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林地分等技术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林地分等技术方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山东省林地分等技术方案2022年6月一、工作目标与任务1(一)工作目标1(二)工作任务1二、工作依据2(一)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2(二)技术依据3三、技术原则4(一)综合分析原则4(二)主导因素原则4(三)定量定性相结合原则4(四)可行性原则4(五)统筹协调原则4四、技术路线与方法4(一)时点4(二)工作底图5(三)技术路线5(四)技术方法7五、技术过程与内容7(一)资料收集与整理7(二)分等指标体系构建9(三)指标等级划分标准10(四)指标权重确定11(五)基础数据处理12(六)等别初步划分16(七)分等结果校验17(八)分等成果编制18(九)市级汇总平衡18(十)省级汇总核查18(十一)省级
2、汇总平衡19(十二)协助国家级林地等别划分19六、分等成果内容和要求20(一)成果编绘内容20(二)成果编绘要求21七、附件27附件128附件230附件333附件435按照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度自然资源评价评估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213号)要求,根据自然资源分等定级通则(TD/T1060-2021).林地分等定级技术规范(T/CREVA3101-2021)等技术规程和标准,结合我省林地资源数量、分布、质量等情况,制定本技术方案。一、工作目标与任务(一)工作目标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及最新年度变更调查数据为底图,辅以森林调查监测数据,以自然资源分等定级通则(TD/T106
3、0-2021)及有关技术规程和标准为依据,按照“统一部署、省级指导、市级审核汇总、县级实施”的工作模式,开展山东省林地分等工作,为保护和合理利用林地资源提供技术支撑。(二)工作任务本次林地分等范围为山东省2020年国土变更调查范围内的现状林地图斑,主要包括以下任务:1 .以林地分等定级技术规范为依据,确定林地分等分区,以2020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数据的林地现状图斑作为分等单元,形成林地分等工作底图。2 .省级部署指导,市级汇总、县级开展资料收集整理和外业补充调查工作,以分等单元为基础,建立县级林地因素指标基础数据库。3 .根据调查资料,结合专家论证,省级建立林地分等因素指标体系,确定各因素指标权
4、重和分等指标等级划分分值标准。4 .以县(市区)为基本单位开展分等评价,评定林地分等等别,建立林地分等数据库,编制林地分等报告成果。5 .在县级林地分等成果市级审核、省级校核平衡的基础上,按照自然资源部汇总要求和省级汇总思路,开展林地分等成果省级汇总,完成省级汇总成果的编制及成果数据库建设。二、工作依据(一)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256号);3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5 .国务院关于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
5、用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82号);6 .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7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度自然资源评价评估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213号);8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051号);9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做好2022年度自然资源评价评估有关工作的通知(鲁自然资字202275号)。(二)技术依据1.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TD/T1055-2019);10 自然资源分等定级通则(D/T1060-2021);11 林地分等定级技术规范(T/CREVA3101-
6、2021);12 全国林地分等定级技术方案(指引)。13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GB/T26424-2010);14 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2014);15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LYzT2407-2015);三、技术原则(一)综合分析原则林地等别是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建立指标体系和选取因子时应充分反应林地的自然属性。(二)主导因素原则林地分等重点分析对林地自然质量有重要影响的因素,突出主导因素的影响。(三)定量定性相结合原则林地分等以定量评价为主,对现阶段难以量化的因素进行必要的定性分析,将定性分析的结果进行量化,提高工作精度。(四)可行性原则林地分等应考虑指标获取
7、的可行性,优先利用已有的调查成果和监测数据,采用现有成果中的指标或经过简单处理可获取的指标构建林地质量评价体系。(五)统筹协调原则按照“统一部署、省级指导、市级审核汇总、县级实施”的工作模式,在省自然资源厅的统筹协调下,各县市有序完成林地分等工作。四、技术路线与方法(一)时点本次林地分等时点为2020年12月31日。(二)工作底图本次林地分等评价底图采用2020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数据。(三)技术路线1 ,确定自然资源分区2 .分等指标体系建立3 .分等单元划分4 .指标权重的确定5 .资料收集与外业补充调查6 .资料整理与指标量化7 .省级初步等别划分8 .等别验证、调整与确定9 .确定国家级林
8、地分等成果(标准化处理)国土朝 薇资科利用 变更侬 数据区础窗4理与分析工作准备森林资 源一类 顺成 果资料菽林资料 二妁哨 成果资料生合评图1林地分等技术路线图(四)技术方法采用因素法进行林地分等。以县(市区)为基本单位,采用省统一的指标体系和指标权重开展分等评价。五、技术过程与内容(一)资料收集与整理1 .资料收集(1)基本资料:包括2020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数据库、林草生态综合监测数据库工作成果资料、全国土壤普查成果资料等;(2)图件资料: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图、行政区划图、地形图、林地专项规划图及其他相关图件;(3)要素资料:主要包括气候资料(近30年的年均降水量、年均气温等的平均值);地形
9、地貌资料(海拔、坡度、坡位、地貌类型等);土壤资料(层厚度等级、腐殖质厚度、土壤质地等);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等)。详见附件L2 .资料整理收集最新的成果资料并整理,收集时限原则上为3年,最多不超过5年。工作资料的整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对现有资料数据,根据自然资源分等定级分区,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统一编码和分类;(2)对不能满足分等工作要求的资料,做好记录,以便进行外业调查;(3)现有资料数据要妥善保管,在分等工作结束后汇编成册,存入档案;(4)对分等数据进行整理,按照分等的工作需要,逐项分析分等单元的各项指标及分等指数;(5)资料数据有多个来源的,经实地验证后,选择精确度相对较
10、高的。3 .建立基础数据库将收集的数据资料、矢量图层以及各县(市区)上报的调查成果进行分类整理后,按照各指标因子录入数据库,建立林地分等资料基础数据库。4 .外业补充调查(1)调查范围2020年度国土变更调查的林地图斑。(2)调查内容调查现状林地基本情况。收集不能从数据库中直接获取的分等指标,或不能满足林地分等需求的指标。调查的评价成果作为分等结果的检验依据。(3)调查方案设计调查方案内容包括经费预算、组织和人员安排、调查时间和路线设计、调查内容、外业调查表设计、样地(样方)设置、外业调查标准、保障措施等。(4)外业调查按照实际情况填写样点号、样方类别、样方地点、经度、纬度、坡度、有效土层厚度
11、、腐殖质厚度、生物多样性等,外业调查表格见附件2。布设样点可选择新设样点或选择林草综合监测固定样点。选择林草综合监测固定样点按照评分标准,可直接进行分值判断。新布设样点样地调查方式参考国家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技术规程,各指标分值判断标准与调查方式详见全国林地分等定级技术指引附录3。(5)调查报告编写调查报告涉及调查背景、调查目的、调查内容、调查对象和区域、调查路线设计与选择、调查方法和方式的选择、调查资料整理和分析(资料整理、编码、数据分析与录入等)、样地(样方)数量、样地(样方)基本情况描述、样地分析、归纳总结、建议等内容。(二)分等指标体系构建根据全国林地分等定级分区结合山东省分区的特点,
12、结合基础资料可获取程度,林地分等指标体系主要考虑气候因子(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土壤因子(土层厚度、腐殖质厚度和土壤质地)、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和地貌类型)和生物多样性因子,确定分等指标体系。详见表Io表1山东省林地分等指标体系表因素因子分等指标选择要求自然因素气候因子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土壤因子土层厚度腐殖质厚度土壤质地I形貌地地海拔2坡度坡位3地貌类型3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注1:山东土地广袤,土壤大体可分为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盐碱土、水稻土等六大类型。因此将土壤质地纳入分等指标体系。注2:山东境内中部山地突起,西南、西北低洼平坦,东部缓丘起伏,形成以山地丘陵为骨架、平原
13、盆地交错环列其间的地形大势。全省最高点为泰山主峰海拔1532.7米,最低点为黄河三角洲一般海拔210米,海拔落差较大,因此将海拔纳入分等指标体系。注3:山东境内地貌复杂,大体可分为平原、台地、丘陵、山地等基本地貌类型,平原面积占全省面积的65.56%,主要分布在鲁西北地区和鲁西南局部地区。台地面积占全省面枳4.46%,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丘陵面积占全省面积15.39%,主要分布在东部、鲁西南局部地区。山地面积占全省面积14.59%,主要分布在鲁中地区和鲁西南局部地区。因此将坡位、地貌类型纳入分等指标体系。(三)指标等级划分标准山东省为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区,指标分值量化标准参考技术规范表C.4(
14、见表2)。表2山东省林地分等指标等级划分标准及其分值表指标等级值100分8份60分40分20分年均气温(C)14.012.0-14.010.0-12.08.0-10.08.0年均降水量(mm)1200IOoO1200800-1000600-8005.0-2.05.0-2.0土壤质地壤土砂壤土、黏壤土砂质土黏质土砾质土海拔(m)1200-2900100-1200,290080-100408040坡度()35地貌类型平原丘陵低山中山高山、极高山坡位平地谷下中上、脊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完整结构-较完整结构-简单结构注1:表中的表示该分值下的某项指标不参与打分;如)上不含。下同。注2:表中指标等级划
15、分标准为一般规律,特殊情况造成5的,可在初步分等后依实际情况对分等结果再做调整。下同。匕明确规定,则中等结果与实际分级界限下含情况相差较大(四)指标权重确定采用特尔斐法对各因素进行多轮次的专家打分,并按公示计算权重值:Wi=Ei100”第i个因素或因子的权重;Ei第i个因素或因子经过多轮打分后的均值。实施要求:1 .专家应是熟悉当地林地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有关行业的技术、管理专家及高层次决策者,专家总体权威程度较高,总数为25人;2 .专家打分应根据相应工作的背景材料和打分说明进行,并在不协商的情况下独立打分;3 .打分轮次为2轮;4 .指标总分为100,打分分值区间为O-IO0;5 .各
16、专家打出同一项指标的分数求和,除以专家人数,得出该指标平均值;6 .平均值除以100转化为权重。林地分等指标权重见表3。表3山东省林地分等指标权重表因素因子权重分等指标权重自然因气候因子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土壤因子土层厚度腐殖质厚度土壤质地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地貌类型坡位生物因子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注:为提高全国分等成果的可比性,参考林地分等定级技术规范(T/CREVA3101-2021)附录E内容,结合山东省实际情况,由省厅采用特尔斐法对各因素进行多轮次的专家打分,统一确定山东省林地分等指标权重。(五)基础数据处理1.分等分区确定按照林地分等定级技术规范,全国划分为8个分区,山东属于暖温带湿润、
17、半湿润区,按照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区的林地分等指标等级划分标准及其分值表。2 .分等单元和分等工作底图本次林地分等采用2020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数据中的现状林地图斑,比例尺为1:5000,提取林地现状图斑作为县级林地分等单元,形成1:5000的县级林地分等工作底图。3 .分等因素因子属性数据获取林地分等指标量化方法如表4、表5所示。表4山东省林地分等指标来源与处理评价指标数据来源数据类型处理技术方法年均气温气象站气象数据90个国家级站点矢量图年平均气温Excel表年平均气温点要素生成。以站点名为连接字段,在ArCGlS中通过字段连接工具,气象站点图连接excel中的年平均气温属性。生成年均气温连续
18、表面。采用克里金插值方法或者IDW方法对年平均气温进行插值。分等单元年均气温提取。运用区域统计工具,以分等单元为统计对象,平均气温为输入栅格,用面积加权法获取分等单元的年平均气温。A等单元年平均Gia分值赋值。按照年平均气温指标分级分数标准,运用重分类工具中对年平均气温栅格图进行重分类赋分值。年均降水量气象站气象数据90个国家级站点矢量图年平均气温Excel表年均降水就点要素生成.以站点名为连接字段,通过字段连接工具,气象站点图连接excel中的年均降水量属性。生成年均降水量连续表面栅格数据。采用克里金插值方法或者IDW方法对年均降水量进行插值。分等单元年均降水量提取。运用区域统计工具,以分等
19、单元为统计对象,年均降水量为输入栅格,用面积加权法获取分等单元的年均降水量。分等单元年均降水量分值赋值。按照年均降水量指标分级分数标准,在ArcGIS运用重分类工具中对年均降水量栅格图进行重分类赋分值。坡度林草生态综合监测成果矢量面数据以分等单元为目标要素,林草生态综合监测林地图斑为连接要素,采用相交匹配关系进行空间连接。对于“三调”中新增的林地图斑,根据近邻赋值原则,基于CLoSEST匹配连接要素中与目标要素最近的要素,从而获取新增图斑的坡度属性。层度级土厚等林草生态综合监测成果矢量面数据分等单元土层厚度属性获取。以分等单元为目标要素,林草生态综合监测林地图斑为连接要素,采用相交匹配关系进行
20、空间连接。对于三调中新增的林地图斑,根据近邻赋值原则,基于CLoSEST匹配连接要素中与目标要素最近的要素,从而获取新增图斑的土层厚度。分等单元土层厚度分值赋值。根据土层厚度指标分级分数标准进行分值赋值。评价指标数据来源数据类型处理技术方法殖厚度腐质废林草生态综合监测成果矢量面数据多因子解译(见表5);叠加分析。物样群结勾生多性落木林草生态综合监测成果矢量面数据以分等单元为目标要素,林草生态综合监测林地图斑为连接要素,采用相交匹配关系进行空间连接。对于“三调”中新增的林地图斑,根据近邻赋值原则,基于CLoSEST匹配连接要素中与目标要素最近的要素,从而获取新增图斑的群落结构。地貌类型林草生态综
21、合监测成果矢量面数据与土层厚度赋值方法一样坡位林草生态综合监测成果矢量面数据与土层厚度赋值方法一样表5山东省林地分等腐殖质厚度、生物多样性指标多因子解译模型指标要素权重腐殖质厚度土层厚度坡度起源年均降水量林木种类腐殖质厚度用叠加法,将土层厚度、坡度、起源、年均降水量、林木种类的得分乘以各指标权重进行加和。(六)等别初步划分1 .计算分等单元分值根据所在区域的指标等级划分标准,计算各分等单元分值。采用多因素加权求和法计算分等单元分值,其公示如下:nPi=2的X%JPi第i个分等单元的分值;%第j个分等指标的权重;Pij第i个分等单元内第j个分等指标的分值;n分等指标数量。2 .划分等别根据林地分
22、等单元分值,采用等间距法进行林地等别的初步划分。山东省林地分等拟划分为8-10个等别。具体划分标准在全省分等单元分值初步汇总后,根据单元分值分布情况,由全省统一确定。(七)分等结果校验1 .校验内容对初步确定的分等单元分值,通过总体分析和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校验。校验内容包括分等指标及权重、分等指标等级标准及其分值表、分等单元分值、初步分等结果等。内业校验:校验方法:拓扑检查,叠加分析。检查分等单元是否出现重叠、交叉、几何错误等,避免对最终结果的影响和干扰,以及异常数据的检查。林地面积数据结果以三调面积为准,比对分等数据库和原调查数据库,分析分等数据库中的林地面积是否有异常变化,对变化异常情况进
23、行重点核查。外业校验:校验方法:随机抽样原则上,县级单位全覆盖,县级等别全覆盖。具体方法参照全国林地分等定级技术指引附录3。2 .单元分值调整与确定林地分等单元分值的高低与林地自然质量相对优劣的对应关系基本一致。对于需要调整等别的成果分等单元,按照分等程序重新计算,重点审查分等过程中可能造成的错误。对调整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并与原有计算资料一并整理,归入档案。经校验合格后作为林地分等结果。林地等别的调整与确定应在验证的基础上进行,除符合林地分等相关原则外,还应考虑管理需要。(八)分等成果编制分等成果编制按照林地分等定级技术规范和全国林地分等定级技术指引要求,编制完成县级林地分等成果。详见第六部分
24、成果编制要求。(九)市级汇总平衡市级自然资源部门组织对县级林地分等调查评价成果进行检查和汇总,在全面检查县级自检记录的基础上,重点检查林地分等调查评价成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形成市级检查报告报送省级检查。全县、全市林地分等结果与控制单元评价结果相比差异较大的,要系统分析其原因,并附专家论证意见。(十)省级汇总核查省级自然资源部门组织对林地分等调查评价成果进行全面检查,以确保全省成果整体质量。省级成果在完整性和规范性检查的基础上,重点检查成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根据室内作业、室外作业检查结果,组织成果整改,编写省级检查报告,并将整改后的成果及检查记录一并报送。全省林地分等结果与控制单元评价结果相比差
25、异较大的,要系统分析其原因,并附专家论证意见。省级自然资源部门组织对整改成果进行复核,对复核不通过的,组织专家队伍,通过室内作业、室外实地核查等方式,对林地分等调查评价成果进行修正,并反馈各地予以确认。(十一)省级汇总平衡总结评估全省县级林地分等工作,组织开展县级评价成果多尺度、多视角汇总分析,梳理评价工作组织实施、技术指导、重要参数制定、因素因子数据处理、分等成果核查、数据库建设等内容,总结提炼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整理形成上报国家的数据库、成果报告和专题图件等。(十二)协助国家级林地等别划分根据国家技术指导组确定的八大分区各指标分数标准化参数,采用极差标准化法划分国家级林地等别。极差标准化
26、法:Xtj-XtminAij=XiTtiCLX-Xinin.Aij第j个定级单元第i个指标的标准化系数;Xij第j个定级单元第i个指标的值;ximin所有定级单元中第i个指标的最小值;ximax所有定级单元中第i个指标的最大值。使用分等单元的标准化分值,采用等间距法,划分林地等别。全国林地等别数量不超过10个,一等为最优。表6国家级林地等别划分标准等别林地等别分值划分10.9,120.8,0.9)30.7,0.8)40.6,0.7)50.5,0.6)60.4,0.5)70.3,0.4)80.2,0.3)90.1,0.2)IO|0,0.1)六、分等成果内容和要求(一)成果编绘内容林地分等成果主要
27、包括文本成果、图件成果、数据成果、基础资料汇编。1 .文本成果包括前期的实施方案、技术方案、调查方案,中期的调查报告、后期的工作报告、技术报告、基础资料汇编。2 .图件成果林地分等成果图件包括中间成果图和最终成果图,其中,中间成果图为林地分等单元等图件,最终成果图为林地等别分布图。3 .数据成果数据成果主要包括结果汇总表、数据库、其他相关成果数据表。4 .基础资料汇编林地分等基础资料汇编包括以下内容:基本参数表、指标权重表、原始数据与资料,中间成果资料,相关工作文件、技术文件等。采用计算机技术开展林地分等工作,需要将基础资料信息数据库中的内容作为基础资料进行整理,在基础资料汇编中设专门篇幅加以
28、说明。(二)成果编绘要求1 .文本成果编绘要求(1)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分等区域和范围;2)工作程序和方法;3)技术路线和基础资料;4)组织领导和人员安排;5)工作进度和经费预算;6)预期成果。(2)技术方案技术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分等区域和范围;2)分等方法;3)分等单元、分等指标及权重的确定方法;4)等别级别划分方法、分等成果检验与调整的方法;5)其他需要说明的技术问题等;6)预期成果等。(3)调查方案调查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调查区域和范围;2)调查程序和方法;3)调查路线和基础资料;4)调查内容和样地(样方)设置;5)组织领导和人员安排;6)调查
29、进度和经费预算;7)预期成果。(4)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调查区域和范围;2)调查程序和方法;3)调查路线和基础资料;4)调查内容和样地(样方)设置;5)组织领导和人员安排;6)样地(样方)基本情况描述与分析;7)归纳总结和建议。(5)工作报告工作报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林地分等工作报告应反映分等工作过程,包括分等工作的目的、任务、工作依据、人员组成、工作进度、资料收集与整理、技术运用、经费开支、经验教训、问题与对策、分等成果应用建议等。(6)技术报告技术报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分等所在区域的自然、经济、社会概况;2)分等方法;3)分等单元、指标及权重的确定方法、等
30、别划分方法、分等成果检验与调整的方法,其他需要说明的技术问题等;4)分等结果及其分析,包括等别分布特点及规律、地域组合特点、差异原因、林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5)分等成果应用分析。2 .图件成果编绘要求成果图件采用jpg文件格式,分辨率要求在300dpi以上,可不带坐标信息(若带坐标信息应符合图件成果编绘要求)。文件名称按照“行政区代码+行政区名称+序号+图件名称Jpg”的规则命名。其中,行政区划代码为6位;序号为2位数字码,不足2位前面补0。分等定级图件采用jpg文件格式。(1)数学基础1)坐标系统: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2)地图投影与分带: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采
31、用国家标准分带;3)高程基准:1985国家高程基准;4)比例尺:原则上与最新的全国国土(自然资源)调查成果图的比例尺保持一致,可根据管理需要确定。(2)上图要素需能直观反映不同等别、级别林地的分布、面积等状况。1)行政界限。制图区域内表达到县级、乡级、村级行政界线,制图区外表达到省、市或区(县)行政边界线,边境城市营注明国境线;2)政府驻地。制图区表达到区(县)或乡(镇)级政府驻地,制图区外表达到省、市或区(县)级政府驻地;3)其他地物。根据区域情况可表达水系、道路交通网、海岸线等其他重要地物。(3)注记1)注记内容a.市(地)、县(区卜乡(镇)政府驻地名称;b.铁路(及不同通达地的通达地名)
32、名称;c河流、湖泊、水库、海域的名称;d.其他重要地物名称。2)注记文字a.汉字:优先采用宋体,可选用黑体、楷体、仿宋、隶书;b.英文和数字:优先采用TimesNewRoman,可选用ArialBlack;C.不同图形文件内同类型注记的字体、大小保持一致;d.注记文字宜以灰色、白色为主。涉海的要素表达参照相关规定。(4)图幅配置图件图幅配置内容包括:图名、图廓、指北针、比例尺、图例、署名和制图日期,详见附件3。1)图名。图名宜位于图廓外上方,包括规划名称、主题名称,汉字采用黑体,英文和数字采用TimesNewRoman;2)图廓。图廓用粗实线绘制;3)指北针。指北针可绘制在图幅内右上角或左上角
33、;4)比例尺。比例尺可选用直线比例尺,比例尺总长度宜为图廓宽度的1/10;5)图例。图例由图形(线条、色块或符号)和文字构成,宜绘制在图廓下方;6)署名和制图日期。图件应署分等定级编制单位的正式名称和分等定级图件成果汇编日期,注于图廓外左下角或右下角。(5)图纸要素图纸要素包括底图要素、主要表达要素。底图要素一般包括制图区域的行政边界要素、交通要素。各类要素应符合下列规定:1)行政边界要素。市域底图应表达区(县)级及以上行政界线和政府驻地、制图区域行政界线的晕线、涉海城市还应包括海岸线和市辖海域;2)交通要素。图纸底图应表达现状铁路、公路等道路交通网;主要表达要素为:林地分等单元图中的分等单元
34、涉及的林地地类,林地分等成果图中的林地等别要素。(6)图件色彩和符号表达底图色彩种类不宜过杂,应采用饱和度较低、亮度较高的颜色。建议使用不同灰度的绿色进行表达,详见附件4。3 .数据成果编绘要求(1)表格数据编绘要求表格数据主要是以结果汇总表、其他相关成果数据表。(2)数据库编绘要求1)数学基础a.坐标系统: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b.地图投影与分带: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采用国家标准分带;C.高程基准:1985国家高程基准。2)数据库结构定义数据库结构定义应符合以下基本规则:a.图层名称采用中文文字命名,一般采用全称,名称较长时可采用关键字名称。b.属性表名采用字母命名,一
35、般采用名称汉语拼音首字母命名,名称较长时采用关键字的汉语拼音首字母命名。如出现属性表名重复,调整其中的一个。c属性数据结构字段类型描述中,Char表示字符型,Float表示双精度浮点型,Int表示长整型。七、附件表1山东省林地分等工作收集资料清单序号名称年份来源内容与格式12020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成果2020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空间矢量数据库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20192遥感资料2021影像数据3地形地貌资料2021空间矢量数据:包括与坡度、地貌类型、海拔和坡位等指标有关的其他资料,如地形图等4森林资源一类调查成果资料第九次(2014-2018)空间矢量数据:坡度、海拔、腐殖质厚度、生物多样性(群落
36、结构)、土层厚度等级、坡位、地貌类型5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资料20146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成果资料2021空间矢量数据8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成果2020空间矢量数据:属性包括省、市、县、小班界、林种、土层厚度、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坡度、坡向、坡位、地貌类型、海拔、腐殖质厚度、森林群落结构等9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成果2021空间矢量数据:属性包括:小班界、林种、土层厚度、海拔、森林群落结构影像数据:林地遥感影像10林地规划成果2019-2021空间矢量数据和电子版报告。11生物多样性资料2019-2021与森林群落结构指标有关的资料12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的乡级或县级成果的1:5万土壤图及其报告最新
37、农业主管部门1:5万土壤图为空间矢量数据:包括有效土层厚度、土壤pH、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质地、土层厚度等级、腐殖质厚度、盐渍化程度等;报告为电子版格式。13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的乡级或县级成果的土种类型图及其报告最新土种类型图为空间矢量数据;报告为电子版格式。16气候资料最新气象部门日照时数、年均降水量、积温、年均温度(气温)、湿度、相对湿度、年极端低温、越冬极端低温、10级以上风次数等资料;18统计年鉴2019-2021统计部门电子版注:所收集资料若为空间数据,数学基础符合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统”、“高斯克吕格投影”、1985国家高程基准、表1林地分等外业调查表样点号样方类别样方地点经度纬
38、度年均气温(C)年均降水量(mm)土层厚度(cm)腐殖质厚度(cm)坡度()群落结构备注调查时间:调查单位:调查人:打分说明:1 .新设样点,进行外业调查,获得相关结果后,进行打分。2 .固定样点,在原有调查结果的基础上,直接打分。3 .打分标准:(1)坡度划分标准:坡度评分标准参考林地分等定级技术规范附录B。(2) 土层厚度等级土层厚度评分标准参考林地分等定级技术规范附录B。其中厚层土、中层土、薄层土划分标准如下表。表4土层厚度等级分值划分标准厚度等级A层+B层厚度(cm)厚层土60中层土30-60薄层土30(3)腐殖质厚度表5腐殖质厚度分值划分标准腐殖质厚度5.02.0-5.02分值100
39、6020(4)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表6群落结构分值划分标准群落结构类型划分标准分值完整结构具有乔木层、下木层、地被物层(含草本、苔薛、地衣)3个层次的林分100较完整结构具有乔木层和其他1个植被层的林分60简单结构只有乔木1个植被层的林分20注:乔木林群落结构划分时,a)下木(含灌木和层外幼树)或地被物(含草本、苔碎和地衣)的覆盖度20%,单独划分植被层;b)下木(含灌木和层外幼树)和地被物(含草木、苔葬和地衣)的覆盖度均在5%以上,且合计N20%,合并为1个植被层。4.新设样地调查方法(1)样地号:样地号为样地的编号,以县为单位进行统一编号,县行政代码十三位样地编号,如“530627+00
40、1”,样地编码不允许重复。(2)样方选取:建议0.060.08hm2之间的方形/长方形/圆形样地用于调查乔木林和竹林等森林植被,100m2大样方用于调查灌木林、林下幼树及大灌木,4m2和lm2小样方用于调查草本植物及小灌木。图1样地设计示意图(3)样方类别:填公益林或商品林。(4)样地区位:填写样地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州、地区)、县(市、区)、乡(镇)、村名称。(5)样地中心点经纬度坐标:填写样地中心点经纬度坐标,统一为十进制格式,保留6位小数,单位(6)调查时间:以年、月、日格式填写。(7)坡度:地表单元陡缓的程度,通常把坡面的垂直高度和路程的比值称为坡度。调查方法:多功能坡度测
41、量仪、水准仪等。(8)腐殖质厚度:调查方法:剖面挖掘或自然剖面判断。调查样地的土层厚度,记载到ICm。(9)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调查方法:目测法。(10)土层厚度等级调查方法:剖面挖掘或自然剖面判断。图幅配置示意图XXXX林地分等定级XXXXXXXX图O55,1002.2003.3图IIXXXXXIIXXXXXIIXXXXXIIXXXXX例匚二JXXXXX匚二)XXXXXXXXXXXX政府XX年XX月XX日编制XXXXXXXX局制圉XXXXXX单位币图1图幅配置示意图XXXX林地分等定级XXXXXXXX图NAO55,1002,2003.3图例I1xxxxxI1xxxxxI1xxxxxXXXXXXX政府编制XX年XX月XX日洲中JXXXXXXXX局XXXXXX单位制图图2图幅配置示意图图件色彩及符号表达名称表达图示1等R5GI83B702等R23G201B193等R77G214B124等R124G219B55等R147G227BI86等R180G223B907等R206G236BI148等R230G248B1309等R247G252B12610等R247G253BI57国界、省界、市界、县界、乡界、铁路、公路、水系样式参考TDZT1055-2019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表C.L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03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