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素养与科技素养的区别与联系5篇.docx
《论述素养与科技素养的区别与联系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述素养与科技素养的区别与联系5篇.docx(2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论述素养与科技素养的区别与联系5篇论述素养与科技素养的区别与联系1一、科学素养的内涵及其价值作用科学素养就是个人通过后天的学习与实践,在科学方面所 获得的技巧与能力。美国芝加哥科学院副院长米勒博士提出公 众科学素养的三个基本标准:(1)对科学术语和基本概念的 基本了解;(2)对科学研究方法和过程的基本了解:(3)对 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的基本了解。即科学知 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而大学生科学素养是指大学生掌握 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理论、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能力的基础 上,以求实原则、理性思维的科学精神来探索真理、服务社会 的技巧与能力。大学生应具备的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 能力
2、、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品质五大要素。从这些因素 的关系来看,他们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科学知识是科学素 养的基础,是其它要素养成的根基;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实践 能力是科学能力的核心体现;科学方法是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 论,它指导科学实践;科学品质体现科学道德与严谨学风,坚 持求真务实是科学精神的本质。这五大要素之间相互渗透、相 互促进、相互作用,从而构成大学生科学素养的整体内涵。科 学素养教育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大学生在 专业学习中形成学习研究科学的理想兴趣,更加关注系统的科 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掌握科学研究 的方法,形成良好的科学精神与科学道德品质,成
3、为全面发展 的人才。二、当前大学生科学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科学素养的培养对于科技创新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而我国大学的科学教育教学模式却有颇多方面存在不科学之 处,影响了大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一)重知识输入,轻启发学习我国目前的科学教育教学模式比较落后,重知识灌输,轻 启发引导。由于我国高校目前教育方法观仍受赫尔巴特教学方 法观影响,即“明了一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联想一新知 识要与旧知识联系起来;系统一作概括和结论;方法一把所学 知识用于实际”(作业)。这种教育方法观的目的是教给学 生知识而非教会学习;指导思想是注入式而不是启发式;结构 上是教师讲授为主,排斥学生独立的学习研究。在这种
4、理论的 指导下,我国大学科学教育教学形式单一;重视灌输忽视启发 教育,重视知识忽视实践;重视考试成绩,忽视创新能力;重 视专业知识,忽视综合基础;重视科学研究,忽视科学精神; 重视技术,忽视科学本质。教学中仍以教师讲授为主,讨论、 调查、辩论运用很少;课堂集中统一教育多,个别教学少;知 识复制、传递多,科学实验、工艺设计少。这种单一的教学 方式抑制学生的自学能力,减少了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时间, 扑灭了学生思想的火花。孤立的知识教育不能展示学科内在规 律,不能揭示相邻学科、交叉学科以及边缘学科之间千丝万缕 的关系,限制了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学科本质。(二)科学实验教育薄弱科学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5、、科研兴趣非常重要。由 于我国科学教育注重知识的灌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实际动手 机会比较少,削弱学生科研动手能力。1999年高校招生并轨制 度以来,各高校都扩大招生,扩招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教学资 源的相对贫乏,不仅教师缺乏,实验教学设备也严重不足,无 法满足教学需要。尤其是对于实验占有很重要地位的理工医农 高校而言,教学实验设备匮乏的后果十分严重。高校实验教学 面临困境,经费紧张,资源匮乏,设备老化,为了教学得以持 续下去,只好压缩实验教学,许多实验课只是简单重复、机械 检验,学生人均实验动手机会很少,大多只是观摩。对实验科 目的考核,为了节约成本,采用纸上考核的方式,这样的实验 课教学,远远
6、达不到“在实践中发现真理”的目的,不利于培 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也不利于科学知识的系统学习理解。(三)考核评价方式单一目前大多数高校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基本采用试卷考试的 形式。考试范围一般局限于教材范围,或者使用“经典习题”。 考核方式简单,一张试卷定结论。缺乏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 方法、学习过程的考核,缺乏对教与学互动的反馈。简单的试 卷评价之后就算完成了教和学的任务,师生之间不再有沟通、 联系、讨论。这种评价方式,必然使学生的学习陷入死记苦背 之中,既不会有思考的乐趣,也难有发现的惊喜,必然让学生 产生厌学情绪。造成学生对上课不感兴趣,出现“上课记笔记, 考前背笔记,考试抄笔记,考过全忘记
7、”的现象。学生也在记 和背中忘记了学习的本来意义,使科学素养培养成为一句空 话。现行的教学和考核模式,已成为大学生科学素养提高的主 要障碍。三、大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对策随着教育发展,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发现科学素养对于大 学生的重要作用。然而,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一)开展科学通识教育,调整课程体系要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养,需要改革现有课程体系,注重 对大学生进行科学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综合 的、全面的了解,为专业知识学习奠定基础,是一种具有广泛 性、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赫钦斯(RobertM. Hutchins)认为:“通识教育对所有人都有广泛深 刻的实用
8、性,不论它是否进入大学,因为它培养了理智。” 通识教育注重学生健全的人格、创造性思维、科学方法与品质 的养成,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美国哈佛大学与哥伦比亚大学 都十分重视通识教育,美国大学通识科目的学分要占毕业学分 的30%至40%。理工医学院校的通识教育,注重科学史、科学 哲学、科学道德等方面的教育。目前我国高校公共课教育,主 要是英语、计算机、体育、政治理论课,以及一些文艺、社科 类选修课程,通识教育内容单一。很多学校没有开设规范的科 学史教育。从课程设置、学分等方面落实通识教育,能够使学 生了解人类科学发展的历史演变,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养成科 学精神与科学品质,提高科学素养,掌握科学与人文
9、的关系, 培养对科学的兴趣与热情,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从而为专业 学习奠定坚实基础。(二)改革教学与评价方式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的模式,注重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 师要改变传统的仅仅传授专业知识的教学模式,将更多的问题 留给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让学生质疑、反思,享受学习的 乐趣。引导学生发现专业发展趋势和前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 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创新引导,逐渐培养 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加强实践教学。大力推进科学实践教学,增加实验、 实习、见习学习比例,引导学生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发 现问题,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
10、解决问题。加强大学生 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三)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系统现今的高等教育已经出现一种多元化的趋势。如何评价某 种教学模式优劣,是高等教育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也就要 求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系统。评价系统的建立要突破以学生为 中心的传统模式,建立一种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 评价体系。学生自我评价是将学生放入中心环节,进行自我认 识、自我剖析,找出教学环节中的弱势环节,得出合理的自我 评价。教师评价是将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相结 合,且更加偏重于学生学习的效果,将其反馈到教师的教学活 动中,最终通过得出的评价结果对教学过程进行修正和提升
11、。 此外还要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合理评价,不断吸 收符合时展的新内容到教学环节中,充实教学内容,最终时整 个教学过程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科技创新有赖于科学素养,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一项 重要而艰难的工作,需要高等教育进行深入的教育教学改革, 以科学教育为标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坚定持续地推进科学 素质教育,将大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创新性人才。论述素养与科技素养的区别与联系2【论文摘要】:对科学素养涵义进行界定是一项十分重要 的基础研究。文章分析了科学素养和科学素质的区别,深入探 讨了科学素养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并对它在不同时期的含义进 行了评析。引言正确理解科学素养是进行科学教育
12、的前提和基础,然而当 前中文文献(包括学术期刊和大众媒体上的文章和报道)中对 科学素养的概念作深入全面探讨的论文很少,因此对科学素养 进行概念辨析是十分必要的。L是科学素养,还是科学素质现代汉语词典对素养的解释是”平日的修养,如艺术 素养。”可见,科学素养即属于“如艺术素养”之类;对素质的 解释是:(1)指事物的本来性质;(2)素养;(3)心理学 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的特点。因此,素质包括 先天和后天两个方面的因素,而素养则主要指后天培养的。所 以说,科学素养与科学素质在内涵上是有区别的,科学素养是 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当代著名理科教育专家R. W. Bybee 认为,第一
13、个使用 SCientifiCliteraCy 一词的是 美国学者COnant。IiteraCy有两层不同的意思:一是指有学 识、有文化,跟学者有关;二是指能够阅读、书写,针对一般 公众。不管是学识、文化,还是阅读、书写,这些都为后天培 养获得。因此,根据科学素养与科学素质的区别,把 scientificliteracy译成科学素养更为确切。2.科学素养概念的形成和发展2. 1美国三大组织的描述在科学素养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美国科学促进会(theAmericanAssociationforIheAdvancementofScience,简 称 AAAS)、国家科学院(theNationalA
14、cademyofScience,简称 NAS)以及国家科学基金(theNationalScienceFoundation,简 称NSF)这三个组织起着重要作用。AAAS从1985年开始发起了 一个旨在通过长期的科学教育 提高全美民众的科学素养的计划,即著名的2061计划(Project2061)。在试图说明科学素养这一概念的含义时, AAAS通过对一个具有科学素养的人(ascientificalIyliterateperson)的描述来界定:一个有 科学素养的人,”知道科学、数学和技术是相互联系的人类智 慧的创造物,伟大但仍有局限;明白科学中的一些关键性概念 和原理;对世界和自然了解,并认识到
15、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能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思考方式。”NAS在介绍国家科学教学标准(NationaiscienceEducationStandards) 时,表达了 以下观 点:”科学素养是人们在进行个人决策,参与社会、文化和经 济事务时所需要了解的科学知识、概念及过程,科学素养 有不同的层次和形式,科学素养的提高和扩展是一生的事,而 非仅仅在校期间。”NSF在其报告影响未来:在科学、数学、工程和技术方 面的本科生教育的新期待(ShapingtheFuture:NewExpectationsforUndergraduateEdu CationinSciencejMath
16、ematicsjEngineering,andTechnology )中认为,一个有科学素养的学生应该知道,”广义的科学到 底是什么,科学、数学、工程和技术方面的专家们的工作内容 和性质,如何评估所谓的科学信息,社会如何作出关于科 学和工程方面的理性决策。”从上述三个组织对科学素养的表述中可以看到,对科学素 养的理解和定义,不同的组织之间,同中有异,异中有同。2. 2国外学者的见解Roberts把1957-1963年这一阶段称为科学素养概念的” 正名阶段(Periodoflegitimation)。然而,倡导这一概念 的人,却没有给出其明确的定义,因此,紧接着正名阶段而来 的,是认真解释阶段(
17、Periodofseriousinterpretation), 这一阶段出现了有关科学素养的许多定义和解释。然后是进一 步解释阶段。1976年,Gabel基于当时有关科学素养的含义的 概括和分析,指出这一概念含义之庞杂,足以表示任何和科学 教育有关的事。由于各种说法长期无法达成共识,这一概念实 际上一度丧失了其使用价值。1966年,Pe 11 a和同事仔细而系统地挑选1OO种1946-1964 年之间出版的报刊文章,他们在这些文章中检查各种和科学素 养有关的主题的出现频率。他们认为,一个具有科学素养的人 应了解以下这些方面的内容(即所谓的”参照物D : (1)科 学和社会的相互关系;(2)知道
18、科学家工作的伦理原则;(3) 科学的本质;(4)科学和技术之间的差异;(5)基本的科学 概念;(6)科学和人类的关系。其中,头三个方面的内容尤 其重要。1974年,ShOWalter进一步深化了 PeIIa等的工作。他们 总结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近15年间有关科学素养的文献 后,认为科学素养有以下七个方面的含义(SeVendinIenSionS): (1)具有科学素养的人明白科学知识的本质;(2)有科学素 养的人在和环境交流时,能准确运用合适的科学概念、原理、 定律和理论;(3)有科学素养的人采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问 题,作出决策,增进其对世界的了解;(4)有科学素养的人 和世界打交道的方式
19、和科学原则是一致的;(5)有科学素养 的人明白并接受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关性;(6)有科 学素养的人对世界有更丰富、生动和正面的看法;(7)有科 学素养的人具有许多和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实用技能。上述Pella等学者和Showalte对科学素养的定义有两点 值得注意:一是都认为科学素养是一个多维度概念(multi-dimensionconcept);二是两者对科学素养的定义, 都是通过对”一个具有科学素养的人”的定义来进行的。其中, 对科学素养概念所包含的不同维度(dimensions)的归纳和区 分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这些维度正是这一概念的基本特性(essentialqualities)。
20、1975年,Shen把科学素养区分为三类:实用的 (practical),社会生活的(civic)和文化的(cultural) o 这三类并不互斥,但在目标、对象和内容、方式及普及方法上 各有特色。实用科学素养指一个人用科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 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消费者的自我保护;社会生活方 面的科学素养旨在提高公民对科学与科学相关议题的关注和 了解,以便让公众参与到社会的相关决策中,包括健康、能源、 食品、环境等方面的公共政策;而文化方面的科学素养,指把 科学作为一种人类文化活动的理解和认同。Shen对科学素养不 同类别的区分,进一步拓展了人们对这一概念丰富内涵的认 识。1983年,美
21、国艺术和科学学院(AmericanAcademyofArtsandSciences) 的会干IJ Daedalus 发 表了一期关于科学素养方面的研究专刊,许多作者就科学素养 问题及美国面临的挑战发表意见。其中,JOnMiIIer对科学素 养的概念和经验测量的论文影响最为深远,因为他不仅提出了 对科学素养的多维度定义,而且也提出了一套实际可操作的测 量方法。MilIer认为,科学素养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时代 不同,科学素养的内涵也会发生变化。他在当代情景下 (contemporarysituation),定义了科学素养概念的三个维 度如下:(1)对科学原理和方法(即科学本质)的理解;(2)
22、对重要科学术语和概念(即科学知识)的理解;(3)对科技 的社会影响的意识和理解。1991年,HaZen&Trefil认为,在有关科学素养的讨论中, 必须注意从事科学和使用科学(doingandusingscience) 之间的重要区别,这涉及到科学素养的对象问题。他们认为, 对公众而言,科学素养只涉及后者即使用科学,因此,对其科 学素养的要求,也应只限于后者。这正如对于公众而言,计算 机素养只要求会用计算机做自己想做的事就够了,不必了解计 算机的工作原理和各种编程技巧。鉴于此,他们对科学素养的 定义为”了解各种公共议题所需的知识,包括各种事实、词汇、 概念、历史和基本哲学思想。HaZen&Tr
23、efil的看法具有重要 意义,因为它直接关系到科学素养的内涵和测量方法。即科学 素养的一般性和特殊性。是否存在或应该存在一种普适的科学 素养?抑或科学素养也要因人因地而异,注意具体场景?这都 是仍待探讨的重要问题。欧盟国家科学素养调查的领导人J杜兰特认为,科学素 养由三部分组成:理解基本科学观点、理解科学方法、理解科 学研究机构的功能。2. 3我国专家的观点在我国,中国科普研究所的专家认为,科学素养由三部分 组成:科学知识(概念和术语)、科学方法、科学技术与社会。 也有专家认为,可把科学素养分成四个方面来阐述:一是科学 知识、技能和科学方法,二是科学能力,三是科学观,四是科 学品质。还有专家把
24、科学素养的结构划分为知识结构、智力结 构和非智力结构来论述。科学课程标准(教育部基础教育 课程教材发展中心,2001)中科学教育包括四个方面:科学探 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 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小结综上所述,科学素养这一概念的含义和解释,从本质上是 相对的而非绝对的,人们对其的理解和了解,实际上是各种不 同含义和解释之间”争霸”的结果。科学素养概念含义是不断发 展变化的,具有动态性、发展性特点。那么,当前是否有一个 公认的科学素养定义了呢?对科学素养的概念的理解和界定, 与其说是一个理论问题,不如说是一个实践问题。对公众科学 素养的研究,最终要落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述 素养 科技 区别 联系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0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