、联产品、副产品一览表序号产品名称/类别主要成份形态年产量吨运输方式储存方式备注注:如果无中间产品和联、副产品的请自行修改表格标题(按照企业实际情况填写)。2.4岗位定员及工作制度对用人单位岗位定员及工作制度进行简单介绍,包括总人数、管理及后勤人员总数,岗位劳动者人数(其中包括男工、女工及农民工人数),工作制度,全年工作天数,并列表说明。用人单位岗位定员及工作制度见表2-3o三2-3用人单位岗位定员及工作制度序号评价子单元-L-<A-班次工作制度(hd)定员人数合计工作内容作业7t备注男性女性总计注:工作内容应详细,作业方式为定点(作业)或巡检(作业),注意容易忽略的管理人员、临时工、派遣工、外委工要在表23中列出,岗位按照实际工作内容为准,备注中应标明管理人员、临时工、派遣工、外委工或农民工等。3总体布局3.1平面布置用人单位厂区主要划分为生产区、辅助生产区和非生产区,功能分区明确。生产区包括:辅助生产区包括:非生产区包括:用人单位平面布局见附件14.3。注:(1)总体布局,除考虑厂区分区满足生产流程、交通运输、场地自然条件、技术经济条件等要求外,在职业卫生方面应重点考虑总平面布置如生产区、辅助生产区和非生产区之间的相互影响,如考虑生产区宜选在大气污染扩散条件好的地段,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非生产区布置在当地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辅助生产区布置在两者之间。并考虑之间的相互影响。有害工作场所和无害工作场所的位置、产生和(或)存在高毒物质工作场所的位置以及最近1次职业卫生评价以来总体布局是否发生变化,并附用人单位平面布置图。平面布置图标明风向标,总体布局叙述可参照(GBZ1-2010)中5.2要求。(2)平面布置按照三个功能分区进行描述,主要诉述各区域内功能分区的位置,并说明处于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哪一侧,同时标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如(南西南风),以便后序评价。3.2竖向布置对用人单位竖向布置进行介绍,如各建筑物内各层之间的相互影响,放散大量热或有害气体的厂房宜采用单层建筑,噪声与振动较大的生产设备宜安装在单层厂房。(此外若用人单位含有挥发性气体、蒸气的各类管道,从仪表控制室和劳动者经常停留或通过的辅助用室的空中和地下通过;若需通过时,应严格密闭,并应具备抗压、耐腐蚀等性能,以防止有害气体或蒸气逸散至室内。注:如果是多层建筑、加热设备、产毒设备、产噪声大的设备如何布置应当给予描述。此部分内容可以参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L2010)5.2.2竖向布置5.2.2.1 放散大量热量或有害气体的厂房宜采用单层建筑。当厂房是多层建筑物时,放散热和有害气体的生产过程宜布置在建筑物的高层。如必须布置在下层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上层工作环境。5.2.2.2 噪声与振动较大的生产设备宜安装在单层厂房内。当设计需要将这些生产设备安置在多层厂房内时,宜将其安装在底层,并采取有效的隔声和减振措施。5.2.2.3 含有挥发性气体、蒸气的各类管道不宜从仪表控制室和劳动者经常停留或通过的辅助用室的空中和地下通过;若需通过时,应严格密闭,并应具备抗压、耐腐蚀等性能,以防止有害气体或蒸气逸散至室内。3.3厂房设计此部分内容可参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5.3厂房设计5.3.1 厂房建筑方位应能使室内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相邻两建筑物的间距一般不宜小于二者中较高建筑物的高度;5.3.2 以自然通风为主的厂房,车间天窗设计应满足卫生要求:阻力系数小,通风量大,便于开启,适应不同季节要求,天窗排气口的面积应略大于进风窗口及进风门的面积之和。热加工厂房应设置天窗挡风板,厂房侧窗下缘距地面不宜高于1.2m。5.3.3 高温、热加工、有特殊要求和人员较多的建筑物应避免西晒。厂房侧窗上方宜设置遮阳、遮雨的固定板(棚),避免阳光直射,方便雨天通风。5.3.4 产生噪声、振动的厂房设计和设备布局应采取降噪和减振措施。5.3.5 车间办公室宜靠近厂房布置,但不宜与处理危险、有毒物质的场所相邻。应满足采光、照明、通风、隔声等要求。5.3.6 空调厂房及洁净厂房的设计按GB50073等有关现行国家标准执行。3.4总体布局评价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V8212O1O)、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等文件的相关要求,采用检查表法对用人单位总体布局情况进行评价,总体布局检查表,见表31。序号评价内容评价依据检查结果评价结论1总平面布置1.1工业企业厂区总平面布置应明确功能分区可分为生产区、非生产区、辅助生产区。其工程用地应根据卫生要求结合工业企业性质、规模、生产流程、交通运输、场地自然条件、技术经济条件等合理布局。,GBZ1-2010:5.2.1.11.2工业企业总平面布置,包括建(构)筑物现状、拟建建筑物位置、道路、卫生防护、绿化等应符合-50187等国家相关标准要求。GBZ1-20105.2.1.21.3工业企业厂区总平面功能分区的分区原则应遵循分期建设项目宜一次整体规划使各单体建筑均在其功能区内有序合理,避免分期建设时破坏原功能分区行政办公用房应设置在非生产区生产车间及与生产有关的辅助用室应布置在生产区内;产生有害物质的建班部位)与环境质量较高要求的有较高洁净要求的建筑部位)应有适当的间距或分隔。GBZ1-20105.2.1.31.4生产区直选在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好的地段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产生并散发化学和生物等有害物质的车间宜位于相邻车间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非生产区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辅助生产区布置在两者之间。GBZ1-20105.2.1.41.5工业企业的总平面布置,在满足主体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宜将可能产生严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设施远离产生一般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其他设施应将车间按有无危害、危害的类型及其危害浓度(强度)分开;在产生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车间与其他车间及生活区之间宜设一定的卫生防护绿化带.GB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