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全过程人民民主标志着中国式民主话语体系的形成.docx
《党课:全过程人民民主标志着中国式民主话语体系的形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课:全过程人民民主标志着中国式民主话语体系的形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党课:全过程人民民主标志着中国式民主话语体系的形成在百年奋斗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根据具体国情变化和时代进步要求,与时俱进地对民主话语进行创新,积累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的丰富实践经验,为中国式民主新发展奠定了厚重的基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提供了重要示范参照。2021年11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全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民主实践的理论升华,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新时代的拓展与升华,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全过程人民
2、民主发展进程中涵盖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备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完整民主制度程序,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新认识,超越了西式民主,开创了人类民主文明的新形态,为世界民主发展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标志着中国式民主话语体系的正式确立。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实践深化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创新,积累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丰富经验,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为中国式民主新发展奠定厚重基础。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构成的人大协商,在基层立法协商实践中拓展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
3、民主发展百年经验的新总结,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一)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不断创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过程中提出并发展的土生土长又独具中国特色的民主形式。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之初,就认识到根据当时时代背景和基本国情,需要同其他民主政党联合,这就在政党间合作中创造性形成了协商民主的方法。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协商民主得以在政党合作中进行了初步实践,中国共产党借助于协商民主方法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一道共同取得了大革命的局部胜利。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组建最为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造性地建立“三三制”政权。
4、中国共产党把协商民主理论和方法广泛运用到“三三制”政权之中,为最终赢得抗日战争胜利凝聚了广泛共识、汇聚了磅礴力量。中国共产党正是有了延安时期协商民主理论的充分发展和实践经验积累,在新中国创建过程中借助于协商民主方式和方法同各民主党派进行广泛协商,实现了协商民主在中国最伟大的生动实践一一协商建国。中国共产党在协商建国过程中,同各民主党派一起创立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自此,中国共产党把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新中国成立之后,鉴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代行尚未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协商民主广泛运用到党和国家民主政治生活之中,协商民主在中国迎来了广泛而
5、丰富的实践。随着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人民当家作主得到根本保障。光荣完成代行重任的全国政协回归自身的使命担当。人大选举民主同政协协商民主共同存在、相得益彰、协同发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三大改造”过程中,同各民主党派广泛协商,成功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继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把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运行到民主政治生活之中。以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一般限定在两个特定方面:一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间的政党协
6、商;二是人民政协这一专门协商机构的政治协商。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中国经济社会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社会新阶层不断涌现,社会利益诉求和矛盾冲突日益呈现,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热情日趋高涨。中国共产党把人民政协政治协商从横向和纵向不断进行理论拓展和实践推广。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逐渐超出政协协商和政党协商的局限,逐步成为中国民主政治生活中普遍民主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实现了理论大繁荣和实践大发展。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把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纳入国家治理体系之中,成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重要方法。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
7、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理论阐述,成为指导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的根本理论遵循,为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论述指导下,2015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成为指导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此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实现了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在国家层面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全面开展,在国家层面示范引领下,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社会组织协商全面开花。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有事协商、办事协商、遇事协商已经蔚然成风。2019年,中共中央召开了中国
8、共产党百年历史上首次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体系正式确立。2021年11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加强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制度建设,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形成中国特色协商民主体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被载入历史决议,成为党的百年奋斗的重要民主成就。(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实践成就在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百年发展进程中,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四梁八柱已经建立,中国特色协商民主体系业已形成。从横
9、向而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横跨党委、人大、政府、政协这“四大班子”,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镶嵌于中国民主政治生活中。政党协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历史最为悠久、成就最为显著的协商形式。早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政党协商就有了初步实践。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尤其是各民主党派通过协商方式进行合作。在国民参政会、在旧政协,政党协商在政党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有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政党协商的经验积累,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才能创建人民政协,由此来宣告新中国的成立。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政党协商依旧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成为党派合作的基
10、本方针。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多党合作日趋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政党协商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示范效应。人大协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的重要构成。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体决定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构成了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根本政治制度,真正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真实性与有效性。”各级人大要依法行使职权,同时在重大决策之前根据需要进行充分协商,更好汇聚民智、听取民意,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人大协商与自身固有的选举民主同时共存、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中国式民主的独特性和优越性。政府协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中最基本的构成
11、,因为政府协商的成效直接涉及广大人民群众最为关心、最为贴切、最为现实的利益问题和民生诉求。政府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决策前与决策中要广泛而充分协商,增强决策的群众参与度,真正“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政府要充分而广泛地听取各个层面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真正提高政府决策科学性与民主性。可见,通过政府协商能够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政协协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的顶梁柱,在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中起到了模范带头的引领作用。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运行发展提供了根本组织保障,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过程中担当了重要渠道。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理论上的大繁荣和实践上的大发
12、展,都离不开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示范引领作用。除了国家层面协商形式以外,社会协商、基层协商、公民协商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其中,社会协商主要是应对社会不同群体和特殊阶层的利益诉求和矛盾冲突,通过广泛社会协商对话形式,听取和考虑社会各层面利益要求,力争取得全社会最大共识,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基层协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应用最为广泛、使用最为频繁的协商民主形式。这是因为各项决策过程中涉及人民切身利益的主要发生在基层,所以基层为协商民主实践提供了广阔的沃土。随着网络的发展进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已经打破时空限制,借助互联网平台,每一个公民都可以成为协商民主的主体,就自身关注的国计民
13、生问题,进行意见表达。网络公民协商可以打破协商主体的地位界限,就共同关切的问题进行平等协商,以求达成最广泛的共识。(三)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拓展植根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中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既为党和国家科学民主决策提供了重要方法,也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广泛畅通有序的政治参与渠道。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既能够有效将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落实下去从而实现上情下达,又能够把基层群众的利益诉求反映上来从而实现下情上达。依托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长期而丰富的实践经验,尤其是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强有力的领导,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不仅是自上而下的过程,也
14、是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自下而上的过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凝聚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实践主要发生在基层。基层协商能够为群众政治参与提供平台,聚民智、纳民意、凝民心,确保各项政策出台体现共识、兼顾各方。同时,我国作为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在广泛民主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新的民主形式创新。正是由于全过程人民民主植根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中基层立法协商的创造性实践,才能孕育出既独具中国特色又符合中国国情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人大协商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中的重要构成,在立法过程中充分发挥协商民主内在优势,让任何法律出台过程都要经过广泛而充分协商后再进行表决,要让法律在保证
15、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前提下,兼顾不同阶层和部分群体的特殊利益要求,让每一部法律的出台都彰显公平正义。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就“人大协商”规定“深入开展立法工作中的协商。制定立法规划、立法工作计划,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同时“鼓励基层人大在履职过程中依法开展协商,探索协商形式,丰富协商内容”。基于此,基层群众充分发挥自身主动性与创造性,全方位探索基层立法协商形式,结合各地实际不断丰富中国式民主的内容。在此背景下,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同正在参加法律草案意见建议征询会的居民代表亲切交谈时指出:“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
16、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所有的重大立法决策都是依照程序、经过民主酝酿,通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产生的。”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式民主实践探索,习近平总书记原创性提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和新表述,充分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民主建设的新成就。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构成的人大协商,在基层实践中孕育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产生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丰富的实践基础上,充分彰显中国式民主的显著特征与内在优势,必将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百年民主发展的重要成就与光辉典范。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
17、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正式提出,开创了人类民主文明新形态。紧接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对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释,成为指导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的纲领性文献,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根本理论遵循。2021年11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
18、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全过程人民民主被载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过程人民民主被推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高度。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标定了示范参照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长期发展中取得一系列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为加强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标定了重要的示范参照。(一)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中的综合承载与保驾护航作用,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提供了示范参照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一道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和时代背景要求所进行的伟大政治创造。人民政协诞生于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党课 全过程 人民 民主 标志 中国式 话语 体系 形成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04975.html