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技术方案.docx
《山东省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技术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技术方案.docx(5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Q*%森林、草腐、爆地佳将每倭外耒入侵扬科普布技术方多为全面掌握我省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以下简称“林草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的基本情况,规范普查技术,指导各市做好普查工作,参照全国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技术规程,制定本技术方案。1总体目标以初步掌握的外来入侵物种为基础,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林草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查清我省森林、草原、湿地三大生态系统重点外来入侵物种的基本情况。开展外来入侵物种风险和危害评估,提出全省主要林草外来入侵物种预防及治理策略,为制定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治规划,保护森林、草原和湿地资源、维护国土生态安全,提供全面、准确、客观的基
2、础数据信息。2普查范围全省所有陆地国土上的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重点区域:自然保护地、受人为和自然干扰严重的林草生态系统、经济贸易往来和人类活动频繁地区及主要入境口岸等外来入侵物种重点分布区。3普查对象和内容3.1 普查对象在全国林草生态系统重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基础上,依据我省历年来外来入侵物种发生情况,结合文献资料记载和专家研判,形成我省林草生态系统重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59种,附件1)o各市参考中国外来入侵生物(科学出版社,2018版)和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1版),对未列入名单的物种和潜在物种进行补充,形成本市林草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名单。3.2 普查内容3.2.
3、1 林草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种类以我省林草生态系统作为主要栖息地并造成较大经济或生态损失的外来入侵物种。各市在开展普查外业调查前,形成本辖区林草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名单,报省自然资源厅备案。322寄主植物指外来入侵物种危害的植物种类(含转主寄主)。规范的中文名称和拉丁学名参照中国生物物种名录(植物卷)(在普查数据采集APP中选择,需要新录入物种的,与技术平台管理员联系)。寄主植物种类多于10种的,按照不同科、属,至少列出主要的10种。3.2.3 危害部位指寄主植物的干部、枝梢部、叶部、根部、种实等。3.2.4 分布范围指某种外来入侵物种的分布区域,以县级行政区(或相当级别单位管辖范围)为单
4、位进行统计。325发生面积指某种外来入侵物种(昆虫、植物、植物病原微生物类)达到发生起点(或外来入侵物种在某地首次发现)时,统计其在县级行政区(或相当级别单位管辖范围)范围内的分布面积。326生态系统类型指外来入侵物种所在的生态系统类型。按照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自然资办发(2020)51号)进行划分(表1)o表1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主要用地分类名称一级类型二级类型一级类型二级类型林地乔木林地草地天然牧草地竹林地人工牧草地灌木林地其他草地其他林地陆地水域河流水面湿地森林沼泽湖泊水面灌丛沼泽水库水面沼泽草地坑塘水面其他沼泽地沟渠沿海滩涂园地果园内陆滩涂茶园绿地与开
5、敞空间用地公园绿地其他园地防护绿地广场用地4普查基本流程与方法基于外来入侵物种普查信息管理系统,以人工地面调查为主要方式,通过踏查和样地调查,全面系统地获取外来入侵物种的分布数据、标本、样品及相关资料。4.1 踏查踏查以发现外来入侵物种危害为导向,通过发现危害来追溯外来入侵物种。通过线路踏查,初步确定外来入侵物种的种类、寄主植物、危害部位以及分布范围。通过在重点区域建立样地,进一步确定外来入侵物种的种类、寄主、危害、种群密度及具体分布范围等。4.1.1 踏查时间根据本地区外来入侵物种的生物学特性,踏查应选择在其发生(活动)盛期或危害症状显露期进行。4.1.2 踏查强度及密度在外来入侵物种发生(
6、活动)季节,重点区域不少于2次踏查,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踏查强度;一般区域不少于1次踏查。踏查覆盖面积应不小于实施普查区域面积的10%o踏查完成后,在普查信息管理系统中提交信息由上级管理部门审核,对踏查强度及密度指标过低的,需进行补充踏查。4.1.3 踏查方法踏查准备:踏查前,依据本区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名单,查阅历史发生资料,了解当地外来入侵物种的种类、分布和发生情况。路线规划: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根据当地主要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分布、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设计踏查路线,踏查路线要具有代表性,避免重复,且覆盖当地典型生境。可利用林区、草原区、保护地中现有的道路作为踏查交通条件,重点调查自然保护地、受
7、人为和自然干扰严重的生态系统、历史上外来入侵物种频发的区域、人类经济贸易频发地区和主要入境口岸等。踏查内容及结果上报:踏查时应注意线路两边IOom范围内各项因子的变化,踏查外来入侵物种的种类和分布,初步判断发生情况。采用普查数据采集APP记录现场发现的外来入侵物种种类、寄主植物、危害部位,拍摄外来入侵物种及危害状照片,填写生态类型等信息。具体填报内容见附件2。4.2 样地调查根据踏查结果,满足以下条件时,设立样地进行外来入侵物种详细调查:(1)发现本地区未记录或未监测过的外来入侵物种。(2)已知的外来入侵物种重点发生区域。4.2.1 设置标准满足设立条件的所有乡镇级行政区域(或相当级别单位管辖
8、范围)均应设置样地,同一生态类型至少要设置1个样地。森林区域内人工林样地累计面积原则上不应少于入侵物种寄主面积的3%。,天然林不少于0.2%。;草原和湿地区域内样地累计面积应不小于入侵物种寄主面积的0.5%。森林区域样地设置面积一般应为600m2(寒温带暖温带森林);草原(湿地)区域样地设置面积一般为Ioo-250Om2。每个样地信息填入数据采集APP中的样地模块,具体内容见样地信息登记表(附件3)。4.2.2 取样方法昆虫、植物病原微生物及植物样地调查常用样方法或样线法,两栖爬行类动物常采用样线法。样方或样线常用取样方法包括五点取样法、对角线取样法、平行线取样法、棋盘式取样法和字形取样法。根
9、据样地实际情况选择取样方法,具体取样方法见常用样地取样方法(附件4)。陆栖鸟兽类动物不采用踏查和样地调查方法,一般采用市场调查和访问调查相结合的实地走访调查方法。4.2.3 昆虫调查参照昆虫调查及标本采集制作技术规范执行(附件5)o4.2.3.1森林区域样地面积60011寄主树木的数量一般应不少于100株,随机调查不少于20株。利用数据采集APP填报调查信息。423.2草原和湿地区域样地面积2500m2,样地内设立样方或样线,样方数量不少于10个,灌丛样方面积2511草本层样方面积Im2。样线数量不少于5条,采用扫网法进行调查。利用数据采集APP填报调查信息。42.3.3辅助调查该调查方法不能
10、取代样地调查,可作为踏查的补充以及采集昆虫标本的手段之一。可利用诱虫灯、引诱剂、黄板(黄盘)诱集法、飞行阻隔器和高空吸虫塔等工具开展外来入侵昆虫调查,通过数据采集APP填报调查信息。4.2.4植物病原微生物调查具体参照植物病原微生物调查及标本采集制作技术规范(附件6)。4.2.4.1森林区域样地面积600m2,寄主树木的数量一般应不少于100株,随机调查不少于20株。枝梢、叶片、果实病害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枝梢、叶片、果实,统计感病率;干部、根部病害以植株为单位进行调查,统计健康、感病和死亡的植株数量,计算感病率。计算并统计每块样地内同一种类病害平均发病率和发生面积,利用数据采集APP填报调查信
11、息。424.2草原和湿地区域根据病害发生情况或病害类型,采用样方法或样线法。病害均匀发生区域或多种草原病害混合发生区域,采用样方法。样地面积100m2,灌丛样方面积2511数量不少于4个,草本层样方面积In?,数量不少于10个。调查样方中病害种类、寄主植物、感病位置、发病率,采集影像照片,利用数据采集APP填报调查信息。根腐病或高大寄主植物病害发生区域,采用样线法。样地面积IoOm2,样线长度IOm,数量不少于3条。记录每条样线上病害种类、寄主植物、草地类、感病位置、发病率,采集影像照片,利用数据采集APP填报调查信息。4.2.5植物调查具体参照植物调查及标本制作采集技术规范(见附件7)o4.
12、2.5.1 陆生植物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森林区域样地面积600m2,样方面积100m2,数量不少于5个。草原和湿地区域样地面积100m2,灌丛样方面积2511数量不少于4个,草本层样方面积Im2,数量不少于10个。调查样方中的入侵植物种类、种群密度(盖度)、草地类,采集影像照片,计算并统计每块样地内同一种类平均种群密度(盖度)和发生面积,利用数据采集APP填报调查信息。4.2.5.2 水生植物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不同类型的水体中样方的设置方法不同,对湖泊按水深(水陆生态交错区、沿岸带、亚沿岸带、敞水区、中央深水区),对河流分源头、上游、中游、下游、河口及附属水体进行断面采样,利用数据采集APP
13、填报调查信息。4.2.6脊椎动物调查两栖爬行动物采用样线法进行调查。根据两栖爬行动物的适宜生境类型设置样线。在山区设置200x2米的样线25条,在平原地带设置500x2米的样线13条。两栖动物样线主要设置在水陆交汇处(水线左右各1m),爬行动物样线设置路边、林缘等地,由2名调查人员平行同步完成物种和个体数量的采集,并记录相关影像信息。采用访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通过访问野生动物主管部门、动物爱好者等,确定当地是否有鸟兽外来种、种类和大致分布范围,到潜在分布区开展实地调查,利用数据采集APP对动物及其生境进行拍照、记录。相关填报内容参照动物调查数据填报表单(见附件8)。4.3 标本采集与
14、整理4.3.1 总体要求(1)调查发现的外来入侵物种种类均要采集标本(采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地内标本需按有关法规要求执行)。(2)不能现场鉴定的外来入侵物种种类,要按照各种类标本采集有关要求采集标本,记录采集信息,带回实验室鉴定(不能采集标本的尽量拍摄特征明显的影像资料)。4.3.2 昆虫标本采集调查发现的入侵昆虫均要采集标本。将所有采集到的昆虫标本,放入装有昆虫标本专用保存液的容器中,粘贴标本标签后,返回实验室后制作标本,制作成能够长期保存和便于鉴定的标本,如针插标本、液浸标本(包括无水乙醇液浸标本,以用于分子鉴定)、玻片标本等(标本采集技术规范见附件5)。4.3.3 植物病原
15、微生物标本采集调查发现的入侵植物病原微生物均要采集标本。每种类标本数不少于3份(发生危害部位)。将所有采集到的标本,放入标本夹中,粘贴标本标签后,返回实验室制作标本(标本制作规范见附件6)。4.3.4 植物标本采集4.3.4.1 陆生植物调查发现的入侵植物均要采集标本。采集标本的时候,每种植物标本都要采集一定的数量,原则上越多越好。每种入侵植物样本数量不小于3份,对于不确定的疑似入侵植物物种,应尽量多地采集样本。将所有采集到的标本,放入标本夹中,粘贴标本标签后,返回实验室制作标本(标本制作规范见附件7)。4.3.4.2 水生植物在植物花果期采集标本,采集的标本为具有全部器官的植株(包括根、茎、
16、叶、花、果)每个入侵植物样本数量不小于3份,若非花果期需采集完整植株(包括根、茎、叶)。压植物标本时沥干表面水分,整形后放入标本夹中,每天翻标本用干纸替换湿报纸,直至水生植物标本干透。如果没有花果致使无法鉴定到种一级,采集其完整植株活体及繁殖体(种子,冬芽、块茎,根茎等),带回栽培,等植株繁殖生长到有花有果时,再鉴定到种。4.3.5 陆栖脊椎动物标本采集调查发现的入侵陆栖脊椎动物均要采集标本,对标本进行编号,在标本采集现场利用数据采集APP进行拍照、记录。采集标本,采用纯酒精和福尔马林分别固定保存,粘贴标本标签后,返回实验室制作标本。制作好的标本利用数据采集APP进行拍照、信息录入。4.3.6
17、 标本采集记录与编号(1)标本采集记录采用统一格式标签,由采集人员填写,标签内容包括编号、采集时间、采集地点、寄主植物名称、经纬度信息、海拔高度、生态系统类型、采集人姓名等,将填写好的标签系在对应的标本上,同时按照标本信息登记表(附件9)具体格式在记录表上登记。(2)标本编号为15位数。第1位是标本编码前缀“S”,用以区分标本编码与其他编码;第2位是外来入侵物种类别码,第3-8位是所在县级行政区(自然保护地)划代码,第911位是所在乡镇行政区代码,第12-13位是标本采集样地流水编号,最后2位数是标本的流水编号。(3)标本编号也可通过普查系统自动生成电子标本标签,通过选择样地及标本类别,可自动
18、生成电子标本标签,现场通过手持二维码打印机直接打印不干胶标本标签,并签贴到对应的标本储存容器上。(4)同一采集时间、地点、寄主植物、采集人姓名,采集同一种外来入侵物种,不论数量多少,均使用同一编号。4.3.7 标本鉴定标本鉴定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于野外采集的标本,根据形态特征或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对于尚不具备明显特征的幼虫、蛹或病原微生物等,可通过饲养或实验室培养获得鉴定特征后进行种类鉴定。对无法确定的外来入侵物种种类或者寄主植物种类,应及时送至省专家组鉴定,或通过普查系统进行专家远程咨询鉴定。省专家组不能鉴定的外来入侵物种种类或者寄主植物种类,按技术要求送至国家林草局指定的
19、鉴定机构鉴定。4.4 影像拍摄与整理4.4.1 拍摄要求现场调查时,可利用普查数据采集APP内置的图片采集功能进行影像采集和上传,手机拍摄的影像资料可作为工作过程证明材料和外来入侵物种鉴定参考材料。如手机拍摄的影像在分辨率和清晰度等方面可能不满足鉴定需要,鉴定所需的影像资料要用高清数码相机(或单反相机)和数码摄像机拍摄。数码相机应具备微距功能,照片统一采用JPG格式,像素在Iooo万以上;数码摄像机统一采用PAL制式。影像作品要特征突出、图像清晰、色彩正确。现场拍摄采集影像时,需同时拍摄踏查点或样方编号记录卡信息,便于进行影像资料整理。4.4.2 影像资料整理4.4.2.1 命名对野外拍摄的影
20、像资料按外来入侵物种种类进行整理,每种类单独建立文件夹(若为昆虫,文件夹内再区分雌成虫、雄成虫、幼虫、蛹、卵、危害状等文件夹进行归类)。影像资料命名规则为:调查样地编号+入侵物种名称+图片序号,每种类影像资料名称要严格按照命名规则进行命名。442.2保存与上传命名后的影像资料,按照调查日期或其他排列方式存储在电脑中,通过普查系统后台进行批量上传。5普查结果报送与审核5.1 报送方式及内容1 .1.1报送方式县级普查实施机构以乡镇行政区为单位统计汇总普查数据,并通过数据采集APP上报,内容包括路线踏查记录、样地调查记录、标本采集及鉴定记录、影像资料等。普查数据采取逐级上报和审核方式,以县级为单位
21、逐级上报,省级审核汇总后上报至国家级审核。5 .L2报送内容5.1.2.1标本、影像资料所有的外来入侵物种标本和影像资料,每种2套上交至省自然资源厅野生动植物保护站。昆虫标本按有关数量要求上交。5.L2.2普查汇总结果所有汇总结果均通过数据采集APP上报,形成标准规范的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报告。5.1.2.3工作总结和技术报告工作总结主要内容包括:普查的组织形式、保障措施、主要做法、问题和建议等;技术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各地的自然生态系统概况、普查范围与对象、普查技术方法(新技术应用情况)、普查结果以及重要发现,对重要的普查种类进行风险性分析和评估,并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等。市级工作总结和技术报告
22、按时上报省自然资源厅。5.L3结果审核审核内容包括任务审核和数据审核两部分。5.L3.1任务审核通过普查信息系统进行任务审核。县级机构对已执行的普查任务进行审核,包括踏查路线完成率、样地调查任务完成率、标本采集任务完成率等。市级和省级负责对下一级任务审核结果按照一定的抽查比例进行抽查审核。5.L3.2数据审核普查专家组对所有县级行政区(自然保护地)普查数据进行逐一审核,主要审核样地设置的规范性、调查方法的标准性、调查数据和结果记录的准确性以及现场影像照片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符合要求的审核通过,不符合要求提出修改意见并返回数据条段。Q/芯森林单质慌地住势多饯重点外耒入便物神名单序号种类拉丁名物种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森林 草原 湿地 生态系统 外来 入侵 物种 普查 技术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03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