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结构模板支架方案.docx
杭州地铁1号线XX站土建工程XX站附属结构模板支架施工专项方案编制:审核:批准:XX公司杭州地铁1号线XX站项目经理部二零一一年七月五日XX站附属结构模板支架施工专项方案一、编制依据和原则1、编制依据(1)、招标文件及施工合同的总体要求;(2)、杭州地铁1号线工程土建XX站相关合同文件;(3)、杭州地铁1号线工程土建XX站附属工程施工图(B版变更);(4)、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I30-2011);(5)、建筑施工碗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6)、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技术规程DB33/1035-2006;(7)、硅模板用胶合板(GB/T17658-1999);(8)、碗扣式钢管脚手架扣件(GB24911-2010);(9)、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2006);(10)、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2003);(1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1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13)、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1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GB50204-2002);(15)、建质200987号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16)、建质2009254号关于印发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的通知;(17)、本公司多年从事市政工程及城市地下工程的施工经验;(18)、本公司现有的技术水平,施工管理水平和机械设备配套能力。2、编制原则及要点(1)、遵循相关合同文件条款,响应合同文件要求,确保实现业主要求的质量、工期、安全、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和造价等各方面的工程目标,以投标施工组织设计为基础;(2)、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应用新技术成果,在认真、全面理解设计文件的基础上,结合工程情况进行编制。指导思想是:施工方案可行、施工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施工组织科学、重信誉、守合同,优质、安全、按期完成;(3)、严格执行设计文件、技术规范、规程和标准的要求,实行全面质量管理;(4)、贯彻执行国家和杭州市有关方面的方针政策、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当地的民风民俗;(5)、方案编制做到施工总体部署和分项工程施工组织相结合、重点工程和一般工程相结合、特殊技术和常规技术相结合,总体上使方案具有重点突出、内容全面、思路清晰的特点;(6)、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选择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加快建设速度,做好人力、物力的综合平衡,均衡生产;(7)、充分发挥我单位专业优势,做到依靠科技,精心组织,合理安排,突破难点;(8)、重视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妥善处理施工方案与周边接口问题,使施工方案满足现场施工条件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活动对城市环境造成污染、破坏或给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工作造成的不利影响;3、编制环境条件说明杭州地铁1号线XX站主体结构已经于2010年6月完成,工程转入附属结构施工阶段。目前东侧1、5、6、7号出入口围护结构已全部结束,正在进行土方开挖,其余出入口由于交通、管线原因尚未开工,但鉴于XX站出入口较多,结构类型相似,且皆为地下一层框架结构,同时出入口结构顶板、侧墙以及立柱和纵梁的尺寸大都相同,因此,针对以上特点编制了附属结构出入口的模板支架专项方案。二、工程概况1、工程地理位置杭州地铁1号线XX站位于延安路与XX交叉口南侧延安路中间机动车道下,呈南北走向布置。车站北起XX,南临庆春路,全长462.03m。车站东西两侧共设置7个出入口、1个综合出入口、3个风亭以及1个预留出入口,其中东侧沿线从南向北依次为5、6、7、1号出入口和1号风亭及8-E通道,西侧沿线从南向北依次为4号出入口和3号风亭、预留出入口、3号出入口和2号风亭、2号出入口和8-E通道,以上出入口皆为地图2-1附属结构总平面图2、设计概况XX站5、6、7号出入口为标准的L型出入口,全长约45m,结构净宽为5m,净高为3.6m;预留出入口为一字型出入口,全长15m,净宽为7m,净高为3.6m,为预留物业的连接通道,5、6、7号及预留出入口结构形式为地下一层闭合的框架结构,各设置一道人防门,做战时封堵,出入口结构设计参数见下表2-1XX站5、6、7号以及预留出入口结构参数统计表:表2-1XX站5、6、7号以及预留出入口结构参数统计表序号结构设计强度设计厚度(皿)备注出入口爬坡段标准段1垫层(含防水层)C202005、6、7号出入口及预留出入口2底板C30P85006007003侧墙C30P86004顶板C30P87005楼梯C30200XX站1号出入口和1号风亭与第八号出入口8-D通道相结合,共为一个大基坑,建筑面积约177O11A其中8-D通道长50m,净宽6m,与1号风亭相邻,1号风亭含新风井、排风井、活塞风井及事故风口,1号出入口和1号风亭及8-4釐评图2-21号出入口和1号风亭及8-D通道平面示意图XX站2号出入口和第八号出入口8-E通道以及2号线换乘通道相结合,共为一个大基坑,全长约104m,宽度为14m,建筑面积约1497112号出入口和8-E通道平面图如图2-3所示:图2-32号出入口及8-E通道平面示意图XX站3号出入口和2号风亭相结合,共为一个大基坑,建筑面积约1170112号风亭含两个新风井及排风井,靠北侧新风井为战时新风井,其它风井做战时封堵。该组风亭结合开发地块新修建筑物设置,于建筑山墙处设置风亭出风送风口;XX站4号出入口和3号风亭相结合,共为一个大基坑,建筑面积约840112,3号风井含新风井、排风井及两个活塞风井。考虑贴道路红线设置于红线以外,设置为低风亭。冷却塔考虑设置于开发地块新修建筑顶部。XX站1号出入口和1号风亭及8-D通道、2号出入口和8-E通道、3号出入口和2号风亭以及4号出入口和3号风亭皆为地下一层封闭框架结构,其结构各构件参数见表2-2所示:表2-2L2、3、4号出入口和1、2、3号风亭结构参数表序号结构设计强度设计厚度(Inm)备注1垫层(含防水层)C202001号出入口和1号风亭及8-D通道、2号出入口和8-E通道、3号出入口和2号风亭、4号出入口和3号风亭2底板C30P87003底板纵梁C30P81000*17004底板横梁C30P8800*6005结构立柱C40900*6006侧墙C30P86007顶板C30P87008顶板纵梁C30P81000*16009顶板横梁C30P8600*1200C30P8600*800C30P8600*200010楼梯C30200三、出入口模板支架形式选用及设计1、模板支架形式选用考虑到施工的安全、质量、经济、施工方便等因素,车站出入口顶板支架拟采用满堂碗扣式脚手架(48X3.5mm)作为模板支架,侧墙采用扣件、钢管(48X3.5mm)在满堂脚手架上加密水平杆支撑侧墙模板,其主要构配件的种类和规格见表3-1所示:表3-L碗扣式模板支架主要构、配件种类、规格名称型号规格(ram)市场重量(kg)设计重量(kg)立杆LG-12048X3.5X12007.417.05LG-18048×3.5×180010.6710.19LG-24048×3.5X240014.0213.34LG-30048×3.5X300017.3116.48横杆HG-6048×3.5×6002.822.47HG-9048X3.5X9003.973.63立杆连接销LLX120.18可调底座KTZ-45可调范0三W3OO5.82KTZ-60可调范围W4507.12KTZ-75可调范围W6008.5可调顶托KTC-45可调范围W3007.01KTC-60可调范围W4508.31KTC-75可调范围W6009.692、模板支架设计2.1板、梁支撑架施工荷载取值(1)模板支架设计时考虑的荷载标准值:模板O.35KNm2;新浇混凝土自重24KNm3;板钢筋自重LIKN/n?,梁钢筋自重L5KNm3;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1.OKN/m2;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2.0KNm2o(2)模板支架的荷载分项系数:模板及支架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钢筋自重取1.2;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荷载、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取1.4。(3)本工程模板支架计算时梁、板支架施工活载组合均采用: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荷载+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1.0KNm2+2.0KNm2=3.OKN/m22.2侧墙、柱子模板施工荷载取值(1)侧墙、柱子模板支架设计时考虑的荷载标准值:新浇混凝土产生的侧压力按以下两式计算,取其较小值:F=O.22YCtOBlB2展F=YcH式中F-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KNZm2);YC-混凝土重力密度(取24KN/m2);to-新浇注混凝土的初凝时间(h),可采用to=2OO(T+15)计算(T为混凝土的温度。C)(T取25,则t0=5)V-混凝土浇注速度(m/h);H-混凝土总高度(m);外加剂修正系数,不掺外加剂时取1.0;掺具有缓凝作用的外加剂时取1.2;(取L2)5-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当坍落度小于100mm时,取1.0;大于IOonUn时,取LI5。(¢11.15)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4.OKN/m2;(2)侧墙、柱子模板支架的荷载分项系数:新浇混凝土产生的侧压力取1.2;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取1.4o3、各模板支撑系统设置情况3.1 XX站5、6、7号以及预留出入口(1)、出入口结构侧墙5、6、7号以及预留出入口结构侧墙采用648X3.5mm碗扣式满堂支架,配合648X3.5InIn钢管、扣件、顶托组成支撑系统。模板采用2440X1220X15mm的竹胶板模板,主楞采用70X14OmnI方木,次楞采用70X7Onlnl方木,主楞由顶托支撑固定于满堂支架±o模板支架施工参数:纵向间距60Onmb横向间距90Onmb步距1200mm;横向设置。48X3.5mm通长水平钢管进行加固,步距120OnInb间距600mm;加强钢管的两端设置顶托支撑侧墙模板体系;在加强横向钢管的之间增加一排水平支撑钢管,与加强钢管形成60Omln的步距,顶端设置顶托共同支撑侧墙模板体系。侧墙模板系统见图3-15、6、7号以及预留出入口侧墙模板支撑体系示意图所示。荷载验算见侧墙模板支撑系统计算书。图3-15、6、7号以及预留出入口侧墙模板支撑体系示意图浇注底板时,在侧墙根部预埋625600的钢筋,对侧墙模板进行拉脚。底板上预埋钢筋,为侧墙设置对地斜撑加强。纵向隔跨设置一组竖向剪刀撑进行加强,水平每三步设置一道剪刀撑加强。(2)、顶板模板及支撑系统5、6、7号以及预留出入口顶板模板系统均采用2440X1220X15mm的竹胶板模板,模板主楞采用70X14Omln方木;次楞采用70X7OnlnI方木,间距300mm;满堂脚手架(648X3.5mm碗扣式脚手架)模板支撑体系,纵向间距均为60Omnb横向间距900mm;立杆底部设置调节支座,顶端设置顶托,主楞纵向放置在顶托上。顶板模板支撑系统形式详见图3-25、6、7号以及预留出入口顶板模板支撑体系示意图。荷载验算见5、6、7号以及预留出入口顶板模板支撑系统计算书。A大样图3-25、6、7号及预留出入口顶板模板支撑体系示意图在出入口爬坡段浇注底板时,在底板中预埋4>25的钢筋,横向间距为900mm,纵向间距为60OnUn,露出底板面约25Omnb在搭设出入口爬坡段顶板的模板支架时,将立杆套在预留的钢筋头上,防止支架立杆产生滑动而造成失稳,另外在爬坡段将纵向钢管加密布置,间距为600mm,同时沿爬坡段坡度设置扫地杆,扫地杆距底板距离为20Omnb并每隔3跨布置纵向剪刀撑,从而确保模板支架稳定性,出入口爬坡段模板支架体系布置详见图3-3所示:§v Z,剪刀撑s-09r<图3-3出入口爬坡段顶板模板支撑体系示意图3.2 XX站1号、2号、3号、4号出入口以及1号、2号、3号风亭(1)、出入口结构底板梁(上翻梁、下翻梁)模板系统底板梁下翻段施工模板采用垫层混凝土施作,垫层施工时按测量放线挖槽施工,满足梁体尺寸要求。底板上翻梁采用竹胶板,竹胶板后背设50X50Cm方木,间距300mm,水平设置两道双拼脚手架钢管,M14拉杆对拉,间距60cm,出入口底板梁模板体系见图3-4所示。底板卜翻梁模板体系底板上翻梁模板体系图3-4出入口底板梁模板体系示意图(2)、出入口结构立柱模板及支撑系统根据设计图纸,1号、2号、3号、4号出入口以及1号、2号、3号风亭结构立柱断面皆为600×900mm,方柱采用2440X1220×15mm的竹胶板面板,方柱模板后背设70X7Omm的方木,间距25cm,间隔60CnI设置一组柱箍。柱箍采用双拼脚手架钢管与拉杆相结合的方式,双拼钢管采用4>48X3.5mm钢管,柱子两侧和中间各设置一根M14的拉杆,间距不大于500mm,3型卡固定。柱子四周设置顶托固定在满堂支架上,防止柱模发生倾斜。最高的柱子浇注高度4.75m。出入口结构立柱模板及支撑系统见图3-5所示。荷载验算见出入口结构立柱模板支律系统计算书。9X-70*70方木时切 切勿磔n114对拉螺杆竹胶板双拼<t>48钢管图3-5出入口结构立柱模板及支撑系统示意图(3)、侧墙和顶板模板及支撑系统根据设计图纸显示,XX站出入口结构顶板标准段厚度皆为700mm,侧墙厚度皆为600mm,因此1号、2号、3号、4号出入口以及1号、2号、3号风亭的结构顶板及侧墙的模板支架体系参见5、6、7号出入口做法(即图3-1、图3-2、图3-3)。(4)、顶板纵梁(下翻梁)模板及支撑系统在出入口顶板下翻梁下设置两排648X3.5mm碗扣式脚手架钢管立杆进行支撑,立杆底部设置可调底座,顶部设置顶托支撑,立杆横向间距60Onmb纵向间距600mm,立杆横向通过扣件钢管与满堂支架连接。梁底采用2440X1220X15mm的竹胶板模板,模板主楞采用70X14Omin方木,间距600mm,纵向设置在立杆顶端的顶托上,支架间距为600X600;次楞采用70X70Inin方木,间距250mm。出入口顶板下翻梁模板支撑系统如图3-3-6所示。荷载验算见出入口顶板下翻梁模板支撑系统计算书。四、模板支架材质要求4.1 钢管1、模板支架钢管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14793)或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2)中规定的3号普通钢管,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级钢的规定。2、模板支架的钢管应采用标准钢管规格色48x3.5mm,壁厚不得小于3.0mm,钢管上严禁打孔;3、钢管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不得采用接长钢管;(2)钢管外径,厚壁,端面等的偏差;钢管表面锈浊深度;钢管的弯曲变形应符合表4-1钢管允许偏差的规定:表4T钢管允许偏差表序号项目允许偏差检查工具1焊接钢管尺寸(mm)外径48mm壁厚3.5mm-0.5mm-0.5mm游标卡尺2钢管两端面切斜偏差1.7mm塞尺、拐角尺3钢管外表面锈蚀深度0.50mm游标卡尺4钢管弯曲:a各种杆钢管的端部弯曲1.1.50m5mm钢板尺b立杆钢管的弯曲3mL4m4mL6.5m12mm20mmC水平杆、斜杆的钢管弯曲1.6.5m30mm(3)钢管应进行防锈处理。(4)每根钢管的最大质量不应大于25Kg°4.2 扣件1、扣件是钢管模板支架应采用可锻铸铁制作的扣件,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应采用其他材料制作的扣件事,应经试验证明其质量质量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后方可使用。2、扣件的外观要求:(1)有裂缝、变形或螺纹栓出现滑丝的扣件严禁使用。(2)扣减应进行防锈处理。3、模板支架采用的扣件,在螺栓拧紧扭力达65Nm时,不得发生破坏。4.3 可调托撑1、可调托撑螺杆外径不得小于36mm,直径与螺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梯型螺纹GB/T5796.2、GB/T5796.3的规定。2、可调托撑的螺杆与支托板焊接应牢固,焊缝高度不得小于6mm;可调托撑螺杆与螺母旋合长度不得少于5扣,螺母厚度不得小于30mm。3、可调托撑抗压承载力设计值不应小于40kN,支托板厚不应小于5mm。4.4 其他1、方木、底模的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6)的有关规定。2、模板支架中其他辅助材料的质量应符合相关规定。五、模板支架的构造要求及措施5.1 立杆1、立杆(1)立杆支承在土体上时,地基承载力应满足受力要求,防止产生不均匀沉降。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对土体采取压实、铺设块石或浇筑混凝土垫层等措施。立杆底部应设置底座或垫板;(2)模板支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InIn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3)当采用在梁底设置立杆的支撑方式时,宜采用可调托座直接传力,可调托座与钢管交接处应设置横向水平杆,托座顶距离水平杆的高度不应大于300mm。梁底立杆应按梁宽均匀设置,其偏差不应大于25mm;(4)当在立杆底部或顶端设置可调托座时,其调节螺杆的伸缩长度不应大于200mm。(5)立杆的纵横距离不应大于1200mm;对高度超过8m,或跨度超过18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IOkN/m2,或集中线荷载大于15kNm的模板支架,立杆的纵横距离除满足设计要求外,不应大于90Ommo(6)模板支架底层步距,除满足设计要求外,不应大于2m,其余步距不应大于1.8m。(7)立杆接长除顶部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Omnb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搭接长度不应小于bn,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nIn1。5.2 水平杆1、水平杆接长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也可采用搭接。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确"3;(2)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距离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Ioomin;2、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主节点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150mm;3、每步的纵、横向水平杆应双向拉通。5.3 剪刀撑1、模板支架高度超过4m的模板支架应按下列规定设置剪刀撑:(1)模板支架四边满布竖向剪刀撑,中间每隔四排立杆设置一道纵、横向竖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2)模板支架四边与中间每隔4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2、剪刀撑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应小于6%剪刀撑斜杆与地面倾角宜在45。60。之间。倾角为45。时,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根数不应超过7根;倾角为60。时,则不应超过5根;(2)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应采用搭接;(3)剪刀撑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4)设置水平剪刀撑时,有剪刀撑斜杆的框格数量应大于框格总数的1/3。5.4 其它1、模板支架高度超过4m时,柱、墙板与梁板混凝土应分二次浇筑。水平结构混凝土应尽可能均匀对称浇注;2、模板支架应与施工区域内及周边已具备一定强度的构件(墙、柱等)通过连墙件进行可靠连接。3、斜梁、板结构的模板支架搭设时,应采取设置抛撑,或设置连墙件与周边构件连接,以抵抗水平荷载的影响。4、模板支架的整体高宽比不应大于5。5、模板支撑架应根据施工荷载组配横杆及选择步距,根据支撑高度选择组配立杆、可调托撑及可调底座。6、模板支撑架高度超过4m时,应在四周拐角处设置专用斜杆或四面设置八字斜杆,并在每排每列设置一组通高十字撑或专用斜杆。本工程拟用扣件脚手架钢管设置剪刀撑进行加固,纵向每隔一排设置一道竖向剪刀撑,每间隔两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六、模板支架的搭设1、施工准备(1)支模架搭设前,工程技术负责人应按照施工方案要求向项目部管理人员、搭设班组全体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安全交底。(2)在模板支架搭设前需在底板上先弹出支撑架的纵横方向位置线并进行抄平。(3)对钢管、扣件、碗扣等进行检查验收,严禁使用不合格产品。(4)模板支架搭设前需将场地杂物清除,平整场地并使排水畅通。2、碗扣件式钢管架的搭设要求(1)模板支架搭设应按立杆、横杆、斜杆的顺序逐层搭设,每次上升高度不大于3%底层水平框架的纵向直线度应WL/200;横杆间水平度应WL/400。每步的纵、横向水平杆应双向拉通。支架全高的垂直度应小于L/500;最大允许偏差应小于100nlln。(2)模板支架的搭设应分阶段进行,搭设后必须经检查验收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3)采用钢管扣件作加固件、斜撑应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的有关规定。(4)支架搭设到顶时,应组织技术、安全、施工人员对整个架体结构进行全面的检查和验收,及时解决存在的结构缺陷。(5)、树立杆、安放扫地杆根据支模架立杆的设计位置放线后,即可安放立杆垫座,并树立杆。支模架底层的立杆应选用1.2米和1.8米两种不同长度的立杆互相交错参差布置,使立杆的上端不在同一平面内,接头错开,到架子顶部时再分别采用1.8米和1.2米两种长度的立杆接长。在树立杆时,应及时设置扫地杆,将所树立杆连成一整体,以保证架子整体的稳定。(6)、安装底层横杆将横杆接头插入立杆的下碗扣内,然后将上碗扣沿限位销扣下,并顺时针旋转,靠上碗扣螺栓旋面使之限位销顶紧,将横杆与立杆牢固的连在一起,形成框架结构。碗扣式钢管支模架底层的第一步搭设十分关键,因此要严格控制搭设质量,当组装完第一步横杆后,应进行检查。(7)、接立杆立杆的接长是靠焊于立杆顶部的连接管承插而成。立杆插入后,使上部立杆底端连接孔同下部立杆顶部连接孔对齐,插入立杆连接销锁定即可。(8)、搭设基本要求和思路支模架地基要求平整,中板孔洞采用上下层立杆贯通做法,立杆底座应用大钉固定在垫木上。立杆的接头应错开,即第一层立杆应采用长1.8In和1.2m的立杆错开布置,往上则均采用1.2In的立杆,至顶层再用两种长度的立杆找平。立杆距边墙面以65CIn为宜。立杆的垂直度应严格加以控制,控制标准为2米高度偏差Icmo支模架拼装到3层高度时,检查横杆的水平度和立杆的垂直度,并在无荷载情况下逐个地检查立杆底座有否松动或空浮情况。斜撑杆对于加强支模架的整体刚度和承载力的关系很大,应按L8m*1.8m要求设置,不应随意拆去。因操作需要暂时拆除时,必须严格控制同时拆除的根数,并随后及时装上。支撑架的横撑因使支撑架侧向受力,必须对称设置。搭设思路:立柱先浇,待顶板和侧墙施工完毕再从上往下拆除支模架。七、模板支架的检查和验收1、对使用的钢管、扣件、碗扣检查以下内容:(1)、查看钢管、扣件材料产品质量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2)、检查钢管表面的平直度,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3)、钢管必须涂有防锈漆。碗扣不得有脱焊、变形等情况。(4)、钢管表面锈蚀深度不得大于O.5mm。(5)、钢管弯曲变形,各种杆件钢管的端部弯曲不得大于5mm,立杆钢管3-4m长度的弯曲不得大于12mm、4-6.5m长度的不得大于20mm。(6)、检查扣件厂家的生产许可证、法定检测单位的测试报告和产品质量合格证。扣件的扭紧力矩抽查率不得少于80%,操作层为100%。(7)、旧扣件使用前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禁止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8)、新、旧扣件均应进行防锈处理。(9)、碗扣式脚手架进场质量检查重点:钢管壁厚、焊接质量、外观质量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可调底座和顶托丝杆直径、与螺母配合间隙及材质。2、支撑架使用中,应定期检查的内容:(1)、检查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2)、检查扣件螺栓是否松动。(3)、碗扣式脚手架立杆上碗扣必须可靠锁紧。(4)、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要求。3、模板支架验收(1)、模板支模架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验收,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和相关人员,以及监理工程师应参加模板支架的验收,高度超过8m,或跨度超过18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IOkN/nA或集中线荷载大于15kNm的模板支架,施工企业的相关部门应参加验收。(2)、基础:查看基础表面坚实平整,表面是否积水,垫板是否晃动,检查方法:观察。(3)、模板支架搭设的垂直度与水平度允许偏差见表7-3所示:表7-3模板支架搭设的垂直度与水平度允许偏差表项目允许偏差(mm)垂直度每步架H/1000及±2.0支模架整体H/600及±50水平度一跨距内水平架两端高差±L600及±3.0支模架整体±L600及土50(4)间距检查:支模架步距不得大于±20mm、纵距不得大于±50mm、横距不得大于±20mm,用钢卷尺测量。(5)扣件安装:同步立杆上两个相隔对接扣件的高差应大于500mm,用钢卷尺测量;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40-50N.m,用扭力扳手检测;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45。60。,用角尺检测。(6)模板支架验收应根据经批准的专项施工方案,检查现场实际搭设情况与方案的符合性。(7)安装后的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应采用扭力扳手检查,抽样方法应按随机分布原则进行。抽样检查数量与质量判定标准,应按表7-4确定。对高度超过8m,或跨度超过18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m2,或集中线荷载大于15kNm的模板支架,梁底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应全数检查。拧紧扭力矩未达到要求的扣件必须重新拧紧,直至满足要求。表7-4扣件拧紧抽样检查数量与质量判定标准项次检查项目安装扣件数量(个)抽检数量(个)允许的不合格数1、连接立杆与纵5190501(横)向水平杆或91150811剪刀撑的扣件;1512801312、接长立杆、纵向281500202水平杆或剪刀撑的扣件。501-1200120132003250335190519115082连接横向水平杆与1512801332纵向水平杆的扣件281500205(非主节点处)501-1200327120132005010(8)模板支架验收后应形成记录,并将验收合格牌挂于已验收的模板支架上。八、模板支架预压试验1、预压目的钢筋工程作业前,要对模板支架进行预压。模板支架预压的目的:(1)、检查支架的安全性,确保施工安全。(2)、消除地基非弹性变形和支架非弹性变形的影响,有利于结构顶板平整度。本结构模板支架体系采用满堂碗扣式脚手架(648X3.5m),结构简单,受力明确,在顶板底模板铺设完毕后,通过计算式简化受力荷载,采用工地现成的钢筋原材进行预压试验。本次预压将采用5号出入口顶板做预压试验,根据结果确定模板支架是否安全,并通过现场实际测量确定起拱尺寸,从而对今后模板支架起拱度进行改进。2、工艺流程各步骤具体操作出入口顶板模板支架预压的工艺流程如图8-1所示:(1)、铺设顶板底模板铺设好顶板底模板,将底模板顶面标高尽量调整到顶板底设计标高,同时加强对模板下各层支架的检查,确保支架底传递荷载的方木与地面不架空,支架与支架之间、支架与方木之间、支架与模板之间各相邻面接触紧密,无明显缝隙。铺设顶板底模布置观测点并记录好每点的初始标高值Hi观测卸载前各观测点标高值H3分级卸载观测卸载后各观测点标高值H4根据计算结果调整底模标高图8-1出入口顶板模板支架预压的工艺流程图(2)、布置测量标高点在顶板底模上布置沉降观测点,测点布置在底模预压加载区域两侧,每一侧设3点,图8-2出入口顶板预压试验监测点平面布置图dllJIH1布置图所示,间距为5.5米,共有6个沉降监测点,具体位置详见图8-2顶板预压试验监测点平面对这6个观测点进行初始标高测量,并将各点的初始标高值H1记入表格。(3)、加载荷重计算及加载方法荷载计算(顶板混凝土C30容重取24kN?)a现浇顶板钢筋混凝土荷载:10168kN52(2=19.55kNm2;b施工人员、设备荷载以及振捣混凝土产生的荷载:3kNm2;故常规预压压力按最不利组合N=XL2+XL4=27.6kNm2;预压部位(取均布荷载)在顶板上取一9X2米范围内进行预压试验;预压材料:9米长的932螺纹钢筋,以捆为单位,一捆虫28的螺纹钢筋(45):4.837kgm×9m×45tft=25.6kN;取20捆虫32的螺纹钢筋:25.6kN×20js=512kN;预压区域荷载:512kN18m2=28.4kNm2>N=27.6kNm2;符合试验要求。加载方式支架预压采用928的螺纹钢筋分级加载,共3次加载。第一次加至总荷载的30%,持荷2小时,第二次加至总荷载的70%,持荷2小时;第三次加至100乐持荷2小时。(4)、对加载后各测量点标高值”进行测量加载完成后,立即观测各点的标高值乩,同时做好相应的记录。(5)、测量卸载前各测量点标高值也加载完成后,每隔2小时进行一次沉降观测,直至沉降稳定后,方可卸载。并将此时各测量点标高值也记入表格。沉降稳定判断标准:连续三次测点平均沉降值不大于2mm,且所有测点沉降平均值小于LOmmo(6)、卸载卸载要求分级卸荷,卸载顺序与加载顺序相反。(7)、观测卸载后各观测点标高山卸载后测量出各测量点标高值此时就可以得出非弹性变形H七。通过预压后,可认为支架、模板、方木等材料的非弹性变形已经消除。(8)、调整底模标高卸载结束后,整理所各个阶段所观测的数据,且得出卸载前的观测数据(H3)与卸载后的观测数据(H1)的差值即为模板支架的弹性变形,预压完成后,要根据预压测量的弹性变形,调整底模的标高,以确保结构顶板底面的平整度。3、施工注意事项(1)、在进行预压试验前,应保证该段模板支架材料符合规范要求,同时在作业过程中严格按照附属结构承重支模架专项方案执行,并在自检合格的前提下,上报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预压试验;(2)、加载过程中应安排专人对支架变形情况的观测,如有异常变形,应及时通知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立即停止加载,在采取足够的加固措施后方可继续加载,以免出现重大安全事故;(3)、加载过程中的钢筋需轻吊轻放,防止冲击作用造成安全事故;(4)、预压完成后,根据支架变形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对薄弱环节进行加强,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九、出入口混凝土浇捣施工部署1、施工流水段划分、混凝土浇捣顺序、施工缝留置位置车站附属结构纵向按变形缝、诱导缝及施工缝的原则进行划分,其中5、6、7号出入口分为3段进行施工;1号出入口和1号风亭、2号出入口和8-E通道、3号出入口和2号风亭以及4号出入口和3号风亭共分为4个结构段进行施工,预留出入口分为2个结构段。每段结构分底板、出入口侧墙(立柱)、出入口顶板顺序进行浇注混凝土,其中顶板与侧墙一起浇筑,每段由下至上分层进行车站结构的施工,逐渐形成台阶形流水作业。侧墙混凝土应对称、分层浇注。顶板的混凝土由板中向两侧布料、分层浇注。2、混凝土浇捣设备车站结构施工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至施工现场,混凝土汽车输送泵输送至各个作业面,插入式捣固器振捣密实。3、混凝土浇捣注意事项(1)防止支模架产生偏心受力的措施混凝土浇捣采用由中部向两边扩展的浇筑方式,防止整个模板支撑体系偏心受力失稳。侧墙混凝土浇注过程中,两侧墙体应对称浇注,混凝土浇注面的高差不大于40cm。(2)施工荷载控制措施浇捣过程中严格控制实际施工荷载不超过设计荷载,对出现的超过最大荷载要有相应的控制措施,钢筋等材料不能在支架上方堆放;浇筑过程中,派专人检查支架和支承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和变形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十、模板支架的拆除1、准备工作(1)当混凝土达到要求的强度后,必须经单位工程负责人检查验证,确认支模架不再需要后,方可拆除。支模架拆除必须由施工现场技术负责人下达正式通知;(2)制定支模架拆除方案,并向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3)拆除前安排专人清除支模架上的材料、工具和杂物,清理地面障碍物;(4)制定详细的拆除程序;(5)拆除支模架现场应设置安全警戒区域和警告牌,并派专人看管,严禁非施工作业人员进入拆除作业区内;(6)由于拆除模板时作业面光线不够,需在每层侧墙上每20m设置一个照明灯,为工作面提供足够的照明,确保模板拆除的安全。必要时采用低压电照明。2、支模架的拆除(1)支模架的拆除顺序与搭设顺序相反,后搭的先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