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_T7684-2023大型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检测技术规范.docx
-
资源ID:991589
资源大小:144.27KB
全文页数:7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SY_T7684-2023大型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检测技术规范.docx
ICS75.200:77.040.20CCSE16SY/T76842023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大型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检测技术规范Codefortesttechniqueoflargeverticalcylindricalsteelweldedstoragetanks2023-05-26 发布202371-26实施国家能源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大型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检测技术规范CodefortesttechniqueoflargeverticalcylindricalsteelweldedstoragetanksSY/T76842023主编部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批准部门:国家能源局施行日期:2023年11月26日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北京国家能源局公告2023年第4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能源标准化管理办法,国家能源局批准新能源基地送电配置新型储能规划技术导则等310项能源行业标准(附件1)、CodeforSeismicDesignofHydropowerProjects等19项能源行业标准外文版(附件2),现予以发布。附件:1.能源行业标准目录(节选)国家能源局2023年5月26日附件能源行业标准目录(节选)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采标号出版机构批准日期实施日期267SY/T00692023原油稳定设计规范SY/T00692008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268SY/T00712023油气集输管道组成件选用规范SY/T00712010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269SY/T00762023天然气脱水设计规范SY/T00762008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270SY/T00812023原油热化学沉降脱水设计规范SY/T00812010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271SY/T05232023油田水处理过滤器SY/T05232008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272SY/T06102023地下水封洞库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Y/T06102008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采标号出版机构批准日期实施日期273SY/T4113.102023管道防腐层性能试验方法第10部分:冲击强度测试SY/T00671999SY/T00402013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274SY/T4113.112023管道防腐层性能试验方法第11部分:漏点检测SY/T00631999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275SY/T4113.122023管道防腐层性能试验方法第12部分:耐水浸泡SY/T00642000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276SY/T41252023钢质管道焊接规程SY/T41252013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277SY/T53332023钻井工程设计规范SY/T53332012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278SY/T5374.22023固井作业规程第2部分:特殊固井SY/T5374.22006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279SY/T54122023下套管作业规程SY/T54122016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采标号出版机构批准日期实施日期280SY/T55852023地震勘探电缆SY/T55852014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281SY/T63742023油气田生产系统经济运行规范机械采油系统SY/T63742016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282SY/T68042023海洋平台钻机设施布置要求SY/T68042010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283SY/T68412023电法勘探时频电磁仪SY/T68412011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284SY/T68482023地下储气库设计规范SY/T68482012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285SY/T69662023输油气管道工程安全仪表系统设计规范SY/T69662013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286SY/T69672023油气管道数字化系统设计规范SY/T69672013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采标号出版机构批准日期实施日期287SY/T70222023油气输送管道工程顶管法隧道穿越设计规范SY/T70222014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288SY/T70232023油气输送管道工程盾构法隧道穿越设计规范SY/T70232014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289SY/T73192023气田生产系统节能监测规范SY/T73192016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290SY/T7675.12023注入气一地层流体相态物性测试方法第1部分:注气膨胀实验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291SY/T76762023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全自动超声检测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292SY/T76772023湿陷性黄土地区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规范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293SY/T76782023二氧化碳驱油田站内工艺管道施工技术规范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294SY/T76792023二氧化碳驱油田集输管道施工技术规范295SY/T76802023石油类污染场地岩土工程勘察与修复技术规范296SY/T76812023油气田生产系统经济运行规范注汽系统297SY/T76822023高含水油泥脱水干化及污染控制技术规范298SY/T76832023液化天然气带压密封技术规范299SY/T76842023大型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检测技术规范300SY/T76852023陆地节点地震仪代替标准采标号出版机构批准日期实施日期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代替标准采标号出版机构批准日期实施日期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301SY/T76862023储气库库存评价技术规范302SY/T76872023气藏型储气库动态分析技术规范303SY/T76882023气藏型储气库老井封堵技术规范304SY/T76892023盐穴储气库腔体设计技术要求305SY/T76902023盐穴储气库造腔工程技术要求306SY/T76912023盐穴型储气库地面工程设计规范307SY/T76922023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海洋钻井隔水管检验、修理与再制造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采标号出版机构批准日期实施日期308SY/T76932023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防喷器胶芯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309SY/T76942023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盖例的的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310SY/T76952023石油工业标准化文件的俄文译本通用表述石油工业出版社2)2023-11-26根据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下达2020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及外文版翻译计划的通知(国能综通科技(2020)106号)的要求,本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本规范共分9章和2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储罐沉降观测、储罐罐底检测、储罐罐壁检测、储罐罐顶检测、储罐附件检测等。本规范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管理,由石油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工程建设专业标准化委员会负责日常管理,由中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至中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南开街96号,邮政编码:116045),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规范主编单位:中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本规范参编单位:管网集团(徐州)管道检验检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有限公司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王晓霖石磊马云修周立国赵亚通亮李健文IJ保余杨凯赵然程万洲朱喜平贾占鹏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梁桂海赵彦修李宏斌杨拥军徐卓曹海平吴建中杜亮坡向苍义夏吉龙庞鑫峰方显彬张硕1 总则12 术语23 基本规定34 储罐沉降观测54.1 建设期观测54.2 在线观测64.3 开罐观测74.4 修理后观测85 储罐罐底检测95.1 建设期检测95.2 在线检测105.3 开罐检测115.4 修理后检测126 储罐罐壁检测136.1 建设期检测136.2 在线检测166.3 开罐检测166.4 修理后检测177 储罐罐顶检测207.1 固定顶检测207.2 浮顶检测218 储罐附件检测258.1 呼吸阀、阻火器258.2 液压安全阀258.3 自动通气阀258.4 密封装置258.5 导向及限位装置268.6 浮顶排水系统268.7 刮蜡装置268.8 转动浮梯278.9 盘梯278.10 加热盘管279检测记录和报告28附录A储罐检测内容29附录B储罐工程质量检验用计量器具表31标准用词说明33引用标准名录34附:条文说明35Contents1 Generalprovisions12 Terms23 Basicrequirement34 Observationoftanksettlement54.1 Observationduringconstruction54.2 In-serviceobservation64.3 Openedtankobservation74.4 Observationafterrepair85 Tankbottomtest95.1 Testafterconstruction95.2 In-servicetest105.3 Out-ofservicetest115.4 Testafterrepair126 Tankwalltest136.1 Testafterconstruction136.2 In-servicetest166.3 Out-of-servicetest166.4 Testafterrepair177 Tankrooftest207.1 Fixedrooftest207.2 Floatingrooftest218 Tankappurtenancestest258.1 Breathervalve,flamearrestor258.2 Hydraulicsafetyvalve258.3 Automaticbleedervent258.4 Peripheralsealsdevices258.5 Guidingdevices268.6 Primaryfloatingroofdrains268.7 Waxscrapers268.8 Rollingladder278.9 Spiralstairway278.10 Heatingcoils279 Testrecordsandreports28AppendixATestcontentofstoragetank29AppendixBListofmeteringinstrumentusedinqualitytestingofstoragetanksproject31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331.istofquotedstandards3435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o.为统一大型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检测技术要求,保证检测质量,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储存石油、石化产品及其他类似液体介质,公称容积1X1043i5xl0*m3,设计压力小于0.1MPa的新建、改建、翻建、修理的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本体及附件的检测,不适用于埋地、储存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人工制冷液体储罐的检测。1. 0.3大型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的检测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0.1在线检测in-servicetest在储罐生产运行或储存有介质的工况下实施的检测。2. 0.2开罐检测out-of-servicetest在储罐清罐后,检测人员进入罐内实施的检测。3. 0.3储罐大修majorrepairoftank边缘板、罐底与罐壁之间的大角焊缝或罐壁板经过切割重焊,浮顶经过大面积修理,更换量油管、导向管及基础整修等。3基本规定3.0.1储罐检测包括建设期检测、在线检测、开罐检测,以及修理后检测,检测内容宜包括但不限于本规范附录A所列项目。3.0.2从事储罐检测的机构应具有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与所承担工作内容相应的检测资质。3.0.3从事储罐无损检测的人员,应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TSGZ8001的有关规定进行考核,并取得市场监管部门颁发的证书,在有效期内从事相应的无损检测。3.0.4检测采用的各种检测仪器设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应经检定或校准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其不确定度等级应满足被检测项目的相关要求。常规检测仪器见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3.0.5检测机构在检测前应制订检测方案,检测方案应由检测机构授权的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检测人员应严格按照批准的检测方案进行检测工作。3.0.6下列情况的储罐应进行充水试验:1新建、改建、翻建的储罐。2开罐大修或经重大修改的储罐。3工况发生变化,经评价需要充水试验的储罐。3.0.7储罐充水试验方法、步骤、检查项目应符合设计文件和现行国家标准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施工规范GB50128的有关规定。3.0.8焊缝无损检测的内容、比例、方法,应符合设计文件或委托书的规定。3.0.9储罐测量仪表、防雷接地、消防的检测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3. 0.10检测工作结束后,检测机构应提交检测报告。3.0.11当委托方有要求时,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对运行期储罐的检测结果不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油罐操作维护修理规范SY/T5921规定的情况,应提出下列处理意见:1维修或报废。2合于使用评价。3.0.12本规范建设期和修理后储罐焊缝的相关检测仅适用于焊接完成后。3.0.13储罐附件的检测包括呼吸阀、阻火器、液压安全阀、自动通气阀、密封装置、导向及限位装置、浮顶排水系统、刮蜡装置、转动浮梯、盘梯、加热盘管等的检测。4储罐沉降观测4.1建设期观测4. 1.1储罐建造完毕后,应进行基础沉降观测,观测内容包括充水前、充水过程中、充满水后、放水后的全过程中基础标高的观测。5. 1.2储罐基础边缘沉降观测点宜在储罐环墙基础外侧布置,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观测点数量不宜低于表4.L2的规定,且沿储罐周边对称均匀布置;监测点自建北方向起始、顺时针顺序编号。表4.1.2储罐基础边缘沉降观测点布置数量储罐公称容积VS?)观测点数量(个)10000V<200001220000V<300001630000V<500002050000V<10000024100000V<15000028150000321.1.1 3储罐基础沉降观测的等级划分及精度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标准GB50026的要求。基础沉降观测网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基准点应不少于3个,且应埋设在沉降区以外稳定处。2工作基点应设在相对稳定的区域。3观测期间,应定期检查工作基点和基准点的稳定性。4.1.4 储罐充水试验及沉降观测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施工规范GB50128的有关规定执行。4.1.5 基础沉降观测宜采用水准测量、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三维激光扫描法等,其测量精度等级不应低于二等。4.1.6 对同一沉降观测项目,应符合下列要求:1采用相同的观测方法和观测路线。2使用同一观测仪器和设备。3固定检测人员。4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4.L7基础沉降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储罐基础直径方向上的沉降差,不应超过表4.L7的许可值。2支撑罐壁的基础部分不应发生沉降突变。3基础沉降稳定后,基础边缘上表面应高出设计地坪300mm以上。4沿罐壁圆周方向任意Iom弧长内的沉降差不应大于25io5基础沉降基本稳定后,正锥面坡向的基础锥面坡度不应小于0.8%o外浮顶储罐与内浮顶储罐固定顶储罐30<D400.005D0.009D40<D600.004D0.008D60<D800.003D0.007D>80<0.0025D表4.1.7储罐基础直径方向沉降差许可值任意直径方向最终沉降差允许值(m储罐内径D(m)4.2 在线观测4.2.1 新建储罐投产后3年内,应每年进行一次基础沉降观测;储罐投用3年之后,结合沉降特征和储罐大修情况进行观测。4.2.2 储罐运行过程中,如发生地震、塌方等自然灾害,或者-6-发现罐体或基础存在异常现象,应立即对基础沉降进行观测。4.2.3 运行期的储罐基础沉降观测应按本规范第4.L3条至第4.L7条的规定进行。4.2.4 若使用单位要求,可对运行期的储罐进行罐壁沉降观测,观测及评定应按现行行业标准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油罐操作维护修理规范SY/T5921的有关规定执行。4.3 开罐观测4.3.1 1储罐清罐后可进行基础沉降观测,观测时应按本规范第4.L3条至第4.L7条的规定进行。4.3.2 开罐储罐宜进行罐底沉降测量,罐底沉降观测点(图4.3.2),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罐底应选取不少于4条平均分布的直径测量线。2罐底直径方向的测点均匀布置,测点间距B不大于3m。IS4.3.2三J颗:阐!网点05罐底沉降的测点;6一罐壁;A圆周上间距,最大间距为IOm,直径数量不少于4条;B直径上测点间距,不大于3m4.3.3 罐底板下沉或凸起应满足下列公式的要求:H<15.4D1(4.3.3)式中:H底板局部沉降深度或凸起高度(mm);D1局部变形区域内切圆直径(m)。4.4 修理后观测4 .4.1储罐修理后基础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应符合本规范第4.L2条的规定。5 .4.2储罐修理后的基础沉降观测应符合设计文件或修理方案的要求,当无要求时,储罐的基础沉降观测应按本规范第4.L3条至第4.L7条的规定进行。5储罐罐底检测5.1 建设期检测5.1.1焊缝应进行外观检查,检查前应将熔渣、飞溅清理干净。表面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5.1.1 及热影响区,不应有裂纹、气孔、夹渣、弧坑和未焊满等缺陷。2对接焊缝的咬边深度,不应大于0.5mm;咬边的连续长度,不应大于100mm;焊缝两侧咬边的总长度,不应超过该焊缝长度的10%。3边缘板的厚度大于或等于IOImn时,底圈壁板与边缘板的T形接头罐内角焊缝靠罐底一侧的边缘,应平缓过渡,且不应有咬边;T形接头焊脚尺寸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4罐底对接焊缝余高应符合表5.1.1的规定。«5.1.1罐底对接焊缝的余高板屋(mm)罐底焊缝的余高(mm)12212<25W35.1.2 罐底的焊缝无损检测及严密性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所有焊缝应采用真空箱法进行严密性试验,试验负压值不应低于53kPa,无渗漏为合格。2最低标准屈服强度大于390MPa的罐底边缘板的对接焊缝,表面应进行渗透检测或磁粉检测。3厚度大于或等于IOmIn的罐底边缘板,每条对接焊缝的外端30Omm应进行射线检测;厚度小于IOmm的罐底边缘板,每9个焊工施焊的焊缝应按上述方法至少抽查一条。4底板三层钢板重叠部分的搭接接头焊缝和对接罐底板的T字焊缝焊完后,在沿三个方向各20Omm范围内,应进行渗透检测或磁粉检测。5.1.3 底圈壁板与罐底的T形接头的罐内角焊缝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罐底边缘板厚度大于或等于8mm,且底圈壁板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6mm,或标准规定的最低标准屈服强度大于390MPa的任意厚度的壁板和底板,在罐内及罐外角焊缝焊完后,应对罐内角焊缝进行磁粉检测或渗透检测。2在储罐充水试验后,应用相同方法进行复检。5.1.4 罐底板局部凹凸变形的深度不应大于变形长度的2%,且不应大于50mm,单面倾斜式罐底不应大于40mm。5.1.5 底圈壁板外表面沿径向至边缘板外缘的距离不应小于50mm,且不宜大于100mmO5.1.6 防腐涂层的检测及质量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质石油储罐防腐蚀工程技术标准GB/T50393的有关规定。5.2 在线检测5.2.1 1应目视检查罐底边缘板有无翘起,罐底板与壁板连接的角焊缝是否存在裂纹、变形、腐蚀、渗漏及其他缺陷。5.2.2 应目视检查罐底板外侧的腐蚀有无异常,底板外侧的防腐、防水保护层有无破损、脱落,基础有无倾斜、下沉、开裂。5.2.3 应目视检查罐底边缘板与基础顶面间的密封材料有无裂纹、脱胶或损坏。5.2.4 罐底板腐蚀宜采用声发射技术进行检测,声发射检测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无损检测常压金属储罐声发射检测及评价方法JB/T10764的有关规定;罐底边缘板腐蚀宜采用超声导波技术进行检测,超声导波检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损检测超声导波检测总则GB/T31211的有关规定。5.2.5 罐底板腐蚀可采用机器人进行检测。5.2.6 应测量和检验储罐阴极保护参数,罐底外壁阴极保护电位相对于饱和硫酸铜参比电极应为-85OmV1200mV0无法满足时,可采用阴极极化或去极化电位差大于100mV的保护准则判据,高温、硫酸盐还原菌、杂散电流干扰和异种金属材料耦合情况除外。5.3 开罐检测5.3.1 罐底腐蚀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罐底板检测前应进行除锈处理,达到检测要求。2罐底腐蚀宜采用漏磁检测,漏磁检测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无损检测常压金属储罐漏磁检测方法JB/T10765的有关规定。3当不具备漏磁检测条件时,经委托方同意,可采用其他技术手段进行扫描检测。5.3.2 罐底边缘板的腐蚀检测应包括罐壁外侧延伸部分的边缘板,并测量边缘板外露宽度尺寸。5.3.3 焊缝的无损检测应符合下列要求:1对罐底板与壁板内角焊缝、罐体底部与罐体相连管线的角焊缝进行不少于20%的表面无损检测,如发现超标缺陷应加倍检测,加倍后仍有超标缺陷时,应进行100%表面无损检测。2目视检查中发现裂纹或者有怀疑的部位,应在相应部位进行Io0%无损检测。3对于铁磁性材料,表面无损检测优先选用磁粉检测,罐内检测应采用荧光磁粉检测,无法实施磁粉检测的部位可采用渗透检测。5.3.4目视检查中发现罐底板焊缝有裂纹或者有怀疑的部位,应进行真空箱法试漏,不能做真空箱法试漏的应选取适宜的方法进行检测,以无渗漏为合格。5.3.5 罐底板外观检查的内容及要求应符合下列要求:1有无折角、撕裂、机械损伤。2底板及与底板相连接的内件角焊缝、垫板周边焊缝等处有无裂纹、变形、腐蚀、渗漏及其他缺陷。3排水槽有无腐蚀,有腐蚀时应进行腐蚀深度的测量。4目视检查罐底板有变形的,应进行凹凸变形量的测量。5.3.6 应检查罐内牺牲阳极的损失量。5.4修理后检测1.1.1 4.1应按设计文件和委托书的要求对修理后罐底进行检测,设计无要求时,可按本规范的规定执行。1.1.2 罐底板新的焊缝应用真空箱法进行全部长度的检验,负压值不应小于53kPa01.1.3 罐底焊缝焊完后,应进行磁粉或渗透检测。储罐充水试验后,应采用同样方法进行复检。6储罐罐壁检测6.1建设期检测6.1.1罐壁建设期的检测应包括焊缝检测与几何尺寸检测。6.1.2焊缝应进行外观检查,检查前应将熔渣、飞溅清理干净。表面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焊缝表面及热影响区,不应有裂纹、气孔、夹渣、弧坑和未焊满等缺陷。2对接焊缝的咬边深度,不应大于0.5mm;咬边的连续长度,不应大于100mm;焊缝两侧咬边的总长度,不应超过该焊缝长度的10祝罐壁钢板的最低屈服强度不大于390MPa或厚度大于25mm的低合金钢的底圈壁板纵焊缝不应存在咬边。3罐壁纵向对接焊缝不应有低于母材表面的凹陷;罐壁环向对接焊缝和罐底对接焊缝低于母材表面的凹陷深度,不应大于0.5mm;凹陷的连续长度不应大于IoOmm;凹陷的总长度不应大于该焊缝长度的10%。4罐壁应保证内表面平齐,对接接头错边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纵向焊缝:采用焊条电弧焊,当壁板厚度小于或等于IOmm时,错边量不应大于Imm;当壁板厚度大于IOmm时,错边量不应大于板厚的0.1倍,且不应大于L5mm;采用自动焊时,错边量均不应大于1mm;2)环向焊缝:采用焊条电弧焊时,当上圈壁板厚度小于或等于8mm时,任何一点的错边量均不应大于1.5mm;当上圈壁板厚度大于8mm时,任何一点的错边量均不应大于板厚的0.2倍,且不应大于2mm;采用自动焊时,错边量不应大于L5mm。5外浮顶、内浮顶储罐罐壁内侧焊缝的余高不应大于1mm,其他对接焊缝的余高应符合表6.L2的规定。表6.1.2罐壁对接焊缝的余高板厚(mm)罐壁焊缝的余高(mm)纵向环向12Wl.52.012<25W2.53.0>253.0W3.56罐壁钢板的最低标准屈服强度大于390MPa时,其表面的焊疤应在磨平后进行渗透检测或磁粉检测,无裂纹、夹渣和气孔为合格。6.1.3 罐壁钢板的最低标准屈服强度大于390MPa时,焊接完毕后应至少经过24h后再进行无损检测。6.1.4 罐壁焊缝的无损检测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检测:1纵向焊缝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底圈壁板板厚大于IOmm且小于25mm时,应从每条纵向焊缝中任取2个30Omm进行射线检测,其中一个位置应靠近底板;板厚度大于或等于25mm时,每条焊缝应进行100%射线检测。射线检测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NB/T47013.2的有关规定。2)其他各圈壁板,当板厚小于25mm时,每一焊工焊接的每种板厚,板厚差不大于Imm时可视为同等厚度,在最初焊接的3m焊缝的任意部位取30Omm进行射线检测,以后不考虑焊工人数,对每种板厚在每30m焊缝及其尾数内的任意部位取30OnIm进行射线检测;当板厚大于或等于25mm时,每条纵向焊缝应进行100%射线检测。3)以T形接头较薄板厚为准,当板厚小于或等于IOmm时,底圈壁板除本款第1)项规定外,25%的T字焊缝应进行射线检测;其他各圈壁板,按本款第2)项中射线检测部位的25%应位于T字焊缝处;当板厚大于IOmm时,全部T字焊缝应进行射线检测。2以较薄板厚为准,环向对接焊缝应在每种板厚最初焊接的3m焊缝的任意部位取30Omm进行射线检测;以较薄板厚为准,以后对于每种板厚应在每60m焊缝及其尾数内的任意部位取300mm进行射线检测。3罐壁T字焊缝检测位置应包括纵向和环向焊缝各30Omm的区域。4齐平型清扫孔组合件所在罐壁板与相邻罐壁板的对接焊缝,应100%进行射线检测。5射线检测或超声检测不合格时,缺陷的位置距离底片端部或超声检测端部不足75mm时,应在该端延伸30Omm做补充检测,延伸部位的检测结果仍不合格则应继续延伸检查。6当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0部分: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NB/T47013.10的规定时,可采用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检测部位和比例应符合本条第1款至第5款规定。6.1.5罐壁钢板的最低屈服强度大于390MPa,或厚度大于25mm的碳素钢及低合金钢罐壁上的接管角焊缝和补强板角焊缝,应在焊完后和充水试验后进行磁粉检测或渗透检测,对于需消除应力热处理的,应在热处理后,进行磁粉检测或渗透检测。铁磁性材料宜优先采用磁粉检测。6.1.6开孔的补强板焊完后,应由信号孔通入IoOkPa200kPa压缩空气,检查焊缝严密性,无渗漏为合格。6.1.7罐体组装焊接后,其几何尺寸和形状应符合下列规定:151罐体高度偏差不应大于设计高度的0.5%,且不应大于50unO2罐壁垂直度不应大于罐壁高度的0.4%,且不应大于50mmo3罐壁焊缝棱角度和罐壁的局部凹凸变形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施工规范GB50128的有关规定。4底圈壁板内表面半径的偏差,应在底圈壁板Im高处测量,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施工规范GB50128的有关规定。6.1.8抗风圈、包边角钢与罐体的焊接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6L9罐壁防腐涂层的检测及质量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质石油储罐防腐蚀工程技术标准GB/T50393的有关规定。6.2 在线检测6.2.1 应目视检查保温层的保温结构、材料破损、保护板变形和固定情况。如必须检测储罐的外壁缺陷状况时,应拆除储罐保温层。6.2.2 应目视检查储罐外壁腐蚀及渗漏情况,宜沿盘梯取点进行超声波测厚检测。当壁板厚度检测结果异常时,可采用超声导波或超声波C扫描进行检测。6.2.3 应目视检查罐壁防腐涂层外观有无蚀坑、破损、裂纹、剥离等现象。6.2.4 2.4有侧向搅拌装置的储罐应目视检查其根部焊缝有无开裂。6.2.5 应目视检查储罐整体变形、浮盘有无卡阻,对于存在问题的储罐可进行3D激光扫描检测。6.3 开罐检测6.3.1 储罐内、外壁腐蚀检测时应先进行目视检查,罐壁的重点检测区域一般在底板向上Im范围内,且宜分内外两面检查。超声波测厚的布点及检测点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检测后应计算储罐壁板的平均厚度。1检测布点:1)按排板的每块板布点。2)按每块板上的局部腐蚀的深度布点。3)点蚀布点。注:前两种情况检测每一块钢板和每一块钢板上一个腐蚀区的平均减薄量,最后一种情况检测较严重的点腐蚀深度。2检测点的数量:1)检测点的数量,在设备和人力可能的条件下,以能较准确地反映被测板的实际平均厚度为原则,根据储罐不同部位的腐蚀情况确定。2)一般情况下,一个检测区,即一块板或一块板上的一个局部腐蚀区,用超声波测厚仪检测,检测点数应不少于5个。当平均减薄量大于设计厚度的10%时,应加倍增加检测点。6.3.2 应目视检查储罐壁板的补强板、管路接口的焊接接头有无裂纹、变形、腐蚀、渗漏及其他缺陷。6.3.3 罐壁的变形检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施工规范GB50128的有关规定。6.3.4 储罐下部壁板纵焊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