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探究》论文8800字】.docx
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分析摘要居民的消费行为与消费观念对于国内经济与社会的增长均起到重要的促进意义,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消费的行为变化问题,进而在了解居民的消费变化规律与消费趋势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消费引导政策,促进居民消费需求及消费结构的合理化与升级,确保国内居民消费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改革开放;消费结构,经济AbstractThegrowthofconsumerbehaviorandconsumptionconceptforthedomesticeconomyandsocietyplaysanimportantrole,thispaperanalyzestheproblemsandchangesintheconsumerbehaviorsincethereformandopeningup,andinunderstandingthechangesofresidentsconsumptionandconsumptiontrendsonthebasisofmakingthefeasibleconsumerguidepolicy,promotetherationalizationandupgradingofconsumptionthedemandandconsumptionstructure,toensure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domesticconsumptionandeconomy.Keywords:ReformandOpening-up;ConsumptionStructure;Economics目录引言2第一章消费结构基本理论3(一)消费结构的内涵与分类31、消费结构的内涵32、消费结构的分类3(二)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41、产业结构52、收入63、价格6第二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演进6(一)改革开放各个时期我国居民的消费状况61、“双轨制”时期居民的消费状况62、1978T992年改革开放时期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73、1992年至今实行市场经济制度后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8(二)居民消费行为的发展趋势8第三章促进居民合理消费、优化消费结构的对策9(一)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促进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91、提高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及非工资性收入92、增加城镇居民的工资性收入9(二)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以适应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101、衣食品供给的调整102、住房问题的调整103、交通通信产业的调整104、医疗设施的建设11(三)倡导健康绿色消费新观念,杜绝铺张浪费不良消费习俗11结语11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消费方式发生了极其深刻而广泛的变化,这些变化分别体现在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形式、消费观念以及消费功能和地位五个方面。消费结构作为衡量消费需求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能从多方面反映消费需求的具体内容、水平、质量及居民消费需求的满足程度。进行消费结构的研究,对了解居民的消费行为、消费水平的变化,社会经济结构及经济的发展趋势都有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消费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深入研究居民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的演变过程、演变原因,对启动我国城乡居民消费需求进而拉动经济增长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本上,依据宏微观经济学、消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知识,采用统计年鉴上的历史数据,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的演变进行描述性的对比分析。第一章消费结构基本理论消费结构是消费具体内容、消费质量、消费水平及居民消费需求满足程度的反映,是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消费经济学领域的核心部分。(一)消费结构的内涵与分类1、消费结构的内涵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为了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满足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总要消费各种各样的消费资料。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所消费的各种类型消费资料的比例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就是消费结构。由于消费资料主要有实物形式和价值形式两种表现方式,故而消费资料组成的消费结构也有实物及价值这两种形式。实物形式的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具体消费的都是什么消费资料及这些消费资料的数量比例关系。价值形式的消费结构指的是人们在购买所消费的各种消费资料时,对各项消费资料货币支出的比例关系。实物形式的消费结构与价值形式的消费结构两者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前者决定了后者,后者是前者的反映。2、消费结构的分类消费结构是一个多面体,按照不同的角度、研究的不同需要,可以把消费结构分为多个种类。(1)根据恩格斯的科学归纳,可按照满足需求层次把消费资料分为生存资料、享受资料及发展资料。生存资料是指人们为了满足基本的生产、生活需要所消费的消费资料,生存资料是满足人们生存最基本的需求资料。享受资料是在人们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之后才进行的消费资料,是能给人们带来舒适、愉悦感的消费资料,是为了满足人们身心享受的消费资料,如:较高档的娱乐产品、服饰、食品等。发展资料是人们为了满足人们提高自身的体力、智力所需要的消费资料,是比生存资料、享受资料更高层次的消费资料,如:为满足发展需要而进行的教育进修、音乐陶冶、文化产品、体育用品等。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求之后,指在满足生存资料需求之后,才会进行享受资料、发展资料的消费。消费资料划分生存、享受、发展资料的界线并不明显,三者之间会相互交替、关系111尹世杰.中国消费结构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田学斌.家庭消费结构演变的制度分析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07.错综复杂。在一定时期,享受资料可能会转化为生存资料,而有的消费资料既可以作为享受资料又可以作为发展资料。故而,在实际的研究运用中,对消费资料的划分比较困难,实际操作性比较差。(2)按人们日常消费支出划分,消费资料可分为吃、穿、住、用、行等形式,这是国外常用也是我国统计局在统计上运用的划分方法。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划分,吃、穿、住、用、行又细分为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及杂项商品与服务等八大类,这八大类又可细分,如食品可细分为粮食、肉禽及其制品、蛋类、水产品、奶及奶制品等。这种划分方法有实际操作性,在统计上也比较方便,便于对不同历史时期、国家、地区、不同经济结构的比较。本文为了数据上攫取的方便,对消费结构的划分就采用国家统计局的划分法。(3)按消费品的不同内容、消费品的具体形态划分,可将消费资料分为实物消费、劳务消费及精神消费。实物消费是人们消费的有形消费资料,如人们吃的粮食、蔬菜水果、肉蛋类等,穿的衣服、使用的电器产品等等都是有形的实物消费资料。劳务消费是通过他人的劳务活动提供的消费资料,如人们去餐馆就餐、酒店住宿等服务员提供的服务,家庭请的保姆、钟点工等提供的服务,到医疗机构就医医生提供的诊疗服务等。精神消费是人们为了满足身心健康、陶冶情趣而进行的消费,更层次的精神消费对人的发展、社会进步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4)按消费结构的宏、微观分,消费结构可分为宏观消费、微观消费。宏观消费是从一个国家、社会来整体考察的消费,微观消费则从个人、单个家庭来去考察的消费。微观消费结构是宏观消费结构的组成,也是宏观消费结构的基础。(二)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但可分为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等,经济因素包括有:产业结构、居民收入水平、收入分配制度、价格等,社会因素包括:人口、民族等,文化因素则包括:社会风俗习惯等。根据我国特定的现实状况,本文着重从产业结构、收入、价格等方面分析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郭爱君,武国荣.基于AlDS模型的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动态分析UL人口与经济,2008,2:34-38,27.1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对消费结构具有决定性作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一定的产业结构,一定的产业结构又决定了消费资料生产,消费资料的生产决定了消费结构。由此,可看出产业结构对消费结构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产业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消费结构的合理与否。产业结构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具体表现为:第一,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比例关系直接影响着消费结构。农业、轻工业是消费资料的主要来源,故而,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消费结构的合理与否。改革开放前,我国有一段过度强调重工业发展而忽视轻工业、农业发展的时期,导致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比例严重失调。一方面是消费市场上的消费产品数量缺乏、种类单一,居民日常生活用品只能实行定量配给,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被大大的抑制了;另一方面是所有的人力、物力都投入去发展重工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供过于求,造物资成极大的浪费。这种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带来的是中间产品多、最终产品少、生产资料过多、消费资料匮乏,进而导致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的提高处于停滞状态。直到改革开放,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这种畸形比例关系被纠正后,我国产业结构才慢慢合理化,农业、轻工业慢慢得到发展。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带来消费市场的发展,消费结构的合理化,人们的消费水平、生活水平才得到改善。第二,产业结构对消费结构的影响还表现为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内部的比例关系。农业包括了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等,这三者的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们消费结构中的粮食、肉、蛋、奶、水产品等得结构合理与否。轻工业包括了服装生产、食品加工、家电生产等,如果服装生产业发展的比较快,那么人们对服装的消费势必更多;同样,食品加工业、家电生产业发展的比较快时,人们在食品消费中对加工食品的消费会更多,对家电产品的消费也会更多。这些都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消费结构。重工业主要是为农业、轻工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技术性的支持,间接影响着消费结构。体现为:如果重工业侧重于生产对农业提供技术支持的设备时,必然会加快农业的发展,同理,轻工业的发展也会更快。第三,新兴产业部门的出现对消费结构的影响。随着人们对科学技术不懈的研究,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带来新兴产业部门、新兴产品的不断涌现。尤其是近年来出现的互联网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人们的消费结构。相信未来新兴产业、新兴产品的不断涌现,人们的消费结构也会随之发展巨大变化。2、收入收入对消费结构的影响是最直接、最明显的。人们的收入水平直接决定着消费支出,进而影响消费结构。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杜森贝利相对收入假说、弗朗科.莫迪里阿尼的生命周期假说、米尔顿.佛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都认为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是直接的、非常重要的。在人均收入水平的不同阶段,人们对消费需求重点也会不一样。参照世界其它国家的发展历程,在人均GDP在100O美元之下时,人们的侧重于对生存资料的消费;人均GDP在3000美元之上时,人们会侧重于对享受资料、发展资料的消费;人均GDP介于1000美元与3000美元时,是居民消费结构变动最大的时期。根据陈彩娟的研究,我国在2000年至2020年间是消费结构变动最大、最频繁的时期。3、价格消费品价格水平对消费结构的影响主要通过消费品总价格水平、消费品需求价格弹性、消费品交叉价格弹性来实现。消费总价格水平对消费结构的影响表现为,在收入水平既定的情况下,消费品总体价格水平较高时产生通货膨胀,此时消费者倾向于购买可以保值的产品。消费品消费价格弹性对消费结构的影响表现为,在消费品价格升高的情况下,消费者对价格弹性小的必需品的购买并不会受到很大影响,但会减少对价格弹性大的消费品的购买量。交叉价格弹性对消费结构的影响表现为,如果某种商品的价格升高了,消费者减少对该商品及其互补品的购买,而增加其替代品的购买,从而对消费结构产生影响。第二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演进(一)改革开放各个时期我国居民的消费状况1、“双轨制”时期居民的消费状况这一时期我国居民的物质生活得到较大改善,居民的消费质量得到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得到很大改善与提高。1978年全国的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72元,而1992年这一数值提高到112733元,较1978年提高了112561元;在随后改革后的14年中,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每年提高约0.85%。这一时期的食品消费比重出现下降,自1978年至1992年间,农村食品的消费比例从6.77%下降到1992年的5.68%(共下降了10.9个百分点,其中年平均下降约0.77个百分点)。由此表明居民生活质量得到切实提高,其的消费结构得到改善;该时期对于商品性支出的比重也出现了下降,而非商品性支出比例提高,表明居民对文、教、卫生等公共物品的服务消费支出逐年增加,消费结构得到合理改善。2、1978T992年改革开放时期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居民对各类消费品的消费支出变化。首先改革开放后居民的年人均食品消费支出由78.59元(1978年),提高到820.6元(2000年),增长了9.44倍,实际的年均增长率约0.6%;农村居民的衣着消费支出比例总体出现下降的趋势,偶尔阶段性出现小幅反弹(1981、1988与1990、1996年衣着消费支出比例减少91978年到1992年国内居民的消费支出比例由12.7%减少到5.75%o其次娱乐教育文化服务与教育消费方面的支出增加,1993年比例达到了0.23%,到了2000年上升为11.18%,七年时间共上升了0.888个百分点。消费者消费心理与消费观念的变化。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心理与消费结构出现了较大改变,消费者多倾向时尚化、个性化的消费方向转型;同时居民对于突出自我、展现并张扬个性的消费要求不断增强。主要体现在:追求与众不同的商品风格,更好地展示自我气质、形象或魅力、风度等消费心理特点。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与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客群的消费习惯逐渐改变,他们往往追求并喜欢购买可体现自身身份与地位的奢侈产品,以便拉大与大众的购买能力,较好地体现自我的尊贵与品味的独特,较好地对心理虚荣心的满足。享受型与健康消费成为普遍。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得消费需求不在于仅限于满足温饱,居民消费行为开始转向重视追求享受型与健康型消费,使得市场上的各类保健食品与营养品俏销,至此居民消费的文化娱乐教育及保健养生信息的消费获得青睐与认可。居民消费结构得到改善与优化,总体而言居民消费已由过去的贫困型消费一温饱型消费一小康享受需要型消费方向发展;消费的发展性以141卢方元,鲁敏.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PanelData模型分析口.数理统计与管理,2009,28(1):122-127.及服务性需求得到升级。同时,居民消费行为已由过去以吃、穿为主的消费格局逐步转向食品、医疗、居住以及文化等多元化的消费方向。可见消费需求由原来的“普及型”朝“享受型”与“娱乐型”方向转变。3、1992年至今实行市场经济制度后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该时期居民的收入大大提高,1993年全国居民的人均年收入约1388元,2000年为3712元,同比增加了2324元(已扣除物价因素)。首先城镇居民人均的可支配收入由1993年的2578元提高到2000年的6280元,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提高约1715元;农村居民家庭的年人均纯收入由1216元提高到2254元,增加了1038元,将物价因素扣除则实际增加约532元,居民消费支出有所提高。居民在食品消费行为方面的变化:实施市场经济制度后城镇居民的食品支出现阶段性变化:1993年为提高阶段到了1997年食品消费支出则出现了下降,直到2000年又出现回升。居民衣着消费行为方面的变化:城镇居民的衣着消费支出比例下降,由1981年的1.479%降到2000年的1.001%,一共下降了4.78个百分点,年均下降0.25个百分点。此外医疗保健、交通、文化教育以及通讯等新消费热点逐渐兴起,为了较快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人们更加重视对自我智力水平的开发与提高。总之上述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体现了两个阶段性的消费结构的变化:从供给式消费一温饱型消费方向发展、由温饱型消费一小康型消费方向发展。当前国内居民的消费结构处于第二个阶段,随着居民消费观念、消费行为与经济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重视绿色环保消费与教育享受、娱乐型消费方向发展。为此催生了新的消费形势与消费热点的出现。受到扩大内需背景的影响,教育、旅游投资等热门行业通过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生的生力军。(二)居民消费行为的发展趋势居民的消费总支出逐年提升,使得消费的档次与消费的结构不断提高。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对绿色环保消费理念的重视、对消费过程的愉悦、情感需要以及审美情趣等方面的消费需要将会更加强烈。同时居民消费过程中对精神消费需要层次方面的不断增强,从感性消费需要过渡至理性消费层次。居民对发展以及享受消费资料需求远高于生存资料的消费比例。经济的发展田学斌.家庭消费结构演变的制度分析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07.使得人们更加注重自我素质的提高,因此教育、医疗、旅游等方面的消费受到关注,成为时效消费的新热点。越来越多的人将进入教育领域,使得建校费、择校费、课余补习或充电等开销比重加大;对于信息化的消费以及网络流量方面的消费也迅速增长。消费者的心理及精神消费需要层次不断增强,自高情感的需要过渡至感性消费需求层次,同时注重消费活动和自我概念间的密切关系。因此消费者进行购物时不仅仅是简单的对物品的满足,更是追求情感、精神上的满足,通过花最少的钱买到最称心的商品,消费过程也是一种休闲、心灵与情感体验的过程,进而满足其的心理需求。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网络购物的新消费购物方式,消费方式趋于追求安全化与快捷化;消费理念逐渐转向生活品质化,居民的消费心态也日趋冷静与成熟化。为此可根据居民消费结构的不同变化规律与发展趋势,政府应积极制定合理有效的产业政策,正确引导居民合理消费,促进其消费结构的合理化与升级,进一步扩大内需,保除国内居民消费并带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三章促进居民合理消费、优化消费结构的对策(一)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促进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收入水平是影响居民消费支出的最直接因素,在未来的宏观调控中,必须调整好收入分配机制,缩小居民的收入差距,以提高我国居民的最终消费率。1、提高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及非工资性收入提高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就要给农村居民创造就业条件。而给农村居民创造就业条件的最主要、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鼓励乡镇企业的发展。各级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对乡镇企业减税,为乡镇企业提供厂房用地,给乡镇企业提高金融服务等配套设施,为乡镇企业的融资提供便利。2、增加城镇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工资性收入为我国城镇居民的主要收入,它的变动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影响最大。所以,要增加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城镇居民的工资性收入是关键。各级政府部门可出台一系列提高城镇职工工资最低标准的措施,提高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另外,政府部门还可为下岗的职工提高技能培训,提高下岗工人的再就业率,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以吸纳更多的再就业工人。(二)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以适应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改革开放之后,我国逐步推行市场经济,经济发展慢慢转为以市场调节为主。1997年,我国经济正式由短缺转为供给过剩,进入买方市场阶段,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步显现,其中居民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在逐渐增加。为刺激居民消费需求,产业结构的调整要适应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针对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未来的发展趋势,企业要适当调整产品生产。1、衣食品供给的调整食品、衣着支出的变化,反映了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消费质量的提高。尤其是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居民的关注焦点,居民更注重的是食品的质量而不仅仅是价格。这也提醒供应商,未来城乡居民食品、衣着的供给应注重质的提高,注重增加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的供给,注重提供高质量、款式新颖、与国际潮流接轨的服饰。2、住房问题的调整“居者有其屋”的思想千百年来影响着我国居民,在解决了基本的温饱后,居民首先追求的是居住的满足。城乡居民的居住支出随收入水平增加而增加,预计未来城镇居民的支出比重将保持在10%左右,农村居民的支出比较保持在19%左右。由此可知,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居住支出都是城乡居民消费的一项重要支出,未来房地产业、建筑业将继续保持我国支柱产业的地位。3、交通通信产业的调整我国城乡居民交通通信无论是支出数额还是支出比重都在逐年攀升,且城乡居民交通通信消费需求的收入弹性都比较大,反映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对交通通信支出影响较大。为适应城乡居民交通通信的需求,各级政府部门应继续加强对公路、铁路等交通通信基础设施的完善,大力鼓励电子产品的开发、降低技术引进成本,为我国居民提供物美价廉的电子产品。供应商应根据居民消费需求的变化、不同阶层的消费需要,开发及提供相应的电子产品。可以肯定未来交通通讯消费将是我国居民的一项重要支出,相对应的电子、交通运输、电信等行业将成为我国的重要支柱产业。4、医疗设施的建设我国居民的医疗保健支出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教育文化娱乐服务仍是居民消费支出的重点。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城乡居民对自身的健康、生活质量更为关注,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更激发了居民对子女教育的投入,无数的补习班、兴趣班、辅导班等蜂拥而出。预计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改善,未来居民对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的支出将保持强劲增长势头。这就提醒企业,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服务行业未来的发展势头非常好,是值得进入的行业。总体而言,未来三大产业的发展是第二、三产业比重必将保持持续上升势头,尤其是第三产业,但是也不能忽视第一产业的发展,毕竟农业是所有行业的基础。(三)倡导健康绿色消费新观念,杜绝铺张浪费不良消费习俗我国人口基数大、资源人均占有量少,要及时防治陷入自我陶醉的发展陷阱,杜绝居民不良消费习俗。通过大力提倡健康绿色消费新观念,在全社会掀起健康消费、绿色消费的新浪潮,逐步优化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观念。通过电视、网络、广播、报纸网络等新旧媒体,以公益广告、知识竞赛、有奖问答等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大家宣传健康消费、绿色消费的新观念。结语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过分依赖外贸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导致我国经济极易受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我们敲响警钟,中国经济不能再过于依赖外需,理应转向内需,扩大国内需求尤其是国内居民的消费需求才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光明大道。如何扩大国内居民的消费需求,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演变的原因、演变的趋势,及影响居民消费结构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出未来居民消费的趋势,为国民经济体内的各个经济体提供有意义的借鉴。参考文献1陈燕武.消费经济一一基于计量经济学角度(第一版)M.北京: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2郭爱君,武国荣.基于AIDS模型的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动态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8,2:34-38,27.3卢方元,鲁敏.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PanelData模型分析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9,28(1):122-127.4梅洪常,王田,胡宝娣.消费增长与结构优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11.5田学斌.家庭消费结构演变的制度分析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07.6张红伟,吴瑾.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1):19-24.7赵跃杰.基于面板数据的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实证分析J.理论界,2010,1:51-52.8张书云,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6.9尹世杰,蔡德容.消费经济学原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10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5.11郑月娥.社会转型与消费革命一一中国城市消费观念的变迁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2尹世杰.中国消费结构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