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docx
《少年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少年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少年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壮年陶渊明:遥遥从羁役暂与园田疏晚年陶渊明: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少年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田园诗宗陶渊明,以冲淡隽永的诗文辞赋,躬耕南亩的身体力行,为世人熟知。很多人都知道陶渊明做过彭泽县令,更多人知道他是因为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从此终老田园。诗人李白还加以发扬写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名句。大部分人对陶渊明的了解就是从这个故事开始,但是也仅止于这个“辞官归去”的背影。陶渊明少年时,那些大英雄和大文豪们大多已经去世,后英雄时代的王谢世家也走向没落,晋室衰微,各地掌握军权的军阀林立,已出现了末世之象。在这乱世之中,陶渊明一出生
2、就在局中。陶家世代居吴地,先前在鄱阳(今九江市都昌县),后迁居沼阳(今九江),高祖父陶丹为三国时东吴的扬武将军,地位不高,曾祖陶侃是东晋赫赫有名的大人物,陶侃的母亲湛氏是中国四大贤母之一,“截发留客”一一她剪去长发换取物资来招待宾客,“封解退书”一一她退回儿子从公所得的腌鱼教育他为官清廉。在她的教导下,陶侃从寒微的温阳鱼梁小吏出身,一路东征西战,先后任武昌太守、荆州刺史,封柴桑侯、长沙郡公,官至东晋大司马,位极人臣,曾被认为有篡晋的实力和野心。但是,在晋室的中原贵族和世家眼里,陶家属于南方蛮族之一的溪族,即使功高盖世,世家贵族们常常有求于陶侃,也仍然看不起他,背后讥讽他为“溪狗”。陶侃去世之后
3、,陶氏家族的大部分人每况愈下,陶渊明的祖父还做过太守,到了他父亲就只担任过可有可无的职位“淡焉虚止,寄迹风云”(命子),不因做没做官而愠喜,性情淡泊。在陶渊明八岁时,他父亲去世,家境没落。父系一族的陶侃给陶渊明带来的影响是深刻的,陶侃以寒微出身,能掌握时局动向,这种积极的入世精神,不能不说对青年陶渊明的“猛志逸四海”有所刺激。陶侃虽然晚年过着豪奢的生活,但是他终生保持着勤劳严谨、理智节制的态度,饮酒不过度,爱惜竹头木屑,劝农课桑,爱惜劳动,曾经因为有人随便扯下没成熟的稻子而施以惩罚。在他的治下,“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陶侃惜谷对农稼的重视,对劳动的爱惜,在陶渊明身上可以说是贯穿始终的,这不
4、能否认有陶侃对他的影响。由于父亲去世得早,陶渊明和母系亲属往来较多,他的外祖父孟嘉对他的影响更为深远。陶渊明曾经为孟嘉写了一篇详细的传记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对他的生平和轶事不仅熟识,而且文章里充满了赞扬和仰慕之情。孟嘉是江夏郡人(今湖北省阳新县,与九江交界),也是吴地世族,曾祖孟宗是二十四孝之“哭竹生笋”的主人公,曾任三国时东吴的司空,与陶家应为世交。孟嘉娶陶侃的第十个女儿为妻,又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陶渊明的父亲,与陶家的关系可说是非常密切了。孟嘉的出身比陶家高,属于吴地的士族,孟嘉自身温文儒雅、襟怀淡泊,早年就“名冠州里,声传京师”(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曾任江州别驾、征西参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少年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 爱丘山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02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